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幽徑悲劇教學設計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幽徑悲劇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幽徑悲劇教學設計

幽徑悲劇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透過朗讀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內容

2、品味語言,學習反覆、擬人修辭手法的運用及作用。

3、學習層層鋪筆的描寫手法及作用。

4、透過品讀、美讀把握文章情感,學習作者矢志不移地維護真、善、美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會透過讀、品、悟理解文字所蘊含的情感。

教學難點:體會作品強烈的悲劇效果。

【課時安排】

三課時

【預習安排】

1、藉助工具書,解決文中字詞,做到讀通、讀懂課文、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查找有關季羨林的知識。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感受幽徑之美,古藤蘿之美。

一.匯入

老師講一個真實的小故事:北大新學伊始,一位外地學子揹着大包小包進入校園,實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邊。這時正好一位老人走來,年輕學子就拜託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則輕裝去辦理手續,老人爽快答應了。近一個小時過去了,學子歸來,老人還在盡職盡責地看守。謝過老人,兩人分別。

幾天是北大的開學典禮,這位年輕的學子驚訝地發現,主席臺上就坐的北大副校長季羨林正是那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從這個小故事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大學者令人欽佩的人格魅力。今天我們將透過《幽徑悲劇》走進這位文化巨匠的精神世界,聆聽他訴說的智慧,智慧地訴說。

二.介紹作者

季羨林,北京大學教授、作家,學生介紹之後老師補充。中學畢業後,他和80多個高中同學北上京城考大學。結果,只有3個人考中,而他一人同時考取了北大和清華。入學之後,學業出色,成爲當時清華佼佼者,爲清華“四劍客”之一。

季老學識淵博,學富五年,精通六七種語言,致力於研究“東方學”,是享譽海內外的“東方學大師”,學識了得,是當代中國的一位文化巨匠,深受世人的欽佩和敬仰。

三.瞭解文章主要內容,理清思路

1.有感情朗讀課文。

2.學生回顧課文,用一句話概括主要內容:本文主要寫了北大燕園內,作者自家住處附近一條幽徑上的一株古藤蘿的悲劇。

3.按照“幽徑”、“藤蘿”、“藤蘿被毀”的思路,理出文章的結構,併爲每一部分概括一個小標題。

第一部分(1-6)寫幽徑美景。

第二部分(7-10)寫古藤蘿之美。

第三部分(11-16)寫藤蘿的悲劇。

四.作業:思考課後第一題

第二課時

一.匯入

二.精讀品析,欣賞第一部分——感受“幽徑美景”

1、師:文章開頭描繪了幽徑之美,美在哪裏?用筆圈出,品一品,讀一讀。

例如“到了夏天,山上一團濃綠,人們彷彿是在一片綠霧中穿行,林中小鳥,枝頭鳴蟬,彷彿互相應答。”這一句寫得有聲有色,讓人身臨其境,如入畫中,神奇而美好。

又如“夏季的荷塘中,綠葉接天,紅荷映日。彷彿從地下深處爆發出一股無比強烈的生命向上,向上,向上,欲與天公試比高,真能使懦者立怯者強,給人以無窮的感染力。”

教師範讀,感情飽滿,學生聽讀感受,說說這裏的描寫重點突出荷塘中怎樣的特點?(禮讚生命力之強烈)字裏行間流溢出作者怎樣的感情?(喜愛、陶醉、禮讚)試讀出來。

男、女生競賽朗讀(女生第3節,男生第4節)

2、師:作者用“神奇”二字概括幽徑的特點,而在這條神奇的幽徑中什麼給作者的印象最深?點拔:文中有一句話能顯示作者的用意,劃出來:“在所有的這些神奇的東西中,給我印象最深,讓我最留戀難忘的是一株古藤蘿。”試用自己的話來詮釋。

明確:幽徑神奇而美麗,如詩如畫,秀色可餐,然而生於其間,長於其間的古藤蘿——將更是一個不同凡響,讓你難以忘懷,讓你刻骨銘心的角色。

3.作者如此用力描繪幽徑之美,並沒有浪費筆墨,用意何在?(思考討論)明確:這便是鋪墊、蓄勢——用不同尋常的神奇秀美環境來烘托她。

三.研讀第二部分——感受“古藤蘿之美”

1.師:想必大家一定很想認識讓作者難以忘懷,刻骨銘心的角色,速讀概括古藤的特點。並說說它在作者心中的地位。

明確:精神寄託於安慰.

2.作者除了寫幽徑上的藤蘿,還提到哪裏的藤蘿?作用?

明確:側面烘托幽徑藤蘿“最有特色”,最美。

四.作業:品味語言,學生選擇一句或一段,自我賞析。

要求學生用固定句式:“段(句)好,好在”來作答,內容要求從詞、句式、修辭的角度,從寫法、結構等方面進行分析評點。

第三課時

一.匯入:

然而人與自然的故事並不是總以喜劇的形式上演的,這節課我們來共同感受古藤之悲,幽徑之悲,作者之悲。

二.研讀第三部分:感受“古藤蘿的悲劇”力量。

1.師:這是一株怎樣的古藤?迅速找出描寫古藤的語句,概括它的形象特點。明確:有外在美;無害人之意,獻花於人世;二三百年來,和睦相處---即“真善美”的化身。

2.這樣一個集“真善美”於一身的古藤,作者的情感如何?

明確:喜愛,留戀,樂之

3.師:“然而人生畢竟還是一個荊棘叢,不是到處都盛開着玫瑰花。”作者以自己前後矛盾的感慨揭開了“古藤蘿悲劇”的序幕,怎樣理解作者前後矛盾的感慨?

明確:古藤蘿存在——意味着人間純真、善良、美好的存在;古藤蘿毀滅則意味着人間的純真、善良、美好遭到殺戮。

4.師:這難道不令人痛心嗎,看作者如何凸現這悲痛?請閱讀11段找出你認爲能表現“悲”的描寫。

如:“它們彷彿成了失去母親的孤兒?”

“吊死鬼”讓人聯想到一個那樣美好的天使突然被殺戮之後帶給人們的恐怖、震驚。

5.面對被毀滅的慘狀,作者情感受到什麼影響?震驚、恐怖、悲哀,

找出文段中最能體現這種感情的詞、句、段,讀一讀、品一品。

例:“我有點怕走??我不敢再看??像吊死鬼一般讓我毛骨悚然。??疾趨而過。??悲哀至極??”。

三.思考悲劇背後的問題。

1.這個悲劇發生在哪裏?什麼時間?明確:地點:北大時間:1992年春

2.作者這麼好的一個人,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居然會狠心破壞作者的小天地,同學們聯繫現實生活猜猜,“毀美”哪些人呢?明確:愚氓、偉人、追名逐利的人、心中無美的人??

3.創造美好世界的人們與製造悲劇的人們最大的區別在哪裏?或者說“毀美”的那些人都缺點什麼?明確:前者關愛生命、關愛自然,追求真、善、美;後者缺乏對生命、自然的關愛,自私、冷漠、無情。

4.“藤蘿毀於愚氓之手”的悲劇,讓作者心生悲痛,難道他僅僅是爲這一棵藤蘿而悲傷嗎?

明確:這裏的藤蘿是真善美的象徵,愚氓是美的毀滅者的象徵。藤蘿被毀滅的悲劇其實就是世人對美的忽視,對美的否定,對美的毀滅,所以說古藤蘿的悲劇,其實是在說人的悲劇,人們親手一個一個地消滅身邊的美,這是讓作者最爲心痛的,而且這樣的悲劇每天還在上演着。

5.作爲一個大師級的學者,一位令世人欽佩、敬仰的文化巨匠,他的悲憤、惆悵、安慰僅僅是像林黛玉那樣多愁善感,悲嘆個人身世不幸嗎?作者描寫這一株古藤的悲劇,目的何在呢?

引導:這樣的悲劇如果是發生在偏遠落後的荒蠻野嶺之間,倒也罷了,可它偏偏發生在中國最具歷史文化淵源的北大,這裏是中國文化精英的聚集地,是思想最爲解放的最高學府這不能不讓人痛心疾首。這一幕悲劇如果發生在“十年動亂”期間,是不足爲奇的,因爲那是一個悲劇的年代,可是它發生在“十年動亂”結束十幾年後的今天。這十多年來,人們的物質生活迅速提高,已經奔上小康之路,這說明什麼?

總結:

人們的精神生活貪乏。關注自然,關注社會,關注生活中的真、善、美,並維護之,並不僅僅是一個人是否具有博愛之心的問題,而是關係到一個國家、民族是否具有健康、積極、良好的精神素質的大問題。

幽徑悲劇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能流利地朗讀課文,能讀會寫課文中的生字詞,瞭解文中化用的古詩句。

2.能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悲劇的主要內容。

3.反覆誦讀表現幽徑藤蘿之美的段落,說出藤蘿之美美在何處。

教學過程

模組一:課時目標

匯入

同學們好。魯迅先生說過:“悲劇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越美的東西被毀滅,其悲劇性就越強。在北大燕園的一條幽徑上,也發生了一場悲劇,這場悲劇使得著名學者季羨林先生痛心疾首。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幽徑悲劇》。

這節課,我們的主要任務是:

課件展示:

教學目標

1.能流利地朗讀課文,能讀會寫課文中的生字詞,瞭解文中化用的古詩句。

2.能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悲劇的主要內容。

3.反覆誦讀表現幽徑藤蘿之美的段落,說出藤蘿之美美在何處。

模組二:語言積累

語言積累

那麼下面,我們就要首先完成第一個學習目標。請大家用8分鐘左右的時間,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用筆劃出生字生詞。然後利用工具書自主解決,也可以向老師和同學請教。本課的語言很有特色,大家可以將好的詞句抄寫在摘錄本上。

(現場老師組織學生讀書,透過自主學習掃除字詞障礙。本課的語言很有特色,可以讓學生將好的詞語抄寫下來。時間約8分鐘)

剛纔大家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一定收穫了很多吧。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這些語言的珍貝:

首先,文中有不少的文言詞彙。比如:

課件展示:

足徵、漠然、瀲灩、誅伐、疾趨、焉知、愚氓、奈何

課文對這些文言詞彙大都進行了註釋,大家一定要弄懂它們的含義。特別是“足徵、瀲灩、疾趨、愚氓”這幾個詞,較爲生疏,我們要多記幾遍。文中還有不少成語和四字短語,你看:

課件展示:

司空見慣、等閒視之、相映成趣、盤曲而上、魯殿靈光、閒情逸致、月白風清

這裏的“魯殿靈光”比較生僻,但是我相信大家已經結合課下注釋理解了它的含義,它本來指的是漢代魯恭王修建的靈光殿,在歷次戰火仍保全了下來,後來就用來形容碩果僅存的人或事物。

當然,肯定也有不少文化底蘊深厚的同學也注意到了文中有很多化用詩詞和古文的地方。比如在讀到第3段“實有曲徑通幽之趣”時我們會自然想到常建的“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課件展示:

第3段“實有曲徑通幽之趣”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

讀到第4段“綠葉接天,紅荷映日”時我們會憶起楊萬里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課件展示:

第4段“綠葉接天,紅荷映日”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在讀到第5段“昔日的瀲灩的綠波”時我們又會自然想到蘇軾的“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課件展示:

第5段“昔日的瀲灩的綠波”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

讀到第4段“欲與天公試比高”時,我們的腦海中又會立刻出現的“山舞銀蛇,原馳蠟像,欲與天公試比高”的詩句。

課件展示:

第4段“欲與天公試比高”

山舞銀蛇,原馳蠟像,欲與天公試比高。——《沁園春·雪》

第10段中的“不足爲外人道也”這句話則是來自陶淵明的《桃花源記》。

課件展示:

第10段“不足爲外人道也”

“不足爲外人道也。”——陶淵明《桃花源記》

這些地方在寫作上叫作“化用”。怎麼樣,有了這些詞句,文章是不是就有了濃濃的文化底蘊而倍顯雅緻呢?

模組三:整體感知

悲劇梗概

下面我們就進入第二個環節的學習:請同學們再次閱讀課文,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在北大燕園的幽徑上,究竟發生了什麼悲劇?

課件展示:

瀏覽課文,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在北大燕園的幽徑上,究竟發生了什麼悲劇?

(現場老師組織學生瀏覽課文,概括主要內容,並組織交流。時間約5分鐘)

剛纔我們概括了悲劇的主要事實,那就是在北大校園的一條幽徑上一株古藤蘿被無情毀滅。

課件展示:

幽徑悲劇:藤蘿被毀

這就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思考:這株藤蘿原先生活在怎樣的環境裏呢?它原先是什麼樣的呢?爲什麼要毀滅它呢?下面呢,就讓我們先來探討前面兩個問題。

模組四:美段誦讀(一)

悲劇主角

在沒被毀滅之前,這是一株怎樣的藤蘿?它生活的幽徑是怎樣的一個地方?請大家仔細閱讀第1段到第10段,找出相關語句,用下面的句式,說說你的發現。

課件展示:

悲劇主角

這是一條       的幽徑,你看            。

這是一株       的藤蘿,你看            。

(現場老師組織學生研讀課文,在思考的基礎上交流自己的發現。時間約6分鐘)

透過剛纔的研讀和交流,我們可以發現,這是一條神奇美麗的'幽徑,你看,春天,小花燦爛;夏天,一團濃陰;秋天,紅綠相間;冬天,濃烈勃發。

課件展示:

春:小花燦爛

幽徑之美     夏:一團濃陰

秋:紅綠相間

冬:濃烈勃發

幽徑是如此美麗神奇的,而作者說:“在所有的這些神奇的東西中,給我印象最深、讓我最留戀難忘的是一株古藤蘿”。原來,作者運用“烘雲托月”的手法,以幽徑之美來襯托藤蘿之美。那麼這藤蘿到底有多美呢?請同學們讀讀課文中的這些文字:

課件展示:

①每到春天,紫色的花朵開得滿棚滿架,引得遊人和蜜蜂蝟集期間,成爲春天一景。

②它既無棚,也無架,而是讓自己的枝條攀附在鄰近的幾棵樹的乾和枝上,盤曲而上,大有直上青雲之概。

③一股幽香驀地闖入鼻官,嗡嗡的蜜蜂聲也襲入耳內,擡頭一看,在一團團的綠葉中——根本分不清哪是藤蘿葉,哪是其它樹的葉子——隱約看到一朵朵紫紅色的花,頗有萬綠叢中一點紅的意味。

啊,有幽香、有蜜蜂聲、有紫紅色的花,可嗅、可聞、可觀,藤蘿的形象具體而又鮮活。多美的一株藤蘿!

課件展示:

形:盤曲而上

藤蘿之美   色:紅綠相映

味:淡淡幽香

聲:嚶嚶嗡嗡

這藤蘿是否也帶給了作者無限的快慰呢?請同學們用3分鐘左右的時間再讀課文,劃出表達作者對藤蘿感情的句子。

課件展示:

用3分鐘左右的時間再讀課文,劃出表達作者對藤蘿感情的句子。

(現場老師組織學生讀課文,劃句子,然後交流。時間3分鐘。)

作者對這美麗的藤蘿感情如何呢?剛纔大家一定找到了這樣一些句子:

課件展示:

第7段:藤蘿是一種受人喜愛的植物。

第8段:直到此時,我才清晰地意識到這一棵古藤的存在,顧而樂之了。

第10段:每次走到它下面,嗅到淡淡的幽香,聽到嗡嗡的蜂聲,頓覺這個世界還是值得留戀的,人生還不全是荊棘叢。

從這三句話中,我們不難看出作者對藤蘿的感情,那就是喜愛、快樂、留戀。

作者對藤蘿是那麼喜愛,說是“所有神奇的東西中”給他“印象最深”,讓他“最留戀難忘的”。讓我們帶着喜愛的感情來讀剛纔這幾句話。

課件展示:

①每到春天,紫色的花朵開得滿棚滿架,引得遊人和蜜蜂蝟集期間,成爲春天一景。

②它既無棚,也無架,而是讓自己的枝條攀附在鄰近的幾棵大權的乾和枝上,盤曲而上,大有直上青雲之概。

③一股幽香驀地闖入鼻官,嗡嗡的蜜蜂聲也襲入耳內,擡頭一看,在一團團的綠葉中——根本分不清哪是藤蘿葉,哪是其它樹的葉子——隱約看到一朵朵紫紅色的花,頗有萬綠叢中一點紅的意味。

作者看着這美麗的藤蘿,心情是那麼的快樂,讓我們帶着快樂的感情來讀。

(學生再讀描寫藤蘿之美的句子)

在文革之後,北大校園這株僅存的藤蘿更是成了作者悲憤惆悵之餘的唯一的安慰,讓他覺得人生還是值得留戀的。讓我們再帶着留戀的心情來讀。

(學生再讀描寫藤蘿之美的句子)

透過剛纔的反覆誦讀,藤蘿的美已深深地打動了我們每一個人。讓我們在心裏默默地祝福這藤蘿,就這樣無憂無慮、自由自在地活下去吧。然而,美好的事物不總是那麼幸運,美麗的藤蘿卻遭遇了無辜的橫禍。到底是什麼橫禍呢?是誰製造了這場悲劇呢?讓我們下一節課繼續探討。好,這節課我們就先上到這裏,同學們,再見。

標籤:幽徑 教學 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