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三角形內角和》數學教學反思

作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透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角形內角和》數學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角形內角和》數學教學反思

《三角形內角和》數學教學反思1

1、情境的創設

課伊開始讓學生猜角遊戲,這時學生對三角形的三個角的關係產生好奇。引發他們探究的慾望。再從他們熟悉的三角板出發,聯繫他們以有的知識說說,感覺一下。從而很快的進入新課。

2、引導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

獨立思考是合作交流的前提,經過獨立思考的合作纔是有效的合作。在想辦法求三角形內角和這一核心問題時,先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再透過小組合作,剪一剪,折一折,拼一拼等方法去探求三角形內角和的祕密。這樣學生在動手,動腦,動口的過程中全員參與學習過程,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

《三角形內角和》數學教學反思2

本着新課程標準所提倡的:“經歷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過程,發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能有條理地、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的學習理念,我設計了《三角形內角和》的教學設計

一、激發了學生探究知識的慾望。

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我精心設計開頭導語,不僅複習了三角形的相關知識,爲接下來的學習做好準備,而且創設情境讓學生感覺三角形就是自己的朋友,由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地投入學習。在瞭解了內角,內角和的概念之後,鼓勵學生對內角和大膽質疑,猜想內角和是多少度,這些環節的設計都極大的激發了學生探究的慾望,學生以濃厚的興趣投入到接下來的探究之中。

二、動手操作,自主探究。

任何一項科學研究都要經歷從猜想到驗證的過程。“是否任何三角形內角和都是180°”,這個猜想如何驗證?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透過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等操作活動,透過小組合作交流,讓學生自主完成從特殊到一般的研究過程,學生自然獲得成功的體驗。

三、教師的語言具有激勵性。

整堂課中,教師始終以飽滿的激情投入,語言具有鼓勵性,充分肯定了學生探索的點滴成果,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四、多媒體課件的使用比較成功。

本節課的多媒體課件直觀形象的展示了驗證過程,突出了教學重點。相關連結環節中多媒體的運用則進一步提升了學生學數學的興趣,激發了學生熱愛科學,探究科學的慾望。全課結束時,學生有意猶未盡之感。

不足之處:

各環節與教材的安排基本同步,按部就班也暴露了教師統得過死,導的過死的缺點,給人牽着學生鼻子走的感覺。整堂課沒有完全交給學生,學生的自主性體現的不是特別充分。如,在學生猜想之後應該馬上放手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驗證,或量,或折,或撕......從而體現學生自己的創見性。以後的課中要引以爲戒。

《三角形內角和》數學教學反思3

“三角形內角和”是北師大版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認識圖形的一節探索與發現課,使學生在學習了三角形的特徵、高以及三角形分類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三角形三個角的關係。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課堂上我圍繞以下幾點去完成教學目標:

一、創設情境,營造研究氛圍。

怎樣提供一個良好的研究平臺,使學生有興趣去研究三角形內角的和呢?爲此我拋出大、小兩個三角形爭吵的情境,讓學生評判誰說的對?爲什麼爭吵?匯入課引出研究問題。“三角形的內角指的是什麼?”“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引起探究活動。我在匯入“研究三角形內角和”時,沒有按課前設計的進行,學生直接說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而我本身卻沒有順勢進行引導,直接拋出“研究三角形內角和”這一任務,更巧妙的是藉此機會鼓勵學生,以“驗證三角形內角和是不是1800”入手。這一處成爲本節課最大的失誤。

二、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是否任何三角形內角和都是180°”,如何驗證,這正是小組合作的契機。透過小組內交流,使學生認識到可以透過多種途徑來驗證,可以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讓學生在小組內完成從特殊到一般的研究過程。然後再小組彙報研究結果以及存在問題。例如,有些小組的學生量出內角和的度數要高於180°或低於180°,先讓學生說一下有哪些因素會影響到研究結果的準確性。

三、練習設計,由易到難。

研究是爲了應用,在應用“三角形內角和是180°”這一結論時,第一層練習是已知三角形兩個內角的度數,求另一個角。第二層練習是判斷題,讓學生應用結論檢驗語言的嚴密性。第三層練習是讓學生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的內角和。練習設計提問體現開放性,“你還知道了什麼”,讓學生根據計算結果運用已有經驗去判斷思索。

四、教學中存在不足。

在教學中,由於我對學生了解的不夠充分,沒有很好的電動學生髮言的積極性,另外的原因是教師本身語言枯燥,過渡語設計的不夠精彩,也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後應引起重視。在設計教案時要了解學生,深入教材,精心設計。

《三角形內角和》數學教學反思4

《課程標準》倡導探究性學習,力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逐步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科學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探究三角形內角和的過程的時候,我注意鼓勵學生透過動手操作、小組合作的方法去探究,並利用多媒體去驗證學生的結論,最終得到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

給學生一些問題,讓他們自己去探索;給學生一片空間,讓他們自己飛翔。“爲什麼不能畫出有兩個直角的三角形?三角形的內角度數有何奧祕?”這正是小組合作的契機。透過小組內交流,讓學生在小組內完成從特殊到一般的研究過程。教師引導學生透過測量、剪拼、折拼等實際操作,建立解決問題的目標意識,形成學習的氛圍,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機會,促進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在此基礎上,教師透過多媒體動畫演示,讓學生更直觀、更清晰地觀察到剪拼、折拼的過程,進一步驗證探究結論。同學們透過自主實踐、合作探究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整節課的練習設計,由易到難。在應用“三角形內角和是180°”這一結論時,第一、二層練習是已知三角形兩個內角的度數,求另一個角和簡單的判斷題。第三層練習是求特殊三角形內角的度數,真正做到了三角形內角和知識與三角形特點的有機結合。

在實際教學中,我多次利用超級畫板、flash動畫,從開始的激趣引入、觀察猜想,到後來的數據驗證,多媒體在整個教學中起到了不可忽視的輔助作用。另外,參與學生的探究活動是我教學的一大特點,詢問、點撥、交流,使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合作學習之中,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同時我也發現,學生在合作探究中的組織如合理分工、有效合作等方面不夠科學合理,還需更具體的指導,以使每位學生都能真正參與,讓合作探究更有效。

《三角形內角和》數學教學反思5

本節課我透過生動活潑的多媒體課件和學生們一起探討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這一規律並運用這一規律解決實際問題。課件中不僅有動畫而且插入音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學生的眼界,調動他們學習的激情。

首先課件演示三種不同的三角形在爭吵,(學生錄音,把每個三角形說的話錄下放入課件中)讓學生判斷他們在爭吵什麼,引入本節課內容。這樣可以使學生的眼睛一亮,耳朵受到刺激,吸引珠學生們的注意力,很巧妙就把學生帶到課堂上,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再次讓學生觀察每把三角尺的內角和內角和,以及用兩個一樣的三角尺拼成一大三角形,它的內角和內角和是多少,利用身邊的學具材料猜想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內角和都是180°呢?提出問題,提出質疑,學生帶着問題和質疑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時同桌兩人一組測量三角形的內角以及計算三角形的內角和,並抽查小組上臺把合作探究結果輸入電腦表格一便統計和觀察。但是由於需要幫助學生輸入電腦,不能對每組學生的測量進行指導及詢問,很多學生是運用180度這個結論來量的,不過還是有一組學生測量後得出結論是189°,有了誤差。下面我就引導學生哪個角是180°,以致學生提出把三角形的三個內角撕下來看看能否拼成一平角,,師生共同撕拼一個任意的三角形,撕拼過程中學生不知如何下手 我對學生進行輔導。但是有時間的有限,不能讓所學生都親自感受一下這一撕拼的過程。但是課件上我運用動畫演示,學生可以親眼看到這一過程。

課堂練習我是透過一個遊戲“挑戰不可能”鞏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這一規律,運用課件展示了練習題的多樣化,層次化,有易到難,並運用一些可愛的圖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會後有主角“三角形”(音頻)出題帶到“榮譽殿堂”。遊戲是孩子都喜歡,在課堂上設計一些遊戲環節可以激起孩子的活力,調動他們高漲的情趣。但是我覺得這節課我設計的這個遊戲只激起部分孩子的興趣,如果把這個遊戲設計成小組比賽或者男女比賽,看誰最終進入“榮譽殿堂”更激發學生的激情。

總之,本節課我和學生完成的教學目標,學生也能感受到課件不僅能播放圖片,而且可以播放音頻、動畫。透過這節課我深刻體會到運用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可以開闊學生眼界,刺激學生的各種感官,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也使教學重點難點可以清晰的展示給學生,可以增大課堂的容量。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是自己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多學習和運用資訊技術手段改善自己的教學方式,以致提高學生課堂上的學習效率!

《三角形內角和》數學教學反思6

本節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探究三角形的內角和, 同時還要使學生學會用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來解決有關計算問題。

課程開始前,我讓學生計算三角尺的3個內角的和,很自然地引出了“其它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否也是180°嗎? ”的猜想。當時有同學說不是,又有同學說是的。我告訴學生:任何一項科學研究或發明創造都要經歷從猜想到驗證的過程。那麼這個猜想可以用什麼方法來證明呢?大部分同學首先想到先任意畫一個三角形,再用量角器量一量的方法,我讓學生去畫去量了,結果有些學生量出的內角和的度數要高於180°或低於180°,我讓學生討論一下有哪些因素會影響到研究結果的準確性。過後,我引導學生:180度是什麼角?我們能否把三個內角轉化一下呢?經過這麼一提示學生想到把三個角剪下來拼成一個平角,還有學生想到折的方法。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受到了啓發,最後學生得出:任意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學生在動手操作中享受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後面透過一系列的練習活動,學生進一步明確三角形的內角和與三角形的大小無關,並體會到求直角三角形的一個銳角可以直接用90°減另一個銳角的度數來計算,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對三角形的內角和也有了更清晰的認識了。

第二次課我從學生常用的一副三角板出發,讓學生說說每個角的度數,以及三個內角的度數和,有學生說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我就接着問:爲什麼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度呢?學生無語。接下來,我就讓學生將課前準備好的三角形拿出來進行研究,可以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與參與意識。當學生透過折一折、拼一拼、撕一撕、畫一畫之後找到自己的驗證方法時,他們體驗了成功,也學會了學習。在這節課中我們共同找到了幾種驗證三角形內角和是180°方法。學生們拿着他們手中的三角形,講述自己的驗證方法,雖然有的方法很不成熟,但也可以看出這個過程中,滲透了他們發現的樂趣。在此過程中,我關注的重點除了學生最後論證的結果,更重要的是關注了學生思維的過程。

《三角形內角和》數學教學反思7

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幾乎每個同學都知道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所以,本節課的重點我放在:證實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以及運用三角形內角和的知識解決基本的實際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我依然重視學生之間和小組之間的合作、交流,讓學生們都去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自己動手感受三個角拼在一起可以形成一個平角,進而證實任何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這個過程非常重要,學生們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可以進一步加深對三角形內角和180°的理解和認知。讓學生自主的實驗、探索,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參與到數學的活動中去!

並且,在剪的過程中,我演示了三種不同三角形的拼湊結果,進一步證實,無論任何的三角形,部分形狀和大小,內角和都是180°。

現在反思一下,課堂中自然有很多好的地方,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很高,但是也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比如在剪一剪的過程中,有的同學因爲沒有剪刀,沒有真誠的去操作,還有一兩個個別的學生在演示的時候沒有演示好。

還有的同學,在剪之前,沒有做好標記,導致剪完之後,找不到哪個是原來三角形的角,這個是我沒有預見到的,因此我在第二個班級上課的時候,就提前讓學生們在三個角上面做了標註,這樣就不會再出現那樣的混亂。

另外,學生在反饋學習效果時,沒有做到我想象中那樣好的順序,以及很好的語言表達能力,不過,我做到了不慌不忙,讓學生對學生進行糾正和幫助,課堂的氣氛和交流還是很好的。

因爲學生基本的互相交流、討論和總結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接下來,我會進一步的放手,把課堂一步步的再去還給學生,給學生更多的獨立學習和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充分的調動學生自學的能動性!

《三角形內角和》數學教學反思8

1、課堂教學要有預見性,更重視課堂生成性。

教師對學生在課堂上可能出現的問題有一定的預見,教師才能設計出最適合本班學生的教案,才能更好地把握課堂動態。在這節課上,我讓學生猜三角形的內角和,結果學生非常肯定的說是180度。還說不論什麼樣的三角形內角和都是180度。這時候與老師的預見是不同的。原本以爲學生會猜出不同的結論的。但是付老師表現出了教學機智,他問,究竟是不是180度呢?你怎麼證明呢?這進一步的提問一下子把學生的思考的引向了課堂的中心所在。

2、找準教師“導”與學生“行”的平衡點,關鍵詞是相信學生是能行的。

滿堂灌的課堂教學模式在新的教育理念的一輪輪衝擊下,逐漸被廣大教師在思想上摒棄,但是要真正實現教師變滿堂講爲適時導,學生變“聽”爲多方面“行”的課堂局面,還需要教師找準“導”與“行”的平衡點。

本節課中,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這個結論很多同學早就知道了,但是這節課的目的很顯然不在於只教給學生結論,而是要透過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遇到問題努力求證的科學精神,和同學合作交流的能力,歸納推理判斷的能力。我認爲這節課還可以放手更多一些,採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去實驗求證結論。在相互的爭辯中明晰概念。

新的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要根據孩子已經具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對受教育者進行有目的啓發和引導,把學生的好奇心轉化爲求知慾,逐步形成穩定的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師要在課堂上以與生活密切聯繫的素材來激起學生對數學本身的濃厚興趣,透過學生自主探索活動,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增進學生學好數學會用數學的信心。透過課堂上學生的表現,我們看出,學生有獨立探索的精神,也有去證明求知的能力,我們要的只是信任他們,設計好實驗方案,做好組織,讓學生的操作、討論、練習等活動有條有理。真正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

《三角形內角和》數學教學反思9

背景

最近,張店區教研室舉行了“青年教師優質課”評選,我們學校有位剛畢業一年的年輕教師參加。經過大家共同選教材、研究商量後,確定參評課題爲“三角形的內角和”。這是新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的內容,從教材上看,教學內容比較簡單,就是讓學生親自動手,透過量、剪、拼、折等方法推匯出三角形內角和是180°,會應用這一規律進行計算。很顯然,許多學生肯定有這樣的知識經驗,每個班都有部分學生已經能說出這一知識點。根據這樣的現狀我們讓年輕教師根據自己的理解先備課、設計教學思路,隨後我們進行了跟蹤聽課。

試講教學片斷:

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教師先出示色彩鮮豔,用卡紙製作的學具:鈍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讓學生分辨,複習上節課的內容。學生回答的輕車熟路,感覺非常簡單。繼而教師拿出直角三角形,說道:“請大家畫出一個直角三角形。”很快,學生便大功告成,舉起畫完的作品讓老師看。

老師邊點頭邊露出讚許的微笑。接着提出第二個問題:“聰明的同學們,能不能畫出有‘兩個’直角的三角形呢?畫畫試試。”沒出5秒鐘,反應快的學生便脫口而出:“老師,畫不出來!”老師緊接追問:“爲什麼呢?”學生:“因爲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兩個直角就是180°了,畫不出第三個角了。所以畫不成三角形。”學生說得太好了,老師趕緊接過了話題:“這位同學說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你們知道嗎?”其他學生似乎還沒明白怎麼回事,只好連忙點頭說知道。教師肯定的說:“是的,三角形的內角和就是180°,我們怎麼想辦法驗證一下呢?請大家想想辦法。”學生經過很長時間的合作、探究,得出了三種辦法,全班交流彙報。練習分爲基本練習和綜合練習兩個層次。學生計算的沒多大問題。最後一題是思維拓展練習:研究一下四邊形的內角和?五邊形、六邊形的內角和呢?多邊形呢?因時間的關係,無一人能夠想出策略。

反思:

教師創設情境採用的是給學生製造思維障礙的方法,讓學生畫出有“兩個”直角的三角形,欲擒故縱,有其果,學生肯定會究其因,同時,還能讓學生在體驗中,尋找數學的真諦,此創設情境的方法真是妙哉。聽課時,我也爲他這樣的設計感到高興,心想,一定能產生好的教學效果,但事實卻不是如此,學生一堂課顯得比較沉悶,只有部分好學生在迎合老師,學生並沒有充分的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來。課後,我反覆的思考,爲什麼會這樣呢?後來發現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是因爲教師在出示問題時,沒有把“兩個”直角三角形的“兩個”強調清楚,有許多學生沒有聽清要求;

二是因爲教師沒有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的時間,好學生反應快,答案脫口而出,其他學生思維還沒產生任何的碰撞,更沒經歷實驗的過程。

三是我們現在教育體制下的學生大都缺少質疑權威的意識和習慣,顯得順從,沒有主張和個性。在好學生說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後,其他學生對於這一知識點真正知道的有多少?但正因爲是好學生的回答,在其他學生眼中,這是學習的權威啊,他說的肯定是對的,結果大家只有稀裏糊塗的點頭附和,是的,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

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很多學生就吃了夾生飯,根本沒有透徹的理解和掌握。看似精彩的情境創設,如果得不到教師適度的調控和把握,也煥發不出它應有的光彩。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深刻的思考、仔細的推敲以上情境的創設,也不難發現,它儘管有它的閃光點,但也有不足的地方,就是它的設計引入沒有從大部分學生的知識經驗出發,沒有照顧到全體,知道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的學生畢竟是少數,這也就是它沒能激發起學生學習慾望的原因所在。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時刻注意發掘教材孕伏的智力因素,審時度勢,把握時機,因勢利導地爲學生創造良好的教學情境 ,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學習數學中愉快地探索。

再者,最後一題,是在學習了三角形內角和基礎上的拓展,任何多邊形都可以轉化爲多個三角形來計算內角和,學生無一人能夠想出辦法,仔細想想,是我們的題目出的太難,還是學生太笨呢?都不是,是我們教師的引導作用沒發揮出來,沒能激發起學生學習的內部活力,也就無談學生的動手實驗、猜想、驗證。當然,學生的實驗、猜想、驗證能力的培養並不是一堂課的問題,而是朝朝夕夕,無聲無息的滲透。作爲任何一個站在教學前沿的教師,我們都應有這樣的教學理念,讓自己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透過觀察、實驗、歸納、類比、推斷獲得數學猜想,體驗數學活動豐富的探索性和創造性,感受證明的必要性、證明過程的嚴謹性以及結論的確定性。

再次實踐:

經過大家的共同評課和授課教師自己的反思,我們重新改變了創設情境的方法。

師出示一正方形紙,問:這是一張(正方形)的紙,它有(4)個角,這4個角在數學裏,我們給它一個名稱,把它叫做正方形的(內角),而且每個內角都是(直角),那麼它的內角和是多少度呢?爲什麼?

生1:正方形的內角和是360°,因爲每個內角都是90°,有4個內角,就是4個90°,也就是360°。

師:現在,我們把這個正方形紙沿着對角線剪開後會怎樣呢?

(師演示,並指導生拿出正方形紙折一折、剪一剪)

生3:透過剛纔的觀察與操作,我發現這樣沿對角線剪開後,得到了2個三角形,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師:誰來猜想一下其中的1個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

生:透過剛纔的觀察與操作,我發現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因爲正方形的內角和是360°,沿對角線剪開後,等於把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兩份,也就是把360°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180°,所以這個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生:我發現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因爲沿正方形對角線剪開後,等於把正方形原來的直角平均分成了兩份,每份是45°,兩個45°加上90°就得到180°,所以我知道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師:同學們猜的對不對呢?用什麼辦法可以知道?

生:驗證。

師:對,需要經過驗證。

(分小組對三角形進行驗證。看它的內角和是不是180°)

組織學生彙報 (測量的同學邊彙報邊板書,剪拼的同學利用投影彙報。)

生1:我們用量角器對3個角進行了測量,再分別把3個角的度數相加,得出了內角和爲360°。

生2:我們將這個直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用量角器測量,把兩個銳角相加是90°,再加上直角的度數,這樣我們知道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生3:我們小組將三角形的兩個銳角剪下來,然後拼在一起組成了一個直角,再把另一個直角拿來拼在一起,這樣組成了平角,證實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生4:我們是先將一個角折過來,使它頂點落在底邊上,再把另外兩個角也折過來,這樣三個角正好拼成一個平角,所以我們知道這個鈍角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三角形內角和》數學教學反思10

在教學中我關注到學生的情緒狀態,想法設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維持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注意力,環節設計鬆緊有度。看來,要上好一節課,教育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是不可缺少的。自己在教學理念上的轉變。以前自上課總不放心讓學生自主探索,總希望在有限的時間內多灌輸一點,提高課堂“效率”。課堂中,我成了“職業灌輸器”,學生充當了“專業接收站”,造成了老師累,學生煩的局面。這次我思想開放了,課堂上做到了“三活”——“學生活中的”,“在活動中學”,“靈活地學”,總之“活”貫穿於整個課堂。整節課,學生是在老師的引導下,以小組爲單位自主探索、自主總結歸納。比以前的滿堂灌強多了。所以說,放心讓學生探索,精心引導學生是成功的關鍵。

在練習的時候,由於形式多樣,所以學生的興趣非常高漲,效果很好。總體來說這節課還有不足之處。學生在摺紙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後彙報時,我引導小結不夠。在練習時基本練習題太少。

1.在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時候,老師應該幹什麼?

我們經常會看到,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時,老師會邊走邊不停地提示學生應該幹什麼、怎麼幹。其實,這個時候老師的提示對學生而言往往是沒有任何價值的,不僅影響學生的思路,還會干擾學生的思維。我想,這個時候教師應該做的是快速瀏覽每個小組,看看每個小組的問題所在,幫助每個小組排除學習的障礙。然後找到最需要幫助的小組,介入到這個小組的學習中,瞭解學生的狀態,爲後面的交流做好準備。因爲在幾分鐘的交流時間內,老師不可能每個小組都照顧到,但是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幫助每個小組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

2.當學生的認知和原有的經驗發生衝突時怎麼辦?

在新課程理念下,就是讓學生去研究和探索,然後獲得結論。但是,在實際的課堂情境中往往會有很多情況出現。如果我這樣做了,我的教學任務就完不成了;如果我那樣做了,就可能會偏離我的教學設計,學生的問題可能會讓我不知所措。其實,在課堂中,這是進行探究性教學的最好契機,抓住學生最核心的問題,重組我們的課堂思路,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讓學生去探討問題。我想,課堂教學是爲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服務的,教師要勇於放手,給學生更大的思維空間。

《三角形內角和》數學教學反思11

我所講的課題是“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的證明”。我認爲本節的重點是透過證明三角形的內角定理讓學生感悟出輔助線的做法。

我的匯入市讓學生感受一些動手操作實驗中誤差,從而進一步認識到證明的必要性,引出本節所要研究的課題“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這個定理我們在初一的時候就已經學會運用了,但是這個定理到底如何證明呢?這時,本節的目標就已經明確下來了——三角形內角和定了的證明。證明的過程中,我透過課前準備好的三角形道具,讓我的學生透過撕撕拼拼的方法,把三角形的三個內角拼成我們所熟悉的平角或者是同旁內角的關係,那麼這個定理的證明過程就完全展示出來了,然後師生共同把我們自己的做法轉化成準確的數學語言加以證明,在證明的過程之中,輔助線就自然而然的運用到其中。這時,本節的重點和難點也就自然而然地被突破,要讓學生感覺輔助線不是由老師強加告之而明白證明的方法,而是由學生自己在拼圖的過程中親身感悟出來的知識。

課後我認爲本節中的成功之處有以下幾點

1、引入簡單精煉,給了全體學生的自信心,能使所以學生的注意力迅速地集中到課堂上來;

2、利用拼圖的方法來找到“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的證明方法的過程中,學生充分地配合,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發揮,而且採用此種方法來引出輔助線在幾何中應用,巧妙地分散了本節的重點和難點,事實也證明學生的接受程度很好;

3、教師在多媒體上展示每個三角形都是用三種不同顏色的彩紙拼成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看起來會更加的清晰、醒目;

4、在本節“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的應用階段,我設定了“你來講”題目,而且此類題目的要求是哪位同學想嘗試一下,等學生站起來準備好之後,教師再把題目投影出來,不僅要鍛鍊學生的思維速度,而且也間接地培養了學生的臨考能力,同時得到結果後要爲同學們講解本題的解法。我個人認爲,給同學們講題目的過程中收穫是更多的。

5、在本節課的整個流程中,師生之間的配合非常地默契,教師能夠關注每一個學生,學生的思維也在短短的45分鐘內得到了充分地發散和發揮,通堂的氣氛活躍、輕鬆。

課後我認爲本節課中的不足之處:

1、在學生拼圖尋求“三角形內角和定理”證明之前的鋪墊,有些過快,導致個別學生不太明白這些鋪墊對於利用拼圖來證明定理時有什麼用途;

2、不完全相信學生的能力,比如在學生討論拼圖方法後,讓學生到黑板上來展示作品的時候,我似乎不敢距離學生太遠,恐怕中間會出現什麼差錯。而實踐證明學生完全是透過自己來完成作品的展示的;

3、還是沒有改掉急躁的毛病,一些問題還是急於說出答案,沒有給學生們足夠的思考時間,這是其一。其二,教師講得過多,沒有給學生充足的自主權,沒有把課堂還給學生。針對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要注意積累和進步。

《三角形內角和》數學教學反思12

背景:在課前學生已備好了直尺、三角板、量角器、剪刀和三角形紙板數張。在老師引導學生經過猜想三角形內角和爲180度後。

師:請你用你自己的方法去驗證結論……

於是乎學生興趣濃厚,積極性非常高,只見學生在剪剪,畫畫,拼拼,好像非要弄一個明白不可…。一會兒,師示意學生停止了驗證、探索,接着老師用多媒體課件演示教材上的拼剪方法驗證…。

請你從小組合作學習的角度談談對以上教學片段的看法。

張彥彬

這是一節非常好的讓學生動手實踐、親自操作、親身體驗的課題。恰當有效的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有利於學生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識的培養。但是在這一片段中存在許多值得我們思考的地方。

密士娜

片段中雖然“學生興趣濃厚,積極性非常高”,但給人的感覺是學生的活動有些流於形式,沒能較好的發揮好小組學習的優勢。四年級學生經過第一學段以及本單元的學習,已經掌握了三角形的分類,比較熟悉平角等有關知識;具備了初步的動手操作、主動探究的能力。因此,我認爲本節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從“猜測―——驗證”展開學習活動,讓學生感受這種重要的數學思維方式。而在開展小組驗證活動時,我認爲要分三步:首先,可以提出:“你有什麼方法可以驗證?”(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教師要予以點撥)。然後,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提出分小組探究驗證的方法。此環節應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討論、發現、體驗的時間,讓學生在交流中互取所長,合作探索,找到驗證的切入點,體驗成功。最後,就是要注重學生的小組彙報,在彙報中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

周曉芹

在片段中注重了小組的合作學習,抓住了合作的時機,但是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真正發揮了每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嗎?在學生進行要驗證的時候,教師首先應該放手,透過學生自己發現、驗證,這樣的合作才能發展學生的思想,學生纔會有學習的動力,才能讓學生經歷思考、探究、驗證的過程,其次,注重學生的個人認識和小組認識的結合,最後,綜合認識,讓學生的思想進行碰撞、交流,達到合作的有效性。

劉維舟

學生的合作交流應是在自己的思考基礎上進行的,只有在自己的充分思考基礎上產生人交流纔可能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否則這樣的合作交流就成了一部學生在探討,而有部分學生就成了看客。同時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不能流於形式,像上面的場景一樣“一會兒”這樣的合作表面上是熱鬧的,學生也動了,但可能具體的效果並不太好。既然讓學生探索,就應有足夠的時間,並給學生展示自己的思維能力過程的機會,這樣才能展現出學生的思維過程,在教學中才能有的放矢。同時也可讓學生在這一過程中讓學生體會一些基本的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

劉維舟

學生的合作交流應是在自己的思考基礎上進行的,只有在自己的充分思考基礎上產生人交流纔可能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否則這樣的合作交流就成了一部學生在探討,而有部分學生就成了看客。同時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不能流於形式,像上面的場景一樣“一會兒”這樣的合作表面上是熱鬧的,學生也動了,但可能具體的效果並不太好。既然讓學生探索,就應有足夠的時間,並給學生展示自己的思維能力過程的機會,這樣才能展現出學生的思維過程,在教學中才能有的放矢。同時也可讓學生在這一過程中讓學生體會一些基本的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

武鵬

對於合作學習,我有很多想法但從這節課來看還沒有做到小組合作學習!合作學習就是爲了把課堂交還給學生,並透過學生的交流去完成具體的目標。而這位老師的做法只是讓學生去想,而沒有交流,還是老師的講授爲主!

劉維舟

建議以後聽課由講課老師調課,這樣聽課老師就不用大面積調課了,相對來說要方便一些。

奚傳武

這個案例,教師的小組合作學習有些流於形式,在學生合作學習時,教師應參與學生的`討論,合作學習結束以後,學生處於興趣濃厚積極性非常高的時候,教師應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反饋合作學習的資訊,並根據反饋的資訊進行有效指導。小組合作學習,必須在獨立學習的基礎上進行。

首先應給學生獨立的學習時間。然後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在組內交流意見,統一意見,再到全班交流,再次形成統一的意見,逐漸形成正確認識。小組合作學習要做好小組分工。注重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功能,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

衛秀紅

我認爲片段中的這位老師沒有抓住小組合作的時機,他根本沒有提出讓小組合作去探究,而是讓學生毫無目的地用自己的方法去驗證。看上去學生在動手很熱鬧,其實是低效的活動。

孩子們雖然都能猜測回答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知道了內角的概念,但是他們卻不知道怎樣才能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因此本節課研究的重點應是: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動手操作,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這也是本節課的難點。如果老師能抓住在動手探究驗證這一環節提出在小組中進行合作學習,就抓住了合作的時機。在學生合作前,可以先簡單交流驗證的方法、明確合作學習的要求,在小組成員明確分工後再開始合作探索驗證。在學正充分探究後,再交流驗證的結論!最好讓學生演示拼剪方法,展示不同的思路,從而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孫靜

看完這個片段,我的感覺只是讓學生做了探究,但是少了小組彙報和小組之間的交流,老師展示教材上的方法我覺得完全可以在學生彙報之後在進行總結是再展示!既然談小組合作就要給學生一個展示的平臺,給談們充分的時間去說!

馬豔偉

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在思考,討論、探究中體驗學習的樂趣。怎樣把課堂交給學生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小組合作能有效的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參與學習的過程。於是有的老師就熱衷於讓學生小組合作,而不管他們是不是真的在合作,是不是合作的有意義,有效果。是不是所學的內容適合小組合作。

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這節課的內容適合小組合作。可這位老師在教學中忽視了學生的合作是不是真的有效,學生在合作中有沒有探究出結論。而讓小組合作流於形式,看起來學生熱熱鬧鬧,其實沒有效。教師急於把應該學生呈現的驗證過程,利用多媒體呈現出來。應該所他的小組合作是失敗的。

馬豔偉

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在思考,討論、探究中體驗學習的樂趣。怎樣把課堂交給學生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小組合作能有效的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參與學習的過程。於是有的老師就熱衷於讓學生小組合作,而不管他們是不是真的在合作,是不是合作的有意義,有效果。是不是所學的內容適合小組合作。

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這節課的內容適合小組合作。可這位老師在教學中忽視了學生的合作是不是真的有效,學生在合作中有沒有探究出結論。而讓小組合作流於形式,看起來學生熱熱鬧鬧,其實沒有效。教師急於把應該學生呈現的驗證過程,利用多媒體呈現出來。應該所他的小組合作是失敗的。

高春美

這節課中看上去很熱鬧,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但學習效率不高。本節課老師讓學生用個種方法去剪、畫、拼。看上去老師讓學生用多種方法,方法非常靈活,其實老師沒有提出合作探究的要求,學生沒有目的去探究學習的內容效果很低效的。既然是讓學生去動手操作了,爲什麼不去展示學生作品呢?應讓學生去展示並彙報,師要注意學生彙報時語言表達能力。

高春美

這節課中看上去很熱鬧,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但學習效率不高。本節課老師讓學生用個種方法去剪、畫、拼。看上去老師讓學生用多種方法,方法非常靈活,其實老師沒有提出合作探究的要求,學生沒有目的去探究學習的內容效果很低效的。既然是讓學生去動手操作了,爲什麼不去展示學生作品呢?應讓學生去展示並彙報,彙報時教師注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李飛飛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也是非常必要的,他可以讓學生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但是有時候,在實施過程中難免要出現爲了做課而進行的小組合作,搞形式上的小組合作.沒有實際意義,純屬於浪費時間.我認爲小組合作的前提是應當老師在備課過程中發現的學生不容易理解的問題以及提出他們能夠力所能及的問題,讓學生自己想辦法去解決,而不是我們一味的傳授死板的教學法法,進行有效的積極的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合作是學習數學很重要方式,我覺得這個學習方法也是學習其他課的學習方式,所以小組合作事非常重要的。

周榮花

小組合作學習是老師在拋出一個問題,經過思考、討論而不能解決後,透過小組的討論,動手合作進而把問題明確,最後在經過各個小組不同的彙報,集全體學生的智慧而把問題解決。老師只是這一活動的組織者。而這一片段只是爲了合作而合作,並不是爲了解決問題而合作,因此合作學習對於這一節課毫無意義。因而合作學習這一活動要謹慎應用,只有這樣它才能爲我們的課堂增光添彩。

侯豔芬

小組合作學習形式多樣,可以是幾個學生的觀點方法相互交換、交流;可以是差生看並學優生的一些方法,並“據爲己有”。可以是幾個學生在一起共同完成掌握知識的過程;也可以是小組內組織有關學習的實踐活動、問題爭論或組組間的辯論等。這都需要在平時的教學中不斷培養!

王甲榮

本片段老師注重了小組合作學習,只是走過場,沒有實效性。在合作結束後沒有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教師無法瞭解學生的合作動態,教師成了看客。

《三角形內角和》數學教學反思13

本節課的內容一般作爲講授內容,只要告訴學生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學生記住結論教學即可完成。問題是透過這個內容的教學,我們要達到什麼樣的教學目標?爲了達到更高的目標我把本節課定爲活動課,讓學生在玩中學,並從中學會學習知識的科學方法。

課的一開始我就由兩個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在爭論誰的內角和大入手。在學生的認知結構中,對於這場爭論的結果是什麼已經沒有懸念了,但這樣的爭論會引發他們思考,爲什麼不同的三角形內角和會一樣?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內角和都一樣?這也正是我本節課要與學生共同研究的問題。這時學生想說爲什麼又不知怎麼說,又因不知道怎麼說而感情特別激動。處於這種狀態的學生注意力特別集中,學習興趣異常高漲,到了一觸即發的地步。於是我讓他們將課前準備好的三角形拿出來進行研究,體現學生的主體意識與參與意識。當學生透過折一折、拼一拼、撕一撕、畫一畫之後找到自己的驗證方法時,他們體驗了成功,也學會了學習。在這節課中我們共同找到了幾種驗證三角形內角和是180°方法。學生們拿着他們手中的三角形,在講臺上講述自己的驗證方法,雖然有的方法很不成熟,但也可以看出這個過程中,滲透了他們發現的樂趣。有的學生將三角形的三個角都撕下來拼接到一起,有的同學將三角形的三個角沿着三角形的中位線拼在一起。當孩子們正愉悅於自己的發現時,我適時提出:四邊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呢?五邊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呢?……N邊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呢?孩子們求知的慾望再一次被激發,專注的研究着……當我進行提問時,還沒有研究出方法的小組成員是那麼用心的傾聽其他同學的發言。當有的同學說要將多邊形分割成學過的三角形進行研究時,他們發出讚歎的聲音。於是我們進一步研究求多邊形內角和的方法,他們從中體會到了探索的樂趣與成功的興奮;於是孩子們又發現多邊形外角和的奇妙之處,真是萬種變化定在其中。

這節課下課後我自己都有一點興奮,因爲我的孩子給了我意外的驚喜。但試想一下,如果我上課之初,就告訴孩子三角形的內角和爲180°,並且告訴孩子我的驗證方法,即便告訴的方法再多,再詳細,他們學到的也只是我的有限的方法,而且是老師的方法,不是自己發現的方法。但換一種教學方式,孩子們不但找到了所有我知道的方法,也找到了我意想不到的方法,我們大家在研究中都是受益者。也許沒有什麼比這更讓人興奮的了。

《三角形內角和》數學教學反思14

有許多內容我們教過多次,但如何教教學效果更好,值得我們不斷地去探索。

學習了《三角形的內角和》一課,回想一下,有許多想法:三角形的內角和爲180°這一結論學生在小學就已經知道,只不過那時是透過度量得出來的。因此這一結論的證明思路和方法成爲本節課的重點。

如何證明這一結論,是小組合作學習的契機。在上新課之前,我事先讓每個學生剪好了一個三角形,這樣,就可以讓學生透過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來驗證。教學中,讓學生把三角形的任意兩個角剪下來,把三個內角拼合在一起,會得到一個180°的角。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很快進入狀態,積極性較高。並且有的小組整出了多種拼合方法,還有一個小組透過摺疊的方式來驗證,我都及時給予肯定。接下來讓學生把得到的圖形畫在練習本上,從中有沒有受到啓發,探索出證明思路。這一過程中,有些同學能拼出但畫不出圖形,導致了找不出證明的方法。下一步在證明的時候,有的同學能說出理由,但寫的時候無從下手。說明學生不論是在邏輯思維方面還是幾何語言方面的表達上都存在着相當大的困難。在後續的學習中需要慢慢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學生能學會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三角形內角和》數學教學反思15

今天教學《三角形的內角和》,對於三角板,學生是不陌生的,所以我們從一副三角板入手,讓學生算出一副三角板的內角和是180°,於是拋出問題,在其他三角形中三個內角的和是不是也是180°呢?學生當然會猜是。我覺得今天孩子不僅學到了三角形的內角和,還學到了對待一個猜想就要想辦法來驗證的數學思想。當我要求孩子們來驗證的時候,有的孩子想到了量,有的孩子想到了折,這裏我先讓孩子們都去量,量了以後,因爲有的同學量的不精確,所以我建議更精確的驗證方法,孩子又想到了折,我又讓孩子們去折。事後想想,如果我一開始就讓孩子們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去驗證一下,說不定碰撞的火花會跟激烈些。我這樣一步一步來的話,就有些按部就班,沒有那種水到渠成的感覺了。後來,校長提出,一開始有個孩子說到他量到175°,比較接近180°的時候,我只是強調要精確,卻沒有很好的利用這一資源,如果我這時候讓孩子把他畫的這個三角形撕下來,折一折來驗證的話 ,學生的印象會更加深刻。這點我沒想到,看來我還不夠智慧啊!

楊教導也提出,後面的習題三,正方形內角和是360°,而把它對摺變成三角形,就變成了180°,把三角形對摺還是180°,這道題我沒有深入,這是教材沒把握好啊!

以後要注意,但是這節課上孩子的表現還是比較令我滿意的,比平時好!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