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有趣的動物共棲現象》教學設計2篇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那麼大家知道規範的教學設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有趣的動物共棲現象》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趣的動物共棲現象》教學設計2篇

《有趣的動物共棲現象》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一篇科普文章,向我們介紹了自然界的一種有趣現象——共棲。課文講述了生物的三種共棲現象(犀牛鳥和犀牛、燕千鳥和鱷魚、百舌鳥和金黃鼠)。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8個生字,讀準“棲、縫、薄”等6個多音字,理解“朝夕與共,和睦相處”等詞語,並進行積累;

2、正確、流利朗讀有趣的句子,瞭解課文講述的三種生物共棲現象,弄清共棲的原因,激發學生閱讀科普文章的興趣。

3、透過字裏行間的體會,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有探索自然中奇妙現象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瞭解課文講述的三種生物共棲現象,弄清共棲的.原因;

教學過程:

課前教師引導:同學們,精彩的動物世界開始了——

一、播放影片,揭題匯入:

1、看了剛纔的影片,你覺得動物世界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2、今天,我們就要走進這個有趣的世界,瞭解它們的共棲現象。

齊讀課題:有趣的動物共棲現象

3、讀課題,正音:共棲

聰明的同學,讀了課題腦海中就會情不自禁地產生問題,你們有嗎?

教師整理問題。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帶這問題,自主讀文。

師:課前我們已經進行了預習。請同學們再認認真真地把課文讀一遍,注意:把字詞讀準了,把句子讀順了,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查字典,讀不通的地方可以反覆讀。

2、檢查字詞:

師:讀通課文是深入學習課文的第一步。

第一組詞語:

沼澤 虻 蛆 殘渣 剔牙 育雛 寢食不安

第二組詞語:

皺褶縫 面板薄 吸血 着地 照看

3、出示句子:

原來,犀牛的面板很厚,有很多皺褶。皺褶縫裏面的面板很薄,常常鑽進一些吸血的蠅、虻等昆蟲。這些昆蟲在裏面產卵生蛆,攪得它寢食不安。

三、圍繞問題,自主研讀:

師:聽着我們班同學的熱情朗讀,就知道我們404班有一羣愛學習的孩子。

1、動物世界充滿奇趣,請同學們讀課文第一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中,有兩個成語解釋了什麼叫共棲?

板書:朝夕與共 和睦相處

理解詞義,師:朝是什麼意思?夕是什麼意思?朝夕與共又是什麼意思?說起和睦相處,我們404班就是一個和睦相處的大家庭。

2、課文中列舉了哪些有趣的動物共棲呢?

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板書,讓我們叫一叫這些動物的名字吧。

3、這些有趣的動物分別有什麼特徵呢?

板書:兇猛強大 瘦弱無比

師:課文中講這些動物“水火不相容”,但是現在卻成爲——

生答;朝夕與共,和睦相處的好朋友,你又產生了什麼問題呢?

學生質疑,教師引導:古人說的好: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我們404班的同學不但愛學習,而且還會學習。不簡單。

2、帶着問題,自主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師:請同學們明確研讀問題,(教師讀問題)自由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劃出相關的句子,讀一讀,並在句子旁邊寫上批註。

3、學生自由默讀。

4、彙報:

(1)出示學生彙報的相關句子。

師:你也是找到這句嗎?請你也讀一讀,讀得很準確,很流利。

(2)抓住成語“寢食不安”體會犀牛需要幫助?

師:這段話中有一個成語誰找到?了寢食不安是什麼意思?課文寫誰寢食不安?爲什麼寢食不安?此時犀牛需要的是什麼?當犀牛需要幫助的時候,小黑鳥就出現了。小黑鳥爲犀牛做了什麼?它還能爲犀牛做什麼?(出示句子。)

請你讀一讀,注意這句話中有一個關聯詞。“一……就……”關注這個關聯詞,請你再讀一讀,你體會到這是一隻怎樣的小鳥?

用你的朗讀,把這隻機靈的犀牛鳥展現在我們的眼前。(生讀)

(3)練習句式說話。

出示:因爲小黑鳥爲犀牛( ),還能爲犀牛( ),所以它們成了好朋友。

師:你能用因果關係的句式來說說它們成爲好朋友的原因嗎?先自己說一說。彙報說。

(4)出示圖片,體會有趣

師:你瞧,這就是友好相處的犀牛和犀牛鳥,作者爲什麼感到有趣?

出示句子,是啊,這麼巨大的犀牛,課文中是怎樣介紹的,連豹、獅和打響都不敢惹的犀牛,卻能讓小鳥在它的身上蹦來跳去,這裏啄啄,那裏啄啄。齊讀。你覺得有趣嗎?那你就把你感受到的有趣用你的朗讀表現出來。

5、帶着問題,自主學習3、4自然段。

師:兇猛的鱷魚和弱小的燕千鳥,內蒙古草原上的百舌鳥和金黃鼠又怎麼會成爲好朋友的呢?

(1)出示問題,學生自主研讀。

它們爲什麼能夠成爲好朋友?哪些句子也讓你感到很有趣?劃出相關的句子,讀一讀,並在句子旁邊寫上批註。並獨立完成作業紙作業。

a、( )和非洲尼羅鱷和睦相處,它能爲鱷魚( ),同時自己也得到了( ),所以它們是一對好朋友;

b、春夏之季,內蒙古大草原上的百舌鳥到金黃鼠的洞穴裏( ),( ),金黃鼠不但( ),而且( ),所以它們也是一對好朋友。

(2)學生充分自學。

(3)進行彙報:

教師引導抓點:

a、理解“剔牙”的“剔”的意思。出示字典上的兩種解釋,讓學生選擇。所以叫燕千鳥的這種小鳥,也被人們叫做“牙籤鳥”,因爲它可以爲鱷魚剔牙。

b、對比“又痛又癢”到後來的“不痛不癢”。

c、體會“有誰想到”奇趣,換一種說法。

d、抓住“不但…而且…”並非有利可圖,只是喜歡歌聲。

e、關注“閒暇時”的動作描寫,劃出動作描寫的詞語,你看到了一對怎樣的好朋友?

四、總結拓展,完成作業

1、教師指導看板書,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2、有趣的動物共棲現象又何止這三對動物,你還知道其他有共棲現象的動物嗎?不知道沒有關係,老師已經給查閱了相關的資料,課後,你們可以看一看,感興趣的地方可以找老師或同學討論討論。

3、佈置作業,完成作業。

《有趣的動物共棲現象》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瞭解課文講述的三種生物共棲現象,弄清生物共棲的原因,

2、激發學生閱讀科普文章的興趣。

教學重點

瞭解課文講述的三種共棲現象,弄清它們共棲的原因。

教學難點

理解什麼是共棲。

課前準備

熟讀課文,蒐集其他生物共棲的資料。

教學過程

教師引導 學生活動 設計說明

一. 激趣匯入

1. 匯入新課

2. 板書質疑

3. 激發自主探究的興趣,學生根據課題提出問題

例:什麼是共棲,誰與誰共棲,有哪些有趣的現象,共棲的原因等。從題目入手總領文章主要內容

二. 自主學習.

1. 自讀課文解決問題

(1) 運用學過的方法讀懂課文

(2) 以表格式進行摘錄

(3) 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在小組內討論

2.交流學習情況

3.回答什麼是共棲

學生自學,解決剛纔提出的問題,並按要求做筆記 。

引導學生透過所填表格總結併發言。

生物共棲指不同物種間互惠共生的現象。

瞭解學習情況,並做適時指導

達到自讀自悟

三.知識拓展

交流蒐集到的資料——學生繼續填寫表格,進行知識積累——加強學科實踐活動,促進學生自主發展。鍛鍊查閱資料,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人文教育

1. 學習了課文,同學們一定深有感觸,現在,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麼,說給大家聽。

2. 把你最想說的那句話寫在表格的旁邊,並表格貼在讀書筆記本上。

學生做筆記

意在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樹立人與動物和平共處的觀念。

提醒學生要注重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