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合理設計課堂活動教學反思

合理設計課堂活動教學反思

週五回學校參加教工大會,學校安排的內容是聽課,數學和英語,兩位年輕老師執教,參加比賽時的錄像,我聽了數學課,課題是“圓的面積”。

上課片段:(班級學生分小組就坐)上課鈴響,一位女生站在學生中間,給大家講了一個故事,是一個聰明的年輕人和國王鬥智的內容,國王給年輕人一塊羊皮,讓他用這塊羊皮去圍土地,圍得的土地都是年輕人的。聰明的年輕人把羊皮減成一個細長條,圍成一個圓,那是一塊很大的土地,國王很是懊惱,但也沒辦法。女生給大家留了一個問題,爲什麼圓的面積大,而不是正方形面積大?接着老師給出圓的面積的定義,然後讓學生用發給的正方形紙去想辦法減成一個圓。小組活動很熱鬧,大家都在出謀劃策,很快就有小組完成了,老師展示了學生成果,並請學生講解如何思考的,對學生的操作給予充分肯定。隨後,老師用讓學生想辦法把這個圓剪開拼成一個長方形。學生的熱情很高,從錄像上看,大家都融入其中。老師戰士兩組成果,一個是減成四個扇形,一個是減成若干個扇形(有大有小,沒有均分),學生得出應該減的扇形越小,所拼得的圖形越接近長方形。隨後老師用多媒體演示,先是四份,再是八份,再是若干分(看的是錄像,沒法細數)。隨後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推匯出圓的面積公式……

(1)要在教材的加工上下工夫

這位老師打破了原有的教材順序,改變了傳統由教師按照教材,把公式直接“拋”給學生的教學方式。原來教材次序是圓的面積的定義,公事推導,例題,思考,思考的題目就是已知周長求面積的問題。該教師則是從問題情境(一則故事)引到圓的面積,學生很有學習熱情,從而能夠積極參與推導面積公式的活動。事實上,數學是一門解決實際問題的學科,數學教學應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考慮到教材是線性的、封閉的體系,而教學是生動的、靈活的,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對教材進行處理,設計出一個既以教材內容爲基礎的,又更爲吸引學生學習的問題情境,適當的改變編排順序的教學過程,使之成爲非線性的、開放的教學。

(2)數學教學應有利於學生的再創造

課堂中引入了剪紙、拼圖活動,使原本單調、枯燥的數學課生動起來,充滿了樂趣;公式的給出,不是教師也不是教材“拋”出的,而是學生透過自己的操作過程推匯出來的。教師的`工作是把教學設計成學生動手操作、多媒體輔助、觀察猜想、揭示規律、形成公式等一系列過程。傳統的教學側重於學生對公式的接受和掌握;而這節課則側重於公式的產生、構建、形成,學生對過程的探究及在此過程中所形成的一般數學能力。事實上,在教學中,教師不必將各種規則、定律灌輸給學生,而是應該創造合適的條件、設定豐富的情境、提供具體的例子,讓學生在實踐活動的過程中,自己“再創造”出各種概念、法則,或是發現有關的各種規律。這體現了現代數學教學理論的“再創造原理”。弗賴登塔爾(denthal)就認爲數學教學方法的核心是學生的“再創造”。在這個“再創造”的活動過程中,學生不再作爲被動接受知識的客體,而始終處於一種積極創造的狀態,成爲主動的探索者,積極的思考者了。教師的關鍵是設計好的問題情景和活動,並在學生探究受阻時,恰當地介入和引導。

標籤:反思 課堂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