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船長教學反思

作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船長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船長教學反思

船長教學反思1

這是一篇寫人的文章,本文基本可按“遇險、救援、殉職”的順序來理解。本文詞語豐富、深刻,是讓學生領悟語言妙處的好時機。

在學習“諾曼底”號船“遇險”部分時候,我分兩部分完成此部分教學。1.遇險前,抓住“大霧瀰漫”、“夜墨如黑”這兩個詞,讓學生結合生活談那是怎樣的天氣?來理解這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2.遇險中抓住了“突如其來”、“猝然而至”、“亂作一團”、“你推我搡”這些詞,讓同學們想象,面對突發的災難,人們慌忙逃生的混亂場面。

在學習“救援”部分時,重點抓住了船長的語言描寫,學生很容易就找了第3自然段中船長指揮時說的話,從“吼喝”體會船長聲音之大,內心之急,情況緊迫。透過自讀,指名讀,齊讀,來體會哈爾威船長面對災難臨危不懼,捨己爲人的高尚品質,在千鈞一髮之際,指揮鎮定自若,讓人敬佩。

在學習“殉職”部分時,我放手讓學生自讀,並結合具體的詞和句,體會船長高大的形象。鄧熙成同學彙報時,大膽質疑:“老師,船頭下去,那船尾就會直立起來呀,可書中說船長屹立在艦橋上,他能站住嗎?另外,他是船長,應該會游泳的,他爲什麼不遊走呢?”針對他的問題,同學們展開了討論,最後,趙家卉同學說:“作爲船長,他不能棄船而去,而是要與船共存亡”,學生們的爭論讓本課教學達到高潮,也讓學生明白本課的中心,我想這樣的閱讀纔是體現了它的實效性吧。

船長教學反思2

《船長》是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寫的一篇短篇小說。課文主要講述了“諾曼底”號在行進中突然遭到“瑪麗”號大輪的猛烈撞擊即將沉沒的時候,哈爾威船長鎮定自若的指揮60名乘客和船員秩序井然的脫險,自己卻和客輪一起沉入深淵的故事。

在學完這篇課文時,我問大家對這篇課文是否還有疑問,一個學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船長爲什麼要與輪船一起沉入深淵,他完全有機會與其他乘客和船員一起安全脫險啊,他的這個犧牲有必要嗎?”說實話我在備課時,也想到過這個問題,也有這個疑問。但此時有學生提出,我正擔心講不好這個問題,會影響到學生對哈爾威船長英雄人物的高大形象時,有個學生舉手回答說“我認爲哈爾威船長與諾曼底號之間有很深的感情,也許諾曼底從一開始就是和船長一起出海,在這麼長的時間裏,船長早已把船當作自己的親人,或是自己的孩子,他怎麼捨得拋棄自己的孩子自己獨自逃離呢?”另一學生補充道:“船長的與船一起沉入深淵,更能使我們感受到哈爾威船長以身殉職、忠於職守的的高貴品質。

對於同學們的回答,讓我感到有點吃驚,原來我“小看”了我的學生,也讓我看到了學生動腦思考、積極向上,他們對文字的認識是我們所想象不到的。同時也讓我明白不能再有老眼光審視學生,應該走進學生,走進學生的心靈,更多的瞭解他們。

船長教學反思3

教學本文已經多次,這次有學生提出了質疑:“船長爲什麼與船一起沉入深淵?”老實說,每次教這課,我也有這樣的疑問,只是沒有同學質疑,我也就不想深究,怕學生會覺得哈爾威犧牲沒啥必要。但這次不同,有學生問:船長爲什麼要與船一起沉入大海?我覺得船長的犧牲是沒有必要的,他完全有機會逃生。如果我們從課文文字上來看,20分鐘逃生的時間夠了,而且船上其他船員都與乘客一起安全撤離了,按說船長也完全可以撤退。此時的我,真有些擔心,怕講不好會影響學生對於雨果筆下的這位英雄船長給他們留下的高大形象。但是事實是:article/我們真不能小看了我們的學生,繩偉同學很快舉手:“我想哈爾威船長和諾曼底號之間有深厚的感情,我想從這艘船誕生起,船長就和它在一起。在船長心裏,它是戰友,是親兄弟。所以他纔會選擇和船一起沉入海底。”宋思雯說:“在哈爾威船長心中,船長就應該與船共存亡,他是不會拋棄諾曼底號獨自逃生的,表現他忠職守。”學生的回答真精彩!

由此看來,我們的學生並不是一無所知,也並不是什麼事都要我們老師、家長越俎代庖的。他們腦子靈活,求知慾旺盛,接受新事物比我們快,好記性更是我們這些成年人望塵莫及的。因此,我們做教師的,一定不能再用老眼光來審視學生,因爲今天的小學生真的不容“小看”。我們要與時俱進,用現代的眼光,依據現代的心理學、教育學規律來走進學生的心靈,瞭解他們,研究他們。這樣,我們纔能有的放矢、對症下藥,開闢新的教育捷徑,少走彎路,更好地爲我們的教育教學服務。

船長教學反思4

“哈爾威船長的一生都要求自己要忠於職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對死亡,他又一次運用成爲一名英雄的權利。”課文學到這裏,教室裏靜悄悄的,船長的英雄行爲震撼了同學們的心靈。

在學生想象寫話時,周炳說道:“船在人在,船亡人亡,作爲一名船長,哈爾威不能離開自己的船,這是船長的職守……” 同學們紛紛表示贊同。

哈爾威完全有機會逃生,但是他沒有這樣做。作爲船長,他必須選擇死亡。“人在船在,船亡人亡”,哈爾威是在用自己的生命捍衛船長的尊嚴,教材之所以用《船長》爲題,而不用《“諾曼底號”遇難記》爲題,我想大概也是這個道理吧。所以,當每一次海難,我們就會目睹一個船長的尊嚴,目睹船長這個職業的尊嚴。在海難面前,幾乎每一個船長都會選擇與船同存亡。“泰坦尼克”的史密斯這樣做了,“諾曼底”號的哈爾威又一次這樣做了。 哈爾威成爲了英雄,他成爲英雄其實很簡單,只是“運用了他船長的權利”。作爲船長,哈爾威必須選擇死亡。那麼,到底是他的什麼精神值得我們肅然起敬呢?我想,應該在那麼幾個字眼上:忠於職守,履行做人之道。

忠於職守,做人之道,看起來平常,真正做到又是何等的困難。在利益面前,特別在死亡面前,更是能夠考驗一個人的敬業精神和爲人之道。我們的社會,最需要弘揚的應該是這樣的精神。我想,這纔是我們所需要在這篇課文挖掘與學習的東西。

船長教學反思5

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七課《船長》,是法國浪漫主義大作家雨果的一篇短篇小說。課文講述了哈爾威船長在他的“諾曼底”號被 “瑪麗”號巨輪撞開一個大口子,情況萬分危急之際指揮全船人展開自救工作,最後以身殉職的事。文章高度讚揚了哈爾威船長忠於職守,捨己救人的偉大精神。

這篇課文篇幅比較長,在有限的四十分鐘課堂內,如何引導學生把這麼長的課文學透呢?

我引領學生抓住“四道命令”、“一段對話”、“三個場景”、“一箇中心”去學習這篇課文,感覺效果不錯,在有限的時間內,較好地完成了學習任務。

首先,在第一課時,我已讓學生充分去朗讀課文,達到正確、流利的朗讀要求,並對課文內容比較瞭解,還讓學生在課文中畫出這些要點。第二課時,我就緊緊圍繞這些要點展開引領學習。

一、“四道命令”

1.“大家安靜!注意聽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婦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員斷後,必須把六十人全都救出去!”(其實船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他把自己給忘了。)透過反覆誦讀、品味。學生感受到哈爾威船長在危難之際忠於職守、捨己救人的崇高精神,同時,從他的命令中還能感受到哈爾威船長以身作則、臨危不亂的可貴品質和幫助弱者的人道主義精神。主人公的特點躍然紙上。

2.“哪個男人敢走在女人的前面,你就開槍打死他!”。這是一道威嚴的命令,一方面體現了哈爾威船長同情、保護弱者的人道主義精神,另一方面也表現了哈爾威船長行事果斷,雷厲風行的作風。在當時那種混亂不堪的情況之下,發出這樣的一道命令,既震懾了一些自私自利之徒,更感動了絕大多數的人,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充分體現了哈爾威船長是一位指揮有方的優秀船長。

3.“快救克萊芒!”(克萊芒是個見習水手,他還不過是個孩子。)這道命令不僅折射出哈爾威船長的人性之美,反映了他在如此危急時刻,仍一心想着他人,也照應了上文的“他把每件事和每個人都考慮到了”這句話。真不愧是大家之作。

4.“動作再快點!”正是哈爾威船長關心每一個人的體現,是他在與死神搶時間搶速度。

二、“一段對話”

透過多元朗讀,同學們感受到了船長的臨危不亂、處變不驚、細緻入微、堅決果敢、指揮有方,這是一段簡短有力的對話,更是一段傳神的對話。

三、“三個場景”

1.課文第二自然段所描寫的船上混亂不堪的場景。這一場景的描寫,一方面反映了當時船上形勢之危急,災難之嚴重。另一方面,船上人們爭相逃命的情景也與哈爾威船長忠於職守、沉着鎮定地指揮救援工作的形象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彰顯了哈爾威船長的高大形象。

2.課文第二十五自然段對哈爾威船長指揮救援工作場景的描寫。他沉着鎮定地指揮着全船人展開自救工作。以身作則,領導者全體船員幫助乘客脫險。還有力地控制着整個船上的局面。危難之際,忙而不亂。這真是一位指揮若定、叱吒風雲的船長!

3.課文第二十九自然段對哈爾威船長以身殉職場景的描寫。這一場景的描寫,向我們展示了哈爾威船長視死如歸的高大形象。同時,我們也彷彿看到了哈爾威船長那種視“諾曼底”號爲自己的生命,誓與輪船共存亡的英雄氣概。這真是一位頂天立地、有情有義的船長!

四、“一箇中心”

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高度讚揚了哈爾威船長偉大的一生,給文章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哈爾威船長一生都要求自己忠於職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對死亡,他又一次運用了成爲一名英雄的權利。”“又一次”說明有許多次,可見,每當危險來臨之時,哈爾威船長都是這麼做的。“英雄的權利”不是爲自己名垂千古的權利,更不是爲自己謀取利益的權利,而是每當危險、災難來臨之時,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亡的危險留給自己的權利。哈爾威船長無愧於英雄的稱號。

實踐證明,只要我們老師敢於真正放手讓學生去自主學習,適當引導、點撥,學生也能把文章學透、學好。

船長教學反思6

教學本文已經多次,這次有學生提出了質疑:“船長爲什麼與船一起沉入深淵?”老實說,每次教這課,我也有這樣的疑問,只是沒有同學質疑,我也就不想深究,怕學生會覺得哈爾威犧牲沒啥必要。但這次不同,有學生問:船長爲什麼要與船一起沉入大海?我覺得船長的犧牲是沒有必要的,他完全有機會逃生。如果我們從課文文字上來看,20分鐘逃生的時間夠了,而且船上其他船員都與乘客一起安全撤離了,按說船長也完全可以撤退。此時的我,真有些擔心,怕講不好會影響學生對於雨果筆下的這位英雄船長給他們留下的高大形象。但是事實是:我們真不能小看了我們的學生,繩偉同學很快舉手:“我想哈爾威船長和諾曼底號之間有深厚的感情,我想從這艘船誕生起,船長就和它在一起。在船長心裏,它是戰友,是親兄弟。所以他纔會選擇和船一起沉入海底。”宋思雯說:“在哈爾威船長心中,船長就應該與船共存亡,他是不會拋棄諾曼底號獨自逃生的,表現他忠職守”學生的回答真精彩!

由此看來,我們的學生並不是一無所知,也並不是什麼事都要我們老師、家長越俎代庖的。他們腦子靈活,求知慾旺盛,接受新事物比我們快,好記性更是我們這些成年人望塵莫及的。因此,我們做教師的。一定不能再用老眼光來審視學生,因爲今天的小學生真的不容“小看”。我們要與時俱進,用現代的眼光,依據現代的心理學、教育學規律來走進學生的心靈,瞭解他們,研究他們。這樣,我們纔能有的放矢、對症下藥,開闢新的教育捷徑,少走彎路,更好地爲我們的教育教學服務。

船長教學反思7

蘇教版第十一冊《船長》中的教學片段:

師:請同學們認真讀一讀課文,說說你認識的是一位怎樣的船長?

生:哈爾威船長面對危險,沉着鎮定;面對死亡,無所畏懼。真是一位令人敬佩的英雄船長!

生:老師,我覺得哈爾威船長好像還……還有點傻。哈爾威船長應該會游泳吧,他何必去死呢?

生:對,我真不明白,哈爾威船長完全有機會逃生,可以活下來,可他爲什麼要隨船徐徐沉入大海呢?

師:你們的看法的確與衆不同。同學們,想一想,船長在船沉之前能自救嗎?

(學生自由爭論)

師:好,大家就依據課文內容和課外資料來辯一辯。正方的觀點是:船長能生存;反方的觀點是:船長只能犧牲。大家自由組合,作好準備。

正方:我方認爲船長這麼沉着鎮定,指揮救援,他應該有自救的辦法。怎麼會不救自己呢?

反方:我方認爲,哈爾威船長根本沒想到自己。他說:“必須把60人全都救出去!”實際上,船上共有61人,他完全把自己給忘了。在生死關頭,他想到的只是乘客和其他船員,而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正方:從文中“人們透過陰森可怕的薄霧,凝視着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進大海”,這句中的“徐徐”可見船長有逃生的時間,他是能自救的!

反方:請正方同學再思考思考,我方覺得這“徐徐”不是指時間長,而是表達人們對這位捨己救人的偉大船長的敬佩之心,留戀之情,也表達了人們此時的悲痛之感。

正方:請反方同學注意,船長這麼機智能幹,他難道不懂如果不嘗試,連生的希望也沒有嗎?再說即使船沉了,他也可以遊離沉船,獲得自救呀!

反方:不!請正方同學仔細看書,難道時間允許嗎?20分鐘內,在船長井然有序地指揮下救出了船上所有的乘客和其他船員。書上說:“第20分鐘到了,輪船沉沒了。”這意味着哈爾威船長沒有時間自救了!文中寫道:“船頭先下去了,很快船尾也浸沒了。”當船沉沒時,船長已沒時間遊離沉船,加之沉船時產生的巨大漩渦會在瞬間把他吸入海底。

師:辯論太精彩了!“真理越辯越明”,文章的主題越辯越清。哈爾威船長那忠於職守、舍已救人的高大形象更加清晰地展現在了我們面前。大家在辯論中充滿了智慧,想一想,你是怎樣來辯駁對方的呢?

生:我根據當時的情境,大膽想象,大膽推測。如猜測沉船時會產生巨大的的漩渦,因爲電影中泰坦尼克號沉沒時就是這樣。

生:我是注意聯繫了上下文,從事情發展的全過程,從船長的種種表現來認識他的偉大之處。

生:我抓住文章的詞句細細揣摩,特別是主人公的動作和語言。

師:大家講得太好了。你們今天辯論時運用的思維策略就是學習語文的好方法,希望大家今後能自覺地運用。

反思:

上述片段中,教師尊重個性,順學而導,爲學生搭建了一個充分展示自我、合作交流的平臺。學生獨特的見解與富有個性的語言實爲思維和靈智的完美結合。個性因語言而彰顯淋漓,語言因個性而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機械文字組合,而變成一個個躍動着的生命音符。教師的隨性引導,將學生帶入了細緻閱讀、深度觸摸文字的境界,讓學生的表現慾望漲至空前,學生在反覆的閱讀感悟,激烈爭論和教師的巧妙引導下,引發深層的思考,智慧之火不斷碰撞,在思辨之中對生命的理解也逐漸清晰,趨於理性,使船長哈爾威舍已救人、忠於職守的形象變得更爲立體,文字的價值取向也得以自然、有效的顯現。

船長教學反思8

教學感悟:

一、深入鑽研教材,真正吃透教材。

課文是英國著名作家雨果的小說《船長》,講述的是一個動人的故事:1870年3月17日的夜晚,由於“瑪麗”號巨輪的突然撞擊,“諾曼底”號輪船的船身被撞開了一個大口子,船上的乘客無不驚惶失措,爭相逃命,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刻,船長哈爾威挺身而出,沉着鎮定地指揮全體人員有條不紊地撤離,而自己卻以身殉職,與輪船一起沉入大海。反覆讀了幾遍課文,我有三點想法:其一,既是小說,就應該把教學重點放在引導學生感知哈爾威船長這一形象上,透過品讀課文感受人物的高貴品質。其二,文章最後說:他又一次運用了成爲一名英雄的權利。這是作者對船長的評價,也是對後人的期盼。如何讓學生認識英雄的本質,在心中與作者產生共鳴,這是教學的難點。其三,怎樣在強調人文性的同時不偏廢工具性,對學生進行紮實的語言文字訓練,是我在教學前重點思考的三個方面。

二、將朗讀感悟和品味賞析相結合。

整堂課我把船長形象的剖析作爲本課的教學重點,從以下三個方面着手,引導學生讀書探究:第一,感悟內容,探究內涵,發覺文字的深層含義。諸如船長下達命令的順序,與船員們對話的用意,把自己置身於度外。第二,品味語言,賞析寫法,領悟語言的奧妙,如對“吼”字的品悟,對船長和船員們對話的賞析等。特別是對“對話”的描寫,訓練的着力點不是在內容上,而是在寫法的賞析上,透過比較,不僅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當時情況的緊急,船長的鎮定,還領悟到“對話”描寫的奧妙和技巧,有助於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提高。第三、重視讀書訓練,以讀促悟,讀中見悟。透過“默讀”,讀進文字裏去,想象當時的情景,透過朗讀,讀出了“文字背後的力量與威嚴!”

三、將人文性和工具性相整合。

關於寫作特色的教學,近30年來,慢慢地被淡化了下來,然而,《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我們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領悟”和“瞭解”“表達方法”。所以在教學的第三環節上我從全新的角度進行了新的探索:一是引導學生透過討論比較,領悟課文結尾安排的藝術效果,從中感受到“悲劇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二是引導學生領悟選材的高妙,“一件事寫盡一生”“最後的20分鐘把他(船長)一生的品質都寫出來了;三是透過“現身說法”,三讀船長的三次不同收穫,使學生明白“不同時期讀同一篇文章可能就會有不同的收穫與發現”。老師的.這個嘗試,與傳統的“寫作特色教學”相比,最大的區別就是教學的目的不同,即由傳統的寫作知識教學轉向了訓練綜合的閱讀能力,使學生在這樣的學習中提高閱讀“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他給我們最大的啓示就是:“課標”所倡導的表達方法教學,絕不是單傳的“工具性”訓練,而是工具性和人文性整合訓練的最佳途徑,是對教材中工具性和人文性教學資源最充分的挖掘。

教學遺憾:

1、小說中雨果的高明之處就是藉助船毀將傾,人們極度慌亂的境況,來凸現船長的崇高形象。考慮到整堂課的時間關係,我在處理第二小節時過快了點,未能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那場災難的嚴重性和人們的極度恐慌。

2、今天課堂上發言的人算是比平時多了些,但發言的面還不是很廣,如何調動全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每個學生都投入教與學的過程中,還需進一步努力。

3、儘管在引導學生課外閱讀方面作了嘗試和努力,但真正的落實還要在課後去花功夫。如何引導學生大量進行課外閱讀,進行有效的閱讀,豐富學生文化知識,豐厚學生文化底蘊,作爲語文老師,我們還須多想辦法。

《船長》教學反思

語文教學上的難點直接影響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教師在教學中應選用恰當的教學方法,突破難點,優化課堂教學,這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而難點如磐石,我在教學過程中認真鑽研教材之餘,將難點進行分流,採用分層次擊碎難點法。學生們加深了對重點,難點內容的理解,達到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好效果。

就以我所教《船長》一文爲例來說,我考慮到學生課前有了一系列的知識作奠基,我教學時直奔中心,爾後分幾個層次進行逐層突破這一教學難點。

突破難點層次一:談話引出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哈爾威船長是個怎樣的人?

第一次照應:哈爾威船長一生……英雄的權利。

引導學生關注關鍵詞,指名用自己的話初步說說“忠於職守”、“做人之道”的意思。怎樣理解句中的“又”?在引導學生理解與朗讀中初步感受船長的人性之美麗。

突破難點層次二:課文怎樣具體寫他忠於職守,履行做人之道的?以此輻射全篇,帶動全文的學習。

預設1、客輪遇險以後,船長想到的是60個人的安全,惟獨沒有想自己,這60與1的對比,揭示了他忘我的品質。在人們混亂時,船長站在指揮台上,“威嚴的聲音壓倒了一切呼號和嘈雜”,兩處對比,突出了船長的鎮定自若,臨危不慌。我順勢點明:多好的船長啊,在緊急關頭他仍然忠於職守,仍然履行着做人之道。接着,提升學生的朗讀層次:“讓我們一起再來讀讀這段話,相信你會比剛纔讀得更好。”第二次照應:“一生都要求自己……一名英雄的權利”。

及時小結過渡、他是一位普通的船長,他更是一位出色的指揮家。在過渡語中爲後面理解“哈爾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長崗位上,指揮着,控制着,領導着大家。”一句降低難度而服務。

預設2、客輪遇險後,哈爾威船長“大聲吼道”,“簡短有力的對話”,“指揮着,控制着,領導着”,下達着命令,一切都在聽從他的調遣。我借用多媒體的聲像,引導學生合作讀這段簡短有力的對話,共同感受船長那堅不可摧的意志。在這偉大的靈魂面前,災難也望而卻步!,緊扣夠了感受船長臨危不亂,鎮定自若,文中人物的崇高精神無不震撼學生的心靈。此時,我進而順勢引導:這一切,都得感謝我們“忠於職守、履行做人之道”的好船長啊。再來讀讀這段話,相信一股敬意油然而生。在緩緩地引導中逐步提升朗讀的層次,使船長這一光輝形象日益豐滿。引導學生第三次照應:“一生都要求自己……一名英雄的權利”。過渡:他是一位普通的船長,他更是一位出色的指揮家。過渡語言中更好地兼顧到與上文的統一性。

預設3、危急中還不忘搶救見習水手克萊芒,突出了人物果斷、堅決的性格。從這裏更可以看出船長他關心孩子,他忠於職守,履行做人之道。這裏僅作略處理。

他不僅僅是個指揮者,也不僅僅是個控制者,他是這場災難,乃至這場生死搏鬥的領導者啊!

突破難點層次三:運用特寫鏡頭,展現人物形象,昇華情感,掀起高潮。“船長哈爾威屹立在艦橋上;一個手勢也沒有做,一句話也沒有說,隨着輪船一起沉人了深淵。”學生應和着舒緩的音樂,欣賞着船長沉入深淵動態畫面,聆聽着我聲情並茂的朗讀,感受着“忠於職守”的美麗……我順勢推波助瀾:讓我們懷着敬仰激動的心情再次感受一位英雄的做人準則。迴環照應:哈爾威船長……一名英雄的權利。最終在深情的呼喚中情感達到頂峯。哈爾威船長沒有豪言壯語,他猶如一座豐碑屹立在船頭,他那高大的英雄形象永遠在學生心中定格。

自我感覺這種循環回覆、一詠三嘆的教學方法很利於突破難點,學生對船長的敬畏之情在一次次與文字的 交流中得到昇華。

船長教學反思9

課後,我們工作室所有成員展開了激烈的討論,甚至有時引發了許多爭論,本次研究的主題是“教師在課堂中如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所以在備課時,我也是圍繞此問題進行了探索,並在教學中有效的進行實施,感覺效果不錯,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也遇到了這樣那樣的問題,不過,對學生來說,的確是經歷了一次對文字深度感悟的過程,學習方法掌握了,朗讀技巧明朗了,感情體會深刻了,有效的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課後,我針對本節課進行了深刻的剖析,我在思考,教師的“導”關鍵是用在何處恰切,能更有利於促進學生整體的把握文字,又不至於拋棄文字,脫離現實。結合這個問題我簡單談點自己的看法。

(1)“導”在關鍵處

尤其是本篇課文,因爲年代久遠,學生體會不夠深刻,在此時教師就應進行情境創設,把學生真正帶到當時的情景中,置身於其中,透過教師語言的敘述,情感的激發,錄像的播放,充分了解當時遇到海難時的危急情形。當學生的情感真正被激發後,想說的話就如同開啟的閘門,滔滔不絕,那根緊繃的神經也隨着船長一起回到了當時的驚恐不安的場面,那不論是朗讀也好,談體會也罷,那種慷慨激昂,鏗鏘有力的話語都呈現在我們面前,彷彿船長就在眼前。此時教師“無聲勝有聲”“一切都在學生手中”。這就是——“導”在關鍵處,生起波瀾時。

(2)“導”在語言中

教師情感的投入,語言的渲染,無形中給學生起到了感染的作用,在本課結尾處,我運用低沉的語調說:“在整個救援過程中,船長想到了每個人,甚至連水手都沒有忘記,時間就這樣一分一秒的過去了,船頭先沉下去,很快船尾也浸沒了。其他人都獲救了,而只有我們的船長卻仍然屹立在艦橋上”悲傷的音樂此刻響起,我範讀了這一部分,我看到孩子們已泣不成聲,對船長的形象已紮根心中,課堂情感達到高潮。這就是——情感生源,貴在語言。

當然這只是我結合本課自己的粗淺認識,那麼課堂中具體應該如何實施“導”的策略,還有待於我們同仁們共同探討,共同研究,望各位給以指正。

船長教學反思10

《船長》是法國作家雨果的一篇小說,塑造了一位臨危不懼、忠於職守、勇於獻身的船長形象。文章情節感人,文字雋永,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思想內涵十分豐富。在教學中以“感”和“悟”爲宗旨,以體驗語言文字的作用爲目標,將讀的訓練貫穿於教學全過程,在尊重學生個性感悟的基礎上,立足於學生的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引導學生透過聽、說、讀、議、寫等多種的語文實踐活動,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提升情感的價值。

一、感悟體驗,積累語言

教學中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在講讀課文中,結合本課的特點,播放當時緊張的錄音對話,船長沉船時的悲壯的一幕透過老師的表情朗讀讓學生彷彿身臨其境,作了很好的音樂渲染,讓學生從內心激發起情感,讓他們很快地投入到課文的文字中。讓學生仔細讀課文,做一回小船長,又是爲他們創設自主參與閱讀的實踐,體驗語文文字的意境。

二、主體探究,培養能力

教學中,教師捨得留出時間,空間,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我的閱讀策略,透過小小組裏自由讀讀船長與奧克勒大副等人的對話,一邊讀,一邊想,深刻體會哈爾威船長的勇敢鎮定、忠於職守、捨己救人。

三、讀寫結合,發展語言

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教育理念爲着手,領會新課程標準精神,充分重視聽、說、讀、寫綜合能力的培養,讓每位學生動腦、動口、動手,人人都有語言實踐的機會。在教學開始,讓學生自由讀讀課文,找出船長的四次命令,體會場面的緊張、混亂,對船長的鎮定等品質有了初步的瞭解。接着,以四次命令爲線索,以“簡短有力的對話”爲重點,引導學生朗讀——感悟、感悟——朗讀,深刻體會船長的優秀品質,同時精心選擇讀的方式和方法,在多種方法的交替中提高閱讀水平。最後讓學生展開充分的想象,採用船長的心裏所想與得救的人們對船長的感激的話語互動,更加凸顯出船長的高大形象。讀寫結合,很好的訓練並提高了學生的寫作和語言表達能力。

船長教學反思11

這是一篇寫人的文章,基本可按“遇險、救援、殉職”的順序來理解。文章詞語豐富、深刻,是讓學生領悟語言妙處的好載體。

在學習“諾曼底”號船“遇險”部分時候,我分兩部分完成此部分教學。1.遇險前,抓住“薄霧籠罩”、“沉沉夜霧”這兩個詞,讓學生結合生活談“那是怎樣的天氣?”來理解這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2.遇險中抓住了“突然”、“冒出”、“一聲巨響”、“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這些詞,讓同學們想象,面對突發的災難,人們慌忙逃生的混亂場面。

在學習“救援”部分時,重點抓住了船長的語言描寫,學生很容易就找了第3自然段中船長指揮時說的話,從“怒吼”體會船長聲音之大,內心之急,情況緊迫。透過自讀,指名讀,齊讀,來體會哈爾威船長面對災難臨危不懼,捨己爲人的高尚品質,在千鈞一髮之際,指揮鎮定自若,讓人敬佩。

在學習“殉職”部分時,我放手讓學生自讀,並結合具體的詞和句,體會船長高大的形象。學生彙報時,大膽質疑:“老師,船頭下去,那船尾就會直立起來呀,可書中說船長屹立在艦橋上,他能站住嗎?另外,他是船長,應該會游泳的,他爲什麼不遊走呢?”針對他的問題,同學們展開了討論,最後,大家一致認爲:“作爲船長,他不能棄船而去,而是要與船共存亡”,學生們的爭論讓本課教學達到高潮,也讓學生明白本課的中心,我想這樣的閱讀纔是體現了它的實效性。

船長教學反思12

《哈爾威船長》是一篇小說。課文敘述了哈爾威船長在“諾曼底”號客輪遭到“瑪麗”號巨輪猛烈撞擊時,鎮定自若地指揮60名船員安然脫險,自己卻堅守在船長崗位上,隨着客輪一起沉入深淵的故事,歌頌了哈爾威船長忠於職守、捨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一、抓住主線、透徹分析

這篇課文篇幅比較長,在有限的四十分鐘課堂內,如何引導學生把這麼長的課文學透呢?在教學中我引領學生抓住“三道命令”、“三個場景”、“一箇中心”去學習這篇課文,感覺效果不錯,在有限的時間內,較好地完成了學習任務。

“三道命令”。

1、“大家安靜!注意聽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婦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員斷後,必須把六十人全都救出去!”(其實船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他把自己給忘了。)透過反覆誦讀、品味。學生感受到哈爾威船長在危難之際忠於職守、捨己救人的崇高精神,同時,從他的命令中還能感受到哈爾威船長以身作則、臨危不亂的可貴品質和幫助弱者的人道主義精神。主人公的特點躍然紙上。

2、“哪個男人敢走在女人的前面,你就開槍打死他!”。這是一道威嚴的命令,一方面體現了哈爾威船長同情、保護弱者的人道主義精神,是我們所陌生的紳士風度的體現,另一方面也表現了哈爾威船長行事果斷,雷厲風行的作風。在當時那種混亂不堪的情況之下,發出這樣的一道命令,既震懾了一些自私自利之徒,更感動了絕大多數的人,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充分體現了哈爾威船長是一位指揮有方的優秀船長。

3、“快救克萊芒!”(克萊芒是個見習水手,他還不過是個孩子。)這道命令不僅折射出哈爾威船長的人性之美,反映了他在如此危急時刻,仍一心想着他人,也照應了上文的“他把每件事和每個人都考慮到了”這句話。真不愧是大家之作。

“三個場景”

1、課文第九自然段所描寫的船上混亂不堪的場景。這一場景的描寫,一方面反映了當時船上形勢之危急,災難之嚴重。另一方面,船上人們爭相逃命的情景也與哈爾威船長忠於職守、沉着鎮定地指揮救援工作的形象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彰顯了哈爾威船長的高大形象。

2、課文第三十三自然段對哈爾威船長指揮救援工作場景的描寫。他沉着鎮定地指揮着全船人展開自救工作。以身作則,領導者全體船員幫助乘客脫險。還有力地控制着整個船上的局面。危難之際,忙而不亂。這真是一位指揮若定、叱吒風雲的船長!

3、課文第三十九自然段對哈爾威船長以身殉職場景的描寫。這一場景的描寫,向我們展示了哈爾威船長視死如歸的高大形象。同時,我們也彷彿看到了哈爾威船長那種視“諾曼底”號爲自己的生命,誓與輪船共存亡的英雄氣概。這真是一位頂天立地、有情有義的船長!

“一箇中心”

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高度讚揚了哈爾威船長偉大的一生,給文章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哈爾威船長一生都要求自己忠於職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對死亡,他又一次運用了成爲一名英雄的權利。”“又一次”說明有許多次,可見,每當危險來臨之時,哈爾威船長都是這麼做的。“英雄的權利”不是爲自己名垂千古的權利,更不是爲自己謀取利益的權利,而是每當危險、災難來臨之時,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亡的危險留給自己的權利。哈爾威船長無愧於英雄的稱號。

實踐證明,只要我們老師敢於真正放手讓學生去自主學習,適當引導、點撥,學生也能把文章學透、學好。

二、品析對話,抓住細節

在教學中,我抓住船長面對人們的慌亂,兩次下命令的段落指導學生朗讀,體會感悟到船長尊重婦女、愛護兒童的崇高品質,在危及時刻更能體現船長考慮周到、沉着鎮定、保護弱者,爲救援工作的順利展開進行了一系列的指揮,可見這就是船長的職責,這就是船長崇高的品質。在整個環節中,我讓學生在讀中所悟,感受船長的“忠於職守”。

三、創設情境,激情品味。

在教學最後兩個自然段時,我爲孩子們設計了情境對話。當孩子們已經體會到那“偉大的靈魂”是哈爾威船長卓越的精神時,我順勢動情地說道:“當哈爾威船長隨着輪船一起沉入深淵時,他一個手勢也沒有做,一句話也沒有說時,孩子們,“瑪麗”號巨輪上得救的人們可能都會焦急地呼喚着什麼?船長哈爾威一個手勢也沒有做,一句話也沒有說,他的內心又可能在想些什麼?”我分別請幾名同學對課文的內容進行補白。伴隨着動人的旋律,透過學生的思考,一對一的交流,既訓練了學生寫話、說話的能力,同時進一步昇華了文章的主題,孩子們深深地體會到哈爾威船長忠於職守,船在人在,船亡人亡的大無畏精神。

四、音樂渲染、感悟昇華

本課的亮點在於我精心地設計了配樂朗讀,在相應的音樂伴奏下,學生的情感得到再次昇華,在一環節中,教師如能進行恰當的範讀,學生的朗讀效果會更好。最後,我把船長的精神圈畫成了一座豐碑,並且請學生爲之寫上墓誌銘,把學生的落實在語言上,使情感得到再次昇華。

當然在本課教學中也存在着一些遺憾:一是學生由於課文的內容比較長,讀得不夠熟練流暢。二是對學生的關注面不夠廣,沒能給更多的學生表現的機會。

船長教學反思13

《船長》這篇文章講了哈爾威船長在“諾曼底”號客輪遭到“瑪麗”號大輪船猛烈撞擊即將沉沒的時候,鎮定自若,指揮60名乘客和船員有秩序地乘救生船脫險,自已卻屹立在船長的崗位上,隨着客輪一起沉入深淵的故事,歌頌哈爾威船長忠於職守、舍已救人的崇高精神。認識哈爾威船長這個人物是這篇文章的重點。教學中我以“課文怎樣具體寫他忠於職守,履行做人之道”爲主線貫穿課堂,層層遞進,重點突出,透過兩段對話的感悟、理解、朗讀,瞭解船長的忠於職守,他的做人之道,瞭解他的英雄行爲。

課堂中由面到點,展幵討論。如文中有一名話“哪個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幵槍打死他!”那麼船長會幵槍嗎?討論中出現了兩種看法:會!不會!激起了學生思維碰撞的火花,感受其人格魅力。

我覺得不足之處在於內容上挖的不深,沒有抓住關鍵點,挖掘內涵,挖掘人物的人性美,如文中船長問“還能堅持多少分鐘?”“20分鐘”“夠了”船長說。教學時,對於這段話我是一筆帶過的,其實其中大有文章可作,爲什麼說20分鐘夠了?20分鐘之內,要將60名乘客轉移,要做多少事?20分鐘對於救人來說寬裕嗎?可是船長說“20分鐘夠了”,正體現出他的沉着、冷靜。看來教材還是需要進行深入挖掘。

新課標強調課堂應讓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我在想如果教學中抓住“臨危不亂”這個詞組織學習,從那兒看出危險?亂又表現在那兒?船長又是怎樣“臨危不亂”的?透過船長動作、語言、感悟體會其品質。這樣就避免了教師牽引明顯。以學生爲主,放手讓學生去學習,抓住重點,牽一髮而動全身,這樣效果會更好。

船長教學反思14

昨天,採用了《船長》的集體教案上了一堂公開課,反響很不錯,自己也感到有些汗顏,因爲在大家進行討論的時候,沒有及時參加,課件還是向趙軍老師借用來的。坐享其成,還自我安慰“竊書不是偷也”。爲彌補自己的懶惰之舉,特將自己教學之後的感想略談一二,希望對後來者有所啓發。

首先,該教案條理非常清晰,抓住四道命令,透過人物的語言來感悟人物的品質。

其次,對於課文最後兩個自然段的處理,相當的精彩,特別是多媒體課件情境的渲染,是船長的形象進一步昇華,學生在進行“船長,我想對你說……”的語言訓練的時候,感情特別真摯。有同學說,一位懷抱嬰兒的婦女泣不成聲地說:船長呀,船長,如果沒有你對我們婦女的特別照顧,也許今天我和孩子就要葬身大海了,你真是我們的救命恩人呀。還是孩子的克萊芒流着眼淚說:“船長呀,船長,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你還沒有忘記救我,是你把生的希望給了別人,把死的機會留給了自己,你是一位真正的英雄。”面對哈爾威船長的雕像,我想說:“哈爾威船長,是你讓我明白了,做一名英雄是如此的困難,然而又是如此的簡單。”接下來的配樂範讀更是將課堂推向了高潮,整個課堂靜極了,學生、甚至聽課的老師也被深深地感染了,所以,學生的配樂朗讀相當深情,無須老師作過多的解釋了。

但是,總覺得遵循教案上課,學生的主體作用表現得不夠明顯,似乎整堂課學生都是被老師牽着鼻子走的。是否可以從研究哈爾威船長的人物形象着手,透過找尋課文中船長的語言來加以朗讀感悟,但這樣又難以把整件事情完整地體現出來,對於渲染現場的情境又有一定的障礙。至今沒有想出更好的辦法。

船長教學反思15

這課講了哈爾威船長在“諾曼底”號客輪遭到“瑪麗”號大輪船猛烈撞擊即將沉沒的時候,鎮定自若地指揮60名乘客和船員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脫險,自己卻堅守在船長崗位上隨着客輪一起沉入深淵的故事。讀了課文,我就被哈爾威船長忠於職守、捨己救人的精神感動了,覺得學生也一定和我一樣。

教學中,我從哈爾威船長的四次命令入手,讓學生默讀課文,思考:哈爾威船長在組織自救的過程中,一共下了幾次命令?分別是什麼?從每次命令中你能體會出他的什麼品質?是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出來的?劃一劃,並做好批註。學生很有興趣地學着,當集體交流第一個問題時,我問學生:此時此刻,如果你就在這船上,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災難,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學生暢所欲言)而船長最先想到的又是什麼?學生都說他們最先想到的就是跑、逃生,然後和船長的想法舉動作對比,突出船長的沉着鎮定、捨己救人。學完船長的四次命令,在學習第三段時,我質疑:哈爾威船長與輪船一起沉入大海,值得嗎?在沉船之前就沒有辦法救出自己了嗎?他爲什麼要這樣做?學生四人小組討論後,認識到船長是一心想着全船的人,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了。然後我說:同學們,剛纔我們走進了語言文字,與哈爾威船長進行了一次心靈的對話,更是得到了一次精神的洗禮。望着這無情的大海,面對這樣一位船長,我想,你們一定有很多話要對哈爾威說吧? 好幾個同學做了發言,都讚揚了船長的優秀品質,並表示要向船長學習。我認爲應該水到渠成了,就出示了小黑板,讓學生想象:假如你就是“諾曼底”號輪船上的一員(船長、乘客、工作人員),在這生死存亡的瞬間,你將會怎樣想,怎樣做?(逃生??和船共存亡?爲什麼?)沒想到剛讀完題,班長就大叫:“逃生!”我驚愕了,問道:“你不是剛說了船長忠於職守、捨己救人的精神值得我學習嗎?爲什麼現在又選擇逃生?”班長倒沒說話,另一個學生狡辯道:“我們也是弱者呀!”多麼詭祕的辯詞,這不等於一節課的感情白浪費了嗎?”無奈,我只好自我表白:“如果是我,我一定像哈爾威船長那樣將生的希望讓給別人,絕不苟且偷生……”可感覺自己的表白是那樣的蒼白,學生還是無動於衷。

這幾天,這個問題一直困擾着我:學生怎麼了?學課文就是學課文,理解得挺到位,就是沒有絲毫感動,更不要說向英雄們學習了。思想教育亟待加強!

標籤:船長 教學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