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草原》教學設計(精選15篇)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草原》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草原》教學設計(精選15篇)

《草原》教學設計1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寫的一篇散文。作者生動地描寫了草原上如詩如畫的美麗景色以及蒙古族人民的能歌善舞,熱情好客。全文共有5個自然段,可分爲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寫草原的樂趣。第二部分(第二至第第五自然段),寫訪問陳巴爾虎旗時受到蒙古族主人的熱情歡迎與款待。這部分又可分爲三層。第一層(第二自然段),寫蒙古族主人到幾十裏外歡迎遠客。第二層(第三四自然段),具體寫蒙古人民的熱情好客。第三層(第五自然段),寫活動結束,大家依依惜別。

二、學情分析

本課語言通俗易懂,對場面的描寫富有激情,細膩貼切,把民族互助的真情融入其中,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受,令人回味無窮。

三、教學要求:

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勾勒、駿馬、無限、鞭子、疾馳、馬蹄、奶茶、禮貌、拘束、舉杯、摔跤。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透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體會草原的自然風光。背誦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句子中含着的意思,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品味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在草原自然美與人情美的感染下,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大團結的教育。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

四、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句子中含着的意思,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品味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在草原自然美與人情美的感染下,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大團結的教育。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

五、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勾勒、駿馬、無限、鞭子、疾馳、馬蹄、奶茶、禮貌、拘束、舉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透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體會草原的自然風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新課

1.談話:同學們,你到過草原嗎?在電視、電影中見過草原嗎?誰願意把你的親身經歷向我們大家介紹一下?(我國北部的內蒙古自治區有寬廣無邊的草原,景色優美,牛羊成羣。這篇課文記敘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看到的美麗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

2.觀看《草原》電視教材,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和意境。3.學生簡單談談自己的感受。

二、初讀

1.請同學們開啟書自由朗讀課文,把你喜歡的段落好好地讀一讀,想一想,你爲什麼喜歡這一段?

三、佈置預習

1.學習生字新詞,注意生字的音形義。

2.讀讀課文,想想作者筆下的草原是怎樣的景象。

3.畫出你認爲寫得最美的句子和含義深刻的句子,試着體會這些句子的意思。

4.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

四、檢查自學,質疑問難

1.讀生字組詞,並讀讀生字在文中的句子,注意正音。組詞:

駿( ) 俊( ) 竣( ) 限( ) 馳( )

峻( ) 唆( ) 梭( ) 垠( ) 弛( )

蹄( ) 茶( ) 貌( ) 杯( ) 跤( )

締( ) 荼( ) 藐( ) 懷( ) 膠( )

2.理解詞語。

3.質疑問難,現在小組內討論,交流。

五、理清課文的線索

1.自由讀課文,思考: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時,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樣的?

2.默讀思考:本文是按作者進入草原以後的經歷事情的順序來敘述的。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寫了幾個意思?

3.交流、整理:

(1)草原美景(2)歡迎遠客(3)親切相見(4)熱情款待(5)聯歡話別

六、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和詞語。

2.熟讀課文。

教學後記

作者把空間位置、事情發展、思想感情三條線交融在一起,隨着空間的轉移、事情發展,思想感情也在逐步加深,把這三者關係列出簡圖,可以聯繫課文進一步理解。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背誦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句子中含着的意思,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品味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

2、在草原自然美與人情美的感染下,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大團結的教育。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課前聽《天堂》這首歌。

2.師:剛纔,我們欣賞了一首動聽的歌曲,歌中所唱的“藍藍的天空,奔馳的駿馬,潔白的羊羣”是指什麼地方?這是西部歌王騰格爾用歌聲唱出了草原的美,下面再讓我們跟隨作者老舍先生一塊兒領略一下內蒙古草原的美麗風光。(板書課題)

二、學習第一段

1.自由讀、思考:這一段主要寫了什麼?(課文第1段寫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景象。課文分兩層寫。先寫看到草原的景象,後寫產生的感想。)

2.再讀,思考: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景色怎樣?作者是抓住哪些景色來寫的?爲什麼抓住這些景物寫?(讀後討論。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奇麗景色,他抓住天空、空氣、小丘、平地、羊羣這些景物來寫的。因爲這些景物顯示了草原的特色。)

3.細讀、思考:

(1)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這些景物的?(從天空到地面,按從上到下的順序寫。)

(2)作者是怎樣從天空到地面,抓住這些景物的特點,運用生動的語言來描繪草原的美麗景色的?(讓學生邊讀邊畫出重點語句。)

(3)體會重點句子的含義。(讓學生自己出聲讀第1段第1層,要求學生細心體會,認真想象。重點說說下面三個句子:①“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②“羊羣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裏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③“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欲流,輕輕流入雲際。”)

4.默讀、思考、朗讀:在這種境界裏,作者產生了什麼樣的感情?最後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受?(說一說“境界”一詞的意思。讀時注意理解“既……又……”的並列關係;可用“美麗”或“壯麗”與“奇麗”作比較,理解“奇麗”一詞用得恰到好處。指導學生有表情地朗讀表達作者感受的兩個句子。)

5.指導學生背誦第1段課文。(讓學生按課文描寫順序和景物特點,邊讀邊想象,把這段課文熟讀成誦。)

小結:祖國的草原這麼美。這段課文思路清晰,從看到的到感受到的,按從上到下的觀察順序描寫景物。作者第一次見到草原,就能抓住景色的特點來

寫,把景物和感受聯繫在一起,即景抒情,情景交融。作者在描寫初見草原的景物時主要運用了靜態描寫,爲我們展示一幅草原靜態美的圖畫,但靜中又有動,例如寫羊羣。

三、學習第二段。引導學生感悟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

1.(教師提示:學習課文第2段,我們要學習作者如何按照地點的轉換,抓住事物與環境的聯繫、變化的特點,運用動態的描寫方法,把文章寫得又形象又生動。)

2.閱讀、思考:寫作者訪問陳巴爾虎旗牧業公社途中,這段課文可分爲幾層?

(可分爲兩層:①初入草原看到的美麗景色;②快到公社,主人到幾十裏外迎接客人。)

3.講讀第1層課文。作者乘汽車進入草原,最初有什麼感覺?(草原十分遼闊。)從課文哪些語句看出草原十分遼闊?(“汽車走了一百五十里纔到達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還是草原。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脫。”)

4.講讀3、4、5自然段。

A、讓三名學生各朗讀一段課文,要求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

(1)這三個自然段各寫了什麼內容?

(2)主人熱情好客表現在哪些地方?畫出表現蒙族人民熱情好客的詞句。

B、讀後討論交流。

(1)主客是怎樣見面的?作者運用哪幾個動詞來表現激情洋溢的氣氛?手是怎麼握的?怎麼笑的?怎麼說的?這些表現什麼?你體會到主客見面時大家的心情怎麼樣?用歡樂、熱情的感情朗讀這一節課文。

(2)好客的主人是怎樣招待客人的?從這節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蒙漢兩族人民情誼很深?爲什麼“不管唱的是什麼,聽者總會露出會心的微笑”?

(3)客人告別時的情景怎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詩句中的“何忍別”是什麼意思?第1句怎麼講?(蒙漢兩族人民的情誼如此深厚,怎麼捨得分別呢?)第2句中的“話”是什麼意思?這句話怎麼講?(“話”是互相攀談,送別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是:在遙遠的一望無際的草原上,直到夕陽西下,人們還在互相攀談,依依不捨地告別。)用在詩句結尾的作用是什麼?(這兩句詩表達了蒙漢兩族人民之間的深厚情誼和依依惜別的感情。)

(4)哪些地方體現了蒙族人民的風俗習慣?這些風俗習慣表現了什麼?這樣寫有什麼好處?(①穿着各色的民族服裝到幾十裏外歡迎遠客;②用手抓羊肉和奶酒招待客人,席間姑娘們還要唱民歌;③飯後表演套馬、摔跤和民族舞蹈。以上這三方面表現了蒙古人民的風俗習慣。)

1.小結:同學們,學到這兒,你領略到草原的大和美了嗎?你體會出了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了嗎?本文透過寫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看到的美麗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今天的草原又是什麼樣的呢?你能想一想,說一說嗎?

教學後記

紮紮實實讀書,讓學生從語言環境中領悟重點難點,在語言環境中展開合理想象,產生意境,從而獲得和作者一樣的感受。只有這樣,纔會取得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草原》教學設計2

學習目標

1.培養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2.積累幾個重點詞語。

3.學會一點賞析:感受文章優美的景物描寫,注重學生閱讀的個性體驗。

4.探究一點規律:引導學生領悟寫景成功的要領。

5.追求一點創新:創設情境,激發想象,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學習活動過程

一、教師匯入

課堂學習的關鍵在於合作與交流,包括同學與同學、同學與老師、同學與文字之間的合作與交流。但合作與交流成功的前提是個人的自主學習,只有在充分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我們的合作和交流纔有意義。請同學們展示課前自主學習的成果。

二、展示、交流課前自主學習的成果。

①積累字詞:學生展示自己積累的詞語,教師強調三個詞語(鏗鏘、穹隆、頭暈目眩),讓學生結合具體語境解釋意義。

②主要內容與情感基調:

學生用一句話歸納本文主要內容,明確:本文寫盛夏樹林草原一天中的景色。

情感基調:喜愛大自然。

(教師引導:一切景語皆情語,在景物描寫中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寓情於景)

三、賞析優美的景物描寫,體驗文章情感。

①自由朗讀自己最喜歡的語段。

②說說你最喜歡的景物描寫,談談你的感受。

(教師引導:可以從語言、情感、畫面以及給你的聯想等方面去分析。)

③小組合作交流,並形成合作學習記錄,小組代表發言(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序,即給予鼓勵)。

④配樂朗讀文章末段,再一次感受優美的景物描寫。

(教師引導:透過同學們的賞析和配樂朗讀,我們確實感受到作者筆下優美的景色。屠格涅夫是位善於描寫自然景色的偉大作家,難怪俄國偉大作家托爾斯泰稱讚說兩三筆一句,大自然就發出芬芳的氣息。請同學們結合文章探究作者寫景成功的密訣是什麼?)

1、探究寫景成功的要領。

①小組合作討論,形成發言記錄。

②小組發言並交流(只要能結合文字,言之有理即可)。

③學生總結交流結果,教師板書。

參考如下:

①善於觀察,抓住景物特徵。

②準確生動的語言。

③講究寫景的手法。

④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師引導:同學們探究出了寫景成功的密訣,那麼我們可以利用這些密訣進行創新。將黎明時候的景色進行想象,寫得更具體些,讓樹林和草原黎明時的景色也散發出芬芳的氣息。)

2、想象與創新(以黎明時候的景色爲基礎大膽想象創新,完成寫作片段)。

①學生獨立想象,寫作。

②學生展示自己的創新寫作的片斷,並交流。

《草原》教學設計3

一、設計理念

讓學生成爲學習中的發現者、探究者,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探究實踐中,在品詞析句中感悟錫林郭勒大草原的美麗和歡騰;掌握抓重點句讀懂段落內容的方法,體會文段的表達特點,背誦積累、學習運用。

二、教學目標

1、會認闊、僅、鷹、牧、騎等19個生字,會寫闊、丹、鈴、閒、偶、爾、騎等13個字,理解10個詞語。

2、在探究實踐中理解課文內容,領悟“抓重點詞句讀懂段的內容”的方法。

3、在品詞、品句、品讀中品悟語言的表達效果,探究領悟“總一分”的表達形式,並學習運用。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二自然段。

三、教學重、難點

1、讀懂課文內容,體會錫林郭勒大草原是個美麗而歡騰的世界。

2、在自主的探究實踐中,掌握“抓重點詞句讀懂段的內容”的方法,探究領悟“總一分”的表達形式,並學習運用。

四、教具準備:課件、字卡、詞卡等

[教學過程]

一、引疑激趣,激發探究熱情

1、理清文章脈絡:草原不僅美麗,還是個歡騰的世界。

2、自由讀第一、二自然段,初步探究:從哪裏感受到了草原的美麗?

[設計意圖:以問題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產生研究課文內容的興趣]

二、合作探究,感悟草原“美”

(一)品讀探究,感悟野草美。

1、哪些句子是描寫野草的?誰來讀一讀?(相機感悟句子)

2、在評價過程中,品析“滿眼”“一直”,品讀“藍天下面,滿眼綠色,一直伸向遠方”,感悟野草的綠、多,以及草原的廣闊。

3、品讀“平原上、山嶺上、深谷裏,覆蓋着青青的野草”,讓學生邊讀邊想象草原上沒有一處不覆蓋着野草,體會草多。

4、創設情境,品析“沒過”。(你是十來歲的孩子,如果讓你站在草原上野草最深的地方,草會長到你的什麼地方?草比你高還是比你矮?)體會野草多、高、趣。

5、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讀出不同的感受(野草的多、高、趣)。

[設計意圖:1、“品詞、品句、品讀”是體現閱讀教學工具性的有效方式,抓住詞眼讓學生比較、揣摩、體會,突現了“以讀悟語+以讀悟情=以讀代講”。2、在學生的學習彙報中,隨機進行有感情地朗讀的訓練,突出了閱讀教學“以讀悟語”和“以讀悟情”的要求。]

(二)展開想象,感受湖水的神奇。

1、默讀描寫湖水的句子,質疑探究。(讀了這個句子,你有什麼不懂的嗎?你想提什麼問題?)

[設計意圖: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十個問題更重要。大膽放手讓學生質疑,能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

預設學生可能會提出下面的問題:A 爲什麼說水面像神話故事裏的寶鏡?B “嵌着”是什麼意思?

2、圍繞提出的問題進行小組合作探究、討論。可以聯繫上下文,聯繫生活展開想象,也可以藉助工具書解決問題。

3、彙報交流:A 透過想象神話故事中的寶鏡的樣子、作用,體會草灘湖水的神奇、美麗。B 結合圖片、生活體驗探究感悟詞語“嵌着”的意思。

[設計意圖:用實物展示或課件演示等方法理解詞語的意思,出現在學生面前的漢字就不再是抽象的符號,而是每個字都像一首詩,像一幅畫。]

4、探究拓展。

神話般的寶鏡映出了太陽的七彩光芒,還映出了什麼?請同學們展開想象,按這樣的句式表達自己的想法:

高低不平的草灘上,嵌着一窪窪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_______,映出_________,映出______,還映出_________,就像神話故事裏的寶鏡一樣。

[設計意圖:用填空的方式將對文字的感悟和語言的訓練有機結合起來,起到了以說促悟的效果,體現了閱讀教學積累運用、讀寫結合的要求。]

(三)小結回顧,感情背誦。

1、同學們,這一段作者爲我們描繪了一幅美麗的畫卷,先是青青的野草,再展現了( ),最後是( ),錫林郭勒大草原真是(美麗)極了!結合板書師生合作總結

2、練習背誦第二段,積累語言。

[設計意圖:“感悟、積累、運用”是語文閱讀教學的三個層次。在課堂上加強背誦的訓練,是豐富學生語言積累的途徑之一,有了厚實的語言積累,才能解決怎樣說寫的問題。]

(四)探究發現文段的表達形式,掌握理解段落內容的方法,學習運用。

1、再讀課文的第一、二自然段,你發現它們之間有什麼聯繫嗎?

(第二自然段是圍繞第一自然段來寫的,第一自然段是概括地寫,第二自然段圍繞第一自然段具體地寫。)

師揭示:閱讀課文時,抓重點句就能理解段落的內容。這是一種讀書的方法。

2、閱讀課文的第三、四自然段,看這部分是圍繞哪句話寫的?(草原是個歡騰的世界。)

(1)從這句話我們就可以知道,第四自然段是寫什麼?(寫草原是個歡騰的世界)。

(2)師總結:你們看,我們抓住了重點句子“草原是個歡騰的世界”,很快就理解了第四段寫了什麼,這是一種讀書的好方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自主的探究實踐中發現文段的表達特點,掌握讀懂段落內容的方法,既能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又能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

三、自主探究,品讀悟情,感受草原的“歡騰”

1、自由讀,並小組交流:你從哪裏體會“草原是個歡騰的世界”?並出示思考題(略)

教師引讀課文第二部分,感悟草原的“歡騰”。

四、探究發現,學習表達

1、仿說練習:我們的校園不僅美麗,還是個歡騰的世界。

(要求抓住事物的特點,運用平時或在課中積累的詞語說出校園的靜態或動態的美。)

(1)說一個片段:校園是個美麗的地方。

(2)說一個片段:校園是個歡騰的世界。

(3)仿照課文,從兩方面來說:校園不僅美麗,還是個歡騰的世界。(學生任選一方面說)

2、學生練說、展示、評價。

五、總結

《草原》教學設計4

目標設計:

積累品味優美句,體會其含義,理解課文:草原人美、景美。使學生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

重點難點:

體會句子的含義

教學方法:

師生互動生生交流自主探究體驗觸情

教具:

錄音機VCD

學具:

留言卡

課前準備:

自制心形卡熟讀課文收集草原資料

課堂流程:

一、誘趣引入:

同學們,今天老師想和大家比試一下預習作業(展示草原資料)你們的詩你們的佳句、老師的VCD都展現遼闊壯美,我相信也很想親自到草原去看看吧!今天就跟隨老舍先生一起走進那令人嚮往而又神祕的土地吧!

二課上求知:

(一)師生互動學習第一段(草原美景)

1、指名讀段

2、出示學習提示:找出能體現草原美的詞、句,談談你的理解;理清層次。

3、老師走進學生中傾聽和誘導提煉理解精華,學生彙報,

4、自由讀文體會景物的美

[本段重點誘導:“一碧千里”“無邊無際”這幾個詞你能看出什麼?看出草原的遼闊,綠的美;平地綠、小丘綠對比的不鮮明,形成一體,美的那麼柔;面對這種境界你的感受怎樣?作者用駿馬、大牛來襯托(情景交融法);修辭是一大亮點]

(二)生生交流學習第二段(迎客)

1、自由讀文小組合作學習並彙報

2、教師相機點撥:結合“灑脫”“怎麼走都可以”體會作者的心情變化;結合“彩虹”“歡呼”體會主人的好客;結合汽車“飛”“走”不同的描寫,動靜結合把作者的激動心情靈活的展現出來。

(三)自主學習第三、四段(相見款待)

1、默讀自學質疑彙報

2、解疑點撥:如何體會蒙汗兩族人民的深情厚意

蒙古不但景美人更美,我們目睹了草原人民接人待物的風俗習慣,又感受了民族團結之情,就讓我們一起唱起來吧!放錄音《騎着馬兒巡邏去》

(四)齊讀第五段理解“蒙汗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進一步點明瞭讓作者流連忘返、不忍離去的原因是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之美

你們看此情此景你想怎麼表達你的心情呢?用歌、用詩、用畫......

三觸景體驗

1、把你的話寫在你的心形卡上貼在黑板,進行愛國教育

2、嘗試片段做導遊

《草原》教學設計5

第二課時

美麗的夏牧場

教學目標:

1、透過學唱《美麗的夏牧場》培養學生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學會採用不同的形式表現歌曲的美。

2、瞭解哈薩克相關的音樂文化。

教學過程:

一、瞭解新疆哈薩克族風情

1、播放歌曲《美麗的夏牧場》

2、第二遍聽賞,同時出示歌詞師:我們一起看看這首歌曲的歌詞,唱到了什麼山,什麼河,哪些景色,你覺得這是哪個地方?

3、結合這些景緻,你覺得是哪個民族?

4、介紹新疆哈薩克族師:哈薩克族生活在天山腳下,以遊牧爲生,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民族樂器主要有冬不拉、手鼓(出示圖片)

5、邊聽音樂邊打節奏聆聽音樂,說說這是哪個民族的歌曲。聽賞並說說歌曲中唱到的景緻。學生欣賞畫面學生拍打鈴鼓(隨意的)跟隨老師的節奏打一打鈴鼓。4/40 x 0 x 0 xx x x |透過學生聽一聽、看一看,直切本課主題。多媒體課件的播放視聽結合,使學生產生好奇。結合民族音樂文化(手鼓等演奏),讓學生走進哈薩克族的神奇土地,使學生在瞭解歌曲的同時培養了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新歌教學

1、師:我們今天就來學習歌曲《美麗的夏牧場》,請同學們一起來哼唱旋律,同時觀察旋律中哪個音出現的最多。

2、師:是的,在歌曲中,以“6”音爲主的旋律都給我們感覺比較優美,再加上中速的演唱速度,讓歌曲更加抒情了。

3、我們一起來唱第一段歌詞,找出你認爲最難唱的地方。

4、師:請大家跟着老師的琴聲再把第一段歌詞完整地唱一遍,你能找出你覺得最抒情的一句嗎?爲什麼?講述音樂知識“⌒”6、單獨哼唱“啊”(第三樂句)指導聲音。

7、師:同學們,這段歌詞中出現了“阿肯”一詞,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8、解釋“阿肯”、相關音樂文化。

三、分析處理歌曲

1、 總結旋律結構特點,出示圖譜。(1)師:我們完整的把歌曲演唱一遍,找出歌曲中旋律相同的樂句,你能用自己的圖譜來表示嗎?(2)老師出示圖譜○ ○

2、採用不同的形式表現歌曲。

3、二度範唱師:我們的這首歌也可以用這種形式來演唱,請聽。

4、師:如果加快速度,又會帶給我們怎樣的感受呢?

5、放歌曲《瑪依拉》(課件)師:我們再來欣賞一首哈薩克民歌《瑪依拉》,與《美麗的夏牧場》作一下比較。

四、總結

《草原》教學設計6

學習

目標1.知識與能力目標:藉助工具書,識記、理解文中的生字詞。

2.過程與方法目標:把握文章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領悟課文的語言美。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作者對大草原深深的熱愛之情,培養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高尚情操。

重點

難點重點:把握文章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領悟課文的語言美。

難點:如何使學生理解作者採取的分節描述這種結構形式。

教法

選擇情境教學法、討論法課型新授

課前

準備多媒體課件是否採用多媒體是

教學

時數2課時教學

時數第1課時備課總數第54課時

課堂教學過程設計

學習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出示學習目標

1.同學們本單元的主題是“原野放歌”,前面我們學習的《敕勒歌》、《靜默草原》都是描寫草原的文章,由於每個作者生活經歷不同寫作的風格也不同。今天我們就跟隨着楚楚一同走進她眼中獨特的草原。

2.播放幻燈片,感受草原之美。

3.出示學習目標

二、學法導航

1.默讀課文,勾畫課文生字詞。

2.對課文進行批註

3.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三、學生自學,教師巡視

1.作者簡介

楚楚,女,1965年出生,山東榮成人。中國作協會員,中國散文學會常務理事,現供職於《福建日報》社。主要從事散文創作,已出版作品集《行走的風景》、《生命轉彎的地方》、《輕輕踏在我的夢上》、《淡墨輕衫》、《人間有味是清歡》十餘項。

2.初讀課文,識記生字詞,讀準字音。

屏息()俯瞰()纏繞()撒嬌()

黔貴()踱步()鑄成()嚼草()

喘氣()繁衍()簇擁()羞澀()一瞥()曇花()蟬蛻()搭訕()叨擾()引吭高歌()捉襟見肘()

恣情率性()肆無忌憚()心旌搖盪()

3.再讀課文,再次感知課文。

思考:文章是如何描寫草原的“草、雲、花”的?

四、檢查學生學習效果.

1.課文第1部分,思考:作者是如何抓住草的特點描寫的?

明確:第一,作者抓住了草原上草的綠色,這種綠是城市人很少看到的自然的綠色,真正的綠色。不同於城市園林、內地農村污染過的、灌溉過的、移播放幻燈片匯入新課。

展示學習目標。

給學生講清學法。

提出問題,分配學習任務,指導學生自學。

出示幻燈片上的問題。

指名口答、糾正、講解明確。

觀看幻燈片,感受情境。

明確學習任務。

認真聽老師的要求,掌握具體學習方法。

利用練習冊的導航塔瞭解作者。

劃出文中字詞,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閱讀課文,獨立思考,劃出關鍵詞。

四人爲小組進行合作探究。

學習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植過的、人工很強的綠色。第二,作者抓住了草原上綠沒有拘束、沒有限制這一與人心理相同的特點用帶有散文詩意的詞語來描繪草原上的綠,如“靈醒”、“恣情率性”、“肆無忌憚”、“心旌搖盪”“生命”“躍躍欲試”等都是用來寫人的詞語,在這裏作者賦予了草以人的靈性,二者在作者的描繪下交融。

教師點撥:楚楚寫草不同於其他人的地方是,她是帶着想象去看草的,自然而然流露出心靈深處無拘無束的心態,帶着這種心情看草原的天空自然就不一樣。寫草原的寬廣,無邊無際說成是草和天空賽跑,帶着孩子氣的描繪使文章變得生動、有趣。這就是楚楚的特點:率性自然。

2.詳讀課文第2部分,思考:作者爲什麼說雲矮?

明確:因爲曠野顯得天低,雲也因此變得矮了。這是討巧的寫法,把孟浩然的《宿建德江》中“野曠天低樹”化爲散文。

教師點撥:化用詩句是散文家常用的手法。下文把霧形容成貓:“象收了爪子、蹲在膝前的撒嬌的貓”化用了美國現代詩人桑德堡的《霧》:“霧來了,踮着貓的細步。他弓起腰蹲着,靜靜的俯視海港和城市,又再往前走。”

強調:這種方法我們可以在寫作中借鑑。

3.閱讀第3部分,思考:作者帶着淑女氣的感覺一直延伸到下面花的描繪上,思考作者寫花抓住了花的那些特點?

明確:多;無名;不論形狀;沒有香味;耐嚴寒;好養活;繁盛。

教師點撥:草原上的花很美,美的自足、美的自信,美的有些自戀,連“香氣”都覺得俗氣。草原上的花生在荒野,沒人欣賞時也很滿足,無須裝飾,總是與純潔、善良、真誠、歡樂以及一切美好的事物站在一起。

五、學生討論,更正,教師點撥六、當堂練習:1.朗讀課文。2.練習冊1—4題

板書設計

胖草——恣情率性

矮雲——潔白柔軟

笑花——笑對生活指名學生回答,補充並板書要點。

指名回答,引導補充明確答案要點。

出示幻燈片上的問題。

引導學生討論、更正,並點撥補充歸納。

集體訂正、點撥、評價。

佈置作業,講明要求。

在課文中劃出關鍵詞語,做標記。

彙報交流學習結果,明確要點,做好筆記。

彙報交流探究結果。

學生質疑問難。

學生自由討論、更正,各抒己見。

朗讀課文

書面作業

作業

設定抄寫生字詞語三遍

教學

反思等級評價

(A/B/C/D)

《草原》教學設計7

教學內容:

教學要求: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會按由遠到近的順序觀察圖,初步理解課文的內容,學會本課3個生字

教學重點: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正確美觀地書寫生字

教具準備:

教學掛圖、生字卡片、小黑板、黑卡紙、地圖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同學們,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誰能說說我們這兒的早晨是什麼樣子的?

2、聽了同學們的介紹,老師覺得蘇州的早晨真是美極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新的課文(出示課題:草原的早晨指讀—領讀—教學“原”)

3、看了這個題目同學們想問些什麼嗎?(草原在什麼地方?它是什麼樣子的?草原的早晨和蘇州的早晨有什麼不同?……)

出示地圖:指出蘇州(只有針尖那麼大)草原(內蒙古地區中國的西北部)透過對比顯示草原地理位置。

二、講授新課

(1)看圖學詞

1、這無邊的草原究竟是什麼樣的呢?相機出示掛圖(草原一眼看不到頭)

出示:無邊齊讀

2、冬去春來,草兒重又長出來了,原本枯黃的草原像鋪了一張嶄新的綠地毯所以我們說草原鋪滿了(出示:新綠齊讀)鋪滿新綠的草原上有些什麼呢?請大家看着圖來說說(由近到遠)

相機貼字:近處:羊兒牧民駿馬

(出示一個讀一個,正音;最後齊讀詞語)

(2)那這麼美麗的草原上的早晨究竟是什麼樣的呢?自己把課文讀一讀。

檢查自讀:

鞭聲 黎明 寧靜 醒 蹦跳 歌聲

新綠 圈門 奔向 牧民們 牧羊人

(自讀找規律—指讀—開火車—領讀—自讀課文)

響亮的 黎明的 鋪滿新綠的 打破了 醒來了 羊兒

鞭聲 一隻只 跨上 追趕 遠處 迴盪着

草原在

(找規律—指讀—領讀—自讀課文:正確)

繼續看圖想想如果你是羊兒你被關了一夜後放出羊圈後你是什麼樣的心情?(興奮)那麼你們會怎麼跑出羊圈?會怎樣奔向草原的?(涌出來蹦跳着齊讀)那麼假如你是牧羊人,羊兒這麼蹦跳着涌出來你會做什麼事?(跨上駿馬追趕羊羣齊讀)齊讀黑板上的詞語

(3)出示句子:

1)“啪!啪!”嘹亮的鞭聲打破了黎明的寧靜。(感嘆號表示什麼?草原睡着時是靜悄悄的,牧人的鞭聲叫醒了草原,就像媽媽早晨叫我們起牀一樣。想想看每天早上媽媽是怎麼叫我們起牀的?誰能來把它讀好?)

2)遠處,一羣羣羊兒像朵朵白雲在飄動,藍天下回蕩着牧羊人的歌聲。(指讀——哪裏停頓——齊讀)

(自讀課文:流利)

(4)女生讀,男生讀,指讀。

(56)範讀透過讀你覺得草原的早晨怎麼樣?(美)那它究竟美在何處呢我們下節課再來討論。

三、教學生字

1、原說結構教部首說你怎麼記住它

2、動說兩個字的相同處教“力”字旁

3、打說怎麼記

《草原》教學設計8

(一)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會讀“旋、逝、塵、拳、雹、劈、卷、遼、闊、眺、潭”等生字,理解“狂風翻卷、沙塵滾滾、劈頭蓋臉”等詞語。

2、理解2、3兩段,知道草原上的鷹能爲人們做些什麼事。

3、體會草原上的鷹是人們的好朋友。

(二)教學重難點:

知道草原上的鷹能爲人們報告天氣、指明方向,從而體會鷹是人們的好朋友。

(三)教法學法:

多媒體輔助教學、讀讀悟悟、自主學習

(四)課前準備:

課件、課文重點句板貼卡片。

(五)教學過程:

1、看圖說話,提示課題。

(1)播放課件:大草原和鷹,配上音樂《牧民新歌》。

①談話:同學們,你們去過大草原嗎?那就讓我們一起去吧!教師一邊操作課件一邊引敘第一段:當你來到遼闊的大草原,首先見到的往往是鷹……

②這節課,就讓我們和草原上的鷹交個朋友吧!齊讀課題:草原上的鷹

③師激讀:草原上的鷹是多麼勇猛呀!再讀

(2)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①你想進一步瞭解草原上的鷹嗎?開啟書本自由朗讀課文。

要求:把課文讀通順,讀準確,碰到不會讀的字做一個記號,也可以先問問同桌或老師。老師巡視,把課文給學生圈出不認識的字。(做到生字讓學生確定)

②老師出示課文,讓學生讀不認識的字。(學生能讀的讓學生讀,不能讀的老師注拼音讓學生讀。)

③分節讀課文。

A、你覺得你能讀好哪段?指名讀一節。

B、誰最想鍛鍊一下?再指名讀。(透過多種形式指導學生讀通課文。)

④你們很會讀書,還想讀嗎?請你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哪一句話最能看出人們對草原上的鷹有着深厚的感情,邊讀邊劃出一個句子。

⑤指名說,並板貼句子:草原上的鷹,真是人們的好朋友。

指導朗讀好這個句子,教師隨機評點:老師感覺有點像好朋友了,再讀。

2、讀讀悟悟,體會情感。

學習第二段:

(1)(導)爲什麼說草原上的鷹是人們的好朋友嗎?自由朗讀第二段,想一想:你從哪些句子中體會出鷹是人們的好朋友?

(2)指名說,隨機重點訓練以下句子:

①出示句子:果然,( )在朝霞消逝的地方,出現了一片黃雲,( )狂風翻卷,沙塵滾滾,拳手大的冰雹就劈頭蓋臉地打下來。

A、天氣有怎樣的變化?學生說,老師出示以上句子。

B、其實天氣變化是有一定先後順序的。請你給這兩個句子加上表示先後順序的詞。(過不了多久、接着)

讀一讀這兩個詞語,你有什麼感覺?(體會天氣變化之快。)

C、天氣的變化不僅快,而且越變越惡劣。(先看圖(配音)感受)

看了圖,你有什麼感受?請你用書上的一兩個詞語來說一說這時候的天氣情況。(如:狂風翻卷,沙塵滾滾,劈頭蓋臉)教師馬上指導讀好這幾個詞。

你能透過讀把這惡劣的天氣展現出來嗎?自由練讀整句子→指名讀→評議→全班男同學讀、女同學讀(師點:女同學要是能透過朗讀,把這惡劣的天氣展現出來,那真的很了不起)→齊讀。

D、第一次激情引讀重點句:鷹爲人們預告了這麼惡劣的天氣,可以讓人們早做準備,怪不得草原上的人們見到在草原上空飛翔的鷹會說—學生齊讀句子:草原上的鷹,真是人們的好朋友。

②你還從哪裏體會出鷹是人們的好朋友?

指名說,再師生共同學習句子。

A、先看圖,教師激情:瞧,月亮高高地掛在空中,清風陣陣地吹着,多美麗的草原夜色,多寧靜的草原之夜呀!學生齊讀句子:晚上,月亮高高地掛在空中,清風陣陣地吹着,草原上空不時傳來鷹的長鳴,這是它在預告,明天天氣一定晴朗。

(要是學生讀不出來,老師再點撥:要是能再輕一點,老師會感覺草原之夜更寧靜更美)。

B、指導朗讀全段:男女同學分讀“早晨”“晚上”兩部分,特別要注意讀好這兩種不同的意境。

③小結:草原上的鷹能爲人們——引板:預告天氣

④第二次激情引讀重點句:鷹爲人們預告天氣,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多大的方便呀,草原上的人們只要一見到在草原上空飛翔的鷹就會說:(齊讀)草原上的鷹,真是人們的好朋友。

學習第三段:

(1)你還從哪裏體會出草原上的鷹是人們的好朋友呢?

(2)指名說,並隨機板書:指明方向

(3)這段話寫得很美,老師讀着讀着就把它讀成了一首詩,出示:

藍色的天邊

閃動着的一些

黑點

就是鷹

朝着鷹飛的方向走

你也許能

發現( )

碰到( )

也許能

找到( )

①老師把最美的部分留給你們補充!學生填空。

②讀讀這首詩的第二節,你體會到了什麼?(試圖引導體會找到方向時越來越欣喜的感覺。)

師生對讀這首詩,讀出詩的`韻味。

③齊讀詩,並給詩加題目。

④第三次激情引讀重點句:鷹爲我們指明瞭方向,在大草原迷路的我們終於找到了村莊,此時此刻,我們肯定會情不自禁地,感激地對鷹說——學生齊讀重點句:草原上的鷹,真是人們的好朋友。

3、課堂小結,昇華情感。

(1)總結,第四次激情引讀重點句,達到:草原上的鷹能爲人們預告天氣,爲迷路的人指路,其實還能爲人們做許許多多的事,難怪人們對鷹充滿了感情,讓我們站起來,擡起頭,對着在草原上空飛翔的鷹高呼吧!—學生呼:草原上的鷹,真是人們的好朋友。

(2)把“。”改成“!”,再來一次。

(3)在句子前面加上“啊”,該怎麼讀?學生醞釀後齊呼。

(六)板書:

預告天氣

草原上的鷹

指明方向

草原上的鷹,真是人們的好朋友。

《草原》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能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展開豐富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感受草原神奇而美麗的景象。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2或第4自然段。

3.感受錫林郭勒大草原的廣闊美麗,無限生機,產生喜愛這個地方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透過讀、想像感受錫林郭勒大草原的廣闊美麗,無限生機,產生喜愛這個地方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能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展開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體會草原神奇而美麗的景象。

教學教具:投影、圖 片

教學過程:

一、引入揭示課題。

在我國內蒙古,有一個世界聞名的大草原,那就是錫林郭勒大草原。盛夏時節,鮮花盛開,草原碧綠;深秋,金黃色的大草原在風的吹拂下翻滾着草波,景色十分迷人。你想馬上欣賞錫林郭勒大草原的美景嗎? 出示《錫林郭勒大草原》近照。

問:你看到了什麼?有什麼感受?

二、閱讀理解,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先自己讀讀第二自然段,想想從那兒感受到錫林郭勒大草原是廣闊的,再和小組的同學一起討論討論。

(讀書,理解,討論,回答)

(1)(藍天底下,滿眼綠色,一直鋪向遠方。從這兒能感受到草原的廣闊,無邊無際,而且都是綠色,很美。)

學生閉眼想象 問;你看到了什麼?你能讀出你的感受嗎?指名讀 (自評—生評

師:除了廣闊,你還感受到了什麼?(美麗)你是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的?用﹏

畫出描寫野草、湖水、野花的句子

集體交流 邊讀邊想象畫面讀你的感受來。

(2)(山嶺上,深谷裏、平原上,覆滿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沒過十來歲的孩子,能讓他們在裏面捉迷藏。這裏的草很多,到處都是;也很高,能把我們沒過,還能捉迷藏,很有意思,說明草很茂密。這裏的景色很美。能夠說出自己的理解)

如果這樣寫,還有這種感受嗎?(品詞品句)

草原上到處都是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的草深極了。

山嶺上,深谷裏、平原上,覆滿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沒過十來歲的孩子,能讓他們在裏面捉迷藏。

(比較,感受,重點理解到處都是,很廣闊,有趣。)

自己讀讀,讀出自己的理解。

默讀一、二自然段。說一說這兩個自然段有什麼關係?

過渡:草原不僅是美麗的而且是個歡騰的世界

2.學習三、四自然段。

(1)默讀課文,想一想從哪兒看出錫林郭勒大草原是個歡騰的世界 板書:動物 牧民 (放錄象)

問:課文中都提到了哪些動物?他們各是怎樣活動的?

指名回答 自由讀有關句子想象快了玩耍情景。

(2)錄象 牧童放牧場景

學生欣賞說一說此情此景,隨牧童一起放聲歌唱。

師:此時的你在想什麼,心情如何?生充分談一談

如果沒有野草、湖水和野花,錫林郭勒大草原將是什麼樣子的?進行保護環境教育。

三、總結。

朗讀全文 問:(1)這篇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來描繪錫林郭勒大草原?(2)課文第三段與上下段有什麼聯繫?(過渡句、起承上啓下的作用)教給學生寫作方法。

四、分層作業: A、抄寫文中優美 句子 B、給課文配一首小詩

板書設計 :

9、錫林郭勒大草原

廣闊美麗 草 一望無際

湖水 清亮

花 各種各樣

歡騰世界 動物 歡跳

牧民 高歌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展開豐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體會草原神奇而美麗的景象。

2.感受錫林郭勒大草原的廣闊美麗,充滿無限生機,產生喜愛這個地方的思想感情,並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培養學生積累、運用語言的能力。

教學重點:感受錫林郭勒大草原的遼闊美麗,產生喜愛這個地方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展開豐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體會草原神奇而美麗的景象。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在上節課的學習中,錫林郭勒大草原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教師板書:廣闊美麗 歡騰的世界

2.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16課 錫林郭勒大草原

二、細讀課文,紮實訓練。

(一)快速的瀏覽課文,找出哪段寫出了大草原是廣闊美麗的?哪段寫出了大草原是個歡騰的世界?

(二)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大草原是怎樣廣闊美麗的?

1.先自己讀讀第二自然段,想想從那兒感受到錫林郭勒大草原是廣闊的,再和小組的同學一起討論討論。

(讀書,理解,討論,回答)

2.估計學生情況及教師的對策

(1)藍天底下,滿眼綠色,一直鋪向遠方。“一直鋪向遠方”說明廣闊。

教師的對策:①除了廣闊,還感受到了什麼?教師泛讀 重讀 滿眼綠色 出了廣闊之外還寫出了草原很美。②讀出你的感受來。

(2)山嶺上,深谷裏、平原上,覆滿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沒過十來歲的孩子,能讓他們在裏面捉迷藏。

教師對策:①理解:覆滿 教師出示圖片讓學生說一說哪個是覆滿,並且說出理由

②理解:最深的地方可以沒過十來歲的孩子 教師問學生幾歲了?讓其中的一個孩子站起來。並且介紹草原上的草有你們這麼高。

③讀出自己的感受。

還能從哪兒感受到草原是廣闊美麗的?

(3) 高低不平的草灘上,嵌着一窪窪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陽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話故事裏的寶鏡一樣。

教師的對策:①問爲什麼說一窪窪清亮的湖水像寶鏡?

②水面映出了太陽的七彩光芒,想想還映出了什麼?

展開想象:映出了藍天白雲的倒影;映出了小草那綠油油的身影;映出了牛羊喝水的身影。)

我們再讀讀這一窪窪清亮的湖水。

除了青青的野草,像寶鏡一樣的湖水,還有什麼呀?

(4)還有各種各樣的野花。有鮮紅的山丹丹花,粉紅的牽牛花,寶石藍的鈴鐺花,散發着陣陣清香。不光有綠色,還有其它花的顏色點綴着,還散發着清香,這裏的景色真美。

教師對策:野花爲草原增添了繽紛的色彩,有( )有( ),還有( ),散發着陣陣清香。

3.教師配樂範讀。請同學一邊看畫面,一邊聽,感受錫林郭勒草原的美麗。

4.請學生放聲自由讀

5.小結:作者爲我們描繪了一幅美麗的畫卷,先是青青的野草,再展現了( ),最後是( )。

三、學習第四自然段。

1.我們知道草原不僅是廣闊美麗的,而且還是個歡騰的世界。

2.輕聲讀讀第4自然段,想一想從那可以看出草原是個歡騰的世界?

3.教師請學生先來回答。

4.師生對讀體會草原是一個歡騰的世界。(教師讀動物名及牧民,學生讀它們的活動。)

5.按照天上飛的、地上跑的及牧民的活動,分小組讀。

6.教師:讓我們也和小牧民一起唱起來吧!放歌曲。

四、課堂小結。

錫林郭勒大草原一眼望不到邊,但是並不荒涼,而是充滿了生機。我真想到西林郭勒大草原上去玩一玩。現在請你們作爲小導遊,帶老師去西林郭勒大草原去旅遊吧!

《草原》教學設計10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檢查預習情況,學習生字新詞,質疑問難。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主要內容。

3.理清課文層次。

重點分析透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裏再現課文所描寫的生動情景。

難點分析理解重點句子。

教具準備

課件、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談話,匯入新課

1.談話:我國北部的內蒙古自治區有寬廣無邊的草原,景色優美,牛羊成羣。這篇課文記敘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看到的美麗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

2.播放《草原》電視教材,使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和意境。

3.引導學生簡單談談自己的感受。

二、佈置預習

1.組織學習生字新詞。

2.引導學生讀讀課文,

3.指導勾畫。

三、檢查自學,質疑問難

1.出示生字、生詞

2.引導理解詞語。

3.引發思考,組織討論

四、理清課文的線索

1.組織朗讀課文

2.理清課文線索

3.組織交流、整理:

五、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和詞語。

2.熟讀課文。

1、觀看《草原》電視教材,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和意境。

2、學生簡單談談自己的感受。

3、學習生字新詞,注意生字的音形義。

4、讀讀課文,想想作者筆下的草原是怎樣的景象。

5、畫出你認爲寫得最美的句子和含義深刻的句子,試着體會這些句子的意思。

6、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

7、讀生字組詞,並讀讀生字在文中的句子,注意正音。

8、理解詞語。

9、質疑問難,現在小組內討論,交流。

10、自由讀課文,思考: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時,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樣的?

11、默讀思考:本文是按作者進入草原以後的經歷事情的順序來敘述的。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寫了幾個意思?

12、交流、整理:(1)草原美景

(2)歡迎遠客

(3)親切相見

(4)熱情款待

(5)聯歡話別

13、完成作業

教學反思

教學設計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草原自然美與人情美的薰陶感染下,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

重點分析具體體會課文中靜態、動態描寫

難點分析理解重點句子

教具準備課件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複習檢查

1.聽寫生字新詞。

2.引導思考

二、學習第一段

1.師範讀。

2.組織自由讀、思考:這一段主要寫了什麼?哪一句話可以概括這一特點?

3.“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概括了草原的特點,那麼作者是怎樣寫具體的呢?教師適時點撥。

4、指導學生朗讀

三、學習第二段

1.指導讀文

2.出示投影片:組織分組討論,教師點撥。

3.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四、學習第三段

指導朗讀第三段。

五、學習第四段

請學生朗讀,同學們邊聽邊想象畫面。

六、學習第五段

1.齊讀最後一段,談談你的感想。

七、總結

八、佈置作業

1、寫生字、生詞

2、讀課文,說說每一個自然段講了什麼意思。

3、聽師範讀,邊聽邊在腦海中勾勒畫面。

4、自由讀、思考:這一段主要寫了什麼?哪一句話可以概括這一特點?

5、看圖,默讀這一段,畫出有關語句,小組交流細細體會。

6、朗讀第一段,想象畫面,體會作者的心情。畫出有關詞句,集中交流。

7、再讀第一段,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住景物的特點具體描述的。

8、自由讀第二段,說說你讀懂了什麼?

9、初入草原和走了許久後景色有什麼不同?畫出有關語句,集中交流。

10、讀句子,說說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什麼?

11、有感情地朗讀,深化理解。

12、自由讀,思考:好客的主人是怎樣款待客人的?把你體會最深的一點講給同學們聽。

13、請學生朗讀,同學們邊聽邊想象畫面。

14、反覆朗讀“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說說你的理解。

教學反思本課的教學重點應放在:1、讓學說透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裏再現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2、體會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透過教學,使學生了解祖國的遼闊美麗,是各族人民團結友愛的大家庭。

《草原》教學設計11

教學要求:

1、掌握生字詞,理解重點句。

2、按作者進入草原以後所經歷事情的順序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理解課文內容,歸納中心思想。指導學生感情朗讀課文。

4、透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偉大祖國地域遼闊、景色秀麗,她是各族人民團結友愛的大家庭。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必透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裏再現課文所描寫的生動情景。

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理解重點句子。

教學過程

一、匯入

課間,我們欣賞了優美的旋律,觀看了草原美麗的景色,你有什麼感受?草原的確是一個遼闊無比、景色迷人、令人嚮往的地方。這節課,我們就跟隨作者老舍先生一起走進草原,觀賞草原美麗的景色。

二、檢查預習

同學們已經預習了這篇課文,我們知道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如果把這5個自然段分成兩大部分,你會怎樣分?

如果讓你用一個字概括你讀了這篇課文的整體感受,你會用哪一個字?圍繞着“美”,寫了草原的景美和草原的人美。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接下來,請你選擇你喜歡的部分朗讀,邊讀邊在旁邊寫上你的體會。

四、精讀課文,欣賞佳句

1、剛纔交流的是景美的同學請舉手,看來美好的事物人人喜歡。老師也喜歡第一自然段。同學們默讀第一自然段,仔細找一找這一自然段一共描寫了幾種景物?你最喜歡哪種景物?爲什麼?

2、集體交流,指導有感情朗讀

(1)草原的天

爲什麼喜歡草原的天?他和別的地方的天什麼不同?怎樣讀出它的特別之處?

作者想高歌一曲表示滿心的愉快,你想怎樣表示你滿心的愉快?

(2)小丘和小丘上的羊羣

交流爲什麼喜歡這部分?引導學生說出把羊羣比做了白色的大花,把一望無際的大草原比做了綠毯。

(3)草原上的駿馬和大牛

交流爲什麼喜歡這部分?引導學生說出透過“回味”這個詞可以看出把駿馬和大牛當作人來寫,更突出草原的美麗景色。

(4)讓學生跟隨畫面複述第一自然段

(5)作者想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讚美草原,老師這也有一首讚美草原的詩,播放課件——《永遠的草原》

3、草原上的人熱情好客,你是透過那些句子體會的?

(1)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羣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羣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

(2)大家的語言不同,心可是一樣的。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說你的,我說我的,總的意思是民族團結互助。

(3)是什麼讓蒙古族和漢族人民的手緊緊地握在一起?

(4)聯繫文章內容,體會“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意思。

四、小結

這節課,同學們的收穫一定很多,你願意和大家分享你的收穫嗎?

五、作業

1、設計廣告語。假如你是個導遊,請設計出介紹內蒙古草原情況的廣告語。

2、我們的家鄉山美水美人也美,仿照課文做一個寫景敘事的小練筆。

《草原》教學設計12

一、引言:(圖片欣賞),說感悟。

敕勒歌: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二、認定學習目標:

1、瞭解作家作品,掌握字詞。

2、熟讀課文,勾畫最能表現草原特點以及作者獨特感受的詞句。

3、研讀課文,具體談談你對草原特點及作者獨特感受的理解。

4、品讀課文,說說作者是如何運用對比的手法來表達自己對草原獨特感受的。

三、引導自主學習:

(一)課前預習:

1、朗讀課文,完成預習任務四項(字詞、作家作品、文章大意、勾畫關鍵句、閱讀疑問)。

2、我不認識的詞語:

3、閱讀過程中的問題:

(二)課堂學習:

1、預習檢查:

注音:

1)鮑( ) 前瞻 ( ) 簇( )立 迥( )然不同 摩挲( ) 面頰( ) 長鬃( ) 翡( )翠 嚶( )衣襟( )咆( ) 哮( ) 冥( ) 想

2)根據課文補充完整下列詞語。

景隨( )移 ( )然不同 ( )不足道寬厚( )慈 起伏無( ) 凝立( )想

3)文常填空:

鮑爾吉·原野,蒙古族。1958年生。內蒙古赤峯市人。我國著名的蒙古族作家、( )作家。著有《 》、《 》、《惟一的橘子惟一的燈》等.他的文字如野馬破陣,雲過山峯。方家評論說:豪放、幽默、睿智、雅潔、細膩,皆是鮑爾吉·原野作品的特色。草原三劍客,他們是歌手( )、美術家朝戈和鮑爾吉·原野。

反饋,評價,明確:

鮑爾吉·原野,蒙古族。1958年生。內蒙古赤峯市人。我國著名的蒙古族作家、兒童作家。從1981年開始發表作品,小說、散文、詩歌、報告文學等均多次獲獎,近年來以散文創作爲主,著有《百變人生》、《掌心化雪》、《惟一的橘子惟一的燈》等散文集13部,曾獲人民文學散文獎、文匯報筆會獎、中國新聞獎金獎。 他的文字如野馬破陣,雲過山峯。方家評論說:豪放、幽默、睿智、雅潔、細膩,皆是鮑爾吉·原野作品的特色。

2、合作探究:

朗讀課文:

個別讀——自由讀——師範讀

邊讀邊畫:畫出描寫草原特點和人(包括牧人、城裏人)對草原的感受的句子。

小組合作,分工。小組交流、反饋。明確:

草原特點:①遼遠而蒼茫②看不到與看不盡③在單一中呈現豐富④草原沒有邊際,它的每一點都是草原的中心⑤可以接觸

人對草原感受的句子:

(1)遼遠而蒼茫。人難免爲這種遼遠而驚慌。

(2)草原不可看,只可感受。

(3)在草原上,遼闊首先給人以自由感,第二個感覺是不自由,也可以說是侷促。

(4)具備了看不到與看不盡這兩種特點。

(5)覺得所有的柺杖都被收去了,所有的人文背景都隱退了,只剩下天地人,而人竟然如此

渺小與微不足道。

(6)草原與我一樣,也是善忘者,只在靜默中觀望未來。

研讀課文:

讀第11段思考齊:

1、自由感和不自由感是否矛盾?爲什麼會有這種感覺?

2、如何理解最後一句?

小組合作,分工——單數組完成問題1,雙數組完成問題2。小組交流、反饋。

明確:1、因爲壯闊,感到很自由,不受拘束;但是完全沒有拘束,也就沒有指引,人突然感到侷促,無措。

2、人被突然放置在大自然面前,顯得那樣渺小,由此感受大自然——草原的博大。

品讀課文:

文章爲了表現草原的特點和自己的感受,多處運用了對比手法,找出文中運用對比手法的地方,和同學探討一下他們的作用。

小組合作,分工——單數組完成問題1,雙數組完成問題2。小組交流、反饋。

明確:

對比:

1、都市景色和草原景色的對比 ,表現了草原:遼遠而蒼茫

2、草原和大海的對比:

大海:觀者在岸邊,景色受到限制

草原:可以是草原的中心,草原的內涵更富有直觀性

3、牧人與城市人的比較,引入作者的感受:“城裏的人大睜眼睛看草原”城市人是在“ 尋找”草原 ,牧人,卻是在“ 享受 ”草原。

四、精講點撥:

抒情散文的閱讀方法

1、整體感悟,把握景物的特徵。

2、細讀課文,勾畫關鍵描寫句,細心品味名詞(景觀意象)、動詞、形容詞(景物特徵)的妙處。

3、發揮想象,描述景物,體驗感悟。

4、勾畫抒情議論句,結合作品創作緣由及作家經歷,體會作者賦予作品的思想感情。

景象——意象——意境

五、達標測評:

1、每組有一個讀音不正確,你能找到嗎?

(1)穹廬(qióng) 侷促(cù) 瞭望(liáo)

(2)前瞻(zhān) 面頰(xiá) 渺小(miǎo)

(3)簇立(chù) 迥然(jiǒng)翡翠(fěi)

2、同學們,你們都學過哪些有關草的古詩詞或成語,說出來,和大家交流。(明確)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明月樓高誰獨倚,君憂天下芳草青。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悽悽鸚鵡洲

六、總結提升:

1、抒情散文的閱讀方法

2、草原的特點和“我”的感受

《草原》教學設計13

一、播放關於草原的課件,教師朗讀課文

二、整體感知課文

1、草原給你留下了怎樣的感覺?(美)

2、你認爲《草原》中什麼美?引導學生歸納出“景色美,人情美”

三、教學“景色美”

1、自由

朗讀課文,你最喜歡哪些景色?爲什麼?

2、學生自由回答,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適當安排朗讀指導與訓練。

四、教學“人情美”

草原的美景讓我們流連忘返,還有什麼也讓我們不願離去的嗎?(人)

1、小組討論:從什麼地方可以體會到“人情美”

2、彙報交流,隨機朗讀

3、出示“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

4、你還知道關於蒙古這個民族的風俗嗎?

五、小導遊

如果你是一名導遊,怎樣向遊客們介紹蒙古草原呢?

《草原》教學設計14

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1聽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多媒體課件展示草原的美麗風光和人土風情的畫片,請學生談談觀後的感受。(放課件,聽歌曲)

聽了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欣賞着草原美麗的畫面,此時你有什麼想法?

2板書課題,指名讀課題。(板書課題)

今天,讓我們隨着作家一起走進草原,齊讀課題。

二、質疑問難,瞭解學情。

過渡:在預習課文中,大家知道了這篇課文描寫的是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大草原時的所見所聞。

1讀了文章題目,你想了解哪些內容?也可以把預習課文中不明白的問題提出來。

2教師隨時梳理學生提出的問題。(課件展示)

三、自學課文,合作探究。

1帶着自己提出的問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

要注意一邊讀,一邊畫出重點的詞句,在課文的空白處,寫寫自己的體會和感受。教師相機指導。

過渡:在自學的過程中,同學們特別認真,尤其是同學們能抓住重點的詞句,聯繫上下文,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和課前查找的資料,寫出了自己的體會和感受。這種做法,很值得我們學習。

2小組同學自學交流,認識上達成共識後,待會彙報你們自學的的成果。教師深入到小組內,和同學一起交流探討,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於組織教學。

四、激勵評價,賞讀涵詠。

過渡:剛纔老師參與了同學們小組的活動,每個同學參與合作的積極性特別高,很多同學還發表了自己獨特的見解。下面,我們請同學代表你們小組的同學,結合課文中的重點的詞句,談談你們的體會和理解認識。

(一)指名研讀草原景色部分的同學,彙報學習的情況。

1結合課文中的重點的詞句,說說老舍眼中草原的景色是什麼樣子的?並且把自己的感受和體會用書上的詞語或者自己概括詞語加以總結,請同學把這些詞板書在黑板上。〔你體會的很好,能否用書上的重點的詞語加以總結,把它板書在黑板上。學生參與板書課文中的重點的詞語。學生板書時,教師要關注學生的錯別字。〕

2隨機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師展示課件),加深學生感悟,充分地表達自己對草原喜愛的思想感情。(聽了同學們談的對草原的感受,一定想走入草原了,來吧!放課件)

3鼓勵學生有感情朗讀第一自然段的課文。

過渡:這麼迷人的景色,這麼優美的語句,我們真的應該多讀讀。選擇本段中自己喜歡的句子進行有感情地朗讀,把自己的感受讀進去。〔板書:景色美〕

4學生配樂朗讀課文的情況,教師適時鼓勵。(出示課件)

(二)研讀老舍先生在訪問中被熱情招待的部分。

過渡:同學們透過邊讀邊談體會的方法,我們感受到草原的美,讓我們有了身臨其境的感覺。作者在訪問的過程中又什麼的感受呢?

1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文部分,放聲朗讀課文。

2指導學生交流理解課文的其他部分,感受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

(1)迎接遠客:學生先讀重點的語句談體會,然後看錄像,學生再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出示課件,板書概括的詞語)

教師小結:在路上作者初步感受到了草原人民的熱情,隨後他們來到了蒙古包外。

(2)學生齊讀蒙古包外迎接的部分。

(3)熱情接待:先讓學生隨作者一起走進蒙古包,看看發生什麼樣的事,(學生看錄像),再指名學生朗讀課文,談談爲什麼這樣讀課文。學生概括板書詞語)

五、拓展延伸,感情昇華。

1如果自己是一位訪問團的成員,看到草原的美麗景色,又受到內蒙古人民的熱情款待,此時你有什麼話要說?結合自己家鄉的情況,能不能對主人發出訪問我們家鄉的邀請?(教師板書:人熱情)

2時間過得真快,在聯歡的歡聲笑語中,今天的訪問就要結束了,作者感受到了草原的景色美,人更美。在斜陽下,怎麼捨得分別?作者感嘆:“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理解句子的意思,齊讀。

六、課內外結合:

我們學習的課文是作者五六十年代在草原的所見所聞,課下收集今天發生了巨大變化的草原資料或者圖片,準備在班上交流展評。

《草原》教學設計15

《草原的早晨》這篇課文描寫了牧民早晨在草原放牧的情景,展現了草原繁榮興旺的新氣象。本課意在讓學生感受草原的美麗風光和牧民們的勤勞、歡樂的心情。文章條理清楚,語句流暢,文字優美,是學生在朗讀中初步感受語言優美、獲得閱讀快樂的好課例。考慮到孩子們的年齡特徵和低段語文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本節課我主要在以下兩方面進行探索。

一、充分運用多媒體,激發學生多感官學習。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語文課程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再加上草原對於我們江南水鄉的孩子們來說還是很陌生的,這使學習本課有了一定難度。因此,教學中,我藉助多媒體適時創設情境,使文字更加生動、豐盈,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如課始就播放一段有關草原的視頻,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們的眼球,對草原有了直觀的瞭解;再如理解“黎明、寧靜、新綠、迴盪”等詞語是難點,課件的視覺衝擊加上老師語言的描述,使這些教學上的難點迎刃而解。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依託觀察、思考及想象,全身心地感悟草原風光美麗,體會牧民生活的歡樂,激發學生對閱讀的喜愛之情,從而讓學生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二、多種方法隨文識字,引導學生主動識字。

識字教學時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本節課我以文字爲載體,依託文字引導學生隨文識字。教學中我採用多樣化的識字形式讓識字與閱讀有機結合,在多樣性、趣味性的語境中,引導學生快樂識字,感受漢字的魅力。在對學生的認知有了充分的估計上,對每個生字各有側重,有的字音是重點,有的字形是重點,有的字義是重點。如:遍順口溜記“原”(草原是個大工廠,裏面出產白小羊);演示象形字“羊”的文字變遷;利用古文字記憶“牧”的字形、字義;從而引出“民”的組詞,記憶“民”的筆順等。這樣做優化了學生主動識字的過程,提高了教學效率。

標籤:草原 精選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