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實用】教學設計方案模板九篇

爲了確保事情或工作紮實開展,我們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屬於計劃類文書的一種。那麼應當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教學設計方案模板九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一、課文特點及作者簡介:

作者吳運鐸根據自己的戰鬥經歷寫成傳記《把一切獻給黨》,本課《勞動的開端》就是節選於本書。

二、教學目標:

1

學習11個生字的音,形,義,和15個新詞。

2

透過學習課文,學生了解舊社會勞動人民的艱難生活。

3

繼續學習,分清主次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4

按提綱複述課文

三、教學重點:

繼續學習分清主次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四、教學難點

透過閱讀,學生了解,體會舊社會勞動人民的艱難生活。

五、教學過程:

審題:《勞動的開端》-------勞動的開始

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瞭解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課文記敘了作者童年時代因受飢餓的威脅,被迫走上艱難的謀生道路的事。

細讀課文,理請課文思路,給課文分段

討論,歸納,按事情的發展順序,課文共分三段

第一段(1-----8)起因

第二段(9----28)經過---à

本文重點

第三段(29---30)結果

再讀課文,概括各段段意

1

學習第一段,默讀課文

思考:這一段講了哪三個意思?

家裏窮得揭不開鍋,看着一家人捱餓,我心裏像油煎一樣。

寫了煤窯工人勞動的艱苦,工人像狗一樣爬進爬出。

我打算去挑煤,和小趙約好準備半夜出發。

概括段意:“我”要解除飢餓的威脅,決定去挑煤。

2

學習第二段,這一段是全文的重點,按時間順序可分爲四層。

1)我約小趙半夜動身去挑煤,天沒亮就到了挑煤的地方。

2)天亮以後,我挑着煤艱難地趕路,走了不到一公里就漸漸落在後頭了。

3)午後“我”繼續挑煤趕路,栽倒在半山腰,煤撒了一地。

4)太陽落山了,“我”挑着空筐回到家。

概括段意:“我”第一次去挑煤,走到半道撒了煤,挑着空筐回了家。

3

學習第3段,讀課文

概括段意:第二天,“我”歷盡艱難,終於把煤挑到車站,從此走上了艱難的生活道路。

通讀全文,完成閱讀思考第3題

1

先通讀這三段話

2

選擇哪一段概括了課文的重要內容,並說名理由。

~第1種~:串連了三段的段意,沒有分清主次。所以不合適。

~第2種~:雖然簡單抓了主要的,但內容不明確,也不合適。

~第3種~:既抓住了主要內容,而且概括的簡練,所以這是課文的主要內容。

課後練習

1

比較下面每組,再分組組詞。

端()脅()侮()欺()

瑞()協()悔()期()

棉()誤()賭()栽()

綿()娛()堵()裁()

2

用下面的詞語造句

不聲不響:

匆匆忙忙:

3

摘錄課文中描寫挑煤艱苦的詞語

4

分清主次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5

複述第一次挑煤的經過。

~1~先分層(前面已分過)

~2~按照分好的四層意思複述課文

~3~複述要求:要抓住主要內容,有條理、語句要通順、用自己的口氣講。

板書設計:

勞動的開端

揭不開鍋

決定去挑煤

用勞動解除飢餓的威脅

第一次挑煤

半夜動身

挑煤趕路,越走越累

午後栽倒在半山腰,煤撒了一地

太陽落山,挑空筐回家。

第二天又去挑煤

翻過高山,直冒冷汗

咬緊牙,挑到車站。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今天有這麼多人聽課,彭老師真是好緊張啊!同學們能不能用掌聲鼓勵鼓勵我呀!同學們熱情的掌聲,使我充滿了自信,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29課《掌聲》。請同學們伸出手和老師一起書寫課題。看到題目,你都知道些什麼呀?(誰鼓掌?給誰?爲什麼?)要想解決這些難題,必須把課文讀懂才行。現在我們就帶着問題一起學習這篇課文。

二、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1、自由讀文:

首先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對照拼音,把不認識的生字讀準。

2、同桌合作讀:

同學們剛纔讀得非常認真。現在同桌互讀課文,讀的同學把字音讀準,聽的同學當好小評委。

評:得到幫助和幫助別人的同學分別舉手示意,咱班同學真是團結互助的好孩子。

3、齊讀字卡:

生字掌握得這樣好,生字寶寶可要考考你們的眼力了,有信心把字讀準嗎?如果你認識它就大聲地叫出它們的名字吧!

4、詞語中復現生字:

生字掌握的這樣好,不服氣的字寶寶可帶着夥伴來考驗你們了,還能認識它們嗎?(全班開火車讀,強調多音字調、落,)誰能做好上課認真聽講的姿勢?

5、句子中復現生字:

就知道這些問題難不倒你們,這次淘氣的字寶寶又來到句子家族了,這次還能戰勝他們嗎?誰來讀一讀這句話。(課件)

6、認讀要寫的字:

哇,你們太棒了。這次生字國王可動怒了,又派來幾個字寶寶考查我們寫字基本功。我真擔心你們要輸給它們了!(課件)快找同桌讀一讀,試着給它們組個詞。

7、寫上下結構和半包圍結構的字:

⑴畫字:

生字都認識了嗎?誰能快速找出上下結構和半包圍結構的字?

(課件展示,注意願是半包圍結構。)

⑵觀察:

找得真全面!現在我們就把這兩種結構的字練寫幾個(課件)仔細觀察,這3個字怎樣才能寫正確?寫美觀?(指名回答)

⑶練寫:

感謝同學們善意的提醒,請大家伸出手和老師共同練寫這3個字。

(強調勢的筆畫。)

⑷展評:

誰來評一評他的字是否正確?是否美觀?

⑸練寫共它字:

根據我們剛纔總結的寫字方法,把3個字中你認爲寫得不好的字再練寫一個,然後把這兩種結構中其它的字各練寫一個,最後同桌互相評一評。

三、再讀課文,感知內容

1、我們的生字學的這樣好,肯定能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了。現在我們就結合同學們提出的問題,找同學讀一讀課文,看你能解決哪些疑問?(指名讀課文)

2、同學們真善於思考,現在請大家默讀課文想一想:本文圍繞掌聲寫了一件什麼事?

評:你真是細心讀書的好孩子/你真是個善於總結的好孩子。

(設疑:英子爲什麼會發生這麼大的變化呢?我們下節課學習。)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一、欣賞配樂圖片

(春節、元宵節、清明節、中秋節的典型慶祝方式圖片)讓學生說一說你看到了哪些節日和習俗?用輕音樂,爲的是不破壞本課力圖要營造的清新、典雅的意境。放一張圖片讓學生說一張確實比起所有的放完再說要熱鬧的多,但是實在不忍心這樣的課一開始就這麼吵吵嚷嚷!

二、生字詞教學讀讀寫寫用用雙基落實做到實處

三、默讀課文感知

問:課文包括哪三部分內容?端午的風俗家鄉的鴨蛋端午的鴨蛋(把握文章的內容和結構爲下面的教學服務。)

選擇你感興趣的那部分內容大聲地朗讀(尊重學生的朗讀喜好,這樣也許效果會好點。)

問:這部分內容讓你感受到了作者什麼情感?

1、對同中存異的端午風俗的喜愛;

2、思鄉愛鄉爲故鄉自豪;

3、對兒時生活的懷想。

課件用超級連接,可以隨着學生的思路走,當學生說到一點的時候再追問一下,帶動所有的學生思考。把學生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性都發揮出來。提到1時問學生文章提到的共同的端午風俗是什麼?他家鄉特有的是什麼?用圖片展示。提到2時讓學生找尋具體的句子讀出情感並展示作者以思鄉爲主題的書法作品。提到3的時候讓學生找出作者童年的痕跡,同時體驗自己的生活。

這個環節過後學生對文字有了一定的瞭解。

四、介紹作者的作品特點

他長於江南,定居於北京。他的作品,不乏風和日麗、小橋流水的江南秀色和小四合院、小衚衕的京城一景,極少見到雷霆怒吼、闊大無比的壯觀場景。憑着對事物的獨到穎悟和審美髮現,從小的視角切入,寫凡人小事,記鄉情民俗,談花鳥蟲魚,即興偶感,娓娓道來,於不經心、不刻意中設傳神妙筆,成就了當代小品文的經典和高峯。

讓學生看一看明白散文的風格是多樣化的,各有特點。

五、引用汪曾祺的話我是希望把散文寫得平淡一點,自然一點,家常一點。品味課文的自然家常平淡的特點

自然和家常的特點學生應該很快就可以體會到,文章的構思,筆法都很自然,文章的取材很家常語言也像聊家常,就是平淡這點可能學生很難苟同,那麼就用一段話生活中並不總是驚濤駭浪,也未必處處危襟正坐。只有充分感受生活的種種快樂、悲苦、平淡以及詩意,我們纔算是真實體驗到生活的滋味。

引導學生去領會去尋找讓學生在課文尋找平淡生活中的真情趣同時讓學生去找尋自己平淡生活中的真情趣。

這個環節實際上是要告訴學生一種在平淡中尋找真情趣的生活態度。

六、汪老先生是一位非常講究語言藝術的作家,他曾經談到自己在語言上的追求

平淡而有味,用適當的方言表現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從而引導學生品味課文的語言特色找一找例子讀一讀比一比(把它替換成較一般的表達)想一想還有沒有其他的特點。學會欣賞作家的語言。

七、配樂快速欣賞汪曾祺的散文片段在明白和領會了一點作者的生活態度,作品語言風格,和構思的方法後,靜靜地欣賞,我覺得這是最快樂的事情。

何況選擇的都是很有意思的作品,最後加以總結:作者的文章傳達出了味外之味大家去讀一讀他的散文品一品這兩個味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一、課題:

《陶罐和鐵罐》

二、素質教育目標

㈠知識教學點

透過閱讀課文,準確理解課文內容。

㈡能力訓練點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培養學生圍繞中心編童話故事的能力。

3.培養學生語言組織能力和大膽的想象能力。

㈢德育滲透

透過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也有自己的短處,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長處,而瞧不起他人,爲人要友善、有禮貌。

㈣美育滲透

做人要有自信,相信自己。

三、學法引導

㈠教師教法

1.啓發式

2.提問式

㈡學生學法

自學討論法

四、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㈠重點:分析理解課文

㈡難點: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品味文章的寓意。

五、教學準備

課件

六、媒體的選擇與組合

1、設計思想。

①藉助多媒體播放陶罐與鐵罐的動畫對話,可以形象直觀地感受人物的個性,更好地指導學生朗讀感受文章的寓意。

②課件的播放展示氧化的過程,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更能使學生直觀形象地理解氧化知識。

2、媒體選用情況:

知識點媒體類型媒體來源媒體內容要點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使用方法

1、多媒體自制課件文字內容整體感知全文內容,指導學生在朗讀中學習生字。邊導視邊導思考。

2、多媒體自制課件陶罐與鐵罐動畫對話及氧化過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去感受每個形象個性,逐步積累,達到對寓言的品味理解。邊導視,邊導讀,邊導思。

3、多媒體自制課件文字內容及圖片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概括總結能力。邊導視,邊導思,邊導說。

4、多媒體自制課件文字內容及圖片充分發揮學生想象思維。邊導視,邊導思。

七、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簡述:

(一)激趣,談話匯入。

(二)媒體播放,整體感知全文。

(三)細讀體會第一部分--寓言故事(故事1)。

1、出示媒體,看動畫,聽對話。

2、學生品讀,教師相機引導。

3、課本劇表演,人物對話。

(四),合作學習第二部分--寓言故事(故事2)

1、出示自學要求。

①、許多年過去了,陶罐怎麼樣了?是什麼樣子?鐵罐呢?

②、人們發現陶罐時,是什麼態度?爲什麼?

③、當初,鐵罐有沒有想到這樣的結果? 2、分組學習。

3、分組彙報。

4、教師相機引導。

(五)整體品味

1、陶罐和鐵罐我們應該向誰學習?說說理由。

2、如果鐵罐改正了缺點, 和他交朋友嗎?

3、教師引導總結寓意。

(六)拓展學習

重編一個發生在陶罐和鐵罐之間的故事。

八、板書設計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的

1.理解文意。概括、提煉文中的母親形象,從文章所寫的具體事件中概括出母親的品性、特點。

2.瞭解胡適及其母親身上代表的文化意義。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母親對我的做人訓練,感受作者對母親的感情。

2.理解文章中關鍵語句的含義。

教學時數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給下面加點字注音。

文縐縐(zhou)

綽號(chuo)

庶祖母(shu)

吹笙(sheng)

摹畫(mo)

眼翳(yi)

舔去(tian)

侮辱(wu)

2.解釋下列詞語。

責罰:處罰。

管束:加以約束,使不越軌。

氣量:指才識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納不同意見的度量。

廣漠:廣大空曠。

寬恕:寬容饒恕。

質問:責問。

文縐縐:形容人談吐、舉止文雅的樣子。

面紅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臉上發紅的樣子。

仁慈:仁愛慈善。

侮辱:使對方人格或名譽受到損害、蒙受恥辱。

二匯入

母親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師。作者回顧自己所走過的道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親,用樸實的文字表達了對母親深切的懷念。讀讀這些文字,瞭解這位學者少年成長的歷程,也許對你會有許多啓迪。

作者簡介:

胡適(1891~1962),現代作家、學者,字適之,安徽績溪人。曾提倡文學改革,爲新文化運動的著名人物。1920年創作第一部新詩集《嘗試集》。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默讀提示及要求:

1.抓住關鍵句、段。

2.

注意字詞,讀準字音,辨清字形。

3.讀完後,用一句話總結全文。

4.理清文章結構。

明確:

文章開頭主要憶述了作者九歲之前的若干生活片斷。接下來作者採用情隨事現的記敘方法,詳略得當地回憶母親對我的教誨目的、方法和態度。再接下來寫母親和家人相處的情況。

四學習課文內容

1.讓學生提出自己在閱讀中遇到的難題,或者值得思考的問題,集中起來加以討論。

2.教師提出問題,學生討論交流。

提問:

用一句話概括母親的形象特點。

明確:

我母親管束我最嚴,她是慈母兼任嚴父。

提問:爲什麼說她又是嚴父?

明確:

插入胡適家庭背景資料介紹(教師可讓學生從收集來的有關胡適生平材料來交流介紹)。

提問:

課文寫了母親哪幾件事?這些事情突出母親的什麼品性?

明確:

課文寫了母親這樣幾件事情:

A.叫我早起,聆聽教誨,催去上學。

B.我說了不該說的話,她重重責罰我。

C.新年之際,債主來要債,她從不罵一聲,臉上從不露出一點怒色。

D.受了兩嫂子的氣,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時,悲哭一場,以解心中之苦。

E.聽了王叔的牢騷話,表現出剛氣,不受一點人格上的侮辱。

透過寫這些事,表現母親以下品性:她是一位恩師,對我諄諄教誨,對我要求嚴格,卻從不拿孩子出氣,氣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溫和,從來沒有一句傷人感情的話。

五探究活動

請你就作者母親的爲人、教子方法,談談自己的理解與看法。

學生可以發表自己的見解,不要求統一答案,也可以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暢所欲言。

六小結

這是一首質樸動人的對母親的讚歌,作者懷着深深的敬意和愛戴,記下了自己的母親這可親可敬的美好形象,唱出了一支深情的頌歌,愛的感情貫穿全文。

七佈置作業

1.研討與練習一。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課

聽寫詞語:管束責罰氣量廣漠質問寬恕文縐縐

二朗讀下面語句,聯繫上下文,體會加點詞語的含義。

1.我在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學得了讀書寫字兩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點底子。

2.在廣漠的人海里獨自混了二十多年,沒有一個人管束過我。

3.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細細體會品味語句中暗含的語意,以學生的理解爲主,教師作必要的點撥,提示。)

三體會文章感人至深的藝術效果

學生朗讀課文,交流心得。

明確:

文章在平淡的語言下,多了一份感情。這份寬廣、持久的母子之愛,透過淡似白描的勾勒,顯示出那樣感人至深的藝術效果。本文之所以能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當然不是憑藉什麼宏偉的結構和華麗的文字。而是仗憑它的平實。

平實的語言,樸素明淨,把母親的性格刻畫得入木三分:每天天剛亮時,我母親便把我喊醒,催我去上早學。在儒家思想佔統治地位的舊中國,女性的地位極低。更何況胡適之母是一個封建大家庭的主婦,她身爲寡婦又兼後母,除了巴望親生兒子踏上他老子的腳步外,還企盼什麼?所以我母親管束我最嚴,她是慈母兼任嚴父。對於非己所生的兒子、媳婦,母親則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她實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門去,母親忍辱負重的痛苦形象.只透過這平淡的敘述,便躍然紙上,並在讀者心中碰出同情的音響。沒有華麗詞藻的堆砌。對母之愛倒顯得深沉而質樸。

其實,平實的風格來源於作者的真情實感。因此任何虛情假義、矯揉造作都不會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感染力。通讀全篇,我們能夠感到胡適對母親的深深愛意。胡適作爲書香門第的後代,在幼年時期接受的便是論述傳統儒家忠孝仁愛的倫理教育,以後又從朱子(小學>中,學會了勤謹合緩,因而對於母親的不易,便理解得更深,更切,所以說出了家鄉九年的生活,除了讀書看書之外,究竟給了我一點做人的訓練,在這一點上。我的恩師便是我的慈母。當然,對於自己的母親,也就愛得更深。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愛母之情,敬母之意,透過字裏行間,強烈涌現出來。感情之真、之純,動人心絃。

四比較欣賞

在古今中外的優秀作品中,寫我的母親之作甚多,可以選擇一些優秀的作品讓學生進行比較欣賞,寫成讀書隨感一篇。

推薦篇目:

老舍《我的母親》。

鄒韜奮《我的母親》。

朱德《回憶我的母親》。

趙麗宏《母親和書》。

五欣賞詩中的母愛

如:遊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又如:歌曲《媽媽的吻》(付林)、《燭光裏的媽媽》等,透過欣賞歌曲,來感染教育學生珍惜母愛,學會孝敬母親。

六小結

本文是著名學者胡適自傳──《四十自述》中的一個章節。作者敘述了母親對自己人生成長所產生的深遠影響,向我們再現了中國傳統社會的母親形象。學習這篇課文,在受到人生教育和啓迪的同時。能夠從中瞭解和感悟自傳的語體特點。這篇文章的語體特點主要是質樸自然,平實中含有真摯的情感,既表現了自傳的語體特點,又體現了作者的人格特徵。

七佈置作業

1.研討與練習三。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理解排比句、感嘆句對增強語勢的作用。

2、領會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瞭解有關散文的一些知識。

二、能力訓練點

1、訓練朗讀能力,體會文章的氣勢。

2、培養捕捉關鍵詞句的能力,鍛鍊理解分析能力。

3、體會文章帶給讀者的感情認識和理性思考。

三、德育滲透點

生命因力量而得到宣泄,力量又帶動生命奔騰昇華,讓學生感受生命的律動,蓬勃想象力。

【重點、難點】

1、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要注意貫穿朗讀訓練,並以朗讀帶動理解,在朗讀中體會和領悟。

2、表達方式和修辭方法的運用由師生共同分析討論。

【課時安排】

1課時

【學生活動設計】

1、學生自讀,教師引導。

2、朗讀課文,體會文章。

3、討論分析,把握文章。

【教學步驟】

一、整體感知

1、介紹作者,並瞭解有關散文的知識:

80年代的散文側重於“自我”經驗的“自由”書寫,從對社會主題的呼喚轉向對個人情緒、心境的表達,語言和方式追求作者的“個性”,簡言之就是注重“自我表現”着力表現現代人複雜的內心世界,這些作品被稱作“新散文”或“朦朧散文”。

2、播放課件(幻燈片)(圖片:安塞腰鼓):

問:有何感覺?

二、重難點學習

1、檢查預習情況。

2、教師播放錄音,要求學生一邊跟讀一邊在課本上用符號記錄輕重音、音量、語速、語氣和語調。

3、討論本文的感情基調及朗讀技巧:

文章氣勢恢宏,句子鏗鏘激越,表現了對安塞腰鼓的讚美之情,朗讀時要注意節奏的變化,要有豪情,音韻鏗鏘有力,細節方面注意摹仿錄音,把握重音、音量、語速和語調的變化。

4、全班同學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全文描述了一次看安塞腰鼓的過程。文章由此可以分爲哪幾個部分?

設影(課件)顯示:

一、1~4自然段 表演前

二、5~27自然段 表演中

三、28~30自然段 表演後

6、如果用一個字來概括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的話,你會用哪個字?

“靜”

7、兩部分的“靜”有沒有不同?

第一部分側重於人的安靜,第三部分側重於聲音的寂靜。

8、兩部分對第二部分的表達有什麼作用?

以動襯靜,形成鮮明的對比。

9、當你朗讀第二部分時,你有怎樣的感受?可否用文中的一個詞概括?

投影顯示:亢奮、驚心動魄、震撼

10、爲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

引導學生往作者的思想感情、修辭方法上考慮。

11、我們在朗讀中感受到了作者深深的情味、燃燒的熱情,你怎樣理解文中的幾句話?(課件:幻燈片)

12、本文除了這些精典的語句外,還大量運用對比。有句子內部,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排比,試分別舉例說明這種寫法,對錶現文章的思想感情起什麼作用?

四、總結、擴展

我們在學習中感受到了作者劉成章濃厚的黃土高原情結,他認爲自己的散文創作是黃土地的賜予。正如作者所說:“我生長在陝北的山溝,我想讓我的散文向信天游靠攏”。劉成章的散文從“我”落筆以自己親身的體驗,血肉的感情,燃燒的心腸,捧起生活中激情的浪花,你能感受到他對人生的反思,對社會的理解,一種獨到的感受,一瞬間即逝的靈感,一種哲理,一層詩意,希望今天的學習對同學們的寫作、人生思考有所裨益。

五、作業

寫一篇心得。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教學目標 :掌握常用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學習抓住特徵描寫景物的方法。

理解作品意境,體會文中蘊涵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掌握常用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體會作者在逆境中自我排遣的的特殊心境。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蘇東坡的一生比之常人的一生應該說是非常不幸的,但他活得十分快樂,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下蘇東坡的《記承天寺夜遊》,看看東坡快樂人生的真諦。

二、初讀課文,疏通文意

1、學生自讀2分鐘,注意讀準字音,讀準節奏,讀出感情。

2、學生朗讀

3、 自己先根據註解翻譯課文,瞭解大意。

三、課文分析:

尋“樂”:

1、 思考:東坡爲何深夜起行?

(月色入戶)想找好友與他一起分享月色帶來的`快樂。

2、思考:他爲何獨尋張懷民?

(無與爲樂者)兩人都被貶但都不把貶放在心上,都愛“以山水怡情悅性”,志同道合。

(介紹張懷民:1083年被貶黃州,初寓居承天寺,張懷民雖屈居主簿之類的小官,但心胸坦然,決不掛懷貶謫之事,公務之暇,以山水怡情悅性,處逆境而無悲慼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

3、思考:(1)他們兩人樂的是什麼?

欣賞美景。

(2)什麼景?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用明喻、暗喻渲染了景色的幽美肅穆。

4、思考:(1)看着這樣的美景,東坡發了什麼感慨?

設想:“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竹柏、月只是美景的象徵。哪裏沒有美?只是缺少閒人罷了。

這句話暗寫當時世俗醉心於功利的現實,也反映了他宦途失意的苦悶和隨緣自適、寧靜、心胸開闊、心無雜念的心境。

瞭解“烏臺詩案”:蘇軾以犯人身份貶黃州,無俸薪,故租50畝荒地經營。有詩曰:“不令寸土閒,飢寒未知免。”“去年東坡拾瓦礫,自種黃桑三百尺。今年刈草蓋雪堂,日炙風吹面如墨。”又有“自笑平生爲口忙”之句。

佈置作業:

1、翻譯

2、練習冊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瞭解聚落的主要形式,聚落的形成和發展。

2..能舉例說明聚落的位置、分佈、形態、建築與自然環境的關係。

3.瞭解保護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遺產的意義。

4、瞭解城市的發展過程,能夠分析居民與自然環境和人類活動的關係能力目標:透過學生動手蒐集相關圖片,運用圖片說明城市與鄉村的特點和差別,培養學

生聯繫實際,發現地理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地理能力,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透過學生分析城市的好處與不足,使學生樹立環保意識;使學生認識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意義,樹立人地協調發展的地理環境觀。

二、教學重點:

1.城市聚落和鄉村聚落。

2.聚落與環境的關係。

3.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意義。

三、教學難點:聚落與環境的關係。

四、教學方法:分組合作式、啓發、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五、課時安排:一課時

六、教學用具:城市鄉村圖片

七、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主要包括“聚落的形態”和“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兩部分,主要講述聚落的形態、聚落與自然環境的關係以及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意義。聚落分爲城市與鄉村兩大類型。世界各地的聚落形式多樣,但都與當地的自然環境有着很大的協調適應性。世界文化遺產是前人留下來的寶貴財富,需要我們去保護它們。故本節的重點是“聚落與自然地理環境的關係”和“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意義”。

本節課的教材裏包含了很多活動部分,活動題材多樣。

聚落是學生身邊具體的地理事物,所以在教學方法設計上,主要採用了分組合作式的教學形式,啓發、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並透過學生向其他同學展示個人的想法和小組的討論結果。

八、教學過程:

【新課匯入】

世界上的人們居住在不同的地方,有的人居住在農村,有的人居住在城市,請同學們說說農村與城市的景觀有什麼不同?

【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與學生交流輔助

1、聚落的兩種形態

【引導】閱讀課本P51~52並觀察以下圖片:

【幻燈片】城市和鄉村景觀圖片。思考:

1、什麼是聚落?

2、聚落的形式主要包括哪兩大類?

【分析】聚落是人類從事生產活動和生活活動的場所。從規模上看,聚落有大有小,大到人口上千萬的巨型都市,小到只有幾十個人的村莊,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鄉村。

【提問】請幾位同學說說你到過哪個城市,它給你最深的印象是什麼?而鄉村呢?

【幻燈片】城鄉對比圖,思考:什麼是城市?什麼是鄉村?完成下表:

【引導】城市爲我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許多便利和發展空間,然而城市本身也存在許多問題,結合自身的生活體驗和你聽到看到的,說說城市在發展中存在哪些問題?

【承轉】聚落不是固定不變的,它是在不斷髮展的。讀課本P52頁圖,思考: ①村莊怎樣演變爲城鎮的?在它發展過程中它的規模和建築有哪些變化? ②城鎮又是怎樣擴展成城市的?在發展過程中它的景觀有哪些變化?

③隨着城市的發展,有越來越多的鄉村人口變成了城市人口,他們的生活方式會發生哪些變化?

④在哪些地方容易形成比較大的城市?

【小結】聚落與地理環境的關係:形成聚落的的要素

(1)氣候溫暖溼潤

(2)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適於耕作

(3)水源充足

(4)自然資源豐富

(5)交通便利

【承轉】世界各地的民居有着不同的建築風格。這些民居既能適應當地的自然地理環境,又與居民的社會經濟生活密切聯繫。讀課本P53頁圖,思考:

1、寒冷地區的民居牆體厚實,屋內建有壁爐或火炕,窗戶比較小,有的窗戶還裝上雙層玻璃。在冬天積雪較多的地方,屋頂大多高聳。溼熱地區的民居牆體相對單薄,門窗開得較大,並建有較完善的排水系統。爲什麼?

2、看P53圖3-22,想一想,東南亞民居有什麼特色?這與當地的自然環境有什麼關係?

3、讀P53圖3-23,北非的民居的屋頂大多是平頂。這是爲什麼?

4、讀P54圖3-24思考:民居臨河臨湖分佈的現象相當普遍,在支流與幹流匯合處,或者河流入海處,往往形成比較大的城市。你能解釋這些現象嗎?

【小結】聚落的分佈

(1)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區,工農業生產比較發達,聚落比較密集。

(2)在高山、荒漠地區,少有或沒有聚落。

【拓展延伸】說說因紐特人的冰屋、黃土高原的窯洞、傣家的竹樓、北京的四合院的民居建築特點及當地氣候特點。

【承轉】世界遺產一般分爲文化遺產、自然遺產以及自然文化遺產三大類。文化遺產是指具有歷史學、美學、考古學、科學、民族學或人類學價值的紀念地、建築羣和遺址,是人類的無價之寶。如何把它們保護好,傳給子孫後代,成爲全人類的共同責任。

2、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

【引導】看課本P54頁,思考:

1、什麼是世界文化遺產

2、爲什麼要保護世界文化遺產

3、怎樣保護傳統聚落?

4、保護措施是什麼?

九、板書設計

一、聚落的形態

二、聚落與地理環境和人類活動的

三、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

十、課後作業:完成學案

教學設計方案 篇9

一、複習匯入,鞏固所學

1.以卡片檢查生字。(先帶着拼音讀,再去掉拼音讀。)

2.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師生評價。)

二、逐段理解,品味感悟

1.學習第一、二自然段,明白王二小帶敵人進埋伏圈的原因。

(1)自由讀文。

簡介抗日戰爭的時代背景,幫助理解“兒童團員”、“常常”、“放哨”、掃蕩”的意思。

(2)出示句子:他常常一邊放牛,一邊幫助八路軍放哨。

說說王二小是怎樣放哨的?(一邊放牛,一邊警惕地望着遠方。)

一邊……一邊……在這裏指什麼?(指王二小同時做兩件事:放牛、放哨。這麼做,既不耽誤放牛,又可借放牛做掩護,幫助八路軍放哨)

(3)句式訓練:一邊……一邊……

(4)爲什麼敵人要王二小帶路呢?(敵人出來“掃蕩”迷了路)

(5)想像迷了路的日本鬼子看見二小時的情景,誰能來說一說、演一演。

(6)思考:面對自己痛恨的日本鬼子,二小他是怎麼做的呢?

2.學習第三、四、五自然段,感悟二小是個機智勇敢、不怕犧牲的小英雄。

(1)“順從”是什麼意思?王二小真的順從嗎?從哪個詞看出來?(裝着)王二小爲什麼要“裝着”?

(2)討論:王二小如果不這樣做,會怎麼樣?從這裏可以看出王二小是個怎樣的孩子?(機智勇敢,不怕犧牲)

(3)“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這句話什麼意思?(周圍都有八路軍在埋伏,敵人被包圍了)

(4)(輕緩、悲痛的語氣)知道自己上了當的日本鬼子竟殘忍的殺害了小小年紀的二小,八路軍叔叔們含着眼淚,高喊着:“衝啊!爲王二小報仇!”消滅了全部敵人。

①體會八路軍叔叔們的心情。

②有感情地讀一讀最後一段。

(6)思考:王二小是爲什麼犧牲的?他是怎樣一個人?

(小組討論,彙報:王二小是爲幫助八路軍消滅敵人而被敵人殺害的。他是個機智勇敢的小英雄)

三、指導朗讀,昇華感情

1.引導學生觀察插圖中王二小的神態,想象出王二小的語言、行動和內心活動,創造性地複述課文。

2.找出文中最打動你的句子讀一讀,讀出感情;再以《歌唱王二小》的樂曲爲伴音,指導學生有感地朗讀課文

四、識記字形,指導寫字

1.先自學生字,然後同桌分析字形結構,說說每個字的部首及記憶方法。

2.全班交流記憶生字的方法。

3.練習擴詞,加深對字義的理解。

4.教師示範指導:

(1)“邊、這、進、道”的部首都是“走之”,應重點指導,寫時注意:三筆寫成、點和橫不要連、捺是平捺,不要寫斜。

(2)“從”的第一個人的捺變成點。

5.學生描紅,臨寫。

6.優秀作品展示,師生評議。

五、課後延伸,實踐拓展

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收集更多小英雄的故事,在班隊活動課開展“學習小英雄、爭當小英雄”活動。

板書設計:

23王二小

小英雄

一邊……一邊

帶路

被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