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範文集合10篇

爲了確保事情或工作紮實開展,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闡明具體行動的時間,地點,目的,預期效果,預算及方法等的企劃案。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方案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教學設計方案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範文集合10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91~92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鐘錶的組成部分,知道時針、分針及鐘面的數字。

2.使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學會看整時,並知道整時的兩種表示方法。

3.使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從小養成珍惜時間和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4.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具準備:實物鍾、模型鍾,實物展示及相關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

1.童話引入。多媒體演示:在一個美麗鄉村的清晨,小公雞起牀了,它跳到高處“喔喔喔”叫起來。

2.提出問題。

(1)“公雞打鳴是叫人們幹什麼?”

(2)“每天早晨是誰叫你們起牀?”

3.揭示課題。

師:你們桌上也擺着各式各樣的小鬧鐘,好看嗎?同學們,鬧鐘不光有漂亮的外表,它的鐘面上還有豐富的知識,你們想知道嗎?好!我們一起來認識鐘錶。

[評析:運用媒體演示,藉助學生喜聞樂見的動畫形象,從兒童熟知的童話引入,使學生產生親切感,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二、自主探索

1.初步認識鐘面。

(1)比一比。

學生拿出實物鍾,與同桌的比一比,看鐘面上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①都有兩根針(長長的細細的叫分鐘,短短的胖胖的叫時針)。

(板書:分針時針)

讓學生指一指學具鐘的時針、分針。

②都有12個數,一起數一數(1、2…)

12個數把鐘面分成了12個相等的大格。

(2)說一說。

鐘面上的針是按怎樣的方向轉的?

[評析:教師提供了豐富的感性材料,如實物鍾、模型鍾等。設計了探索性、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數學,摸一摸、轉一轉等一系列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

2.認識整時。

(1)整時的常用表示法。

①學生嘗試撥整時。

師:你們會撥鍾嗎?自己撥出一個喜歡的時刻,看誰撥得好,請他上來撥。(選三個上來)

問:你撥的多少?剛纔三個同學說的“X點”是口頭語,正確的書面用語叫“時”。(板書)

指看三個鐘面說“這個讀X時……”並板書:X時,X時,X時。指着“X時,X時,X時”說“這些都是整時”。(板書)

②觀察比較整時針的特點。

小組同學一起觀察:黑板上三個鐘面上的針有什麼相同和不同?

③引導學生得出認識整時的方法:分針指着12,時針指着幾就是幾時。

④練習。

A.師撥鐘面,生說時刻,2時、6時……

B.生活中,我們做的事都和時間緊密相連,請你們撥出時刻。

a.早上上學的時刻。

b.每天看動畫片的時刻。

c.每天爸爸媽媽看新聞聯播的時刻。

C.你還想撥哪個整時?撥一撥,這時你在幹什麼?

(2)整時的第二種表示法。

①小朋友觀察身邊的事兒,非常仔細,教師出示標有“8:00”的卡片問:你見過這種時間嗎?在哪裏見過?

師:這是整時的第二鐘錶示法,叫電子表示法。

②誰會寫幾時就寫幾,然後寫上“:”再寫兩個“00”。

③指黑板鐘面,問:你會用數字法來表示嗎?請寫在寫字板上,看誰寫得好,二人扮演,評一評,寫得好嗎?

④今天兩種整時表示法你都會寫嗎?你們還想比一比嗎?

師:老師寫出了一種,請你寫出另外一種。

[評析: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大膽放手,讓學生自由撥鐘面上表示的時刻和嘗試認識電子錶表示的時刻,然後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了認識整時的方法及整時的兩種表示方法,體現了教學方法的開放性和創造性,設計新穎、有創意。]

3.應用。

(1)師:時間是很寶貴的,我們要珍惜時間,作爲小學生該怎樣珍惜時間呢?那就是合理利用時間,安排好一天的學習、生活(開啟書第92頁)這是小明一天的時間安排(多媒體),仔細看書上第92頁,說一說,他什麼時刻做些什麼?(小組說一說)

(2)問:他的一天安排得合理嗎?

師:對,我們應向小明學習,不睡懶覺,合理安排,做健康、聰明的好孩子。

[評析:教師引導學生對小明一天時間安排進行認識與評價,加強學生對珍惜時間和養成良好作息習慣重要性的認識。]

三、綜合應用

1.現在請你自己做主,當一次小小設計家,設計你星期天的安排。

(小組合作,比一比,看哪個小組的安排合理。)

(1)活動。

上午()時做()

(:)做()

()時做()

下午(:)做()

()時做()

(2)評一評:獲勝者是誰?

2.聰明屋。

聰明屋裏住着一位智慧老爺爺,他給你們出了一道難題,這是從鏡子裏看到的鐘面,猜一猜它是幾時。

[評析: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爲了落實這一教學目標,教師特地安排設計了請學生自己做主當一次小設計家的練習內容,鞏固練習環節充滿濃濃的生活氣息,也極其自然地進行了珍惜時間的教育,小組合作設計一天作息時間表,學生設計出的一天作息時間,豐富多彩,體現出學生一天的生活有序、豐富、充實。]

總評析:本節課的教學設計非常注重課堂良好的心理氣氛的創設,內容開放,呈現方式多樣化,教法靈活開放,教者充分應用教具和學具,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重視合作學習和資訊交流,重視數學知識的主動構建,重視數學教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繫,體現了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學生學得積極主動,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良好。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活動目標

1、懂得遇事動腦筋想辦法。

2、學習“取、撥、鉤、浮”等詞,理解組詞:又深又窄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第一冊28---29頁。如有教學掛圖4幅效果更好。

活動過程:

1、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觀察,並回答以下問題:草地上,兩個小朋友在幹什麼?發生了什麼事情?他們會想到什麼辦法取皮球?

2、觀看掛圖,展開以下話題的討論:大家看到皮球掉進了洞裏,心裏會怎麼想?又會怎樣做的?引導幼兒講出關心同伴幫助同伴的想法及做法;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中的火鉗、鉤子、竹竿等物品。

討論:使用這些工具怎樣取皮球?會出現什麼事情?引導幼兒理解學習詞:取、撥、鉤。組詞:又深又窄。

3、繼續觀察掛圖,引導幼兒繼續思考“取皮球”的辦法,鼓勵幼兒遇到困難要動腦筋、想辦法,問題總會解決的。出示手持各種工具的小朋友。①幫助幼兒觀察圖上小朋友手上的各種工具。②請小朋友說說圖上的小朋友用了什麼辦法,怎樣把球從洞裏取出來的。啓發幼兒講出皮球浮出洞時圖片上的人物表情,體驗幫助他人時的快樂心情。

4、教師與幼兒一起完整講述掛圖內容。講的時候要注意:

①小朋友在取球的時候,發生了什麼事?

②什麼人用什麼辦法把球從洞裏取出來?

③結果怎樣?要求較爲完整、連貫地講述。在講述過程中,教師繼續幫助幼兒正確使用動詞,操作活動教具。

④教師:剛纔你們幫助圖上小朋友想出了各種取皮球的好辦法,真能幹。但是,如果洞很深,鉗子不夠長,如果用鉤子,鉤子會鉤破皮球,皮球是圓的,不容易取出來。請你們說說哪種方法最好,既簡單又能很快取出皮球?請一名幼兒完整地講述提水取皮球的經過。

5、評價幼兒的表現,鼓勵幼兒遇事要動腦筋想辦法,多幫同伴做事情。

取皮球課後反思:

在此次活動中,要培養幼兒質疑精神,提出問題進行實驗驗證.並鼓勵幼兒敢於說出與別人不一樣的看法.作爲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的教師,首先應該掌握科學正確的原理,其次教師要擯棄師道尊嚴的傳統觀念創設寬鬆情境,這是讓孩子在活動中敢於提出問題,敢於發表意見的前提.同時,教師在活動中還應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觀察/有意識的提出一些能讓幼兒有不同想法的問題,多提一些類似:誰有不同的想法?誰還來發表自己的意見?鼓勵並引導幼兒積極的思維,這是培養孩子質疑能力的關鍵.

一節語言活動巧妙的與科學實驗相結合.唯一不足的是應多準備一些教具,把幼兒分組作實驗.參與的機會多,他們的印象會更深.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材分析

本課是一篇童話,講的是小野豬、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樹的故事。課文的兩幅插圖形象地展示了故事的內容。透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知道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大家要密切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2、複習鞏固漢語拼音,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6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認識1種筆畫。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大家要密切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教學方法

講授 交流 表演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揭示課題

1、今天我們要學的新課是講一個關於三個小夥伴的故事。

2、板書課題:三個小夥伴

3、讀題,講解:夥伴就是同伴、好朋友。

4、提問:你有好朋友嗎?你們經常一起幹什麼?

5、過渡:故事裏的三個小夥伴是誰呢?它們在一起要做一件什麼事呢?

二 課文學習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

2、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詞:挖坑施肥培土澆水嘴巴鼻子拱就把

2)指名讀生字詞。

3)指名讀課文。

指導寫字

1、指名讀:同拉麼把巴沒有要

2、根據筆順集體書空。

3、師範寫生字,學生觀察字形結構、筆畫。

左右結構的有:拉把沒寫時左窄右寬。沒,右上不是“幾”。

上下結構的有:要上下部分寫扁些,要緊湊。

4、學生在書上描紅,在《習字冊》上練寫。

5、作業:熟讀課文。

四 齊讀

五 小組合作學習

四人爲一個小組,先讀讀3-5自然段,互相說說:“是誰解決了第二個和第三個困難的?用了什麼方法解決困難的?”(學生合作學習,約5分鐘)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內容:新世紀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科書32頁“猜數遊戲”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得數是6、7的加減法,讓學生經歷由具體情境抽象出得數是6、7的加減法的過程,能夠正確地計算得數是6、7的加減法。

2、透過遊戲等方式,使學生在具體的觀察與動手操作活動中學會得數是“6”和“7”的加減法,發展學生的數感。

3、透過創設情境,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直觀的參與到討論得數是6、7的加減法活動中來,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掌握“6”、“7”的加減法。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有序思維的能力。

教具準備:磁扣 磁板 掛圖

一、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喜歡做遊戲嗎?能說說你們喜歡做什麼遊戲嗎?今天教師也要和你們一起來做遊戲,你們歡迎我嗎?那我們今天就來做一個猜數遊戲。(板書課題:猜數遊戲)

師:對於能夠積極參加遊戲並遵守遊戲規則的同學老師將會獎勵他一枚笑臉,誰得到的笑臉最多,誰就是今天遊戲的獲勝者。

師:遊戲規則是這樣的:1、能認真聽老師提出的要求。2、能傾聽小朋友們的發言。3、回答問題聲音響亮,說話完整。聽清楚遊戲規則了嗎?好,下面我們先來做一個單手猜數的遊戲。

二、猜數遊戲

1、數數

師:請同學們數出我在黑板上貼了多少枚棋子?(師貼,生數)

師:好,現在我從中拿出一部分,誰來猜猜我手中有多少枚棋子?

(學生或許猜多了或者是少了,教師給予相應的“多了”或“少了”的提示)

師:他猜的對不對呢,請同學們一起來數數。(師在黑板上貼出來)

2、拆分“2”與“4”

師:現在老師把這6枚棋子分成2堆,注意觀察,老師左邊擺了幾枚棋子,右邊擺了幾枚,一共是多少枚棋子呢?誰能完整的說一說?

生:左邊擺了2枚,右邊擺了4枚,一共擺了6枚。

師:根據這個你能列出2個加法算式嗎?

生:2+4=6 4+2=6 (板書2+4=6 4+2=6 )

師:那麼如果老師把這6枚棋子貼在黑板上2枚,誰知道我手中握着幾枚?

生:4枚。

師:你怎麼肯定是4枚?

生:因爲一共是6枚,減掉黑板上的2枚,所以手中就有4枚了。

師:你能列出減法算式嗎?

生:6-2=4 (板書6-2=4)

師:如果我在黑板上貼了4枚,誰知道我手中又有多少枚呢?

生:2枚

師:你怎麼知道是2枚呢?用減法算式表示呢?

生:6-4=2 (板書6-4=2)

3、學生帶領做遊戲

師:剛纔同學們猜的有理有據,所以都猜對了,那麼還是這6枚棋子誰願意當小老師領大家來做這個遊戲呢?

師:你向大家說你是怎麼擺的,一共擺了多少個?

師:誰能根據他擺的棋子列出兩個加法和兩個減法算式呢?

生答師板書

4、全體動手操作

師:剛纔老師用這6枚棋子擺出一種方法,又找了一名同學也來擺出了一種方法,並且都列出了相應的加法和減法算式。你們也想親自來擺一擺嗎?好,那就拿出你們手中的學具,邊擺邊想,看看這6枚棋子還能擺出哪幾種方法,並把相應的加法和減法算式記錄下來。

生動手操作,師根據學生的彙報相應的板書。

5、小結:

剛纔我們把6枚棋子分成兩堆,擺出了四種不同的方法,除了左右擺一樣多的情況下可以列出一加一減兩個算式,其餘每種分法都可以列出四種算式。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要求】

1、瞭解鯨的形體、種類、進化過程和生活習性,培養熱愛科學的興趣。

2、理解課文是怎樣把鯨的特點寫清楚的。學習抓住事物特點來介紹動物的一般方法。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教學重點】

學習抓住事物特點按照一定順序來寫的方法。

【教具準備】

1、自制CAI課件。

2、鯨形紙片5張。

3、CAI教學系統。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按順序說說課文介紹了鯨的哪些方面的知識。(板書。)

二、匯入新課

三、讀課文,理解課文是“怎樣寫”的

1、聽讀第一段,思考:

作者抓住什麼特點來寫鯨的形體大小的?

2、交流:

追問:哪幾句是寫“大”的?(五句全是。)

3、小結:

圍繞一個意思寫清楚。

4、討論:

作者用了哪些方法來寫鯨的“大”的特點的?

討論後小結:(板書)比較、數字、舉例、打比方……

5、總結第一段的學習方法。

6、學生運用上面方法自學第四段,分組討論。

7、學後交流;檢查指導:

重點指導:

⑴ 寫水柱的樣子時用“噴泉”比喻,好在哪裏?

⑵ 鯨是怎樣睡覺的?指名在展示臺上用鯨形紙片擺一擺鯨睡覺的樣子。

四、品析課文,瞭解課文“寫得怎樣”

1、比較,討論:

如果將課文最後兩句中的數字換成“很長”、“很重”等詞,和原句比一比,哪個好?

2、小結:

運用數字說明,具體、清楚,便於理解。

3、討論:

課文第二段爲什麼不用數字法講鯨的進化,而是用了“很遠”、“很長很長”等詞呢?

4、小結:

運用數字法(或其它方法)要注意準確、恰當。

5、談一談:

課文還有哪些地方寫得好?爲什麼好?

五、總結

1、結合板書,說說課文是怎樣寫鯨的。

2、師:我們可以學習課文的說明方法寫其他的動物。

六、練習

1、教師說句子,學生聽後說出句子中用了什麼說明方法。

⑴ 這個蘋果跟我的拳頭差不多大。

⑵ 太陽離我們有一億五千萬公里遠。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飛機也要飛二十幾年。

2、口頭練說:

用課文中學到的某一種說明方法說說某種動物的某一個特點。

七、佈置作業

觀察一個小動物,寫一篇短文。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小學語文北師大版第七冊第十個主題單元“金錢”的第二篇主體課文。文章主要記敘了二十多年前,在一個北風凜冽的日子裏,“我”騎車撞倒一位低頭數錢的老大爺,錢掉地並隨風四處飛揚,過路行人紛紛搶錢歸還主人的故事,讚譽了人與人之間真誠、友愛、互助得好品德和良好風尚。

二、教學目標

1.透過各種識字方法,認識本課4個生字;利用觀察字型的方法,會寫本課5個生字;在語言環境中,體會理解“遲疑”和“肯定”,“沉重”和“輕鬆”;

2、透過自讀感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本文按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寫的思路,鼓勵學生自述;

3、透過理解過路行人“搶”被北風吹落的錢,並還給生人的故事,幫助學生樹立人與人之間應真誠、友愛、互助的良好品質。

三、教學重點:

品讀第5、6自然段,引導學生從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去感悟人物的內心世界,從“遲疑與肯定”“沉重與輕鬆”中體會人間真情互助友愛的可貴和可敬。

四、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中“搶”字加與不加引號的不同意義。

五、教學過程:

(一)質疑匯入:

1.板書課題,齊讀。

2.質疑: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錢”被風颳跑了以後,發生了什麼事。)

(三)學習課文

1.出示課件,檢查生字,正音。“趔趄、詫、蹬、續”

2、自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指名回答,老師指導學生學習練習用較簡練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因本文是敘事的,故從引導學生從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要素來敘述。

3、理清條理:錢爲什麼被風颳跑——錢被風颳跑以後。

3.自讀學習“錢爲什麼被風颳跑”部分,指名回答用一句話概括說明。“一月二十月,長春,颳着猛烈的北風,“我”騎車撞了一個低頭數錢的老大爺,讓錢被風颳跑,心情很慌忙。”

4。指導學習“錢被方刮跑了以後”部分。

(1)過路行人的動作、神態、語言?(“不約而同地向錢飄走的方向跑去,有人還高喊着:‘錢跑了!快搶啊!’”;“從四面八方陸續朝老人走來,把‘搶’來的錢一一交在他的手裏。”-------)

(2)老大爺的動作、神態、語言?(“焦急地拍着大腿說;‘風颳人還搶,這可怎麼得了!”“喜出望外,不住地向衆人點頭。”------)

(3)“我”的動作、神態、語言?(“我沉重的心情一下子變得輕鬆了。------”)

(4)自己邊讀邊想幾個“搶”字,加引號與不加的含義有何異同。(1、當時風大,必須動作要快,顧用“搶”;2、這種行爲目的是爲了老大爺追回錢,它實際是幫助性質的。)

(5)品讀5、6自然段,透過體會“遲疑”與“肯定”,“沉重”與“輕鬆”的含義,感悟老大爺和我的心情變化,

5.再讀課文,整體感悟。

6.鼓勵學生按事情發展順序講述在風中發生的事。

7.結合課後習題,感悟文章內容。

課文敘述了二十多年前一件真實的事,談談你讀後的想法。

(四)作業:“假如這件事發生在今天人們會怎麼做,說出理由,”

(五)板書:

過路行人:“搶”——〉“還”

錢被風颳跑以後

老大爺:“遲疑”——〉“肯定”

人與人互助互愛

“我”:“沉重”——〉“輕鬆”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醜小鴨》揭示了事物總是發展變化的,我們必須透過現象,把握本質的深刻道理。對於低年級學生,如果機械說教,生硬灌輸,就收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爲此,我們設計了樂學法。

首先,指導學生看圖讀文,按照醜小鴨的經歷特點提出樂學措施:比快,比準,比說,讓學生在熱烈而緊張的氛圍中學習。

看了第一幅圖,結合課文:

學生很快提煉一個醜字──醜小鴨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比起其他小鴨毛黃、嘴小、身子胖,確實很醜。

看了第二幅圖,結合課文:

學生也很快地提煉出一個苦字──醜小鴨在家中受欺負,哥姐咬,公雞啄,小姑娘討厭;在外邊也受欺負,小鳥譏笑,獵狗追趕。它只好躲,悄悄地過日子,最後凍僵在冰上。豈不是很苦嗎?

看了第三幅圖,結合課文:

經過一番討論,終於提煉出一個變字──醜小鴨飛向湖面,在鏡子般的湖水中見到了自己的影子,醜小鴨變成了潔白美麗的大天鵝。

其次,引導學生根據醜、苦、變三個字,由表及裏,再提煉出反映實質的三個字來,進而理解本文的主旨。

醜小鴨的醜,學生易於辨識,但要找出與醜相對的內核來就比較困難,經過提示和討論,終於得出一個異字──醜小鴨的蛋特別大,醜小鴨出生要遲好幾天,醜小鴨一出蛋殼就又大又醜,這些異暗含着醜小鴨本來是一隻天鵝。如果與其他鴨子沒有兩樣,哪會有後來的變?

然而與苦對應的內質是什麼?用一個什麼恰當的字?這是難點。教學時,我們列出系列問題:醜小鴨在家挨欺,是甘心忍受,還是另有行動?(離家出走)在外邊也受欺,一見到天鵝,醜小鴨有什麼內心活動?(又驚奇又羨慕)天氣越來越冷,醜小鴨回到受欺的環境中去了嗎?結果怎樣?(凍僵在冰上)這一切說明醜小鴨不簡單。緊扣第三幅圖聯想補充,學生終於歸納出絕妙的志字──醜小鴨不甘心受欺,嚮往天鵝。寧可凍僵也不向原來的處境屈服,充分表現了他是有志的。

第三個字是情──醜小鴨變成了白天鵝,既驚且喜:啊,這難道是自己的影子嗎?這一反詰句表現了醜小鴨驚訝自己會變得如此漂亮,結合末了一句,他滿懷喜悅地發現,自己再不是醜小鴨了!這種情還含蓄地暗示了醜小鴨的內心活動,從此他再不孤單、苦惱、受欺負了。自豪感不言而喻。

醜──苦──變──,異──志──情,這六個字分別構成兩組,前一組反映現象,後一組揭示本質,從醜小鴨成長、發展、變化的過程,可以領悟到深刻的哲理,世界上的事物總是發展變化的,必須透過現象,把握本質,做到醜不厭棄,苦不失志,變不自滿。由於採用比賽的方法,學生思維活躍,聯繫實際,獲得了深刻的啓迪。他們樂意這樣學習。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教學目標:

1、有感情朗讀並背誦古詩。

2、感受祖國山河壯麗,體會作者樂觀豪邁情懷。

教學難點:體會詩句所描寫的意境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

學生課前準備:收集有關長江、李白的資料。

教學過程設計:

一、讀詩匯入,瞭解長江。

1、課件出示一組有關長江詩詞,學生讀。

2、你對長江瞭解有多少?(彙報有關長江資料)

二、朗讀古詩,初悟詩意。

1、(課件出示古詩)請同學們自由出聲讀。

2、師範讀。

3、指名讀,男生讀,女生讀,全班讀。

三、品讀理解,感悟詩情。

1、理解詩意你有哪些方法?用喜歡的方法自學古詩。

2、彙報詩題。

(1)“望”是什麼意思?

(2)“天門山”指什麼?

(3)看作者把詩題的意思補充完整。

3、彙報第一句。

(1)指名解釋第一句(一、二名學生彙報)。

(2)啓發提示。

理解古詩中的“斷”、“開”和“回”。

(3)第一句詩中作者看到了哪些景色?

4、彙報第二句。

(1)指名釋意古詩(一、二名學生彙報)。

(2)看最後一句古詩,你認爲李白現在在哪兒?現在能更完整地說出詩題的意思嗎?

(3)這“一片孤帆”從哪裏來?作者正往哪行駛呢?

(4)點撥難點。

A:“出”字是一個表示什麼的詞?;

B:用動詞寫天門山你有什麼疑問嗎?;

C:此句詩改成“兩岸青山相對立”好不好?;

D:用“出”字有何絕妙之處?;

E:學生討論彙報,並提出彙報交流要求。

聽別人的發言,請你認真思考,看對自己的想法有提示、幫助。

5、解釋整首詩的意思。

6、透過整首詩看出李白在讚美什麼?表達了一種什麼情感嗎?

四、拓展知識,豐富積累。

1、彙報交流有關李白資料。

2、能背出李白寫的其它古詩嗎?

五、結語昇華,提出希望。

古詩是我國文化寶庫裏的一朵奇葩,李白及他的詩歌只是這寶庫裏一顆璀璨的明星。還有很多詩人和他們的詩歌也很有名,千古流傳,等待我們去欣賞、去誦讀。

課後同學們多積累古詩,這節課就上到這裏。(宣佈下課)

教學設計方案 篇9

【教學目標】

1、認識:王、助、哨”等14個生字,會寫“王、從”等6個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能理解內容;初步理解“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區別。

3、在讀中領悟小英雄的行爲,表達出對小英雄的崇敬之情。學習王二小那種智勇雙全、不怕犧牲的精神,培養學生從小樹立熱愛祖國、珍惜現實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自主識字、寫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交流感受;體會二小的機智勇敢、不怕犧牲的精神。

【課時安排】

2課時。

【課前準備】

1、課文插圖的掛圖(或幻燈片、課件)。

2、《歌唱二小放牛郎》的錄音磁帶。

3、生字、詞語卡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播放《歌唱王二小》的歌曲,提問:你們知道這是歌唱誰的歌嗎?

(根據回答,板書課題“王二小”)

二、指導看圖,整體感知:

1、按順序一幅一幅地看,一邊看圖一邊按要求說圖意。

⑴ 每幅圖上畫的都有誰,什麼時間,什麼地方,做什麼。

⑵ 仔細觀察圖上人物的動作、神態,想象他們在想什麼,要做什麼?

2、把四幅圖的內容連起來,在小組內說一說。

3、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注意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標出生字,並多讀幾遍,不懂的地方標上問號“?”。

4、檢查自讀情況進行正音。注意指導:“員、英。是整體認讀音節;“響、雄”是三拼音節:又是後鼻音;“助”的聲母是 zh ,不是 z。

5、一邊看圖一邊細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共分幾段。找出圖文對應的部分,然後看圖想讀,弄清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課堂練習,鞏固所學:

1、認讀卡片,鞏固生字讀音。

2、自由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

認讀字詞。(先帶着拼音讀,再去掉拼音讀。)

二、品讀感悟:

1、學習1~2段,明白二小帶敵人進埋伏圈的原因。

⑴ 自由讀

⑵ 出示句子:

他常常一邊放牛,一邊幫助八路軍放哨。

簡介抗日戰爭的時代背景,幫助理解“兒童團員”、“常常”、“放哨”、“掃蕩”的意思。

⑶ 句式訓練:

一邊……一邊……

⑷ 觀察圖,想像迷了路的日本鬼子看見二小時的情景,誰能來說一說、演一演。

過渡:

面對自己痛恨的日本鬼子,二小他是怎麼做的呢?

2、學習3~5段,感悟二小是個機智勇敢、不怕犧牲的小英雄。

⑴ 自由讀,初步感悟:你覺得二小怎麼樣?從哪幾句話可以看出?

⑵ 小組討論,彙報。

⑶ 出示句子:

王二小把敵人帶進了埋伏圈。

敵人被王二小帶進了埋伏圈。

指名讀或齊讀,想想這兩句話有什麼區別。

⑷ 理解“四面八方”,想像上了當的敵人心裏會怎麼想,怎麼做?演一演。

⑸ (輕緩、悲痛的語氣)知道自己上了當的日本鬼子竟殘忍的殺害了小小年紀的王二小,八路軍叔叔們含着眼淚,高喊着:“衝啊 !爲王二小報仇!”消滅了全部敵人。

①體會八路軍叔叔們的心情。

②有感情地讀一讀最後一段。

三、昇華情感:

1、引導學生觀察插圖中王二小的神態,想象出王二小的語言、行動和內心活動,創造性地複述課文。

2、找出文中最打動你的句子讀一讀,讀出感情;再以《歌唱王二小》的樂曲爲伴音,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收集更多小英雄的故事,在班隊活動課開展“學習小英雄、爭當小英雄”活動。

教學設計方案 篇10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正確理解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解不等式等概念,掌握在數軸上表示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的方法;

2.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並初步掌握對比的思想方法;

3.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並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數形結合的觀點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不等式的解集的概念及在數軸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的方法.

難點:不等式的解集的概念.

課堂教學過程設計

一、從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提出問題

1.什麼叫不等式?什麼叫方程?什麼叫方程的解?(請學生舉例說明)

2.用不等式表示:

(1)x的3倍大於1; (2)y與5的差大於零;

3.當x取下列數值時,不等式x+3<6是否成立?

-4,3.5,4,-2.5,3,0,2.9.

(2、3兩題用投影儀打在屏幕上)

二、講授新課

1.引導學生運用對比的方法,得出不等式的解的概念

2.不等式的解集及解不等式

首先,向學生提出如下問題:

不等式x+3<6,除了上面提到的,-4,-2.5,0,2.9是它的解外,還有沒有其它的解?若有,解的個數是多少?它們的分佈是有什麼規律?

(啓發學生利用試驗的方法,結合數軸直觀研究.具體作法是,在數軸上將是x+3<6的解的數值-4,-2.5,0,2.9用實心圓點畫出,將不是x+3<6的解的數值3.5,4,3用空心圓圈畫出,好像是“挖去了”一樣.如下圖所示)

然後,啓發學生,透過觀察這些點在數軸上的分佈情況,可看出尋求不等式x+3<6的解的關鍵值是“3”,用小於3的任何數替代x,不等式x+3<6均成立;用大於或等於3的任何數替代x,不等式x+3<6均不成立.即能使不等式x+3<6成立的未知數x的值是小於3的所有數,用不等式表示爲x<3.把能夠使不等式x+3<6成立的所有x值的集合叫做不等式x+3<6的解的集合.簡稱不等式x+3<6的解集,記作x<3.

最後,請學生總結出不等式的解集及解不等式的概念.(若學生總結有困難,教師可作適當的啓發、補充)

一般地說,一個含有未知數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組成這個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簡稱爲這個不等式的解集.

不等式一般有無限多個解.

求不等式的解集的過程,叫做解不等式.

3.啓發學生如何在數軸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我們知道解不等式不能只求個別解,而應求它的解集.一般而言,不等式的解集不是由一個數或幾個數組成的,而是由無限多個數組成的,如x<3.那麼如何在數軸上直觀地表示不等式x+3<6的解集x<3呢?(先讓學生想一想,然後請一名學生到黑板上試着用數軸表示一下,其餘同學在下面自行完成,教師巡視,並針對黑板上板演的結果做講解)

在數軸上表示3的點的左邊部分,表示解集x<3.如下圖所示.

由於x=3不是不等式x+3<6的解,所以其中表示3的點用空心圓圈標出來.(表示挖去x=3這個點)

記號“≥”讀作大於或等於,既不小於;記號“≤”讀作小於或等於,即不大於.

例如不等式x+5≥3的解集是x≥-2(想一想,爲什麼?並請一名學生回答)在數軸上表示如下圖.

即用數軸上表示-2的點和它的右邊部分表示出來.由於解中包含X=-2,故其中表示-2的點用實心圓點表示.

此處,教師應強調,這裏特別要注意區別是用空心圓圈“°”還是用實心圓點“·”,是左邊部分,還是右邊部分.

三、應用舉例,變式練習

例1 在數軸上表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

(4)1≤x≤4; (5)-2<x≤3; (6)-2≤x<3.

解:(1),(2),(3)略.

(4)在數軸上表示1≤x≤4,如下圖

(5)在數軸上表示-2<x≤3,如下圖

(6)在數軸上表示-2≤x<3,如下圖

(此題在講解時,教師要着重強調:注意所給題目中的解集是否包含分界點,是左邊部分還是右邊部分.本題應分別讓6名學生板演,其餘學生自行完成,教師巡視,遇到問題,及時糾正)

例2 用不等式表示下列數量關係,再用數軸表示出來:

(1)x小於-1; (2)x不小於-1;

(3)a是正數; (4)b是非負數.

解:(1)x小於-1表示爲x<-1;(用數軸表示略)

(2)x不小於-1表示爲x≥-1;(用數軸表示略)

(3)a是正數表示爲a>0;(用數軸表示略)

(4)b是非負數表示爲b≥0.(用數軸表示略)

(以上各小題分別請四名學生回答,教師板書,最後,請學生在筆記本上畫數軸表示)

例3 用不等式的解集表示出下列各數軸所表示的數的範圍.(投影,請學生口答,教師板演)

解:(1)x<2;(2)x≥-1.5;(3)-2≤x<1.

(本題從另一側面來揭示不等式的解集與數軸上表示數的範圍的一種對應關係,從而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不等式解集的理解,以使學生進一步領會到數形結合的方法具有形象,直觀,易於說明問題的優點)

練習(1)用簡明語言敘述下列不等式表示什麼數:①x>0;②x<0;③x>-1;④x≤-1.

(2)在數軸上表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

①x>3; ②x≥-1; ③x≤-1.5;

(3)*觀察不等式x-4<0的解集是什麼?用不等式和數軸分別表示出來.它的正數解是什麼?自然數解是什麼?(*表示選作題)

四、師生共同小結

針對本節課所學內容,請學生回答以下問題:

1.如何區別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及解不等式這幾個概念?

2.找出一元一次方程與不等式在“解”,“求解”等概念上的異同點.

3.記號“≥”、“≤”各表示什麼含義?

4.在數軸上表示不等式解集時應注意什麼?

結合學生的回答,教師再強調指出,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及解不等式這三者的定義是區別它們的唯一標準;在數軸上表示不等式解集時,需特別注意解的範圍的分界點,以便在數軸上正確使用空心圓圈“°”和實心圓點“·”.

五、作業

1.不等式x+3≤6的解集是什麼?

2.在數軸上表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

(1)x≤1; (2)x≥0; (3)-1<x≤5;

3.求不等式x+2<5的正整數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