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媽媽的愛》的教學反思

《媽媽的愛》是北師大版《藝術》課程第二冊的第三課。這課的主要內容是透過欣賞歌曲《小烏鴉愛媽媽》;吟誦詩歌遊子吟》;學唱歌曲《好媽媽》、《小寶寶睡着了》等多種活動,讓學生回味、感受媽媽對自己的愛,從而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挖掘藝術潛能,培養綜合的藝術素質。根據教材的特點和一年級的教學要求,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於以下幾點:

《媽媽的愛》的教學反思

1、知識目標:學會歌曲《小寶寶睡着了》、《好媽媽》;會吟誦詩歌《遊子吟》;能製作送給媽媽的精緻禮物。

2、能力目標:透過多種教學形式的融合交匯,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學生的創作才能。

3、人文目標:以情激情,使學生能體會媽媽的.辛苦、媽媽的愛,懂得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愛。教學重點是能力目標的實現。教學中,我注意以下教學策略的實施:

一、發揮語言的陶冶功能,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

課堂教學語言是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交流情感、傳遞資訊的工具和載體。得體、感人的語言可以調動、感染人的情緒。教學中,教師要善於發揮語言的陶冶功能,用真誠的話語來感染學生,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正如《聖經》中所羅門諺語說:“那種在合適的環境中講的話,如同在銀盤裏放上一些金蘋果那樣恰到好處。”因此在教學《媽媽的愛》時,我先讓學生說說你知道你的媽媽一天要做哪些事情嗎?學生競相說:“買菜、洗衣、做飯、洗衣服、洗地板、擦桌子、上班、……”接着問:“你覺得媽媽一天做這麼多事情辛苦嗎”?“媽媽很辛苦,你想對媽媽說些什麼話呢?”學生受情緒影響,說出了一些很感人的話:“媽媽您辛苦了,我愛您!”“謝謝媽媽辛苦把我養大!”“媽媽,您每天都很辛苦,我一定要永遠聽您的話,做個好孩子,不惹您生氣!”……其中有一個小女孩特意跑到我的跟前,拉着我的手說:“戴老師,剛纔我的眼淚都要流出來了,我覺得我媽媽很辛苦,我回家一定要幫媽媽做很多事情。”這樣,透過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使學生能深刻體會到媽媽的辛苦、媽媽的愛,充分發揮語言的陶冶功能,以情感受人,爲後面用作品形式表達式對媽媽的愛做了良好的鋪墊。

二、利用情感延伸,創設濃厚的藝術氛圍,挖掘學生的藝術潛能

《課標》指出:藝術是人類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創造性表現,任何藝術表現形式都包含着特定的情感和思想,學生透過藝術與自己的情感生活的連接和相互作用,學習用藝術的方式表達和交流情感、獲得表現和交流能力。因此,在教學《媽媽的愛》時,我先刺激學生的情感,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激發學生表達經愛的欲X,利用情感上的延伸,把學生帶進濃厚的藝術氛圍,透過體驗不同的藝術活動,挖掘學生的藝術潛能,培養學生綜合的藝術素質。

1、聽賞歌曲。讓學生閉上眼睛用心傾聽歌曲《搖籃曲》、《小烏鴉愛媽媽》,感受音樂的節奏,試着體會音樂所表達出的情感,說說聽完歌曲以後,自己的情緒有了怎樣的變化,再讓學生滿懷深情的學唱歌曲《好媽媽》。這樣藉助情感的延伸,學生能以最佳的狀態學好歌曲,並能結合自己的內心感受,即興創作改編歌曲,同時用肢體語言加以表達,最大限度的挖掘學生的歌唱才能和舞蹈才能。

2、表演創作。在吟誦《遊子吟》後,引導學生創編詩歌;在聽完《小烏鴉愛媽媽》後,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講講這個故事,並把故事表演出來。這樣透過讓學生即興表演,自行設計場景對白,充分挖掘了學生的表演創作才能。

3、欣賞作品。透過讓學生欣賞表達母愛的圖畫、相片、手工藝品等,讓學生學會與作品作者進行心靈交流,學習別人如何用藝術的形式來表達情感,提訓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創作水平。

4、作品創作。透過多種形式的藝術活動,使用權學生體驗到媽媽的愛並學會用藝術的形式進行表現和交流,把自己的內心體驗用不同的藝術形式表達出來,充分挖掘學生創作的藝術潛能。

標籤:反思 教學 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