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雪》教學設計優秀範例

一、 教學目標

《雪》教學設計優秀範例

1、 瞭解江南的雪與朔方的雪各自的特點;

2、 透過魯迅的生平,理解魯迅對兩種雪不同的態度;

3、 理解本文一些深奧難懂語句的深層含義;

4、 比較閱讀《江南無雪》和莫泊桑的《雪夜》。

二、 教學重難點

理解魯迅對兩種雪不同的態度,探究他爲什麼會持有這樣的態度

三、 教學課時

兩課時

四、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匯入

請學生回憶魯迅的作品及我們已經學過的魯迅的文章。

二、 整體感知

課文錄音,整體感知

再讀課文,結合課後的附文,說說你對這篇課文不懂和搞不清楚地地方還有哪些?

三、 文字探究

1、請大家找一下關於這篇散文詩的關鍵句。

是的,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2、課文題目是雪,作者寫的是什麼地方的雪?你以爲作者更喜歡哪兒的雪?

江南的雪與朔方的雪(更喜歡朔方的雪)

3、魯迅是怎樣描寫江南的雪的?江南的雪具有怎樣的特點?

朗讀課文1-3段。

文章開頭首先提到暖國的雨,在博識的人們眼中,它是單調的。

然後對比着引出有着豐富多彩之美的,是江南的雪:

1)、它有着一個色彩斑斕的環境,各色各樣的花在雪野中生長,“許多蜜蜂忙碌”,又不禁讓人聯想,“冬天已經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2)、江南的雪還和孩子們的快樂聯繫在一起,雪天雖然將孩子們的手凍得通紅,但也給他們帶來了快樂的遊戲。

對塑雪羅漢的生動描寫滲透了作者脈脈的溫情,“潔白”、“明豔”、“閃閃生光”這些形象詞語融進了作者對於南方冬天的美好回憶,也是在透過孩子們的眼睛去描繪令人欣喜的場景。江南的雪,透露出盎然的生機,孕育着生命。

3)第三段,雪羅漢是江南的雪天中最值得珍藏的記憶,也是美的象徵。可是到了第二天,“晴天又來消釋他的面板,寒夜又使他結一層冰”,時間讓美消褪;“嘴上的胭脂也褪盡了”,美似乎染上了一些不和諧的色彩。

4、魯迅又是怎樣來描寫朔方的雪?朔方的雪又句怎樣的特點?

朗讀課文4-6段。

第四段,“朔方的雪”出場了。它以孤獨不妥協的姿態向世界宣告它的存在。它“在日光中燦燦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霧”。在孤獨寂寞之中,北方的雪譜寫了一曲最爲動人的樂章:“凜冽的天宇下”,北方的雪儼然是一個鬥士。它“蓬勃地奮飛”,瀰漫於太空中,“使太空旋轉而且升騰地閃爍”,像是一個奔放的挑戰者。

第二課時

一、複習上節課的內容,繼續文字探究和研讀

1、 魯迅對兩種雪的態度怎樣?(較難)

從南北兩處的雪的描寫來看,魯迅更爲欣賞“朔方的雪”。江南的雪固然美麗,但在魯迅眼中,這種美未經琢磨,並不能保持長久。魯迅更爲看重的是一種獨立與張揚的個性精神,這種精神也是魯迅一以貫之的前行動力。在文章中,北方的雪“決不粘連”、“奮飛”、“旋轉”、“升騰”,正是這種精神最爲形象的體現。

(資料佐證:魯迅在一篇文章中說道:“站在沙漠上,看看飛砂走石,樂則大笑,悲則大叫,憤則大罵,即使被沙礫打的得遍身粗糙,頭破血流,而時時撫摸自己的凝血,覺得若有花紋”。

在奮飛之際,北方的雪似乎也有點兒振臂一呼卻應者寥寥的寂寞。但正是這種寂寞,更凸現出堅守自身的可貴。這也正是魯迅不同於一般作家的地方:甘於不被理解,義無返顧,決意向死而生,“從無所希望中得救”。

2、聯繫魯迅的生平,探究他爲什麼會持有這樣的態度?(難點)

魯迅之所以要呼喚自然本性的野性與愛,正是爲了給人間的現實戰鬥注入生命的活力。因此,他本質上是一個社會感與歷史感都極強的思想鬥士,離開了社會人生的'自然及自然美,對於他是沒有意義的。他讚賞自然和自然美,完全着眼於從中發現社會和發現自己。

3、你覺得全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透過對北方的雪的讚頌表現出來的。像江南的雪那種平和恬靜的美固然能讓人歡喜,但更崇高的美應該像北方的雪那樣,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在悲壯的戰鬥中得到昇華。

二、關鍵語句的品味

1、暖國的雨,向來沒有變成冰冷的堅硬的燦爛的雪花。

(用“冰冷的”、“堅硬的”、“燦爛的”修飾“雪花”,強調了什麼?)

“冰冷的”、“堅硬的”強調雪的不屈的精神,而這種精神是“燦爛的”,是最值得讚賞的。

2、那是還在隱約着的青春的氣息,是極壯健的處子的面板。

(“隱約着的青春的氣息”和“極壯健的處子的面板”分別形容江南的雪的什麼特點?)

“青春”、“處子”都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狀態,這裏是江南的雪蘊育着的生命,是與輕柔和緩的境界相聯繫的。

3、是的,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孤獨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麼意思?)

北方的雪的特質之一是孤獨,在這裏它還被表現成死掉的意思。北方的雪完成昇華是與死亡聯繫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獻身,讓它成爲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堅強內核的精魂。

、帶領學生朗讀,感受文章的語言美。

四、對比閱讀

《江南無雪》和莫泊桑的《雪夜》

雪 魯 迅

暖國的雨,向來沒有變過冰冷的堅硬的燦爛的雪花。博識的人們覺得他單調,他自己也以爲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潤美豔之至了;那是還在隱約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極壯健的處子的面板。雪野中有血紅的寶珠山茶,白中隱青的單瓣梅花,深黃的磬口的蠟梅花;雪下面還有冷綠的雜草。蝴蝶確乎沒有;蜜蜂是否來採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記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彷彿看見冬花開在雪野中,有許多蜜蜂們忙碌地飛着,也聽得他們嗡嗡地鬧着。

孩子們呵着凍得通紅,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個一齊來塑雪羅漢。因爲不成功,誰的父親也來幫忙了。羅漢就塑得比孩子們高得多,雖然不過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終於分不清是壺盧還是羅漢;然而很潔白,很明豔,以自身的滋潤相粘結,整個地閃閃地生光。孩子們用龍眼核給他做眼珠,又從誰的母親的脂粉奩中偷得胭脂來塗在嘴脣上。這回確是一個大阿羅漢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脣通紅地坐在雪地裏。

第二天還有幾個孩子來訪問他;對了他拍手,點頭,嘻笑。但他終於獨自坐着了。晴天又來消釋他的面板,寒夜又使他結一層冰,化作不適明的水晶模樣;邊續的晴天又使他成爲不知道算什麼,而嘴上的胭脂也褪盡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紛飛之後,卻永遠如粉,如沙,他們決不粘連,撤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這樣。屋上的雪是阜已就有悄化了的,因爲屋裏居人的火的溫熱。別的,在晴天之下,旋風忽來,便蓬勃地奮飛,在日光中燦燦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霧,旋轉而且升騰,瀰漫太空;使太空旋轉而且升騰地閃爍。

在無邊的曠野上,在凜冽的天宇下,閃閃地旋轉升騰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江南無雪

我居住的江南小城,一年裏四季分明。立春過後,一場如酥的細雨剛下過,冬眠的小草開始露出碧綠的媚眼;夏天,赤日炎炎,有高大的梧桐樹撐起遮陽的綠陰;立秋之後,一場秋雨一場涼,那梧桐葉先是泛黃,再成古銅色,然後一片一片地飄落,冬天很快就要到了。

故鄉的冬天留給我童年與少年的,是關於寒冷與飄雪的記憶。

冬至一過,凜冽的北風一日緊似一日。向晚,暮色越來越重了,街上除了少數幾家攤店尚在營業以外,平常人家都早早關上了房門。肆虐的寒風被我關在門外,卻從日曬雨淋的祖居老屋開裂後的木板縫隙裏鑽進來,依然呼呼作響寒氣襲人。這時父親就會買回幾張白色的道林紙,裁成一條一條,調好了漿糊,讓我幫忙着一起把能夠封死的縫隙都粘上了紙條,準備過冬了。可是,家裏沒有酒,沒有燒着木炭跳動着溫暖光焰的火盆,當然也沒有一種閒情而圍爐夜話———那簡直是冬日裏的一種奢侈。

有時,向暮時節,天陰沉着臉,雲被風追着跑得飛快,氣溫驟降到零下幾度(攝氏)的時候,大人們擡頭望一眼灰暗的天空,說是“快要下雪了!”

那雪,果如所料,說下就下了。不一會兒,先是“雨夾雪”,那雨點伴隨天然六角的晶體敲打着屋背的黑瓦,就像音樂家靈巧的兩手輕輕地劃過琴鍵,叮叮咚咚,動聽!上初中時讀過一篇《黃州新建小竹樓記》,能背誦,說是“冬宜密雪,有碎玉聲”,擬物狀態,覺得妥帖。多少年過去了,這碎玉之聲現在還縈迴在我的耳際。如果真的下雪了,“傾耳無希聲,在目皓已潔”———只能眼見而聽不見聲音的。所以那時的夜裏總是睡不穩,會幾次三番爬出被窩拉開窗簾看一眼,外面是不是真的下雪了,因爲雪地雪景總是孩子歡樂的天堂。雪,說不上是什麼時候,在人不知不覺中飄落了。屋外,清冷的月光下,沒有人踏雪而行,用不着着急,像林沖那樣,一步高,一步低,踉踉蹌蹌,捉腳不住,雪夜上梁山。路上無人,田野無人。只有被風追逐着的雪,上下旋轉着,左右飛舞着,飄飄灑灑,疏疏密密,忽而轉身騰空,忽而前展雙臂,然後,一頭撲向期待擁抱她的大地。我想象這是在燈光雪亮的舞臺上,大自然正在上演一場優美的舞蹈,而雪的舞蹈是一種詩意的語言,關於天的遼遠,關於風的吟唱,關於雲的綵衣,關於雨的精魂……只可意會而不可言傳。只是我無法以藏在黑夜閣樓的心情而全部地領受的。滿心歡喜地躺回被窩,睡夢中又好像聽見了,那紛至沓來的雪的腳步和在我耳邊的噥噥絮語———走進我家的院子了,鋪在你家的門檻外了,鑲上他家的窗臺了,漫過田間高高低低的小路了,平齊河邊彎月似的石橋了……清晨推門,眼前一亮:昨夜隔在瓦屋紙窗外的世界,一片潔白。

昨日地上堆滿落葉還顯得一片狼藉的院子,現在被大雪所掩蓋,像在上面蓋了一塊潔白的手巾;兩株挺拔的棗樹,威風凜凜地披掛着銀色的甲冑,從四面八方伸出雪白的手臂,指向天空;小河結了厚冰,聽不見流淌的聲音,沒有橋,也無須橋,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吸引着我一直走到對岸。河那邊即是田野,眺望與地平線相接的遠處,也是覆蓋了皚皚大雪的白線。那白雪是披在原野身上冬天的被子。在那裏,“大地也睡着了———這不是長眠,這似乎是它辛勤一年以來的第一次安睡。”(梭羅《冬日漫步》)在那潔白的棉被底下,卻隱藏着春天的消息,隱藏着農家的喜悅,也記錄着我和夥伴們在那上邊打滾的昨天……當我不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父親的時候,關於雪的記憶也就逐漸淡漠了,淡漠到了生活中沒有雪的日子也沒有往心裏想過。可是孩子們卻沒有忘記童話裏的白雪公主,嚮往冬天,嚮往寒冷,嚮往雪花飄飄的日子,當然也向往“呵着凍得通紅,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個一齊來塑雪羅漢。”(魯迅《雪》)還要用皁珠或龍眼核給他做眼珠,還要從母親的化裝奩中偷來脣膏塗在他的嘴上……可是冬天已經變得暖和了,沒有寒冷,也沒有雪。有幾個冬日,天陰沉着臉,雲被風追趕着跑得飛快,氣溫又驟然下降了,看樣子是下雪的天氣。還在上小學的兒子,曾經迫不及待地問我:“爸爸,什麼時候下雪?”我說:“快了,這天準下雪!”可是,雪,嚮往中的雪,孩子眼裏的雪,被人千呼萬喚着的雪,總是沒有落下來———江南凝雲而且灰暗的天空下,已經多年沒有雪。如果,“你的睫毛上和舌頭上/沒有落過甜雪花/怎能說懂得溫柔/你沒有審視過六角的雪花/你沒有見過積雪成冰/沒有聽過夜半的冰裂/怎能說懂得創造、破壞和一塵不染的純潔……”(邵燕祥《雪》)雪,也是孩子們認識自然界、認識社會、認識人生的一個經歷。後來,孩子又問:“爸爸,冬天怎麼不下雪了?”

“冬天怎麼不下雪了?”——我怎麼回答?那年冬天,我去四季如春的昆明,“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竟紛紛揚揚下起大雪了,凍得毫無準備的我們只好躲在賓館的空調房裏,站在玻璃窗前欣賞“春城無處不飛花”的雪景。本該有雪的地方沒雪了,不該有雪的地方卻下雪了,你說,老天怪不?

江南的冬天怎麼不下雪了?—我怎麼回答?大氣污染?森林減少?冰山融化?地球趨暖?四季不再分明?“厄爾尼諾”現象?—我回答不上。孩子長大了,長了知識,一切都會自己解答。

但是,我也盼望雪,依然想念過去有雪的日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現在,我家裏有酒,有“火爐”,獨酌以外,也喜歡雪夜有人敲門,舉杯共飲,作通宵長談。如果還有興致,明早酒醒,不妨僱一條小舟,一起往東湖看雪……什麼時候,我們還能見到飄雪的日子?—不是在回憶中,不是在夢中,而是凌晨推門,眼前一亮:銀世界,玉乾坤,天與地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標籤:範例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