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並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長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新世紀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13—15頁

教學目標:

1、透過觀察、分類、操作、討論等活動,進一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瞭解長方體、正方體的各部分名稱。

2、經歷觀察、操作和歸納的過程,發現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能運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解決一些簡單問題。

3、透過具體的操作活動,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具準備:每桌準備一些長方體和正方體形狀的盒子,四面體、六面體形狀的盒子,白紙,吸管,剪刀等。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初步感知。

1.出示一組實物圖片。(教學樓、卷櫃、長方體形狀的盒子、裝墨水瓶的盒子等)

師:它們有什麼共同的特點呢?

生:它們的形狀都是長方體。

師:板書“長方體”

2.找出長方體形狀的物品。

師:老師在每張課桌上都放了長方體形狀的物品,你能把它找出來嗎?

生:找出長方體形狀的物品。

3、 說長方體形狀的物體。

師:你能說一說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可以近似的看作長方體呢?

生:說一說。

4.抽象長方體形狀。

師:如果我們只考慮墨水瓶或盒子的形狀,是什麼樣的呢?

課件演示:墨水瓶上的圖案和顏色飛走,只剩下長方體的透視圖。

師:爲什麼這麼多物體的形狀都可以叫做長方體呢?長方體有什麼特點呢?接下來我們就進一步認識長方體。板書:“的認識”

二、探索發現,歸納特點。

1.引導學生說出對長方體的認識。

師:相信同學們對長方體已經有了進一步的瞭解。請同學們以小盒子爲例,說一說關於長方體你已經知道了什麼?可以一邊比畫一邊說。

生:(可能說出:長方體有6個面,有12條邊,8個角。長方體的面都是長方形。長方體對面相等。等等。)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把內容依次寫在黑板上。此時不做任何評價。

師:同學們知道的真不少。同學們的說法都對嗎?哪些是長方體的特點呢?我們來研究研究好嗎?

2.瞭解長方體的面、棱、頂點。

師:你們說的面,指的是盒子的哪部分?摸一摸,指一指。

生:一名學生摸,其他學生看是不是和自己想的一樣。

師:板書“面”

師:你們說的邊指的是盒子的哪一部分?摸一摸,指一指。

生:一名學生摸,其他學生看是不是和自己想的一樣。

師:你們說的邊在數學裏叫做棱。板書:“棱”

師:你們說的角,指的是盒子的哪部分?摸一摸,指一指。

生:一名學生摸,其他學生看是不是和自己想的一樣。

師:你們說的角在數學裏叫做頂點。板書:“頂點”

師:課件演示長方體透視圖上的面、棱、頂點。然後指出,我們認識長方體的特點,就可以從面、棱、頂點這三個方面來研究。

3.進一步探究長方體面、棱、頂點的特點。

(1)從面、棱、頂點的數量的角度來認識長方體的特點。

師:這位同學說“長方體有六個面”,這是不是長方體的特點呢?那就要看一看我們的盒子上是不是都有六個面。

生:先獨立數,再由一名學生數給大家看。

師:(學生數前強調)大家看看他是怎樣數的,一會我們來點評他的數法。

生:點評那名學生的數法。

師:評價學生的點評。注意數法的有序性,特別是按面的相對關係數的方法。板書“6個”

(用如上方法引領學生認識“長方體有8個頂點、12條棱”的特點)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2

一、課題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二、教學目標

(一)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認識它們之間的關係。

(二)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

(二)認識立體圖形,發展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具準備

三、教具

長方體框架、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墨水瓶盒等,課件 學具:長方體和正方體紙盒。

四、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同學們,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以前學過什麼圖形?誰來說說 (學生說)

不錯,那誰來說以說它們當中哪些圖形是平面圖形?哪些是立體圖形?(邊敘述,邊出示幻燈片)

今天我們就來進一步認識這些圖形中的兩個——長方體和正方體 (板書:長方體和正方體)

(二)新授

1、老師今天帶來了長方體(展示長方體)和正方體(展示正方體)。 2、還記得我們以前認識圖形的一些方法嗎?誰願意來給老師說說? (學生說: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數一數 ……)

我們今天進一步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老師要看一下你們都用了哪些方法?

現在請仔細觀察你的長方體和正方體,想一想,它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我請......

(學生說)

3、說的真好,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是由面、棱、頂點三個部分組成的,那誰來指指長方體的面是哪一個部分?

(請一個學生上臺來說)

拿出你們的長方體和正方體摸摸看。 誰來指指長方體的棱是哪一個部分? (請一個學生上臺來說)

拿出你們的長方體和正方體摸摸看。

那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頂點又是指哪一個部分?請同桌互相指指看看。 (同桌互相指頂點) (課件出示)

數學上我們把長方體或正方體平平的部分叫做面,把兩個面相交的線段叫做棱,我們把三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頂點

今天我們就從面、棱、頂點三個方面來研究長方體和正方體 首先研究長方體,我們一起來讀一下討論要求。 (學生讀要求)

現在每排的4個同學爲一個小組,分組討論,並將討論的結果填寫在老師發放的表格中。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3

一、教學思路:

《位置》是學生在掌握上下、前後、左右等方位概念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用兩個數(從兩個維度)來描述一個物體在平面中的位置,初步滲透了平面直角座標系的思想,它對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在教學中,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認識到:用兩個數描述一個物體的位置非常簡明,從另一個角度感受數學的作用,同時透過多種練習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1、師生談話,激趣匯入

新課標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趣的、富有挑戰的。因此,本課一開始抓住小學生喜歡錶現自己的特點,讓學生先做自我介紹,再比一比誰能把自己介紹得更清楚,讓大家不但知道你叫什麼名字,還能知道你坐在哪裏的現實活動中,初步感受位置,激發學習興趣。

2、聯繫實際,學習新知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物體的位置,已有較多的感性認識。因此,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應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學生在明確我們習慣上怎樣來分小組的方法後,先同桌互相說一說,自己坐在第幾組的第幾個位置,再找一找自己前、後、左、右同學的位置,最後再開展“猜一猜,我的好朋友是誰”的遊戲,這樣的設計調動了全班的參與意識,變一問一答式教學爲全員參與的玩中學,樂中知,同時增進了同學之間的友誼。此後,透過填寫座位卡並與前後左右的同學的座位卡進行比較。進一步明確:從兩個方面(維度)描述出一個物體的位置非常簡明,此環節層層相扣,逐步滲透,深化了知識的內涵,以螺旋上升的方式解決了這節課的教學重點。

3、創設活動情境,感受位置

荷蘭數學家和教育學家弗賴登塔爾說過這樣一句話:“數學是人的一種活動,如同游泳一樣要在游泳中學會游泳。”我先利用課件讓學生髮現電影院座位的排列規律,然後創設實際活動情境,把教室模擬成電影院,放手讓學生自己進場找座位,透過實踐使學生真正掌握了本領,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並不失時機的對學生進行遵守公共秩序,做文明小公民的思想教育。

4、練習應用

透過小組講座如何合理的給小動物分房子,小組合作幫助小螞蟻設計尋找食物的路線等開放性、實踐性很強的活動,學生體驗到了所學知識在實際中的應用。體現了新課標“玩中學,做中學”的新理念,培養了學生對數學的情感。

二、教學過程

(一)師生談話,激趣匯入

小朋友,今天和你們一起上課的除了劉老師,還有許多領導和老師,他們很想認識咱班的小朋友,你們願意把自己介紹給大家嗎?怎樣介紹能讓大家不但知道你叫什麼名字,還能知道你坐在哪裏呢?(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提示並板書課題)

(二)聯繫實際學習新知

1、聯繫班組實際分組情況,明確習慣上的分組方法。

2、生生交流,說一說自己坐在第幾組的第幾個位置,前後、左右的小朋友坐在第幾組的第幾個位置。

3、遊戲:猜一猜“我的好朋友是誰?”請學生描述自己的好朋友所在的位置,其他小朋友根據描述的位置猜測出他的好朋友是誰。

4、填寫、比較座位卡。學生在座位卡上填寫好自己的位置後,與前後、左右的小朋友的座位卡進行比較、探討,並從中發現規律:自己與前後的小朋友在同一組,與左右的小朋友在同一個(同一排),進一步明確:用兩個數,表示一個物體的位置非常簡明。

(三)創設情間,感受位置

1、課件出示電影院座位的排列情況。小組討論並彙報:你發現電影院的座位的排列有什麼規律?

2、把教室模擬成電影院,讓學生在進場找座位的情境中真正掌握找位置的本領。

3、反饋:透過驗票檢查學生是否在電影院裏找到自己的.位置。

(四)練習應用

1、給小動物分房間。(課件出示動物園一角)

小組討論:把什麼位置的房間分給大象比較合適?並說明這樣分的理由?(學生各抒己見,只要理由充分就應給予給定。)

2、小組合作設計出幫助小螞蟻尋找食物的路線。

這是一個開放性、實踐性很強的活動,設計的路線可以有多種,只要各小級能根據小螞蟻及食物的位置,設計出合理的路線就應給予肯定。最後各小組展示設計方案,評選出能讓小螞蟻很快吃到食物的最佳路線,並說明理由。

(五)全課總結

小朋友,這節課我們進行的這些活動都和什麼有關係?(位置)而且我們還能夠應用有關位置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這說明數學在我們實際生活中的用處很大,你們有決心學好它嗎?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

三、教學評析

1、聯繫學生實際,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

首先,透過師生談話,聯繫學生實際做自我介紹的方式,自然引出課題。其次,聯繫班級實際,告訴大家自己所在的位置或好朋友所在的位置,進一步感受位置,並透過對比使學生明確:要確定自己的位置,既要說出自己在第幾組,又要說出自己在第幾個。

2、精心設計活動,使學生透過多種方式感受位置。

首先介紹自己和好朋友的位置,然後創設電影院的情境,感受數學就在身邊。爲解決到電影院“找座位的方法”這一難點,先利用課件讓學生髮現電影院座位的排列規律,然後把教室模擬成電影院,放手讓學生自己進場找座位,透過實踐使學生真正掌握本領。最後,透過課件演示給小動物分房子,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所學知識在實際中的應用。

3、採取適當方式,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在數學學習過程當中,培養學生合作交流意識和能力,是課程標準特別強調的理念之一。本節課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多次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研究探討,尤其是在動物分房時大象到底要分到哪間房,初步體會研究性學習形式。

建議:

1、電影院座位排列規律是一個難點,能否多結合本節課內容,讓學生感悟到其規律。

2、能否結合本節課內容把位置的相對性滲透給學生。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立體圖形,認識長方體的特徵。

2、透過觀察、想象、動手操作等活動,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繼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進一步形成用於探索、善於合作交流的學習品質。

 教學重點:掌握長方體的特徵。

教學難點:形成長方體的空間觀念

教學用具:長方體或正方體的小紙盒。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1、師:畫面上是什麼圖形?(長方形)現在請你們認真觀察,看看有什麼發現?(課件演示由6個長方形圍成一個長方體的過程)

2、師:同學們在一年級已經初步認識了長方體,是不是由6個任意的長方形都能像這樣圍成一個長方體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繼續研究和長方體有關的一些知識。(板書課題)

二、課前預習:

自學內容 P27~29例題1~2

1、 同伴互相舉例說說生活中的長方體

2、 觀察長方體,看P28的例一,試着(用鉛筆)完成書中的表格。

3、 用工具袋裏的材料,小組同學合作,共同做一個長方體。寫下你發現了什麼?

嘗試練習 :試着完成P29的做一做練習

4、 有什麼疑惑?

三、彙報展示:

(一)匯入

1.已經認識過許多物體的形狀,你能說一說國旗、手帕、紅領巾等各是什麼形狀嗎?小結: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是平面圖形。

講臺上放一些物體,注意觀察它們的形狀、它們和平面圖形一樣嗎?

2.指出:像這些物體都是立體圖形。其中,粉筆盒、書等的形狀是長方體。你還能說出一些長方體形狀的物體嗎?

、出示P27圖,讓學生觀察。

師:周圍有很多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的,從主題圖中找一找。(電腦抽象出長方體的圖)

師:你帶來了哪些長方體形狀的物品?

4.小結:我們周圍有許多物體的形狀都是長方體或正方體(也叫立方體)。

(二)教學實施

1.認識面、棱、點。

師:昨天讓同學們觀察了長方體。現在老師來演示一下,你們說說面、棱、點的區別。

(1)拿出準備的馬鈴薯,用刀切下一片,你看到了什麼?(一個平平的面)

(2)挨着這個面,再切一刀,你又看到了什麼?(兩個面,一條邊)及時指出:我們把兩個面相交的這條邊叫做棱。

(3)緊挨着這兩個面再切一刀,形成三個面,現在你又看到了什麼?(有三個面,三條棱)指出:三條棱相交的點我們把它叫做頂點。

2.彙報長方體的面:

提問:長方體是由什麼圍成的?

3.彙報長方體的棱和頂點

4.彙報面、棱、頂點的特徵

提問:大家已經認識了長方體的面、棱和頂點。一個長方體,它的面、棱和頂點還有哪些特點呢?請同學們以小組爲單位,繼續彙報,並完成下面這幾個問題:

(1)面的特徵

①用手摸一摸它有幾個面(注意培養學生有順序地觀察)

②每個面是什麼形狀?(注意出示也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③哪些面完全相等?

長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的形狀、大小完全相同。

(2)長方體的棱的特徵。

①數:長方體有多少條棱?(要說出數的方法)

②量:動手量一量每條棱的長度,看哪些棱的長度相等?(有什麼規律?)

根據學生的發言歸納出:(投影顯示)長方體有12條棱,相對的4條棱的長度相等。

(3)長方體的頂點的特徵。

讓學生拿一個長方體紙盒,用手摸長方體每三條棱相交的地方,並提問:長方體有幾個頂點?(8個)

5.概括長方體的特徵。透過大家的操作、討論可以知道:(課件出示)

長方體是由 個長方形(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 形)圍成的

圖形。在一個長方體中,相對的面 ,相對的棱的長度 。

6.拿一個長方體放在講臺上讓學生觀察。

最多能看到幾個面?(3個面)

講:所以我們通常把長方體畫成這樣。指導學生畫長方體的圖形。

(三)、彙報長方體的長、寬、高。

1.出示P29例題2,昨天讓同學們用學具做了一個長方體的框架。提問:在做的過程中,你發現了什麼?並彙報下面的兩個問題:

(1)它的12條棱可以分成幾組?怎樣分?

(2)相交於同一個頂點的三條棱長度相等嗎?

2.揭示長方體的長、寬、高的概念。

(1)你知道相交於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什麼嗎?(長、寬、高)

(2)長方體的長、寬、高的長短與這個長方體有沒有關係?(出幾個長、寬、高不同的長方體)

結論:長方體的大小和形狀是由它的長、寬、高決定的。

讓學生指出自己長方體的長、寬、高。

3.總結(課件出示填表內容)

 四、反饋檢測

1完成P31練習五T1。

2.一個長方體,長5釐米,寬3.5釐米,高2釐米。這個長方體的棱長綜合是多少釐米?

3.一個長方體的棱長總和是96釐米。它的長、寬、高的和是多少釐米?

4、判斷。

(1)長方體有6個面,12條棱和8個頂點。( )

(2)長方體相對的面的大小、形狀都相等。( )

(3)在長方體中,不是相對的棱長度都不相等。( )

板書設計: 長方體的認識

相交於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課後反思:

教學本節內容我主要採用了課件演示及讓學生動手操作的形式。上課伊始用課件出示學生已經見過的圖形,自然引出長方體和正方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接着讓學生透過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自己帶來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瞭解它們的特徵,進而也知道了什麼是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長、寬、高。透過多種形式的練習,學生加深了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5

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第二冊第23頁教學內容。

教學目的:

1.讓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初步掌握它們的特徵,會辨認這兩種圖形。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初步的歸納概括能力。

3.精心組織學生活動,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慾望和創新精神。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上課尹始,教師出示燈片:由若於長方形和正方形組成的童話式的圖形王國城門圖。然後教師談話:"小朋友,在這裏你能找出我們的老朋友長方形和正方形嗎?"

[評析:活潑的畫面,生動的語言,能很快地集中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習興趣,既讓學生回顧了舊知,又喚起了學生參與學習的慾望。]

二、直觀匯入,初步感知

教師拉開燈片的覆蓋片,顯示出長方體和正方體,並提出兩個問題,(1)老師給大家介紹兩個新朋友,它們是誰呢?有誰認識它們?(2)長方體、正方體跟我們的老朋友長方形、正方形相同嗎?爲什麼?

[評析:運用恰當的電教媒體,引導學生在比較中直觀感知長方體、正方體與長方形、正方形的區別,從而將面和體區別開來,使學生從整體上初步感知新知識。並且,恰當的電教媒體,生動的問題情境,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主動探索的慾望。]

三、引導探究,理解新知

1.認識長方體。

(1)動手操作,直觀感知。

①教師依次出現兩個長方體(一般的和特殊的)。問:誰認識它?小朋友想不想對自己動手做一個長方體呢?

②教師指導學生用長方體展開圖自制長方體,讓學生在做一做中,初步感知長方體的特徵。

(2)小組研討,建立表象。學生在做一做中,初步感知長方體以後,教師適時組織學生開展小組討論:在製作長方體過程中,你發現了長方體的什麼祕密?先小組討論,再請小組代表彙報發言。

(3)驗證認識,形成概念。

①當學生透過小組討論,能用自己的語言歸納出長方體特徵後,教師播放電視錄相:一個長方體勻速轉動,清晰、布序地顯示長方體六個面,按着六個面一對一分解3排開。驗證學生的認識長方體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有時有兩個面是正方形}。

②請小朋友一起有序地數出長方體的六個面。

[評析:心理學研究表明,新穎的、活動的、直觀形象的剌激物,最容易引起兒童大腦皮層有關部位的興奮,形成優勢興奮竈,認識長方體這一學習環節中,教師正是利用學生的心理特點,組織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做一做中,感知長方體;在學生互相爭論、互相補充、互相啓發中建立長方體清晰的表象;再透過電視錄相驗證學生的認識,促使學生形成新的認知結構,這樣,多種感官參與活動,有利學生掌握新知,發展能力,培養創新意識。]

2.認識正方體。

(1)出示正方體模型,問:小朋友認識它嗎?正方體有什麼特徵呢?請朋友帶着這一個問題看電視錄相。

(2)觀看電視畫面,指名回答:正方體什麼特徵?

[評析:在學生已經認識了長方體的基礎上學習正方體就比較容易了。因此,這個環節直接採用看錄相,充分利用電教媒體的優勢,讓學生在看一看、說一說的?活動中,歸納、表述正方體的特徵。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及初步邏輯思維能力。]

四、引導辨析,掌握本質

1.讓學生分別找出學具中的長方體和正方體。

2.組織學生開展小組討論:怎樣辨別長方體和正方體呢?(先小組合作學習,再請小組代表彙報小組合作學習結果。

3.小結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

[評析:學生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之後,教師及時組織學生開展討論:你是怎樣來區別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這一問題的提出,引發了學習思考。學生在思考過程中必須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有關知識進行搜尋、歸納、整理,讓學生在比較中進一步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掌握學習方法,發展學生思維能力。

五、巧設練習,拓展新知

1.數一數。如圖,

①圖A中有幾個小正方體?②至少補上幾個小正方體就可以成爲一個大正方體?(學生回答後,教師用電腦操作,圖A→B,添加部分閃爍。)

2.想一想。如圖:

(1)這些圖片中哪些可以做成一個長方體?哪些不能?爲什麼?

(2)折長方體比賽。

(3)用12個小正方體擺成一個長方體,你有幾種擺法?(在實物投影儀上操作展示)

[評析:這三組練習的設計,層次分明,學生在數一數、想一想、擺一擺的練習中鞏固新知,發展學生空間觀念。並且,恰當的電教媒體的應用,形象直觀,簡潔省時,讓學生在一次次的成功體驗中,主動參與知識的構建過程。]

4.做一做。讓學生用橡皮泥做一個長方體或正方體,自由上臺展示作品,並介紹製作經驗。)

[評析:這一練習的設計,讓學生在做長方體或正方體中,複習長方體或正方體的特徵,瞭解長方體或正方體面與面之間的關係,滲透事物是相互聯繫的辨證唯物主義思想,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發展空間觀念,激發創新意識。學生自由上臺展示自己的作品並介紹製作經驗將本課教學推向高潮,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學習情境中,完成本課的學習。這樣,學生掌握了知識,又培養了能力,發展了個性。]

[總評:長方體、正方體的初步認識,是在學生已初步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礎上學習的,是學生初次接觸立體圖形。教學中,教師根據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對新鮮事物感興趣,但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的心理特點,很好地貫徹了活動促發展的教學思想,爲學生創設了一種愉悅、和諧、自主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做一做、玩一玩、看一看、想一想的活動中,主動參與新知識的構建過程,從而激發了創新意識,掌握了知識,發展了能力。]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6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72頁的內容,練習十五的第1~4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能直觀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能夠辨認這些圖形。

重、難點:

能辨認出不同狀態下的長方體、正方體。

教學過程:

一、新課

1、初步認識長方體。

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見到的物體有多種不同的形狀(邊說邊拿出一個6個面都是長方形的長方體的實物,如裝墨水瓶的紙盒、火柴盒等)。大家看,這是一個紙盒,誰知道它是什麼形狀的?”

學生能回答可由學生回答。如果學生回答不出,教師可以告訴大家,再板書:長方體。教師讓學生拿出帶來的長方體形狀的紙盒(教師可將自己預先多帶來的紙盒分發給沒有帶來的學生),並提問:“大家仔細數一數,長方體有幾個面?”(大部分學生隨意地一個面一個面地數,個別學生會有順序地數。教師行間巡視時,要注意發現會有順序地數的學生。)

教師:“長方體有幾個面?”如果有學生回答錯了,讓他再數一數。教師再叫會有順序地數長方體多個面的學生來數一次。

教師:“我教你們一種不容易數錯的方法,(邊指着長方體的模型,邊說)長方體有上、下兩個面,前後兩個面,左、右兩個面,一共有六個面。”

教師再出示一個長方體實物,其中有兩個面是正方形的。教師問:“這也是一個長方體,它有幾個面?相對的面一樣嗎?”教師讓學生拿出帶來的長方體實物(教師注意調配一下學生的長方體,使每個學生手中都有不同形狀的長方體)。要求學生看一看長方體實物的各個面和相對的面有什麼特點,並按照上面的問題提問學生。

這樣使學生明確長方體有6個面,相對着的兩個面的形狀相同。

2、初步認識正方體。

教師出示一些正方體的實物,如魔方、正方體的積木塊(或小木塊)和藥盒等。提問:

“誰知道它們是什麼形狀的?”邊說邊在黑板上板書:正方體。要求學生拿出帶來的正方體實物,讓學生看着實物,教師提問:“正方體有幾個面?”進行觀察、分析,並要求學生分別回答上面的問題。使學生明確正方體也有6個面。

3、出示長方體圖和正方體圖。

教師先出示長方體圖,並且將長方體圖跟同樣大小的長方體模型加以對比。使學生知道這樣的長方體模型畫出的圖應該是教師出示的圖形的樣子。

學生認識正方體圖的過程同上。

4、辨認長方體和正方體。

教師出示一些長方體、正方體和一個棱柱體、一個圓柱體的實物。提問:

“哪些是長方體?哪些是正方體?”並讓學生從中挑出長方體和正方體。

教師:“平時你還看到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的?哪些是正方體的?”

課間活動。

5、做教科書第72頁上的“做一做”。

先讓學生說一說中間一行的每一個圖形的名稱,再讓學生把是長方體或正方體的實物跟它們所對應的幾何圖形用線連起來。

二、鞏固練習

1、做練習十五中的第1題,先讓學生獨立判斷,然後集體覈對。

2、做練習十五中的第2題,讓學生列舉自己熟悉的長方體或正方體的物品。

3、做第3、4題。做第4題時,教師先提問學生,正方體的6個面中每個面的大小怎樣?(每個面都一樣大小。)然後讓學生自己動手擺。

三、小結

教師要學生回憶長方體有幾個面?相對的面一樣嗎?

接着回憶正方體有幾個面?

板書:長方體和正方體

長方體:6面,相對的面一樣

正方體:6面,6個面都一樣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7

教材分析:

本單元教學內容包括: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一節中,還介紹了容積的概念。學生在第一學段已經初步認識了一些簡單的立體圖形,能夠辨別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本單元在此基礎上系統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有關知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是最基本的立體圖形,透過學習可以使學生對自己周圍的空間和空間中的物體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教材內容注重與實際生活的聯繫,結合學生所熟悉的事物進行安排,讓學生學以致用,同時,教材內容還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教材內容的呈現體現了透過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學習掌握知識的特點,讓學生在活動中加深對概念和計算公式的理解,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

學情分析:

學生在第一學段初步認識了立體圖形,有一定的認識基礎。同時也已經掌握了平面圖形的知識,爲學習立體圖形作好了準備。

透過前面的學習,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和思維能力都有很大提高,爲學習新的知識鍛鍊了能力方面的基礎。

長方體和正方體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爲學生的學習提供了豐富的感性材料。

由平面圖形擴展到立體圖形,是學生髮展空間觀念的一次飛躍,教學中應該注重學生的學習體驗,讓學生在探索活動中掌握知識的內涵,轉化爲自身的能力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長方體正方體,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徵,初步學會看立體圖形。

2、使學生認識並理解長方體、正方體的長、寬、高。

3、能比較區別長方體與正方體的特徵。

3、透過引導學生觀察、操作,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和想象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徵,認識長、寬、高。

2、初步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長方體、正方體模型;長方體、正方體形狀的紙盒;長方體框架。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師: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物體。

(課件:書27頁冰箱、磚、樓房、衣櫃電視機、包裝箱等)

師:冰箱、磚、樓房、衣櫃電視機、包裝箱這些物體都是什麼形狀的?

(板書:長方體、正方體)

師:像長城上的磚、高樓、衣櫃、冰箱這些物體都是正方體(課件:由實物抽象出長方體圖形);電視機包裝箱這種物體都是正方體(課件:由實物抽象出正方體)。

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或正方體的呢?

師:這節課我們就來進一步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板書:長方體正方的認識)

二、長方體的認識

1,課前就佈置學生把課本後面的兩個圖剪下做長方體和正方體。

2、認識長方體的面、棱、頂點

師:請同學們首先拿出自己準備的長方體物體和老師一起來仔細觀察。

⑴、教師:用手摸一摸長方體是由什麼圍成的?

學生:面。(教師板書:面)

師:長方體一共有幾個面?你能在各個面上分別標上、下、左、右、前、後各個方位嗎?

⑵、教師:請用手摸一摸兩個面相交處有什麼?

學生:有一條邊。

教師:這條邊稱爲棱。(板書:棱)數一數一共有幾條棱?

⑶、教師:請摸一摸三條棱相交處有什麼?

學生:尖。

教師:相交的這點稱爲頂點。(板書:頂點)一共有幾個頂點?

2、研究長方體的特徵

⑴、觀察、交流:

師: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長方體各個部分的名稱,那長方體具體又有那些特徵呢?

請同學們用自己的長方體,參考討論提綱來研究長方體的特徵,將結果填在表格中。

⑵、彙報、展示:

面:

師:長方體一共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麼形狀?

有特殊情況嗎?(相對兩個面是正方形)

師:那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棱:

師:長方體有幾條棱?哪些棱長度相等?

頂點:長方體有幾個頂點?

長、寬、高

師:相交於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相等嗎?

相交於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着長方體的長、寬、高。(課件演示長、寬、高)

三、正方體的認識

3、研究正方體的特徵:

1、觀察、交流:

師:剛纔我們圍繞長方體的面、棱、頂點研究了長方的特徵,你能用同樣的方法研究出正方體的特徵嗎?

2、彙報、展示:

面:6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棱:12條棱長度都相等。

頂:8個。

長方體與正方體的特徵比較

1、師:讓我們來對比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說一說它們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2、學生討論後歸納:長方體和正方體在面、棱、頂點的數量上都相同;在面的形狀、面積、棱的長度方面不相同。

3、師:看一看長方體的特徵正方體是否都有?那我們可以說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係是?

學生: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2、書本:31頁

⑴、和a平行的棱有幾條?

⑵、和a相交併垂直的棱有哪幾條?

⑶、和b平行的棱有幾條?

3、判斷。正確的在括號裏畫√,錯誤的畫×。(投影片)

(1)、長方體有6個面,12條棱和8個點。()

(2)、長方體相對的面的大小、形狀相等。()

(3)、長方體的六個面一定是長方形;()

(4)、正方體的六個面面積一定相等;()

(5)、一個長方體(非正方體)最多有四個面面積相等;()

(6)、相交於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相等的長方體一定是正方體。()

4、書本:32頁第7題

小賣部要做一個長4米、寬2,高1米的玻璃櫃臺,現要在櫃檯各邊上都安上鐵皮,這個櫃檯需要多少米鐵皮?

教學反思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初步認識》,是學生由平面圖形到立體圖形的一次過渡,也是學生學習其它立體圖形的基礎。是學生對圖形認識的一個轉折點,它從平面圖形過渡到立體圖形,從計算面積到計算體積,而且對於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更是一個質的飛躍。學生在空間方面的認識從二維發展到了三維。雖然說長方體在學生的身邊隨處可見,但是要發現它的特徵,還是不怎麼容易的,特別是對於那些構建空間念能力薄弱的學生來說,是比較難理解的。回顧整個教學過程,有以下幾點值得自己回顧和總結。

1、遵循學生認知規律,正確把握教學起點

本節課我是在充分研讀教材、分析學情的基礎上展開教學的,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已有知識,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習經驗、學習興趣,恰當地把握了教學起點。例如本課在匯入時,以尊重學生原有知識經驗爲基礎,開門見山設計了辨認生活中那些物體是長方體、正方體,然後直接轉入長方體正方體特徵研究,避免了教學拖沓、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的重點。

2、注重動手操作,讓學生積累空間觀念。

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在幾何形體知識屬於直觀幾何階段,教學時我注重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實踐,讓學生在看一看、摸一摸、認一認等實際操作中,使自己的多種感官參與活動,豐富自己的感性認識,掌握幾何形體的特徵,不斷積累空間觀念。

3、教會知識,更要教會獲取知識的方法。

本節課的題目是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但在教學設計上我把重點放在長方體的研究上。教會學生研究的方法、得出長方體的特徵,然後讓學生用類比法參照長方體特徵研究過程研究正方體的特徵,最後進行兩者之間的異同比較完成新知識的學習。這種過程的設計既留給了學生足夠的自主探究的空間,同時又教會了一種知識探究的方法。學生學會了知識,也提高了能力。

4、教學中的一些不足。

⑴、老師對學生引導太多,放手太少。在研究探索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徵的過程中給出的時間太過倉促,部分學生研究的不夠從分。

⑵、課堂中老師學生之間的傾聽與反饋以及教學中的自然生成的把握,還要從細微處去觀察去撲捉。

⑶、練習的設計要更全面、更紮實、更巧妙。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8

教學內容

蘇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第十冊第3~4頁。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立體圖形,認識長方體的特徵。

2、透過觀察、想像、動手操作等活動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繼續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進一步形成勇於探索、善於合作交流的學習品質。

教學過程

一、認識立體圖形和長方體

1、談話:同學們,我們已經認識了很多物體的形狀。你能說一說國旗、手帕、紅領巾各是什麼形狀的嗎?

小結: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都是平面圖形。

談話:請同學們看老師辦公桌上的一些物體,注意觀察它們的形狀。它們的形狀和平面圖形一樣嗎?(媒體顯示)

2、指出:像辦公桌上這些物體的形狀畫出來都是立體圖形。其中投影片盒子、書的形狀是長方體。你還能說一些長方體形狀的物體嗎?

3、引導:下面這兩個圖形是長方體嗎?什麼物體大致是這種形狀?從桌面上找出長方體形狀的物體。

二、探究長方體特徵

1、討論長方體的面。

提問:長方體是由什麼圍成的?

說明:長方體是由6個面圍成的,這是長方體區別於其他立體圖形的最明顯的特徵。我們可以根據這個特徵很快從立體圖形中分辨出長方體。

2、認識長方體的棱和頂點。

說明:在長方體中,兩個面相交的邊叫做棱;三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頂點。用手摸一摸長方體的棱和頂點。

3、研究面、棱、頂點的特徵。

提問:大家己經認識了長方體的面、棱、頂點。一個長方體,它的面、棱、頂點還有哪些特點呢?請同學們以小組爲單位想辦法繼續展開研究,並把發現的特點整理成一份材料,準備交流。

組織學生交流。重點交流研究的成果和研究的方法。

面:相對的面完全相同。(觀察、比較、測量)

棱:12條,相對的棱長度相等。(數、觀察、比較、測量、推理)

頂點:8個。(數)

4、概括長方體的特徵。

5、再次抽象長方體。

談話:同一個長方體,看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情形也不一樣。你們從不同的角度看一下手中的長方體紙盒,看一看是不是這樣。有三個小動物也從不同的位置看一個長方體,你能分辨出下面的三種情形分別是誰看到的嗎?它們中間誰最能確定這是一個長方體?

說明:我們畫長方體通常畫出三個面,把看不見的幾條棱用虛線表示出來。(媒體顯示)

6、應用特徵判斷哪幾個圖形是長方體。

三、認識長、寬、高

1、提問:同學們,我們教室的形狀是長方體嗎?怎樣才能描述教室的大小呢?你能估計它大約有多長、多寬、多高嗎?

提問:(媒體出示一個長方體)你能說一說這個長方體長、寬、高各是多少嗎?

2、揭示長、寬、高的概念。(媒體顯示)說出下面每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3、提問:(媒體顯示)你能依據長、寬、高分辨這兩幢大樓嗎?

4、引導:動手量一量你手中的長方體紙盒,說一說它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5、拓展:知道了長方體的長、寬、高,你還能知道長方體的什麼?(媒體顯示)

四、全課總結

1、總結:回憶一下我們透過研究知道了什麼,你是怎樣研究的?

2、談話:談一談你的學習體會。

教學設想

1、現實生活是數學學習的源泉。

數學學習內容的組織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現實生活。本課中,我設計了蘊含學習內容的生活場景,使學生感受到現實生活中數學的普遍存在,初步體會了數學學習的意義;透過引導學生列舉長方體形狀的物體,加深了學生的感性認識,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再透過組織學生利用實物展開研究,使學生充分體會到研究的價值。學習內容的現實性有助於學生明確學習的意義,也能激發學習的興趣。

2、觀察、操作、想像是形成空間觀念的重要途徑。

學生的空間觀念是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步形成,而不是靠接受獲得。在空間觀念的形成過程中,視覺、觸覺爲大腦思維提供了直接的、豐富的素材,因此要讓學生的手、眼、腦協同發揮作用。在本課中,我讓學生透過看、摸、比較、描述等活動,引導學生對長方體的面、棱、頂點的位置關係有正確把握,對相對的面和相對的棱的關係有正確的理解,從而對長方體有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學生的學習方式得到有效改善。

3、教學內容的呈現要有根基。

教學內容一般來說具有生成性,不過有的可以預測,有的是在學習過程中隨機生成。教學內容一旦失去生成的基礎,學生的學習則有可能變爲被動接受式的學習。在本課中,我仔細分析“立體圖形”和“長方體的長、寬、高”這幾個概念的生成基礎。“立體圖形”與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的不同之處是“立體圖形”這一概念生成的基礎,讓學生體會不同正是幫助學生找準了新知構建的基點。長方體長、寬、高的概念教學如果沒有“爲什麼要有長、寬、高?”或“知道長方體的長、寬、高對我們有什麼用?”這些問題作爲生成基礎的話,學生則只能被動接受這一概念。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 透過觀察、猜想、操作、想象、推理、探索等數學活動,自主探索長方體、正方體關於面、棱、頂點的特徵,理解長方體長、寬、高的含義。

2. 立足想象與操作,自主探索並發現長方體頂點、棱、面之間的關係,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係。

3. 在自主探索長方體和正方體特徵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把握特徵,培養空間觀念。

教學難點:空間觀念的培養。

教學準備:課件、模型、搭長方體的材料等。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很多的數學圖形,你認識它們嗎?(認識)

師:那這個圖形叫什麼?這個呢?這個……

師:在這些圖形裏,你能分辨哪些是平面圖形,哪些是立體圖形嗎?(能)

師:你上來試一試。請將是平面圖形的拖到左邊,是立體圖形的拖到右邊。

師:同學們,他做的對嗎? (對)

師:很好,今天,我們就一起進入立體圖形的世界,更深入的認識一下長方體和正方體。(板書課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二、新授

1.說一說生活中的長方體和正方體

師:同學們,你們在生活中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或正方體的?

師:我們周圍許多物體的形狀都是長方體或正方體(正方體也叫立方體)。

2.認識長方體

師: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長方體。請同學們看,在長方體中,老師手摸得這些平平的地方叫做長方體的面,然後面與面相交的這條線就叫做長方體的棱,三條棱相交的這個點叫做長方體的頂點。

師:同學們的桌上都有一個長方體的物體。接下來,請同學們帶着下面這些問題摸一摸你的長方體。

(1)長方體有( )個面。

(2)每個面是什麼形狀的?

(3)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4)長方體有( )條棱。

(5)哪些棱長度相等?

(6)長方體有( )個頂點。

師:你們有答案了嗎?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師:透過剛剛的活動我們知道了:長方體一般是由6個長方形(特殊情況下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在一個長方體中,相對的面完全相同,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3.製作長方體,認識長、寬、高

交流:

師:同學們,剛剛我們初步認識了長方體,你們想親自動手用小棒做一個長方體嗎?(想)

師:那想要搭成一個長方體,需要幾根小棒呢?(12根)

師:爲什麼是12根?

師:給你12根一定能搭成嗎?

學生思考並回答

師:老師這裏有4種方案,請大家思考一下,哪些一定能搭成長方體,哪些一定不能,爲什麼?

操作:

師:同學們想好了嗎?我們一起來試一試。

出示任務要求:

(1)選擇其中的一種方案,小組合作搭一個長方體。

(2)進一步思考其他方案可不可以搭成,爲什麼?

(3)思考在搭長方體的過程中自己的發現。

學生操作

反饋:

師:同學們完成了嗎?請問哪些方案不能搭成長方體?

方案2

師:這些方案都用了12根小棒,爲什麼唯獨2號方案不可以搭成長方體?

預測1:2號方案黃色小棒不夠了,而藍色的多了一根。

預測2:每種長度都應該是4根纔夠,否則搭不成。小結:長方體有12條棱,分成3組,每組都是4根。

師:哪些學生是按方案1搭的長方體。(拿一個作品展示)你們在用這個方案搭長方體的過程中,你們有哪些發現?

預測1:每種長度都有4根。

引導學生指一指模型並板書:分成3組,每組4根。

預測2:長度相同的4根小棒,放在相對的位置。

板書:位置相對。

預測3:每組相等的小棒,都是平行的。

師:(利用模型引導學生觀察)水平面相對的棱互相平行;

垂直面相對的棱互相平行;

側面相對的棱互相平行。

預測4:每個頂點上有3條長度不等的棱。

師引導:在這裏,相交於一個頂點上有3條棱,這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把長方體水平放置)一般情況下,底面較長的那條棱是長,較短的是寬,垂直的是高。誰來指出白板上這個長方體的長、寬、高?

師:同學們,請看模型。老師把長方體的前面和後面拆下來看一下,我們會發現它們的長與寬都是用的一樣的小棒,所以前面和後面是一樣的長方形,同樣的道理,左邊和右邊是一樣的長方形,上面和下面是一樣的長方形。我們再一次發現長方體有6個面,並且相對的面大小相同。

師: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方案3搭成的長方體,哪些同學是用方案3搭的?

師:(出示方案3)這個長方體與與用方案1搭的長方體相比,有什麼特別之處嗎?

預測:方案1搭的長方體6個面都是長方形,方案3搭的長方體有2個面是正方形。

師:是的,這是方案1的長方體,我們可以將它怎樣變化,得到方案3搭的長方體呢?(課件演示)

師:再進一步思考,我們能不能繼續把這個長方體變成正方體呢,有什麼辦法?

學生反饋,師動態演示

師:這麼特殊的長方體即正方體,有哪些小組搭出來了?

師:(展示方案4所搭成的正方體)正方體與長方體相比有什麼相同,什麼不同?

學生交流長方體與正方體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師:根據你們的回答,老師畫出了這幅圖,這個圖是什麼意思?在以前學習中有沒有這樣的圖?(出示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集合圖,體會兩者關係。)

師:其實,正方體是長、寬、高都相等的特殊的長方體。

三、練習鞏固

四、課堂小結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

標籤:教學 長方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