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給予樹教學反思

身爲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給予樹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給予樹教學反思

給予樹教學反思1

本課寫了一個生活在互相關愛的家庭裏的外國小女孩金吉婭。她富有同情心,在聖誕節用僅有的給兄弟姐妹買聖誕禮物的錢滿足一個陌生小女孩的想要“給予樹”的聖誕願望。在教學中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抓住“愛”字來進行教學。

首先,課文的時間背景是聖誕節前夕,這是人們最快樂的日子,也是充滿了濃濃愛心的日子。其次,文章主要表現的是金吉婭對陌生女孩的愛,即理解和同情。金吉婭拿着並不多的錢,本來要給哥哥姐姐買聖誕禮物,但當她發現“給予樹”上的卡片後,便毅然給小女孩買了洋娃娃,而且,她對自己的行爲有簡單而充分的理由:“我們有這麼多人,已經能得到許多禮物了,而那個小女孩卻什麼都沒有。”這直接反映了金吉婭的善良和仁愛,這是人性中美好的一面。金吉婭的“給予”不光是禮物,還有同情和愛心。最後,課文中還有幾種不易發現的愛,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找了出來。例如“母子之愛”和“手足之愛”,母親在家裏並不寬裕的情況下仍給每個孩子錢讓他們買聖誕禮物,這是母子之愛的表現;媽媽聽完金吉婭的陳述後,沒有責備她,卻爲她的行爲而感動,也是母子之愛的表現。買禮物前,孩子們“希望送出最誠摯的祝福,受到最甜蜜的笑容”,這是手足之愛的表現。

在教學過程中,我透過提問不斷引發學生思考,例如:“爲什麼媽媽很生氣?”“金吉婭在給小女孩買洋娃娃的時候心理是怎麼想的?”“聽完金吉婭的講述後,媽媽的心情是怎樣的?”從而讓學生感受到金吉婭的“給予”行爲雖然源於她善良的本性,但和她成長在一個“愛”的家庭氛圍中也是有很大的關係。

二、課堂教學紮紮實實,注重讀寫結合。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沒有很花俏的東西。我重視的是透過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因此,在教學時,我引導學生思考、朗讀、討論、交流,並把字詞教學滲透於教學的各環節中。如在理解課文是最後一個自然段時,我引導學生理解“如願以償”的意思,並教會學生透過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的方法。又如在本課的匯入環節,我也是以對“沉默不語”的理解來引入新課的。

在讀到“一個陌生小女孩如願以償的笑臉”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教學環節:你能爲陌生小女孩寫幾句感激的話嗎?指導學生動筆寫一寫。這是把讀寫訓練結合起來,培養學生寫的能力。結果,很多學生一下子就寫了四五句話來,既寫了對金吉婭的感激,又寫出了對金吉婭的讚揚。如陳瑾是這樣寫的:“金吉婭,你送給我的洋娃娃,我已經收到了。我多麼感激你呀!我會好好照顧它,像它的媽媽一樣。金吉婭,你真是個善良的小女孩!”從學生的話語中,可以充分看出,他們已完全正確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了。

三、恰當的評價語,達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在上課時,我們老師都會犯一個通病,就是自覺不自覺地要去重複學生的答案。有時是不知道怎麼含接,有時是怕其他學生聽不清楚。其實,老師聽同學回答問題,關鍵要對他的答案進行評價。讓學生明白自己的看法是否正確,問題在哪裏,該怎麼樣改正。有時是回答不完整的要幫他表達清楚;有時是不正確的要引導學生給予糾正;有時是要對其看法進行肯定,表示讚賞。這樣,學生的認識、表達等才能得到提高。

在這節課中,我就非常注重對學生的評價。我認真聽他們的發言,對不同的回答我都儘量使用不同的評價語言。如:讓學生說說“沉默不語”是什麼意思時,有學生回答:“沉默不語的意思就是說低下頭不說話。”我便肯定地說:“你回答得真精煉。”另一個學生接着說:“老師,我認爲沉默不語的意思是說因不高興或心裏有事而不說話。”時,我高興地告訴全體學生:“原來同一個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語言來表達。老師希望同學們在這一節課上都能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好嗎?”這就無形中在對學生進行一種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的滲透。

給予樹教學反思2

爲了準備學校的青年教師賽教課,今天我上了人教版第五冊31課《給予樹》。昨天下午佈置作業,要求孩子們預習這一課,所以今天的語文課,我把一篇精講課文用一個課時講完了。

先說說本節課的教學思路:本節課按我們的一般講法,需要兩課時完成教學任務,我在這節課上,把第一課時與第二課時揉在一起,前10分鐘放在了字詞的教學上,後面開始品讀課文,重點是課文的三四五自然段,在三四段重點訓練孩子的說話能力,“小女孩會在卡片上寫上什麼呢?”“金吉婭又會在卡片上給小女孩寫上哪些話呢?”讓學生感受金吉婭的愛心,並且讓孩子們給這棵給予樹起名字,透過朗讀最後一段,再次感受金吉婭的善良,孩子們很快就掌握了重點。

課到這應該就算上完了,我沒有因此結課,而是拓展一篇同爲《給予樹》的文章讓孩子們閱讀,透過視頻音樂和我的朗讀,讓孩子們感受,從中感受這棵大樹的偉大,它的不斷付出,交流自己的感受!

總結這節課優缺點並存:

首先,缺點就在於想把兩節課的內容揉在一起,所以在下課鈴聲想起的時候,纔剛剛開始進行課外閱讀,由於時間的關係,欣賞完這篇文章後,沒有及時的讓孩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其次,優點恰恰也是由於連結了一篇拓展閱讀,所以整個過程和思路顯得比較緊湊。使語文課堂上的教學很好的延伸。

給予樹教學反思3

準備這節《給予樹》前,我又重新研讀了課標對於中段閱讀教學的要求,力求使自己的教學環節設計科學簡約,層層推進,步步深入。從課堂效果來看,學生學習積極性高,參與面廣,教學效果突出。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語文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這節課,我儘量圍繞“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這一中心展開,所有環節的設計都體現以學生的發展爲本,在教學中教師注重讓學生自主學習字詞,自主質疑,個性化地理解,真正落實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

具體的教學中,我從金吉婭入手直奔重點段,抓住一個關鍵詞“沉默不語”,一個重點句,深刻體會出了金吉婭的美好品質。這是我嘗試對教材大膽取捨,從中選取了能體現金吉婭美好品質的三個關鍵點,引導學生上下聯繫,透過我、學生與文字之間的有效對話,在學生理解、感悟和體驗的過程中,發展了語文素養。

課文一開始,我抓住金吉婭給家人和陌生小女孩所送禮物的強烈反差,引發學生思考並質疑,學生提出了“爲什麼要給陌生的小女孩送洋娃娃?”這也是觸摸人物心靈的重點和關鍵問題。這樣的設計,有針對性地培養了三年級學生的質疑能力。學生帶着自己提出的有價值的問題進行探究,思維有了方向,思維也就更加活躍,思考也會更加深入,理解也自然就更加深刻、富有個性了。隨後抓重點詞“沉默不語”——精選訓練點,在訓練中促進發展,實現個性閱讀。既引導學生理解了詞語,又學習了理解詞語的方法,還透過神情想象了人物內心,體會了情感。從詞入手,引導學生讀出了文字背後的東西,由淺入深,層層深入,讀出詞語背後的內容。落實了課程標準中提到的“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的課標要求。最後運用有效策略,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的感情朗讀,實現了三個維度的整體推進。

這節課的教學,我還有很多不足,如抓重點句“可是……什麼都沒有。”的理解時,我意在挖掘學生的動情點,在體驗中受到薰。但是從實際教學效果來看,並不理想,學生只是停留在文字淺層次的理解,缺乏感性認識。課後的反思中,我想到,抓住這一動情點,還有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動口、動腦、動心、誦讀,聯想、想象,憑藉直觀直覺設身處地、入情入境地對作品的內容和形式進行切身感受,仔細體味,深入揣摩,想象內心,才能全身心投入文字之中,走進作品的生命。如果能夠創設情境,在引導學生從重點句入手的同時,就能幫助學生理解了金吉婭要送洋娃娃的原因,觸摸到了她善良的心靈。

語文課應該實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這也是語文學科的基本特點,也是當前小學語文研究的重點話題。我在以後教學中應該讓學生做到理解語言和體會情感有機結合,既不孤零零的訓練語言,也不是脫離語言去憑空感悟,進行情感教育,而是真正讓三個維度整體推進。語文教學本身就是充滿情、趣、美、理的。在課堂上,我要有意識地營造有情有趣的教學氛圍,如課前的遊戲激趣,課中的創境激情,課後的寫話釋情等。讓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始終情趣盎然、充滿自信。讓學生在情趣中,不知不覺地享受了學習語文的幸福和快樂,在趣與情的完美結合中,自然而然地發展了語文素養。

給予樹教學反思4

《給予樹》是小學語文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愛的教育。本文主要寫聖誕節前小女兒應該給家人買禮物的錢買了一個洋娃娃,送給了一個素不相識的需要幫助的小女孩,讚揚了金吉婭的愛心和她善良的品質。透過教學,一是讓學生體會金吉婭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並從中受到感染和薰陶;二是讓學生學習體會課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的訓練要點,積累語言。因此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1、會認“予,聖,誕”等10個生字,正確朗讀“給予,試探”等20個詞語,會寫“裕,卡”2個生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透過媽媽感情的變化,體會金吉婭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質。教學中透過回家途中哥哥姐姐和金吉婭的不同表現,體會金吉婭沉默不語後的深刻原因;透過媽媽心情變化兩個方面來體現金吉婭的善良和富有愛心。

本課教學我安排了兩個課時,第一課時教學重難點是透過媽媽感情的變化,體會金吉婭對陌生人的愛,第二課時主要分析金吉婭對陌生人的愛產生的深刻原因,體會母子之愛和手足之愛,重點體會文章最後一個自然段。在第一課時教學中,以愛爲主線,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景,體會“給予”

課件播放“扶陌生人上車”“給奶奶梳頭”等四幅圖片,把學生帶入到一種愛的氛圍中,初步感受到“給予是快樂的”“贈人玫瑰,手留餘香”這樣的道理,使學生較快地進入文字中主人公的生活,爲後面金吉婭送給一個素不相識的小女孩一個洋娃娃這一舉動作了鋪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透過讓學生初讀課文,提出“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這樣一個問題,引導學生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並相機解決課文的生字詞教學。雖然學生在回答過程中,語言組織不是很流暢,但學生們還是提煉出了文字的主要內容。

三、精讀感悟,體會感情

在這一環節,主要是透過回家途中哥哥姐姐的興高采烈和金吉婭的沉默不語進行對比,引導學生理解產生沉默不語的深刻原因,並引出媽媽此刻的心情是生氣並帶有疑惑,抓住“疑惑”很自然地過渡到文章第四自然段,解決“金吉婭到底把錢花到哪裏去了?”這個問題。又從金吉婭的語言“我們有這麼多人,已經能得到許多禮物了,而那個小女孩卻什麼都沒有”步步深入體會金吉婭是一個善良,富有同情心的人,最後,透過媽媽心情的變化,再一次體會金吉婭的高貴品質。

四、朗誦詩歌,昇華感情

從平時的生活中你給予過別人什麼,又得到過哪些人的幫助,感受到人間處處都有愛,學生的情感被激發了出來,這時,在背景音樂的襯托下,朗誦愛的詩篇,使文章思想進一步昇華。

五、指導書寫,抓“雙基”

在這一階段,主要指導學生書寫“裕”“卡”兩字,提出注意點。

一堂課下來,覺得自己在上課過程中比較自然,這是最大的進步,同時發現離心中自己設定的風格比較遙遠,需要在以後的教學之路上慢慢摸索,慢慢積累。就這堂課而言,我覺得最大的問題是過多地挖掘人文性,而有點忽視語文的工具性,由於擔心時間不夠,對生字,詞語的教學一筆帶過,導致學生在做作業時,看拼音詞語錯誤率很高。

給予樹教學反思5

教學目標:

1、瞭解聖誕節的意義,幫助理解課文內容和體會金吉婭在特殊的節日裏的“特殊”的行動。

2、感悟“給予”,體會金吉婭的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感受富有愛心給人們帶來的快樂,激發學生的愛心。

重點難點:

1、透過媽媽的感情變化,體會金吉婭的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質。

2、理解課文最會一段話。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心願卡片。

教學課時: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歌曲匯入。

1、播放《新年好》的歌曲,提問:

a.孩子們你們聽完了這首歌后,能用什麼詞來形容你此時的心情呢?

b.最想過的節日是那個節日?(春節)

c.你們喜歡春節嗎?爲什麼?(預設;穿新衣服、放鞭炮、貼對聯、收壓歲錢、給長輩、鄰居、好朋友們拜年。)

d.孩子們我們中國最快樂的節日是春節,那麼西方國家小朋友們最喜歡過的是什麼節日呢?(聖誕節)

2、介紹援助中心,瞭解給予樹。(畫給予樹,並在上面粘貼寫有心願的卡片)。

二、複習鞏固生字詞。

1、點同學認讀生字卡片,並且能帶讀,表現好的同學給予獎勵。

2、概括課文主要內容。(時間、地點、人物、什麼事?)

3、自由讀課文,誰給你的印象最深?爲什麼?(過渡到對課文的學習,板書:金吉婭——棒棒糖(親人);——洋娃娃(陌生小女孩)。

三、走進文字,體會金吉婭內心世界。

1、找出寫金吉婭賣完禮物後回家的段落,讀一讀並把描寫金吉婭的句子劃線。“孩子們興高采烈,你給我一點兒暗示,我讓你摸摸口袋,不斷讓別人猜測自己買了什麼禮物。只有八歲的小女兒金吉婭沉默不語。”(出示課件)

A.“沉默不語”是什麼意思?同學們做一下動作,想一

想金吉婭什麼都沒說,什麼也沒有想嗎?她此時想的是什麼?(結合課文一至三自然段思考).

B、爲什麼金吉婭沉默不語?(因爲她只買了最便宜的棒棒糖。)

C、媽媽爲什麼看到金吉婭買的棒棒糖,有些生氣?(出示課件)

D、金吉婭辜負了媽媽,不是個好孩子,你們同意嗎?(找多位同學讀出原因,並出示課件)

E、金吉婭現在的心情怎樣?(內疚、難過)

F、讀出金吉婭的心情。(找4-5爲學生讀。)

2、自由讀第四自然段,想一想金吉婭爲什麼要買洋娃娃給陌生的小女孩?“可是媽媽,我們已經可以得到很多禮物了,可那個小女孩卻什麼都沒有。”

A、“什麼都”能不能去掉,爲什麼?

B、你從這一句中體會到了什麼?(小女孩很可憐)

C、指導讀這個句子。

D、師:此時此刻你們就是金吉婭,讓我們一起走進商場,走到給予樹前,拿起一張卡片讀一讀。(點一名同學上講臺,拿下黑板上給予樹上的一個心願卡片,讀一讀。)(播放背景音樂,渲染氣氛)

E、金吉婭,讀完卡片之後,你想做些什麼呢?

F、.從金吉婭的做法裏,你體會到了什麼?(善良、仁愛、同情、體貼……)

3、學習最後一自然段。

師:當母親聽完金吉婭的話後,母親的心情又是怎樣呢?

A、課件出示:我()極了,緊緊抱住金吉婭。

B、創設情境,指導學生讀最後一段。

四、拓展與延伸,昇華情感。

1、昇華給予樹的形象。在你的心目中,你認爲只是一棵樹?

2、在我們生活中有許多像陌生女孩一樣需要幫助的人,當你看到或聽到他們的情況,你願意將自己的愛心獻給他們嗎?(出示圖片)

3、這樣一顆美麗的給予樹,應該把它種在哪裏?(種在每個人的心裏)

4、只要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顆給予樹,那麼我們的世界就一定會充滿——善良、仁愛、同情、體貼友誼??(出示課件)

五.課外作業。

1.課外閱讀一些有關幫助別人的作文

2.替陌生女孩給金吉婭說幾句感謝的話。

六、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在《給予樹》這節課的課堂教學中,我扣住了“愛”這條情感線,讓學生在

讀書感悟的過程中,感受金姬婭的“愛”。本節課主要有以下三點體會:

一、走進人物內心。

《給予樹》教學中,讓同學們走進文字感受金吉婭的內心世界。直接讓學生品讀金吉婭買完禮物回家後的部分。“沉默不語”的金吉婭在想些什麼,結合一至三自然段。對比哥哥姐姐“興高采烈”的表情,體會金吉婭深深地自責、難過的心情。從而感悟出金吉婭是一個體貼、懂事的女孩子。

二、感悟“給予”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體會金吉婭的愛心和善良的品質。我設計了在背景音樂下讓學生扮演金吉婭來到商場,看到給予樹上的心願卡片後會想些什麼,做些什麼的環節。這種親身實踐,感同身受,更能激發學生的同情心理,從而達到讀懂人物的目的。理解金吉婭的善良、仁愛、同情與體貼。

三、延伸昇華

語文教學就要體現“聽,說,讀,寫”的訓練。本節課,在學習課文後,我還讓學生進行一個小練筆,讓同學們替小女孩給金吉婭寫封感謝信。透過小練筆,激發和陶冶學生的情感,對課文的理解起到了深化作用,同時也昇華了情感。

給予樹教學反思6

《給予樹》是一篇有濃濃人文情懷的課文。教學由質疑課題出發,學生提出問題,老師總結兩個主導問題:“給予”是什麼意思?“給予樹”是一棵這樣的樹?引導學生透過多種手段來解決這兩大問題。學生正是隨着對問題解決過程一層一層的感知文字,滲透情感。

理解“給予”這個詞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在這一環節,我讓學生在聯繫自己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透過默讀課文,找到文中的相關句子,展現人物間的相互給予。如從“我給了每個孩子二十美元。”可以看出這是媽媽對孩子的給予;從“你給我一點兒暗示,我讓你摸摸口袋,不斷讓別人猜測自己買了什麼禮物。” 可以看出這是兄弟姐妹間的相互給予等等。最後學生自然初品出“給予”就是“送、給”的意思。在解決問題“‘給予樹’是一棵什麼樣的樹?”的過程中,我讓學生再讀課文,找一找課文中描寫給予樹的句子。引導學生對“一直盼望”一詞展開想象:小女孩爲什麼盼望得到洋娃娃?她希望洋娃娃能陪她做些什麼?學生情不自禁地說出:“因爲小女孩很貧窮,買不起洋娃娃,所以盼望得到洋娃娃。”“因爲她喜歡。”“因爲她很孤單,她希望洋娃娃能白天黑夜地陪着她,和她玩耍。”從而感受小女孩那種盼望得到洋娃娃的急切之心。緊接着,我讓學生再次想象“小女孩會在卡片上寫些什麼?”進而對文字的留白處進行拓展,引領學生走進文字的最深處。在此基礎上,學生在回答“‘給予樹’是一棵什麼樣的樹?”時,就能順理成章地說出“給予樹是一棵實現夢想、滿足願望的樹。”“給予樹是一棵讓人如願以償的樹。”……同時也深一層地感受“給予”的另一層含義――讓人如願以償。當金吉婭所剩的錢只夠買一些便宜棒棒糖的時候,她的心情怎樣?我讓學生透過重點詞句“沉默不語”、“低着頭”想象金吉婭此時會想些什麼,體驗金吉婭作出選擇時艱難矛盾的心情。從而品味“給予”不僅僅是送、給,讓人如願以償,還意味着放棄、失去。

再品“給予”。這一環節,是透過精讀最後一自然段來完成的。讀完本段後,先讓學生體會媽媽擁抱時的心情,比較媽媽前後的心情變化。接着提出了三個問題:小女孩得到了什麼?金吉婭得到了什麼?我們得到了什麼?層層遞進,在對這三個問題的回答中總結“給予”所折射的深層含義:給予不僅是送、給,不僅僅是讓人如願以償,不僅僅是意味着放棄失去,也不僅僅是得到,更重要的是讓我們感受到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

給予樹教學反思7

《給予樹》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八個主題單元“愛的奉獻”中的一篇精讀課文,講述了一個脈脈溫情的故事。課文以愛貫穿始終,字裏行間處處洋溢着濃濃的人文情懷。

教學由質疑課題出發,由學生提出問題,總結兩個主導問題:“給予”是什麼意思?“給予樹”是一棵怎樣的樹?引導學生透過多種手段來解決這兩大問題。學生正是隨着問題解決的過程,一層一層地感知文字,理解文字。

一、把握課文主旨,引領學生深入文字

本文從媽媽“我”的角度來敘述故事,透過“我”的觀察、心理變化及行爲來體現金吉婭的善良品質。特別是透過孩子的做法和“我”開始對金吉婭的誤解,襯托了金吉婭的美好心靈。課文中有多種愛:金吉婭給予母親的愛,給予哥哥姐姐的愛,給予陌生女孩的愛。而課文主要表現的是金吉婭對陌生女孩的愛,即理解和同情,因此我以此愛作爲重點深入文字。另外,在課堂教學中,我對教材進行適當處理,“詳則略之,略則詳之”,在文字的留白處進行拓展,引領學生走進文字的最深處。給予是快樂的、幸福的,這是主旨,亦是靈魂。我提出“這棵樹除了可以叫給予樹,還可以叫什麼名字?”,讓學生多元地、多維地、多角度地去誦讀文字、感悟文字,同時又超越文字,去感受文字背後金吉婭那顆善良、仁愛之心、那種同情、體貼之意,引領學生層層剝筍式地感受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讓課堂教學過程成爲學生心靈自由馳騁的過程,成爲學生情感自在滋養的過程,成爲學生精神自然豐厚的過程。

二、抓住文字,引導學生合理想象

在教學設計中,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當金吉婭站在這樣一棵神奇的“給予樹”下,看到女孩的卡片,她想到了什麼呢?設計這個環節主要出於這樣的目的:對主人公的心理活動領悟有助於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主人公的行爲,感受文字中所體會的情感。在設計時我充分考慮到三年級學生的領悟力,對於金吉婭心中的想法不可能一氣呵成。所以我將這個環節根據課文中金吉婭的語言,行爲分成了幾步。第一步:當看到卡片上小女孩的心願,金吉婭第一反應是什麼?第二步:思考金吉婭爲什麼說話時聲音低,爲什麼會難過?從而讓學生知道金吉婭站在給予樹下還想到了家人。第三步:金吉婭最終選擇了女孩的原因是什麼?從而讓學生知道金吉婭內心的決定。這個心理活動的描述是充分聯繫了課文的文字,最後我出示“聯繫課文想象”,告知學生進行想象的方法。從教學情況來看,學生以課文爲載體進行合理、完整的想象,效果不錯。

三、說寫延伸,昇華情感

說的拓展和延伸,是啓迪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催化劑。寫的拓展和延伸,是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階梯。語文教學就要體現“聽,說,讀,寫”的'訓練。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我設計了一些說與寫的環節。當理解“一直盼望”這個詞語後,我出示句子“早晨,她盼望——;中午,她盼望——;晚上,她盼望——;……(什麼時候,她盼望)”讓學生進行想象說話,從而理解一直盼望的含義,進一步體會小女孩渴望有娃娃的心情。在學習課文後,我讓學生進行一個小練筆,讓學生替那個小女孩寫幾句感謝的話,這對課文的理解起到了深化作用,同時也昇華了情感。我還設計了一個句式“當什麼時候,你會怎麼做”讓學生聯繫自己說說自己給予了別人什麼,然後將不同人寫的內容連成一首小詩。學生很喜歡做。

在一篇文章裏看到了這樣的一句話,深深地觸動了我:“一個課堂就是一個心靈共舞的家園。”我還想說,一個課堂就是一棵給予樹,這樹上種滿了師生相互探究、相互探討的無窮樂趣;這樹上也將結滿師生共同進步和成長的累累碩果!

給予樹教學反思8

《給予樹》向我們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在聖誕節到來之前,家裏並不寬裕的八歲小女孩金吉婭,在商場的給予樹上發現了一個素不相識的小女孩渴望得到洋娃娃的心願卡,便把應該給家人買禮物的錢買了一個洋娃娃,送給了小女孩。展現了金吉婭善良、仁愛的美好心靈。聽完洪老師的課,我想談以下幾點:

1、這是一堂樸實、紮實、情趣盎然的語文課。張教師充分解讀教材內容、準確定位年級特點、緊緊扣住語言文字,引領學生走進文字,展開心靈對話。寓教於思、寓教於情、寓教於法,讓學習過程進入認知與情意和諧統一的境地,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習得方法、自主實踐的同時,激發求知慾望、獲得情感體驗、推動心智發展。

2、以媽媽的情感變化爲線索,組織教學。在品讀課文這一教學環節中,張老師請同學們讀課文,發現媽媽心情變化,劃出有關句子,讀一讀。學生在自主研讀的基礎上,與主人公進行情感交流,從整體上感受文字情感的變化線索,“感受”媽媽心情變化的過程,初步感知媽媽美的情感。使學生思維得到發展,情感得到尊重。接着,根據媽媽的心情變化,擔心、生氣、激動,組織教學。學生緊緊抓住“擔心”一詞,品讀課文的重點詞句,用美好的心靈去感受心靈的美好,用美好的親情去感受親情的美麗,用對母親的愛去感受母親對子女的愛,從而真切地感受到“擔心”一詞所折射出的仁慈、關愛、奉獻等美麗的品質,使詞句段篇都詮釋出人類的文化精神,流淌出滋潤生命的情感之水。

在生氣這一環節的教學中,重點在於透過媽媽的情緒變化,引出對金吉婭內心世界的探求。引導學生關注金吉婭走在回家路上的神情──“沉默不語”,“金吉婭爲什麼沉默不語?”讓學生咀嚼體味、交流碰撞,感受語言文字背後所承載的人文情懷,觸摸人物豐富的情感領域,讓學生真切感受一個八歲的小女孩因沒能給家人買像樣禮物那種擔心、愧疚、難過的複雜心理。張教師用這些富有實效而又了無痕跡的指導,引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關注語言,關注情感,並且調動自己的情感,調動自己積累的語言。

3、深入研讀,引導學生個別讀、齊讀。一開始,深刻理解爲什麼“媽媽說金吉婭不但送給我們棒棒糖,還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以及一個陌生女孩以願以償的笑臉。”這樣突破了課文的難點。又使學生在理解知識與提高能力的同時掌握了學習方法,昇華情感。

4、課文中還有幾種不易發現的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找一找。例如,“母子之愛”和“手足之愛”,母親在家裏並不寬裕的情況下,仍然給每個孩子錢讓他們買聖誕節禮物,這是母子之愛的表現;媽媽聽完金吉婭的陳述後,沒有責備她,卻爲她的行爲而感動,也是母子之愛的表現。買禮物前,孩子們“希望送出最誠摯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這是手足之愛的表現;買完禮物後,孩子們“你給我一點兒暗示,我讓你摸摸口袋,不斷讓別人猜測自己買了什麼禮物”,這也是手足之愛的表現。這兩種愛,是爲金吉婭對陌生人的愛做鋪墊的,更襯托出金吉婭對小女孩的愛的可貴。同時我們也可以感受到,金吉婭的“給予”行爲雖然源於她善良的本性,但和她成長在這樣一個“愛” 的家庭氛圍中也有很大的關係。

高效的語文課堂,離不開教師的有效引導,離不開師生的互動合作。一切的努力都是爲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情感體驗場。讓學生接受一次心靈的洗禮,靈魂的薰陶。教師就是那個知識的傳授者,更是那個帶領學生走向高尚精神世界的引路人。

給予樹教學反思9

《給予樹》所在單元的專題是“愛的奉獻”。我在教學時以“愛”爲線索,抓住“愛”字來進行教學:

第一課文的時間背景是聖誕節前夕,這是人們最快樂的日子,也是充滿了濃濃愛心的日子。

第二文章主要表現的是金吉婭對陌生女孩的愛,即理解和同情。金吉婭拿着並不多的錢,本來要給哥哥姐姐買聖誕禮物,但當她發現“給予樹”上的卡片後,便毅然給小女孩買了洋娃娃,而且,她對自己的行爲有簡單而充分的理由:“我們有這麼多人,已經能得到許多禮物了,而那個小女孩卻什麼都沒有。”這直接反映了金吉婭的善良和仁愛,這是人性中美好的一面。()金吉婭的“給予”不光是禮物,還有同情和愛心。

第三課文中還有幾種不易發現的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找一找: 例如,“母子之愛”和“手足之愛”,母親在家裏並不寬裕的情況下,仍然給每個孩子錢讓他們買聖誕節禮物,這是母子之愛的表現;媽媽聽完金吉婭的陳述後,沒有責備她,卻爲她的行爲而感動,也是母子之愛的表現。買禮物前,孩子們“希望送出最誠摯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這是手足之愛的表現;買完禮物後,孩子們“你給我一點兒暗示,我讓你摸摸口袋,不斷讓別人猜測自己買了什麼禮物”,這也是手足之愛的表現。

這兩種愛,是爲金吉婭對陌生人的愛做鋪墊的,更襯托出金吉婭對小女孩的愛的可貴。同時我們也可以感受到,金吉婭的“給予”行爲雖然源於她善良的本性,但和她成長在這樣一個“愛”的家庭氛圍中也有很大的關係。植樹問題教學反思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如何進行教學反思

給予樹教學反思10

《給予樹》是本學期最後一組一篇有關“愛心奉獻”以敘事爲主的文章:在聖誕節到來之前,母親把僅攢的100美元分給5個孩子每人20美元,讓他們選購聖誕禮物。其中小女孩金吉婭把原本應該給家人買禮物的錢買了一個洋娃娃,送給了一個素不相識的需要幫助的陌生小女孩。課文讚揚了金吉婭的愛心和她的善良品質。感受金吉婭善良之心、仁愛之情、體貼之意,也是本課的德育目標。現今時代的孩子,他們一直在享受着被愛的甜蜜,但不太懂得去愛別人。本文的主人公金吉婭是他們的同齡人,她的行爲最容易被同齡人接受,被模仿,因而要透過反覆品味文章的語言來喚醒沉睡於他們心中的愛。可上完課後,總覺得缺少了些什麼,好像忽略了很多細節,回想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存在了不少需要改進的地方:

一、理解詞語的基礎上循序漸進有效地體會人物心情變化。

如,在教學第三自然段,有三個表達心情的四字詞語“興高采烈、、生氣”,我可以先是讓孩子們說說什麼是“興高采烈,沉默不語”。其次,可透過孩子生活實際中所遇到的事情來體會,還可以透過換近義詞“興奮不已”“興致勃勃”“一言不發”等來引導孩

子們思考他們的心情爲什麼會不同,透過咀嚼、想象,在情境的創設下,在教師自身的引導下,讓孩子們讀得有更有滋有味。

二、要學會傾聽學生的語言,善於捕捉意外之處

如,在金吉婭和母親說沒有給她們買禮物時:“媽媽我們已經有很多禮物了,而那個小女孩確什麼都沒有”這一環節我讓學生體會“什麼都沒有”到底沒有什麼?去感受小女孩的可憐時,其中有位孩子說到我感到很慚愧,如果我能再加以追問,也許,會“一石激起千層浪”。

三、對學生及時的激勵性評價與反饋

課堂的調動也離不開教師豐富的評價語言,如果能每次在孩子們回答後不忘記給予一些不同的評價與反饋,對激勵孩子的學習興趣有着極大的促進作用,但也要恰到好處。

今後教學中改進的措施:

一、創建趣味、和諧的課堂氛圍吸引學生,提高教學效果

三年級的語文教材,教材內容形式多樣化。要想讓學生一堂課全神貫注的聽講確實不易,就算是好同學也很難做到。此刻,更多的是老師的問題,正如所說“我拿什麼去吸引你——我的孩子。如果我的課有激情,同學們也容易被我的激情所帶動,所感染;我的課有意思,同學們才樂意全身心的步入課堂,走進樂於學習的世界。所以要用心備課、認真備課,不備好課,不進課堂。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愉快的學習環境,提高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在新課程中最大的是角色的變化,教師將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和管理者,更是學生髮展的促進者和引導者。在新課程中,學生的學習方式從傳統的接受學習向探究學習轉變,而我們教師的工作就在於幫助孩子們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定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知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的策略和發展能力;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因而,“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

三、鼓勵學生多閱讀課外書籍,同時自己也要多讀、多看、多思考。

發現這裏的學生課外知識獲取的途徑太少,閱讀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平時應鼓勵學生多讀多看,這樣既能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的能力,讓他們向同伴介紹自己看過的書;又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學好三年級的新增內容——作文,讓他們把寫讀書筆記當成習慣積累,也當成一種練筆。當然作爲一個教師,也要有自學的學習意識。如果不讀書、不看報、不接受新知識、新資訊,只看課本,勢必就會把自己圈在一個狹窄的生活空間裏。我們需要不斷學習,不斷地給自己“充電”、“補氧”。

只有博學,才能多才多藝,才能嫺熟地掌握教學技巧,成爲學生樂學的引路人,達到理想的教育教學效果。除此之外還應該具備思考意識,思考的過程是知識轉化與昇華爲素質的關鍵。如果學習中不思考,就不能很好地體會知識具有的精神;實踐中不思考,具體的感知就不能得到昇華,隱藏的真理也就無法領悟。

課堂是個包羅萬象的空間,要不斷地摸索、探討、研究,纔會成長。在今後的教學道路上,我堅信會更加成熟!

給予樹教學反思11

《給予樹》是一篇富有濃濃的人文情懷的課文,愛的教育是本篇課文的教學主題。圍繞“愛”字展開教學,是本堂課的主要特點,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也不能忘掉語文字體,語言文字的訓練也要做到紮實,並要跟情感目標有機地結合起來。這課的教學主要體現瞭如下特點:

一、把握主線,個性解讀

《給予樹》是一個媽媽以第一人稱寫的,寫出了自己內心的變化。在教學中,我緊緊圍繞着媽媽的心情變化“擔心——生氣——激動”拎出一條主線,分三個層次,層層遞進。第一層次:找心情變化的句子,初步說說體會,進行質疑;第二層次:細讀課文第2、3、4自然段,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品讀、感悟文字語言,透過語言文字走進金吉婭的內心,感受金吉婭的善良,仁愛。第三層次:愛的延伸,品味給予,昇華情感。其間透過情境創設、透過情感的共振,逐漸深入本。

二、課文的時間背景是聖誕節前夕,這是人們最快樂的日子,也是充滿了濃濃愛心的日子。

課文中還有幾種不易發現的愛,引導學生找一找。例如:“母子之愛”和“手足之愛”,母親在家裏並不寬裕的情況下,仍然給每個孩子錢讓他們買聖誕節禮物,這是母子之愛的表現;媽媽聽完金吉婭的陳述後,沒有責備她,卻爲她的行爲而感動,也是母子之愛的表現。買禮物前,孩子們‘希望送出最誠摯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這是手足之愛的表現;買完禮物後,孩子們”你給我一點兒暗示,我讓你摸摸口袋,不斷讓別人猜測自己買了什麼禮物“,這也是手足之愛的表現。這兩種愛,是爲金吉婭對陌生人的愛做鋪墊的,更襯托出金吉婭對小女孩的愛的可貴。同時我們也可以感受到,金吉婭的”給予“行爲雖然源於她善良的本性,但和她成長在這樣一個”愛“的家庭氛圍中也有很大的關係。

三、說寫延伸,昇華情感

說的拓展和延伸,是啓迪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催化劑。寫的拓展和延伸,是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階梯。語文教學就要體現”聽,說,讀,寫“的訓練。本節課,在學習課文後,我讓學生進行一個小練筆,媽媽會對金吉婭說什麼,哥哥姐姐會對金吉婭說什麼,小女孩會對金吉婭說什麼,我會對金吉婭說什麼。安排這樣一個小練筆,給學生靜思默想的機會,爲學生直抒胸臆留有空間,可以”我手寫我心“,此時學生並不是一個冷靜的閱讀者而轉變爲文字的創造者,激發和陶冶學生的情感,對課文的理解起到了深化作用,同時也昇華了情感。

上完此課,總還覺得學生雖能體會到金吉婭的善良、有愛心,但並不很受感動。細想一下,並非我們的學生不懂感恩,只是他們缺少這樣的體驗。而要讓學生有較深的體驗,就要想辦法讓學生完全進入到文字,與文字、人物進行三維的對話,應抓住語言文字,讓學生自己走進,而不是被老師拖進去。如在體會小女孩對得到這份禮物的渴望心情之前,可從理解”盼望“入手,想象”小女孩爲什麼盼望一個穿裙子的洋娃娃?什麼叫’一直盼望‘?她盼望得到洋娃娃做什麼?“引導學生體會小女孩盼望得到這份禮物的急切心情。然後,啓發學生想象卡片上的內容。這時再出示卡片,也許有前面的鋪墊,學生思維就可能一下子開啟了。此後,在後面的學習中,他們就能輕而易舉地理解了金吉婭爲什麼會這樣做,並深刻體會到金吉婭的善良、仁愛、體貼和同情了。

給予樹教學反思12

本文情感色彩很濃。作者用樸素無華的語言詮釋了給予的內涵:“給予”不僅是金吉婭自覺自願給予小女孩洋娃娃的行爲表現,還是她爲小女孩送去一份最誠摯的聖誕祝福,一片溫暖的人間真情。讓讀者感受到給予是一種快樂,從而受到情感的薰陶和心靈的震撼。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解讀文字的語言過程中瞭解金吉婭這個人物形象,感受給予的精神。

這篇課文上了之後我有一些淺顯的體會:

一、以讀爲本,引導學生充分與文字對話,在體驗中學習

本教學十分重視學生在閱讀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與文體對話、師生對話、學生與學生對話的過程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一是引導學生充分地讀文;二是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與文字中的人物對話,使學生與作者進行心靈的碰撞與交流。在這種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學生對“善良、仁愛、同情、體貼”這四個詞便有了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二、以情爲切入點,創設教學情境,在感受中學習

本教學一開始首先創設情境,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生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抓住文章情感主線,引領學生走進媽媽和金吉婭的精神世界。然後圍繞學生找出的感受最深的句子,透過導語、圖片、音樂等創設教學情境,由淺入深積極引導,召喚學生心中那份純樸的人性,使學生受到濃郁的人文薰陶。這些充分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這一教學理念。

每一件文學作品都是一段情感的宣泄,一種道德的宣揚。只有用心去感受語言才能走進文字的情感世界,領悟其中的思想內涵。從而受到心靈的震撼,獲得某種人生的啓迪。

給予樹教學反思13

今天,我聽了張老師在三(2)班上了這節課。教師以文中媽媽的情感變化爲線索,在課上儘可能用一些生動、能調動他們興趣的語言來授課,學生能在一個寬鬆的氛圍中來交流學習並採用大家討論的方式來學習,學生透過文字看到了金吉婭的心靈。學生髮言很積極,從他們的回答中,我可以感受到學生已經能理解金吉婭的行爲,他們體會到金吉婭有一顆善良,純真的心。

《給予樹》所在單元的專題是“愛的奉獻”。這篇課文“愛”體現在以下幾處:1、課文的時間背景是聖誕節前夕,這是人們最快樂的日子,也是充滿了濃濃愛心的日子。2、章主要表現的是金吉婭對陌生女孩的愛,即理解和同情。金吉婭拿着並不多的錢,本來要給哥哥姐姐買聖誕禮物,但當她發現“給予樹”上的卡片後,便毅然給小女孩買了洋娃娃,而且,她對自己的行爲有簡單而充分的理由:“我們有這麼多人,已經能得到許多禮物了,而那個小女孩卻什麼都沒有。”這直接反映了金吉婭的善良和仁愛,這是人性中美好的一面。金吉婭的“給予”不光是禮物,還有同情和愛心。3、文中還有幾種不易發現的愛。例如,“母子之愛”和“手足之愛”,母親在家裏並不寬裕的情況下,仍然給每個孩子錢讓他們買聖誕節禮物,這是母子之愛的表現;媽媽聽完金吉婭的陳述後,沒有責備她,卻爲她的行爲而感動,也是母子之愛的表現。買禮物前,孩子們“希望送出最誠摯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這是手足之愛的表現;買完禮物後,孩子們“你給我一點兒暗示,我讓你摸摸口袋,不斷讓別人猜測自己買了什麼禮物”,這也是手足之愛的表現。這兩種愛,是爲金吉婭對陌生人的愛做鋪墊的,更襯托出金吉婭對小女孩的愛的可貴。同時我們也可以感受到,金吉婭的“給予”行爲雖然源於她善良的本性,但和她成長在這樣一個“愛”的家庭氛圍中也有很大的關係。

課看起來似乎很完美,但我覺得張老師沒有抓住“她一直盼望有一個穿着裙子的洋娃娃”這句話爲重點,讓學生同情那位陌生的小女孩,(設身處地)感受金吉婭發現“給予樹”上的卡片後,便毅然給小女孩買了洋娃娃的舉動。所以,在情感教育上的不足,甚感遺憾。以後,我們還應該在備課時對文中詞句要多研究。

給予樹教學反思14

《給予樹》是一篇富有濃濃的人文情懷的課文,愛的教育是本篇課文的教學主題。圍繞“愛”字展開教學,是本堂課的主要特點,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也不能忘掉語文字體,語言文字的訓練也要做到紮實,並要跟情感目標有機地結合起來。這課的教學主要體現瞭如下特點:

一、抓住文字主旨,引領學生深入文字。

在課堂教學中,對教材進行適當處理,“詳則略之,略則詳之”,在文字的留白處進行拓展,引領學生走進文字的最深處。給予是快樂的、幸福的,這是主旨,亦是靈魂。我以“除了洋娃娃,除了棒棒糖,金吉婭還給予小女孩,給予哥哥姐姐,給予我們什麼?”爲重點,讓學生多元地、多維地、多角度地去誦讀文字、感悟文字,同時又超越文字,去感受文字背後金吉婭那顆善良、仁愛之心、那種同情、體貼之意,引領學生層層剝筍式地感受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讓課堂教學過程成爲學生心靈自由馳騁的過程,成爲學生情感自在滋養的過程,成爲學生精神自然豐厚的過程。

二、課堂教學紮紮實實,注重讀說思結合。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思考、朗讀、討論、交流,並把字詞教學滲透於教學的各環節中。如在理解金吉婭爲什麼給陌生的小女孩買洋娃娃時,讓學生體會“什麼都沒有”到底沒有什麼,去感受小女孩的可憐;又如理解課文金吉婭對家人關愛的句子“只有八歲的小女兒金吉婭沉默不語。”時,我緊緊抓住“沉默不語”的意思,並教會學生透過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探究“沉默不語”背後的金吉婭的內心。在讀到“一個陌生小女孩如願以償的笑臉”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教學環節:如果你就是那個陌生小女孩你想對金吉婭說什麼?指導學生髮揮想象說一說。這是把讀說訓練結合起來,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結果,很多學生既說出了對金吉婭的感激,又說出了對金吉婭的讚揚,同時還有愛心傳遞的回報。如有同學說:“親愛的金吉婭,你送給我的洋娃娃,我已經收到了,我真不知怎樣感謝你!我也要像你一樣去幫助別人!”

上完此課,總還覺得學生雖能體會到金吉婭的善良、有愛心,但並不很受感動。細想一下,並非我們的學生不懂感恩,只是他們缺少這樣的體驗。而要讓學生有較深的體驗,教師就要想辦法讓學生完全進入到文字,與文字、人物進行三維的對話,應抓住語言文字,讓學生自己走進,而不是被老師拖進去。如在體會小女孩對得到這份禮物的渴望心情之前,可從理解“盼望”入手,想象“小女孩爲什麼盼望一個穿裙子的洋娃娃?什麼叫‘一直盼望’?她盼望得到洋娃娃做什麼?”引導學生體會小女孩盼望得到這份禮物的急切心情。然後,啓發學生想象卡片上的內容。這時再出示卡片,也許有前面的鋪墊,學生思維就可能一下子開啟了。此後,在後面的學習中,他們就能輕而易舉地理解了金吉婭爲什麼會這樣做,並深刻體會到金吉婭的善良、仁愛、體貼和同情了。

給予樹教學反思15

教學目標

①認識“予、聖、誕”等10個生字。會寫“予、擔、寬”等12個字。能正確讀寫“給予、試探、心意”等20個詞語。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③理解課文內容,培養閱讀能力。

教學重難點: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①學生看錄像(或圖片),瞭解聖誕節。

②談話:你瞭解聖誕節嗎?

③出示課題。今天我們來讀一篇發生在聖誕節前夕的感人故事,齊讀課題:“給予樹”。

④理解課題。“給予”是什麼意思?你是怎麼理解這個題目的呢?讀了這個題目,你還想知道什麼?

二、,整體感知

①按要求把課文讀兩遍。

要求:a.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特別注意生字的讀音。b.邊讀邊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c.把自己不懂的詞句畫出來與同學討論。

②檢查讀書情況。

a.出示下列詞語,讀一讀,記一記。

給予 試探 心意 祝福 甜蜜 擔心 寬裕 前夕 提醒

興高采烈 立即 卡片 盼望 擁抱 仁愛 同情 體貼 如願以償

b.指名讀課文。

提示學生:認真聽讀,注意發現讀錯或讀得欠通順的句子,評議時提出來。

③學生討論: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三、學生自主再讀課文

教師提出自主閱讀要求:請你認真讀讀想想,看看對哪部分內容最感興趣,你從中能感受到什麼?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可以用筆在課文上畫畫寫寫。下節課我們來討論交流。

四、指導寫字

①屏顯要求會寫的12個字,先讀讀,再組詞。

②請學生做小老師,指導寫字。

這12個生字,你哪個字寫得最好?請你上黑板在田字格中板演給大家看,再談談寫好這個字的經驗。

③學生寫字寫詞。

先把生字寫兩遍,再把詞語表中列出的本課詞語抄寫一遍。

標籤:反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