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範文集合7篇

爲了確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順利進行,常常需要提前進行細緻的方案准備工作,方案是闡明行動的時間,地點,目的,預期效果,預算及方法等的書面計劃。你知道什麼樣的方案才能切實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範文集合7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第一課 新社會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指導學生用活潑、熱情的歌聲歌唱社會主義的幸福生活。(接受)

2、認識民族打擊樂器“鈸”,學習演奏方法。(掌握、初步學會)

3、複習四分、八分、二分音符及四分、八分休止符的名稱及時值。

(掌握)

技能目標:透過欣賞,感受東北民歌風格及女聲的音色特點。(接受)

情感目標:透過學唱歌曲培養學生熱愛社會主義的情感

二、教學內容

1、欣賞歌曲《新東北風》 (女聲獨唱)

2、學唱歌曲《小朋友愛唱社會主義好》

3、民族打擊樂器——鈸的持法與演奏方法

4、複習鞏固已學音符,休止符的名稱與時值。(想想劃劃)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指導學生用活潑、熱情的歌聲歌唱社會主義的幸福生活。

難點:

1、附點節奏的正確演唱

2、前三局開頭兩小節的演唱要準確,不混淆

四、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目標:學唱《小朋友愛唱社會主義好》的曲調

鞏固四分、八分、二分音符四分、八分休止符的時值及連音線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複習鞏固上學期學過的歌曲

1、小小牽牛花

2、夏

3、黨是太陽我是花

4、鼓上的小米粒

5、井底的小青蛙

6、朗朗朗朗馬來了

7、張大也把工人當 ……

三、發聲練習

2/4 54 32 ┃1─‖

m

(哼鳴練習:要求放鬆,用上氣息,連貫自然的演唱)

四、想想劃劃

1、複習四分、八分、二分音符及四分、八分休止符

2、做幾個魚的頭飾分別在魚上寫上四分、八分、二分音符及四分、八分休止符

請幾位同學戴上小貓的頭飾按老師的指示釣到相應的魚

3、做做

請學生獨立完成P5(1)題

4、把時值相符的音符(休止符)用線連起來

5000╙╙OO0000

555555455

5

5000╙╙OO0000

555555455

5-------

五、學唱《小朋友愛唱社會主義好》的曲調

1、學唱1—3句

出示節奏 X X X │X X X │X X X X │X ― ‖ 的節奏

(1)說說裏面有幾個四分、八分、二分音符分別是幾拍

(2)請個別能力較好的學生來拍拍念念,指出他們的好壞

(3)齊拍

(4)要求按2/4拍的強弱規律來

(5)初聽全曲想想這樣的節奏在歌曲共出現幾次

2、逐一分句聽琴模唱

6 3 3 │5 3 3 │2 3 2 1 │6 ― ‖

6 2 2 │1 2 2 │5 3 2 1 │2 ― ‖

1 3 3 │5 3 3 │2 3 2 1 │3 ― ‖

3、 學唱第4句

X X X│X X X │

2 2 3│ 5 6 5│

①按節奏跟讀

②讓生初步認識切分節奏

③填詞按節奏讀

④填曲唱

4、比比

6 .5 32 │ 1 . 2│

6 .5 32 │ 1 ―│

①找出不同的地方

②認認附點

4、跟琴試着視唱全曲

七、課堂小結

板書設計

《小朋友愛唱社會主義好》

X ― 二分音符 二拍

X 四分音符 一拍

X 八分音符 半拍

0 四分休止符 停一拍

O 八分休止符 停半拍

5000╙╙OO0000

555555455

5

5000╙╙OO0000

555555455

5-------

X X X │X X X │X X X X │X ― ‖

第二課時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發生練習

1 2 3 4 ┃5─┃ 54 32 ┃1─‖

公雞 怎樣 叫 O

(按上節課的要求準確、有氣息、自然地歌唱)

三、認識鈸及它的演奏姿勢

1、 出示實物介紹外部特徵:鈸,銅製,圓形,中間凸起成碗狀,中間有一孔,穿上一塊紅綢布便於抓拿,兩片成一副。

2、 鈸的音色及使用場合

鈸,音色明亮,常用於合奏及表現喜慶熱鬧的場面。

3、 學習演奏方法

①演奏時雙手各持一片,抓住綢子,兩片相擊發音。力不能過猛,兩片稍叉開。

②師示範演奏

③請個別學生上來示範

4、 拍拍敲敲

X X X │X 0│X X X │X 0 ‖( 拍手)

X X X │XX X │X X X X│X 0 ‖(鈸)

X 0│ X 0│X 0 │XX X ‖(碰鈴)

步驟:1、師逐一將節奏拍出,生默背

2、請個別能力好的學生試拍,其他學生聽辯對錯

3、齊拍

4、出示節奏,讓學生分析三條節奏分別有什麼組成

5、分組,分聲部練習

6、試着用上鈸和碰鈴讓學生分聲部演奏

7、放錄音《小朋友愛唱社會主義好》爲學生的演奏伴奏

四、繼續學唱歌曲《小朋友愛唱社會主義好》

1、復聽全曲,感受氣氛 提問: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

2、複習曲譜

①試者跟琴輕唱

②分組分句唱

③能正確自信地視唱

3、 唱歌曲

①試着跟琴輕唱

②逐句對歌曲情緒進行分析

此歌要帶着歡快、活潑的歌聲來演唱,演唱是速度稍快、音量中等,最後一句可處理成稍強

③有感情的齊唱

④試着用已學過的前三條節奏爲歌曲伴奏

五、課堂小結

板書設計

X X X │X 0│X X X │X 0 ‖( 拍手)

X X X │XX X │X X X X│X 0 ‖(鈸)

X 0│ X 0│X 0 │XX X ‖(碰鈴)

第三課時

內容:複習鞏固歌曲

欣賞《新東北風》

繼續拍拍敲敲

一、組織教學

二、欣賞《新東北風》

(一)理解歌詞

① 出示掛圖

問題:說說從服裝上、舞蹈上看出是哪個地方?表達一種怎樣的氣氛?

② 揭題

③看圖,師朗誦

④出示歌詞生齊讀`

(二)初聽全曲

提問:歌曲的情緒怎樣?

表達了怎樣一種場面?

瞭解:樂曲的風格奔放,有一種北方人獨有的特點熱情奔放粗獷,不同於南方人的細膩

(三)復聽

提問:聽了這首樂曲有什麼感覺?

表達了人們一種怎樣的心情?

歌曲表達了什麼意思?

(四)再復聽

這是哪一種人聲演唱的?

演唱的聲音有什麼特徵?(學生討論,教師歸納 女高音特點音色明亮、柔美、悅耳、高音區較多

(五)再次復聽

教師爲歌曲編配幾個動作(秧歌步及甩手絹)隨着教師學生邊聽邊表演

三、鞏固歌曲

1、有感情地齊唱

2、個別檢查,並糾正錯誤

3、和伴奏演唱

4、用已學過的打擊樂曲鈸和碰鈴爲歌曲伴奏

①師示範

②師生共同演奏

③請個別能力較好的學生來演奏

④大面積的參與,讓每位學生都來感受音樂親自動手

四、課堂小結

板書設計

《新東北風》

(女聲獨唱) 東北民歌

女高音:音色明亮、柔美、悅耳、高音區較多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多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過程,明白豎式中每一步計算的含義,掌握多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

2.透過讓學生自學課本,掌握讀書的方法,提高自學能力。

3.在師生、生生互動中,培養學生與人合作交流的意識和敢於表達自己想法的勇氣。

二、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乘法筆算方法。

難點:理解乘法豎式中每一步計算的含義。

三、教學過程

一、 激趣引入

1、激趣。

(播放)師:是什麼節目啊?

生:“爸爸去哪兒”!

師:今天我就扮演村長,請你們準備接受楊村長的挑戰吧!

2、匯入。

師:下面村長就來下達第一個任務:比一比,看誰算得又對又快!準備,開始。

師:真快!繼續!

預設:

①全班說16。

②有人說28,有人說16。

師:欸,看清題目多重要啊!正確結果是——(生:28)我們順利完成了第一個任務,村長有禮物要送給大家,你反應特別快,來幫大家挑選一個吧!(學生選)

師:那我們就先來看看2號禮物。(播放)

禮物過渡句:

豎式:你們很有眼光,第一個就選擇了我們國家的偉大發明——豎式。

祕密:希望你們也能像喜羊羊那樣,勇敢的接受挑戰。

手勢:希望這節課,小朋友能用上這些有趣的手勢,進行交流。(師出手勢)

師:剛纔小朋友們用口算的方法計算了一道乘法豎式題,那乘法豎式該怎麼筆算呢?這就是村長給大家下達的第二個任務:研究筆算乘法。(課件:筆算乘法)

活動2:講授新課

1、 獨立思考。

師:(出示情境圖)從圖上你能收集到什麼數學資訊和問題?

怎麼列式呢?(板書:12×3)

爲什麼用12×3?(引導:也就是幾個幾相加)

師:12×3等於幾?你能用幾種方法來計算?請把你的算法寫在練習紙上。(時間:2分鐘)

(調出時鐘,放在左上角)準備,計時開始。(學生獨立計算)

師:時間到!請大家停筆坐好。到底你們做得怎麼樣呢?請孩子們開啟課本60頁的例1,(板書P60,1)看看,你算對了嗎?

師:答案算對的請舉手。

師:哦,有一部分孩子沒有舉手,沒關係,相信透過今天的學習你一定會弄明白。現在我們就換一種學習方式,讓這個不會說話的“課本老師”來教教我們。那怎麼和這位“老師”交流呢?村長給大家提供一個智慧錦囊。

二、自學例題。

(1)自學指導。

(課件出現)智慧錦囊:

1、看看書上有幾種算法?①②……

2、算法中有哪些特別的標記?△

3、你還有什麼疑問? ?

指導:

師:先請全班一起來讀一讀!

師:小錦囊給我們什麼提示呀?對,先找找有幾種算法,找到一種算法,我們就給它標上序號;找到一種標記,就標上△;如果有疑問,就用?標出。(老師板書符號)睜大你的小眼睛看仔細,看看你能找到幾種算法和標記?

(2)全班反饋。

問題1:幾種算法。

師:怎麼樣?找到了幾種算法?孩子們用手勢表示表示(手勢1)。我看到有一種的,兩種的,還有三種的呢!請你上來指一指。師:你來指,我做你的小助手。(讓學生補充)師:小朋友們找到了這麼多種算法,你們看,(邊指邊說),這些算法有的在左,還寫得那麼小,有的在右,但是你們透過有序地看書,都能不遺漏地找到它們,太厲害了!

師:(口算)誰來說說怎麼口算?

師:(豎式)還有這種算法,乘法豎式爲什麼要這樣寫呢?(手勢指兩個豎式)上面還有一些特別的標記呢。

問題2:特別標記。

師:你們找到了什麼特殊的標記,誰來標一標?(退到遠處)找到幾個就標幾個。

生:指出自己認爲特別的標記(傳遞話語)(預:紅、藍箭頭、0、6個點)

師:讀書要讀細,你們找到了紅箭頭、小點兒、變色的0、還有藍箭頭,太棒了!

師:(指標記)待會兒咱們分四人小組討論一下,在乘法豎式中看看這些標記到底想提醒我們什麼呢?開始吧。(四人小組交流)

師:交流完了吧。咱們的數學講究有序,那咱們的介紹也從上往下,從紅箭頭開始,好嗎?

哪個小組派代表上來說一說。村長把講臺交給你了哦。(在學生座位上坐下)

①紅箭頭、……和0

學生標記沒有解釋全

師以學生的身份參與課堂“小老師,我也想說”、“我有問題,請關注我”……是什麼意思呀?

0爲什麼寫得那麼淺?引導“誰能幫幫我?”

如果學生有錯(學生沒有說十位的1)師:剛纔有位小老師說的3乘2等於6,3乘1等於3,是乘1嗎?

師小結提升:剛纔我們一塊交流了豎式裏的標記,透過紅箭頭,我們明白了乘的順序,“……”告訴我們它們是怎麼來的(手指),0是可以省略不寫的。

誰能用“先算……再算……最後算……”這樣的句式來完整的說一說!(請2個說)

師:請同學們同桌互相邊指邊說。

②藍箭頭

師:還有藍箭頭,誰來說說它的意思?

師:這兩種豎式,如果讓你寫,你會選擇哪一種?爲什麼?(生:第二種簡潔。)

師:對啊,把能省略的省略了,這就是化繁爲簡,也是咱們數學中的簡潔美。

③豎式的寫法

師:請一個同學上臺做小老師,來寫一寫這個簡潔的豎式,請你邊說邊寫。(學生上臺示範寫豎式)

師:(出錯)誰來評一評。

師:(正確)謝謝小老師!

問題3:還有什麼疑問。

師:和孩子們一起讀書真開心!到這兒,你還有什麼疑問嗎?(有學生質疑,師先評價:對啊?真棒!把掌聲送給這個善於思考的孩子!)

預設:爲什麼沒有+號?(寫也是可以的,但是大家都知道在這兒是做加法,所以可以省略不寫。)

師:這個任務有點難,花了我們不少的時間,但是同學們特別棒,勝利地完成了任務,楊村長要送禮物咯。

提出問題有時候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所以楊村長要獎勵剛纔這個敢於提出問題的孩子,你來選一個禮物吧。(播放視頻)

豎式:不看不知道,——原來豎式居然是我們國家的偉大發明呢。看來,我們的研究還真不簡單呢。你們掌握的怎麼樣?楊村長就要下達第三個任務羅

祕密:希望你們也能像喜羊羊那樣,勇敢的接受挑戰。好,村長就要下達第三個任務羅:

手勢:這節課上,小朋友已經能用上這些有趣的手勢,進行交流,太棒了。村長就要下達第三個任務羅:

活動3【練習】筆算乘法

三、 鞏固練習

師:練一練,看誰學得最紮實。

1、課本60頁做一做第1題。

師:做完了吧?眼睛跟着聲音走。村長隨意拿一個孩子的和大家對對答案吧。做對了嗎?全做對的同學請舉手。

師:啊,全都對啦,真厲害!請你來說說(這道題)乘的順序?(糾錯:乘2,記得是乘十位上的……)

師:同學們今天的筆算乘法掌握得真好!下面看大家會解決問題嗎?

2、選條件填空,再解答。請大家認真看題。

學校舞蹈隊的同學站隊排練,一排12人, ,一共有多少人?

① 另一排有4人 ② 共有4排 ③ 有4組

師:想一想,可以選擇哪個條件?

師:用手勢表示。準備,開始!

預設:都選②。師:你們都選②,我想選①,行嗎?看來這是一道多選題呢!

①②都有人選。師:各請一生來說算式

選①,但是用乘法。師:(舉問號手勢)同意嗎?

師:還有別的選擇嗎?(請學生說,課件演示。)

師:③怎麼不選?(排和組之間沒有聯繫。)

師:看來選擇的條件不同,我們使用的方法也不同。第二個任務也難不倒咱們班的同學,村長把最後一個禮物送給大家。(播放)

豎式:不看不知道,——原來豎式居然是我們國家的偉大發明呢。看來,我們的研究還真不簡單呢。

祕密:希望你們也能像喜羊羊那樣,勇敢的接受挑戰。

手勢:這節課上,小朋友已經能用上這些有趣的手勢,進行交流,太棒了。

今天,村長特別高興咱們班的同學都和課本交上了朋友(指書),從它這兒學會了有序看書,讀懂標記,筆算乘法,希望書這個好朋友能永遠伴隨着我們學習、成長!下課!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的

1.在雙向互動的語言實踐中培養口語交際的能力。

2.透過相互交流,感受童年生活的純真、美好,激發??隕?畹娜勸??br>

3.培養學生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的習慣。

4.開啟學生思路,爲後面的習作做準備。

教學準備

1.《童年》歌曲。

2.能勾起對童年生活美好回憶的照片、物品。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1.激趣匯入,引發情感體驗。

播放歌曲《童年》。師:童年是一首歌,歌裏有我們的幸福和歡樂;童年是一幅畫,畫裏有我們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個夢,夢裏有我們的想象和憧憬。讓我們把童年生活中難以忘懷的事說出來,和同學共享。

2.同桌間就近交流。

以同桌同學爲一組,就自己的照片內容互相說說照片中相關的人和事,或者由一件物品引起的相關回憶。要求:口齒清楚,條理清晰,讓對方聽了以後能明白說的是一件什麼事。

學生充分參與交流。教師以一個聽衆的身份加入學生們的學習中去,成爲學生學習的夥伴。轉變角色,進入交際情境,在其間教師可以點拔,引導。

3.全班彙報。

(1)在學生充分參與交流的基礎上,讓一對同桌同學到講臺前彙報。要求其他同學認真聽,看看臺上的同學說說得是不是比較有條理。

組織學生評議。評議着重圍繞是否有條理展開,同時,對是否恰當運用禮貌用語和體態語也應予以一定的評點,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說態度和語言習慣。

(2)另請一對同桌同學彙報,除了上述要求外,

還要求講得生動有趣。

學生練說,先後兩次指名彙報,組織評議。評議時,以是否有條理和是否生動有趣兩點要求爲側重點,但應兼顧語言的規範性,以及聽說態度等。

4.自由組合,深入練說。

讓學生三三兩兩,自由組合,互相說說自己有趣的往事。隨後,以小組爲單位,到講臺前彙報。

5.課外延伸,生活中說。

讓學生回家以後,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共同回憶自己童年發生的有趣的事。

第二課時(習作)

教學目標

1.學會記事,要把事情的經過寫清楚,也可以寫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麼。

2.透過事情表達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選擇自己印象最深的事,體現個性化。

3.記事的內容具體,要說真話、實話、心裏話,中心明確。

教學準備

1.蒐集小時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關物品。

2.師準備範文一篇。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啓發談話,引出話題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

同學們,大家都會唱《童年》這首歌吧!是的,我們每個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那會飛的夢,那冬陽下的駱駝隊,那一聲“精彩”和“糟糕”……今天,老師讓同學回憶一下童年那充滿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達出來。

二、明確範圍,簡要指導

1.指名讀“作文內容”,思考這次作文給我們提了哪幾點要求。

2.拿出事先準備的老照片,圍繞老照片或珍藏的有關引起童年回憶的物品的前前後後發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3.教師簡要提示。

①要突出“趣”字。(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發現,要有反思……)②要符合我們生活的實際特點而展開。要說實話、真話、心裏話,可以是玩賽車,可以是捉迷藏,可以是異想天開做傻事……

三、範文引路,討論寫法

1.教師念範文《童年趣事》。(學生人手一份)。

範文略

2.教師出示討論題目(先分組討論,然後各組長彙報,師生共同評議、補充)。

(1)文章給人的感覺真實嗎?有意思嗎?有趣嗎?

(2)範文中的語言、動作、神態及心裏活動的描寫怎樣?那些地方值得你借鑑和學習?

“好笑”、“有意思”中蘊涵什麼呢?你有體現你個性的有趣的事嗎?如果有請馬上寫下來。

五、快速習作,教師巡視

1.教師按以往快速作文的慣例,再次讓學生明確寫作的範圍,並要求在20分鐘內完成450字左右的文章。

2.在教師的巡視中,對於極少數作文方面存在問題的同學適時降低作文要求,只要抓住“有趣”二字,寫出自己的感受就行,並在黑板上掛出有關的好詞佳句供這部分同學參考。

六、學生自改,二次作文

1.學生自改。在自改過程中,學生重新感受寫作的過程,在查缺補漏中完善了自己的作文,享受了習作過後的愉悅感。

2.二次作文。在教師巡視指導過程中對於能把事情寫清楚,很有個性化、真實性的作文和比較存在問題或問題較大的作文師生集體評改(不少於各2遍),隨後學生第二次作文。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課堂教學設計模板通常稱爲課堂教學設計表,除首頁(上報材料時用)外,由5張基本表格組成。在填寫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章節名稱

按照教科書上的章、節(或課)的順序和名稱填寫。

在一般情況下,是以教科書上的.一節(或一課)爲單位進行課堂教學設計的。如果教科書上的一節(或一課)在實際教學時需要兩堂以上的課(我們把它稱爲學時)才能完成,那麼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既可以統一設計、分段教學;也可以按學時分別設計、各成體系。

如《初中化學》第二章第二節:原子,統一設計時章節名稱可填寫爲:2.2 原子;分別設計時則爲:2.2 原子(第一學時)和2.2 原子(第二學時)兩個設計表。

2.計劃學時

按照設計的授課實際需要填寫。如上述統一設計,需要兩堂課來完成“原子”這一節的教學內容,因此在“計劃學時”欄中應填寫“2”;若按照第二種分學時的設計方案,則在對應的“計劃學時”欄中填寫“1”。

3.教學目標

應根據本課程的課程標準(教學大綱)的要求,認真研究教學內容和分析教學對象(學生)的特點,提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編寫一般包括了認知、動作技能和情感三方面的內容。按新課標的要求,教學目標應包括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方面。尤其是情感目標,應在深入研究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挖掘、提煉對學生思想、品德發展有積極意義的方面,因勢利導、自然貼切。

教學目標的敘述應簡潔、準確、精煉,概括性強,包括對象、行爲、條件和標準四個要素。它和表下方的各知識點學習目標有着直接的關係,但又不是所有學習目標的簡單相加。

另外要注意的是,教學目標涉及的範圍要和上面“章節名稱”欄中所確定的範圍相符合。如果是一節(課)的統一設計,教學目標也應是整節(課)的;若是按學時分別設計的,則教學目標應是對應該學時教學內容的那一部分,而不是該節(課)的全部。

4.學生特徵

填寫學生在學習本節(課)時的學習準備情況,作爲解決教學重點、難點,選擇教學策略,設計課堂教學過程的依據。如果在課程教學設計時,已經對教學對象做過分析,沒有新的內容,此欄可以不填或刪去。

5.學習目標描述

學習目標描述的內容分三個部分:

(1)知識點編號 指該知識點的代號,它在本課程中具有惟一性。知識點編號由兩部分組成:前邊爲章、節(或課)的代號,後邊爲該知識點在本節(課)中的順序號,中間用短橫線相連。如:2.6-1 代表第二章第六節的第一個知識點; 3.2-3 代表第三章第二節的第三個知識點; 28-4代表第28課的第四個知識點;1.3.4-2 代表第一編第三章第四節的第二個知識點。

(2)學習目標 指每個知識點所具有的學習目標層次。

(3)具體描述語句 指對學習目標各個層次的具體描述。

在課堂教學的條件下,教學對象特指授課班級的學生,因此在目標描述中可以省略而不致引起誤解;教學條件一般都在教室、實驗室等教學場所進行,如非必要也可以省略;評價標準除了特指以外,都以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或本知識點的學習目標層次爲依據,因此也不必再重複說明。對於學習目標的具體描述,只要用動賓短語來說明與學習目標相對應的學習行爲就可以了。如:

知道電路各組成部分的名稱和基本作用。 畫出常見電路組件的符號和簡單的電路圖。 掌握二氧化碳的實驗室製法。

瞭解環境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性,樹立環保意識。

6.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是構成本課程的知識和能力體系中最重要和最本質的學習內容。教學難點主要指由於知識的深度和知識的模糊性造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問題。

在填寫此欄時,除應簡要地說明重點、難點的內容外,更重要的是考慮如何突出和強化教學重點、突破和化解教學難點。在填寫“解決措施”一欄時,應把考慮的具體措施簡要地加以說明。

7.教學媒體(資源)的選擇

本欄是對課程教學設計表中教學媒體(資源)列表的具體落實,此欄共有9項內容:

(1)知識點編號 同前。

(2)學習目標 同前。

(3)媒體類型 指選用的教學媒體的物理形態。一般常用的媒體有:圖表、照片、標本、模型、幻燈、投影、電影、錄音(CD)、錄像(VCD)、課件(文字、圖片、動畫、視頻、音頻)、網絡等。除此之外還包括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活動,如演示、示範、實驗、上網等。

(4)媒體內容要點 指選用的教學媒體的主要內容,用一句簡潔的話來概括。一般情況下,媒體的名稱(題目)大多可以反映它的內容要點。

(5)教學作用 指媒體在教學中所起的作用。它已經在表中列出,選用時只要把相應的代號A、B等填入欄內即可。

(6)使用方式 指媒體在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方法。它也在表中列出,只要把相應的代號A、B等填入欄內即可。

(7)所得結論 指媒體使用後預期的結果。如阿基米德演示實驗預期的結果是學生將認識到:物體在液體中受到的浮力與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係。

(8)佔用時間 指媒體使用過程需要的時間。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充分估計到實際教學過程進行中可能出現的情況,計劃好媒體使用的時間。這樣有利於教學進度及課堂教學各個環節的合理掌握。

(9)媒體來源 包括自制、購入、庫存、取自××資源庫、網上下載等。

8.板書設計

板書是指教師講課時在黑板(白板)上所寫的文字、公式符號和所畫的圖表等內 容。它是整個教學思路和內容的濃縮,是課堂教學重要的一環。

板書設計的目的不僅僅是從表面上要求做到美觀、整齊,充分合理地利用板面,更重要的在於 板書可以使課堂講授的主要內容按一定的形式有條理地呈現在黑板上,有助於學生更好地突破難點、掌握重點,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因此,要求板書設計緊密結合教學內容,做到重點突出、內容完整,系統性、邏輯性強,符合視覺心理,便於學生的學習。

“板書設計”一欄,整體可作爲一幅板面,也可分爲4幅板面,或者作爲8幅投影片(只限板書內容)使用。如果需要在板面上書寫的內容較多,設計時可以只用符號“×××”代替板書內容即可,不必把字元一一寫出。

我們通常所用的板書,多爲邏輯式的,如:

一、× × × × × × × 1.× × × × × (1)× × × ×①× × × × × × ×

其實,板書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如果精心設計,學生得到的將不僅僅是學習的內容,而且是一種藝術上的享受和審美情趣的陶冶。

9.課堂教學過程結構的設計 課堂教學過程結構圖通常稱爲流程圖,這是課堂教學設計的關鍵所在。前面所進行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對象的分析,教學策略(包括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教學媒體(資源)的選擇,課堂教學結構類型的選擇與組合等工作,都將在課堂教學過程結構的設計中得到體現。

爲了便於教學和交流,我們規定在課堂教學過程結構設計中統一使用下列圖形符號:

內填寫教學內容和教師的活動內容; 內填寫媒體的類型和媒體的內容要點;

內填寫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所進行的活動內容; 內填寫教師進行邏輯判斷的內容; 爲課堂教學過程開始和結束的符號。

10.課堂教學過程設計思路 詳細敘述課堂教學過程每一步驟的設計依據、教學結構四要素(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媒體和資源)的相互關係,以及學習理論和教學理論的指導作用等。既可以用文字敘述,也可以採用以下任意一種表格形式敘述。如果課堂教學設計只是爲自己的教學使用,不準備和別人交流,可以不填寫此欄,只保留流程圖即可。

11.個性化教學 爲學有餘力的學生和需要幫助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目標、選擇相應的教學策略,促進他們的發展。

12.形成性檢測 它是按照教學目標編制的一組檢測題,用以考覈學生對本節課(或本知識單元)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它不同於課堂練習和課外作業,需要教師自己設計、編制。

形成性檢測題的編制,應按如下要求進行:

(1)將每個知識點用一個或一個以上的檢測題與之對應;

(2)將每個知識點上每個層次的學習目標用一個或一個以上的檢測題與之對應; (3)將所有的檢測題由簡單到複雜順序排列;

(4)在滿足上述三項要求的前提下,檢測題要儘量精簡,要求做到題量少但滿足檢測的需要。這就需要任課教師深入鑽研、精心設計。

13.評價量表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如果需要對學生進行過程性評價和成果評價,應該設計相應的評價量表。此欄可根據需要確定其大小。如果不需要,可將此欄刪去。

14.形成性評價 形成性評價是對每節課(或知識單元)教學情況的評價,在本欄中應填寫以下內容:

(1)形成性檢測題的檢測結果;

(2)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反饋資訊;

(3)批改作業中發現的問題;

(4)遇到有測驗和考試時,記錄其評價結果。

此欄應在每節課後及時填寫。對上述反饋資訊中發現的問題,應在後續教學中及時解決,以保證教學效果最優化。

15.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思考,不斷進步的總結和記錄,反映了教師成長的經過。此欄在需要時填寫,內容較多時,可另加附頁。

二、課堂教學設計表首頁

該首頁只供參加評比、比賽和上報材料時使用,日常教學不用。

三、課堂教學設計模板(一)

該模板爲分頁式,供課堂教學設計使用。

三、課堂教學設計模板(二)

該模板爲連頁式,供課堂教學設計使用。

課堂教學設計表

學科名稱:授課班級:設 計 者:所在學校:地址郵編:聯繫電話:電子郵箱:設計時間: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一、 基本情況分析

1、學生情況分析:

透過上學期的努力,我班多數同學學習數學的興趣漸濃,學習的自覺性明顯提高,學習成績在不斷進步,但是由於我班一些學生數學基礎太差,學生數學 成績兩極分化的現象沒有顯着改觀,給教學帶來很大難度。設法關注每一個學生,重視學生的全面協調發展是教學的首要任務。本學期是初中學習的關鍵時期,教學 任務非常艱鉅。因此,要完成教學任務,必須緊扣教學目標,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把握好重點、難點,努力把本學期的任務圓滿完成。九年級畢業班總複習教 學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數學總複習的質量和效益,是每位畢業班數學教師必須面對的問題。經過與外校九年級數學教學有豐富經驗的教師請教交流, 特制定以下教學複習計劃。

2、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學內容共四章,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數主要是透過二次函數圖像探究二次函數性質,探討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議程的關係,最終實現二次函數的 綜合應用。本章教學重點是求二次函數解析式、二次函數圖像與性質及二者的實際應用。本章教學難點是運用二次函數性質解決實際問題。

第二十七章、相似

本章主要是透過探究相似圖形尤其是相似三角形的性質與判定。本章的教學重點是相似多邊形的性質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本章的教學難點是相似多這形的性質的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的理解。

第二十八章、銳角三角函數

本章主要是探究直角三角形的三邊關係,三角函數的概念及特殊銳角的三角函數值。本章的教學重點是理解各種三角函數的概念,掌握其對應的表達式,及特殊銳角三角函數值。本章的教學難點是三角函數的概念。

第二十九章、投影與視圖

本章主要透過生活實例探索投影與視圖兩個概念,討論簡單立體圖形與其三視圖之間的轉化。本章的重點理解立體圖形各種視圖的概念,會畫簡單立體圖形的三視圖。本章教學難點是畫簡單立體圖形的三視圖。

二、 教學目標和要求

1、 知識與能力目標知識技能目標

理解二次函數的圖像、性質與應用;理解相似三角形、相似多邊形的判定方法與性質,掌握銳角三角函數有關的計算方法。理解投影與視圖在生活中的應用。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透過探索、學習,使學生逐步學會正確合理地進行運算,逐步學會觀察、分析、綜合、抽象,會用歸納、演繹、類比進行簡單地推理。透過學習交流、合作、討論的方式,積極探索,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習質量,逐步形成正確地數學價值觀。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進一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聯繫,同時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教。

(2)透過體驗探索的成功與失敗,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勇氣。

(3)透過小組交流、討論有關的數學知識,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交流能力。

(4)透過對實際問題的分析和解決,讓學生體會數學的價值,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對數學的興趣。

三、 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l、認真研讀新課程標準,鑽研新教材,根據新課程標準,擴充教材內容,認真上課,批改作業,認真輔導,認真製作考試試卷,也讓學生學會認真學習。

2、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的興趣,給學生介紹數學家、數學史、介紹相應的數學趣題,給出數學課外思考題,激發學生的興趣。

3、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構建,營造民主、和諧、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氛圍,分享快樂的學習課堂,讓學生體會學習的快樂,享受學習。

4、運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指導教學,積極更新自己腦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將帶來不同的教育效果。

5、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陶行知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有助於學生穩步提高學習成績,發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彌補智力上的不足。

6、加強學生解題速度和準確度的培養訓練,在新授課時,凡是能當堂完成的作業,要求學生比速度和準確度,誰先完成誰就先交給老師批改,凡是做的全對要給予獎勵。

7、加強個別輔導,加強面批、面改,加強定時作業的訓練。並進行作業展覽,對作業書寫的好又全部正確的貼在學習園地中。

8、積極主動的與其他教師協同配合,認真鑽研教材,搞好集體備課,不斷學習他人之長處。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設計理念:

“可能性的大小”這一節教學內容 是在數學教學實踐中,充分創設情境,設計富有情趣的數學活動,構建以活動式爲主的課堂教學模式,將學習與活動完美的結合起來,鼓勵每個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積極參與數學的學習過程,在活動中體驗和學習數學。

教學內容:

小學數學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可能性的大小。

教學目標:

1、透過實驗操作活動,會用“不可能----可能性是0”、“一定----可能性是1” “可能---用分數”、等詞語描述可能性的大小。

2、透過“摸球---猜測——討論——交流”,經歷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過程,初步感受某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不確定的,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3、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學習的態度。

教學重點:

認識客觀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教學難點:

能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教具準備:

紙盒、白、紅色球等。

教學過程:

一、師生交流、談話匯入。

1、師生交流。

2、活動引入。

(1)、出示課本5個盒子

師:“摸第一個盒子的是什麼球?”“爲什麼呢?”

“我能摸出白球嗎?爲什麼?”

(2)、出示第三個盒子和第四個盒子。

師:“想一想,這一次老師能摸到什麼球?”“爲什麼這一次老師既可能摸到紅球又可能抽到紅球呢?”“也就是這一次出現了幾種可能?”

(3)引入:剛纔的活動,我看出我們班同學非常聰明,同學們願意做遊戲嗎?下面我們就來進行一個摸球遊戲。

二、合作探索。

1、活動一:分組進行摸球遊戲。

(1)以小組爲單位,每個小組一個紙盒

(2)學生猜測:幾個人輪流摸球,請想一想,摸到可能是什麼球?摸到白球的次數大?還是摸到紅球的次數大?(把你猜測的結果記下來)

(3)實踐驗證:想不想自己動手實踐來驗證猜測?出示操作步驟並要求:安靜、迅速,有步驟的進行。

①、幾人輪流摸球,摸出一個球記錄一次是什麼顏色,然後把球放回盒內再摸。

2、交流,第一盒子紅球用0表示,第二盒子白球用1 表示。 ○

第三個盒子,第四個盒子,和第五個盒子呢?

可以用分數表示嗎?(第三個盒子紅球和白球可能性用1/2表示,

第四個盒子紅球和白球可能性用7/8和1/8表示

第五個盒子紅球和白球可能性用1/8和7/8表示)

(5)師生小結:說明摸中白球的可能性,摸中黃球的可能性如何用分數表示,

師:這個遊戲告訴大家,雖然摸到球不確定的,但是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活動二:再次摸球

師:“盒子裏有14個球,分別是8個白球,4個黃球和2個紅球。”

老師隨意摸一個球你們想一想會有什麼結果。列舉出來。

小結:可見,可能性不僅有大有小,還有不確定性。

三、應用拓展練習

1、完成書本P88“練一練”的習題。

2、討論:

現在老師有一個問題,你們能不能幫老師想一想:學校要選一名參加乒乓球比賽,小明和小強乒乓球決賽前,雙方交戰記錄,小明勝4場,負3場,小強3勝4負,練習成績小明10勝5負,小強14勝6負,應推薦隨比較合適。

四、全課小結

1、透過今天的遊戲,你有什麼收穫呢?

2、小結:在今天的學習生活中,我們學到了很多有關可能性的知識,在平時的生活中很多事情也具有可能性,請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觀察,就能發現生活中藏有很多的數學問題等着大家去發現,去解決。

附 板書設計:

可能性的大小

不可能----可能性是0

一 定----可能性是1

可 能----用分數表示

教後反思:

本節是我到雙電小學送教時所授的一節公開課。在教學設計時,我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教學內容的特殊性,靈活地組織幾次數學活動,給學生提供了較充足的活動空間、探索空間和創造空間,使學生在操作、比較、實踐、合作中認識“可能性”, 可以說以活動貫穿全課。如課一開始,我利用生活中經常見到的撲克牌設計了一個“猜撲克牌”的活動,這活動既簡單又有趣,一下子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一定”、“可能”、“不可能”的學習內容上,學生興趣盎然,不知不覺中進入新知的學習。緊接着又是一個活動即新課“摸球遊戲”。教學時,考慮到節省時間,提高效率,我提前準備了10個鞋盒,每盒放10個乒乓球,9白一黃,透過小組合作進行摸球遊戲,並先出示遊戲規則,學生的思路清晰,不至於茫無頭緒。遊戲結束後彙報交流各組情況,“想一想爲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又把學生引入思考的空間,讓學生自己去說,自己總結。並透過幸運大轉盤活動繼續使學生進行探究,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都全身心的投入到遊戲中去。縱觀全課,我首先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每一位學生。力爭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評價,評價多是關注他們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特別是他們在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良

好品質與習慣。如積極的學習態度,敢於提出問題,善於傾聽別人的意見,願意和同伴合作並表達自己的想法,讓學生在評價中學會認識自我,學會欣賞他人,使評價成爲他們主動發展的動力。其次,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開展學習,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一系列活動,然後自己去交流、討論,老師只充當一個旁聽者、參與者,真正的爲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了學習的空間,從而達到相互啓發、相互補充、共同提高的目的,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是快樂的,思索是快樂的。

整節課學生願學、樂學,教學重難點突出,課堂氣氛輕鬆、愉悅,學生也從中獲得了大量的知識資訊,提高了各種能力。由此,我也深深體會到,學生纔是課堂的主人,只有真正的瞭解學生,信任學生,才能準確把握教學定位,進行教學設計。所以說,教師要充分的瞭解學生,以學定教,才能真正促進學生主動發展,進而教學相長。我覺得當前的數學課堂應該朝着“玩中學數學”的目標不斷前進,我們要不斷努力,爲學生創造更多的數學活動,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親歷數學,感悟數學,獲取知識和能力。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讀。

中央黃瓦寬闊雄偉紀念碑柏油

綠樹成陰立交橋川流不息古蹟優美

矗立建設似的拼圖圖案大廈

二、整體感知課文

1.找出與三幅圖相對應的段落指名讀課文.

2.讀第一自然段,說說你知道了什麼?

美麗一詞要讀重音。

北京如何美麗呢?透過下面的學習我們就會知道。

3.讀第五自然段:這段主要寫了什麼呢?

(北京真美啊!)

三、講讀第二自然段。

1.放課文錄音,思考:這段中有幾句話?介紹了哪些建築物?

2.出示投影:指出天安門、廣場、紀念碑、弄清中央、前面、中間的方位。

3.指導讀好方位的詞。

4.學生練習有感情的朗讀。

四、學習第三段。

1.讀了課文後,你瞭解了北京什麼?

2.結合畫面和上文理解綠樹成陰、鮮花盛開的意思。

川流不息是什麼意思?你能用它說句話麼?

3.請你帶着自己的感情讀讀這段課文。

五、學習第四段。

1.指名讀課文,思考:北京有......還有......,說明什麼?

2.解釋名勝古蹟,並練習用名勝古蹟、風景優美說話。

3.練習用高樓大廈說話。

4.指導朗讀。

六、朗讀全文。

七、全課小結。

板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