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錦9篇

爲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通常會被要求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計劃中內容最爲複雜的一種。我們應該怎麼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錦9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2、 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6個字只識不寫,理解 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 憑藉對課文的朗讀、感悟,讓學生懂得像狼一樣的壞人,總找藉口做壞事,他們是不講道理的。

教學重點:讓學生透過觀察媒體投影、聯繫上下文反覆朗讀來理解關鍵詞語、句子的意思,從而理解課文內容,並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讀好人物對話。

教學難點:體會狼的找藉口做壞事、不講道理的本性。

教學過程:

一、 匯入新課,激發學習興趣

1、 聽狼和小羊對話的錄音,並出示狼和小羊對話的媒體投影。

2、 聽後師匯入:狼是一種很殘忍的動物,吃兔、鹿等,也傷害人畜,對畜牧業有害(板書:狼);羊是一種很溫順的動物,吃草,對人沒有傷害(板書:小羊)。狼和小羊走到一起,會發生什麼事呢?(板書:和)把課題連接起來。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聽錄音、看投影,匯入形式新穎,既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又激發了學習的興趣)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提出學習要求:1、讓學生藉助拼音自由大聲朗讀課文,讀準字音,特別是生字的字音;2、讀通句子,讀通課文,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試着理解新詞,不懂的做上記號;3、標好各自然段的序號。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學習需求出發,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朗讀,注重知識的習得。)

三、 學生彙報自學情況

1、 認讀生字、詞,彙報對生字、詞的掌握情況。(重點強調溫是前鼻音, 驚、經、爭是後鼻音,碴、爭是翹舌音,髒是平舌音。)

2、 逐段練讀課文,重點檢查學生字音讀得是否正確,文句讀得是否通順。

(設計意圖:在彙報、交流自學成果的過程中,變單純的師教生爲生生互學,變僵硬的教師灌輸爲學生間的自我啓迪,從而充分地讓學生自主學習,自悟自得。)

四、 細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 學習第一自然段:指名讀後,討論:這一段講的是什麼?

(主要是讓學生明白是誰先來到小溪邊的)

2、 學習第二、三自然段:⑴分角色朗讀狼和小羊的第一次對話,讀出狼盛氣凌人的語氣。師抓住故意找碴兒引導學生理解、感悟什麼叫找碴兒?(找碴兒就是找藉口、挑毛病的意思。)故意找碴兒又是什麼意思?請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師板書:故意找碴兒)

(設計意圖:爲了激發兒童朗讀課文的興趣,課前準備頭飾,鼓勵登臺朗讀,學生在真實的角色體驗中不知不覺地理解內容。)

⑵狼爲了想吃小羊,就故意找碴兒,第一次找的碴兒是什麼?小羊又是怎樣據理駁斥狼的?讓學生對照投影,說出狼和小羊所處的位置。抓住狼蠻橫無理、故意找碴兒,小羊溫和而又據理駁斥的特點來朗讀這兩個自然段(師板書:申辯 上游 下游)。

⑶師進一步引導學生討論:從小羊的回答中,我們可以看出小羊的什麼特點?(單純、善良、溫和、聰明)狼又有什麼特點?(讓學生充分地討論、交流)

(設計意圖:情感、態度、價值觀是教學目標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透過以讀代講、讀中理解、讀中感悟,培養學生的愛憎情感。)

3、 學習第四、五自然段

⑴分角色朗讀狼和小羊的第二次對話,透過朗讀,繼續抓住故意找碴兒來理解:狼第一次找碴兒被小羊反駁後不得不承認小羊沒有把水弄髒(從就算這樣吧可以看出),但狼並不罷休,繼續找碴兒。這第二個碴兒是什麼呢?小羊又是怎樣駁斥的呢?狼爲什麼不再爭辯了?先設疑,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再討論、交流上述問題。(師板書:背地裏說壞話 我還沒生下來)

(設計意圖:有了第一次師生的合作學習體驗,再放手讓學生用習得的方法自主學習、討論、交流,真正把課堂還給了學生。)

⑵抓住氣沖沖和一個感嘆號、一個問號,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四自然段。再抓住喊和一個感嘆號引導學生邊讀第五自然段邊感悟可憐的小羊驚訝、害怕、極力申辯的形象,指導朗讀:讀狼第二次說的話,要讀出怒氣衝衝的語氣。

4、 學習第六自然段

⑴小羊又一次以事實駁斥了狼的藉口,狼會到此罷休嗎?

⑵分角色朗讀狼和小羊的第三次對話。

⑶討論:狼爲什麼不再爭辯了?

⑷狼最後對小羊的態度怎樣?又找了一個什麼樣的藉口?(讓學生分組讀,讀出狼窮兇極惡的語氣。師板書:反正都一樣)

5、 拓展延伸:師讀說着,就往小羊身上撲去,討論:⑴結果會怎樣呢?⑵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對待像狼一樣的壞蛋,我們應怎麼做?聰明的同學們,發揮自己的想象來談談吧。

(設計意圖:透過學習、討論,學生的愛憎分明,再充分發揮學生想象力、創造力,爲小羊怎樣脫險出謀劃策,真正體現了語文學科的基礎性、工具性、人文性的統一。)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2.複習鞏固漢語拼音,學會8個生字,藍、祖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認識一種筆畫。

3.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懂得祖國哺育我們成長,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理解字詞

教學難點: 理解我們是祖國的花朵,祖國就是我們的家

課前準備:

1.課文錄音帶

2.詞語卡片

3.實物投影

4.投影課文內容

5.幫每個學生準備一張卡片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談話匯入。 2. 板書課題:家 3. 聽課文錄音。提問:課文向我們介紹了誰的家?它(他)們的家分別在哪裏呢?

二、初讀課文

1. 聽後談話,結合學習詞語 2. 看圖,指導說話 3. 自由讀課文要求:看清音節,讀準字音;帶着愉快的心情讀。 4. 指名讀,師正音

三、細讀課文

1. 學習第一句

(1) 指名朗讀

(2) 師問:爲什麼說藍天是白雲的家?樹林是小鳥的家?小河是魚兒的家?泥土是種子的家?

(3) 小組討論

(4) 交流

(5) 教師相機指導朗讀

(6) 齊讀

(7) 小結:這句話打了比方,把藍天,樹林,小河,泥土當成了白雲,小鳥,魚兒和種子的家。它們有了自己的家,生活多麼幸福啊!我們有家嗎?

2.學習第二句

(1) 指名朗讀

(2) 師述:這也是一個打比方的句子,把我們比作了祖國的花朵,想想看,如果沒有祖國,我們會怎麼樣?我們生活在祖國的懷抱裏,感覺怎樣?

(3) 指導朗讀

(4) 自由讀,指名讀,範讀,指名讀,齊讀

3.遊戲:找家

4.練習背誦

5.發散思維練習

(1) 小朋友,除了剛纔你們背的內容,想一想,藍天除了是白雲的家,還是誰的家呢?

(2) 那麼樹林呢?對了,我們要保護樹林,還要植樹造林,讓動物們有一個安樂的家。

(3) 小河裏除了住着小魚,還住着誰?你們想的真多!所以我們要保護小河,不能讓髒水污染它!

(4) 那麼泥土呢?說的真好!泥土太寶貴了。所以我們要保護土地,讓肥沃的土地上長出更多的莊稼,更多的水果,更多的蔬菜,更多的樹林。小朋友們,請你們課後再仔細觀察,去尋找更多的家。

四、再次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懂得應該關心有困難的人,增強團結互助的意識。

3、有寫日記的興趣,並按照日記的格式,開始學寫日記。

【教學重、難點】

認識生字,規範寫日記格式。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匯入

1、導語:

師:小朋友,我們每天都會發生許多事情,有些事情還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你是否想過把其中的一些事情記錄下來呢?

生答。師板書課題,齊讀。

2、進入新課:

師: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是兩則日記,日記是每天記錄人物、事件、感想的小文章。自讀課文,看看寫了什麼?不會讀的字可以請拼音朋友來幫忙。

學生自讀課文,藉助拼音讀準字音。師巡視指導,糾正不良的讀書姿勢。

二、教學字詞

1、師:同學們讀得真認真,誰願意當小老師領大家讀一讀生字?

出示要求認識的生字卡片。

指名當小老師帶讀,師正音。

2、多種形式讀:

開火車讀、搶讀、齊讀。

3、交流識字方法:

讓學生交流記字的方法。如,熟字加偏旁、換偏旁:奇──寄、分──份──粉、少──紗、鬥──料;作──昨、沙──紗。

4、組詞鞏固識字,積累詞彙:

讓學生用生字組詞。如,學生手則、昨天、紗布、寄信、水電費。還可以一字組多詞。如,粉條、麪粉、粉刷、粉身碎骨;顏料、材料、料事如神;手套、圈套、套裝;寄存、寄託。

5、利用媒體資源中的讀一讀部分,教學生詞的讀音:

指名讀、集體讀。

三、再讀課文

1、播放媒體資源中的`範讀動畫,示範朗讀。

2、指名朗讀,糾正發音。

四、朗讀感悟第一則日記

1、師:請小朋友自由讀第一則日記,想一想:“我做了一個什麼夢?夢想成真了嗎?

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一部分,思考問題。

2、指名答,師板書:

“我”

夢想白紗裙──媽媽不給買

(喜歡) (生氣)

3、師:夢想沒有實現,“我”的心情怎樣?應該用什麼語氣來讀?

出示媒體資源中的圖片,幫助學生理解。

學生回答,指名讀,引導把“我”不高興的語氣讀出來。

4、小組分工讀。師巡視指導朗讀

5、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第一則日記。

五、總結格式

1、師:小朋友,學習了第一則日記,你覺得寫日記應該注意寫什麼?日記可以寫什麼內容呢?自己想一想,然後在小組裏討論討論。

學生思考、小組交流。

2、師:你發現了日記與以前的課文有什麼不同?

提示:

⑴ 日記有一定的格式,日記的內容可以包括年、月、日、星期、天氣、正文。

⑵ 日記就是把當天發生的,印象深刻的事情記下來,而不是像記流水帳一樣,把一天做的事情一件一件羅列下來。

六、指導書寫

1、認讀要寫的字,正音:

出示要求要寫的生字卡片,教師領讀、指名讀、齊讀。

重點指導“昨(平舌音)、娘(聲母是鼻音)、晴(韻母是後鼻音)”三個字。

2、觀察字型,發現規律:

同結構:八個字都是左右結構。都是左窄右寬。

同偏旁:昨、晴;姑、娘、妹。

同部件:份、粉。

3、示範書寫,重點指導:

重點講解:

女字旁:撇點的“撇”要長,“提”不能超出右邊的撇。

日字旁:相對瘦長一些。

第二課時

一、複習檢查

1、複習日記格式。

2、出示生字卡片,多種方法認讀:

開火車讀、賽讀、齊讀。

3、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其他學生評價。

二、朗讀感悟第二則日記

1、師:小朋友,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二則日記,誰願意來讀一讀?

指名分段讀,評議。

2、師: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一部分,思考:我又做了一個什麼夢,夢見了什麼?

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回答。

師:小作者的心情如何呢?請同學們結合插圖,想一想應用什麼樣的語氣來讀?

教師出示媒體資源中的圖片:

指名回答並朗讀,指導學生把“我”夢中開心的事,用高興的語氣讀出來。

3、比較朗讀。比較一下這兩則日記內容上和情感態度上的不同。思考:媽媽沒有給“我”買心愛的白紗裙,“我”的心情怎樣?後來“我”爲什麼沒讓媽媽買白紗裙?

學生回答。

4、師:你認爲小女孩的媽媽小氣嗎?爲什麼?和同桌討論討論。

學生討論、回答。

5、師:那麼你感覺“我”是怎樣一個人?

指名回答。

師:我們在生活中也要像小作者那樣,關愛他人,那麼你自己也會收穫很多快樂。

6、師:我們學習了小作者的兩則日記,你覺得寫日記要注意哪些問題呢?和小組裏的同學交流一下。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小結:

⑴ 日記有一定的格式,日記的內容可以包括年、月、日、星期、天氣、正文。

⑵ 日記的寫法比較自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寫,寫出一天當中有意義的事或自己特別想記下來的話以及自己的心情等等。

⑶ 日記的篇幅可長可短,一定要寫自己的真實感受。

⑷ 日記的內容必須新鮮,每天都有不同的內容。

三、實踐活動

1、按照日記的格式寫日記(篇數不限):

提示:

⑴ 今天你做了什麼?

⑵ 你到過什麼地方?看到或聽到什麼?

⑶ 你最想幹什麼?

⑷ 今天發生了什麼事,你的感受怎樣?是高興、傷心還是後悔……

學生練寫,師巡視指導。

2、指名上臺朗讀,或在學習園地裏展出,在“語文園地”的“展示臺”展示。讓全體同學都有展示自己日記的機會,培養他們展示自己作品的願望,體驗寫話的快樂。

【板書設計】

24 日記兩則

“我”

夢想白紗裙──媽媽不給買──不讓媽媽買

(喜歡) (生氣) (高興)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學習目標:

1、學會11個生字,認識6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3、明白“知音”的含義:能夠懂得對方的思想感情。知音是很難得到的,有了知音,要懂得珍惜。

教學重難點:

1、感受伯牙和鍾子期是知音。

2、體會伯牙斷琴的意義。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高山流水》的曲子、圖片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匯入

(出示圖片)師:同學們,在我們武漢市漢陽區有個地方叫古琴臺,你們知道這個名字的由來嗎?這裏流傳着一個優美的故事,那就是——高山流水覓知音。知道主人公的名字嗎?(板書:伯牙、鍾子期)那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這古老的故事中去。

齊讀課題。

二、初讀感悟

1、自由朗讀全文,注意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

2、檢查字詞的自學情況。

3、指名學生讀課文,正音。想一想課文講的是件什麼事?

4、指名說說文章的主要內容,師適時小結。

三、探究學習1-3自然段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1-3自然段。邊讀邊思考:伯牙是什麼人?伯牙的高超琴藝是怎麼練成的?請勾畫相關的句子。

2、學生自讀自悟,交流,相機強化“伯牙學琴功夫深”的結論。

3、出示重點句子:“這裏就像仙境一樣,伯牙陶醉在美景之中,渾然忘掉了自己。風聲,浪聲,鳥語,蟲鳴,大自然奏起的交響樂,深深地打動了伯牙,他情不自禁地彈起琴來。”

⑴、遇到重點句,先別急,我們可以採用這樣的方法。首先,多讀幾遍句子,再找到重點詞來理解,談體會,最後再美美地讀一讀。方法:初讀——理解詞——美讀。用這個方法,自己來試着學習這句話。

⑵、學生自學,小組交流。

⑶、全班交流,師小結:伯牙彈琴很投入,他是情由景生,是觸景生情,然後是移情於景,借景抒情,達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4、伯牙的琴藝大有長進,這令他十分高興。然而,沒高興多久,苦惱的事情就來到了,你知道是什麼嗎?他自己十分陶醉,可是周圍的人都聽不懂,無法理解他的琴聲,這使他陷入了孤獨之中。就在這樣的情況下,伯牙遇到了鍾子期。

四、學習生字

1、學生自己觀察生字,識記生字4個。

2、同學上臺當老師,全班交流。

3、重點指導書寫:勤

4、課堂練習。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1-3自然段,他自己十分陶醉,可是周圍的人都聽不懂,無法理解他的琴聲,這使他陷入了孤獨之中。就在這樣的情況下,伯牙遇到了鍾子期。

二、探究學習4-5自然段

1、自由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思考:鍾子期是一個有着什麼特點的人?你從哪裏可見鍾子期特別善於聽琴?

2、學生交流。(在抓重點詞語理解的基礎上,訓練學生的朗讀語感。)方法:初讀——理解詞——美讀

⑴、“高山”這部分,抓住“立刻”和“興奮”這兩個關鍵詞。

⑵、“流水”這部分,應該抓住“不住地讚賞”,因爲從中可以感受到鍾子期反應強烈。

⑶、“在下雨的情景”這部分,重點學習三個“時而”的排比句

⑷、朗讀感悟。

3、緊承提問:伯牙對找到知音的感受是什麼?討論:爲什麼伯牙的感受是“感動”而不是“激動”呢?誰來讀好伯牙的話?

4、鍾子期去世了,伯牙是怎麼做的?齊讀課文的最後一個自然段。

三、總結拓展

1、鍾子期去世了,爲什麼伯牙斷琴?你怎樣看待伯牙斷琴?

2、知音,是令人嚮往的,人人都想擁有知音。伯牙斷琴,緣於知音難覓。而《高山流水》也成了千古絕唱,有空,大家也去聽聽這首古曲,也可以寫一寫感受,說不定你也能成爲伯牙的知音呢!

四、學習生字

1、學生自己觀察生字,識記生字4個。

2、學生交流。注意“弦”的拼音。

3、指導書寫“泰、抒”。

4、學生練寫。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材分析:題目是一個主謂短語,主語是“小烏龜“而謂語是”笑了“,可以看出這是一篇用擬人的手法寫的童話。那麼小烏龜爲什麼笑了呢?這是題目給我們的懸念,這篇童話講了發生在小烏龜身上的兩件事。所以學習時要抓住事件的來龍去脈和事件過程中人物的表現。這樣才能很好地領悟課文的主要內容。並從中學到做人的道理。

教學理念:

1、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創設交流合作的機會與氛圍。

2、讓學生在交流與合作中學習語文,提高語文能力。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9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出對話的不同語氣。

3、透過閱讀、領悟課文的主要內容,從中學習做人的道理。

教學重點:認識9個生字,領會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體會小烏龜爲什麼笑了。

教具準備:課件、動物頭飾

課時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題目質疑,激發興趣

出示多媒體課件,請同學們看看圖中都有誰?發生了什麼事?小烏龜爲什麼笑了?讓我們一起走入“快樂讀書屋”看看。

二、初讀感知,自悟解題。

1、 自由讀課文,圈畫生字。

2、 小組同學合作識字。

3、 默讀課文,說一說小羊、小公雞和小猴爲什麼不理小烏龜了?

4、 小組內交流,小烏龜爲什麼笑了?小烏龜是怎條一個人?(全班彙報)

5、 說說你從課文中學到了什麼?

三、分角色朗讀、表演,體會人物個性特點。

1、 同桌對話練習。

在全班分角色讀。(學生體會歎號所表述的語氣,例如:小烏龜難過說:“唉,我爬得太慢了!”引導學生用低且緩的聲音讀出小烏龜的自責。又如:小公雞感謝地說:“謝謝!” “謝謝!”用急切、感動的語氣來表現小公雞的感受激之情。)

2、 學生戴頭飾分角色表演,大家評價。

四、拓展延伸

小烏龜被人誤解了,該怎麼辦?說說你在生活中聽到的,看到的或者是親身經歷的別人誤解你的事,你會怎麼辦?

能說會寫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學習目標】

1、認識古、詩等13個生字,會寫古、聲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和朗讀背誦。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同學們:今天老師爲大家帶來一位小朋友,一起先聽聽他的自我介紹吧。

放錄音:嗨,我是古詩博士,非常高興認識你們。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學習,在學習之前,我想和你們進行一場背詩比賽。

小博士要求:

1、任意背一首詩,開火車背。

2、別人背過的不能得復背。

教師小結背詩比賽:同學們表現很棒,教師也想背了,想不想聽呢?

二、朗讀古詩,學習生字

1、詩背古詩,請同學評價後,讓學生自讀《春曉》、《村居》。

2、師:這兩首古詩的題目分別是──指名讀,區分春、村的讀音。

3、出示生字:

⑴ 先讓學生藉助,拼音讀一讀。

⑵ 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生字。

⑶ 小組交流自學情況。

⑷ 小組彙報,全班交流。

4、鞏固識字。

5、比賽背。

二、鞏固生字

1、出示詞語:

指讀。

搶讀。

同桌互讀。

2、比賽:

出示字卡,打亂順序,分別發給四個小組,讓小組合作,按詩句的順序擺一擺。

三、寫字

逐一指導書寫。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四季的特點,感受各個季節的美麗。

2、認識課文中的生字。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做到背誦課文。

【教學教法應用】

小組討論法,質疑問難。

【教具】

生字卡片、頭飾、圖畫、膠水。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出示四幅掛圖,問:這四幅分別畫的是什麼季節?怎麼看出來的?用簡短的話說一說。

師述:這四幅有趣的圖和幾句優美的文字組成了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板書課題:2、四季)

生齊讀課題

二、新授課

1、初讀課文。

⑴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用橫線畫出生字;數一數共有幾句話。

⑵互助學習生字。

①本文的生字你認爲哪些的讀音應該注音,能給大家提個醒嗎?

②誰能說說這篇課文有幾句話?(4句)

③請一人來讀第一句(出示掛圖)

2、再讀課文,理解內容。

⑴學習第一句

①誰來說一說(板書:說),這句話寫了什麼?(草芽對小鳥說,他是春天)板書:草芽圖

②本句中,你有何不懂的問題?請你問一問(板書:問)用是說一句話。

③你還從哪些地方知道春天來了呢?我們來議一議(板:議)

④感情朗讀描寫春天的句子(板:讀)

⑵總結:同學們學得真不錯,現在讓我們回憶一下我們是怎麼學的,師或生邊述邊板書:說、問、議、讀。用以上的學習步驟學習二、三、四句話,四人一小組,自學開始。

⑶學習二、三、四句

①誰說一說這三句各寫了什麼?

②誰有了不懂的問題?提出來師生共同解決

③師述:夏天,熱情奔放;秋天,碩果累累;冬天,銀裝素裹。

你能把這三句話的感情讀出來嗎?願意讀的小朋友站起來讀。

⑷分角色讀文:幾個小朋友分別扮演草芽、小鳥、荷葉、青蛙、穀穗、雪人;每句話的一二行大家讀,第三行演員讀。每個演員都要盡情發揮,表演起來。

三、總結

1、播放音樂和出示四季的風景畫。

師述:春天,溫暖的陽光融化了的山澗的冰雪;夏天,新嫩的綠葉有美麗的花朵爲伴;不知不覺中,秋天便消失走近了我們的生活,天空那麼開闊,高遠;冬日,皚皚白雪珍藏了過去。而明天,將是一個令人欣慰的開始。

2、學習本文你懂得了什麼?

3、齊背課文,每位同學都盡情表演。

【板書設計】

2、四季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抓住重點語句,聯繫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願。

2.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特點。

教學重點與難點:

透過白楊的外在特點感悟其內在的品質。

體會作者以物喻人表達真情實感的寫作方法,感悟樹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某些?

教學過程:

一、自主學習

這位旅客的心願是什麼呢?她是怎樣借白楊表白自己心願的呢?

二、合作交流

1.指名朗讀12小節,

“這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這麼高大。”

①“從來”是什麼意思,這句話講了白楊的什麼特點?(本性正直)②去掉“從來”,朗讀比較。

“哪兒需要它,它就很快在哪兒生根、發牙、長了粗壯的枝幹。”

①這句話廛了白楊的什麼特點?從哪些關鍵詞可體會出?(生命力強。“哪兒……哪兒……”“很快)②小結:內地需要白楊,白楊要內地紮根;邊疆需要白楊,白楊就在邊疆紮根,真是哪兒需要哪兒去,不講條件,不畏艱苦。③指導感情朗讀。

“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①這句話讚揚了白楊什麼特點?從哪些詞語可以體會到?(堅強不屈。“不管……不管……總是……”)②教師描述:在風沙面前,白楊像城牆一樣巍然屹立;在雨雪面前,白楊像青松一樣挺拔高潔;在乾旱前,白楊像駱駝一樣耐旱耐渴;在洪水面前,白楊像中流磔柱一樣牢固堅定。這就是白楊堅強不屈的品格。③指導感情朗讀。

2.教師小結,朗讀體味爸爸的一番話不僅回答了兒子的問題,而且熱情讚揚了白楊生命力強,堅強不屈的品格,讀到這裏你對白楊產生了什麼感情?(崇敬)請讓我們懷着崇敬的心情朗讀14小節。

、展示反饋

1.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願。爸爸的心願是什麼呢?請同學們默讀13小節,並聯系14小節思考,然後同桌討論。

2.引讀討論14小節:①師讀:“他們只知道……”生接讀“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師問“他們卻不知道爸爸媽媽爲什麼到新疆工作,你們知道嗎?”②師讀:“他們只知道……”生接:“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小學,將來再念中學。”師問:“他們卻

不知道爸爸爲什麼把他們接到新疆去,你們知道嗎?”③師讀:“他們只知道…”生接讀:“新疆是個很遠的地方要坐幾天火車,還要坐幾天汽車。”師問:“他們卻不知道新疆是個偏遠艱苦的地方,你們知道爸爸爲什麼把孩子帶到新疆去嗎?”

3.透過爸爸介紹,孩子們多了一點什麼知識?指名讀17小節。

4.過渡:爸爸介紹的這一點知識就像一粒種子播在孩子們幼小的心裏,這種子能不能生根、發芽、成長呢?

5.老師朗讀16小節,讀後討論:①爸爸爲什麼又陷入沉思?②他爲什麼又露出了微笑?

6.指導學生感情朗讀16小節。

四、點撥提升

1.課題是《白楊》,全文是不是僅僅寫白楊?讚揚了爸爸什麼精神?

2.讚揚爸爸實際上就是讚美什麼人?

3.這種寫作方法叫做:“託物言志、借物喻人”

五、當堂檢測

寫幾句話,誇一誇想課文中的爸爸那樣的祖國建設者和保衛者,可以用上“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

作業

1、造句:①哪兒……哪兒……

②不管……不管……總是

2、小練習冊

板書:

3白楊

託物言志 借物喻人

教學反思:

優點:我讓學生討論解決兩個問題:寫白楊樹的生活環境有何作用時,學生明白了借物喻人寫作手法的巧妙。很不錯。

不足:小練筆中很多學生只停留在引用課本中的詞句上,自己不發揮。

改進措施:鼓勵學生多積累詞語,豐富詞彙量。

教學設計方案 篇9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

2、能正確讀寫要求學會的詞語。

3、分角色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4、瞭解故事內容並從中受到啓發

【教學重點】

1、能正確認讀本課的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體會寓言的寓意。

【教學難點】

1、正確流利朗讀課文,體會寓言的寓意。

2、瞭解課文內容,以問題爲線索,理解爲什麼小鳥認爲天無邊無際,而青蛙眼中天只有井口大?體會文章在對比中蘊含的道理。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匯入課題

教師出示兒歌,師生共同拍手朗誦:小青蛙,呱呱呱,稻田裏把害蟲抓,保護莊稼頂呱呱。小朋友,請記好,保護青蛙很重要。

朗誦完畢,師問:孩子們,喜歡青蛙嗎?今天我們一起學一則關於青蛙的寓言故事──《坐井觀天》。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給學生播放媒體資源中的課文朗讀,讓學生先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生動的情境畫面加之規範的課文朗讀,爲下面課文的進一步講讀做了很好的鋪墊。教師可以結合PPT資源,讓學生帶着學習任務進行初步感知與思考。

2、聽完範讀之後,教師可以讓學生以他們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要求學生讀準字音,畫出生字詞,引導學生在閱讀中識字。

三、學習生字,瞭解詞語

1、教師播放課件,給學生呈現本課要求會讀會寫的字、詞:

2、學生自學:

⑴ 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式,按要求自學。放聲朗讀,要求想辦法把音讀準。

⑵ 自學檢查。

⑶ 糾音後再次朗讀,教師幫助學生正確掌握所學。

⑷ 教師結合課件和學生一起進行生字學習,進行有重點的指導。“沿”第五畫是橫折彎,不是橫折彎鉤。“答”是上下結構的字,上面是竹字頭,下面是“合”。“蛙”右邊是兩個土,並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認準字形,會組詞。

⑸ 師:相信小朋友都認識了這些生字朋友,那麼你能從課文中找到它們,並呼喚它們的名字和它們打招呼問好嗎?教師請學生自由朗讀。

四、課後思考

師:小朋友,你認爲天大嗎?說說有多大?那麼小鳥和青蛙眼裏的天有多大呢?

第二課時

一、複習詞語

1、教師給學生出示本課的生字、詞,請學生認一認。

2、自由讀生字、詞,記憶詞語。

二、朗讀感悟,細讀課文

師:小朋友,上節課,老師和你們一起認識了課文的主角小鳥和小青蛙,現在,大家再來朗讀一遍課文,找出小鳥和小青蛙的三次對話,想想它們爲什麼對天的看法不一樣?

教師播放課件,給學生圖文並茂地呈現課文內容,讓學生更易更直觀地熟知課文。

課文呈現完之後,教師先請學生小組合作討論解決問題,然後和學生共同找出小主角的三次對話。

1、第一次對話:

⑴ 指名讀第一次對話。

⑵ 交流讀懂了什麼。

⑶ 指導孩子讀出小鳥又渴又累的語氣。並且加上適當的動作。

(淺顯易懂的內容讓孩子們充分地讀,以讀代講,並在讀中感知。)

2、第二次對話:

⑴ 自讀第二次對話,畫出青蛙小鳥各自的觀點。

⑵ 理解“大話”,聯繫實際談談自己或身邊的人說過大話嗎?說大話對嗎?

(讓孩子把書本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繫,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觀點。)

⑶ 實驗:用紙裹成呈圓柱形朝上看,發現了什麼?

(用形象直觀的摸擬觀察代替煩瑣的講解,讓孩子們輕而易舉的理解了看似很難的問題。)

⑷ 讀青蛙的話,可以適當加上動作和語言。

⑸ 小鳥認爲天有多大?理解“無邊無際”,用“無邊無際”說話。

⑹ 分角色讀第二次對話,邊讀邊評價指導。

(課堂應是學生的,本環節注重孩子主體作用的發揮和聽、說、讀等語文綜合能力的培養。孩子透過聲情並茂地讀,根據自己的獨特體驗,創造性的再現了課文。)

3、第三次對話:

⑴ 分角色讀第三次對話。

⑵ 用“一……就……”說話。

⑶ 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讀第三次對話。

4、聯繫課文內容理解“坐井觀天”的意思。

三、角色表演,情感定位

1、孩子戴上頭飾,進行角色表演,可以加上自己的想像,表演後孩子評議。

2、召開新聞發佈會,小記者採訪跳出井的青蛙,讓青蛙談自己的所見所感。同時採訪結束時小記者把自己想說的話對青蛙和孩子們說說。

(採用兒童喜歡的角色表演和採訪的形式,給孩子提供一次語言發展、創造的機會。讓孩子改變角色,走進教材,充當其中的主人公,設身處地地感受文中角色的內心世界。讓他們在快樂中學習知識,讓認知價值和趣味價值成爲“黃金搭檔”。)

四、教師小結

師:從同學們說的這些,我們知道了青蛙爲什麼錯了,就因爲它生活的範圍小,看到的東西少,見識就少,又不相信別人,自以爲是,連天大這樣的簡單問題都弄錯了。青蛙將永遠成爲一隻見識短淺的井底之蛙。哪位同學幫老師解答一下,坐井觀天是什麼意思?

生:……

師:老師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積極參加各種活動,多用眼睛去看一看,並且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那你將成爲見多識廣的人,可千萬別像青蛙那樣坐井觀天啊!

五、拓展學習

1、學習了這篇課文,你能說說“坐井觀天”的含義嗎?從中你學到了什麼?

2、你覺得自己有像青蛙的地方嗎?想一想。

3、小組合作,續編第四次對話:如果青蛙真的跳出井口,它會看到什麼,會說些什麼?

4、查查資料或者向些人請教,看看地球、月亮和太陽誰最大。

【板書設計】

井底之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