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語文課堂改革的教學反思

法國最著名的牧師納德蘭塞姆聆聽過一萬多人的臨終懺悔,他說,假如時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將有一半的人可以成爲偉人。每個人最後的反思,不到最後一刻,誰也不知道。但是每個人都可以把反思提前幾十年,做到了這點,便有50%的可能讓自己成爲一名了不起的人。我們的教學中,多一份反思,或許會多一份清醒,多一份進步。

語文課堂改革的教學反思

語文教師,我一直以爲是最難當的'。作爲母語,似乎誰都知道都會理解都可以說上一二。前幾年語文大討論時,多少偏激之詞言猶在耳,多少老教師感嘆越教越不會教。我困惑,摸索,聽了幾位大師言談,觀摩了幾堂優秀教師的公開課,偶有一些心得體驗,聊且作爲反思。

首先,語文教師的基本功必須過硬。聽、說、讀、寫不必說樣樣精通,起碼必須能鎮住學生,在學生面前能有幾分自信。我真正感到自己在課堂能閒庭信步,揮灑自如,是普通話培訓之後。自己朗讀能力提高之後,可以自如地範讀,底氣就足了。基本功過硬,語文教師本身就是語文。比如如果你善於聽,學生課前三分鐘演講,你的評點,引申就有根據,有針對性。觀摩一些優秀教師的公開課,往往會發現他們本身素質相當之高。可惜,大學、目前的培訓機構對這方面的訓練太少了。

其次課堂的成功,備課必須充分,要帶有自己的思考見解。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語文的魅力就在於它是很有個性的,能緊密聯繫生活的。陸游教孩子:“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所以語文教師是一個雜家,必須不斷地讀書,不斷地思考。學生如果會認爲自己的語文老師知識淵博,上課能有一些新見解,就成功了一半。比如《項鍊》,未必就批判資產階級虛榮心;《裝在套子裏的人》未必就一定要大談揭露沙皇軍警的黑暗。

教學中講究一定的教學藝術。試看這樣一個教學片段:同學們暢所欲言,對王權意識和奴性意識大加批判,我也加入他們行列,講了幾個小故事:赫魯曉夫批判斯大林的專制時,有人質疑赫魯曉夫爲什麼不在斯大林在任時指出他的過錯,赫魯曉夫拍着桌子:“誰在說話,給我站起來!”那人嚇壞了,以爲大禍臨頭。赫魯曉夫幽默地說斯大林就是這樣做的。高壓專制下,必有奴性。隨後講了薩達姆的“萬人坑”,講了康熙、乾隆時代的文字獄,講了孫志剛的遭遇。大家一下子陷入深思。這是我在教讀《我若爲王》一文時的一段“穿插”。將歷史、現實和課文聯繫在一起,撥動着學生的心絃,不僅恰切的豐厚了教學內容,而且有力地烘托了課文的主題,強化了教學效果。在閱讀教學中如果能有機地適度地“穿插引入”,可以讓行多行多的課表現得活潑靈動。教學藝術是需要學習總結的。這一點,湖北特級教師胡明道老師做得相當成功。她將課堂可能出現的種種情況加以分析,歸納了各種各樣的應對方法,所以在課堂上她能遊刃有餘。而我們往往還憑經驗駕御課堂,有時感覺很不錯,有時感覺很失敗。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大潮下,我們要不斷反思,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