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人教版初三《心聲》教學設計(精選3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佈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那麼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初三《心聲》教學設計(精選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人教版初三《心聲》教學設計(精選3篇)

初三《心聲》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要求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整理情節發展的四個階段,並在此基礎上找出文中主要的矛盾衝突,體會和學習小說的藝術特色──心理描寫、細節描寫和富於表現力的語言。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透過矛盾衝突的分析,挖掘人物的內心世界,深刻理解文章主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理解作者以“心聲”爲標題的深刻含義,引導學生學習主人公對美好生活的執著追求,促進健康師生關係的形成。

【教學構思】

一、導人新課,激發閱讀表達的興趣

二、速讀課文,感知情節,梳理結構

三、小組討論,由表及裏

主要的矛盾衝突是什麼?小說爲什麼命名爲“心聲”?

四、師生交流,閱讀延伸

假如你是李京京,你最想對程老師說的一句話是什麼?

假如你是程老師,你會如何對待李京京這樣的學生?

五、講述故事,傾訴心聲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激發閱讀表達的興趣

從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那天起,我們就心安理得地接受着來自父母的無微不至地呵護與關愛,可是隨着歲月的流逝,年齡的增長,我們也漸漸發現:在享受這份關愛的同時,我們也經歷了各種考驗和困惑。成長中的你是否有些感慨想說給爸爸媽媽呢能不能放下心中的顧慮,把心裏的話說出來呢?(聽取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的感受)看來,面對人生,面對爸爸媽媽,成長中的我們有太多的話要說,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靜靜地聆聽黃蓓佳阿姨的“心聲”吧。

二、速讀課文,感知情節,梳理結構

(學生快速閱讀課文,儘量記住主要情節。讀後,教師引導學生回憶整理課文中的主要情節及情節發展的幾個階段。)

1、本文講述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請幾個同學用簡練的語言複述故事的主要內容。

通常我們學習小說,可以將小說情節的發展分爲四個階段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

本文的開端是:區教育局要在“我們班”組織一次公開教學課,李京京想朗讀課文,可是遭到了程老師的拒絕。

故事的發展是:李京京躲在小樹林裏朗讀課文;李京京糾正同學的朗讀遭到嘲笑。

本文的高潮和結局是:李京京勇敢地舉起手,在公開課上用真情朗讀課文,打動了在場的每個人。

2、綜觀情節發展的全過程,你找到小說中的主要矛盾衝突了嗎?

本文主要的矛盾衝突是李京京想在公開課上朗讀課文,程老師卻以李京京嗓子沙啞念不好爲由不同意他讀。

一個想讀,一個不讓讀,課文好像正是圍繞這一矛盾衝突展開情節的。果真如此簡單嗎那麼,這個看似簡單的衝突與課文標題“心聲”有什麼關係呢?作者以“心聲”爲標題究竟要表達什麼深刻含義呢?

三、小組討論,由表及裏

1、李京京爲什麼渴望有機會朗讀這篇課文?程老師爲什麼不同意李京京讀課文?請大家認真閱讀課文,得出自己的結論,並將你的依據提供給大家。

(1)根據課文第19~24段中的敘述可以看出李京京想在公開課上朗讀這篇文章,是因爲李京京與萬卡在感情上產生了共鳴,文章中萬卡的經歷與李京京相似,讀《萬卡》,李京京可以找到“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覺。

(2)程老師不同意李京京在公開課上朗讀課文是因爲李京京聲音沙啞,程老師認爲他讀不好,會影響班級和學校的榮譽。

2、課文爲什麼被命名爲“心聲”?

(生以四人小組爲單位充分討論,得出自己的結論,並提供相關的依據。教師透過巡視,參與討論,綜合瞭解討論的進程和傾向性的觀點。)

李京京想要在公開課上鍛鍊和展示自己的心聲。

渴望得到老師、同學的肯定、理解和尊重的心聲。

李京京想念爺爺、渴望父母和諧、家庭溫暖的`心聲。

作者藉此呼籲教育者要尊重、關愛每一個學生的期望。

四、師生交流,閱讀延伸

請結合課文,發揮想像,從下面兩個問題中任選一題,用一句精練的話回答:假如你是李京京,你最想對程老師說的一句話是什麼?假如你是程老師,你會如何對待李京京這樣的同學?

五、總結及作業

同學們,我們在課文中聽到的是一個少年質樸的發自內心的呼聲,他有着多麼美好的心靈啊!作爲教育者,我深受教育和激勵。我們沒有理由去歧視任何一個積極向上的學生,沒有理由不捧着一顆赤誠的心來,讓心與心的平等交流成爲教育最亮麗的風景。作爲受教育者,我們也應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獨特體驗,探求自己對人生的獨特感悟,爲着健全和完善自我人格而努力。

本課在心理描寫方面比較突出,請你學習課文的寫法寫一段你生氣或害怕時的心理活動。

初三《心聲》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把握小說塑造的人物形象,理解文題的深刻含義。

2.抓住小說主要情節進行復述,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3.體會小說的心理描寫、結構上的雙線交織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等藝術特色。

4.結合生活體驗,深層思考課文觸及的教育現象,領悟寫作意圖。

教學重難點:

1.分析心理描寫,把握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

2.瞭解小說的雙線交織的藝術特色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同學們,處在青春少年的你們,也許有憂愁,有煩惱,有期盼,可是,你的心聲有誰知?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黃蓓佳的小說《心聲》,感受李京京的一段傷感的故事。

二、新課

(一)、作者簡介

黃蓓佳,女,1955年生於江蘇省如皋縣。1977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專業。1984年畢業分配在江蘇省外事辦公室工作。次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85年調江蘇省作家協會任專業作家。1972年發表處女作《補考》,現已出版的作品有《小船,小船》、《蘆花飄飛的時候》、《請和我同行》等。

(二)、誦讀,整體感知

1、學生默讀課文,初步感知文意,疏解字詞。

2、學生速讀全文,梳理並概括小說主要情節。

教師提問,後評價。

3、學生複述課文

提示:抓住時間、四個場景來進行復述。

學生複述。討論整理板書:

公開課前——回家路上——次日放學後——公開課上

4、小組合作學習

學生跳讀課文,揣摩、感悟小說人物及主題

討論探究題:

(1)、爲什麼萬卡的故事能深深打動李京京?甚至在他朗讀時涌出了眼淚?

李京京從小和父母分開,跟鄉下的爺爺住在一起,內心認同於淳樸的鄉村文化。而回到城後,目睹父母時常吵架,感受不到家庭的關愛、溫暖,併成爲父母不合的犧牲品,幼小的心靈蒙上揮之不去的陰影,與作品中的萬卡的境遇相似,對萬卡有着感同身受的理解,情感上產生共鳴,這是他極力想朗讀課文的原因。

(2)、課文以《心聲》爲題,“心聲”指什麼?

第一層含義:對親情、友情的懷念(插敘、懷念)

萬卡的爺爺——-他的爺爺(親情)

奧爾迦——-妮兒(友情)

第二層含義:渴望表達內心的情感

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

第三層含義:呼籲教師能公平、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給予每個人相同的關心和發展的機會。

(3)、對李京京這一人物形象你如何看待?

性格倔強、沉鬱、認真,是一個真誠善良,自信勇敢,對生活有着美好的願望,執著追求真善美的少年。

(4)、你喜歡程老師嗎?爲什麼?

文中的程老師與許多好老師一樣,工作認真負責,愛榮譽,因此爲了公開課精心準備。但她又與許多老師一樣,有着代代相因的缺點:搞一種虛假的教學,重視優生,忽視一般學生。小說也表現了她難得的優點:隨機應變,勇於改正錯誤。

(三)、創意思維

(1)、小說觸及了當前教育中的某種現象,你有何看法?

第一、老師重視對優秀學生對教育,忽視像李京京這樣對學生,打擊了他們對積極性

第二、教師弄虛作假,給學生帶來負面影響

(2)、透過李京京的故事,你受到什麼啓發?

李京京的故事,啓示我們做事要認真,要有真情實感,要勇敢。教師對學生不能只看表面現象,應該深入理解學生內心。

三、你說我說

同學們,李京京勇敢表露心聲,你是否也想說說自己的心聲呢?

學生暢談心中的願望。

三、課堂小結

小說講述了一個少年的心聲,表達了作者對青少年健康發展的關注,對教育問題的思考。課文以其深沉的思想內涵,悽楚的人物形象,纖麗的情節敘述和令人傷感的語言表達,感染着我們。在父母百般呵護下的同學們,遠沒有李京京對《萬卡》的理解深刻,但讓我們伸出雙手,給生活中其他不和睦家庭中的同齡人一些關愛吧。

四、佈置作業:

在你的學習生活中,是否也有過和李京京相似的經歷?無論是愉快的還是傷感的,都曾給你深刻的體驗,請選擇其中一段,用動情的文筆展現出來,不少於300字。

初三《心聲》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簡要複述課文,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2)揣摩人物內心世界,理解“心聲”的內涵

(3)嘗試心理描寫的片段語言訓練

2過程與方法:

教師激趣,學生探津引導學生在大量的語文實踐活動中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地學習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尊重學生個體,展示學生個性,引導學生從文中攝取有益的東西,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2)引導學生學習主人公李京京對美好生活的執著追求,促進健康師生關係的形成

教學重點:

揣摩人物內心世界,明確“心聲”內涵

教學難點:

分析人物形象,領悟文章的主旨

教學方法:

1:誦讀法;2:換位思考法;

3: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學工具:

多媒體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同學們,先請你們欣賞一段歌曲《爸爸媽媽聽我說》,歌中唱道“你對我好,我心裏都知道,我學學這個學學那個忙得不得了,我的煩惱又有誰能知道,學得太多學得太雜消化不了……”道出了多少孩子心中的感慨,訴說了多少孩子的心聲成長中的你是否有些感慨想說給爸爸媽媽呢?能不能放下心中的顧慮,把心裏的話說出來呢?

可能有以下幾種感慨:

生1:我想對媽媽說:媽媽,女兒已經長大,請您鬆開您的手,讓她自由地飛翔吧!

生2:我想對爸爸說:爸爸,我的成績總是沒有達到您希望的目標,請您不要傷心,我會繼續努力的!

生3:我想對爸爸媽媽說:爸爸媽媽,我們很久都沒坐在一起聊聊天了,你們能暫時放下手中的工作,輕輕鬆鬆地陪我吃頓飯嗎?

師:(聽取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的感受)看來,面對人生,面對爸爸媽媽,成長中的我們有太多的話要說,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靜靜地聆聽黃蓓佳阿姨筆下的小學生李京京的“心聲”吧

二:速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速讀課文,自行積累字詞,明確小說的三要素

學生可能這樣歸納:

其1:這篇小說的主要人物形象:李京京

其2:小說的環境:校園

其3:小說的情節: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

開端(117):李京京要求在公開課前朗讀課文,被老師以“嗓子沙啞”爲理由拒絕;

發展(1844):李京京在林中練習朗讀,想起自己與萬卡相似的遭遇,心裏難過悲傷;李京京糾正同學朗讀的錯誤,被同學嘲笑,他倍感委屈

高潮和結局(4559):李京京在公開課上終於得到了機會,聲情並茂地朗讀了課文

3結合故事情節,簡要複述課文

(師提示:以第一人稱的口吻複述)

學生髮言、教師小結:

在一次語文公開課的準備過程中,程老師設計了學生表情朗讀小說《萬卡》的教學環節我(李京京)有着和課文《萬卡》的主人公相似的情感,所以我很想參與課文的表情朗讀我的這一願望遭到老師的斷然拒絕和同學的嘲笑在公開課上,當程老師的按部就班被學生的怯場打亂時,我舉起了手,用沙啞的嗓子滿懷感情地朗讀了課文,表達了自己的心聲

三:精讀課文,揣摩人物內心世界,明確“心聲”內涵

精讀文中,描繪李京京的文字(如:語言、動作、神態、心裏活動),劃出令人感觸最深的語言,有感情地誦讀,並將他的心裏話說出來.

①李京京想讀課文.

京京站起來,結結巴巴地說:“老師,我能……念一段嗎?”

②李京京渴望得到老師、同學的肯定、理解和尊重

京京垂下頭他多麼喜歡這個故事呀!他真想念一段,哪怕是幾行字的那麼一小段呢!他準能念好朗讀課文難道要唱歌的嗓子嗎?

③李京京想念爺爺,渴望父母和諧、家庭溫暖:

京京嘆了一口氣,走起神來講義從他的手指間滑落,飄在地上,他沒有發覺,一動不動他也有一個鄉下的爺爺小時候,他是在爺爺那兒長大的……

④李京京思念妮兒,渴望得到友誼.

這麼說,這個叫“奧爾迦”的女孩子一定跟萬卡挺要好了?京京以前也有個好朋友,叫妮兒,就住在爺爺家對門……

⑤李京京渴望渲泄內心情感:

京京在座位上不安地扭動着身子他真想站起來可是,如果舉了手,程老師會喊他嗎?課後趙小禎會不會嘲笑他呢?他真想念不是要出風頭,是心裏有種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念出來,吐出來

……

學生研討、交流教師點撥:

李京京的“心聲”(心裏話)是:執着的要求在公開課上朗讀小說;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理解、認可、尊重;渴望親情、友情,家庭能和睦,想念爺爺和兒時的夥伴;渴望感情的傾訴、宣泄總之李京京的心聲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四、語言訓練:

用動情、細膩的筆觸將自己曾經歷的某種“渴望”時的心理活動表達出來(學生預習本文時已醞釀)

示例:渴望“理解”時的心理活動

我到底犯了什麼錯?爲什麼,爲什麼當班長這麼難?我像徘徊在兩片森林之間的小鳥,不知該向哪兒飛我該怎麼辦?幾顆晶瑩的淚珠從臉頰上緩緩滑下來,落到脣邊,苦澀的!我覺得自己就向馬克·吐溫筆下的那個競選州長時被加上了種種罪名的人“馬屁精”、“發報機”……都成了我的代名詞

五、思讀課文,探討主題(多媒體分步出示討論題)

結合下列討論題,快速探討小說主題:

1.你認爲李京京是個怎樣的孩子?請同學們結合自身生活實際想一想,我們應該從他身上學點什麼?

2.談談你對程老師安排公開課的看法?

(提示:可以與文中的李京京、程老師進行換位思考,談看法)

學生小組探討,積極發言,教師小結:

透過寫李京京渴望朗讀課文、傾訴思念之情,卻遭拒絕,最後勇於爭取、表達心聲的故事,告訴孩子們在人生道路上,美好的願望遭到他人拒絕或嘲諷時,不要灰心沮喪,更不要輕言放棄,而是要執著追求,用努力爲自己爭取成功的機會並真誠呼喚教師對普通學生的尊重與愛護,呼喚珍視學生的美好情感和獨特體驗,關注少年身心健康發展

六、拓展延伸、訴說心聲(多媒體課件出示配樂畫面,烘托氣氛)

教師導言:同學們,成長的路上有陽光,就會有風雨;有關愛,就會有孤獨生活中,被老師誤解、被同學誤會、與家人隔膜、與集體對立……曾經我們困惑、苦悶、彷徨、甚至逃避……今天李京京給了我們人生的啓示,他讓我們看到了青春的美麗此時我們對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就讓我們再次向生活敞開自己的心聲吧!(學生訴說心聲,師生隨機點評)

教師訴說心聲,並作總結:

溝通從“心”開始,傾聽了同學們的心聲,我深受感動和激勵作爲老師,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將捧着一顆真誠的愛心,與每位同學平等交流,讓心與心的平等交流成爲教育最亮麗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