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小學跳繩教學設計(通用5篇)

作爲一名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跳繩教學設計(通用5篇),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跳繩教學設計(通用5篇)

小學跳繩教學設計1

一、指導思想:

依據《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貫徹落實健康第一的教學思想,讓學生學會健體,掌握一些基本的健身方法。採用靈活多樣、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在教學中以學生爲主體,使學生帶着愉悅的心情,濃厚的興趣,積極主動地完成學習目標,發展學生敢於動腦,大膽實踐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創新精神。

二、學生分析:

本課的授課對象是七年級學生。好動是學生的天性,他們對體育活動有廣泛興趣,喜歡學習新穎運動技巧。自信心強,但有時過高的估計自己的能力,還存在着任性,嬌氣、依賴性強、缺乏合作精神等不良心理傾向。因此在教學中針對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靈活的安排多樣的跳法練習,在課堂上爲學生創設公平競爭的氛圍,留給學生一定的自主活動天地,讓學生在學習和觀察思考中得到啓示,得到鍛鍊。多表揚,少批評和指責。同時讓學生自由組合,有效的激發團隊精神、合作精神,有益於各層次學生得到提高。使學生在參與活動中得到成功感,給學生帶來以下心理體驗:學會了的愉快,成功了的喜悅,獲勝了的開心和自豪。

三、教材的選擇:

跳繩是學生十分喜歡的一種體育活動。它是一種以下肢運動爲主,結合上肢協調配合的一種身體活動,它可以透過控制動作的繁簡和速度的快慢而很容易地達到調節運動量的目的,適合不同的年齡和性別。由於設備簡單,不需要很大的場地,容易開展,是體育教材中較好的內容。透過跳繩活動能夠促進學生上下肢肌肉、關節、韌帶和內臟機能的發展,對於發展彈跳力、靈敏、協調性等具有顯著作用。同時還可促進少兒智力、身高的增長,增強少兒心肺功能和胃腸功能。

教學內容

1、花樣跳繩。

2、胯下傳接跳繩比賽。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1)在跳繩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使學生懂得一根跳繩能有多中玩法,學會在活動中思考,在玩中鍛鍊。

(2)透過遊戲,發展學生的協調能力。

2、技能目標:

(1)透過教學使學生掌握一繩多玩的方法,發展學生的腿部力量。

(2)透過學生自主設計、創造的練習,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

3、情感目標:

(1)透過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積極進取的精神。

(2)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快樂中鍛鍊身體,培養創新意識。

學習關鍵

1、運動參與2、感情投入3、羣體意識4、團結協作5、自我創新

課堂程序

教學內容

教師指導

學生活動

教學設想

匯入階段

1、師生問好

2、介紹課的內容和要求。

3、教師強調運動安全問題。

1、教師儀表端正、語言親和。

2、講解清楚、聲音宏亮。

1、學生成四列橫隊,面向教師站立,跳繩拿於手中。

2、注意力集中,關注教師。

3、能有一種良好的參與慾望。

學生個個情緒高漲,體現良好的精神風貌。

熱身階段

1、跟老師一起做自編的繩操。

2、每人跳30個繩。

3、計時1分鐘跳繩。

1、教師師範動作,師生分喊口令。

2、教師監督學生練習並計時。

1、學生有走到跑圍成圓圈。

2、左右間隔一臂距離

3、儘自己最大努力去完成老師的任務。

透過練習,達到熱身活動。

初步探討階段

1、玩跳繩。

自由結合4人一組,邊玩邊想新的玩法。

1、教師給學生時間,讓學生自己玩。

2、教師啓發學生用各種方法跳。

1、學生在積極參與的基礎上能思考出不同的練習方法,並積極嘗試。

2、有一定的合作練習。

學生自己嘗試練習自己組合動作,能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創造性和想象力。

發展能力階段

1、集體交流你組想到的各種跳法。

2、讓學生體驗練習。

3、主要讓學生練習左右腳跳、雙腳跳、單跳、雙飛跳、花樣跳等等。

1、教師與學生一起玩,播放歡快的音樂。

2、教師個別輔導學困生。

1、學習自己不會的跳繩方法。

2、小組內互幫互助練習。

教師與學生一起活動,增進師生間的親近感。

遊戲階段

分男女隊各自進行胯下傳接跳繩比賽遊戲

教師講解遊戲的規則和示範動作,強調應注意的問題。

1、排頭把跳繩挽起來,其餘的放在身邊,學生間隔一臂距離,雙手前後傳接跳繩。

2、學生自己先練習,然後聽教師口令練習。

學生自己動手放置器材,突出了實踐操作,這有利於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結束階段

1、放鬆練習。

2、簡單小結並提出要求。

3、收拾器材師生再見。

1、帶領學生手拿跳繩做各種放鬆操,用音樂和口令感染學生,讓學生儘量放鬆。

2、讓學生說本課學習的收穫。

3、教師提出要求。

在教師的帶領下,結合音樂,手拿跳繩完成各種放鬆操練習。

透過放鬆,使學生機體恢復到運動前的狀態。

場地器材

籃球場地、單人跳繩37根、音響一臺。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以短跳繩貫穿始終,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提高學生跳繩的能力,在學習過程中使學生充分體驗到運動的樂趣與運動後的愉悅。課堂氣氛活躍,學習熱情高,能較好地完成了課時的教學目標。

在這節課中,如果在學生小組交流多樣跳繩過程中,我能着重要求學生練習大部分學生不會的花樣,教師進行必要的技術指導,然後再進行比賽鞏固,相信效果會更上一層樓,在以後的教學中更要重視學困生的身心健康,使每位學生都能在體育課中體驗成功的快樂和喜悅。

小學跳繩教學設計2

一、教學設計說明:

跳繩是一項對學生身體發展非常有價值的體育活動,本課是以短繩爲主線,把短繩、長繩有機地聯繫起來而設計的。力求透過跳繩課程來培養學生的合作、創新意識,發展彈跳、靈敏、耐力等身體素質,提高技能的一個縮影。

二、教學內容分析:

依據《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以跳繩爲主教材,讓學生直觀的瞭解跳繩的多種跳法和相關知識。不但讓學生掌握多種的跳繩方法,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創新力。讓學生講自己的跳法大膽的展示給其他同學,增強其自信心,獲得成功的喜悅。透過遊戲比賽的形式培養學生良好的團結合作能力。

三、教學對象與教學方法分析:

本次課的授課對象是初中一年級學生。好動是學生的天性,他們對體育活動有廣泛興趣,喜歡學習別人的運動技巧。因此在教學中針對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靈活安排多樣的跳法練習,在課堂上創設公平競爭的氣氛,留給學生一定的活動天地,讓學生自由練習,得到鍛鍊。多表揚,少批評和指責。同時讓學生自由組合,激發團隊精神,合作精神,使學生在參加活動中得到成功感,體會了愉快,成功的喜悅,正確引導學生不良的心理傾向。

四、教學目標:

1、身體發展目標:透過多種跳繩的練習發展學生的跳躍和協調能力。

2、能力發展目標;初步掌握多種跳繩的方法,基本掌握2—3種繩子單人跳技術。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3、心理髮展目標:透過練習使學生樹立信心,積極上進,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4、社會適應目標:學會相互配合,培養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

五、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自我創新,團結協作。

教學難點:掌握跳躍節奏和上下肢協調配合。

六、教學流程:

(一)收心熱身,愉悅身心階段

用教師手中的跳繩直接進入課的主題,透過自由練習跳繩活躍氣氛,提高興趣和練習積極性。適時集合調節,介紹繩操的基本內容和繩的摺疊方法,透過節奏鮮明,簡單活潑的繩操使學生的關節、肌肉、韌帶得到充分的活動,將要學習的技術動作有機融入創編的繩操。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階段

教師:

1、邊講解邊示範繩操。

2、領做,口令指揮學生練習。

3、請學生創編繩操。

4、邀請學生展示,評價。

學生:

1、聽講解看示範,明確練習動作。

2、在教師口令指揮下認真練習。

3、發揮想象,互相交流,創編新動作。

4、創編成果展示,並進行自評和互評。

教師:

1、語言匯入

“繩子除了可以用來跳還可以用來做什麼呢?用處有很多,接下去我們就嘗試着來投繩,看一下哪一位同學投得最遠,動作最正確”,講解捆繩方法,要求學生迅速把繩子捆好。

2、講解、示範投繩的動作方法,強調注意事項。

3、組織學生不同能力的學生在不同的起投線上進行練習,巡迴指導,糾錯,並請生示範,同學評價,指出優缺點。

4、同質學生間的比賽,評價。

學生:

1、按要求捆好繩子。

2、看示範,聽講解,明確練習的方法。

3、按自己的能力在不同的起投線上練習,認真觀摩同學的示範,做出正確的評價。

4、積極比賽,自評、互評。

七、教學反思:

一節課下來,學生們的收穫很大,而我的收穫更大。

在這節課中我的優點是:

1、教態自然親切,注意了教法的運用,注意了以學生學習爲主體,注意了在練習中自己找尋方法與教師提示相結合。

2、教學目標較清楚,圍繞教學目標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意志品質、合作意識、自信心、身體的靈活性等方面都得到了鍛鍊。

3、課程環節清楚,基本完成了教學任務。

本節課的教學也使我找到了自身的不足:

1、作爲一名體育教師,專業知識的學習由爲緊迫。如:教學方法、遊戲方法、訓練形式等。

2、在學生的訓練中,如何梯進式練習,如何有針對性指導及指導方法的多樣性。

3、對實際教學的預測性備課經驗不足。

小學跳繩教學設計3

教材分析

《跳繩》是一首活潑短小的創作歌曲,2/4拍,宮調式。歌曲的節奏規律性強,由八分音符、四分音符組成,旋律以跳進爲主,活潑、跳躍,結合生動的歌謠體歌詞,形象地刻畫了小朋友喜愛小繩的心情,表達了小朋友每天跳小繩爲建設祖國而鍛鍊身體的決心。歌曲約創作於20世紀五 六十年代,是多年來深受兒童們喜愛的一首歌曲。

歌曲《跳繩》第一句採用了小鈴圖形譜示意旋律的高低。歌曲的第二段詞未出全,是爲學生留下了編創歌曲的空間。讓學生在教師的鼓勵下動腦編創合適的詞演唱,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剛入學,學生年紀小,對音樂有着濃厚的興趣和積極性,樂於參加音樂課堂活動,樂於在活動和課堂上表現自己。但是部分學生比較羞澀,不敢上臺展現自己,對自己缺乏信心。學生沒有進行過系統的.音樂學習,學前段主要以律動爲主,因而進入小學系統學習後,學生沒有正確的演唱習慣和技能。學生記憶力強,對歌曲、舞蹈、表演等藝術形式有着強烈的喜愛,聽唱了很多課外歌曲,但以流行歌曲居多,且有着唱音不準,節奏不穩定,不符合學生心理年齡等諸多問題。總的來說,一年級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是他們進行音樂學習的動力和出發點,課堂常規和音樂課的相關知識技能需要從零開始。

教學目標

1、 能夠整齊地演唱《跳繩》,理解“小繩小,真輕巧”的含義。

2、 學習用歌聲及動作表達活潑,歡快的情趣。

3、 是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編創歌詞及動作,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

教學重點:學會唱《跳繩》

教學難點:正確地掌握歌曲節奏,能夠正確的演唱歌曲。

教學過程:

一、激情匯入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跳繩嗎?誰來模仿一下?

1、請個別學生模仿,全體學生模仿。將學生分成兩部分,隨着老師放的音樂有節奏地模仿跳繩的動作。

模仿跳繩的動作,隨着音樂有節奏地做跳繩的動作。

從生活入手,模仿跳繩的動作,感受不同音樂中的跳繩動作。

2、學生表演

表現好的獎勵五角星

二、欣賞全曲

匯入:你們跳得太好了,現在聽一聽演奏家們是怎樣用音樂來表現跳繩的。請同學們認真聽,大膽想,音樂中描繪的是什麼樣的情景。

回答問題:有單人跳繩、雙人跳繩……

初聽全曲,感受樂曲情緒,想像作品描繪的內容。

問題:你都聽到了什麼?(根據學生回答,進行小結)

師:同學們說得非常好,請你們爲這個曲子起個名字好嗎?(學生各抒己見,說出自己的想法)

師:作曲家給這首曲子起了個名字叫做“跳繩”。

剛纔同學們聽得非常認真,有的同學已經坐不住了,那

麼,現在老師就給大家一個機會,我們一起來隨着音樂做表演,把你聽到的、想到的用動作表現出來。

給學生一個完整的音樂形象,初步感知全曲,並在瞭解樂曲內容的基礎上想像並回答問題。

三、分段欣賞,表現作品內容

師:聽!小朋友在怎樣跳繩?請幾個小朋友聽完音樂到前面來表現。(邊聽邊做動作)。

師:剛纔小朋友跳得真好,我們接着來聽下一段音樂,聽這段音樂的速度、力度和剛纔那一段有什麼不同。

請同學說一說兩段音樂的不同之處。並做出不同的表現。

生,邊聽音樂邊模仿跳繩的動作來表現音樂,學生想像用語言說出音樂的不同之處。

透過分段欣賞,使學生對作品有一個深入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四、主題音樂

師:小朋友們你們聽出哪段音樂出現的次數比較多了嗎?現在我們來聽一聽。當聽到這段音樂的時候,請你做出你喜歡的動作好嗎?(老師放音樂,請學生聽到這段音樂做出表現)

學生聽到主題音樂就做出相應的動作。

師:現在我們就來唱一唱這段音樂好不好?

師:請同學們隨着老師的鋼琴伴奏來唱這段音樂。

學唱主題音樂。

師:大家唱得分常好,現在我們一起來隨着音樂跳起來吧!

學生能夠聽出主題音樂並準確的唱出來,能夠大膽的表現自己。

課堂小結

透過本節課欣賞《跳繩》,讓我們知道了生活和音樂是分不開的,也學會了用顏色表示樂曲的段落分辨。學生在《跳繩》樂曲聲中離開教室,結束課程。

教學反思

本節課中,教師透過引導學生練習聽、說、表演等多種形式,運用參與欣賞法來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讓學生聽音樂來跳繩,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調動起來了。

本節課教師透過創設情境,將學生自然引入教學情境中,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並在玩中學、樂中學,不但創造性思維得以培養,而且從欣賞中獲得快樂。

小學跳繩教學設計4

一、學情分析:

1、教學對象,九年級學生,實踐課

2、近幾年隨着體育考試的進行,尤其是今年又把跳繩例如體育考試項目。九年級學生,透過前段時間的學習,體能普遍較好,對跳繩有關的練習方式都有較強的興趣。

跳繩方面,基本的正搖跳,長繩的雙人搖跳、多人搖跳等技術動作有較好的基礎。大部分學生具備了向較高一層次難度發展的條件。比如:正搖跳,長繩的雙人搖跳、多人搖跳多跳等,這些技術動作學生都有較濃的興趣。

3、另外中考體育考試的需要,學生學習跳繩的熱情、組織紀律、認識能力、身體素質相對其他年級有一定的優勢。

因此,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安排本節課的內容,讓學生能更好的接受本次課的教學。另一方面,九年級學生正處自身發育的高峯期,靈敏,協調素質的快速增長有可性強的特點,跳繩恰好有此方面的鍛鍊價值,這更增加提高了學生對跳繩的熱愛。同時也使我國民間體育得到更好的發展。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到跳繩運動對人體的鍛鍊價值,並積極參與鍛鍊。

2、發展學生的協調性,上、下肢肌肉力量,提高跳躍能力。

3、培養學生勇於克服困難、不怕失敗,積極進取、拼搏向上的精神。以及培養學生敢於探究、創新的精神,感受與人合作的快樂,建立良好的、和諧的人際關係,爲終身體育打基礎。

4、透過觀察、模仿原地單人跳繩的不同玩法,嘗試1——2種原地雙人跳繩的技術,努力掌握快速跳繩及繩間最佳節奏,爲中考體育考試作好準備。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法:運用講解示範法、啓示引導法、鼓勵表揚法等,嘗試在體育課堂中加強師生間的交往與溝通,透過小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鼓勵學生根據現有場地器材和自身實際情況,發揮自主能動性,努力尋找透過跳繩來發展學生素質的教學方法。

“學”法: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體,透過自主管理、小組合作練習、探究性學習、創新演示,爲學生提供一個展示的平臺,激勵學生獲得成功。

教學內容的重點:嘗試雙人跳繩的不同玩法。

難點:能夠掌握快速跳繩跑中的最佳繩間節奏。

四、教學過程:

(一)準備部分6———8(分鐘)巧用跳繩。

1、課堂常規1——2’

2、跳繩慢跑2——3’

生在教師的帶領、引導下完成,體會跳繩慢跑的步伐節奏,爲接下來的快速跑跳繩打基礎。

4、繩操2—3(分鐘)

用跳繩做器械,進行繩操練習,目的:達到熱身活動關節的目的。

(二)基本部分27—30(分鐘)熟練運用跳繩

1、複習

(1)原地的單人跳繩5—6’

目的:發展學生的主體性,體驗運動快樂及敢於控制探究的精神。

(2)跑步跳繩5—6’

目的:發展學生的奔跑能力,體驗跑動中的繩間最佳節奏。

2、嘗試雙人跳繩6—7’

目的: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體驗合作的快樂及敢於探究的精神。

3、快速跳繩10——12’

目的:發展學生的快速能力,體驗快速中跳繩間最佳節奏。

(三)結束部分4—5’體驗收穫

目的:主要是教會學生放鬆身體的方法,讓學生在輕鬆的音樂中結束本堂課的教學。師生互評。

(四)效果預計:

1、透過教師的引導,學生能認真參與各個內容的練習,達到教學目的,課堂氣氛活躍,師生間情感融洽。

2、預計每一組學生都能有1——2種雙人跳繩的玩法,並能學會用運於實際鍛鍊中。

3、預計透過快速跳繩學習,體驗快速中跳繩間最佳節奏,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體驗到合作帶來的快樂。

4、預計的練習密度在40%——50%,平均心率達120——140次/分。

五、板書設計

學校場地、短繩45根,小黑板一塊、錄音機一部。

六、我的自評:

1、跳繩是中學生十分喜歡的一種體育活動,發展跳躍能力的傳統性運動項目。在教學中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我首先要突破的難點。透過“以繩練跳”使學生掌握多樣式的跳繩方法這是必要。

2、爲了活躍課堂的教學氣氛,我讓學生兩人一組結對,以比賽的形式,相互激勵,使學生達到“練跳”的目的,既可收到良好的教學較果,又可促進學生身心的發展,提高學生的彈跳能力,靈敏性、協調性等。

3、在課開始的時候,我帶領孩子們一起用繩子做一些簡單的徒手活動,這樣既進行了熱身,也提高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接着安排學生站在原地做跳繩的動作(不拿繩)要求學生手腳協調,讓他們進行練習,練習會做的動作。我在教學《跳短繩》一課,採用傳授式教學法、學生創新方法、學生反覆練習、分組比賽等方法來完成教學任務。目前,在教法上我改用激趣法和鼓勵法進行教學嘗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練習過程中,一些基礎好的學生很快就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爲了保持學生的練習興趣,一方面,引導學生學習花樣跳繩,一方面,讓學生當小老師教不會的同學。每當發現學生微小的進步,我都會不失時機地給予表揚。

我的困惑:體育教學與現實中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一些學生不喜歡的項目,如何去培養他們的興趣。從而達到真正的全民運動。

七、他評:

1、教學整體設計,能滲透現代體育教學思想、觀念。

2、說課與上課的統一,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

3、學生的興趣被老師充分激發。

4、說課、上課具有藝術性、實效性和推廣價值。

小學跳繩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有趣的情境中,學習有關“8”和“9”的加減法,並能正確計算。

2、透過看圖和塗色等活動,培養學生觀察、思考、動手實踐等良好習慣。

3、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情境圖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能運用所學的知識加以解決。

〖教材分析〗

教材從學生熟悉的事例出發,創設跳繩、塗色等問題情境,使學生產生學習“8”和“9”加減法計算的動機和興趣。在此基礎之上,讓學生動手操作,進一步體驗和感受“8”和“9”加減法的意義,在表達與交流的基礎上,促進學生思考,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有條理思考和表達的能力。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玉泉小學位於海淀區西北角,於1997年開始進行校園環境整改,現今已經成爲一所具有現代化教學設施的新型花園式學校。學生來源於周邊的部隊、院校和住宅小區,整體來看,學生學習狀況及家庭環境良好。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

1、師:同學們,我們馬上就要舉行跳繩比賽了,你們想不想取得好成績?要想取得好成績,我們得怎麼做呢?同學們說得很對,要想取得好成績,就要加強練習。你們看,操場上的這些同學,他們練得多認真呀!

2、出示跳繩圖。

(1)師:仔細觀察這幅圖,你都看到了什麼?根據你所看到的內容,你都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呢?

仔細看圖,自己小聲說一說。

指名彙報。(舉例)

①有2個同學掄繩,6個同學跳繩,一共有幾個同學呢?

2+6=8,6+2=8

②有4個女同學,4個男同學,一共有幾個同學呢?

4+4=8

③跳繩的同學中有3個人穿裙子,5個人穿褲子,一共有幾個同學呢?

3+5=8,

5+3=8。

學生說教師板書:

6+2=8 2+6=8 4+4=8

1+7=8 7+1=8 3+5=8

5+3=8 0+8=8 8+0=8

把上面的加法算式讀一遍。

(2)師:你能提出減法問題嗎?試一試。

先在小組內小聲說一說,再指名彙報。例如:

1)操場上有8個同學在跳繩,有4個女同學,有幾個男同學?

2)操場上有8個同學,有2個同學在掄繩,有幾個同學正在跳?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減法算式。

(二)畫一畫

1、師:現在,老師想爲你們引薦一位新朋友,你們願意嗎?

2、出示大象圖。

1)這是誰?

2)出示:

師:大象伯伯正在裝修房子,他想把這九塊瓷磚塗上顏色,你們看它多辛苦呀,你們願不願意幫助大象伯伯呢?如果由你們來替大象伯伯塗色,你們想怎麼塗呢?請同學們拿出紙和一根油畫棒,自己動手畫一畫。同桌兩人一組,一人塗色,一人列出算式,針對同桌塗色的情況,想一想你都能列出哪些加、減法算式呢?

3、組織全班交流。

(三)試一試

1、出示:

7+2=□ 9—4=□ 4+4=□

6+3=□ 8—5=□ 8+□=□

5+□=8 □—4=5 □=1+8

學生獨立完成。

2、全班訂正,針對重點題目進行指導。如:5+□=8 □—4=5 □=1+8

(四)練一練(第35頁)

1、說一說,填一填。

看圖說說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然後列式。

全班訂正。

2、口算第35頁第2題。

學生都能算對。

3、數學遊戲:湊成9。

每組準備1~8八張數字卡片,拿出卡片,找朋友,兩個數能湊成9的卡片放在一起爲好朋友。

4、數學故事:八戒吃瓜。看圖講故事,根據故事情節列出相對應的算式。

〖教學反思〗

本節數學課,我圍繞教材安排說一說、畫一畫、試一試幾個環節進行教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老師以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的身份出現,學生纔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在學習活動中,學生透過說、畫、寫等數學實踐活動,不僅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

聯繫,還學會如何觀察、如何思考以及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進而形成初步的數學能力。練習中的數學遊戲和數學故事,既緊扣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又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得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本節課的不足之處是,前面內容說得較多,以至後面的數學故事時間緊,學生討論時間少了。今後在時間分配上還需多考慮。

〖案例點評〗

本節課較好地體現了《標準》的新理念,教學內容的安排,教學環節的設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用跳繩比賽這一學生熟悉的活動情境引出學習內容,提出數學問題,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實際,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道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讓學生說一說、畫一畫、試一試等教學環節,給學生充分的學習自主權,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索新知,勇敢地試,從而培養學生主動探索新知的意識以及學習的能力。練習中,教師利用數學遊戲、數學故事等有趣的練習形式,不僅使學生達到對所學內容的鞏固練習,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