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關於《望海潮》教學設計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望海潮》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望海潮》教學設計

《望海潮》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瞭解作者,掌握詩詞的誦讀技巧;

2、反覆誦讀詩詞,品味語言,體會詞中壯闊優美的意境,準確把握作者情感,培養詩詞鑑賞能力,陶冶自己的審美情趣;

3、學習詩詞中鋪敘、點染的表現手法。

教學重點:

品味語言,體會意境,把握作者情感。

教學難點:

1、詩詞中鋪敘、點染的表現手法;

2、數量詞運用所體現的風格。

教學方法:

誦讀與感悟、討論與交流、點撥與評說相結合。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古往今來,有多少文人墨客爲杭州的迷人景色所傾倒: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白居易)。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蘇軾)。意大利馬可波羅說杭州是“世界上最美麗華貴之城”。杭州到底有什麼迷人的景色而讓人如此難忘、如此歌詠呢?今天我們跟隨北宋詞人柳永到杭州走一遭。

二、背景介紹(多媒體展示)

三、誦讀、感知

1、朗讀第一遍,請同學們自讀一遍,要讀準字音,並把讀不準音的字詞圈出來。

都會(dū)乘醉(chéng)羅綺(qǐ)羌管(qiāng)

2、朗讀第二篇,請同學們再讀全詞,根據詞下的註釋理解詞,並把不理解的字詞找出來,小組成員互相覈查。

強調以下詞語的音、形、義:

⑴形勝:地理形勢重要。

⑵參差:形容樓閣高低不齊。

⑶天塹:天然的壕溝,此處形容錢塘江的壯闊。塹,qiàn。

⑷重湖疊清嘉:yǎn,山峯。清嘉,秀麗。

⑸高牙:原指軍前大旗,因旗杆以象牙爲飾而得名。詞中代指高官孫何。

⑹異日圖將好景:畫下來。將,助詞,無實義。

3、朗讀第三遍,請同學們邊讀邊思考,概括出詞的上片與下片的內容。

上片描寫杭州的自然風光和都市的繁華;下片從湖山勝狀、四時風物、晝夜笙歌和湖中人物四個方面窮其美好風貌,極寫杭州百姓之安居樂業。

四、合作探究賞析(品味語言、鑑賞形象、感受意境)

引導學生讀透全詞並有重點的進行鑑賞(從概括詞意、分析意象、推敲詞語、描述意境、修辭表現手法引導學生鑑賞,每個同學可以重點選取一句鑑賞,之後形成集體智慧取長補短)

上片重點賞析“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

下片重點賞析“重湖疊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一)上片:描寫杭州的自然風光和都市的繁華

1、“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東南形勝”,是從地理條件、自然條件着筆寫的。杭州地處東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風景很優美,故曰:“形勝”。“三吳都會”,是從社會條件着筆寫的。它是三吳地區的重要都市,那裏人衆薈萃,財貨聚集,故曰:“都會”。“錢塘自古繁華”,這一句是對前兩句的總結,因爲杭州具有這些特殊條件,所以“自古繁華”。是主旨句,在結構上總起全文。

下面就對“形勝”、“都會”和“自古繁華”進行鋪敘。

2、“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是對“三吳都會”的展開描寫。遠望去,垂柳含煙,薄霧如紗,虹橋似畫,真是畫中才有的好景緻啊。這一處人煙阜盛,各式建築,各抱地勢,鱗次櫛比,檐牙錯落;走近了看,微風過處,千門萬戶簾幕輕擺,顯得怡然安詳,真是一派“都會”景象。“參差”形容樓閣高下不齊,“十萬”指人口衆多,未必是確數。

3、“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是對“東南形勝”的展開描寫由市內說到郊外。這裏選擇了錢塘江岸和江潮兩種景物來寫。錢塘八月觀潮,歷來稱爲盛舉。一“繞”字盡顯古樹成行,長堤迤邐之態;“霜雪”比喻浪花,一“卷”字又狀狂濤洶涌,波浪滔滔之勢。寫出浪濤力度與氣勢,對浪花飛濺的情態寫的更形象逼真。大有滔天濁浪排空來,排山倒海山可催的氣勢。“天塹”,原意爲天然的深溝,這裏移來形容錢塘江。

4、“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對“錢塘自古繁華”的展開描寫。描寫了兩個方面:一是商業貿易情況——“市列珠璣”,只用市場上的珍寶,代表了商業的豐富、商業的繁榮;二是衣着情況,“戶盈羅綺”,家家披羅着錦。“競豪奢”,又總括杭州的種種繁華景象。簡單幾筆便把市場的繁榮、市民的殷富反映出來。

(二)下片:寫西湖美景和人民和平安靜的生活景象

1、“重湖疊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寫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這既是進一步描寫“東南形勝”,同時又是杭州人遊樂的背景。“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將湖面分割成的裏湖和外湖;“疊”,寫湖岸山峯重疊,是指靈隱山、南屏山、慧日峯等重重疊疊的山嶺。西湖水碧山青,秀美異常,所以說“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三秋桂子”照應“疊”二字,寫山中桂花。“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長,馥郁芬芳,長久不散;“隱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常有帶露的桂子從天飄落,“十里荷花”照應“重湖”寫水裏荷花。“十里”是說湖中廣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謂“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了。一句牽出了諸多意象,湖、山、秋月、桂花、荷花奔赴而來,令人心曠神怡,遐想萬千。“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工整的一聯把不同季節的美景寫得高度凝練,把西湖以至整個杭州的最美的景緻概括出來,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

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

西湖不論任何季節、任何時間都是美的,景美人更美。“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兩句爲互文,即羌管弄晴、泛夜,菱歌泛夜、弄晴。意謂笛聲歌聲晝夜不停,在晴空中飄揚,在月夜下盪漾。“羌管弄晴”“弄”使得吹笛人和採菱女的瀟灑歡快之情陡增,寫的是白天人們悠揚的笛聲,“菱歌泛夜”“泛”說明人們是在湖中吹笛演唱,笛聲歌聲似乎隨着湖水盪漾開來,輕盈愉悅之貌全出。寫的是人們晚上快樂歡快的歌聲,“嬉嬉釣叟蓮娃”是對前面兩句的總括,湖邊釣魚的老翁怡然自得,湖中採蓮的孩童喧鬧嬉戲,所以這一句寫的是杭州人民的遊樂。這幾句極富生活情趣,晴天麗日,處處音樂悠揚;菱舟泛夜,傳來陣陣歌聲;老叟怡然垂釣,幼童嘻嘻採蓮,一句話就給我們展開了一幅太平盛世下的百姓安樂圖。

3、“千騎擁高牙,乘醉聽蕭鼓,吟賞煙霞。”

寫的是杭州官員的遊樂,分兩方面寫的,一是“乘醉聽蕭鼓”宴酣之樂,二是“吟賞煙霞”山水之樂。權貴出行氣派威風,真有一呼百應之勢。閒暇時,品酒賞樂,吟詩作畫,賞玩山水,何等風流瀟灑。

4、“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是對官員的美好祝願。“好景”,表層意思是指錢塘的美好景觀,實際代指其政績成就。至此,才彰顯了寫作目的是拜謁孫何。“異日”“歸去鳳池”是對孫何宦途前景的美好祝願,而這“好景”足以向朝廷中人“誇”,又使這祝願歸結到了對壯美秀麗的杭州的讚美上。雖然投贈之詞恭維、誇張在所難免,但西湖的山水人家已經爲自己作了明證,不信就請到杭州來眼見爲實吧!

五、問題探究:

1、本詞中的數量詞的運用有什麼特色?

明確:詞中數量詞的使用尤見匠心,“三吳都會”、“十萬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前騎擁高牙”等,或實寫,或虛寫,或誇張,營造出高邁豪放的氣勢,整首詞所表現出來的博大豪邁的格調,已接近於蘇軾所開創的豪放詞風。

2、結合上面的分析鑑賞,說說詞描繪了一種怎樣的都市生活景象?作者從哪些方面描寫杭州的繁華與美麗?

明確《望海潮》描繪了一派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寫杭州突出以下幾個方面:

地理位置:杭州是東南的重鎮。

歷史傳統:自古以來,杭州是繁華都市。

自然景觀:有著名的錢塘江、秀麗的西湖。

市井面貌:建築、設施美觀、人口密集。

百姓生活:人們安居樂業,處處笙歌,老老少少都心情愉悅。

3、陳振孫在《直齋錄解題》中評這首詞“承平氣象,形容曲盡”。詞人是採用了怎麼樣的手法,使這首詞達到了這種效果的?

①鋪敘:又叫“鋪排”,多見於古體詩中,它運用疊句的手法,使句式反覆、對稱而又富於變化,在詩歌中主要起渲染烘托氣氛的作用。鋪敘的手法,充分展開敘述,使描寫的事物窮形盡相,它是克服敘事概念化、簡單化的訣竅之一。多方鋪敘;一是指多方位、多角度地鋪敘,二是指採用多種方法鋪敘。

如:樂府民歌《陌上桑》、《木蘭辭》:“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專城居”“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以詞的上闋爲例:“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下面就是對“形勝、都會、繁華”的鋪敘。“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前面一句是總說,這幾句是對前面的分述;又如“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蕭鼓,吟賞煙霞”。

善於鋪敘,是此詞的特色之一。這首詞選取最典型、最具表現力的景物,從最有特色的角度鋪敘,一句一景,寫景富有層次感對杭州的繁華景象進行了淋漓盡致的描繪。

②點染,所謂點,就是點明,將所要抒寫的情感、道理,一語點明,使讀者瞭然於胸;所謂染,就是渲染、烘托,即以具體的事物、景物將所點明的情感、道理烘托出來,以便讀者對其能更具體、更生動地把握。但必須強調的是,點染之間不能“有他語相隔”,只能是一氣而下。“點染”是詩詞的一種藝術手法。

“點”:抽象的評點(總寫)“染”:具體的描述(分述)

點染間不能有其它相隔,必須是一氣而下。

<天淨沙秋思>元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染)斷腸人在天涯。(點)

本詞就運用了“點染”的手法,請加以說明。

提示:上闕先點“錢塘自古繁華”,然後展開描寫,“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運用動靜結合、比喻、誇張等手法,極力鋪排,從不同的角度表現杭州的繁榮、美麗、富饒。

《望海潮》教學設計2

【設計理念】

本單元是學習宋詞,所選四位此人都是宋詞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大家,因此不能僅停留在對一詞一作的賞析,要看到作家的特點和貢獻。但考慮到學情本身,及高考要求,需要老師給出明確的鑑賞方向,循序漸進,讓學生有的放矢,學有所得,既能滿足考試需求,又能真正提高鑑賞水平,完成課標要求——詩詞類文學作品的教學應重視評價學生對作品的整體把握,鼓勵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和創造性的解讀,着重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瞭解有關宋詞的常識和詞人柳永的有關成就貢獻,分析意象與意境,把握情感,分析表現手法。

過程與方法:在誦讀中品味語言;透過合作探究完成對藝術手法的分析和鑑賞。

情感態度價值觀:希望激起對祖國美好山河的熱愛及對美好生活的珍惜。

【教學重點】

指導朗讀,分析意象意境,理解內容和情感,並對藝術手法進行賞析。

【教學難點】

鑑賞其中的藝術手法。

【學習重點】

從意象入手,分析意象意境,在朗讀中品味語言和技巧

【學習難點】

鑑賞藝術技巧。

【教法與學法】

教法:指導朗讀,小組合作探究,點播提問;學法:反覆誦讀合作探究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準備】

提前預習、背誦。

【教學過程】

一、匯入:在同學們到過的城市中,你認爲哪個城市的風物最讓你讚歎?能給我們描述一下嗎?(學生自願發言)對於展現描寫都市風貌的美,宋代詞人柳永的《望海潮》可謂是最佳典範,傳說此作品竟引起金兵南下侵佔的慾望,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看他是如何描寫杭州之美的。

二、首先請閱讀單元說明,明確單元目標。然後簡介宋詞的有關常識及作家柳永。並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用課件展示)

三、朗讀《望海潮》,因聲求氣。

1、首先提問背誦,以此檢查課前預習情況。(因爲熟讀成誦是鑑賞的基礎)

2、老師示範朗讀,注意讀準字音和節奏,有意識給同學們校音。

3、全體齊讀,振奮精神,便於進入情境。爲鑑賞做準備。

四、疏通文意:找兩名同學用最優美的語言描繪上闕和下闕,最後用課件展示,意在引起對比,引導學生要提高表達能力。

五、分析意象意境:(作爲鑑賞的切入點)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三分鐘,同時找出詞中出現的意象(同學們合作研討,自己去黑板板書)

2、老師課件提示:指導分析意象和意境:

上片: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十萬人家雲樹堤沙怒濤

天塹珠璣羅綺杭州(美麗、富庶繁華)

下片:重湖疊巘桂子荷花羌管菱歌釣叟蓮娃

千騎高牙————西湖(美麗、祥和、遊人不斷)

六、整體把握內容與情感:(落實教學重點)

研討課後第一題:(前後桌四人爲一組,研討組織一份共同的答案,五分鐘後回答)

問題:《望海潮》一詞描繪了怎樣的一種都市生活景象?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描寫杭州的繁華與美麗的,抒發了他怎樣的感情?

提示: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從地理位置說是東南重鎮;從歷史傳統上看是三吳都會;自然景觀方面有錢塘,有西湖,有壯麗,有秀美;從市井面貌上看,建築設施美觀,人口密集;百姓生活方面呈現出安居樂業的祥和局面。

從全詞看,作者全面,細緻地描繪了杭州的繁華與美麗,充分表達了作者對杭州風物的驚歎、讚美與豔羨之情。

七、分析藝術技巧:(突破難點)

探究問題1、本詞中前三句“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在結構上有什麼作用?

提示:這是結構方面的藝術技巧,用這三句總領全詞,概括介紹杭州情況。下面的內容都是針對這方面來鋪敘的。(提示同學們:)善於鋪敘,首尾完整,這也是柳永詞作常用的技巧。

探究問題2、針對景物方面的描寫,你能看出哪些藝術技巧,或者表現手法?

提示:整體看1鋪陳描寫,時空全方位寫出杭州的美麗與繁華。(大力創作慢詞,將敷陳其事的賦法移植於詞)

2點面結合,既有對杭州全貌的描寫,如“參差十萬人家”“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竟豪奢”“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等,也有局部細緻的刻畫,如“煙柳畫橋”“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等典型事物人物的展現。

局部看:比喻(怒濤霜雪)誇張(十里荷花千騎)

八、深化成果,展示評價:

1、請同學們找出你認爲寫得最美的句子,並有感情地朗讀。(同學們結合剛纔鑑賞提示,自由發言。老師用課件展示示例)

2、看前人如何評柳詞(課件展示)

九、課堂小結,整體評價:

迷醉於柳永筆下的杭州,不禁心嚮往之。然而同學們認爲柳永的描寫完全符合當時的歷史事實嗎?(同學們回答)不盡然,作者這樣寫很大程度上是爲了稱讚當地長官孫何,這是柳永的一首投贈之作。不過客觀評價,這首詞在藝術表現方面還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承平氣象,形容曲盡,爲拓寬宋詞的藝術表現天地作出了貢獻。最後讓我們再一次大聲齊讀全詞,來感受一位婉約作家的豪放之氣。

十、作業佈置:鞏固背誦全詞,預習並背誦下一首《雨霖鈴》

《望海潮》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品味詩詞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體會詞中壯闊優美的意境。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把握詩歌的豐富內涵

教學難點:

品味詩歌的意境美

掌握互文,點染等藝術手法

三、教學課時

45分鐘

四、教學過程

1、匯入

在上課前老師想問問大家,有那些同學去過杭州呀?沒去過的也沒關係,老師給大家放映幾張圖片讓大家感受一下杭州的美麗景象。這是現在的杭州景象,那麼一千年前的杭州又是怎樣的一幅景象呢?今天就讓我們透過柳永留給我們的一幅“文字畫”來看看一千年前的杭州又是怎樣的一幅美景。

2、師:請大家結合課文註釋有感情的朗讀這首詞並且找出這首詞是圍繞哪兩個方面來寫的。

生:“形勝”,“繁華”

師:全篇緊扣“形勝”和“繁華”做文章,兩條線索有分有合,交叉進行。接下來就請大家跟着老師走進這首詞看看作者是怎樣具體來寫杭州的“形勝”與“繁華”的。

師:首先我們來看這首詞的上闕,“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東南形勝”從地理條件寫的,杭州地處東南,地理位置恨重要,風景優美,故曰“形勝”。“三吳都會”,是從歷史悠久着筆的。它是三吳地區的重要都市,那裏人才薈萃,財貨聚集,故曰“都會”。“錢塘自古繁華”,這一句是對前兩句的總結,因爲杭州具有這些特殊條件,所以“自古繁華”。開頭三句,以博大的氣勢籠罩全篇。接下來幾句,便從各個方面來描寫杭州的“形勝”和“繁華”。

師:“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這一句寫出了杭州街巷河橋的美麗,居民住宅的雅緻,及都市戶口的繁庶。這是對杭州“繁華”的描繪,接下來一句作者筆鋒一轉對杭州的自然景色的`進行描繪。“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這裏作者的視線由市內轉到郊外,在這裏請大家注意這兩個字——“繞”、“卷”字,自古以爲人們評價這首詞時都認爲這兩個字用的相當準確。一個“繞”字讓我們看到了錢塘江岸古樹成行,呈現出一種迤邐之態,遠遠望去這些樹木與雲天相接,更顯得美麗別緻了。“霜雪”比喻浪花,在這裏作者用了一個“卷”字既寫出了波濤洶涌、浪花飛濺的逼真情態,也寫出浪濤力度與氣勢。“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作者抓住“珠璣”“羅綺”兩個細節,便把市場的繁榮、市民的富裕反映出來。最後,再用“竟豪奢”,暗寫杭州富民比誇爭富,反映了杭州這個都市繁華和奢侈。

板書:繞、卷

師:這首詞的上闕分別從城市規模、自然景觀、市井面貌這些角度對杭州這個地方進行了描繪,展示了自然風光圖和都市繁華圖,讓讀者從宏觀上對杭州美景有了初步領略。接下來我們繼續學習這首詞的下闋,看看這位大詞人是怎樣運用他的生花妙筆來進行描繪的。生誦讀文字。

師:上闕就杭州城各個方面進行了細緻的描寫和刻畫,再現了杭州的繁華氣象,那麼下闕圍繞着什麼來寫?

生:西湖

師:那作者筆下的西湖是怎樣一幅美景?

生:“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師:“三秋桂子”照應“疊巘”二字,寫山中桂花。“十里荷花”照應“重湖”,寫水裏荷花。“三秋、十里”,分別從時間和空間着眼。桂在秋季開花,蓮在夏季開花,寫出了西湖不同季節的美景。(PPT展示圖片)

師:西湖如此之美,那我們來看看,在這樣的美景中都生活着什麼人呀?

師,分析“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師:是不是說就是白天吹着優雅的笛聲,晚上唱着採菱歌呢?

生:不是

師:那是什麼呀?

生:是白天晚上都有低聲和歌聲。

師:詞人爲什麼這樣寫?

生:互文手法

師:非常好,這就是互文手法,我們來看看互文的定義。(PPT展示:互文,也叫互辭,是古詩文中常採用的一種修辭方法。古文中對它的解釋是:“參互成文,含而見文。”具體地說,它是這樣一種形式:上下兩句或一句話中的兩個部分,看似各說兩件事,實則是互相呼應,互相闡發,互相補充,說的是一件事。有上下文義互相交錯,互相滲透,互相補充來表達一個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辭方法。)

師:互文呢有十來種分類,而我們主要學習的就是單句互文和對句互文兩種。複習回顧了互文的定義呢,現在我們就再來回顧一下我們在以前的學習中遇到過的互文實例。

師:單句互文就是在一個句子中的互文。

所謂單句互文,即在同一句子中前後兩個詞語在意義上交錯滲透、補充。例如:(PPT展示實例)

注:師生互動討論,最後教師總結明確如下:

(1)煙籠寒水月籠沙。(杜牧《泊秦淮》)

我們應理解爲:煙霧籠罩着寒水也籠罩着沙;月光籠罩着沙也籠罩着寒水。如將此句作:“煙霧籠罩着寒水,月光籠罩着沙”理解,那就大錯而特錯了,怎麼也講不通意思。

(2)秦時明月漢時關。(王昌齡《出塞》)

從字面上看,“秦時明月漢時關”是“秦時明月照耀漢時關塞”之意。但不能理解成“月亮還是秦時的月亮,邊關還是漢朝的邊關”,而應解釋爲:秦漢時的明月和秦漢時的邊關。句中的“秦”、“漢”、“關”、“月”四個字是交錯使用的。理解爲“秦漢時的明月照耀秦漢時的關塞”。即“明月依舊,關塞依舊,卻物是人非”。更讓人感受到戰爭的殘酷和悲愴。

師:我們再來看對句互文。

對句互文(也叫互文相補)

對句互文就是對(下)句裏含有出(上)句已經出現的詞,出(上)句裏含有對(下)句將要出現的詞,對句出句的意義相互補充說明。例如現行教材裏的:(PPT展示過程同上)

(1)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牀。(《木蘭辭》又作《木蘭詩》)

這也是一個互文句,完整的意思是“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牀;脫我戰時袍,著我舊衣裳。”這一句寫出了木蘭從軍十二年後凱旋時看到舊物的那種久違重見時的喜悅與激動。

(2)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木蘭辭》又作《木蘭詩》)

這兩句亦爲互文,當窗亮敞,對鏡顧影是理雲鬢,帖花黃的共同條件,意指“當窗、對鏡理雲鬢帖花黃”。

(3)“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木蘭辭》又作《木蘭詩》)

按字面的解釋是“將軍經歷千百次的戰鬥戰死沙場,壯士從軍十年凱旋歸來。”這就不能不使人產生疑惑,爲什麼死去的都是將軍,而歸來的都是壯士呢?事實上,“將軍”和“壯士”,“百戰死”和“十年歸”是互相滲透,互相說明,在意義上是合指兼顧的。這句話的正確理解是:“將士們從軍十年,經過千百次戰鬥,有的戰死沙場,有的凱旋歸來。”只有這樣理解詩句才顯合理。

師:現在我們回到我們的詞句上來。“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寫了哪些人?他們的生活情態又如何呢?

生:釣叟蓮娃,他們的生活情態是“嬉嬉”

師:很好,“嬉嬉”二字將他們的歡樂神態,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繪,生動地描繪了一幅國泰民安的遊樂畫卷。可以看出他們生活安逸,自得其樂呀。

我們再看下一句,看看又寫了什麼人,他們又是怎樣的生活情態?

“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

漢樂府《陌上桑》說:“東方千餘騎,夫婿居上頭”後世文學因此用“千騎”來代指一個地方長官的隨從規格。這裏的“千騎擁高牙”呢,我們就可以理解爲其主角是杭州的地方官孫何。

生:孫何一樣的達官顯貴,情態是: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沉醉於這一切美好之中。

師:我們看到了兩類人了,生活如此安樂美好,那見證這一切的又是誰呢?

生:詞人

師:對,這裏除了達官顯貴,平民百姓,還有一個隱含其中的人,就是此人自己。那詞人的情緒怎麼?

生:羨慕,讚美

師:好,現在我們來小結一下詞的下闕

詞人一共寫了三種人並描繪了他們的生活情態,作者這樣寫有何深層目的?

生:這是一首以拜謁爲目的創作的詞,這樣寫突出社會安定祥和。

板書:自得其樂、沉醉、欣羨

師:那我們再看最後兩句“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這句的作用又是什麼?

生:是爲了表明他的創作目的和住旨。

師:理解很到位,接下來我們中介一下全詞,詞從人物景物入手給我們展示了三幅圖景,大家一起來告訴我是哪三幅圖呀?

生:自然風光圖,都市繁華圖,民生安樂圖

師:那大家說這些圖美吧。作者爲什麼把這首詞寫得這麼美,我們不能忽視的是他的“點染”藝術手法的運用。那什麼是點染呢?(PPT展示:點染是傳統國畫中的技法名稱,中鋒點景物,側峯層層渲染,纔有立體感。移動到詩歌上,“點”是正面點明主旨,“染”就是加以具體細緻的描繪鋪寫,從而使詩歌的形象更爲豐富,意味更爲濃郁,而不至於使詩歌過於單調、枯瘦。)

標籤:海潮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