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星星變奏曲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那麼大家知道規範的教學設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星星變奏曲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星星變奏曲教學設計

星星變奏曲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瞭解朦朧詩的特點及背景。

2、理解變奏曲的含義。

3、找出比喻句並理解含義。

4、引導學生珍惜美好生活。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詩中所寄託的詩人的理想及瞭解朦朧詩的特點。

2、理解星星的象徵意義。

【教學媒體】

幻燈片、磁帶、錄音機。

【其他】

學生課前預習:練習有感情地朗讀,思考課後問題。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設計意圖

一、匯入新課

1、回憶著名詩人郭沫若寫的《天上的街市》。這首詩以豐富的想象,寫了自由自在的天上街市,透過寫牛郎織女的自由來往來表達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今天我們來學習《星星變奏曲》這一首詩,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2、介紹朦朧詩的特點:(先請學生介紹,教師再做相關補充。)

朦朧派詩人無疑是一羣對光明世界有着強烈渴求的使者,他們善於透過一系列瑣碎的意象來含蓄地表達出對社會陰暗面的不滿與鄙棄,開拓了現代意象詩的新天地,新空間。是新時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文學流派,文革後期以舒婷、顧城、北島等爲先驅者的一羣青年詩人,從一九七九年起,先後大量發表了一種新風格的詩。這種詩,有三四十年沒有出現在中國的文學報刊上了。最初,他們的詩還彷彿是在繼承現代派或後現代派的傳統,但很快地他們開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遠,自成一個王國。

這首詩體現了朦朧詩的一些典型特徵。

溫故而知新。

明確教學目標。

瞭解朦朧詩的特點,爲理解詩意作鋪墊。

二、整體感知

1、詩中的星星象徵什麼?詩人反覆詠歎星星表達了怎樣的渴望?

(象徵着光明,象徵着美好的事物,表達了他對光明的渴望)

2、兩小節詩在結構上及語言上有什麼異同點?

(都用如果誰還需要還會開頭;從第五行看,有變化,用誰不願意和誰願意)整體感知全詩。

三、合作探究

1、這首詩爲什麼題爲《星星變奏曲》?

(這是借用音樂術語來說的,它提示這首詩是圍繞一個主題與主要意象變換情境,委婉抒情。詩的上下兩節結構相稱,基本手法和用語相同或相近,有同樣的韻律。但上下兩節的情境,意味發生了變化,如用誰不願意和誰願意就不同了。(句式、詞語)這種情形如同音樂,兩段錄音曲在保持基本輪廓的基礎上出現一點變化。)

2、詩中多用比喻,理解一些句的寓意:如:每一首詩都是一羣顫抖的星星風吹落一顆又一顆瘦小的星星。

(瘦小的星星比喻並象徵人們對光明的微茫的希望。不僅太陽失去了,連瘦小的星也被一顆又一顆地吹落,可見夜的黑暗沉沉、猖獗肆虐和冷酷無情。)

3、寂寞地燃燒是什麼意思?

(在尋求自由和光明的過程中,在周圍都是黑暗的時候,只能燃燒自己去尋找光明。寂寞突出了孤獨,燃燒代表了犧牲。)

4、反覆朗讀誰不願意至一團團白丁香朦朦朧朧,體會詩中描寫的情境,探究下列問題:

⑴詩人用柔軟得像一片湖來形容夜晚,這給你怎樣的感受?

(柔軟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寧、平靜、柔和、溫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語言表達出來,給人以溫柔如夢的美好感覺。)

⑵鳥落滿枝頭與星星落滿天空的聯想與類比,表現了怎樣的意境?

(鳥落滿枝頭,點綴在繁密的樹林間,周圍的環境一定是無人攪擾,十分寧靜的;星星落滿天空的情景必定出現在晴朗的夜間,雖然星星視覺上令人感到密集,但並不熱鬧,反而襯托出心情的寧靜、閒適、自在。這兩種情境在形態上有相似之處,都只有在心境寧靜時才能觀察體會得到,因此勾起詩人的聯想與類比。而春天鳥落滿枝頭的景象比夜空繁星滿天的情形,更顯生機,更富有直觀的動感和美感。鳥落滿枝頭與星星落滿天空的聯想與類比,更生動地表現了光明的美好。)

⑶閃閃爍爍的聲音從遠方飄來與一團團白丁香朦朦朧朧這兩句詩在語意上存在着怎樣的關係?詩人爲什麼用閃閃爍爍來形容聲音?

(閃閃爍爍的聲音從遠方飄來與一團團白丁香朦朦朧朧這兩句詩,分別從聽覺上和視覺上描寫聲音的隱約、白丁香的朦朧,將人們帶入一種令人陶醉的朦朧迷離的美好意境,表現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詩人用閃閃爍爍來形容聲音,採用了通感的修辭手法,因爲聲音一會兒入耳,一會兒消失,一會兒清晰一會兒模糊的.感覺與視覺上閃閃爍爍的感覺是相通的。這是以形容視覺的詞語來表現聽覺,以視覺感來突出對聲音的時斷時續、隱隱約約的真切感覺。)指導學生學會命題。

透過反覆朗讀來理解詩中的難點,體會詩的意境。

四、拓展延伸

試仿照這首詩的如果如果或誰不願意誰不願意的句式寫幾句詩,表達一種企盼。

(提示:注意詩歌的語言形式與內容表達的聯繫,並在鑑賞的基礎上仿用詩中的基本句式,使用不同的句式表達同樣的情感。)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五、總結,佈置作業

1、根據練習三要求寫幾句詩。

2、預習第4課。

3、星星變奏曲(江河)

星星象徵着光明,象徵着美好的事物,

表達了作者對光明的渴望。

星星變奏曲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透過誦讀體會作品所流露出的情感,對人的美好情感,對人與人之間的理解,愛和關懷的需求,對人的權利和自由的嚮往。

2、透過對作品的研讀,初步感受朦朧詩的特點及其表現手法。

3、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習慣,在探究、合作中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

反覆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教學建議】

採用以學生自己的閱讀體驗爲主的方式,課堂上給學生充分的誦讀獨自品味和彼此交流的時間。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匯入

2001年12月,在北京中外經典詩歌音樂朗誦會上,總策劃總撰稿人著名詩人西川選詩人江河的《星星變奏曲》作爲朗誦會的第一篇,究竟寫的是什麼內容?爲什麼人們如此青睞它呢?今天就讓我們走近江河,去聆聽他的《星星變奏曲》。

二、作家介紹

江河1949年生,原名於友澤,詩人,詩集有從這裏開始,江河詩選,他與舒婷、北島、顧城、楊煉一起被稱爲朦朧詩的五位主將。

三、導讀

1、自由誦讀全詩,初步感知作品的內容與情感。

2、老師配樂朗誦,再現詩歌的情感與思想。

3、學生自讀、聽讀後談各自的感受。

四、導學

1、介紹朦朧詩。

2、自讀交流自己的發現。

3、這首詩表現的是什麼?

4、現在學習這首詩有什麼意義?學生談體會與認識。

5、齊讀作品,深入體會作品的情感與思想。

6、學生默讀,思考,看自己是否能從詩歌有所發現,結合課後練習進行。

7、將江河的《星星變奏》與賀敬之的作品《三門峽──梳妝檯》進行,體會朦朧詩的特點。

五、小結

著名詩人舒婷說:我透過我自己深深意識到:今天人們迫切需要尊重,信任和溫暖,我願意儘可能地用詩來表現我對人的一種關切、障礙必須拆除,面具應當解下,我相信,人和人是通史互相理解的,通往心靈的道路總可以找到。我想這也是江河以及那一代人內心的渴望與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