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四年級上冊科學《溶解的快與慢》教學設計3篇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大家知道規範的教學設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四年級上冊科學《溶解的快與慢》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級上冊科學《溶解的快與慢》教學設計3篇

四年級上冊科學《溶解的快與慢》教學設計1

一、教材分析:

《溶解的快與慢》是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五課的內容。透過前幾節有關食鹽溶解的課以及平時的經驗,學生們對溶解的概念已有了一定的瞭解。這節課旨在透過攪拌和水溫等條件改變的前提下,初步感受對比實驗,從而啓發學生從更寬廣的角度去探究事物。教材包括三個部分的內容:

1、攪拌對於食鹽溶解快慢的影響。

2、水溫對於食鹽溶解快慢的影響。

3、研究水果糖溶解的方法。

細心研讀教材後,我發現用食鹽做溶解實驗效果不太明顯,起不了真正去探究學習的目的,故把食鹽換成了冰糖,用冰糖作爲溶解實驗的材料便於學生對比觀察。根據教學的內容我確立以下教學目標:

1.理解可溶性固體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與物體大小、水的溫度、液體是否被攪動等因素有關。

2.初步感受對比實驗的意義,親身經歷控制變量進行實驗的活動過程。

3.願意將對比實驗這種科學的方法運用到解決同類科學問題的研究當中去,發展公平實驗的意識。體驗研究影響溶解快慢因素的樂趣。

教學重點:物質在水中溶解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

教學難點:感受對比實驗的重要性,以及在實驗中的變量與不變量的控制問題。

教學準備(分組實驗材料):每組兩個杯子、筷子1根、冰糖三包(每包10克)、礦泉水1瓶、熱水一杯、水果糖、溶解快慢記錄表。

二、教法與學法指導:

教學方法:本節課讓學生經歷“問題——假設——驗證——證實”的過程與方法過程,培養學生探究意識和科學實驗意識,從而在探究方法與過程中建立和完善科學概念。同時,讓學生親歷對比實驗,指導學科實驗的嚴謹性,提高綜合分析、運用能力。

學法指導:讓學生自主學習,四人小組討論,經歷"問題——假設——驗證——證實"的科學探究過程,透過動手操作,讓孩子在交流中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穫,得出科學結論。

三、教學過程:

1、談話激趣,以問引題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課伊始,我以送禮物的方式讓學生親自品嚐糖水的味道,引出課題,激發學生的興趣。

2、學生動手動腦,設計實驗方案

爲充分發揮學生學生的主體地位,這節課我在設計的時候,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自己動手動腦設計驗證方案。在這過程中,我積極的參與學生的活動中,給學生一定的提示和指導。

3、學生完成研究方案後,請小組代表上臺展示方案,全班一起完善修改。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4、方案完成後,在學生開始實驗以前,提出幾點注意事項。由於本節課要用到熱水,又重點強調安全,加入一定的安全教育。在學生實驗過程中,我參與到學生中,給與他們一定的指導,使學生能順利的完成實驗驗證。得出結論後,再一次讓學生上臺展示他們的實驗成果,並給與肯定,讓學生充分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5、新課完成後,我又以比賽的方式,鞏固本節課的知識,並讓學生將本課的知識用在實際的生活中。

6、在結束課堂的時候,我又採用知識總結的方式再一次加深本節課的知識點。並採用引導的方式,讓學生學到了科學上常用的'研究方式和過程。

7、最後,我再一次要求學生整理好實驗器材。讓學生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

四年級上冊科學《溶解的快與慢》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溶解的快與慢》是教科版小學科學教材四年級上冊溶解單元的第5課,本課在本單元中起承上啓下的作用,是基於前一課《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基礎上來研究、探索“溶解的快慢”,引導學生運用對比實驗的方法,探究影響物質溶解速度的主要因素,讓學生自主經歷“問題——假設——驗證——證實”的科學探究活動過程,爲後面《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鹽》等課時的探究活動作好充分的知識準備。有關“怎樣加快溶解”的知識對於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可能是生活中經歷過的事情,但是在教材中作爲一個問題來研究,其目的就不單純是讓學生知道用攪拌、加熱、切碎的方法可以加快溶解,而是以認知這些知識的過程爲載體,培養學生自行探求知識和應用知識的能力,以及掌握一種科學的研究問題的方法——對比實驗的方法。這對學生在以後學習科學課以及將來進行科學研究都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學情分析:

學生對於“溶解”的生活經驗比較豐富,學習興趣也比較濃厚。對於影響溶解快慢的因素現實生活中很常見,學生很自然地會注意到。但是,由於四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在學生設計驗證方案的時候,教師要使當地點撥。

設計理念:

遵循認知規律,創造性的將主要的教學過程設計成三部分:雜亂無序的探究→初步形成科學概念的探究→自主充分的探究。整個教學過程沿着學生對科學概念的無知→初步形成→不斷深化這樣的進程進行。着力體現科學探究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和老師的主導作用。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攪拌、加熱水、壓碎(物體顆粒小)的方法可以加快溶解。

過程與方法:

設計“攪拌是否加快溶解”和“水溫高是否加快溶解”的實驗,親歷控制單個變量進行對比實驗的活動過程。

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活動過程進一步培養學生與同學合作探究、認真負責、實事求是、科學嚴謹的科學態度,逐步發展科學探究的樂趣和能力。

教學重點:

透過對比實驗,使學生理解加快溶解的方法。

教學難點:

對比實驗過程中,各種變量與不變量的控制。

教、學具準備:

小組材料:

4個燒杯、1個水槽、冷水、熱水、紅糖4包、一包水果糖,記錄表。

教師材料:燒杯兩個,方糖一塊,糖果一塊,實驗記錄單;演示實驗的材料和簡單;

教學流程:

一、創設問題情景,激起探究興趣

1、老師把一塊糖放入水中,請一名學生品嚐,你有什麼樣的感覺?

2、老師明明放入杯中一塊糖,爲什麼他感覺不到甜呢?(糖塊沒有溶解)

3、那怎麼樣纔算溶解呢?(顆粒變小、消失直到最後看不見了)

4、我想盡快喝到糖水,你們有沒有辦法讓糖塊快速溶解使糖水變甜呢?有什麼辦法?(板書:攪拌;水溫高;碾碎)

5、你們說的壓碎和誰比溶解的快?(不壓碎)

你們說的攪拌和誰比溶解的快?(不攪拌)

你們說的加熱和誰比溶解的快?(不加熱)

6、剛纔某某同學說的壓碎比不壓碎溶解的快,你是怎麼知道的呢?你能不能設計一個實驗來驗證一下呢?

二、師生互動合作,開展探究活動

(一)師演示碾碎實驗。

1、師生一起做演示實驗來驗證。(最好學生說老師來操作)

2、請同學們認真觀察老師做實驗的過程,並思考實驗中哪些條件相同,哪些條件不同?

3、老師取兩塊大小形狀相同的糖塊,把其中的一塊糖碾碎,碾碎的糖比整塊糖顆粒小,然後再取兩個燒杯分別往燒杯倒入同樣多的水,水溫相同,把糖同時倒入燒杯中,兩個燒杯都靜止不動,這時觀察燒杯的現象。

4、看誰觀察得認真,這個實驗中哪些條件相同呢?哪些條件不同?一會兒我們再觀察。

不同條件:一杯中的糖碾碎,一杯中的糖不碾碎(出示)

相同條件:糖量相同、水量相同、水溫相同、同時加入糖片、同時進行觀察(一樣的水。一樣的糖)

5、我們來看看這兩個燒杯裏的糖塊溶解的狀況。碾碎的糖塊顆粒變小,都消失了,溶解的更快。

剛纔的實驗裏,我們只有一個條件是變化的,其他的條件都不變。我們發現壓碎能加快溶解。那麼攪拌和加熱能否加快溶解呢?請小組同學先根據表一、表二來設計實驗方案。

(二)探究實驗過程:攪拌是否加快溶解,水溫高是否加快溶解。

1、小組討論合作設計攪拌和水溫高是否加快溶解的實驗方案?

2、分別彙報實驗方案。哪些條件相同,哪些條件不同?

3、實驗中注意事項,學生探究實驗,教師參與實驗過程。

4、彙報實驗結果:攪拌的一杯紅糖溶解的快,沒攪拌的一杯紅糖溶解的慢。熱水的這杯紅糖溶解的快,冷水的這杯紅糖溶解的慢。

5、小結:同學們,你們透過自己的聰明才智,動手實驗,得出了攪拌;水溫高;顆粒小能加快物質(糖)的溶解。

三、解決生活實際,拓展延伸教學

1、吃糖比賽(安全提示:不能把糖塊吞下去)

2、剛上課時的這杯糖水,我們怎麼樣才能更快的喝到甜甜的糖水呢?

3、生活中,你還用過這種方法加快溶解麼?

4、總結:同學們,只要我們平時留心觀察,就能發現生活中處處有科學,只要我們用心去探究,一定會發現許多科學奧妙1

板書設計:

溶解的快與慢

不壓碎 壓碎 能

不攪拌 攪拌 能

不壓碎 壓碎 能

加快溶解

四年級上冊科學《溶解的快與慢》教學設計3

一、創設情景匯入

同學們都吃過水果糖,今天我們來做個吃水果糖比賽遊戲。把同樣大小的兩顆水果糖分發給甲、乙兩位學生。設定條件是:

甲同學放在口裏含着不許動,讓糖果自然溶解後嚥下糖水。乙同學把糖果放在口裏,允許舌頭動,牙齒咬待糖果溶解後再下嚥。

結果是:甲同學吃糖果度較慢,乙同學吃糖果速度較快。

師問:是什麼原因,一個吃糖果慢,一個吃糖果快,大家知道其中的道理嗎?帶着這個問題我們學習新的一課。板書課題——《溶解的快與慢》。

二、探究新知:

1、實驗一:是否攪拌與溶解快慢的關係。

取兩片同樣的維生素B2片〈黃色,最好是帶有顏色易溶於水的藥片,便於觀察〉放入盛同樣多水的玻璃杯中〈透明杯最好〉

設定條件是:同時放入藥片,水溫一樣,水量一樣;不同的是,其中一杯攪拌,另一杯不攪拌。(強調設定條件,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實驗的對比公平與公正,保證實驗結論的準確性。)

實驗結果是:經攪拌的那杯藥片溶解的快,未攪拌的那杯溶解的慢。

2、實驗二:水的溫度與溶解快慢的關係。

將溫度不同的同樣多的水分別倒入兩個玻璃杯中,再放入同樣規格的維生素B2片各一片。

注意設定條件是:藥片一樣,水量一樣,都不攪拌或都同時攪拌〈主要是爲了節省時間〉;不同的是:一杯是冷水,一杯是熱水,水溫不一樣。

實驗結果是:冷水中的藥片溶解的慢一些,熱水中的藥片溶解的快一些。

3、實驗三:是否粉碎溶解物與溶解快慢的關係。

取兩片同樣規格的維生素B2片,其中一片粉碎,一片不粉碎。再同時放入盛同樣多水的杯中。

注意實驗設定條件是:①藥片同樣;②水同樣多;③水溫一樣;④都不攪拌或同時攪拌。不同條件只是一片粉碎,一片不粉碎。

實驗結果是:粉碎了的藥片溶解的快些,未粉碎的藥片溶解的慢些。

三、師生共同總結

老師引導:這節課我們研究了哪些問題?你們學到了什麼新知識?

學生1:我知道了溶解時攪拌就溶解的快一些;不攪拌就溶解的慢一些。

學生2:熱水中溶解的快一些,冷水中溶解的慢一些。

學生3:我知道把溶解物粉碎的顆粒越小溶解的越快,顆粒越大溶解的越慢。

教師啓發:誰能全面總結一下,溶解的快慢都與哪些因素有關?

學生4:我來總結:溶解的快慢與是否攪拌,溶解物顆粒大小,水的溫度有關係。

學生5:我今後在溶解時,要想溶解的快一些,具體做法是把溶解物粉碎後放入熱水中再快速攪拌,就可加快溶解;要想溶解的慢就不粉碎放入冷水中不攪拌就可減慢溶解的速度。

老師激勵學生:同學們這節課學習興趣真高,不但能積極參與實驗,而且能積極思考問題,認真總結所學知識,還能與現實生活聯繫,科學學習就需要這種學習精神,希望大家今後繼續努力,一定能成爲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目的是及時肯定評價,給學生以表揚和激勵,養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鞏固教學效果,首尾呼應

老師:現在你對吃水果糖快慢的原因弄明白了嗎?誰能說說。

學生6:我知道了。牙齒咬就是粉碎糖塊,舌頭動相當與攪拌功能,口腔裏的唾液相當於熱水。所以溶解快的幾個因素:粉碎顆粒變小、攪拌、熱水,都具備了,這樣一來吃糖果就快;反之,含在口裏不許動就缺少了粉碎、攪拌的作用,則溶解的慢即吃水果糖就慢。

老師:你回答的很棒。不但對書本知識學的好,還與實際生活小事聯繫,理由談的很充分。

五、課後反思

1、把原教材中的食鹽溶解替換成維生素B2片來溶解,因爲是黃色藥片,觀察效果更明顯,增強了直觀感。

2、把課文中最後的加快水果糖溶解的內容調整到開始進行吃糖果比賽遊戲,使授課匯入順暢,又節省教學時間。從學生最熟悉又喜歡的情景入手,既可活躍課堂氣氛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設疑吃水果糖快與慢的因素有哪些,一開始就抓住了學生主動學習的心理興趣,爲學生實驗的目的、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正確回答理由提前埋下了伏筆。

3、反覆強調實驗的設定條件,就是要保證實驗兩種對比的公平與公正,確保實驗結論的準確性。科學實驗結論不能出現誤導和偏差,一定要事實求是,這是從小培養學生科學研究一絲不苟的嚴謹精神,這一點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