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合集7篇

爲了確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進行,通常會被要求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計劃。那麼大家知道方案怎麼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合集7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1、藉助拼音,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從築路工人的行動中受到啓示,增強自覺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3、培養獨立閱讀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讀懂課文,樹立環境保護意識。理解“築這條路的人一定有一顆高尚的心”這句話的含義。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初讀課文,板書課題

1、有位蘇聯的教育家爲我們講述了一個故事,人們都爲此感動,你想聽嗎?

2、學生老師齊讀課文。

3、讀準要求認識的字。

二、認讀課文,領悟道理

1、以小組爲單位再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

2、你能讀懂哪一個自然段?

3、還有什麼不懂的嗎?

4、辯論:建築計劃可以修改嗎?

5、說說課文那些地方最使你感動?

6、你同意“築路工人有一顆高尚的心”這種說法嗎?

7、學生讀最後兩個自然段。

8、師:你現在是一位乘客,坐車經過了這課橡樹,你有什麼話要說嗎?

三、總結昇華

1、你從建築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麼?

2、愛護樹木,正當環境小衛士,你有什麼建議能給大家提出來嗎?

第二課時

一、學生自由讀課文

二、積累詞句,把自己認爲優美的詞句摘抄下來

教學反思

自習、預讀課文以後,議論到工程師在樹旁100米的地方,打了一個樁時,我讓學生到黑板上在橡樹和公路旁,畫一畫“樁”的位置。竟然有許多種,討論出正確的位置以後,再讓學生畫好公路在樹旁邊的走向及完整的樣子,很好的解決了對課文意思的理解,感受到了人們愛護樹木、保護環境、保護文物的良苦用心。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課題名稱《認識鐘錶》

移秀蘭 溱潼中心小學

一、概述

·小學數學一年級

蘇教版《數學》一年級上冊84、85頁一課時 · 認識時針、分針、整時、大約幾時 · 認識鐘錶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

二、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 初步認識鐘面,會看鐘面上的整時和大約幾時

2、過程與方法:發展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建立時間觀念,從小養成按時作息和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發展初步的數學應用意識。

三、學習者特徵分析

本單元在學生掌握20以內數的基礎上,聯繫日常生活的需要認識鐘錶面上的整時和接近整時。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時間既熟悉又陌生。有些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認識鐘錶的經驗,但他們認時間、看鐘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體的;也有些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時間觀念差,對鐘錶的知識感到陌生。這就需要在老師的引導下,提升、概括科學地認識鐘錶的方法,同時,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培養學生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設計理念:設計本課時力求把新的教學理念融入課堂教學之中,整堂課都以學生自主探究和活動爲主,讓學生透過實際操作、親自體驗,認識鐘錶。擬在本課教學中體現以下幾點: (一)知識呈現生活化:“數學的生活化,讓學生學習現實的數學”是新課程理念之一。新知從生活中自然匯出,使學生初步感知“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使數學課堂迴歸兒童的生活世界。

(二)學生學習自主化: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認識鐘錶面、認識整時刻、判斷大約幾時等,都是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在充分的動口、動手、動腦的探索過程中自主獲得。

(三)學習過程活動化:新課程以學生主體活動爲主要方式,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發揮資訊技術的優勢

恰當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豐富多彩的活動情境,激起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與慾望,使學生總能處於一種新奇、興奮、快樂的活動氛圍中,親自實踐,大膽探索。

五、教學資源與工具設計

教學準備:課件,鐘面模型等。

六、教學過程

一)匯入

1、(滴嗒滴嗒,滴嗒滴嗒??會走沒有腿,會說沒有嘴,它會告訴我們,什麼時候起,

什麼時候睡)。師:猜猜它是誰?

教師透過猜謎語,激發了學生強烈的興奮感,營造了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氣氛。 2、課件出示一些漂亮的鐘,教師提問:你們喜歡它們嗎?爲什麼?

學生回答後,教師揭示課題:是啊,鐘錶不僅外型漂亮,還可以告訴我們時間,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有關鐘錶的知識。

(二)動手操作,交流,探究知識 1、認識鐘錶

設計這一環節時,我注重給學生提供觀察與思考,發現與表達的空間,注重給學生提供動手實踐、自主探索的機會,我這樣設計的目的是激發學生自主參與的意識,培養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先讓學生觀察鐘面,看看鐘面上有些什麼,然後小組交流

學生彙報觀察結果,教師板書:時針 分針 12個數 2、教學整時

這一環節在教學形式上應重視學生的獨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機結合,因此在課堂中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探究、去發現、去再創造,使每個學生都有一塊屬於自己的思維拓展空間。

出示3時的鐘面,讓學生說說表示的是是什麼時刻?你是怎麼知道的?

再出示1時、4時、6時的鐘面,讓學生說說是什麼時刻,然後再提問:1時、4時、6時的鐘面上,都有什麼共同的特徵?分針都指着什麼數?你能用一句話說說看整時的方法嗎?

小組討論看整時的方法,透過討論發現學生個性化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連一連:學生口頭回答鐘面時間,鞏固看整時的方法

說一說:將整時融入小明一天的作息時間裏,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將鐘錶知識與實際生活自然地結合起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教學大約幾時

出示7時、7時不到和剛過7時三個鐘面 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三個鐘面的時間

小結:一個是7時不到,一個是剛過7時,我們把它們都叫做大約7時 師追問:這兩個都是大約7時,有什麼不同呢? 生:一個是7時未到,一個是剛過7時 說一說:讓學生說出鐘面上大約是幾時 (三)鞏固練習

1.畫一畫:先讓學生透過觀察判斷出缺少的是時針還是分針,再借助直尺畫出鐘面上缺少的針,這裏還要提醒學生注意畫時針和分針的區別。

2.掌握用上午、下午這些詞語表示時間

這一環節透過讓學生髮現、思考、討論有挑戰性的問題,瞭解時針每天要在鐘面上走兩

圈,所以一天要走兩個10時,拓展了學生的視野,使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出示兩幅表示10時的圖,讓學生觀察,看能提出什麼問題?透過觀察學生髮現兩個都是10時,但不一樣,一個是上午10時,一個是晚上10時。

提問:一天有幾個8時,幾個9時?

3.撥一撥:學生在鐘面上撥出自己起牀和睡覺的時間,然後同桌的同學說一說,要求說完整。教學這一環節時,教師順勢教育學生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時間,養成按時起牀按時睡覺的好習慣。

4.說一說:讓學生說說自己的一天是怎樣安排的?

根據兒童的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特點,如幾時起牀,幾時睡覺,豐富了學生對時間的感性認識,使學生 充分感受時間就在身邊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學生對時間的觀念,聯繫了學生生活實際,突出了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四、全課小結。

教學內容與

教師的活動

媒體的運用

學生的活動

教師進行邏輯選擇

七、教學評價設計

本節課利用多媒體組織教學,有效突出了重點,分解了難點;多媒體介入了學生感興趣的鐘面,激起了學生說的慾望。課堂效果顯示學生能較靈活地運用自己小結出的方法進行練習。課後反饋反映出學生透過語言項目的學習,對認識鐘錶已經基本理解,包括認識整時和大約幾時大多數學生掌握良好,由練習反饋也可知。

八、幫助和總結

教師的作用就在於引導學生如何更有效地學習新知,儘可能將學生的學習效率最優化;同時教師還需創設有利於學生學習的環境,如藉助生動形象的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觀察、思考、交流、比較、總結,從而更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新知。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

2.朗讀課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內容,認識到大自然能給人類以警示和啓發,激發閱讀仿生學等科普讀物的興趣。

教學重點:

1、瞭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內容。

2、從文中受到啓發。

教學過程

一、前文遷引,匯入新課

1.走進第三單元,我們走進了神奇的大自然。同學們回憶一下,透過前面課文的學習:《自然之道》、《黃河是怎樣變化的》、《蝙蝠和雷達》,大自然帶給了我們什麼啓示呢?

2.揭題:學習新的課文《大自然的啓示》。

3.師生共同回顧略讀課文的學習方法並再次總結出來。

4.引導提示學生本文的結構和以往的課文有所不同。

二、初讀感知,認記字詞

1.那麼這兩篇文章帶給了我們什麼啓示呢?自由地讀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聯繫上下文仍理解不了的詞語查查字典或向同伴請教。

2.認讀生字新詞,找出詞語中的多音字和讀音發生變化的字。

3.共同解決難理解的詞語。

三、瞭解內容,質疑交流

1.默讀《“打掃”森林》,想想它主要講了什麼?想好了與同桌議一議。

2.再仔細地讀讀課文,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標記,寫上自己的感受。

3.師生共同交流,主要解決兩個問題:

(1)爲什麼說林務官的命令給森林帶來了災難呢?

(2)“打掃”上面爲什麼要加引號?

4.學了這篇文章,你獲得了什麼啓示?

四、遷移學法,運用鞏固

小結:同學們真會讀書,真會思考!剛纔咱們透過讀課文,瞭解了《“打掃”森林》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什麼,並透過提出問題,互相交流,得到了關於大自然的啓示。下面,我們就按剛纔的方法繼續學習《人類的老師》這篇文章。

(1)想想文章主要寫了什麼?

(2)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記號,在感受深的語句旁寫寫感受。

(3)重點感受“生物真是人類的好老師”:人類從大自然中得到啓示,有所發明創造的事例還有很多,比如前面的課文──《蝙蝠和雷達》等,大家還了解哪些事例?

(4)這篇文章又帶給你什麼啓示?

五、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林務官打掃森林,結果給森林帶來了災難;人們從蜻蜓、鯨等動物身上得到啓示,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把你受到的啓示寫下來。

2、學生寫啓示。念給同學聽聽。

3.其實大自然帶給我們的啓示,遠不止今天課文中所說的這些,希望同學們在學習中繼續探究。

板書設計

12 大自然的啓示

“打掃”森林 人類的老師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學習目標】

1、認識“嘰、喳”等8個生字。會寫“羽、領”等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體會小鳥的活潑可愛和人與自然的和諧。

3、有愛鳥護鳥的意識,感受到“愛鳥護鳥小衛士”的快樂與自豪。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生情

播放課件:音樂伴着鳥鳴,教師朗誦,將學生帶入情境之中。

二、朗讀感悟,初識生字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⑴ 自讀課文,側重讀準字音。

⑵ 同桌互讀互查。

2、賽讀課文,流利通順。注意“蓬、棱、嶄、喳”。

3、品讀課文,體驗情感:

⑴ 爭當“最活潑的小鳥”。透過讀表現出來。

⑵ 爭當可愛的“紅領巾”。先明確文中的“紅領巾”是指誰,再引導用堅定的語氣讀“請愛護小鳥”一句。

⑶ 爭當“善於讚美的小鳥”。練習用讚美的語氣讀最後一句。

4、多讀,找規律,引導背誦。

⑴ 引導發現:將三小節做一比較,你有什麼發現?

⑵ 與同桌以問答的形式讀書。

⑶ 與好朋友以問答的形式試背。

三、開展遊戲,鞏固識字

1、“分分撿撿”,找出自己已經學會的字,告訴大家你在哪見過。

2、“聽聽找找”。

3、“小猴子學樣”,師出字,生做動物。

4、“猜猜看”:讓生根據生字的局部猜字。

四、引導創新和實踐

課下仔細觀察本課生字,試着編字迷或畫迷。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設計理念

本教學設計注重學生讀的實踐,用豐富多彩的方式,巧妙地引導學生品讀、賞讀課文,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體驗,在讀中感悟。另外,在本教學設計中,圍繞“親情”這個主題,透過擴展性閱讀,在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的同時,讓學生加深對“親情”的感悟和理解,從而進一步拓寬語文學習的渠道,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教學過程

一、啓發談話,匯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喜歡禮物嗎?從小到大,你都收到過哪些禮物,是誰送給你的呢?(學生暢談)

2.這些禮物,寄託着親人的關愛和期盼,它們將陪伴着你度過快樂的童年。我們的學習小夥伴鼕鼕也和你們一樣,收到過很多親人的禮物。她把自己的感受寫成了一首小詩,題目就是《禮物》,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板書課題)

(由學生的實際生活引入,激發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瞭解內容

1.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流利,遇到困難的地方多讀幾遍。

2.讀給同桌聽一聽,讓同桌指出自己的不足,並根據同桌的評價再讀課文。

3.把自己讀得最滿意的地方讀給全班同學聽聽。

(教師相機指導學生認讀生字新詞,並理解有關詞語的意思。)

4.再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課文短小淺顯,易於朗讀,易於理解,因此,課堂上不需要做過多的講解,而應放手讓孩子們朗讀。透過多種形式的讀,既強化了對課文內容的感知,又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品讀課文,理解內容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生自讀課文,邊讀邊想象詩歌描寫的畫面。

(2)分小組朗讀,並派代表在班上讀。

(3)班級賽讀,評選班級“朗讀能手”。

2.質疑、討論:

(1)“小小的禮物,寄託着親人的關愛和期盼”,親人期盼什麼?

(引導學生抓住每節詩的內容展開討論,教師相機指導,讓學生領會每件禮物寄託着家人的關愛和期盼,也知道“我”從每一件禮物中所領悟到的生命的靈動,時間的寶貴,自然的秀美,知識的廣博,世界的精彩。)

(2)爲什麼把寄託着親人的關愛和期盼的禮物比喻成“春雨綿綿”,不比喻成夏雨或秋雨呢?

(引導學生明白,春天是充滿希望的季節,播種希望,纔能有所收穫。親人送給“我”的禮物中包含着親人對“我”的期望和深切的教誨,它們就像“春雨綿綿”無聲地滋潤着“我”的心田,引領着我一步步成長。)

3.鼓勵學生把自己喜歡的部分背下來,評選“背誦能手”。

4.回憶一下親人們平日裏對你的關愛,仿照課文前四自然段說一段話,把你的感受用詩歌表達出來。

(自己練說,小組內說,指名說,教師相機指導。)

(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質疑、釋疑,掌握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能力。另外,把思想教育融於語言文字訓練之中,含而不露,使學生在讀、思、說的教學活動中受到情的激發、智的啓迪、美的薰陶。)

四、擴展閱讀,培養能力

親人的關愛讓我們感到無比的溫暖和幸福,那我們如何回報親人的愛呢?讀一讀下面這篇《樹的故事》,把你的感受跟大家說一說。

小組討論:(1)你們能爲爸爸媽媽做些什麼?(2)如果你要送給親人們一件禮物,你會送什麼?

樹的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棵大大的蘋果樹。一個小男孩每天都喜歡來這兒玩。他爬到蘋果樹上吃蘋果,躲在樹陰裏打個盹兒……他愛那棵樹,那棵樹也愛跟他玩。

時光流逝,小男孩漸漸長大了,不再來樹下玩了。

一天,男孩回到樹旁,一臉憂傷。樹說:“和我一起玩吧!”男孩回答:“我已經不是小孩子了,我不再爬樹了。我想要玩具,我想有錢來買玩具。”樹說:“抱歉,我沒有錢……但是你可以摘下我的蘋果拿去賣,這樣你就有錢了。”男孩手舞足蹈,把蘋果摘了個精光,開心地離去了。

男孩摘了蘋果離開後,就再也沒有回來。樹很難過。

一天,男孩回來了,樹喜出望外。樹說:“和我一起玩吧!”“我沒有時間玩。我要做工養家,我要蓋房子來住。你能幫我嗎?”“抱歉,我沒有房子,但是你可以砍下我的樹枝來蓋房子。”男孩把樹枝砍了個精光,開心地離去了。

樹心滿意足地看着男孩的背影,然而,從那以後,男孩再也沒有回來。樹再次寂寞和難過。

一個盛夏,男孩回來了,樹雀躍萬分。樹說:“和我一起玩吧!”“我很傷心,我越來越老了,我想去划船,讓自己悠閒一下。你能給我一條船嗎?”“用我的樹幹去造一條船吧。你可以開開心心地想劃多遠就劃多遠。”男孩鋸下樹幹,造了一條船。他划船而去,很久沒有再露面。

終於,多年以後,男孩又回來了。

樹說:“抱歉,我的孩子,可惜我現在什麼也沒法給你了。沒有蘋果給你吃……”男孩回答道:“我也沒有牙去咬了。”

“沒有樹枝給你爬……”

“我老得再也爬不動了。”

“我實在什麼都給不了你了……我惟一留下的就是我的枯老的根了。”樹流着淚說。

“我實在再也沒有什麼需要了,只是有個地方歇一下就好了。經過了這些年,我太累了。”男孩回答道。

“好吧,老樹根是歇腳的最好地方了。來吧,坐在我身上歇歇吧。”

男孩坐了下來,樹開心得熱淚盈眶……

這是我們每個人的故事。樹就是我們的父母。

當我們年幼時,我們喜歡跟媽媽和爸爸玩……當我們長大後,我們離開他們……只在當我們有求於他們或遇到麻煩的時候,我們纔回家。無論如何,父母總是一如既往,有求必應,想方設法讓我們開心。

(拓寬學生閱讀視野,擴大學生的閱讀量,提高學生閱讀的能力。)

五、作業超市,自主選擇

任選以下兩項作業內容,獨立完成。

1.摘抄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2.讀一讀,背一背詩歌。

3.參照課文前四自然段寫一段話。

4.寫一寫你讀了《樹的故事》後的感受。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A案

教學目標

1運用學過的方法,認識本課的生字,會規範、美觀地書寫生字。

2能透過,聯繫上下文理解本課生字新詞。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家鄉的紅橘有哪些可愛之處。

4仔細觀察一種自己喜歡的水果,抓住特點,展開想象,寫一寫。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紅橘的有關知識。

教學重點

學習生字詞,瞭解家鄉紅橘的可愛之處。

教學難點

能學着本文的觀察寫作方法,描寫自己喜歡的水果。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匯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見過紅橘嗎?吃過紅橘嗎?你對紅橘有哪些瞭解,誰來說一說?(抽生說)

孩子們介紹得真不錯!今天我們就要學習一篇有關紅橘的文章,下面我們就一起去看看作者眼中的紅橘是怎樣的?

師出示課題:家鄉的紅橘,生齊讀課題。

二、自讀課文,解決生字、詞讀音

1自讀課文,把紅色音節的字音讀準,把難讀的字多讀幾遍。

注意:翹舌音:暢、束

平舌音:素

前鼻音:嫩

後鼻音:競

多音字:骨(骨氣、花骨朵)

2勾畫出生字連成的詞語,每個詞語自讀三遍

3檢查生字、詞讀音。

出示生詞卡片開火車認讀、教師及時糾錯,抽生讀,小組比賽讀、齊讀。

4把生字、詞帶進課文中再讀課文,注意把詞語讀準確,把句子讀通順、讀連貫。(抽讀、師生互評、齊讀)

三、精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1自讀課文,標出段,弄清各段講了什麼?

學生自讀,教師巡視。

2全班交流。

(1)這篇課文一共幾段?

(2)誰來說說課文的幾段各講了什麼?

學生彙報:

第一段:家鄉在長江邊上,那裏有成片的橘園。

第二段:春天時,橘子樹葉長得很茂盛。

第三段:四五月時,橘子花開了,花香醉人。

第四段:秋天,橘子樹上結滿的青色果實壓彎了枝頭。

第五段:十一月左右,果實成熟了。

第六段:總結全文,讚美家鄉的紅橘。

四、學習生字

1請小朋友用喜歡的方式記憶課後田字格中的10個字。

2教師重點指導“骨”字的寫法,請生觀察寫“骨”字時應注意什麼?骨字的第四、第五畫是點、橫鉤。

3師範寫“骨”字。生在桌上用手指寫3遍。

4生練習:開啟練習本,把其餘的9個字在田字格里寫2個,要求一個比一個寫得好。

5展示書寫。

五、作業

1抄寫生字。

2抄寫詞語,每個三遍。

第二課時

一、複習引入

1複習生字詞。

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讀生字、男女生賽讀、齊讀。

2複習課文:全班齊讀課文。

二、精讀課文,感受紅橘的可愛

1出示第1段,自讀思考第1段講了什麼?(家鄉的紅橘生長在長江邊)

2過渡:作者家鄉的紅橘有什麼可愛之處呢?課文又是從哪些方面寫出了紅橘的可愛呢?請自讀課文2~5段,邊讀邊思考。

3(學生彙報:第2段寫了春天時,橘樹葉長得很茂盛)師板書:橘樹葉。

作者用哪些詞來寫橘子樹的葉子可愛?把它們用重點符號標出來。(學生彙報:茂盛、四季常青、閃着綠油油的光)

理解“茂盛”的意思。

4指導朗讀、背誦。

那綠綠的葉子在春風中輕輕搖擺,在陽光下閃光,多美呀!就讓我們美美地讀一讀吧!自讀,抽生讀,師生點評,齊讀,試背。

5還有哪些地方寫出了紅橘的可愛呢?(生:第3段主要寫橘子花的可愛)師板書:橘子花。

6默讀思考:課文從哪些方面寫橘子花的可愛?勾畫表現橘子花可愛的詞語。(學生彙報:競相開放、爭奇鬥豔、綻放、醉倒)

理解詞語:競相開放、爭奇鬥豔。

7指導朗讀、背誦。

(1)自讀,邊讀邊想象花兒競相開放,花香醉人的情景。抽讀、教師範讀、齊讀。

(2)這麼美的句子,想把它記在自己的腦海裏嗎?下面就自己背一背吧!(自由背、抽背、師引背、齊背)

8還有哪些地方寫出了紅橘的可愛?(第4段寫了青色的橘子壓彎了枝頭,很可愛)師板書:青色的橘子。

9小組討論:課文哪些詞語寫出了青色的橘子的可愛?(學生彙報:肥實、壓彎了枝頭、又酸又澀)

理解:肥實。

10指導朗讀:齊讀這一段,邊讀邊想象果實綴滿枝頭的情形。

11到了十一月左右,果實成熟了,成熟的果子又有哪些可愛之處呢?作者又是從哪些方面來寫紅橘的'呢?請生自讀第5段。師板書:成熟的果實。

12小組討論、學生彙報:

顏色:紅色金黃色的瓤

形狀:像一盞盞的小燈籠

味道:甜甜的

感受:使人感到舒暢極了

13指導背誦:有感情地朗讀並把它背下來,體會作者對家鄉紅橘的喜愛之情。(自背、抽背、引背、齊背)

14家鄉的紅橘每一階段都有它的可愛之處,無論是橘樹葉、橘子花,還是橘子,都讓我們感受到了它的可愛,就讓我們像作者一樣大聲地讚美它吧!齊讀課文最後一段。

師板書:讓人喜愛。

三、理清順序,總結全文

1透過剛纔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課文是按紅橘生長的時間順序寫的,先寫葉,再寫花,最後寫果實由青變紅。下邊就請同學們勾畫出表示時間先後的詞語,完成課文第2題,讀一讀。

出示課後作業:

這篇課文是按時間順序寫的,先寫初春的橘子樹,接着寫四五月時的橘子花,再寫()的青色果子,最後寫()的成熟的果子。

2教師小結:作者按時間順序,寫家鄉紅橘的生長變化,還特別注意認真觀察了紅橘果實的顏色變化與外形特點。在今後的寫作中,我們要學習這種按一定順序觀察一件事物的寫作方法,把自己的文章寫得更有條理。

四、作業

1模仿第5段寫一種水果,注意要寫出它的顏色、形狀和味道。

附:板書設計

8

家鄉的紅橘

春天橘葉:茂盛、閃着綠油油的光

四五月橘子花:競相開放

秋天青色果實:壓彎枝頭

十一月果子成熟了:像小燈籠讓人喜愛

(朋曉瓊)

 B案

教學目標

1運用學過的方法,認識本課的生字,會規範、美觀地書寫生字。

2能透過聯繫上下文理解本課生字新詞。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家鄉的紅橘有哪些可愛。

4仔細觀察一種自己喜歡的水果,抓住特點,展開想象,寫一寫。

教學重、難點

1學習生字、詞,瞭解家鄉紅橘的可愛。

2學着本文的寫作方法,描寫自己喜歡的水果。

教學準備

1準備一個紅橘。

2向其他人瞭解紅橘的特點,生長情況等。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同學們,在我們家鄉有哪些水果呢?你最喜歡哪些水果?水果的品種繁多,作者爲什麼要寫家鄉的紅橘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了解。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小聲讀課文,要求把句子讀通順、連貫,把課文讀正確,遇到生字、新詞多讀幾遍。

2檢測生字、詞語(用大屏幕展示生字、詞)。

師:看,生字想和大家交朋友,已經迫不及待地從課文中跳出來了,讓我們去打打招呼吧。

(1)齊讀生字、詞語。

(2)抽生讀,注意讀準後鼻音(競jìnɡ),前鼻音(嫩nèn),平舌音(素sù),翹舌音(暢chànɡ)。

(3)同桌互相考考。

(4)老師也想考考大家,老師隨便指讀(去掉拼音讀)。多音字(骨),形近字(辯、辨、辮、瓣)(竟、競)。

3快速讀完全文。

想:作者爲什麼寫家鄉的紅橘?

生:因爲家鄉的紅橘十分可愛。

生:從最後一段,我知道,家鄉的紅橘真讓人喜愛。所以,要寫家鄉的紅橘。

三、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寫作方法

師:作者是怎樣寫出家鄉的紅橘的可愛的呢?是按什麼順序寫的?是抓住什麼特點來寫的?

1帶着這些問題,快速瀏覽全文。

2學生討論後彙報:

生:課文是按春、夏、秋、冬的時間順序來寫的。按一年四季的時間順序寫的。按生長過程來寫的。

生:抓住紅橘的葉子、花骨朵、果實來寫的。

3讀第2段。

思考:

春天來了,紅橘的葉子有什麼特點?(四季常青、綠油油)。

經過風霜考驗是什麼意思?(經過風吹霜打)。經過風吹霜打後更加茂盛,是多麼堅強啊!

讓我們想象一下:綠得發亮的葉子是那麼堅定有力地在春風中輕輕搖曳,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多美啊!捧起書來邊讀邊想象。

4讀第3段。

(1)思考:花骨朵有什麼特點?勾畫出寫花骨朵特點的詞。

米粒大小潔白形狀像茉莉一簇簇指甲那樣大香氣

(2)想一想:是抓住了哪些方面寫的?

(大小、形狀、顏色、數量、香味)

師:作者觀察得多麼細緻,描寫多麼細膩。

讓我們再美美地讀一讀。

抽生讀,評價。從你們的朗讀中我們彷彿真的看到那潔白、樸素的花骨朵,彷彿真的聞到了那醉人的香味。

5讀第4~5段。

思考:作者是怎樣寫果實的?

開始是青色的果子又酸又澀,果實成熟了,像一盞盞紅色的小燈籠。讀這個句子,體會這句話表達了幾層意思:

生:寫出了顏色是紅的。

生:寫出了形狀像“小燈籠”。

生:寫出了數量多“一盞盞”。

生:寫出了果實的可愛。

師:對,你看作者觀察多細,想象多美啊!在寫這些豐碩的果實時,用了“有的……有的……有的……”你能用它說一句話嗎?

師:紅橘不但樣子可愛,而且味道甜美,令人舒暢,讓我們仔細讀讀。

師:閉上眼睛,想象橘園豐收的景象。然後請你描述你想象中的情景。

師:作者從顏色、大小、數量、味道寫了果實的可愛。

6小結。

家鄉的紅橘有哪些地方讓人喜愛?

四、拓展延伸

觀察自己喜歡的一種水果,抓住形狀、顏色、味道把它寫下來。

附:板書設計

家鄉的紅橘

(喜愛)

花骨朵

果實

(郭春利)

 C案

教學目標

1運用學過的方法,認識本課的10個生字,會規範、美觀地書寫生字。

2能透過,聯繫上下文理解本課生字新詞。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家鄉的紅橘有哪些可愛之處。

4仔細觀察一種自己喜歡的水果,抓住特點,展開想象,寫一寫。

教學準備

準備一個紅橘,蒐集紅橘的特點。

教學時間

1~2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引入新課

1(出示一紅橘)孩子們,這是什麼?看到它,你想說些什麼呢?(顏色、形狀、味道、產地……)

2孩子們介紹得真不錯!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介紹家鄉紅橘的文章(揭示課文題目),一起去看看在作者眼裏紅橘又是怎樣的。

二、初讀課文,理解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整理自己不明白的字詞和不理解的問題。思考每段寫了些什麼。看看自己讀懂了些什麼。

2勾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認真讀一讀。

3讀課文,以小組爲單位,交流預習情況。

4提出小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集體討論。

三、品讀感悟,自主體驗

1課文主要爲我們介紹了家鄉的紅橘,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向大家介紹紅橘的呢?請大家讀課文,找出表示順序的詞,說說課文的敘述順序。

2每個季節的紅橘都有它的可愛之處,再讀讀課文,找出家鄉的紅橘讓人喜愛的地方,作上記號,然後邊讀邊想象,批下自己的閱讀感受。

3交流自學情況。相機進行朗讀指導。

4課件展示紅橘的生長過程,學生再次朗讀品味,體會紅橘的可愛。

5是啊,家鄉的紅橘每一個階段都有它的可愛之處,讓我們像作者一樣大聲地讚美它吧!

(齊讀末段)

6外地客人來到我們家鄉,你準備向客人怎樣介紹家鄉的紅橘。先說給同桌聽,再向全班介紹。

四、創設情境,快樂積累

1積累運用。師:家鄉的紅橘可真惹人喜愛呀!爲了表現紅橘的可愛,課文中哪些好詞佳句立下了大功?快把它找出來欣賞吧!請生將想要積累的詞句摘抄到積累本上,抄完後讀給同桌聽,然後選一兩個詞說幾句話,相互評議。提醒學生要學會運用。

2指導背誦。師:多可愛的紅橘,多美的課文啊!讓它們都永遠留在我們心裏吧!

引導學生把自己喜歡的段落背下來,先多讀幾遍,再借助剛纔積累的詞句練習背誦,然後展示課件畫面,學生看畫面自己選擇試背相關內容。

五、拓展實踐

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種水果,思考它有哪些特點(顏色、形狀、味道等)。選擇相同水果的同學分爲一組,討論它的可愛之處,相互補充介紹,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下來。

附:板書設計

9家鄉的紅橘春葉

夏花

秋果

冬喜愛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小學語文北師大版第七冊第十個主題單元“金錢”的第二篇主體課文。文章主要記敘了二十多年前,在一個北風凜冽的日子裏,“我”騎車撞倒一位低頭數錢的老大爺,錢掉地並隨風四處飛揚,過路行人紛紛搶錢歸還主人的故事,讚譽了人與人之間真誠、友愛、互助得好品德和良好風尚。

二、教學目標

1.透過各種識字方法,認識本課4個生字;利用觀察字型的方法,會寫本課5個生字;在語言環境中,體會理解“遲疑”和“肯定”,“沉重”和“輕鬆”;

2、透過自讀感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本文按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寫的思路,鼓勵學生自述;

3、透過理解過路行人“搶”被北風吹落的錢,並還給生人的故事,幫助學生樹立人與人之間應真誠、友愛、互助的良好品質。

三、教學重點:

品讀第5、6自然段,引導學生從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去感悟人物的內心世界,從“遲疑與肯定”“沉重與輕鬆”中體會人間真情互助友愛的可貴和可敬。

四、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中“搶”字加與不加引號的不同意義。

五、教學過程:

(一)質疑匯入:

1.板書課題,齊讀。

2.質疑: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錢”被風颳跑了以後,發生了什麼事。)

(三)學習課文

1.出示課件,檢查生字,正音。“趔趄、詫、蹬、續”

2、自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指名回答,老師指導學生學習練習用較簡練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因本文是敘事的,故從引導學生從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要素來敘述。

3、理清條理:錢爲什麼被風颳跑——錢被風颳跑以後。

3.自讀學習“錢爲什麼被風颳跑”部分,指名回答用一句話概括說明。“一月二十月,長春,颳着猛烈的北風,“我”騎車撞了一個低頭數錢的老大爺,讓錢被風颳跑,心情很慌忙。”

4。指導學習“錢被方刮跑了以後”部分。

(1)過路行人的動作、神態、語言?(“不約而同地向錢飄走的方向跑去,有人還高喊着:‘錢跑了!快搶啊!’”;“從四面八方陸續朝老人走來,把‘搶’來的錢一一交在他的手裏。”-------)

(2)老大爺的動作、神態、語言?(“焦急地拍着大腿說;‘風颳人還搶,這可怎麼得了!”“喜出望外,不住地向衆人點頭。”------)

(3)“我”的動作、神態、語言?(“我沉重的心情一下子變得輕鬆了。------”)

(4)自己邊讀邊想幾個“搶”字,加引號與不加的含義有何異同。(1、當時風大,必須動作要快,顧用“搶”;2、這種行爲目的是爲了老大爺追回錢,它實際是幫助性質的。)

(5)品讀5、6自然段,透過體會“遲疑”與“肯定”,“沉重”與“輕鬆”的含義,感悟老大爺和我的心情變化,

5.再讀課文,整體感悟。

6.鼓勵學生按事情發展順序講述在風中發生的事。

7.結合課後習題,感悟文章內容。

課文敘述了二十多年前一件真實的事,談談你讀後的想法。

(四)作業:“假如這件事發生在今天人們會怎麼做,說出理由,”

(五)板書:

過路行人:“搶”——〉“還”

錢被風颳跑以後

老大爺:“遲疑”——〉“肯定”

人與人互助互愛

“我”:“沉重”——〉“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