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三角形的內角和》教學反思(通用12篇)

在日常生活中,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指回頭、反過來思考的意思。怎樣寫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角形的內角和》教學反思(通用12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角形的內角和》教學反思(通用12篇)

《三角形的內角和》教學反思1

在學校教學示範課上,講了《三角形的內角和》一課。整節課還算比較順利,在課堂是完成了教學目標,並且體現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探究的過程。現在總結一下課堂上的幾點不足:

1、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還有待於進一步培養

在課堂教學的重點過程中,我設計的是小組合作探究,“先討論有幾種驗證方法,再分別選擇不同的方法驗證,驗證後在小組內交流”這樣的目的是爲了在儘量短的時間內使學生透過不同的驗證方法得出共同的的結論,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清晰的觀察到不同的驗證方法,這樣一個人的驗證過程就成了幾個人人學習成果。既節省了時間,又能讓學生接受到儘量多的資訊。但是學生們的表現卻不令人滿意,也許是公開課學生放不開的原因,他們只是各自驗證完了和同桌交流一下,完全沒有以往在班級裏那種熱烈討論的氣氛。雖然我在後面的學習彙報過程中使用了投影儀展示,但還是不如學生小組內交流更直接。因此,我這一設計的目的效果不理想。

2、我本身駕馭課堂的能力還有待於提高

由於在試講的過程中我設計的最後一個練習題沒有完成,而這一道題又是這堂課教學內容一個昇華,因此我想盡量完成。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我儘量控制時間,由於過於注意時間,導致了在學生用投影儀演示完後,爲了更清晰的演示折、拼的過程的動畫忘了播放,影響了又一個給學生直觀展示的機會。這一問題的出現我覺得是我自身駕馭課堂的能力還不夠,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三角形的內角和》教學反思2

《三角形的內角和》教材是先讓學生透過計算三角尺得個內角的度數和,激發學生好奇心,進而引發學生猜想:其他三角形的內角和也是180度嗎?再透過組織操作活動驗證猜想,得出結論。根據這樣的教材安排,本課的重點也就應放在“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的探索上,讓學生在探索中深入理解得出過程。針對教材的如此安排,我也設計瞭如下的開放的課堂預設:

驗證過程

1、要知道我們猜測的是否正確,你有什麼辦法驗證呢?

先獨立思考,有想法了在小組裏交流。

學生交流想法:

生一:我們組根據剛纔三角板的內角和是三個角的度數加起來得出的,所以,我們就用量角器量出了三個角的度數,再加起來。

學生說出了測量的度數相加,雖然不是很精確180度,量的過程中有點誤差,得到了在180度左右。

生二:我們組是把銳角三角形的三個角跟書上一樣去折,折在一起發現正好是個平角,所以我們發現銳角三角形內角和也是180度。(及時表揚了能主動預習的好習慣。)

生三:我們組把鈍角三角形跟剛纔一組一樣,折在一起,發現也能拼成一個平角,所以鈍角三角形的內角和也是180度。

生四:我們組研究的是直角三角形,跟上面兩組的同學一樣折在一起,三個角拼起來也是一個平角,所以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也是180度。

生五:我們也是折的,但我們沒有把三個角折在一起,而是把兩個小的角折到直角那裏發現兩個銳角合起來正好與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重合,圖形也就成了一個長方形,兩個銳角的和是90度再加個直角也就是180度。

也有同學提出了採用了減下角再拼的方法。

以上這個小片段,雖然在孩子們表述中沒這麼流利,完整,但卻是他們最真實的發現,這堂課上下來,感覺收穫很大。

自己感覺這節課的設計上把握了學生學習起點與心理,遵循了教材讓學生先猜想再驗證的思路,從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爲他們提供了重複粉從事數學活動的時間和交流機會。學生思考着,討論着,交流着,感悟着,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掌握了知識,尋求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在交流中,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增強。

《三角形的內角和》教學反思3

三角形內角和,是在學生認識了三角形的特點和分類的基礎上進一步對三角形內角之間的關係的學習和探究。學生已經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分類,熟悉了鈍角、銳角、平角這些角的知識。對於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學生是不陌生的,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知道了內角的概念,但是他們卻不知道怎樣才能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因此本節課我提出的研究的重點是: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

在上課前我透過故事情境匯入:“大三角形”將軍和“小三角形”將軍內角和一樣大嗎?引起同學們思考,激發出學生探究學習的熱情。接着學生討論:有什麼辦法可以驗證得出這樣的結論。學生首先提出度量角的度數的方法,之後透過測量角的度數,發現有的三角形內角和是180°,有的非常接近180°,讓學生髮現測量角的度數時容易產生誤差,方法具有一定的侷限性。之後學生透過撕角拼一拼的方法進行驗證。透過“合作探究,實驗論證”生動地詮釋了新教育的基本理念。

本課新知識傳授很好的把握三個環節:

1.重視動手操作,讓學生在探究中收穫知識。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節課透過量、折、剪、拼等多種活動,使學生主動探究,找到新舊知識的聯繫,得出研究問題的結論,有利於學生培養“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讓學生獨立思考,教師引導學生討論驗證方法,掌握要領。還有什麼辦法可以驗證得出這樣的結論?學生就發揮想象,提出度量、折一折、拼一拼等方法。

2.在動手操作中驗證猜想

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透過撕拼角的方式,小組合作交流,驗證猜想,得出任意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的結論。

3.重視問題預設,培養“空間觀念”。

“問題的提出往往比解答問題更重要”,其實三角形內角和是多少?大部分的學生已經知道了這一知識,所以很輕鬆地就可以答出。但是學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我特別重視問題的提出,再讓學生各抒已見,暢所欲言,鼓勵學生傾聽他人的方法,鼓勵學生髮揮想象,鼓勵學生動手操作,鼓勵學生驗證猜想,培養學生“空間觀念”。我在歸納總結環節,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增強了語言表達能力。最後透過習題鞏固三角形內角和知識,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強化了學生對這節課的掌握。

作爲一名新教師,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要學會大膽放手,輕鬆自己,發展學生。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做,那怕他想錯了做錯了,只有這樣他們纔有機會知道自己錯了錯在哪兒,給他們更自由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也只有這樣才能喚起他們思考的慾望,也只有這樣才能揚起他們創造的風帆!

《三角形的內角和》教學反思4

“合作探究,實驗論證”生動地詮釋了新教育的基本理念,我在本節課新知識傳授時很好的把握三個環節。

一、透過兩個三角形因爲內角和大小吵架匯出新課,提出問題到底是誰的內角和大,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和學習興趣。

二、讓學生先猜想內角和的大小。教師引導學生討論驗證方法,掌握要領。上課開始,我透過提問三角板中每個角的度數以及每塊三角板的內角的和是多少?初步讓學生感知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然後質疑:這僅僅是一副三角板的內角和,而且也是直角三角形,那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中的三個內角的都是180°呢?這個問題一提出去就激發學生的探究學習的熱情。因此接着就讓學生討論:有什麼辦法可以驗證得出這樣的結論。學生提出度量、折一折、拼一拼等方法。

三、動手操作驗證猜想。要求學生小組合作,動手驗證。透過小組內交流,使學生認識到可以透過多種途徑來驗證,可以量一量、撕一撕、拼一拼、折一折。在明確驗證方法後,學生在小組內透過動手操作、記錄、觀察,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否爲180°。之後我組織學生在全班彙報交流,有的小組透過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或接近180°(測量誤差);有的小組透過撕一撕、拼一拼的方法發現:各類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可以拼成一個平角。還有的小組透過折一折、拼一拼的方法也發現:各類三角形的三個內角都可以拼成一個平角。此時我利用課件進行動態演示,在演示中進一步驗證,使學生在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全班交流中獲得了三角形的內角和的確是180°的結論。

四、練習設計,由易到難。

這節課在練習的安排上,我注意把握練習層次,由易到難,逐步加深。在應用“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這一結論時,第一層練習是已知三角形兩個內角度數,求另一個角。第二層練習是判斷題,讓學生應用結論思考分析,檢驗語言的嚴密性。第三層練習是讓學生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在沒有告知直角三角形的另一個角時,如何求出第三個角。

透過一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基本掌握三角形內角和的知識,並能運用知識點進行習題練習。小組合作也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效果不錯!

《三角形的內角和》教學反思5

《三角形的內角和》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內容,是學生學習了三角形的特性及分類的基礎上學習的。本節課我主要設計了四個環節,提出問題→合作探究→學以致用→分享收穫。

第一個環節中,我先設計了一個情境,三角形三兄弟(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爭論誰的內角和大,一下子激起了學生的探究興趣,這個時候就有學生說一樣大,此時引出課題,同時學生提出問題:什麼是內角?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

第二個環節是合作探究三角形的內角和,這個環節裏學生小組合作,透過量、撕、折等方法,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第三個環節是學以致用,我設計了三個闖關遊戲,第一關是已知兩個角的度數求第三個角的度數,第二關是等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一個角的度數,第三關是兩個相同的三角形組成一個大三角形後,大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

反思師生互動的過程,本節課的優點有:

1、本節課中學生探究欲很高,課堂研討氣氛濃厚。

2、小組合作中,學生們發現測量時,三角形的內角和不一定是180,培養了學生事實求是的科學態度,此時學生能運用轉化思想解決問題,從而提升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量、撕、折的動手實踐活動,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而且讓在動手的同時動腦、動口,積極參與知識學習的全過程,鼓勵學生多觀察、動腦想、大膽猜、勤鑽研,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活動機會和空間,使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得到充足的體驗和發展。

4、課堂練習題的設計層層遞進,以及實踐活動的設計,讓學生體驗了學以致用的快樂,獲得成功的喜悅。

5、學生在分享收穫中,各抒己見,提升了自己的表達能力和歸納能力。

本節課需要改進的地方:

1、在合作探究環節,我提出問題:怎樣來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此時學生提出了測量的方法之後,我沒有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思考空間,而是直接介紹了“撕、折”的方法,讓孩子們進行探究,課堂中缺少了更多的生成。

2、課堂中設計了實踐活動環節,學生們非常感興趣,但是由於時間不充足,有些學生理解的不夠充分,這個環節學生的參與度不夠,考慮可以放到課後思考。

《三角形的內角和》教學反思6

本節課採用逐步設定疑問,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積極參與知識學習的全過程,滲透多觀察、動腦想、大膽猜、勤鑽研的研討式學習方法,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活動機會和空間,使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得到充足的體驗和發展。

“大膽猜想,小心求證”是科學探究的普遍規律,也是獲取知識的一條重要途徑。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類比猜想四邊形的內角和,透過測量、計算,討論、交流、總結出四邊形的內角和爲360°的規律的結論。親身體驗所得的知識,會掌握得更加牢固。引導學生學會探究總結事物所含的數學規律,提高了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去解決問題的能力。探究過程中,歸納、猜想和驗證的數學思想滲透,使學生感悟到數學的神奇和奧妙,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了學好數學的信心。

《三角形的內角和》教學反思7

學生在學習了三角形的特徵以及三角形分類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三角形三個角的關係。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課堂上我圍繞以下幾點去完成教學目標:

一、創設情境,營造研究氛圍

怎樣提供一個良好的研究平臺,使學生有興趣去研究三角形內角的和呢?爲此我拋出大、小兩個三角形爭吵的情境,讓學生評判誰說的對?爲什麼爭吵?匯入課引出研究問題。“三角形的內角指的是什麼?”“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引起探究活動。我在研究三角形內角和時,沒有按教材設計的量角求和環節進行,而是從學生熟悉的正方形紙的內角和是360°入手,再把正方形紙沿着對角線剪開後會怎樣呢?猜想一下其中的1個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幾度?學生很快得出一個直角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猜測以下是不是各種形狀、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內角和都是180°呢?再組織學生去探究,動手驗證,並得出結論。生在不斷的發現中很自然地得到“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的猜想。這樣既使學生在這個探究過程中得到快樂的情感體驗,又使學生有高度的熱情去繼續深入地研究“是否任何三角形內角和都是180°”。

二、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任何一項科學研究活動或發明創造都要經歷從猜想到驗證的過程。“是否任何三角形內角和都是180°”,這個猜想如何驗證,這正是小組合作的契機。透過小組內交流,使學生認識到可以透過多種途徑來驗證,可以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讓學生在小組內完成從特殊到一般的研究過程。然後再小組彙報研究結果以及存在問題。教師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充分把握好生成性資源,讓學生認識到有些客觀原因會影響到研究的結果的準確性。例如,有些小組的學生量出內角和的度數要高於180°或低於180°,先讓學生討論一下有哪些因素會影響到研究結果的準確性。

三、練習設計,由易到難

研究是爲了應用,在應用“三角形內角和是180°”這一結論時,第一層練習是已知三角形中兩個內角的度數,求另一個角。第二層練習是已知等腰三角形中頂角或底角的度數,讓學生應用結論求另外的內角度數。第三層練習是讓學生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的內角和。練習設計提問體現開放性,“你還知道了什麼”,讓學生根據計算結果運用已有經驗去判斷思索。

四、教學中存在不足

在教學中,由於我對學生了解的不夠充分,讓學生自己想其它的驗證方法,難度較大,浪費了大量時間,使教學任務不能完成,練習較少,新知沒有得到充分鞏固,以後應引起重視。在設計教案時要了解學生,深入教材,精心設計。

《三角形的內角和》教學反思8

在“三角形內角和”這一內容的教學時,採用的教學方式是教給學生測量或者是撕拼的方法,然後得出結論,進行應用。雖然可以節省時間,短期內收到較好的效果,特別是要求學生把結論給記住,學生應用結論解決相關問題一般是不會有困難的。但把數學知識的發生過程輕描淡寫,缺乏探究過程,這樣學數學,學生感覺學得累,很乏味,在他們的感受中,數學漸漸地變成枯燥無味的了。本節課應着眼於學生的能力和學習數學的興趣,上課一開始,可透過創設動畫的問題情境,以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給學生提供一些材料,讓學生以先獨立思考再合作的方式,爲學生留有足夠的空間去探究出結論。學生透過測量、撕拼、摺疊等方法,探究出三角形內角和的結論。方法不是唯一的,對於學生透過獨立思考出來的解決問題的多種策略,教師適時給予鼓勵表揚,特別是對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給予充分的肯定。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又出現不同的理解和觀點,產生真實的辯論,從而更深刻地理解了“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的結論。如此學生收穫的不僅僅是數學知識,更多的是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獲得的是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

而後,透過拓展應用環節,再讓學生透過應用練習和發展性練習,既鞏固了本節課的知識,又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深刻性,使學生進一步深入理解了“任何三角形內角和都是180度。”這一結論,並大膽猜測推算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內角和。

《三角形的內角和》教學反思9

“合作探究,實驗論證”生動地詮釋了新教育的基本理念,本課新知識傳授很好的把握三個環節。

一是學生獨立思考,教師引導學生討論驗證方法,掌握要領。上課開始,我透過提問三角板中每個角的度數以及每塊三角板的內角的和是多少?初步讓學生感知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然後質疑:,這僅僅是一副三角板的內角和,而且也是直角三角形,那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中的三個內角的都是180°呢?這個問題一提出去就激發學生的探究學習的熱情。因此接着就讓學生討論:有什麼辦法可以驗證得出這樣的結論。學生提出度量、折一折、拼一拼等方法。

二是動手操作驗證猜想。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以小組爲單位有選擇的用度量的方法或者用折一折的方法或者拼一拼的方法等等,透過小組合作交流,印證猜想,得出任意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的結論。

三是進行總結強化了學生對結論的理解與記憶,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熱情。科學驗證了結果,讓學生用簡潔的語言總結結論: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三角形的內角和》是九年制義務教育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五章《三角形》的第二節內容,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與三角形有關的概念、邊、角之間的關係的基礎上,讓學生動手操作,透過一些活動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等於180°”成立的理由,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引導學生觀察、猜測、實驗,總結。逐步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問題的提出往往比解答問題更重要”,其實三角形內角和是多少?大部分的學生已經知道了這一知識,所以很輕鬆地就可以答出。但是隻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我特別重視問題的提出,再讓學生各抒已見,暢所欲言,鼓勵學生傾聽他人的方法。

本課的重點就是要讓學生知道“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所以在第二環節裏。鼓勵學生親自動手操作驗證猜想。爲此,我設計了大量的操作活動:畫一畫、量一量、剪一剪、折一折、拼一拼、撕一撕等,我沒有限定了具體的操作環節,但爲了節省時間,讓學生分組活動,感覺更利於我的目標落實。但在分組活動中,我更注意解決學生活動中遇到了問題的解決,比如說畫,老師走入學生中指導要領,因此學生交上來畫的作品也非常的漂亮。學生觀察能力得到了培養。再比如說折,有的學生就是折不好,因爲那第一折有一定的難度,它不僅要頂點和邊的重合,其實還要摺痕和邊的平行,這個認識並不是每個學生都能達到的。教師也要走上前去點撥一下。再比如撕,如果事先沒有標好具體的角,撕後就找不到要拼的角了……所以在限定的操作活動中,既體現了老師的“扶”又體現了老師的“放”。做到了“扶”而不死,“伴”而有度,“放”而不亂。我還製作了動畫課件,更直觀的展示了活動過程,生動又形象,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感受到每種活動的特點,這對他認識能力的提高是有幫助的。在此環節增加了學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培養。

在歸納總結環節,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說理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增強了語言表達能力。

最後透過習題鞏固三角形內角和知識,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爲了強化學生對這節課的掌握,我除了設計了一些基本的已知三角形二個內角求第三個角的練習題外,還設計了幾道習題,第一道是已知一個三角形有二個銳角,你能判斷出是什麼三角形嗎?透過這一問題的思考,使學生明白,任意三角形都有二個銳角,因此直角三角形的定義是有一個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的定義是有一個鈍角的三角形叫鈍角三角形;而銳角三角形則必須是三個角都是銳角的三角形纔是銳角三角形的道理。這道題有助於幫助學生解決三角形按角分的定義的理解。第二道題是一個三角形最大角是60°,它是什麼三角形?透過對此題的研究,使學生髮現判斷是什麼三角形主要看最大角的大小,如果最大角是銳角,也可以判斷是銳角三角形。同時加深了學生對等邊三角形的特點的認識和理解。第三題我拓展延伸到三角形外角,第四題我設計了多邊形的內角和的探究。

《三角形的內角和》教學反思10

我執教的《三角形內角和》一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三角形的特性》以及《三角形三邊關係》,《三角形的分類》之後進行的,在此之後則是《多邊形的內角和》,它是三角形的一個重要特徵,也是掌握多邊形內角和及解決其他實際問題的基礎,因此,學習和掌握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這一規律具有重要意義。

一、創設情境,營造探究氛圍。

怎樣提供一個良好的探究平臺,使學生有興趣去研究三角形內角的和呢?愛因斯坦說過:“問題的提出往往比解答問題更重要”,因此這節課在複習舊知“三角形的特徵”後,我引出了研究問題“三角形的內角指的是什麼?”“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你猜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你是怎麼猜的?這個問題一拋出去馬上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由於學生在平時使用三角板時已經若隱若現地有了特殊的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這一感覺,因此本環節,要求學生猜一猜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並說說是怎麼猜的,以激發學生已有知識經驗,並體會到猜想要合理且有根據,同時也爲推理驗證的引出作必要的鋪墊。

二、操作驗證,突破重難點,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標準》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其實三角形內角和是多少?大部分的學生已經知道了這一知識,所以很輕鬆地就可以答出。但是隻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我覺得本課的重點就是要讓他們知道“知其所以然”,因此接着就讓學生分組討論:有什麼辦法可以驗證得出這樣的結論。學生會提出度量、折一折的方法,然後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以小組爲單位有選擇的用度量的方法或者用折一折的方法,透過小組合作交流,讓學生各抒已見,暢所欲言,鼓勵學生傾聽他人的方法,從中獲益,增加了學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有意識地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增強了語言表達能力,並潛移默化中滲透了一個重要數學思想―――轉化思想。

在猜測後先獨立思考驗證的方法,再進行全班交流,給學生充分的活動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動手操作,使學生在量、剪、拼、折等一系列操作活動中發現了三角形內角和是180°這個結論。在探索活動前,交流如何使研究樣本具有代表性和全面性與如何分工做到操作省時高效這兩個問題,培養學生嚴謹、科學正確的研究態度,讓學生在活動中積累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爲後續的學習提供了經驗支撐。

三、練習設計,由易到難

研究是爲了應用,在應用“三角形內角和是180°”這一結論時,第一層練習是基礎練習題:已知三角形中兩個內角的度數,求另一個角;已知一個角的度數(等腰三角形中頂角或底角的度數),讓學生應用結論求另外的一個內角的度數;一個角的度數都不交代,給出三角形的特徵(等邊三角形),求這個三角形每個角的度數。第二層練習是讓學生用學過的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內角度數。第三層練習是拓展深化練習,讓學生運用已有經驗去判斷思索,如:“大三角形的內角和比小三角的內角和大”對嗎?“你能畫出兩個直角三角形嗎?爲什麼?等問題。體現習題設計的坡度性與層次性,讓不同的學生都各有所收穫,關注了學生差異問題。

四、教學中存在不足

在教學中,由於我對學生了解的不夠充分,讓學生自己想其它的驗證方法,難度較大,浪費了大量時間,拖課了。因此在設計教案時要深入瞭解學生,反覆研究切合實際的教學設計,這是我在以後的備課中要注重的地方。

《三角形的內角和》教學反思11

課程將探究式學習作爲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之一,着重點放在讓學生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進行學習,在探究問題的活動中獲取知識並主動建構新的認知結構,瞭解獲取知識的途徑和技巧。

這節課我設計了以“觀察—猜想—驗證—應用”爲主線,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不知不覺”學習到新的知識。在學生猜測三角形內角和是多少度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透過探究活動來驗證自己的觀點是否正確,激發求知的渴望和學習的熱情,最後達成共識。

這節課我創設了學生喜歡的情境:“三個三角形的爭吵”入手,讓學生自己動手探索三角形的內角和。讓學生“量一量”、“剪—拼”、貼近了學生的生活,降低了學習難度,注重學生們的動手實踐,親生去體驗去感悟。

在操作反饋的過程中我提出了兩個問題:第一,你選用什麼三角形,採用什麼方法來驗證;

第二,經過操作得到什麼結論。學生分小組對大小不一的三角形進行驗證,經歷量、剪、拼一系列操作活動,從而得出“三角形內角和是180°”這一結論。

本節課不足之處:

1、 學生在還沒學習三角形的特性和三角形三邊的關係及三角形的內角和的基礎上進行學習三角形內角和。就無法複習三角形的有關知識。

2、在解決三角形內角和是什麼這個問題,說的不夠透徹,課後我改成這樣,先讓兩個學生說,說完讓一個學生指出來,讓他用黑色水筆畫出來。爲驗證三角形內是180度做鋪墊。

3、學生在介紹剪拼的方法時,可以讓介紹的學生先上臺演示是如何把內角拼在一起,這樣學生在動手操作的時候就可以節省時間。而且由於內角和這個概念沒有講清楚,學生在這一環節花了一定的時間。

4、在學生彙報方法時,還應該用尺子比一下拼後的三個角是在一 條直線上,更直觀的說明三個角形成一個平角,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5、練習設計是有分層次,但是學生說的較少,我比較急地去分析, 留給學生的時間不足,這是我今後要特別注意的一個方面。

本節課我引導學生用測量或剪拼的方法探究三角形的內角和。並會運用三角形的內角和解決實際問題,但整堂課引導的比較急躁,今後我要朝着更加完美的方向努力,我願意鍛鍊和改變自己。

《三角形的內角和》教學反思12

在教學中我關注到學生的情緒狀態,想法設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維持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注意力,環節設計鬆緊有度。看來,要上好一節課,教育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是不可缺少的。自己在教學理念上的轉變。以前自上課總不放心讓學生自主探索,總希望在有限的時間內多灌輸一點,提高課堂“效率”。課堂中,我成了“職業灌輸器”,學生充當了“專業接收站”,造成了老師累,學生煩的局面。這次我思想開放了,課堂上做到了“三活”——“學生活中的”,“在活動中學”,“靈活地學”,總之“活”貫穿於整個課堂。整節課,學生是在老師的引導下,以小組爲單位自主探索、自主總結歸納。比以前的滿堂灌強多了。所以說,放心讓學生探索,精心引導學生是成功的關鍵。

在練習的時候,由於形式多樣,所以學生的興趣非常高漲,效果很好。總體來說這節課還有不足之處。學生在摺紙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後彙報時,我引導小結不夠。在練習時基本練習題太少。

1.在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時候,老師應該幹什麼?

我們經常會看到,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時,老師會邊走邊不停地提示學生應該幹什麼、怎麼幹。其實,這個時候老師的提示對學生而言往往是沒有任何價值的,不僅影響學生的思路,還會干擾學生的思維。我想,這個時候教師應該做的是快速瀏覽每個小組,看看每個小組的問題所在,幫助每個小組排除學習的障礙。然後找到最需要幫助的小組,介入到這個小組的學習中,瞭解學生的狀態,爲後面的交流做好準備。因爲在幾分鐘的交流時間內,老師不可能每個小組都照顧到,但是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幫助每個小組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

2.當學生的認知和原有的經驗發生衝突時怎麼辦?

在新課程理念下,就是讓學生去研究和探索,然後獲得結論。但是,在實際的課堂情境中往往會有很多情況出現。如果我這樣做了,我的教學任務就完不成了;如果我那樣做了,就可能會偏離我的教學設計,學生的問題可能會讓我不知所措。其實,在課堂中,這是進行探究性教學的最好契機,抓住學生最核心的問題,重組我們的課堂思路,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讓學生去探討問題。我想,課堂教學是爲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服務的,教師要勇於放手,給學生更大的思維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