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資料

並非懷鄉之作--對《淚珠與珍珠》主旨的探討(網友來稿)

重慶市渝北中學校 劉祖平 段成素

並非懷鄉之作--對《淚珠與珍珠》主旨的探討(網友來稿)

人教版《教師教學用書》認爲,臺灣女作家琦君的散文《淚珠與珍珠》乃是一篇懷鄉之作。其主要依據是,遠離故土家園的生活境遇,使琦君對故鄉故土產生了深厚的眷念和懷念,而表現這一內容又構成了她寫作的一個重心。對此,筆者不敢苟同。

這種推斷貌是“知人論世”,實則大而無當,流於武斷。我們知道,可以說中國人民是勤勞勇敢的,但不能因此就說每個中國人都是勤勞勇敢的。同樣的道理,不能因爲對故鄉故土的懷念是琦君寫作的一個重心,就推斷她的《淚珠與珍珠》也是懷鄉之作。只要讀一讀《琦君散文》,我們就會發現,表現其它主旨的散文絕不是個別。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透過“淚珠與珍珠” 這雙明眸,我們不難發現,文章肯定要寫“淚珠”與“珍珠”這二者的關係。什麼關係呢?文章第10段“這一粒珍珠,又未始不是牡蠣的淚珠呢”一句已經明白無誤地點了出來 ,即淚珠就是珍珠。而要深入把握這種關係的實質,還必須進一步弄清楚“淚珠”與“珍珠” 這兩個意象在文中各自的內涵。“珍珠”作爲一種珍貴的裝飾品,結合課文內容,我們不難發現,它應該是指人生的財富。那麼“淚珠”的內涵又是什麼呢?

《淚珠與珍珠》是一篇聯想非常豐富的作品。粗略歸納一下,共用了十一個材料:⑴奧爾珂德《小婦人》中馬區夫人的話:“眼因流多淚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飽經憂患而愈益溫厚。”(第1段);⑵謝冰心散文中的比喻:“雨後的青山,好象淚洗過的良心。”(第2段);⑶白居易《啄木曲》中詠歎憂愁不能用外力消除的詩句(第3段);⑷杜甫《新安吏》中描寫官府徵兵,百姓生離死別的詩句(第3、4段);⑸臺灣同胞返鄉探親時老淚橫流(第5段);⑹外子欲思老淚橫流而不可得(第6段);⑺我被幼子冥頑不靈而氣得流淚(第7段);⑻母親爲幼年的我淘氣搗蛋而流淚(第8段);⑼落入牡蠣體內的沙子最終變成珍珠(第10段);⑽觀音爲世人負擔所有的痛苦與罪孽而流淚(第11、12段);⑾基督徒因感激耶穌揹負人間罪惡,釘死在十字架上而涕淚交加(第13段)。

對上述材料的內涵,“我”經歷了一個從不認識到有所認識再到認識加深的過程。“我們那時的少女情懷,並未能體會什麼是憂患,只是喜愛文學句子本身的美” “覺得非常有趣,也覺得在作文的描寫方面,多了一層領悟” “不知愁的少女,最喜歡的總是寫淚與愁的詩”,這三句話說明,少女時的“我”並不理解1--3個材料的內涵。雖然有老師的幫助,對杜甫《新安吏》寫的“淚縱橫”,“我”也只是從生理層面上有所認識,並不能深刻體會其沉痛的感情,所以老師不無遺憾地說:“你懂得就好。但多少人能體會老淚橫流的悲傷呢?”而對第5至11個材料的內涵,“我”的認識就要深刻得多。由此可見,第1--4個材料的作用主要是鋪墊,從而水到渠成地引出下文;後面的7個材料纔是“珍珠”內涵的真正所在。

那麼,第5至11個材料的內涵究竟是什麼呢?“人生必於憂患備嘗之餘,才能體會杜老‘眼枯見骨枯’的哀痛”,點明瞭第5個材料的內涵:飽經憂患的哀痛,具體點說是親人分離之痛。“欲思老淚橫流而不得,真是可悲”則從反面說明淚珠之難得。“沙子進入眼睛,非要淚水才能把它衝出來”,暗示了第7、8兩個材料的內涵:母親對子女的關愛。“生命在奮鬥歷程中,是多麼艱苦”,點明瞭第9個材料的內涵:奮鬥的艱辛。“慈悲”和“感恩”之心,則分別點明瞭第10和11兩個材料的內涵。因此,“淚珠”的內涵也就明確了,那就是:“飽經憂患的哀痛”“對子女的關愛” “奮鬥的艱辛” 以及“慈悲”“感恩”之心等等經歷和情感。

於是,“淚珠”與“珍珠”二者的關係實際上應該是:“飽經憂患的哀痛”“對子女的關愛” “奮鬥的艱辛” 以及“慈悲”“感恩”之心等等經歷和情感,都是人生的一筆財富,都是珍貴的、值得珍視的東西。

爲什麼上述經歷和情感都是人生的財富,都是珍貴的、值得珍視的東西呢?閱讀經驗告訴我們,文中反覆出現的語句要特別注意,它要麼能顯示文章的思路 ,要麼是在強調文章的主旨,或者兼而有之。 “眼因流多淚水而愈益清明”在文中就反覆出現了三次,恰好能夠回答上述問題。該句中的“眼睛”代表的是心靈,我們不是經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嗎?“淚水”代表的是“飽經憂患的哀痛”“對子女的關愛” “奮鬥的艱辛” 以及“慈悲”“感恩”之心等等經歷和情感;“清明”的內涵則完全可以用文章最後一段的“純潔真摯”四個字來詮釋。

透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歸納文章的主旨了:“飽經憂患的哀痛”“對子女的關愛” “奮鬥的艱辛” 以及“慈悲”“感恩”之心等等經歷和情感都是人生的財富;這些經歷和情感越豐富,人的心靈往往也就越純潔真摯。

“知人論世”固然不錯,但探究文章主旨最根本的途徑還是要以文爲本,從文章的實際出發,看看文章究竟寫了些什麼內容,而這些內容又究竟能表現怎樣的中心思想。把《淚珠與珍珠》確定爲懷鄉之作,是用第5個材料的內涵代替了所有材料的內涵,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

作者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