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給予樹》教學反思範文400字(精選6篇)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透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給予樹》教學反思範文400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給予樹》教學反思範文400字(精選6篇)

《給予樹》教學反思 篇1

《給予樹》是一篇有濃濃人文情懷的課文。教學由質疑課題出發,學生提出問題,老師總結兩個主導問題:“給予”是什麼意思?“給予樹”是一棵這樣的樹?引導學生透過多種手段來解決這兩大問題。學生正是隨着對問題解決過程一層一層的感知文字,滲透情感。

理解“給予”這個詞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在這一環節,我讓學生在聯繫自己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透過默讀課文,找到文中的相關句子,展現人物間的相互給予。如從“我給了每個孩子二十美元。”可以看出這是媽媽對孩子的給予;從“你給我一點兒暗示,我讓你摸摸口袋,不斷讓別人猜測自己買了什麼禮物。”可以看出這是兄弟姐妹間的相互給予等等。最後學生自然初品出“給予”就是“送、給”的意思。在解決問題“‘給予樹’是一棵什麼樣的樹?”的過程中,我讓學生再讀課文,找一找課文中描寫給予樹的句子。引導學生對“一直盼望”一詞展開想象:小女孩爲什麼盼望得到洋娃娃?她希望洋娃娃能陪她做些什麼?學生情不自禁地說出:“因爲小女孩很貧窮,買不起洋娃娃,所以盼望得到洋娃娃。”“因爲她喜歡。”“因爲她很孤單,她希望洋娃娃能白天黑夜地陪着她,和她玩耍。”從而感受小女孩那種盼望得到洋娃娃的急切之心。緊接着,我讓學生再次想象“小女孩會在卡片上寫些什麼?”進而對文字的留白處進行拓展,引領學生走進文字的最深處。在此基礎上,學生在回答“‘給予樹’是一棵什麼樣的樹?”時,就能順理成章地說出“給予樹是一棵實現夢想、滿足願望的樹。”“給予樹是一棵讓人如願以償的樹。”……同時也深一層地感受“給予”的另一層含義――讓人如願以償。當金吉婭所剩的錢只夠買一些便宜棒棒糖的時候,她的心情怎樣?我讓學生透過重點詞句“沉默不語”、“低着頭”想象金吉婭此時會想些什麼,體驗金吉婭作出選擇時艱難矛盾的心情。從而品味“給予”不僅僅是送、給,讓人如願以償,還意味着放棄、失去。

再品“給予”。這一環節,是透過精讀最後一自然段來完成的。讀完本段後,先讓學生體會媽媽擁抱時的心情,比較媽媽前後的心情變化。接着提出了三個問題:小女孩得到了什麼?金吉婭得到了什麼?我們得到了什麼?層層遞進,在對這三個問題的回答中總結“給予”所折射的深層含義:給予不僅是送、給,不僅僅是讓人如願以償,不僅僅是意味着放棄失去,也不僅僅是得到,更重要的是讓我們感受到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

《給予樹》教學反思 篇2

本篇課文,我用了一節課和同學們學習,學生參與度較高、教學目標達成度卻不是很高。究其原因,在於我把兩課時的內容融在了一節課裏,就像姬燕老師所說的課堂容量大,是一節很完整的語文課。但正因爲如此,哪一點都想接觸,可又難把每一點都體會透徹。

在這堂課中既有《鈴兒響叮噹》的情境匯入,又有字詞的識記、課文朗讀檢查,還有課文的整體感知,更有人物的解讀,在最後還有情感的昇華。但是對於三年級三班的.學生來說,這幾點要想在一堂課上全部掌握卻很難。本節課我的生字實際環節就用了將近10多分鐘,檢查課文朗讀又用去將近10分鐘,加上課前的情境匯入、課文連結,那品讀課文時間就只有10分鐘左右了。因此在品讀課文時我把自己的位置放錯了,學生自主品讀的時間少了,我說的多了,指導朗讀的時間少了。

因此,根據課文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本課教學設計我修改爲兩課時來完成:第一課時:讀通課文,學習生字詞,整體感知課文,梳理那個脈絡,分享初步閱讀感受。第二課時:學習全文,練習朗讀,在朗讀感悟中體會金吉亞善良之心、仁愛之情、體貼之意。另外要有金吉婭的愛延伸到文中的母愛、手足之愛。還可以展開想象,聯想陌生的小女孩的生活境遇、願望卡上的內容、收到禮物後的來信等,進行說和寫的訓練。

《給予樹》教學反思 篇3

《給予樹》所在單元的專題是“愛的奉獻”。教師可以以“愛”爲線索,抓住“愛”字來進行教學。

第一、課文的時間背景是聖誕節前夕,這是人們最快樂的日子,也是充滿了濃濃愛心的日子。

第二、文章主要表現的是金吉婭對陌生女孩的愛,即理解和同情。金吉婭拿着並不多的錢,本來要給哥哥姐姐買聖誕禮物,但當她發現“給予樹”上的卡片後,便毅然給小女孩買了洋娃娃,而且,她對自己的行爲有簡單而充分的理由:“我們有這麼多人,已經能得到許多禮物了,而那個小女孩卻什麼都沒有。”這直接反映了金吉婭的善良和仁愛,這是人性中美好的一面。金吉婭的“給予”不光是禮物,還有同情和愛心。

第三、課文中還有幾種不易發現的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找一找。例如:“母子之愛”和“手足之愛”,母親在家裏並不寬裕的情況下,仍然給每個孩子錢讓他們買聖誕節禮物,這是母子之愛的表現;媽媽聽完金吉婭的陳述後,沒有責備她,卻爲她的行爲而感動,也是母子之愛的表現。買禮物前,孩子們‘希望送出最誠摯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這是手足之愛的表現;買完禮物後,孩子們“你給我一點兒暗示,我讓你摸摸口袋,不斷讓別人猜測自己買了什麼禮物”,這也是手足之愛的表現。這兩種愛,是爲金吉婭對陌生人的愛做鋪墊的,更襯托出金吉婭對小女孩的愛的可貴。同時我們也可以感受到,金吉婭的“給予”行爲雖然源於她善良的本性,但和她成長在這樣一個“愛”的家庭氛圍中也有很大的關係。

《給予樹》教學反思 篇4

爲了準備學校的青年教師賽教課,今天我上了人教版第五冊31課《給予樹》。昨天下午佈置作業,要求孩子們預習這一課,所以今天的語文課,我把一篇精講課文用一個課時講完了。

先說說本節課的教學思路:本節課按我們的一般講法,需要兩課時完成教學任務,我在這節課上,把第一課時與第二課時揉在一起,前10分鐘放在了字詞的教學上,後面開始品讀課文,重點是課文的三四五自然段,在三四段重點訓練孩子的說話能力,“小女孩會在卡片上寫上什麼呢?”“金吉婭又會在卡片上給小女孩寫上哪些話呢?”讓學生感受金吉婭的愛心,並且讓孩子們給這棵給予樹起名字,透過朗讀最後一段,再次感受金吉婭的善良,孩子們很快就掌握了重點。

課到這應該就算上完了,我沒有因此結課,而是拓展一篇同爲《給予樹》的文章讓孩子們閱讀,透過視頻音樂和我的朗讀,讓孩子們感受,從中感受這棵大樹的偉大,它的不斷付出,交流自己的感受!

總結這節課優缺點並存:

首先,缺點就在於想把兩節課的內容揉在一起,所以在下課鈴聲想起的時候,纔剛剛開始進行課外閱讀,由於時間的關係,欣賞完這篇文章後,沒有及時的讓孩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其次,優點恰恰也是由於連結了一篇拓展閱讀,所以整個過程和思路顯得比較緊湊。使語文課堂上的教學很好的延伸。

《給予樹》教學反思 篇5

在這節課的課堂教學中,我抓住了“愛”這條情感線,在感悟的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在語言的理解和運用的過程中進入文字,感受金姬婭的“愛”。主要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把握主線,個性解讀

《給予樹》是一個媽媽以第一人稱寫的,寫出了自己內心的變化。在教學中,我圍繞着媽媽的心情變化的主線,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品讀、感悟文字語言,透過語言文字走進金吉婭的內心,感受金吉婭的善良,其間透過情境創設、透過情感的共振,深入體會文字。

二、感悟“給予”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體會金吉婭的愛心和善良的品質。我努力創設情境,進行拓展與延伸,走進文字。課文中沒有介紹那個小女孩在卡片上具體寫了什麼,爲了使學生和文字的主人公金吉婭產生心理共鳴,創設情境,出示心願卡,配上音樂讓學生讀讀上面的內容,透過生動而富有感情的語句的朗讀,激發了學生的同情心。在此基礎上,再去讀讀金吉婭怎麼做的句子,說說新的體會,在說的過程中使學生的心靈受到了震動,與金吉婭產生了情感共鳴,實現了學生與文字的對話,提升了學生的人文素養。

三、昇華情感

語文教學就要體現“聽,說,讀,寫”的訓練。本節課,在學習課文後,我讓學生進行一個小練筆,媽媽會對金吉婭說什麼,小女孩會對金吉婭說什麼,我會對金吉婭說什麼。安排這樣一個小練筆,對課文的理解起到了深化作用,同時也昇華了情感。

《給予樹》教學反思 篇6

《給予樹》是一篇充滿“愛”的。一個八歲的小女孩,在聖誕節到來之前,把應該給家人買禮物的錢買了一個洋娃娃,送給了一個素不相識的需要幫助的女孩。課文讚揚了金吉婭的愛心和她的善良品質。

本文有條主線,就是媽媽的情感變化。因此我以“媽媽的感情變化”爲主線,透過研讀體會金吉婭的善良、仁愛、同情、體貼,引導學生感受富有愛心能給人帶來真情和快樂。在教學中,我抓住重點詞“沉默不語”來揣摩人物的內心,採用了反覆的朗讀、默讀、指讀、對比讀等多種形式的讀來感受金吉婭因沒能給家人買像樣的禮物那種擔心、愧疚、難過的複雜心理,但是很遺憾的是學生只說出了擔心的心情。

我緊緊把握語文的工具性,讓孩子從語言文字中悟情。如,我讓學生體會“什麼都沒有”到底沒有什麼,去感受小女孩的可憐時,很多孩子說到她沒有新衣服、沒有禮物,甚至有些孩子說到了她沒有溫暖、沒有愛。讓學生感同深受,從中體會小女孩的可憐。

課堂中我注重創設情境,讓學生扮演金吉婭,我扮演工作人員,透過人物之間的交談,感悟到金吉婭的善良。學生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人物內心的情感,置身其中受到感染。

當然,我的教學過程還有許多不足之處,比如,和學生互動的經驗不足,對三年級的學生情況不瞭解。傾聽和課堂機智都做得不夠好,有被教案牽着走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