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蘇州園林教學設計優秀範文

教學目標:

蘇州園林教學設計優秀範文

一學習本文按照園林建築的內在條理組織材料,圍繞中心,從幾個方面有條不紊地說明事物的方法。

二學習本文準確、簡潔、生動的語言。

三瞭解蘇州園林的特點,領略作者筆下的畫意美,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燦爛文化的感情。

教學設想:

一蘇州園林總的特點,學生不容易理解。要抓住這個難點,反覆引導學生體會。可以結合講解圍繞中心,有條不紊的寫作特點,使內容講析和寫作知識講授有機地結合起來。

二本文的語言很出色,可以作爲學習的重點。要求理解、掌握下列詞語:雷同、嶙峋、閱歷、重巒疊嶂、敗筆、工細、因地制宜、斟酌、琢磨、自出心裁、別具匠心。

三有條件的,可以出示蘇州園林圖片,以增加感性材料,幫助理解課文

四佈置預習:讀課文兩遍,藉助字典弄懂生字新詞。

五安排兩教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正音正字、解釋詞義;通讀課文,分段;講課讀文第1—6節。

教學步驟:

一檢查課前預習,引入新課。

我們今天學習《蘇州園林》(園林:是種植花草樹木、供人遊賞休息的風景區。作者葉聖陶。提問:在一年級我們學過他什麼文章?是什麼文體?你們能簡要回憶它的內容嗎?學生回答。明確:學習《蠶和螞蟻》,主要講螞蟻勸蠶工作的故事。是篇童話。教師追問:葉聖陶老先生是哪裏人?在明確是蘇州人以後,指出他對蘇州園林很熟悉,又有深刻的研究。《蘇州園林》一文便是介紹蘇州園林特點的,是說明文。然後要求學生把不懂的問題,不識的字,不懂的詞提出來。

二出示小黑板,正音正字。

正音:鏤,從“釒”,從“婁”,不讀(縷)。嶂,不讀(章)。(對)稱,不讀(稱,動詞)。軒榭。斟酌。

三補充註釋(出示小黑板):

①鑑賞:對藝術作品感受、理解、評判的過程。

②因地制宜:根據各地不同的情況規定適宜的辦法。

③敗筆:繪畫中畫得不好的部分。

④池沼:比較大的水坑。

⑤圖案:有裝飾意味的花紋或圖形,以結構整齊、勻稱、調和爲特點。

⑥閱歷:親身見過、聽過或做過。

⑦雷同:指不該相同而相同。

⑧斟酌:考慮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適當。

⑨層巒疊嶂:巒,小而尖的山;嶂,直立如屏障的山峯,層層疊疊,山連着山。

四教師範讀課文。引導學生分段;明確:第一段(第1節),說明蘇州園林在我國園林建築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段(第2節),概括說明蘇州園林總的特點;第三段(第3—10節),具體說明蘇州園林的特點。

五指導學習第一段(第1節)。

指名學生朗讀。提問:蘇州園林給作者總的印象是什麼?這種印象是怎樣得來的?學生討論。回答。明確:總的印象是:“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各地園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蘇州園林的影響。”(要求學生用線劃出)這種印象的得來是靠兩個“經過”。

詞義辨析:

(1)標本,原指供學習、研究時用的動植物、礦物的實物,這裏有“範本”的意思。標誌,記號。標準,規範、衡量事物的準則。作者選用“標本”一詞準確地說明蘇州園林的影響和作用。

(2)鑑賞,指對藝術品的欣賞和評價。欣賞,指對藝術品的領略和玩賞。觀賞,指觀看欣賞(見《卓越的科學家竺可楨》)。作者選用“鑑賞”一詞,明確要求我們對蘇州園林不只是觀看,玩賞,還要作分析,評價。

六講讀第二段(第2節)。

先由學生默讀,然後提問:蘇州園林有什麼共同點?具體表現在哪幾方面?要求學生朗讀作答,並用線劃出。明確共同點以後,板書:“完美的圖畫”。明確具體表現後也板書(見附表,下略)。

四個“講究”構成一組動賓式排句。用詞很恰當。“佈局”指整體,“配合”、“映襯”指部分,“層次”指次序。這些詞語準確地說明了蘇州園林建造時很重視整體上的安排,局部上景物的分工配合,遠、近景色的次序這些問題,讚揚了設計者和匠師們的智慧。

教師領讀:“可是……有個共同點”。

學生齊讀:“似乎設計者……欠美傷美的敗筆。”

這一段是本文的說明中心,底下一段用對比作具體說明。本段起着統領全文的作用。

七指導學習第三段第一層(第3—6節)。

第三段在具體說明蘇州園林的特點時,可以分爲兩層:第3—6節是第一層,圍繞四個“講究”分別加以具體說明;第7—9節,從園林角落、門窗圖案、屋室裝飾等方面說明也沒有“欠美傷美的敗筆”。前者從大處講,後者從細部談,說明這裏的一切構成了“完美的圖畫”。底下,我們先學習第一層:

(1)先啓發學生思考;蘇州園林是怎樣講究亭臺軒榭佈局的?作者運用什麼方法加以說明?叫學生默讀第3節,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明確:不講究對稱,而求自然之趣。運用比較和比喻的方法加以說明。

(2)要求學生繼續思考:蘇州園林是怎樣講究假山和池沼的'配合的?叫學生默讀第四節,然後分假山和池沼兩種景色加以說明。

教師追問:爲什麼遊覽者攀登假山時會“忘卻蘇州城市,只覺得身在山間”?學生思考,回答。明確: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藝術”和“技術”兩個詞恰切地解說了原因。藝術,指能創造美的方式方法;技術,指生產操作方面的技能。蘇州園林假山堆疊是一種創造美的勞動,決不是機械的堆疊。

教師追問:蘇州園林的設計者和匠師們是怎樣講究各種景物的配合的?讓學生朗讀課文作答。

(3)先要求學生思考蘇州園林怎樣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讓學生朗讀第5節。在學生初步理解的基礎上,教師作簡要分析:作者先作正面解說,一個“俯仰生姿”,道出了各種樹木的美麗姿態,兩個“相間”,說明這裏鮮花不敗春常在。接着又從反面說明。

(4)要求學生思考:蘇州園林是怎樣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的?讓學生朗讀第6節作答。

八佈置課外作業:

1.抄寫本課文生字新詞並能作解釋。

2.給帶點的字詞注音並解釋:

①鑑賞(照,仔細看)

②對稱(適合)

③雕鏤(刻)

④琢磨(雕刻玉石,使它成爲器物)

⑤匠心(巧妙的心思)

⑥疊嶂(層層的峭壁)

3.“思考和練習”一。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繼續講讀課文;歸納中心思想和寫作特點;複習冒號知識。

教學步驟:

一複習檢查:

(一)默生字(給帶點字詞注音):

軒榭嶙峋鏤空閱歷重巒疊嶂對稱

(二)指名兩個學生在黑板上註釋下列詞語:

鑑賞因地制宜敗筆雷同斟酌

(三)回答“思考和練習”一。

[參考答案]

蘇州園林的共同點是“似乎設計者和匠師們一致追求的是:務必使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本文從亭臺軒榭的佈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樹木的映襯、遠景近景的層次、每個角落的格局、以及門窗圖案和屋室裝飾等六個方面有條不紊地加以說明。

二講讀第三段第二層(第7—10節)。

(一)指名學生朗讀。

提問:第7、8、9三節也在於說明蘇州園林是一幅“完美的圖畫”,爲什麼在第2節不加提示(如四個“講究”)?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歸納:本段第一層的內容在第二節用四個“講究”作提示以示重要,比較起來,這一層比較次要,這樣安排顯得主次分明。

(二)先叫學生思考:第7節主要是講什麼?用什麼方法說明?然後讓學生默讀。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歸納:着重說明“蘇州園林在每一個角落都注意圖畫美”,主要用舉例說明的方法。教師追問:舉了幾例?爲什麼讀的時候感到不呆板?學生思考回答。列舉了三例:“階砌旁邊……”,“牆上……”,窗前……。舉例時注意使用恰當的動詞,避免了呆板。一個“栽”字,足見設計者和匠師們的精心佈局,即使是階砌小處也不放過;“蔓延”一詞表現爬山虎或薔薇木香虎虎有生氣,使平板的牆頭有了活氣;一個“補”字,足見設計者和匠師們是善於化靜爲動,化單調爲多彩。

教師領讀:“遊覽者……注意圖畫美。”

學生齊讀:“階砌旁邊……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三)指名學生朗讀第8節。在明確這一節主要說明蘇州園林的門窗的圖案設計和雕鏤琢磨工夫都是工藝美術的上品以後,引導學生體會“那些門和窗儘量工細而決不庸俗,即使簡樸而別具匠心”一句中的那幾個詞是用得恰切的。“儘量”表示工細的程度;“決”表示“一定”的意思,對否定“庸俗”就顯得更加堅決。“即使”是表示假設加讓步的連詞,用它虛寫一筆往往是爲了強調後邊的結論。這幾個詞準確地說明了設計者和匠師們巧奪天工的技能。

詞義辨析:別具匠心、自出心裁、別出心裁是三個近義的成語,都表示有創造性,便也稍有差別。別具匠心指具有與衆不同的巧妙構思,側重於說明與衆不同。自出心裁:自已想出一種與衆不同的新主意。在第二節裏用它來讚美設計者和匠師們獨立思考,根據實際情況發揮創造性顯然是合適的。自出心裁,側重於說明“自心的創造和裁斷”。別出心裁:別外想出一種與衆不同的新主意。側重子“另外想出”,與前面兩個近義詞組有區別。

(四)先叫學生思考:第9節說明了什麼?用了什麼說明方法?指名學生朗讀。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歸納:主要說明屋室裝飾的色彩美,是運用比較的方法說明的。

最後的結束語留有餘地,讓人回味不盡。讓學生齊讀這一結束語,體會文意。

三歸納中心思想。

從朗讀着手(第一、二段分別由一位學生讀,第三段一、二兩層分別由男女生齊讀),根據板書設計(見後),先由學生歸納中心思想,最後教師小結:文章介紹了蘇州園林的特徵,再現了它的美麗畫面,顯示了設計者和匠師們的智慧和我國園林藝術的高超。

四歸納寫作特點。

這學期學過的《莊嚴的毛主席紀念堂》、《雄偉的人民大會堂》和《故宮博物館》以及本文都是說明,介紹處所的說明文。說明文都是按照一定的順序來說明事物特徵的。讓學生回憶《雄偉的人民大會堂》等課文的說明順序,然後指出,本文具有圍繞中心,有條不紊地說明事物的特點。文章的第2節提出了說明中心,從第3節開始,按照園林景物的種類分門別類加以說明。在組織材料加以說明時,大致按照由概括到具體,由大到小,由外到內由遠及近的順序進行的。

其次,語言準確、生動、富有表現力。

比如用“盤曲嶙峋”寫出了藤蘿乾枝特有的風姿,用“珠光寶氣”,把嫋娜的藤蘿的花串、花朵的色、光、神都寫了出來。

說明事物時表達得很有分寸,留有餘地,如池沼“大多引用活水”,“蘇州園林可絕不講究對稱,好象故意避免似的”,蘇州園林“極少使用彩繪”。有時說得很肯定,毫不含糊,如“總之,一切都要爲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決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以上都從實際出發,表達的很精確。

本文有三處用冒號,值得注意學習。“似乎設計者和匠師們一致追求的是:務必使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這句冒號起提示作用。“還在那兒佈置幾塊玲瓏的石頭,或者種些花草:這也是爲了取得從各個角度看都成一幅畫的效果。”這句的冒號起總結作用,着重說明目的。“沒有修剪得像寶塔那樣的松柏,沒有閱兵式似的道旁樹:因爲依據中國畫的審美觀點看,這是不足取的。”這句的冒號既起啓示作用,又有總結作用,在於說明原因。

五課堂練習。

(一)口答“思考和練習”二。(答案見上)

(二)筆答“思考和練習”三。

[參考答案]

①“在天安門的右前方”是狀語,表示處所,對中心詞“聳立”起限制作用。“巍然”是狀語;對中心詞“聳立”起修飾作用。“雄偉”“壯麗”是定語,對中心詞“人民大會堂”起修飾作用,形容它的氣魄。

②“革命的集體組織中的”是中心語“自由主義”的定語它表示領屬的修飾成分。“革命的”又是中心語“集體組織”的定語;表示性質。“十分”是狀語,對“有害”起修飾作用,說明“有害”的程度。

③“一夜沒睡好”是中心詞“興奮”的補語,補充說明“興奮”的程度。“拂曉”和“就”是中心詞“出發”的狀語,表示出發的時間。

六課外作業。

1.作者在這篇文章中按照什麼樣的順序來介紹蘇州園林?在介紹中強調了什麼特點?(答案見上)

2.爲了把人們生疏的事物說得明白易懂,我們常常要進行具體描寫,有時還要用比喻。找出本文具有這種特點的一些詞句。

[參考答案]

具體描寫:“高樹與低樹俯仰生姿。落葉樹與常綠樹相間,花時不同的多種花樹相間,這不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比喻:“沒有修剪得象寶塔那種的松柏,沒有閱兵式似的道旁樹。”

附教學參考資料:

1.劉宗德:《〈蘇州園林〉教學要點》(《中學語文教學》1981年第二期)

2.浦伯良、秦兆基:《漫談〈蘇州園林〉的寫作特色》,金華師專《教研資料》1981年第1期。

黃嶽洲主編《中學語文教案》第三冊,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