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毫米的認識》優秀教學設計(精選5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毫米的認識》優秀教學設計(精選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毫米的認識》優秀教學設計(精選5篇)

三年級上冊《毫米的認識》優秀教學設計 篇1

一、揭題示標

同學們,請看這是什麼?(百寶箱)大家想不想知道里面是什麼東西嗎?(想)但是老師暫時還不能告訴你們,不過看大家這麼可愛,老師可以向你們透露一點兒內幕,這裏面的所有寶貝都和今天學的新知識《毫米的認識》有關,(板書課題)那還等什麼,我們趕快一探究竟吧!請看我們這節課的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

1、知道毫米是長度單位,並知道1毫米有多長。

2、能正確使用毫米這個長度單位。

3、會說出毫米和釐米之間的關係。

(齊讀)(大家有沒有信心完成?)(有)

要完成我們的學習目標,那就需要大家認真的自學,下面我們一起進入今天的自學指導。

一、 自主探究。

自學指導(1)

自學課本21面,畫出你認爲重要的內容並思考以下問題:

1、估一估數學書的長、寬、厚大約是多少釐米?

2、用尺子量一量數學書的長、寬、厚,當測量結果不是整釐米時,怎麼辦?

3、 在什麼情況下,要用毫米作單位?

(時間3分鐘,比一比,看誰自學的又快又好!)

現在開始! 好,停!誰來回答第1個問題, 那麼誰能說一說用尺子量出的數學書的長、寬、厚各是多少? 當測量結果不是整釐米時,怎麼辦?(用毫米表示)用字母表示。

大家真會自學!學的這麼好,那讓我們乘勝追擊,請看自學指導(2)。

自學指導(2)

自學課本22面,再次畫出你認爲重要的內容並思考以下問題:

1、觀察尺子,找到1釐米,數一數1釐米被平均分成了幾小格?其中的1小格就是( )。

2、數一數,1釐米裏有多少毫米?你發現釐米和毫米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

3、1毫米有多長?同桌互相用手比一比,說一說。

4、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長度或厚度大約是1毫米。

(自學時間:4分鐘)

二、 合作提升

自學完了,自學效果怎麼樣呢?現在我們就來檢測一下。

拿出我們的尺子,結合認真的數一數。

0~1是1釐米,中間有( )個小格

1~2是1釐米,中間有( )個小格

2~3是1釐米,中間有( )個小格

你發現了什麼?

1釐米被平均分成了10小格且每一小格的長度相等,即:每一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那麼1毫米有多長呢?首先,我們自己先在尺子上找一找,比一比,然後請一位同學到講臺上也幫老師找一找,比一比。(演示)

如果我們不用尺子,你能用手勢表示出1毫米的長度嗎?

(兩個手指之間很小的縫隙就是1毫米,全班伸出小手演示)

好!現在就讓1毫米的長度深深的留在我們的腦海裏,請大家閉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長。

睜開眼睛,再次用手勢比一比1毫米有多長。

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的長度或厚度是1毫米呢?自己想一想,說一說。除此之外還有哪些物品呢?現在就到老師的百寶箱揭祕的時候了,

(展示銀行卡、小明星、身份證、五角硬幣、鑰匙、尺子、快餐杯等物品的厚度大約都是1毫米)

我們認識了毫米,那麼毫米和釐米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呢?

我們先在尺子上數一數1釐米裏有多少個1毫米?

(1釐米裏有10個1毫米)

我們一塊對着再數一數。(1釐米裏有10個1毫米)

那麼毫米和釐米之間的關係是:

1釐米=10毫米

三、 鞏固運用

同學們,我們已經認識了毫米並且知道了1釐米=10毫米,那你們下面敢不敢接受老師的挑戰?

1。讀出下面圖形的長度。(出示)

你們會用毫米讀出長度,那你們會用毫米測量長度嗎?我們來檢測一下。

下面的幾種測量方法正確嗎?爲什麼?(出示)

我們來實際操作一下,看誰量的又快又準!

2。 量一量。 (出示)

3.下面我們來看一看誰擁有一雙像孫悟空那樣的火眼金睛,請你閱讀明明的一篇日記,找出日記中用錯了的單位,並比一比,說一說與實際情況是否相符。

20xx年9月17日 星期四 天氣:晴

今天早晨,我從2釐米長的牀上爬起來,來到了3釐米高的衛生間,拿起了12毫米長的牙刷刷完牙後,急急忙忙地洗臉,吃早飯。我跑步到學校,看到180米高的老師已經在教室裏講課了,我趕緊從書包裏翻出16毫米長的鋼筆和4米厚的筆記本,認真做起筆記。

我們一塊用正確的單位把明明的日記讀一遍。

4、 在橫線上填上適當的長度單位。(出示)

5、在括號裏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再用一句完整的話表示出圖的意思。(出示)

四、總結解惑

透過我們的交流學習,這節課你收穫了什麼? 還有什麼疑惑嗎?

三年級上冊《毫米的認識》優秀教學設計 篇2

一、學情分析

學生在二年級對長度單位釐米和米有了系統的學習,對長度單位有了一定的瞭解,在原來的基礎上了解毫米產生的意義,理解1釐米=10毫米,感受1毫米的厚度對於學生來說難度不大。

二、學習目標

(一)會用毫米做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

(二)初步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釐米、毫米單位之間的`關係,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三)透過自主探究,提高自己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解訣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

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明確毫米與釐米間的關係;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四、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談話激趣

猜猜老師的身高有多少?(1米61釐米)裏面出現了哪兩個長度單位?他們之間的關係是什麼?測量哪些物品用米?哪些用釐米?,我們的數學書用哪個作單位比較合適?

2、估一估

估計數學書的長大約是( )釐米,寬大約是( )釐米,厚大約是( )釐米,

3、量一量

數學書的長是( ),寬是( ),騠是( )。

小結: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小物體的長度不是整釐米數,爲了較準確的測量,我們就要學習一個比釐米更小的長度單位一毫米,

(二)學海探祕

1、彙報課前小研究。

你知道了有關毫米的哪些知識?教師出示有關毫米的知識。

2、認識毫米,感知1毫米的長度

(1)你能在尺子上找到毫米嗎?找到後指給同桌看

(2)指名到投影上來找毫米。(放大尺子)

(3)小結:尺上1釐米中間還有許多小格,每一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

(4)觀察會員卡的厚度,用尺子量一量卡的厚度,用手捏住卡感知1毫米的厚度,在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呢?

3、認識1釐米=10毫米。

(1)我們知道刻度尺上的1小格就是1毫米,那麼在1釐米中究竟有幾毫米呢?請在自己的尺上選擇任意的1釐米數一數。(出示視頻)

那麼2釐米是多少毫米?4釐米呢?

4、測量

(1書本第22頁做一做。

(2)測量每條線段長度(以毫米爲單位):

(三)鞏固新知

1、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1)一橡皮擦長

(2)教室的長約10( )

(3)玻璃厚約5( )

(4)玲玲的身高爲125( )

2、我會算。

8釐米=( )毫米40毫米=( )釐米

10釐米=()毫米3釐米4毫米=( )毫米

三年級上冊《毫米的認識》優秀教學設計 篇3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在操作中學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明晰測量的步驟與方法。

2.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明確毫米與釐米間的關係,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二)過程與方法

透過觀察、估測、測量等活動,讓學生體會毫米產生的實際意義。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與他人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

二、教學問題診斷分析

小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測量”這部分內容的實踐性較強,要注重讓學生進行估計、測量、交流等活動,透過直觀——表象——抽象的思維過程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建立毫米的長度觀念。教學中,可以選擇學生身邊感興趣的事物爲學具(如粉筆、鉛筆、硬幣等),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同時要加強學生的操作活動,培養估測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使學生初步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釐米=10毫米;會簡單的換算;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教學難點:體驗1毫米的實際長度,形成直觀表象。

四、教學準備

課件,1分硬幣,磁卡等。

五、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匯入新課

1.你知道自己的身高嗎?你能估測一下老師的身高是多少嗎?

2.我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怎樣用手勢表示1米和1釐米大概的長度?

教師:我們已經認識了米和釐米,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其他的長度單位。

【設計意圖】透過估測老師身高這一活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喚起學生對已有長度單位知識的回顧和對經驗的總結,架起了學習新知識的橋樑。

(二)探究新知,認識毫米

1.毫米產生的意義。

(1)估一估。

①小組活動:估計數學書的長、寬、厚。

②對估計的結果進行反饋。

③誰估計的結果比較準確呢?怎樣來驗證?

(2)量一量。

①小組活動:測量數學書的長、寬、厚,並將測量時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測量的結果。

②彙報交流。

③教師課件演示測量數學書的長、寬、厚的方法,並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議。

小結:當測量的長度不是整釐米或者要求量得比較準確時,可以用毫米(mm)表示。

④教師板書課題:毫米的認識。

【設計意圖】小組合作測量數學書的長、寬、厚,讓學生在測量中理解和體會長度單位“毫米”產生的必要性,加強了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及小組合作的意識。

2.合作探究,認識毫米。

(1)初步認識1毫米。

①小組討論:關於毫米,你知道什麼?

②觀察自己的直尺,你能找到1毫米的小格嗎?

③你能用手指一指嗎?那用什麼工具指比較合適呢?

④1釐米裏面有幾個1毫米呢?用筆尖指着數一數。

課件演示1格1格地數,得出結論:1釐米中有10個1毫米。

⑤組織學生找不同的1釐米,數一數裏面有幾個1毫米,從而驗證釐米和毫米之間的關係,教師板書:1釐米=10毫米。

(2)進一步認識1毫米,建立表象。

①你能用手比劃1毫米的長度嗎?

②藉助1分硬幣、磁卡等實物,感受1毫米。

(3)找一找生活中的1毫米,並說一說,生活中測量哪些物品時一般是用“毫米”作單位的?

(4)用毫米作單位,再次測量數學書的長、寬、厚各是多少?

【設計意圖】本課的重點是幫助學生建立“毫米”的觀念。三個探究知識點的設立着眼於這一重點,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同時,藉助生活實物,幫助學生親身感受,進而抽象出1毫米的長度觀念。

(三)鞏固練習,深化理解

1.完成教材第22頁“做一做”的第1題和第2題。

練習第2題時應引導學生正確擺放直尺及正確讀數。

2.完成教材第24頁練習五第1題和第2題。

練習第1題時要求學生先估測,後判斷,再用尺子進行測量驗證。

【設計意圖】透過練習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在練習時讓學生先估一估,再精確測量,給學生嘗試、修正的機會,使學生的估測能力在這節課得到一定的發展。

(四)課堂總結,明確目標

1.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2.你能用我們今天的學習內容解決身邊的哪些問題?

三年級上冊《毫米的認識》優秀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透過學生的估計、測量、討論交流等活動,使學生明確毫米產生的實際意義,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2、知道毫米與釐米間的關係,會進行簡單的換算。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3、透過合作交流培養孩子的合作能力和傾聽能力,並在學習活動中滲透一定地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

教學重點:明確毫米產生的實際意義,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難點: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學具準備:一人一張光盤,一把直尺。同桌一份活動物品(2枚一分硬幣,一枚一元硬幣,2張識字卡片,一塊磁鐵,一顆象棋子),一張記錄表。

教學預設:

一、引入

1、估計老師有多高?說說怎麼想的?

2、米和釐米是我們以前學過的長度單位,請大家用手勢比劃一下,1米有多長?1釐米有多長?我們在測量哪些物體的時候一般用釐米作單位?

3、測量書本的寬度,是多少釐米?

4、看來書本的寬度不是一個整釐米數,要想比較準確地知道數學書的寬度,就要用到一個比釐米還小的長度單位,毫米。(板書課題,齊讀。)

( 從估計老師的身高入手,引導孩子們回憶以前學過的長度單位,有趣而自然。並透過孩子們自己測量發現書本的寬度不是一個整釐米數,體驗到需要一個比它更小的長度單位,由此明確了學習毫米的必要性,簡單而深刻。)

二、展開

(一)認識毫米

1、1毫米有多長呢?請大家觀察自己的尺子,找一找哪到哪是1毫米長呢?

2、電腦演示放大的直尺,認識1毫米的長度。

3、1釐米中有幾個1毫米呢?請大家拿起鉛筆用筆尖點着數一數。(板書:1釐米=10毫米)2釐米呢?5釐米呢?10釐米呢?

4、畫出1毫米的長度。對1毫米長的線段你有什麼感受?

不用尺子畫1毫米,同桌檢驗,並馬上修正。

5、我們生活中有沒有長度、寬度或者厚度大約是1毫米的物品?

(設計意圖:尊重學生原有的知識起點,讓孩子們先嚐試着自己在尺上找一找1毫米,然後引導孩子自己發現釐米和毫米的關係,透過找一找,點一點,數一數,畫一畫,說一說一系列活動初步建立毫米的長度觀念。)

(二)感受1毫米、幾毫米的長度。

1、測量光盤的厚度,看看夠不夠1毫米?

請大家像老師這樣用拇指和食指輕輕地夾住光盤,慢慢地把光盤抽出來,兩個手指之間的這條小縫的高度大約就是1毫米。看着這條小縫,看着這個1毫米,你有什麼感受想說的嗎?

(設計意圖:在初步建立毫米概念的基礎上,讓每個孩子們透過光盤用手來感受1毫米的厚度是直觀而有效的。透過比一比,看一看,說一說,進一步強化了1毫米的概念。)

2、如果老師要大家比劃出2毫米的厚度,你們打算怎麼做?4毫米呢?

(設計意圖:學生經過討論,得出把2張光盤疊加就是2毫米的結論,初步感受了單位累加的數學思想,同時也讓孩子們對幾毫米的長度有了初步的體驗。)

3、小小估測員:

a、請大家估計一下,你們覺得那樣物品的厚度最接近1毫米?你怎麼知道的?

(設計意圖:在學生初步建立1毫米的概念後,給予學生充分比較的材料,讓他們從中找出厚度最接近1毫米的物體。學生經過討論後發現可以藉助光盤的厚度進行比較,使他們感受到估計時需要先建立一個估的標準,同時感受比較、用已知來探求未知的重要數學方法和思想。)

b、藉助光盤我們認爲1分硬幣的厚度最接近1毫米,那麼其它物品的厚度分別是幾毫米呢?你們也能估計一下嗎?(學生活動,教師巡視。)

三年級上冊《毫米的認識》優秀教學設計 篇5

教學內容:毫米,分米的認識

教學目的:1 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

2 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概念,知道1釐米=10毫米,1分米=10釐米,1米=10分米

3 學會用毫米,分米作單位量物體的長度。

4 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5 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6 在實際操作中使學生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認識分米和毫米以及米、分米、毫米之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建立毫米,分米的長度概念。

教學方法:直觀操作法,啓發式談話法。

學法指導:教給學生操作方法。

教具準備:直尺(1米),課件,紙條(40),一分硬幣40枚,棋子等。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 找一生與師同站,其他學生髮現“師生”之間有何不同,由高度引入。

2 複習釐米,米

〈1〉 生用手錶示1釐米,1米的長度。

〈2〉 師:在測量較短物體的長度時常用(釐米)作單位。

在測量較短物體的長度時常用(米)作單位。

3 出示一分硬幣引入

師:以釐米爲單位測量一分硬幣的厚度,如何?爲什麼?

一分硬幣的厚不夠1釐米,而我們又想比較準確地知道它的厚度,怎麼辦?

二:新授

〈一〉 毫米

1 要想比較準確地量出一分硬幣的厚度,我們可以用一個比釐米更小的單位,毫米來測量。(板書課題)

2 認識毫米

師:觀察直尺上除了較長的釐米刻度線外,還能發現什麼?

師:1釐米中間的每一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

2小格的長度就是(2)毫米。 你還知道幾毫米?

3 1釐米=10毫米

師:數一數,在刻度1和刻度2之間有多少小格?是幾毫米?

同樣的方法數3—4之間有多少小格?幾毫米?

自選1釐米數小格,彙報。討論發現了什麼?(1釐米=10毫米)

師:驗證:課件演示數小格。

4 量硬幣,感受1毫米

師:量一般物體的方法是什麼? 生口答,師小結。

生測一分硬幣的厚度,彙報。

師:指導學生藉助1分硬幣表示1毫米。

5 練習

〈1〉 測量棋子任一條邊長,彙報。

〈2〉 課件出示練習題

6 小節:今後量比較短的物體長度或要求量的比較精確,就可以用(毫米)作單位。

〈二〉 分米

1 測桌面的寬用毫米作單位,怎麼樣?

可以用釐米,也可以用毫米作單位。(板書:1分米)

2 認識,感受1分米

師:在尺子上從0刻度起,1釐米1釐米的數出10釐米,指出:10釐米也叫1分米。

師;1分米和10釐米同樣長,說明1分米等於多少釐米?

(板書:1分米=10釐米)

師:從刻度2到刻度幾是1分米?

師:用手勢表示1分米大約有多長。

3 分米條製作及應用

師:2人一張紙條,一人測出1分米,並在最後畫一條豎線,同桌用尺子測量檢查。如果不正確,另測;正確,沿線摺疊。 師巡視指導。

師:用分米條測量桌子寬大約是幾分米?多的部分用什麼單位表示?

4 教學1米=10分米

同桌之間提問用手錶示1毫米,1釐米,1分米,1米的長度。(師貼分米條)

師:共幾個分米條?10個分米條是幾分米? 和學過的多長很相似?爲什麼?

指名提問,師小結。

驗證:用1米長尺子測量得出 1米=10分米

三:練習

課件出示。(鞏固新知)

四:1 小節:我們這節課學習了什麼?

2 作業:以毫米,分米爲單位,測量家中物體長度,做一個記錄。

板書設計

毫米,分米

1釐米=10毫米 1分米=10釐米 1米=10分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