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葉》教學設計

作爲一名教職工,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教學設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葉》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葉》教學設計

《葉》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分析:

《最後的常春藤葉》是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第一專題“珍愛生命”第二板塊“隕落與昇華”的第一篇文章。這是美國作家歐·亨利的一篇著名短篇小說,講述了老藝術家貝爾曼用生命繪製畢生傑作,點燃他人即將熄滅的生命之燈的故事,歌頌了藝術家之間的友誼,以及貝爾曼捨己爲人的高尚品質。教材編寫者將這篇小說放在“珍愛生命—隕落與昇華”這個專題裏面,希望能引發學生對生命價值的深層思考,啓示學生學會珍愛生命,樂觀自信。

教學對象分析:

學生初中時已經接觸過小說的學習,對小說已經有一定的分析、鑑賞能力,不過正如朱光潛先生所說的那樣,學生閱讀小說,只注重最粗淺的一部分,就是故事,恐怕對小說不能進行深入的閱讀欣賞。教師的任務就是引導學生深入文字,品味語言,感受其思想、藝術魅力,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審美能力,體悟作品所蘊涵的生活和生命的哲理。

教學目標:

1.誦讀課文,理解文章主旨。

2.品味小說語言,感受“含淚的微笑”的藝術魅力。

3.感悟人間真情,培養學生珍愛生命,樂觀自信的精神。

教學重點:品味歐亨利小說語言特點——“含淚的微笑”。

教學難點:感悟生命的意義,培養樂觀自信的生活態度。

教法學法

1、誦讀法。直觀感受理解作品內容。

2、誘導探究法。使學生能自主探討問題,體現“以誘達思,合作探究”的原則。

3、直觀演示法。多媒體輔助教學,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明確教學目標。(幻燈片1)

2、匯入:(幻燈片2)整合點:創設情境,營造氣氛,匯入新課。

聽說咱們班的同學多才多藝,那位同學會畫畫呢?比如,畫一片樹葉,(請兩三位同學到黑板上畫葉子)畫的真好,這是你們的傑作嗎?老師也會畫,(簡筆畫:常春藤葉)

“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在這個黃葉飛盡的季節裏。這片葉子,爲什麼總也不落下來呢?

它是誰畫的?他爲什麼要畫這樣一片常春藤葉呢?

讓我們一起走入《最後的常春藤葉》,聽歐亨利爲我們講述一個動人的故事。

二、誦讀課文,整體感知。(幻燈片4)

1、教師誦讀,故事的最後,瓊珊死了嗎?

2、誰能把這個故事給大家概括一下呢?

要求:只用兩句話,而且每句話裏都要有“最後的常春藤葉”這幾個字。

明確:女畫家瓊珊因肺炎而生命垂危,她把生命維繫在最後的常春藤葉上;老畫家貝爾曼在風雨交加的夜晚畫了最後的常春藤葉,挽救了瓊珊的生命,卻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三、品味語言,深入感知:(幻燈片8)

(一)這可真是個悲傷的故事,作者是用什麼樣的語言講給我們聽的呢?

(藉助音頻使學生直接感知《我與地壇》、《不差錢》、《最後的常春藤葉》三部作品不同的語言風格,瞭解何爲“含淚的微笑”。)

明確:含淚的微笑,簡而言之,就是喜劇的形式與悲劇的內涵相結合,以誇張、幽默甚至荒誕的藝術方法表現深刻的悲劇內涵,讓讀者在笑聲中哭泣,在哈哈大笑之後深入思索。

(二)這跟歐亨利的生平經歷有直接關係,簡介作者。

“含淚的微笑”是歐亨利小說的創作風格,是以喜劇的形式和悲劇的內涵有機結合的作品。受同時代馬克吐溫等作家的影響,他喜歡用幽默諷刺的語言,表現美國中下層人民的生活。然而歐12539;亨利式的幽默讓人潸然淚下,與他本人的生活經歷有關:憂傷的童年、職業生涯的種種曲折,在監獄的經歷、愛妻的去世和第二次失敗的婚姻,這些坎坷的生活經歷經歷,使他對人生、對社會有自己獨特的看法,也使得的他幽默與衆不同,充滿了辛酸的笑聲,彷彿“含淚的微笑”。

(三)文中還有哪些句子讓你有類似的感覺,畫出來與大家分享好嗎?

四.合作探究,拓展延伸(幻燈片9)(課堂生成,對生命的更深一層的理解與感悟)

假如,貝爾曼沒有畫這最後的常春藤葉,瓊珊會不會死去?(幻燈片,所有的葉子全部飄落。)整合點: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思索,探究生命的積極意義)

學生寫作,

參考答案:

1、會。第7段“那一成希望在於她自己要不要活下去。人們不想活,情願照顧殯儀館的生意,這種精神狀態使醫藥一籌莫展。”而瓊珊此時最關注的就是那一片常春藤葉子。

第24段,“不,我不要喝湯。只剩四片了。我希望在天黑之前看到最後的藤葉飄落下來,那時候我也該去了”。

是貝爾曼先生最後的藤葉激起了瓊珊生存的意志。如果沒有貝爾曼的幫助,瓊珊很可能會失去生命。由此可見,關愛他人是多麼的重要,而自己的信念更是生命賴以延續的精神支柱。

2、不會,從前面的分析看,瓊珊本質上是一個熱愛生命,而又有理想的人,還有蘇艾無微不至的照顧,醫生盡心竭力的治療,她可能會找到其他精神支點而活下去。由此可見,自己的信念纔是生命賴以延續的精神支柱。

信念與愛之於我們,猶如水之於花,陽光之於萬物。

教師小結:

如果生命需要一個支點,這個支點只能是自己。救世主或許存在,可是太遙遠了,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還是要依靠自己!所以,我們珍愛生命,很重要的一個表現就是,面對困難,面對厄運,始終保持樂觀自信的心態,永不放棄!

五、課堂小結:(幻燈片)

1、珍愛生命,樂觀自信。

2、含淚的微笑

六、課堂作業:

請同學們以瓊珊的口吻給貝爾曼寫一封信,告訴他自己對生命的新感悟,好嗎?

(幻燈片11)

七、附板書:

最後的常春藤葉

歐亨利

1,珍愛生命,樂觀自信。

2,含淚的微笑。

魏紅

《葉》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學會收集和整理材料,瞭解葉的科學知識。

2、欣賞關於葉的詩詞美文,理解葉與人類生活的關係,體會作者的情感。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辨能力、語言運用表達能力和動手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透過文字探究體悟葉的內涵。

課時安排:

二課時

課前準備:

1.查閱資料,瞭解有關葉的科學知識和價值功用。

2.收集各種形狀、各種色彩的葉,可以是實物,也可以是圖片。

3.自讀《葉》相關的詩文,初步體會作者情感。

4.蒐集有關寫葉的成語、詩文、歌曲等。

5.請喜愛表演的學生寫關於“葉的非凡本領”的劇本,表演並實況拍攝。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生活中,我們會關注明豔動人的花兒,也會讚頌默默奉獻的根兒,卻往往忽視毫不顯眼的葉兒。爲了領略曾被忽略的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葉的家族世界,(電子白板展示12種葉的圖片)

二、葉的姿彩

1.看了這麼多的樹葉,同學們非常欣喜,那你是否瞭解這些葉兒呢?有請了解這些葉的名稱的同學上前來填注它們的名稱。(學生在電子白板上填注葉的名稱)

2.其實老師給大家看的圖片只是葉家族中極少的成員,相信同學們肯定比我搜集了的葉,請同學們說出你手中的葉的名稱,並從形態、色彩等外觀特徵角度出發簡要地向我們介紹一下。

3.思考:同學們能否概括一下葉的姿態、色彩有什麼特徵。

小結:(電子白板重新展示葉的兩幅掛圖)葉以多姿的形態,豐富的色彩裝扮着大千世界。可是有人卻說:“葉子太渺小了,你看鮮花兒那麼嬌豔,給人們帶來愉悅;果實那麼誘人,給人以甘甜,葉子又有什麼用呢?”這種說法葉家族可不認同,他們立誓要讓人類瞭解自己的本領。

三、葉的本領

1.我們一起來看《葉的故事》。

情景劇表演,在表演中展現葉的非凡本領。(電子白板播放學生自編自演的情景劇。)

2.從情景劇中你發現葉有哪些本領?

3.你還知道葉的其它本領嗎?請補充說明一下。

小結:原來,葉子具有這麼多的本領。看來,人們確實對葉子瞭解不夠,如今我們不得不對葉子刮目相看了。

四、葉的聲音

葉,因默默無聞,不爲衆人所追捧。但就在這無聲的世界裏也有美妙的音符跳動,你聽……(電子白板播放葉的音樂。)

請同學們從課本上或是自己蒐集的詩歌中找出一首和能樂曲相配的詩歌,有感情地朗誦。

學生先自讀,再全班展示朗讀,學生評價。(電子白板播放2-3首樂曲)

第二課時

一、匯入

同學們的配樂詩歌朗誦,令人印象深刻。前人除了留下關於葉的優美的詩歌,還寫下了許多文章。

二、葉的聯想

各種植物的葉子,從誕生到衰老脫落,經歷了許多微妙的變化,引發文人墨客濃厚的興趣和密切的關注。

1.你能從課本或自己收集的文章中,挑選自己最喜歡的一篇,談談你從中得到的啓發嗎?

2.先小組交流,各小組挑選代表全班交流。(實物投影:展示學生所選文章。)

3.葉子給人帶來的聯想真不少,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一篇《葉的聯想》,再次感受“葉的情懷》。

三、葉的藝術

葉讓我們對人生有了許多感悟,其實葉與我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你能否想到我們身邊有哪些藝術品、裝飾品等與葉有關。

全班交流

四、葉的愛心

四川大地震/奧運會在即,牽動世人的心。請同學們利用自己收集的葉片做書籤,也可畫出心目中美麗的葉片,提上小詩一首,寄託對災區/奧運會的美好祝願。

學生做書籤,提詩。全班交流、評價。

《葉》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

2、抓住課文的重點部分,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兒時的童心童趣。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本課要求要求掌握的詞語有:蜘蛛、窄葉。喇叭、遠航、浩浩蕩蕩。

教學重點:

1、字詞教學;

2、學習抓住課文重點部分,讀懂文章內容,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是看樣把重點部分寫具體,又是怎樣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小黑板、教學掛圖、課文錄音、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理解詞義。

2、初步理解課文內容,給課文分段。

一、談話匯入,揭示課題

1.老師出示自制的小紙船:同學們玩過自制的小紙船,或從商店買過玩具輪船、艦艇,但是你玩過從大自然中得到的蘆葉船嗎?這節課讓我們一起隨着作者走進大自然,採摘蘆葉做小船。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生字多讀幾遍,想辦法解決不理解的詞句。

2.同桌合作,輪讀課文,互相欣賞。

3.小組合作學習。

(1)組員輪讀課文。

(2)聯繫課文內容,每人準備提一個有探究價值的問題。

4.各組代表發言,教師梳理問題。着重引導學生探究下面三個問題

(1)課文講了關於蘆葉船的什麼事?

(2)蘆葉船給作者的生活帶來了什麼?

(3)“我們”放蘆葉船時產生過哪些聯想,爲什麼會產生這些聯想?

三、自讀自悟,創設情景,想象畫面。

1.學生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試着在頭腦中想象畫面,同時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書寫感受或標註問題。

2.小組互相交流

四、指導書寫,鞏固字詞。

1.交流認字方法。

2.提示寫字中易出錯的地方。

五、佈置作業

1.抄寫字詞。

2.讀讀自己感興趣的部分。

《葉》教學設計4

教學要求:

1.經歷一個對樹葉從“摘”到“撿”的認識過程;

2.經歷簡單的、對樹葉的顏色、形狀、大小等屬性的觀察;

3.瞭解一些關於不同種樹葉的基本知識;

4.初步意識到觀察是細緻的。

教學準備:

小組探究需要:每人收集十幾片落葉;

個人探究:統計記錄筆記。

教學思路分析:

這是學生學習科學課的第三課,在“我看到了什麼”一課中,學生已經初步理解了什麼是科學觀察。對大樹的觀察是一個比較大的系統觀察,而這課是學生將宏觀觀察轉向一個小局部觀察的開始。可以說這課是引入細緻觀察的一個鋪墊,看起來非常的簡單和粗淺,但是就是在這些看起來沒有什麼好觀察、非常粗淺的觀察對象中引領學生髮現更多。關於“什麼是區分不同種樹葉的標準?”對葉子的整體進行一個初步的觀察,爲以後兩節課對樹葉進行細緻的局部觀察做好鋪墊。

教學活動過程:

一、瞭解樹葉的收集情況,鼓勵學生在以後的研究中要“撿”樹葉。

1.同學們看到你們收集了這多的樹葉,我真高興。那老師問你們這些樹葉是從哪些地方收集來的?(回憶收集樹葉標本的地點)

2.你們怎樣收集到這些樹葉的呀?

3.討論:爲什麼不能摘葉子?

二、統計撿來的各種樹葉。

1.這麼多的樹葉放在桌子上我們給它們整理一下,作個統計。

2.統計自己撿了幾片樹葉。這裏面有幾種樹葉?

3.同學拿出統計記錄本做統計記錄。(個人探究)

4.不如將我們小組所有的樹葉合在一起,統計我們小組一共有幾種樹葉?

5.小組商量我們小組有幾種樹葉?(小組合作探究)

6.彙報統計結果。

①統計好了嗎?哪個小組願意將你們的統計結果告訴大家?

②學生彙報自己小組的統計結果。(各小組逐個彙報)

三、討論同種樹葉判斷的標準。

1.你們小組把哪些樹葉分爲同種樹葉?

2.學生根據自己的分組向全班學生展示自己的區分情況。

3.你們是按照怎樣的標準判斷這些樹葉是不同種樹葉的呢?

4.小組討論:我們剛纔給樹葉分類的標準。

5.彙報自己小組商量的結果。

6.教師記錄(板書)。

7.分析各小組的判斷標準。

①教師記錄標準:

顏色

大小

形狀

葉柄

②剛纔我們大家都說了自己的標準,你們贊同哪個小組的說法?

③小組之間相互質疑。相互說自己的理由。(學生到講臺上來展示自己的質疑理由)

④初步開始關注樹葉的各種屬性。

四、課後記錄

下課後去檢一些你認爲是同種樹的樹葉。下節課我們繼續研究。

《葉》教學設計5

學習目標:

1、透過學習葉脈、寫葉的 文章,讓學生了解有關葉的知識,理解葉與人類生活的關係,體會作者的情感。

2、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思辨能力、表達能力和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1、查閱收集資料,瞭解與葉相關的知識及其價值,收集有關“葉”的古詩句。

2、到野外或公園欣賞各種各樣的葉的風姿,收集各類型的樹葉標本,然後每個小組把本組成員共同收集的葉子進行歸納,統計,觀察,研究;最後小組交流,整理,把自己的發現形成發言稿,等待班級交流,展示。

3、自讀《專題 葉》相關的詩文。

學習重點:認識葉的物質價值、精神價值。

學習難點:描形賦義地寫葉的藝術手法。

學習過程:

第 一 課 時 (總第 節課)

【學習目標】認識葉的物質價值、精神價值。(重點、難點)

匯入:

生活中人們往往讚美花的鮮豔、嬌媚,而對葉有所忽略,其實葉也有美麗的外表、動人的身姿。我們的同學利用課餘時間走進自然,收集了一些樹葉標本,認識了各種各樣的葉。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分享大家的成果。

學生展示葉的圖片資料。(不同季節的不同形狀,不同顏色)

說葉:學生以組爲單位,彙報發現探究的結果。(可從種類、形狀、顏色、季節特徵、生長環境等方面介紹)

“世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植物的葉子千姿百態,各有風韻。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領略葉的風韻。

合作探究

1.探究葉的顏色:

不光不同種類樹葉的顏色不盡相同,就是同一片樹葉在不同的季節、不同的生長階段也呈現不同的顏色,爲自然界增添了無窮的色彩。總的來說,初萌的葉芽是鵝黃的;新生的葉子是嫩綠的;秋天的葉子是紅色的,飄落的葉子是枯黃的。

(1)、專題中四首古詩中葉的色彩各不相同:新生的葉子是嫩綠的,飛墜的落葉是枯黃的,題詩的葉子是通紅的,初萌的柳芽是鵝黃的。

詩人爲什麼注重葉的色彩的描繪?請結合作品說說其中的道理。

四首古詩詠葉,都寫了葉的色彩。這些色彩各不相同,究其原因,除了與葉所處的季節有關,與每首詩各自的內容及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也有內在的聯繫。

譬如,《山中》一詩中葉色是枯黃的,這一色彩用來烘托當時的蕭瑟氣氛和作者的悲涼心境,是再恰當不過了;《紅葉題詩》中葉色是通紅的,葉片上寄託了宮女對自由和幸福的嚮往,色彩和內容和諧一致。可見詩人們着意描寫葉色,是爲了藉助不同的色彩來表達不同的感情。

(2)、花與葉相依,寫花常寫葉。“枝間新綠一重重,小蕾深藏數點紅”,數點海棠的花蕾嵌於重重綠葉之明麗醒目。“紅花雖好還要綠葉扶持”,這一說法的美學原理是什麼?在生活中,我們常常引用這句話,它的含義是什麼?

其美學原理是:單純一色會顯得單調,紅綠兩色在一起,會使紅的更紅,綠的更綠,雙方的色彩由於對比映襯都會得到加強,造成一種明麗鮮豔的效果。

生活中所說的“紅花雖好還要綠葉扶持”的含義是:一個人本領再大,成績再多,也離不開周圍的人對他的幫助。綠葉雖沒有紅花那樣嬌豔,不會引起人的注意,但它同樣是不可缺少的,紅花離開綠葉,它的美會遭到削弱。

(葉片是如此美麗,有誰知道它有哪些“非凡本領”?)

2、即使樹葉是那麼普通,它也有其價值。葉子有哪些?說說看它有哪些作用(功能)呢?並就某一方面稍作簡述。

①葉與根、花、果的關係: 化用詩句:落( )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②爲人類提供食物和能源:光合作用

③調節氣候、淨化環境:增加溼度,吐霧播雨,分泌殺菌素,降低噪音

④可做飲料:釀酒 ⑤可做飼料:養蠶

⑥可加工成藥材:枇杷葉治肺熱咳嗽,大青葉治咽喉腫痛

⑦檢驗大氣污染:虞美人的花葉對空氣中的硫化氫非常敏感,一旦空氣中有硫化氫,它便會花容失色;米蘭會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硫和氯氣。植物生態學家授予綠葉“綠色檢驗員”的光榮稱號。

⑧建築學上的仿生利用:葉脈驚人的支撐力——世界博覽會博覽館大廳,悉尼歌劇院

⑨勘察礦藏:三色堇與鋅,喇叭花與鈾

⑩預報氣象、預報地震:含羞草葉自動閉合預示暴風雨即將來臨

⑾作爲書寫紙張,作爲工藝材料 ……

總結:同學們的反映真靈敏,老師自嘆不如。葉的作用是如此巨大,難怪文人都喜歡藉助葉來表達情意。

3.引導認識葉的精神作用:

葉的作用真是巨大,葉對我們人類的物質生活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其實,葉在精神上對我們還有着非常豐富的啓發借鑑作用 ,試作一探究:

生命的象徵、青春的活力、 落葉歸根的無私奉獻、扶持紅花的襯托精神、甘當配角的精神 ……

樹葉的作用不僅在於它的自然價值,還在於它的精神價值。它點綴自然、陪伴童年、啓發思念、引發幽情、激發讚頌、呼喚熱情,它是生命的象徵,是青春活力的展現,它有着落葉歸根的無私奉獻,優質扶持紅花、敢當配角的精神等等。┄┄讓我們一起來傾聽一下葉的聲音: (學生集體朗誦《綠葉的聲音》)

課堂小結:

自然界的葉子是如此生動、可愛、鮮活;葉的作用是如此巨大。有人從一顆嫩芽中看到了生機、力量,也有人從一片枯葉中看到了人生的價值、意義。在文人的眼中,葉更成了描寫謳歌的對象,注入了作家的情感,賦予了它特別的意義。下一節課,我們就重點研究葉與文學,葉與人生。

佈置作業 (讀葉)

課後請同學們研讀專題內的詩文,各用一句話對它的要點加以概括;並閱讀東山魁夷的《一片樹葉》。

《葉》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本課是《科學》中三年級植物單元的最後一課。教材在這裏安排了對一片葉的觀察和描述。其中,葉子的描述涉及到葉子的顏色、形狀、大小、葉緣、葉基、葉尖、葉柄等內容,讓學生在描述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完成複習和運用知識的過程。使學生在科學活動中建立有結構知識體系,建構起科學觀察研究的方法。

同時學生對樹葉的觀察已經經歷了較長的時間,教材中觀察的內容非常多,而讓學生動手做的內容並不多,這節課組織學生對樹葉進行拓印,就是在觀察研究活動中讓學生動手活動。激發他們對樹葉(植物)研究的興趣。

教學要求:

1.觀察一片完整的樹葉。

2.能運用簡單的歸納研究方法,對自己所選的樹葉進行描述。

3.拓印一片完整的樹葉。

4.組織和指導學生在有結構的描述活動中,鞏固自己在以前觀察活動中得到的關於葉的顏色、形狀、大小、葉脈、葉柄等方面的知識。

5.體驗大自然的美麗,激發他們對大自然的研究興趣和熱愛情感。

教學活動準備:

落葉、水粉顏料、水粉筆、觀察記錄本、白紙

教學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研究。

師:小朋友們我想與大家一起欣賞一張照片,願意嗎?

生:學生欣賞落葉。

師:漂亮嗎?這是什麼?

師:現在秋天到了,落葉非常美!看過落葉嗎?它在空中是怎樣飄落的?

你能用撿到的樹葉模仿落葉飄落的樣子嗎?

生:學生模仿落葉飄落的樣子。

二、描述一片葉的特點。

師:這麼美麗的樹葉我們用什麼辦法描述它們呢?假如現在你的手中有一片葉子,你描述它哪些內容?怎樣進行描述?我們以小組爲單位討論:描述哪些內容?怎樣進行描述?

生:小組彙報討論的結果。

師:根據我們大家討論的結果,自己選擇一片葉子練習描述,說給同組的同學們聽一聽。

生:學生互相說,互相聽。

師:我這裏有一片樹葉,誰能上來描述給同學聽聽?大家做評委,說說他描述得怎樣?

生:學生描述,評價。

師:現在我們來做個遊戲,黑板上有很多種樹葉,我們選擇其中的一片,但不告訴其他同學是哪一片,然後對樹葉進行描述,請其他同學猜猜你描述的是哪一片葉子?我們有2分鐘準備。

生:進行遊戲。

三、拓印一片美麗的樹葉。

師:樹葉不僅給我們提供了觀察研究的內容,也給我們的生活曾添了很多美麗的色彩,請你選擇一片你認爲最美麗的樹葉。

師:你想把美麗的樹葉拓印下來嗎?回憶以前拓印樹皮的方法,你覺得拓印樹葉用什麼方法最好?

生:用水粉的方法最好,用較濃的水粉畫顏料,均勻地塗在葉的背後;蓋上白紙;用手掌按壓,使顏色附着到白紙上。

生:開始拓印,然後展示自己的作品。

四、科學描述的延續。

我們能在今天回家後選擇一片你最喜歡的樹葉,描述在觀察筆記上嗎?

《葉》教學設計7

一、學生簡介作者,明確識記內容

二、檢查預習,疏通字詞

1、抹{檻{綠{模{

2、幢瞅瞥暱(黑板出示,在學生完成多音字時提問,兩者同時進行,節時;糾錯,)

三、學生自由讀:

注意文中詞語;思考,文中人物生活都很窘困,哪些語句或語段能體現出來,請在文中做一下標記。

四、下面我們先檢測一下對文中詞語的掌握

1、下列各項有錯別字的一組是(C)暴躁

A賬款暱稱苔蘚錯綜複雜

B傾瀉扯淡口哨一籌莫展

C一幢暴燥窗檻嘮嘮叨叨

D納悶顫抖數落轉彎抹角

2、下面請同學們就各自找出的表現文中人物生活窘困的語句或語段進行討論(可以分組)然後我將找同學回答。

明確:

a用具:“她躺在一張油漆過的舊鐵牀上……”;“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溼透了,冰涼冰涼的。”(推測他沒有雨具,一個“透”字表現了出來;這一點可以不作討論,看情況而定)

b外貌:“……醫生抓住蘇艾瘦小的顫抖的手說……”

c經濟蘇艾靠畫一些插圖來生活,薪水少且不穩定;老貝兒曼主要靠做模特生活

d生活環境:文章的第一節表現了他們住所在偏僻的雜亂無章的華盛頓的一個小街道。(這一點較難,但也最重要因爲這牽扯到文章的佈局問題,這一節看上去可有可無,但實際上它給人物的出場以及人物的生存境況作了鋪墊和交代,應多引導多啓發。)

3、生活在下層的貧苦之人自身能夠生存下去都是一件很艱難的事情,自顧不暇,很多人往往會自掃門前雪。歐亨利的文章中的人物是不是這樣呢?那麼他們之間的情誼又體現在哪裏呢?同學們請在文中標出。

明確:

a蘇艾與瓊珊:她們5月相識直到瓊珊得病的11月間相處融洽;瓊珊得病蘇艾對她的照顧(學生找到相應文句)

b老貝兒曼對她們的幫助,尤其是最後一片常春藤葉的畫作所蘊涵的濃郁情誼。(可以讓學生敘述,培養概括能力、表達能力)

4、本文的中文譯名有三個《最後一片葉子》《最後一片藤葉》《最後的常春藤葉》請結合自身理解談一談哪一個更好,簡要說出你的理由。(題目具有開放性,言之成理即可;分析最後一個:“常春”使人產生明麗光輝的聯想,給人一種溫馨的感覺,暗示性、蘊涵力更強,能更充分地表現文章的主旨。)

5、主旨:有一個故事說:一個人失業後,心情糟透了。爲了排解心中的苦悶,他找到了鎮上的牧師。

牧師聽完了他的訴說,把他帶進一個古舊的小屋,屋子裏惟一的一張桌上放着一杯水。牧師微笑着說:“看這隻杯子,它已經放在這兒很久了,幾乎每天都有灰塵落在裏面,但它依然澄清透明。你知道是爲什麼嗎?”

他認真思索,像是要看穿這杯子。他忽然說:“我懂了,所有的灰塵都沉澱到杯子底了。”

牧師贊同地點點頭:“年輕人,生活中煩心的事很多,有些你越想忘掉越不易忘掉,那就記住它好了。就像這杯水,如果你厭惡地振盪自己,會使整杯水都不得安寧,混濁一片,這是多麼愚蠢的行爲。而如果你願意慢慢地、靜靜地讓它們沉澱下來,用寬廣的胸懷去容納它們,這樣,心靈並未因此受到污染,反而更加純淨了。”我們可以透過沉澱自己使我們的胸懷更加寬廣,走出困境創造輝煌。在物慾橫流、人情冷漠的今天,我們更應該沉澱自己使我們像文中的蘇艾和老貝兒曼一樣用心去關愛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那麼人類的福音將真正的到來了!

6、總結:回扣這節課主要講了三個問題

小說三要素:人物:

環境(自然):

情節:

7、作業(看情形選則)

a、蘇艾與瓊珊從5月相識直到瓊珊得病的11月間相處融洽,發揮聯想與想象,寫一篇約200字的短文

b、假設瓊珊在彌留之際讓你帶她給她的好友蘇珊寫一封感謝蘇珊的信,請發揮想象寫一封300字左右的信。

C、蘇珊與瓊珊參加了老貝兒曼的葬禮並寫了一篇悼詞,請想象它的內容,200字左右。

《葉》教學設計8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正確認讀並會寫十一個要求會寫的生字,並掌握相關的詞語,聯繫上下文理解“桅杆、舢板”等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根據課文最後一段話,展開合理想象。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藉助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繼續進行自主學習,提高學生隨文理解詞意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3.以閱讀爲主,聯繫文中的優美詞句展開合理想象,從而達到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

4.進一步體會比喻等表達方式在課文中的運用,積累優美的詞句。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感受作者對家鄉、對蘆葉船的喜愛之情。

2.感受蘆葉船給水鄉的孩子帶來的快樂,體會水鄉孩子的心靈手巧與聰慧。

【教學重點】

1.學習抓住課文重點部分,讀懂文章內容的方法,體會作者兒時的童心童趣。

2.感受水鄉孩子靠發揮自己的聰慧來創造快樂;

3.體會作者的細緻與生動地講述經歷的本領。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是看樣把重點部分寫具體,又是怎樣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紙折的小船、教學課件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預習作業

1.學生根據“預習提示”預習課文。

(1)初讀課文,畫出本課的生字及新詞,把自己認爲比較難讀的生字詞多讀幾遍、並藉助字典等工具書掃清字詞障礙。

(2)瞭解本文的主要內容。

(3)蒐集有關江南地理特點及河道、蘆葉船的相關資料。

第一課時

一、談話匯入,揭示課題。

師:(出示小紙船)同學們玩過自制的小紙船、小木船,也從商店買過玩具輪船、艦船,但是你玩過從大自然中得到的蘆葉船嗎?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大自然,一起走進江南水鄉,走近《蘆葉船》。(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效果。

1.指名開火車讀課文,正音。(注意:“唾沫”的“唾”念“tuò”,不念“tù”,“沫”念輕聲;“ 喇叭”的“叭”念輕聲;“葦”念三聲“wěi”,而“桅”念二聲“wéi”,要區分清楚。)

2.在小組中分段讀課文,互相認真聽讀,正音。把自己錯的句子畫出來。

3.自己把自己認爲讀得不夠流利的詞句再讀一讀。

4.多媒體出示本課生詞,開火車認讀,正音。質疑。

蘆葉 蘆葦 桅杆 舢板 摺疊 唾沫

喇叭 港口 崇明島 蜘蛛網 大篷船

5.多媒體出示本課生字,認讀,學生口頭組詞。

蘆 崇 葦 桅 篷 疊 唾 沫 喇 叭 港

6.識記生字。

重點指導:“蘆”的下邊是“戶”而不是“盧”,“崇”的上面是“山”而不是“出”,“篷”是上下結構,不要寫成半包圍結構,“疊”的中間是“冖”,而不是“宀”,“港”的最後一部分由三筆組成,不要寫成兩筆,而且最後一筆是全封口,要寫正確。

三、再讀課文,小組探究。

1.出示思考題,在小組中探究:

(1)課文講了關於蘆葉船的什麼事?

(2)小組合作,試着給課文分段。

第一部分(1-2):介紹自己家鄉的環境。

第二部分(3-4):“我”和小夥伴們玩蘆葉船。

第三部分(5-8):“我”和表兄到長江邊上玩蘆葉船。

(3)蘆葉船給作者的童年生活帶來了什麼?

(4)“我們”放蘆葉船時產生過哪些聯想?爲什麼會產生這些聯想?

2.交流。

四、課堂小結。

師:小小的蘆葉船帶給作者兒時許多快樂。蘆葉船在水上漂,它會漂向哪裏?下節課,讓我們繼續學習《蘆葉船》。

五、佈置作業:

1.寫《寫字》書。

2.想一想,課文哪些地方給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把那部分語句畫出來,多讀幾遍,下一節課交流。

隨堂小測驗:

一、看拼音,寫詞語。

lú wěi wéi gān tuò mo lǎ ba

( )( )( )( )

二、給多音字注音組詞。

折:____( )____( )____( )

漂;____( )____( )____( )

橫:____( )____( )

杆:____( )____( )

三、比一比,組詞語。

蘆( )桅( )葦( )篷( )

廬( )危( )偉( )蓬( )

唾( )沫( )叭( )港( )

睡( )抹( )趴( )巷( )

四、照樣子,寫詞語。

浩浩蕩蕩( )( )( )

又驚又喜( )( )( )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

1.字詞聽寫,同桌互評。

2.齊讀課文。

二、研讀品味,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

1.談話匯入。

作者筆下的童年生活非常有趣,讀着讀着,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就浮現在我們的腦海裏了,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來感受作者童年的快樂吧!

2.合作學習,感受童年的快樂。

(1)多媒體出示上節課的作業要求:課文哪些地方給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把那部分語句畫出來,和同學讀一讀,說一說。

(2)交流。注意:每交流好一部分,都要引導着學生帶着自己的體會再讀一讀,進而更加深刻地體會作者的情感。

預設點:

①第一自然段。

結合學生課前蒐集的資料,透過讀詞句,引導學生去想象:如果你就是江邊的孩子,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如讀到“河道特別多,有橫的、豎的,像蜘蛛網一樣。”我們就能想到這裏的河道縱橫交錯,像迷宮似的,這樣的水鄉環境,一定是追尋自由快樂的孩子所喜歡的。

作者在這一段用了三個比喻句,不僅形象地描繪了河道、蘆芽、蘆葉的樣子,而且也讓人領悟到了那勃勃的春意,使我們體會到了作者對家鄉、對蘆葦、對美好春天的喜愛。

②第三自然段。

透過一系列具體生動的描寫,詳細回憶了作者和小夥伴們玩蘆葉船時的情景。表現出孩子們透過自己的巧手創造出一隻只各具特點的蘆葉船,充滿着個性與創造,更充滿了智慧。

③第四自然段。

孩子放了蘆葉船卻還依然牽掛着它,總喜歡在第二天回來找尋。從孩子們的手藝不同,可以看出孩子們都非常地心靈手巧。他們還把找不到的蘆葉船想象爲“遠航”,把能找到的稱爲“進港”,顯得非常地有童真童趣。

④第七自然段。

在這一段,讓我們看到了小小的一個三桅杆的蘆葉船竟然真的乘風破浪地開走了,真的是非常令人驚歎的。

這裏,透過對錶兄說話的語氣和嫺熟和動作的描寫,使我們感受到了生活在江邊的孩子的活潑、聰明與自信。

(3)透過交流,透過感悟課文的內容,你現在最想說的是什麼?

學生暢所欲言。

三、比較語句,學習寫作手法

多媒體課件出示:

(1)A、那裏河道特別多,有橫的、豎的。

B、那裏河道特別多,有橫的、豎的,像蜘蛛網一樣。

(2)A、只見這隻蘆葉船越開越遠,一會兒就看不見了。

B、只見這隻蘆葉船順着風,頂着浪,越開越遠,一會兒就看不見了。

說說每組句子有什麼不同?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四、拓展延伸。

1.出示第八自然,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想象蘆葉船到底會漂到什麼地方?又會發生什麼故事呢?

2.小組交流。

3.各組推薦想象合理的同學與全班交流。

五、課堂總結。

同學們說得真好,你們的想象力可真豐富啊!小小的蘆葉船把我們帶入了作者的童年,你喜歡“我”的童年生活嗎?你希望有怎樣的童年生活呢?

六、佈置作業。

1.把自己喜歡的句段多讀幾遍,熟讀成誦,把生動優美的語言抄在積累本上。

2.根據課文最後一段,展開合理想象,寫一段話。

3.課外閱讀:故鄉的蘆葦

4.自己用手頭的材料也做一隻小船,看看誰做得船有意思。

隨堂小測驗:

一、根據課文內容加標點。

1.大闊葉折成大篷船 小窄葉做成小舢板 有時 還把三五片蘆葉疊在一起 做成三桅杆 五桅杆的大船

2.我們上學路過的是豎河 是直通長江的呀 那我們做的蘆葉船 是不是也開到長江裏了呢 長江是通向東海的 那我們的蘆葉船 是不是也漂到東海里了呢

二、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那裏,河道特別多,有橫的、豎的,像( )一樣。一開春,河邊就冒出蘆葦來,那蘆芽一根根直立着,像( )。過了幾天,蘆芽上長出第一片蘆葉,於是,桅杆上就像升起了( )。

2.表兄說着,( )採來三片蘆葉,( )了一隻三桅杆的船。在船底( )上口唾沫,( )地放進江水中。就見這隻蘆葉船( )着風,( )着浪,( ),一會兒就看不見了。

三、蘆葉船給作者帶來了無限的快樂,你呢?什麼東西給你的童年帶來了快樂?動筆寫下來,與大家一起分享吧。

預習作業以認識生字詞,掃清字詞障礙爲目標,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由於我們離江南水鄉的生活比較遠,學生對他們的生活不了解,所以,還要大家多去查找資料,將資訊技術與學科進行很好地整合。此環節還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談話匯入很自然,加上有實物,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由於學生課前已經進行了預習,課堂上要先對其預習效果進行檢測。如果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以便爲後面的閱讀理解打下一個好的基礎。在這個環節中,對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也進行了訓練。

本課易寫錯、唸錯的字較多,要注意引導對學生進行辨析。

學生在小組中相互學習,可以迅速提高其能力和水平,還能充分地發揮他們學習的主動性。

試分段是一個比較有難度的練習,學生合作後,集體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會加強,從而感覺到題目相對會簡單,進而促使他們以後學會合作。

爲下一節課的交流做準備。

此次練習以字詞爲主,檢驗學生對字詞的掌握及運用情況。

檢查上節課課後的複習效果。

由上節課的作業引出本節課的內容。

給予學生進行相互學習、共同發展的機會。本環節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及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

這段描寫得非常生動,也爲下文描寫小小的蘆葉給孩子們帶來無盡的快樂做了鋪墊。

這段非常地生動,孩子們能夠輕易讀懂並進入情境,體會到孩子們的樂趣。

這段突顯孩子的年齡特點,豐富的想象更讓他們產生了共鳴,令其體會深刻。

表兄一系列的表現足以讓孩子們佩服得五體投地,更令孩子們產生嚮往,甚至欲與表兄一比高低。這裏,孩子們一定能夠體會到蘆葉船帶給孩子們的快樂。

引導學生學習作者將內容寫具體的方法。悟出文章先概括後具體的表達方式,達到學習的最佳效果。

這一環節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這道題中訓練學生對分號、頓號、問號的使用。

這道題中,第1小題是三個非常明顯的比喻句,第2小題是描寫表兄做船、放船的過程。兩段句子描寫得都很生動形象,要求學生能夠體會這樣寫的好處,積累語句。

把快樂向學生的生活拓展,引導他們學會發現生活中的快樂。

《葉》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熟記 喜歡的部分。

2、 欣賞 詩句的美,體會詩意的美。

教學重點:

讀課文,體會葡萄葉樂於奉獻的精神。

教學難點:

欣賞 詩句的美,感受成長的快樂。

課前預習:

1、讀讀課文,初步掌握生字字音。

2、查查詞典,瞭解 “ 釀造 ” 在詞典中的意思。

一、創設情境匯入:

由小松樹快樂成長引出葡萄葉的夢。 【 讀讀課題 】

二、檢查預習情況:

1、先讀讀詞語,再讀讀句子。

2、指名朗讀課文。

三、整體感知:

1、指名朗讀課文,思考:葡萄葉的夢是什麼?

2、交流: ① 用自己的話說說葡萄葉的夢是什麼?

②作者用哪句話表示這個意思?

3、品讀詩句:葡萄葉用整個夏天,釀造芳香和甜美。理解 “ 釀造 ” 一詞。 【 讀讀詩句 】

四、學習第一小節:

1、 自學 ,思考:詩人眼中的葡萄葉是怎樣的?

2、有感情地朗讀。指名讀 → 評價點撥 → 引讀。

3、交流:你爲什麼喜歡作者筆下的葡萄葉,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並讀出自己的感受。

五、學習第二小節:

1、範讀:激發學生想象、朗讀的興趣。

2、自由讀。透過詩句你彷彿看到什麼?聽到、聞到什麼?

3、交流、創設情境對話,感受葡萄在葉子的幫助下快樂成長。

4、有感情地朗讀第二小節。男、女生比賽朗讀 → 指名讀。

5、創設情境:葡萄和葡萄葉會說些什麼?

六、學習第三、四小節:

1、引讀第三小節,摘一顆葡萄給你嚐嚐,你覺得怎麼樣?

2、在學生的讚美中,引出第四小節。

3、質疑:爲什麼葡萄葉悄悄地笑了,流出開心的淚了?

4、在組織學生解疑中,體會葡萄葉樂於奉獻的情懷。再讀全文,讀出自己的感受。

七、鞏固、發散:

1、背誦喜歡的小節。

2、寫寫自然界中小草、大樹、鮮花 …… 的夢想,還可以寫寫自己的夢想。

3、總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讓我們伴隨着夢想快樂成長。

八、作業:

1、背誦課文。

2、積累課文中自己喜歡的詞句。

3、從課外書中,讀一首喜歡的詩歌。

板書設計:

葡萄葉的夢

釀造芳香和甜美

悄悄地笑了

教學反思:

《葡萄葉的夢》 這是一首催人奮進、樹立遠大理想飽含深意的詩歌,指導學生反覆誦讀去感受葡萄葉的美麗,感受葡萄葉爲了夢想而付出努力的可貴精神並體會葡萄葉奮鬥的快樂與收穫的幸福。學生要願意讀、樂於讀,首先是讓學生愛上詩歌,進入詩歌的意境中;進而詩化學生的心靈,用文學的和煦春風薰染學生,把語言藝術的珍貴雨露浸潤到學生心靈的至深處。終極目標是要使學生的心靈得以拓展和淨化、美化。

《葉》教學設計10

一、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觀察描述不同葉子的形態,比較它們的相同和不同,並進行分類活動。

2、能對“陽光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問題展開對比實驗。

3、能夠觀察並解剖植物的花。

科學知識

1、知道植物生活和生長需要的營養物質絕大部分是靠自己的綠葉製造的。

2、知道花的構造。

3、知道植物傳粉的幾種途徑。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意識到認真細緻的觀察可以幫助我們能準確的認識事物。

2、樂於提出有研究價值的問題,願意想辦法解決問題。

3、意識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觀察並描述不同的葉,培養觀察能力。

難點:觀察並解剖花。

三、教學準備

各種樹葉、花、鑷子、白紙。

四、教學過程

一、認識葉的不同形態

1、出示一片樹葉,講述:春天到了,許多植物都已經吐枝發芽,長出嫩綠的葉子,你們看,這是一片什麼樹的葉子?它的外形有什麼特點?

2、同學們觀察的很仔細,現在老師發給你們一片樹葉,請大家看看它的正面和反面有什麼不同?

3、學生觀察比較後彙報。

4、課前大家也採集了一些樹葉,現在請你們拿出來,每個小組仔細觀察,比較它們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寫在活動記錄上。

5、各小組彙報,對觀察仔細的同學給予表揚。

6、你能在這個基礎上給這些樹葉分分類嗎?

7、小組進行分類活動。提醒學生每次只能按一個標準分。

彙報分類結果。

二、觀察並研究陽光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1、提問:植物的生長需要營養,那麼你知道這些營養主要是怎麼來的嗎?

2、講述:大多數植物是利用陽光、泥土中的水分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在葉子裏自己製造養料,想一想如果沒有陽光,葉子能製造養料嗎?

3、提問:你能設計一個實驗來證明嗎?

4、各小組設計實驗。

5、交流並確定實驗方案。重點解決:做這個實驗要保持哪些相同的條件?不同的條件是什麼?

師生共同完成實驗裝置。

三、認識花的構造

1、出示幾盆鮮花,提問:你認識這些花嗎?現在正值春暖花開,你還見過哪些花?根據學生回答出示相應圖片。

2、同學們都被這些花的色彩和千姿百態所吸引,可你們知道花有哪些部分嗎?學生說說。

3、出示桃花模型,教師把桃花的每一部分摘下來,指導學生認識雄蕊、雌蕊、花瓣、萼片。

4、教師示範從外向內的順序解剖杜鵑花,強調力要小,手要輕。

5、學生解剖自己帶來的花,用放大鏡觀察各部分的樣子並畫下來。

6、展示自己畫的花的構造,看看同學們帶來的花是不是都具備這四部分?區分完全花和不完全花。

7、用放大鏡觀察雄蕊,發現了什麼?試着捻捻雄蕊上的花粉,在白紙上再抖抖,看留下了什麼?

結合學生觀察雄蕊和雌蕊,簡要介紹花的繁殖。

四、瞭解植物傳粉的幾種途徑。

1、講述:雄蕊和雌蕊是植物的繁殖器官。當花粉落在雌蕊的柱頭上,花就有可能結出種子。

2、提問:雄蕊上的花粉是怎樣落到雌蕊的柱頭上呢?植物是靠哪些方法來傳粉的呢?請同學們閱讀書上的資料。

3、交流:植物傳粉有哪些方法?

教師根據學生髮言補充介紹或上網瀏覽。

六、課外研究

按照書上研究植物的向光性的實驗做一做,看看有什麼發現?

教學反思:

略。

《葉》教學設計11

教材簡析

本課的第一個活動是撿落葉,這是課前準備活動。教材要求學生去撿落葉,而不是摘樹葉,這裏有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很重要的教育內容。希望重視這樣的教育。

課堂上的第一個活動是交流,我撿了幾片落葉?我們小組有幾片落葉?我們小組有幾種樹葉?這就開始有數量的觀察和比較活動了。

“這些是同種樹葉嗎?我們根據什麼來說它們是同種的,根據什麼來說它們是不同種的?”這裏的活動也還只是簡單的比較分類活動。只要學生能抓住一個能區別的特徵就行,比如透過聞氣味來判斷是不是桑葉,根據形狀判斷是不是懸鈴木葉……

接下來的活動是觀察葉子的顏色、形狀、大小。透過顏色的觀察,希望學生能回答“植物的葉子是什麼顏色的?”“葉是什麼形狀的?”讓學生選擇自己的方法去描述。關於葉形,不需要學生講述各種名字,不要他們去記住一些他們不理解的、甚至成人自己也搞不清楚的“心形”、“披針形”之類的詞。這裏的觀察描述,在於他們獲得更多葉子形狀的直接認識,爲今後的葉形認識做準備。葉的大小的觀察描述,在沒有尺子的情況下,學生也能有很多方法描述葉子的大小。兩片葉子的比較,可以比面積,也可以比長度。

這裏觀察描述葉子的目的是:讓他們感覺到“我們有許多觀察、比較和描述葉的大小、顏色、形狀的方法。”學生參與了這堂課的學習過程,就會感覺到自己有方法,能夠對樹葉進行觀察、描述。這些方法不是老師教的,而是他們自己想出來的,不斷地強化他們的自信心。

教學目標

1.經歷簡單的對樹葉的顏色、形狀、大小等屬性的觀察、比較活動過程。

2.透過觀察瞭解一些不同種樹葉的基本知識。

3.初步意識到觀察是細緻的。

教學重點

經歷對樹葉的觀察比較分類的活動過程。

教學難點

描述、比較樹葉的形狀、大小、顏色等特徵。

學習者特徵

對身邊的樹葉有一般瞭解,但很少進行比較細緻的觀察描述活動,對樹葉的觀察活動感興趣,但較少深層次的思維活動。

教學策略實物展示、討論交流

資訊技術

整合方式視頻、課件、實物投影

教學評價

方式策略記錄表格、課堂點評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引入

1.葉子的顏色

2.葉子的分類

3.葉的大小

展示各種不同的樹葉。

問漂亮嗎?爲什麼覺得葉子很漂亮?

你都見過什麼顏色的葉子?

展示紅背桂、花葉榕等顏色特別的樹葉。

給各小組分發裝有樹葉的紙袋:數有幾片葉子,分一分,是同種植物的葉子放在一起。

你們是怎樣判斷它們是同一種植物的葉子?

1、讓學生將其中一種形狀的葉按大小順序排列。

2、交流排列中遇到的問題,設問:大小相近的葉用什麼方法來比較大小呢?

3、教師總結比較葉大小的方法,適時提出描方格的方法。

從顏色、形狀、花紋等方面交流。

展示自己帶來的葉子,並說明有幾種顏色?

觀察樹葉,給樹葉分類

展示交流。

各小組研究探討。

學生交流各組的方案。

學生描一描,試一試。

吸引學生對觀察樹葉的興趣。

瞭解樹葉的顏色是各種各樣的。

在給樹葉分類的過程中進一步瞭解樹葉的形狀、葉脈等。

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比較葉的大小。

《葉》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顯性目標:透過觀察懂得“一片完整的葉”包括葉片和葉柄二部分,比較歸納出各種不同的葉之間存在共同之處;學會拓印一片葉;培養學生比較觀察能力、歸納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隱性目標: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和審美的能力、發展終身學習的能力、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創新精神,發展個性和自信,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和美好生活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組織教學:教師檢查學生的學具,學生唱首歌等待上課。

2、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樣禮物——一顆小樹苗,我要送給這堂課表現最好的小朋友,讓他栽在校園的生物角或家裏,與小樹苗共成長。在小樹苗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需把它下面的枝條剪去,以便它更好的生長。今天老師特地向一位園林工人要來了一些剛修剪下來的樹枝,我們平時可不能隨便去折樹枝。

二、新授:

1、教師給學生講解觀察樹枝的要求並作觀察記錄。突然一學生示意他們組的樹枝上有一小蟲在吃樹葉,女同學都躲到了一邊不敢觀察,老師要求學生不要打擾小蟲吃樹葉,由男同學拿起樹枝繼續觀察。

2、全班分組彙報觀察結果,學生得出結論。

3、教師要求組長從一信封中取出三張桑葉,判斷它們是否一片完整的葉。學生彙報觀察結果。

4、師:學生學會在自己組的這根樹枝上摘下一片完整的葉,再請組長取出另一信封,把自己在課外收集的葉拿出來,連同剛摘下的葉相互比較一下,哪些葉是完整的?哪些葉是不完整的?把它們分成二堆,並將不完整的葉放在邊上。

5、由四人小組長組織討論,看看這些完整的葉還有什麼相同之處,若按其中的一個相同點的葉放在一起,可以分成幾堆,最後說說它們有哪些相同之處?

6、拓印一張美麗的葉

師:葉漂亮嗎?喜歡嗎?

生:葉很漂亮,我們都很喜歡它。

師:過去我們拓印過樹皮,你想拓印葉嗎?

生:想。

師:由組長負責挑你們認爲最漂亮的一張葉進行拓印,要求所選的葉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拓印在老師發下來的紙上。先討論拓印的方法,完成任務後寫上組號後,由組長粘到黑板上的大紙上,先完成任務的組邊看作品邊進行評比,思考他們是怎樣拓印出來的。

分四人小組合作完成拓印葉。第五小組迫不及待上臺第一個粘上自己的作品,但組號忘記寫了,立即又上臺補寫。最後大家總結一下,共有五、六種拓印方法,但效果都不太好,比較明顯的是第十組的作品最好。

在掌聲中,第十組派代表介紹拓印經驗,“教”老師拓印一張葉,教師重複講解拓印方法。

師:每人挑你認爲最漂亮的一張葉進行動手拓印,比一比誰最快、最好,完成任務就上臺將自己的作品貼在大紙上,邊看作品邊進行評比。

教師在巡視過程中,有一女生輕聲地問老師:把葉子拓印成好幾種顏色行嗎?

師:你自己看着辦吧。

評比結束後已接近下課時間,同學們評價的意見不一,最後老師挑一位女同學的作品作爲優勝獎。

師:你們同意老師的獎勵給她小樹苗嗎?請這位女同學上臺領獎。

生:同意。

生:不同意。

許多生:(舉着雙手)我們堅決不同意。

女同學站在邊上不敢上臺領獎。

師:既然大家的意見不統一,那麼請派幾位同學把你們的作品從實驗室拿到教室中展出,現在大家望上來也看不太清楚,到教室中近距離看清楚後再投票產生優勝者,你們說“好不好”?

生:(大部分)好。

7、課外延伸:

(1)評比出拓印葉的`優勝者。

(2)收集各種不同的葉,比一比,看誰收集得多。

教學反思

回顧這堂課,我充分感受到了“過程”開放和學生解放所帶來的變化,課堂教學不再是一個封閉的系統,學生也不是操縱在教師手中的“木偶”。學生喜歡這樣的課,對老師來講,也充滿了挑戰,以下是我的幾點思考:

思考1: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力求從學生的興趣入手,因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採用表揚、創設情境、交流和動手操作等形式,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注重現代科技與日常生活的結合,保護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得到成功的喜悅,滿足學生個體自我發展的需要,辯證地處理好“學中玩”和“玩中學”的關係,讓學生在“玩葉子”中學習所蘊含的科學知識。另外還強調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結合,要求學生在觀察樹枝作記錄時應實事求是,對於“思想品德教育”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問題,本堂課主要表現在:教育學生平時不能亂折樹枝和隨便採葉、挑自己認爲最美的葉、“拓美”、師生共“選美”和不打擾蟲子吃葉等方面。關於“不打擾蟲子吃葉”這樣處理是否欠妥?一方面教育學生要珍愛生命,不打擾小動物,另一方面象這樣的“害蟲”,受到這樣的“優待”是否有“愛憎不分明”之嫌?至今我還在矛盾之中……

思考2:現在的課程單元教學系列感強,課時安排較自由,而且向綜合方向發展,教師應從實際出發,以人爲本,開發學生的潛能,發展學生的個性。要加強不同學科間的融合,本堂課在科學課和美術課的整合上作了嘗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甚至上課到最後時已分不清是科學課還是美術課。但目前在課程整合方面還較難實施,原因在於普遍性的大班化教學,教師非包班教學,還有嚴格的上課時間限制。在農村的村小學,基本上屬於教師小班化包班教學,但教師的綜合素質和教學硬件設施還跟不上。

思考3:科學內容要與科學過程相結合。對小學生而言,我認爲過程往往比結論更重要。小學科學課中的“結論”基本上等學生長大了大部分自然會知道,爲什麼還要學?原因就在於讓學生經歷一次典型認識事物的過程。要知識,更要體現出過程,主要也是居於知識教育與能力培養的結合。有時曲折的過程比順利會更好,吃一塹會長一智,拓印葉時,讓學生去嘗試“錯誤”,學生自己總結出拓印葉的方法,又“教”會了老師,學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但教學時間上會不太允許。總之,講是代替不了做的,要讓學生在做中體驗到科學知識實實在在地存在着。

思考4:在教學過程中,有一女生問我:拓印顏色不同的一張葉是否可以?可惜該學生的想法沒有付諸於行動,這跟我的“不作爲”有關,教師一旦

發現學生有大膽的想法時,應得到及時肯定。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爲核心,讓探究成爲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教師應及時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凡是想做的事情一定得嘗試一下。

思考5:在本課結束前對優勝者獎勵小樹苗的設計,應該說是我的滿意之處,這樣首尾呼應,兌現剛上課時的承諾,吸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又可以開展“與小樹苗共成長的活動”,培養學生對科學研究的堅持性,但最終還是出了“意外”。從同學們的“不同意”聲中給了我啓示:乾脆把這一環節全部延伸到課外,或者若再多準備幾枝小樹苗就好了,至少先可以獎勵給這位女同學一枝,再課外延伸處理就比較好,既消除了這位女同學的尷尬局面,又使學生能夠在課外充分欣賞到自己勞動果實的美。其實在評比中的誰是誰非已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學生感悟到自己的價值和對美的追求,從而體現出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

《葉》教學設計13

教材分析:

本課時是《科學》三年級植物單元的最後一堂複習課。教材在這裏安排對一片葉的描述,是對本單元的總結,並對學習到的知識加以運用。因爲葉子的描述涉及到葉子的顏色、形狀、大小、葉緣、葉基、葉尖、葉柄等內容,讓學生在描述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完成複習和運用知識的過程。體現新課標中在科學活動中引領學生建立有結構知識體系的理念。

同時學生對樹葉的觀察已經經歷了較長的時間,教材中觀察的內容非常多,而讓學生動手做的內容並不多,這節課組織學生對樹葉進行拓印,就是在觀察研究活動中讓學生動手活動。激發他們對樹葉(植物)研究的興趣。

教學要求:

1.經歷觀察一片完整的葉片的過程。

2.經歷對樹葉進行簡單的觀察和描述的過程。

3.經歷對一片完整樹葉拓印的過程。

4.能運用簡單的歸納研究方法,對自己所選的樹葉進行描述。

5.組織和指導學生在有結構的描述活動中,鞏固自己在以前觀察活動中得到的關於葉的顏色、形狀、大小、葉脈、葉柄等方面的知識。

6.感受樹葉的美麗,體驗大自然的美麗,激發他們對大自然的研究興趣和熱愛情感。

教學準備:

落葉、水粉顏料、水粉筆、觀察記錄本、白紙、各種葉的標本。

教學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研究。

師:(大屏幕上出示一棵大樹,大樹的高有房子作參照,樹皮、樹葉的顏色清晰可見,樹上樹下還有很多的小動物。)同學們,以前我們學習了怎樣描述一棵大樹,你能描述大屏幕上的這棵大樹嗎?

生:這是一棵有三層半樓那麼高的大樹,樹的底部樹幹很粗,到中間樹就分成了很多根大小不一樣的樹枝。

生:老師,我能描述的比他更多。

師:真的嗎?好,那你來吧!

生:樹皮的顏色是咖啡色的,有很多的裂縫,樹的枝丫上和地面上有小動物。

生:我還有補充,(教師有意識讓她回答)樹冠像一座小山,樹葉是綠色、針形的。

二、描述一片葉的特點。

師:真能幹,把樹葉也描述了。我們能描述一片樹葉嗎?

生:能!

師:那我們描述樹葉的什麼內容?怎麼進行描述寫呢?討論一下行嗎?(小組討論:描述樹葉的哪些內容、怎樣描述一片樹葉)

師:(教師到每個小組裏傾聽討論)有結果了嗎?有結果的小組請高高地舉起手!

師:(全班大部分學生都舉起手)誰願意來說說你們小組討論的結果?

生:我們小組討論的結果是:描述樹葉的顏色、大小、形狀。

生:我們小組還有補充,還應該描述葉的邊緣和葉脈。

生:別忘了描述樹葉的葉柄的顏色、大小、形狀、粗細。

師:你選擇一片自己覺得最美麗的樹葉。

生:你能自己在小組內描述這片葉子嗎?

生:能!

師:開始吧?

師:(教師巡迴學生每個人都描述完)我這裏有一片葉子誰能自告奮勇來描述給全班同學聽聽?

生:這是一片綠顏色的葉子,它的形狀是卵形的,葉邊緣像鋸齒一樣。

生:我有補充,葉子的葉脈是網狀形,葉柄很粗。

師:還有嗎?

生:有,葉柄的顏色是深綠色,葉柄先粗後細。

師:我們來玩個遊戲好嗎?遊戲是這樣的,我們先請大家來觀察黑板上的各種樹葉,每人選擇一張,不要告訴其他同學。描述這片葉子請大家猜猜好嗎?

(教師出示各種樹葉的標本:卵形葉、心形葉、披針形葉……各種形狀、顏色、大小等樹葉若干。)

師:第一、二、三小組先來觀察。(三小組有次序地進行觀察)

師:觀察好的小組到座位上去思考一下怎麼描述。四、五、六小組來觀察。

生:我要大家猜的葉子是一片紫紅色的樹葉,葉脈是網狀的,樹葉是卵形的。

生:(表現非常活躍)我請張雨晨來猜。

生:我猜是3號樹葉,因爲3號樹葉是紫紅色、網狀脈、卵形的。

生:我要大家猜的葉子是披針形的,樹葉是淡綠色的、樹葉的葉柄很細。我請葉新海來猜。

生:我猜是8號樹葉。

生:不對,應該是5號葉子。五號葉子是竹子的葉子。

生:我要大家猜的葉是一片黃顏色的樹葉、是心形的。我請汪雨崎來猜。

生:是7號樹葉。因爲7號樹葉是三面三片黃顏色葉子中的一片,加上它又是心形的。

師:大家對葉子的認識可真不少。

三、拓印一片美麗的樹葉。

師:同學們,如果我們要把我們描述的葉子拓印下來,你覺得有幾種方法?

生:像拓印樹皮那樣。

生:用水粉顏料塗在樹葉背後拓印。

師:你們覺得哪一種好?

生:第二種好,因爲第二有顏色變化,拓印的也比第一種清楚。

師:那你能說說怎麼拓印呢?

生:先在樹葉的背面塗上水粉顏料,然後按在白紙上就可以了。

師:(教師不做補充)我們開始拓印好嗎?

學生開始拓印自己喜歡的樹葉,教師巡迴指導(啓發)。學生有的由於水分過多無法拓印,學生有的由於樹葉不平無法拓印。

師:你們看,他拓印的很好!請他給我們介紹經驗好嗎?

生:其實我開始拓印樹葉沒有成功,因爲我加的水太多。後來我們小組商量一點點水就可以了。還有不要用手壓樹葉,用白紙壓,這樣就不會把底下的紙弄髒。

師:我們根據他們的經驗,在選擇一片樹葉試試看。

教師將學生自己滿意的拓印展示在黑板上。

師:你最喜歡誰拓印的樹葉?

生:我喜歡1.5.7號,因爲他們拓印的樹葉顏色非常漂亮。

生:我喜歡3.7號,因爲他們拓印的樹葉形狀非常好看。

四、科學描述的延續

師:我們能不能在今天回家後選擇一片你最喜歡的樹葉,描述在觀察筆記上?

生:能!

《葉》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格生字,理解“獲悉”等14格詞語的意思

2、理解什麼是消息,知道消息的行文特點,初步掌握讀懂消息的方法。

3、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重點

理解什麼是消息,知道消息的行文特點難點初步掌握讀懂消息的方法

教學準備

小黑板、錄音機。

預設教學流程修正策略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1、我們每天都接觸大量的資訊,這些資訊你是怎麼樣得到的呢?你們知道嗎?《青年時報》打出了這樣的廣告,牛奶麪包,青年時報。這個說明了報紙在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性。那你們知道報紙有什麼作用嗎?

2、報紙的作用可大了,她是最古老的傳遞資訊的方式,但是仍然還是當今世界的最主要的傳媒之一。報紙每天都報道國內外的消息,消息內容真實,文字簡短。透過看報紙,每天可以知曉國內外大事。那你們是怎麼樣看報的?

3、引導學生體驗探究如何看報?

4、引導學生說說自己的怎麼樣看報紙的?在說說你的父母。爺爺奶奶又是怎麼樣看報紙的?

5、總結學生的思路,引導學生怎麼樣看報。讀報看報:

一要認真讀標題。標題往往概括了消息的要點;

二要仔細讀開頭。開頭一段,一般都概括了消息的主要內容。三有選擇的看報,讀完後想想,發這條消息有什麼作用。

學生思考

學生思考,聯繫實際

學生體驗探究

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怎麼樣來讀報看報。

1、自學,根據剛纔怎麼樣讀報看報的要點,自己讀這則消息。

2、學生合作交流。把一二三說清楚

3、聽課文錄音,注意生字,詞語

4、字詞教學

a組詞

申予硝殉診肺脅效審矛消詢珍柿協郊

b詞

獲悉殊榮凌晨以身殉職無私無畏世家授予

c近義詞

申請凌晨講述學生自學

學生合作交流;

學生學習字詞

三、讀消息報紙是給看,但是我們知道播音員播報消息要求怎麼樣?那今天我們就來試驗一下,看看我們的小小播音員的普通話水平了。看看到底是誰的水平高?

1、自由讀

2、學生交流怎麼讀好消息

3、彙報四、作業

《葉》教學設計15

一、教材分析

這篇文章編排在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第一專題“珍愛生命”中的第一板塊“精神支柱”中。“珍愛生命”這個專題由兩個板塊組成:“精神支柱”和“生命之歌”。圍繞“珍愛生命”這一主題選入了《我與地壇》、《最後的常春藤葉》、《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鳥啼》四篇文章,旨在讓學生體會自然生命的偉大,敬畏生命,善待生靈,熱愛生活,

本專題學習的方式是文字研習。單元教學總目標是:1.學生透過學習激發熱愛生活的感情,培養珍愛生命的意識。2.學生學會多角度地觀察生活,豐富情感體驗,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從小說自身看,在這篇小說中,作家講述了老畫家貝爾曼用生命繪製畢生傑作,點燃別人即將熄滅的生命火花的故事,歌頌了藝術家之間相濡以沫的友誼,特別是老畫家貝爾曼捨己救人的品德。教材將這篇小說放在“精神支柱”這個板塊,希望引發學生對人性的思考,堅強的信念是生命賴以延續的精神支柱,啓示學生珍愛生命,樂觀向上。

二、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剛步入高中階段,心理比較躁動,對人生對未來還沒有很多生活的歷練,處於情感的模糊期,尚未形成科學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急需從情感上加以引導,促使其培養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同時,從語文教學上來說,這是進入高中階段學習的第一篇小說,學生對小說的文體特徵等還不是十分熟悉。因此,我制定了課前預習,設計了預習提示。

鑑於以上教材和學情的分析,根據課程改革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目標,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以及重難點目標。

三、目標確立

(一)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綜合化、系統化、細目化、行爲化的原則,我從三個維度設計了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⑴理解小說曲折的情節和環境描寫對人物塑造和主題表達的作用。

⑵體會歐·亨利式結尾的妙處。

設計依據:爲了鍛鍊學生篩選資訊、利用小說三要素分析文章的能力,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運用文字研習的學習方式,能夠根據預習的疑難問題進行討論探究。

設計依據:突出學生個體的主體地位,建立以生爲本的發展性課堂教學模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⑴能認識建立精神支點對人生的重要性。

⑵樹立“愛”的信念,珍愛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設計依據:培養學生鑑賞評價和探究能力,重視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審美情趣、知識視野、情感態度和品德修養。

(二)教學重難點

1.學生能理出時間線索和情節、人物的關係,分析主人公形象。

2.體會歐·亨利式結尾的妙處。

爲了完成以上教學目標以及重難點,完成課堂教學的形成性評價,建立發展性課堂教學模式,結合本文特點,我選擇了以下教法學法。

四、教法學法

(一)教法

1.學案導學法。先讓學生動起來,先學後教、以學定教、因學而教。

2.整體感悟法。引導學生自主動起來,把握文章主旨,理清思路。

3.直觀演示法。多媒體教學設計,讓學生能儘快抓住關鍵,來激趣、啓迪、點撥。

4.問題激趣法。使學生能自主探討問題,體現“以誘達思,合作探究”的原則。

(二)學法

發展性課堂教學的目的是教學相長,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良好合作、勤於動手的能力,因此,指導學生:

1.課前預習,課後拓展。課前預習,明確課堂任務,根據預習明白課堂流程,提高課堂效率;課後拓展,遷移延伸,從而使學生在社會生活這個大語文課堂中開闊視野、豐富知識、提高能力、增強素質。

2.課堂深入研讀課文,積極參與問題的探討,提高自身思辨能力和團體合作精神,發揮學生課堂主體的作用。

以尊重學生爲原則,積極貫徹新教材理念,堅持以學生爲主體,以老師爲主導,以訓練爲主線,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自強意識,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五、教學過程

課時安排:一課時

(一)動情匯入,以情感人。(2分鐘)

深情匯入後明確教學目標。

設計依據:感受季節的傷感,在傷感中產生好奇,激起學生的學趣帶着疑問進入課堂。

(二)檢查預習,步入新課。(6分鐘)

檢查字詞。有關作家的文化常識,小說的基本常識,引入新課。

夯實基礎,獲取知識,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爲分析文章架橋鋪路。

(三)整體感知,合作討論。(10分鐘)

問題的設計:

1.故事的主要情節。

2.小說三要素在《最後的常春藤葉》中的體現。

設定這一環節,讓學生學會概述情節,同時能夠抓住文字,提煉小說的三要素並概括出其特點,爲下面進一步探究疑難張本。

(四)深入文字,討論探究。(20分鐘)

1.誰是本文的主人公?

2.爲什麼最後一片藤葉能救瓊珊?

3.結局在情理之中嗎?符合生活邏輯嗎?你的依據是什麼?(總結歐·亨利式結尾)

設定這一環節,是根據學生課前預習的疑問集中分析探討,由學生設疑也由學生解疑,老師作相關的提示,引導學生分析疑難。

(五)交流心得,情感昇華(5分鐘)

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何感受?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幾幅圖片,學生思考交流。設計這個環節的目的是對學生進行適度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育,使知能情意相融合,實現語文課堂功能的昇華。

(六)拓展延伸,作業鞏固。(課後)

1.老貝爾曼是如何畫最後一片葉子的?發揮你的想像,寫200字左右的場面描寫。

2.比較閱讀《麥琪的禮物》、《警察和讚美詩》,體會歐·亨利結尾的妙處。

這兩項作業是開放性的作業,目的是讓學生讀寫思用相結合,打通課堂內外,透過引申閱讀及作業訓練,加深學生對文字的理解。

(七)課堂小結,情感共鳴。(2分鐘)

課堂小結:愛是這個世界共同的語言,共同的守望,共同的期盼,共同的血液。愛的偉大,人性的光輝,隨着這篇永不凋零的藤葉將永遠在世人心中熠熠生輝。

(八)板書設計

(一)小說三要素

人物瓊珊、蘇艾、貝爾曼(主人公)

社會環境

環境

自然環境

情節

(二)歐·亨利式結尾

心理學理論認爲:教學過程是認知、策略、動力三個系統相互融合,同步運轉的過程。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運用教學策略,調動學生的情感和思維狀態,研究學生的認知水平、特點和接受能力,尋找好的教學策略,教會學生學習。

六、時間安排

(一)動情匯入,以情感人。(2分鐘)

(二)檢查預習,步入新課。(6分鐘)

(三)整體感知,合作討論。(10分鐘)

(四)深入文字,討論探究。(20分鐘)

(五)交流心得,情感昇華。(5分鐘)

(六)拓展延伸,作業鞏固。(課後)

(七)課堂小結,情感共鳴。(2分鐘)

標籤: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