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風娃娃教學反思(精選5篇)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文解字教學反思(精選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風娃娃教學反思(精選5篇)

風娃娃教學反思1

《風娃娃》是是一篇淺顯易懂的優美的童話故事,語言生動活潑,富有兒童情趣。這篇課文生動有趣,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近,我採用多媒體的教學手段,使孩子們樂學,從而明白了做事情要多動腦子,掌握了風的好處和壞處。回想這一課的教學過程,我覺得教學環節中有令人滿意之處。下面是我對這一課教學的點滴反思。

1、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用謎語引入本課,一下子就調動了學生的情趣,學生的思維就活躍了。爭先恐後地說出謎底。隨後我匯入新課:今天我們學習關於“風”的一篇課文,看看文中講了風娃娃怎樣呢?帶着問題,學生興致勃勃地投入到學習中,認真地閱讀課文。

2、請學生通讀課文,提出在閱讀時有哪些不懂的詞語。學生提出了好多,如“斷斷續續、縴夫、船帆、無影無蹤、責怪、號子”。有些詞語其他同學知道的,我就請其他同學來解答,如:“斷斷續續、船帆、責怪、無影無蹤”,有些比較難的,離現實生活比較遠的問題,就由我來講解。如:“號子、縴夫”。經教師一講解,學生記憶就非常深刻了。

3、新課程提倡讓學生自主地學習,自己鑽研課文,學懂知識,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的作用是成爲學生學習“學習方法”的幫手。教學課文時,我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出風娃娃做了哪些事情,用自己喜歡的符號畫出來。透過閱讀課文,學生能很快找出風娃娃做的事情有:吹風車、吹帆船、吹風箏、吹衣服、吹小樹等。接着又問:其中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事情呢?這個問題也難不倒學生。這樣的教學設計正是體現了讓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發揮出來。

風娃娃教學反思2

《風娃娃》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16課,課文以小學生喜愛的故事形式出現,透過風娃娃既乖得可愛,又“傻”得可愛的生動形象向學生介紹了“風爲人們帶來的好處和壞處,讓學生懂得光有好的願望不行,還要看是不是對別人有用”的道理。整堂課,教學過程自然流暢,師生關係融洽和諧,課堂氛圍活潑有序。現將執教這一課的感受做如下反思總結:

一、把握教材脈絡,逐層推進教學。

本課教學內容是第二課時。在第一課時認識字詞,書寫生字,流利讀文,瞭解文章大意的基礎上,開課直接點題,快速檢查字詞後,就進入本課的學文階段。先是重點指導學第二自然段,接着半扶半放學三自然段,再自學第五、六、七、八幾個自然段,最後總結文意。這種按照課文嚴謹的敘述順序逐層推進教學的設計,達到了感情讀文及理解文意的目的。既有利於學生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和寫作方法,又能體會風娃娃的思想變化並展示學生的思維過程。在這其中結合學法指導及自學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整堂課中,學有所獲,學有所得。

二、創設有效情境,指導感情朗讀。

在實施新課標的教學實踐中,情境教學顯現出了它越來越多的優越性。它以優化的情境爲空間,以創設情境爲主線,以營造一種富有情境的學習氛圍爲手段,使學生的學習活動變得鮮活、生動、有趣。在這一課中,我用“風”的聲音,圖片,動畫,風媽媽、風娃娃的話模擬了一個有趣的童話世界,一個從課始貫穿到課終的完整的想象空間。讓同學們在這樣一個完整的童話世界當中,深入角色的內心,體驗角色的情感,從而達到感情朗讀。在指導朗讀中,我設計了多種貼近課文內容的讀的方式。如在重點學習第二自然段中,先是教師示範讀,生再透過觀察圖讀,接着用演示實驗法來幫助學生理解重點詞語“斷斷續續”來讀句子,然後學着風娃娃的樣子做動作讀句子,最後比較“高興”和“高興極了”有什麼不同,使學生準確體會風娃娃的心情再讀。每一次讀文前,不管是指名讀,還是齊讀,都給學生提出明確的讀的目標,帶着要求讀,帶着問題讀,帶着感情讀,這樣才能讀出效果。事實證明,同學們在濃郁的情境氛圍中,透過多種方式的讀的訓練,能較好完成本課感情讀文的目標,都做到了充分地讀,有效的讀,入情入境地讀。

三、體驗文中角色,發揮思維想象。

想象是孩子們的.天性,有想象纔會有創造。對於不同角色的理解,只有捨身處地的深入到他們的內心世界纔能有所體悟,角色扮演是一個最好的方法。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有多處益於學生角色扮演,發揮想象的地方。如在學到秧苗喝足水後,是怎麼表現的這個地方的時候,讓學生戴上“秧苗”的頭飾,想象自己就是一棵小秧苗,體會秧苗滿足、高興的心理,然後順理成章地進入角色讀文。在講到風娃娃吹動船帆後,縴夫們的表現時,學生們一邊學縴夫收纖繩的樣子,一邊想象縴夫們會對風娃娃說些什麼感謝的話。有的說風娃娃你真是個好孩子,有的說要和風娃娃交朋友,請它吃飯,還有的乾脆說,要和風娃娃擁抱在一起表達謝意,學生們的思維都迸出了想象的火花,教室裏氣氛熱烈。在突破本課的難點問題上,想象幫了大忙,在這個環節中,我設計了三個逐層深入的問題:你能告訴風娃娃,人們爲什麼責怪它嗎?風娃娃明白了道理後,又會幹哪些好事呢?生活中,你像風娃娃一樣經常幫助別人嗎,有沒有出現過“好心辦壞事的情況”?學生們在前面深入學文、自讀學文的基礎上,順利地幫風娃娃解決了難題。紛紛說道:風娃娃以後還會在夏天給人們送去涼風,幫司機推陷進泥坑的大車,讓衣服快點晾乾,使植物媽媽的孩子去旅行等等。接着跳出文字,指導學生結合自已的生活談體驗。然後因勢利導,鼓勵學生們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要多幫別人,在幫忙前要多動腦筋,避免出現“好心辦壞事”的情況。使學生的思考不再拘泥於一堂課、一篇課文,使學生的學習從課內延伸到了課外、從知識延伸到了生活,語文學科的學習也因此產生了新的生命力,這符合新課程標準所提出的“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這一理念。

本課需要商榷的地方在於課的設計上偏嚴謹,欠靈活。可以嘗試這樣一套設計方案:從課題“娃娃”質疑,讓學生提出自已感興趣的,疑惑的問題,帶着問題走進課文,這樣學生的學習就更有主動性。再總攬全文之後,分塊兒研學風娃娃做好事和好心辦壞事兩個版塊,繼而啓發思考,理解課文韻意。這種啓疑-總攬全文-分塊研讀-總結歸納的教學設計,也許會顯得更開放和靈活,更益於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風娃娃教學反思3

《風娃娃》是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第八單元的最後一課,也是整本書的最後一課,全文共有七個自然段。這是一篇淺顯易懂、趣味盎然的童話故事。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綜合運用多種方法自主識字,自主閱讀”,我把這一重點定爲我的第一課時的教學重點,另一重點是“藉助提示,複述課文”,這篇課文的課後題就要求學生根據提示講故事,我覺得這個重點可以定爲第二課時的重點。

這節課是第一課時,我先用音頻匯入,用大家都熟悉的風聲來引起孩子們的注意,板書課題後又提到了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娃娃,激發他們的興趣。

第二環節初讀課文,先讓學生自由讀,並且有意識地給了孩子閱讀提示,我也一直關注孩子們的坐姿和讀書姿勢。然後檢查讀文,指名讀的時候,有讀錯的地方學生在課文上做標記,整篇課文讀完之後再說哪個自然段有錯誤,而不是一個自然段一挑錯,防止打消孩子的讀書積極性。對於識字這一部分,是這節課的重點,透過小組學習的形式讓孩子們熟悉生字,由帶拼音的詞語到不帶拼音的詞語,再到單個字,我們小組學習的要求是:4人一組,每個環節都是一個人讀,其餘三個人聽,每個小組都有固定的順序,每人讀一遍,聽3遍,每個環節都比較紮實,每個學生每個環節都參與到。然後檢查彙報,採用開火車領讀跟讀的方式進行。開火車每人讀一個的目的是檢查的範圍廣,學生跟讀是爲了讓每個孩子再鞏固一遍,也在課堂上讓孩子們動起來。交流生字的識記方法讓孩子們知道可以透過熟字換偏旁,熟字加偏旁,熟字換部件,整體記憶等方法來識記生字,再用卡片把識字方法進行歸類。把詞語代入句子裏,再讀,又一次鞏固了生字。

從《雪孩子》這一課開始,課文有默讀要求,所以再讀課文,整體感知這一環節我讓孩子們用了默讀的方式找出風娃娃做的事情,爲第二課時奠定基礎。以上就是我本節課的內容,不足之處請大家多多指正,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風娃娃教學反思4

《風娃娃》是一篇童話故事,故事裏的風娃娃既乖得可愛,又傻得可愛。他想爲大家做好事,以爲做好事很容易,只要有力氣就行,結果把風箏吹跑,把人們曬的衣服吹跑了,還折斷了新栽的小樹。人們都責怪他,他還不知道爲什麼呢。教學本課,我先出示了一則謎語匯入風,又出示了風娃娃寫給大家的一封求助信以引起學生興趣,再放手讓學生自學生字、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充分利用課件,重點引導學生學習“風娃娃做好事”的部分。課文結尾留給學生一個問題,要讓學生透過學習課文、思考後明白,做事情光有好的願望不行,還要看是不是真的對他人有用。所以在課堂的結束部分我又設計了風娃娃給大家寫了一封感謝信,因此在課堂上收穫了更多精彩。這節課成功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學語言兒童化,評價語準確豐富。

低年級的語文課堂上,教師富有兒童化的語言能激發孩子閱讀的興趣,讓課堂活潑充滿童趣。課堂中的及時評價對調控教學、激勵學生起到調節與導向的作用,學生能夠從教師的評價當中受到啓發,明確今後的努力方向。今天的語文課堂上,我能做到教學語言兒童化,對學生的評價及時、準確而豐富。

二、理解詞語多樣化,在讀中積累詞句。

在本課教學中,我的做法是:

(1)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之一就是引導學生正確的理解詞句,並有一定的積累,例如在講到“吸”字時,我先讓學生講出字的意思,又讓學生做出吸的動作,既讓學生對這個字有了更深的理解,又體現了友善課堂,讓學生調節了大腦。

(2)低年級孩子年齡小,認知水平低,對課文中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爲了突破難點,我在教學中透過實物演示、結合圖片等方式,讓學生較好地理解了詞語。如在教學“斷斷續續”時,我先問學生,你知道什麼是斷斷續續嗎?一名學生回答:“水有時有有時沒有的樣子。”“說得非常好,現在我們就來看看什麼是斷斷續續地流。”我說完,就用一次性杯子將水倒出,時斷時續。透過這一演示,學生加深了理解,,在講到“秧苗大口大口地喝着水”時,我也讓學生開始大口喝課前準備好的清水,體現了友善用腦的課堂環境

(3)對於現在的孩子,理解“縴夫”“纖繩”“號子”這些詞還是有難度的,很多學生在預習中就提出什麼是“縴夫”。於是我在課堂出示插圖來幫助學生理解體會,感受縴夫工作的辛苦,感受風娃娃的善良。另外“號子”一詞,個別學生在預習時瞭解過一些,我對孩子們進行了講解。由於是第一課時教學,我花了較多的時間讓學生識字讀詞,也注意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流利。整堂課中重視學生朗讀,讓學生在讀中積累詞句。

三、留白處巧用插圖,合理想象練說話

形象生動的課文插圖,內涵豐富深邃,如果就圖講圖,學生的想象便會受到插圖內容的侷限。藉助插圖,誦讀語言文字,想象其所表現的情景畫面,產生共鳴,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課文中第三自然段中講到“縴夫們一邊收起纖繩,一邊感謝風娃娃”,這是課文的一個補白點:“縴夫們是怎麼感謝風娃娃的?”而插圖中縴夫們歡呼的樣子也畫得非常好。因此我就讓學生看看圖說一說,縴夫們是怎麼感謝風娃娃的?孩子們仔細觀察,有的說:“縴夫們在歡呼,在謝謝風娃娃。”有的說:“多謝你,這樣我們就輕鬆了。”也有的說:“非常感謝你,有你的幫助,我們的船可以準時到了。”……透過這一想象說話既讓學生體會風娃娃給縴夫們幫了很大的忙,也培養了孩子們的想象和說話能力。

這節課能做到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出發,設計教學環節;教學過程中能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重視學生朗讀,重視學生的大腦調節,在指導讀正確流利的同時,讓學生感情朗讀,收效較好。

風娃娃教學反思5

《風娃娃》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一篇淺顯易懂的優美的童話故事,語言生動活潑,富有兒童情趣,。我意圖採用貼近兒童的教學語言,抓住字詞學習和句子訓練,瞭解第二、三段的段式結構,旨在初步學會閱讀按事情發展順序記敘的段落,來努力完成這堂課的教學,到達學習目的,期望讓學生學有所得。但是透過教學發現自我在教學中雖有做的較好的地方也還存在着許多的不足。

較好的方面:

1、紮實教好字詞,在初讀課文之後,我主要抓住與本課時教學有關的難讀詞以及數量詞語和“地”字短語,在檢查的過程中注重學生是否把字音都讀準確了,把句子讀通順了,反覆地讓學生練習,爭取把字詞學到位,爲後面的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做好鋪墊。我發現這一環節的學習,學生的字詞學得還是比較紮實的,在讀課文時基本沒有出現重大的字音錯誤,而且學生即使讀錯了也能自我糾正,有了讀準的意識。

2、讓學生有個整體感知的過程。雖然這節課只教學做好事的部分,但是在研讀之前我讓學生找出風娃娃做的事情,進行板書,區分好事和壞事,這樣讓學生能瞭解課文大概的資料。

3、抓“事情發展”的脈絡,持續學生學習的新鮮感,注重句子訓練。因爲課文中的2、3兩段是按事情發展順序記敘的相同句式的段落,所以我在教學的時候意圖讓學生明白“先寫了什麼,再寫了什麼,最後寫了什麼”。由於二、三段句式相同,所以我採用了由扶到放的教學方式,注重句子的訓練,透過劃一劃、讀一讀、說一說、演一演、排一排等教學手段,讓學生讀懂句子,讀好句子。學生基本都能讀懂句子,讀出不一樣的感受。

不足之處:

話訓練不夠到位。這主要體此刻教學第三自然段的時候出示填空題,讓學生說一說風娃娃來到河邊又看見什麼,怎樣做,結果怎樣。要求學生能夠用書上的句子來說,也能夠用自我的話來說。但是在具體實施的時候,我顧忌最多的卻是時間問題,結果草草收場,訓練欠佳。此外,在細節上也有比較遺憾的地方,在教學“縴夫”的時候,我利用了一幅圖片讓學生感官認識,卻沒有很好地利用這個時機,順勢帶出“纖繩”以及圖片中的纖繩進行有效教學,甚是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