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集合15篇

身爲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孔子拜師》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集合15篇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1

學習這篇文章時,我以“孔子誠心拜師”作爲主線,“老子熱心收徒”爲輔線的雙線教學,在教學中讓學生緊扣在教學設計中“風餐露宿”、“日夜兼程”、“誨人不倦”這幾個關鍵詞語入手,引導學生進入當時的情境,聯繫生活實際想象情景,走近人物的內心,使學生深刻的感受到孔子的求知若渴、勤學好問,老子的誨人不倦。學生的感悟可謂水到渠成。透過這些詞語學生實現了和文中人物的對話、交流,從而完成了和作者的溝通,最終和作者產生了共鳴。“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

課始,學生對於孔子這人物基本不瞭解,最多隻限於他的“三人行,必有我師”這樣的名句,所以,首先必須在上課前介紹關於孔子的一些資料,我特別以孔子的兩句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爲匯入,再介紹他對人類做出的貢獻,從中激發他們學習孔子精神的熱情。課後再引導學生摘抄一些孔子的語錄來背背,效果比較顯著。

在學生的自學能力方面還有待提高,以小組學習形式討論研究孔子、老子的人物形象時,我特別注重指導學生從言談舉止方面,抓住人物的言行來研究人物的品行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學生很容易畫出了語句,但小組體會不到位,教師巡視指導時必須加點功夫,所以我把討論放在第一課時,討論彙報放到第二課時,不知處理適不適當,希望各位同行多提寶貴意見。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2

滾雪球

聞( ) ( ) ( )

等( ) ( ) ( )

迎( ) ( ) ( )

小書法家 先說說寫時的注意事項,然後再寫一寫。

納 悶 等 候 品 行 風 塵 僕 僕

你對自己的書寫滿意嗎?獎勵自己幾張 吧!

找朋友 看看哪些詞與下面的詞語意思相近。

填什麼正確呢?查吧!

佩服--( ) 納悶--( )

拜見--( ) 學問--( )

連忙--( ) 敬重--( )

查查填填

等候 迎候

聽說你要來,我就在這兒()。太客氣了,多謝你( )。

有名 聞名

孔子是( )世界的大教育家。有很小的時候就非常( )。

加油呀!

想想說說

孔子和老子都是非常有名的大學者,人們非常敬重他們,對照課文想一想?和同學討論一下以下的問題吧!

人們爲什麼佩服他們的學問?

人們爲什麼敬重他們的品行?

你對哪個話題感興趣,根據蒐集的資料和文中的內容,想一想,看看你是怎樣理解的,再和小夥伴們一起交流。開始吧!

--------------------------------------------------

互評寄語:

積累傳統文化精華是愛國的好表現呀!

積累窗

溫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學而實習之,不亦說乎?

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你還知道孔子的名言嗎?想辦法查找一下,然後抄寫在下面的橫線上。

----------------------------------------------------------------------------

----------------------------------------------------------------------------

----------------------------------------------------------------------------

聰明屋

下面的這些名言,究竟是什麼意思,你知道嗎?開動腦筋,連一連吧!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積極思考

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不懂就問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及時複習

閱讀在線

謙虛好學:孔子的故事

孔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學識淵博,但從不自滿。他周遊列國時,在去晉國的路上,遇見一個七歲的孩子攔路,要他回答兩個問題才讓路。其一是:鵝的叫聲爲什麼大。孔子答道:鵝的脖子長,所以叫聲大。孩子說:青蛙的脖子很短,爲什麼叫聲也很大呢?孔子無言以對。他慚愧地對學生說,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師啊!

讀完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感受?說給爸爸媽媽聽聽!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於17孔子拜師練習題,孔子拜師,希望對你有幫助!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3

我有八年沒上語文課了,今天上的是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17課《孔子拜師》,上課前,我先讓學生讀五單元學習目標,想想看,五單元是讓我們學習什麼內容,從而引出課題,“孔子”,這時我就問學生我們要學習的是孔子的什麼事情,孔子拜師的事情。在這裏呢,我就做錯了一點,就是板書完課題後,應該馬上讓學生對課題提出疑問,而不該馬上去了解孔子的生平。

在學生對課題提出疑問後,我馬上就讓學生去讀生字、詞語,這裏呢我應該馬上讓學生自讀課文,先解決學生提出了疑問,應該對學生的質疑即時解決。

進入課文學習時,我安排的是從課文的最後一自然段入手,在讀了最後一段後,我們知道了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和敬重他們的高尚品行,那麼爲什麼要敬重他們那種高尚品行呢?就從這個問題入手,讓學生自學課文,從課文中找出能夠解答這個問題的重點詞句,來體會他們的高尚品行,初步體會作者寫作文章時的感情。在這裏,讀課文最後一段,並提出疑問的任務本來應該由學生自己進行,這樣才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來,教師在這裏本來只該是作爲一個引導者的身份,但是在這裏,這個工作我卻自己做了,所以學生就機械的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學習課文,而沒有達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要求。

由於在學習生字詞語時浪費的時間過多,所以本來這節課我預計安排的從重點詞語來初步理解課文的任務沒有完成。

總的來說,在這節課中,在“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幾個方面中,我基本上注重了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這堂課中,我安排了兩個說話,一個是想象孔子在路途中艱辛。另一個拓展是理解孔子的話中“學習是無止境的”這個句子後,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進行理解,引導學生歸納出:世上的學問是學不完的,我們要虛心好學,活到老,學到老。不做一個自滿的人。

總之,在教學中,我做得很不夠,這是由於自己平時在經驗上的積累不夠。在整節課上,由於我自己對教材的鑽研不夠,所以不能夠對學生有更好的引導。以後,要從人文觀念上去引導學生,要引導學生學會合作學習,進行分工合作,指導學生探索課文,自我發現。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4

在前不久我執教了《孔子拜師》一文,深深地被孔子這種勤學好問,孜孜以求的 學習精神而感動。在執教這一課時設計了以下的教學環節。

1.孔子和老子給我們留下很深的印象,請你用“──”標出文中讓你感動的句子,並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讀一讀你畫的語句,把自己的感受說給小組內的同學聽一聽!

3.班級交流讀書感受。

學生結合文中的重點語句並聯系生活實際,談自己的感受。

(1)談孔子

①他總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三十歲的時候,他離開家鄉曲阜,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爲師。

②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裏,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後,終於走到了洛陽。

③孔子想: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訪的老師吧!於是上前行禮……

④孔子連忙說:“學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請收下我這個學生。”

⑤學習是沒有止境的。

⑥從此,孔子每天不高老師左右,隨時請教。

(2)談老子

①“你就是孔丘啊,聽說你要來,我就在這兒迎候。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爲什麼還要拜我爲師呢?”

②老子也把自己的學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他。

(3)學生根據交流綜合談對孔子、老子的印象。

反思:學生在讀中悟情,往往比單純講解更細緻入微,更感人至深。課文不是無情之物。要想有效地領會好課文的思想情感內涵,單單依靠他人講解,分析說明是不行的,學生必須要自己朗讀,才能體味和揣摩出課文內在意蘊。正如米作仁先生所指出的:“講解是死的,如同進行解剖;朗讀是活的,如同給作品以生命。”“講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讀更能使人感受。”透過深情朗讀,可以使學生充分體驗作者所表達的真摯情感,課文中的人物、情景便躍上紙面,課文的情感便入於目,出於口,聞於耳,銘於心。學生便可以在讀中體會、讀中感悟、讀中昇華。在語文學習中,學生蘊藏着無限的潛能,具有極大的可塑性。情感是打動心靈的祕訣,是開啟人的心靈的一把金鑰匙。“教貴情濃”,語文課程只有爲他們提供更多的精神滋養,他們在成長中才能有人性的充實,纔會有產生偉大情感的基礎。可以相信,當我們的語文課上到處都有情感的綠洲時,學生們的情感發育必將也是果實累累,而同學們上語文課的興趣也必然會長盛不衰。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5

《孔子拜師》介紹代表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兩位大師孔子和老子,春秋時代思想家的求學故事在今天仍熠熠生輝,教育學生懂得尊師好學的哲理,並以孔子爲榜樣,善於學習,樂於學習。

班裏的孩子大部分生在曲阜,長在曲阜,對曲阜比較瞭解,課前我讓孩子們收集孔子、老子的資料,因此課上對於孔子、老子、曲阜的介紹,學生談得很全面,很生動,大家暢所欲言,交流自己收集的有關資料,這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表現,學生的學習很深刻。這樣的教學,對學生的學習帶來很大益處。我認爲做到了靈活掌握教學,真正爲學生的學習服務,使學生在學習中有所收穫。

在研讀課文學習時,我基本上能透過把握一段話中重點句,重點詞語來指導學生學習體會。例如第一段抓住 “遠近聞名、不夠淵博”,第二段抓住“風餐露宿、日夜兼程、終於”指導學生體會,孔子的謙虛好學、爲求學不怕吃苦的精神。在體會之後,再次引導學生透過朗讀,讀出自己的體會。這樣,既符合三年級重視詞句訓練的要求,又透過詞句的學習,進一步進行朗讀的訓練,收到較好的效果。

理解“學習是沒有止境的”這句話時,我讓學生聯繫生活說說自己的理解,大部分學生能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雖然感覺有些膚淺,不夠深刻,但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基本上達成學習目標。我還是比較滿意的。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6

一開課對孔子、老子的人物交流爲課文的學習起到了鋪墊作用,對課題中“拜”字的理解很到位。字、詞、句的理解我們提倡在一定的語境中進行,不能脫離語言環境。這也是對學生一種學習能力的培養。本堂課中的“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兩個詞語的理解。葛老師先讓學生找出能表現孔子拜師艱辛的詞語,再透過讀一讀這些詞語,播放風雨雷電聲讓學生感受孔子拜師路上遇到的惡劣天氣,展開想象,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聯繫課文中的孔子說說當時孔子路途中是怎樣生活的,碰到什麼困難,他又是怎麼做的。這樣學生說出來的不是簡單的詞語解釋,呈現的是一種生活場景。這不僅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更好體會情感,還使學生掌握了一種學習方法。葛老師非常注重學生語言的積累,如一開始讓孩子交流孔子的名言,以及對兩位聖人做與學的評價,以及對他們的讚美,嘗試用名言,對對聯等語言形式,大大激發學生學語文的趣味。葛老師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豐富、恰當的評價語言也是課堂上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7

課堂需要反思,有反思纔有進步,上完《孔子拜師》以後,心中頗多感受。仔細回想自己的課堂,我做了以下兩方面的反思。首先,這堂課中閃光的有這麼兩點:

一、情境中理解詞語,幫助體悟情感。

字、詞、句的理解我們提倡在一定的語境中進行,不能脫離語言環境。這也是對學生一種學習能力的培養。本堂課中的“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兩個詞語的理解。我先請學生展開想象,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再聯繫課文中的孔子說說當時孔子路途中是怎樣生活的,碰到什麼困難,他又是怎麼做的。這樣學生說出來的不是簡單的詞語解釋,呈現的是一種生活場景。這不盡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更好體會情感,還使學生掌握了一種學習方法。

二、抓住主線來貫穿課堂。

一篇課文是一個整體,我們要在這個整體中找一條主幹,來貫穿全文的學習。在這堂課中我就抓住課文的最後一節。再回到全文讓學生找出哪些言行中看出孔子什麼品行。這樣以一條線帶到整個面上,教學顯得清晰、連貫。特別時在處理孔子與老子的對話時,讓學生反覆進行朗讀對話,從孔子和老子的'語言中理解他們的品行。其實他們的話是相互的,從一個人的語言中不僅看出某個人的品行,還可以看出另一個人的品行,有種側面襯托的作用。

課堂更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課堂還存在一些不足:課堂整體把握不夠。課堂中雖然我以一條線來貫穿全文,但是在談論孔子的品行時,沒有整體把握。學生逐句找出寫孔子品行的句子,我逐句出示,逐句讀、理解、再讀,缺少與文字語言環境的相結合。

課堂中還需要我們去斟酌的地方很多。花更多時間去琢磨、思考、實踐,讓我們的課堂逐步走向成熟。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8

今天,,我領着孩子們學習了《孔子拜師》。課前,我認真地朗讀了課文,發現讓學生理解孔子和老子讓人敬重的品行有困難,於是我把這一點作爲學習難點,準備上課時重點解決。

在突破難點過程中有一個重要的環節是;理解重點句子“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裏,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後,終於走到了洛陽。”我請了幾個平時不讀書的學生,教給他們怎麼讀,經過努力他們終於能正確地讀下來了。看到他們露出了笑臉,我有一種從未有過的滿足感。接着,我提問:“讀了這句話,你讀懂了什麼?”有些同學抓住了“上千裏”說洛陽和曲阜離的太遠了,有些同學抓住了“風餐露宿、日夜兼程”來講路上的艱險,我問他們:“你們想象一下孔子會在路上遇到什麼困難?”他們也說的很好。還有的學生抓住了“幾個月”來說,說“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天可以,幾個月就太困難了,我心裏一陣高興,我的目的達到了。這時還有一個同學在舉手,我一看是平時總不認真聽講的葉祥仕,我想:他舉手了就讓他說吧。於是我示意他來說,他說:“爲什麼孔子不坐馬車,而要走路?”“你怎麼知道的?”我連忙問,同時心裏掠過一絲不安,我備課時並沒有考慮這一點。他指指書說:“書上寫‘終於走到了洛陽’”,這時同學們有的面露難色,有的看着我等待答案,更多的已經忍不住開始討論了,我有幾秒的遲疑:是我簡單地說幾句搪塞過去,然後按教案往下進行呢?還是讓他們自己解決?他們自己解決會耽誤時間,有可能完成不了教學任務。最後,我決定把這個絕好的機會讓給他們。我笑着說:“葉祥仕真厲害,給我們提了這麼好的問題。這個問題有些難,你們能解決嗎?”這下孩子們一下有了精神,大聲說:“能!”我馬上說:“那就先討論一下。”話音未落,他們就已經開始了。不一會兒,舉起的小手如雲,他們有的說,孔子沒有馬車;有的說,孔子如果騎着馬,會把馬累壞的,因爲走了幾個月,又要日夜兼程;有的說,孔子很愛惜自己的馬,所以不騎。這是葉祥仕也舉起了手,我倒真的有些喜歡他了,就讓他來說,他說孔子走路表示拜老子爲師是有誠意的,所以書上說老子迎候孔子,也可以看出孔子的謙虛。多精彩的回答呀!我帶頭給他鼓掌,他在大家的掌聲中驕傲地坐下了。我暗暗慶幸,今天又看到了一個同學地成長。在葉祥仕的啓發下,同學們的發言更是精彩,他們很自然地提到了孔子和老子高尚的品行。難點就這樣在輕鬆中解決了。

這節課與其說是我講了一節課,不如說是孩子們給我上了一節課,使我真正懂得了教育無處不在的道理。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9

《孔子拜師》選自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華傳統文化”單元。講述了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爲師的故事,體現了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課文還滲透了“學無止境”的精神。編者的意圖是讓學生從孔子拜師的這個故事中,對我國曆史上產生深遠影響的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瞭解,激發學生探索祖國傳統文化的興趣。透過學校智囊團的反覆商討,我們以“拜”字入手,把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放在瞭解孔子拜師的過程上,體會孔子謙虛好學、老子誨人不倦的品行,並在讀懂故事的基礎上對孔子和老子作出簡單的評價。

一、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當10月底抽籤定下《孔子拜師》一課時,我和同行的龍校長頓時心涼了大半截。因爲對於長期從事五、六年級語文教學的我們來說,這是一個極大的挑戰。所以,自接下任務起,大家心裏總像有塊沉重的石頭壓着。從第一週的自主鑽研教材,到後兩幾的隔天試講,磨課。每天放學後,已經疲憊不堪的智囊團老師們仍會聚到一起,各抒己見,我也馬不停蹄地將所有建議一一記下。每天晚上再回家修改教案,記教案,改課件……整整一個月時間,晚上七點到凌晨一點,書房的電腦前總會有我的身影。隨着賽課的時間日益臨近,我心裏壓抑着:因爲教案一直沒能定稿。

二、失去自我,缺點不盡

離比賽還有十多天了,我幾乎是隔天試講一次。由於對教案不夠熟悉,所以我完全被教案牽着鼻子走。學生生字讀不準,反覆糾,卻忘記了此時自己的示範作用;說着說着不知道下句接什麼了,尷尬地走上講臺去翻教案;課堂上,沒餘力傾聽學生的回答,沒思維去對回答作出適當評價,更不要說滿懷激情投入課堂。一向直言快語、做事風風火火的我,爲了迎合三年級小朋友的口味,在臺上做作地扮成溫柔的淑女。讓自己百般不適,也讓聽課的智囊團老師們難以忍受。因爲課堂上需要的不是裝出來的淑女,而應該是統領課堂的領頭人。顧不得休息,聽完課的當天,大家又會聚到一起,共同商討課的設計。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將我教學中的失誤和不足一一指出:

1、語言不夠精練,愛重複學生的話。

2、課堂不緊湊,教學任務未完成。

3、缺乏靈活的教學機智,對學生的評價語過於單調。

4、沒有上出自己的教學風格,過於做作。

5、舉手投足不自然。

6、沒有認真傾聽學生的發言。

……

如果有個地洞真想趕緊鑽進去。由最開始的信心百倍到現在的灰心喪氣,一向心態極好的我此時也幾近崩潰。我不知道應該怎樣上這堂課了。

三、找回自我,破繭重生

看着不忍給我施加壓力的領導,再看看爲了這節課前後忙碌近一個月的智囊團老師,近一月被壓抑的心情如堤壩泄洪般頃刻爆發,我不能繼續這樣下去!絕不能讓大家的辛苦付之東流,更不能丟了市一小的臉啊!“要帶動學生,首先自己得投入,只有自己融入進文字了,學生纔會被你的氣場所吸引,不自覺地跟着你來。”龍校長、石主任語重心長的話語縈繞耳際。回到家,坐在書桌前足足發了半小時呆後,我開啟電腦,搜尋電影《孔子》。因爲文中所描寫的孔子品行高尚,而作爲課堂引領者的我,內心深處卻沒有一點對他的敬佩,那又怎能讓我的情緒去感染學生?花了整整兩個多小時,我看完了這部描述孔子一生的電影。這兩小時,我糾結——寶貴的時間就這樣流失;我頓悟——早就該做這件事了。我連夜敲擊鍵盤,認真地寫下了屬於我的對《孔子拜師》的重新構想。

第二天,再次站上講臺,電影中的一幕幕不自覺地閃現腦海。那艱辛的一幕幕,那感人的一幕幕……我情由心生,發自內心的佩服崇敬流露於言表,我不再受制於教案,整堂課感到得心應手。

四、摳細節,求唯美

關鍵的大問題解決了,接下來是對教案、執教細節的“摳”。常常是因一句過渡語討論舉棋不定的時候,智囊團的老師上網、查資料……透過各種辦法和途徑,力求最好;常常因一個眼神、一個動作而不到位,老師們爭相示範……

五、智慧的團體,溫暖的家人

一個月,漫長的一個月,煎熬的一個月,蛻變的一個月;這一個月,我幾近崩潰,這一個月,我受益匪淺;這一個月,我感受到了集體的力量和家的溫暖。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10

《孔子拜師》是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五組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講述了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爲師的故事,體現了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課文還滲透了"學無止境"的精神。

在這一課教學時,我先從孔子的言行入手,將重點放在體會孔子的品行上。上完了課,我覺得以下兩點做得比較好:

一,在情境中理解詞語

語文課必須具有語文味。突出詞,句的品悟,體現語文咬文嚼字的傳統特點,語文味便呼之欲出。語文味濃了,語文課就不再只是單調冷峻的環節設計,語文課也就變得豐滿了。

本堂課中,對於詞語的處理,我爲學生創設了一個生動的語境,以"角色互換"的方式讓學生完全走進孔子的內心,讓學生成爲孔子,與他們對話,說說當時自己在路途中是碰到什麼困難,是怎麼做的。

孔子這一路,在風裏吃飯,露天睡覺,旅途生活多艱苦啊!這就是——風餐露宿。他不分白天黑夜地趕路,這就是——日夜兼程。

這樣的教學,調動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學生說出來的不是簡單的詞語解釋,呈現的是一種生活場景。對於理解"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兩個詞語就水到渠成了。至此,兩個本來平凡普通的詞彙因着學生的想象移情,角色體驗和教師的有效點撥而變得充滿生命活力,詞語成了可以觸摸的有溫度和質感的生命體。

二,巧妙利用《論語》語錄

課開始,我就以課後孔子的名言匯入,課末又以孔子名言結課。

老師,第一次給大家來上課,帶來了一份見面禮——四句名人名言,誰願意來讀一讀你知道這是誰說的嗎

孔子每天跟着老子學習。當他學到了新的知識,他一定會覺得怎麼樣所以他纔會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

在學習過程中,如果遇到不懂的呢他會怎麼做(他知道,在學習上應堅持老老實實的態度,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不能不懂裝懂。)所以孔子曾說過——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這樣,前後呼應,渾然一體,學生整節課均浸潤在孔子深厚的思想文化氛圍中。閱讀,不再只是單純的課文言語的分析講解,還被深深根植於祖國文化背景的宏大時空之中。我認爲,這樣的閱讀,便是潤澤的閱讀;這樣的課堂,方是工具性與人文性和諧統一的課堂。

這堂課下來,如預先所料,我拖了幾分鐘。課堂中還需要我去斟酌的地方很多,比如,教學內容的容量較多;對課堂上學生的生成如何引導;教育機智不夠,這與我自身的素質修養有很大的關係,需要我進一步提高。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11

此節課沒有按計劃來上課,計劃中第一課時處理了大處手筆後,這節課分段進行指導朗讀,但在課前學生已能夠找到重點句並主動進行理解,所以一節課就圍繞學生的感受,互相說說感受再讀讀句子。

在說感受時,學生可謂是千人千面,有的學生從這個角度看問題,有的學生從那個角度來看問題,比如同是一句話:孔子想: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找的老師吧!於是上前行禮……這句話,有的學生看出了孔子愛動腦子想,有的學生看出了孔子看出孔子有禮有節,還有的學生卻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問題,他認爲孔子能向別人學習,特別是李姚還提出了每個人都有各自喜歡的方向,知道的知識也都不同,我們要學習各種知識,學習每個人的“獨門祕技”。

特別是最後結尾處,學生提出“孔子和老師不僅學知使人們佩服,人們還很敬重他們的人品”這一句,說明學生思考很全面,這句話我是沒有進行思考,因爲受整篇文章主題的影響,學生卻能從簡單的道理挖出深刻的道理,他倆知識豐富,還很有禮,所以我就勢總結到我們的學習與做人,一個人要想受到人們的尊敬,需要豐富的學問,但只有學問還不夠,還要有好的品行。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12

這次上課的題目是《孔子拜師》。選擇《孔子拜師》一課,是有一定的原因的。我在曲阜上了四年大學,在那個寧靜而溫暖的小城裏,受到了古樸的傳統文化的薰陶。想起學生時代看的那一場舞劇《孔子》,聖人的一幕幕滄桑又浮現在眼前。我暗下決心,一定好好講一講孔子,把我所知道的孔子講給我的學生聽。

11月19日,早上,上課了。按照預先的設計,從介紹孔子匯入。原本配樂《破陣》是一首頗有氣勢的音樂,加上激昂的解說詞,本想把學生引入到對孔子的無限敬仰之中。怎奈,音樂中途“罷工”,正在我興致剛起之時,戛然而止。我心中一驚,但隨即鎮定下來,故作鎮靜地繼續解說,想透過自己有感情的朗讀,彌補聲音缺失的遺憾。但是,誠實的說,心情還是比較受影響的。但是,課還是要繼續!我強打精神,按照既定的程序進行字詞、文章大意的梳理。終於,上到了我自認爲可以出彩的一個環節——古文識漢字。精心準備的音樂《墨香》響起,我重整旗鼓,打起精神,把我對漢字的熱愛透過漢字簡介、古文字介紹傳達給學生們。不知不覺,我竟投入其中,漸漸把所有負面情緒過濾了出去,與學生一起,走進了古文探祕的神奇。再接再勵,小小的故事我也儘量講的聲情並茂,學生和我,都融入了故事的情景之中。

課結束了,看到學生們臉上帶着興奮的笑容,幾位聽課老師微笑地看着我,我心裏覺得輕鬆了許多。雖然,課上的並不完美;雖然,一上來就出了那麼大的紕漏;雖然,自己的內心經歷了小小的波折,但是,一節課完整地上完了,學生學到了知識,我的教學目標基本達成,得到了幾位老師的認可,我心裏還是挺開心的。吸取的教訓就是:準備還要再充分一些,課堂上的心裏調試還應再及時一些,課程設計還要再精心一些。每次進步一點點,離精彩就更近些。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13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最常說的一句話“人生是一個美麗的過程,我是在這每一個經歷中歷練併成長起來的。”那麼校本教研就是我成長的一個巨大的平臺。針對我剛剛所上的這節課,我此刻的心情是千頭萬緒的,有欣喜也有遺憾。

欣喜的是我在課堂上看到了孩子們的成長。我們的學生是剛升入三年級的孩子,課文閱讀能力有限。但經過幾個月的訓練,特別是針對我們校本教研的主題“透過抓詞句訓練學生朗讀能力”,孩子們都能透過自己的讀找到一些重點的詞和句子了,如今我沒的訓練重點已經由找詞句過度到如何理解這些詞語和句子了,而且也有一些孩子的理解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只是語言的表達能力還有所欠缺,這也是我們今後所要努力的一個方向。

在課堂上大家還可以看到,我們的孩子不僅會透過抓詞句理解課文,而且可以展開進一步的思考,自己提一些問題,聯繫生活實際和課外資料理解一些詞語和句子,理解課文的內容,廣泛的進行課外閱讀等。

在教學中我本着一種平平淡淡、簡簡單單、紮紮實實地態度,真實的再現我們的課堂,不是用動感的表演抓住人,而是用一種深層的、人文的、純語文的精神只美吸引人。力圖讓語文還原本色,復歸本位,反璞歸真,創造了一種純語文的課堂。

另外在我的教學是由各個環節組成,環環相扣,步步爲營。但教學中我們所面對的是一羣活生生的羣體,所以我教學又不是一成不變的。當我的預設與生成發生了矛盾時,我及時做了調整。如當學習到孔子與老子見面時的情景,孩子突然有了質疑“老子爲什麼稱呼孔子仲尼,而不乾脆直接稱他孔丘?”。面對這樣的生成問題我首先對學生的深入思考進行了表揚,同時把這個問題拋給了學生,讓學生能夠有一個思考的空間,最後我順勢引導講解其實這裏是表達了老子對晚輩的一種愛護之情和自己謙虛的品質。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進而達到了更好的學習效果。

但預設也與實際教學發生了一些衝突,比如:在教學“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裏,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後,終於走到了洛陽。”我設計了換掉“風餐露宿”和“日夜兼程”和去掉這兩個詞的練習,幫助學生體會語言運用的恰倒好處和語言文字的精美,進行語言訓練。但孩子們沒有充分理解,所以在換詞的時候出現了問題,學生感到了困難。這讓我體會到教師在問題的提出過程中,語言的引導十分重要,教師的主導作用。同時也表現出孩子的積累還不夠,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應加強語文的積累。

遺憾的是,在這節課中我與孩子的情緒狀態不是最佳的,坦率的講不如我們平時在上課的氛圍。我覺得我們的心理素質還不夠好,所以今後在這方面應加強訓練。另一方面我在時間的把握上還覺得有些困惑,這也是我在教學中經常遇到的一個困惑,也希望今天可以得到各位老師的幫助。

最後我還想說:我的教學是幸福的,這幸福不僅表現在孩子的成長讓我幸福,我的成長同樣讓我感到了幸福,同伴的鼓勵、幫助也讓我感到了幸福。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14

回顧《孔子拜師》這堂課的教學,我覺得有成功更有不足,反思整個教學過程,基本是按照備課思路進行的,從匯入到新授再到重點突破。整節課能夠按照教學設計,針對學段目標進行有重點的授課。現總結出優缺點及改進措施如下:

優點:

一、匯入部分直奔主旨,激趣引科。

匯入時,在認識“拜”字過程中,交流突出了三個層次。即:讀“拜”的讀音、記住字形、理解“拜師”的意思。

二、詞語教學符合學段目標,清認多理解

在詞語教學中,我主要抓住“日夜兼程、風餐露宿、風塵僕僕”這三個詞語體會孔子求學旅途勞累、辛苦。其中由“風塵僕僕”引入,一詞帶多詞。找出文中還有哪些也體現出孔子的旅途勞累。課堂上根據學生們遇到的困難,我還介紹了查字典的好方法。如“日夜兼程”查不到,就可以先查“日夜”再查“兼程”,最後把兩部分解釋結合起來。體現了教學時善於組織教學,善於捕捉細節。順學而導,發現問題,馬上解決,也體現了一定的教學機智。

三、小組合作,體現出小組合作的特點。

在小組合作識字中,我採用了小老師帶讀,體現了學生互教互學,在交流中學習。在寫字指導上,採用同質合作。體現出小組對於不同的學生可以有不同的要求。

四、注意了學法的指導。

在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時,我採用的是補充課題的方法。教會了孩子們又一種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

不足及改進措施:

一、要加強詞語教學的教學方法

在教學“納悶”一詞時,讀過一次句子後,我馬上讓學生換詞。其實這時學生還沒有真正理解“納悶”一詞的意思。所以換詞時出現了,換成“氣憤”“傷心”這理的理解。在這裏,我應該讓學生再反覆讀讀句子,體會納悶的意思,理解後再換詞,就更能反饋出孩子對於詞語的理解了。

在教學“風塵僕僕”一詞後,只需藉助字典或詞典理解,或藉助情境理解即可。不需要進行想象。如果再重新設計可以是:

1、讀文中句子。

2、理解詞語意思。

3、本段中還有2個成語也體現了孔子的旅途勞累。是什麼?(“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從而理解這兩個詞語。理解時,也只需理解詞語表面上的意思,不要深入理解。

二、今後要多進行教師小結。

在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時,我沒有做小結。應加上一句:今後我們遇到的一些課文,有些也可以採用補充課題來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這種方法。大家注意積累和運用。

三、重點指導的字,要按結構範寫。

本課我指導的幾個字,都是根據有易錯的筆畫來範寫的。今後,再重點指導寫的字時,要根據結構的不同,使每個結構都找一個字來重點指導。

這節課課對於我來說,雖然已小有收穫,但在細節設計、教學環節的處理及課堂生成的調控上還欠缺很多。我還要在今後的課堂實踐中再努力鑽研,完善自己,爭取更大的進步。

同時,今天的教學中有些內容的設計,我只顧自己教的方便,省事,而沒有從教學達到的目的出發來設計。例如對於孔子、老子、曲阜的介紹,我怕學生談得不夠全面,不夠生動,只想讓學生有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沒有把機會留給學生,讓學生交流自己收集的有關資料,這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無從表現,學生的學習就不會深刻。再如,對於曲阜的介紹,我只考慮,透過介紹曲阜引出孔子文化節向本單元主題靠攏,因而影響了教學的主旋律。節外生枝的教學,並沒對學生的學習帶來多大益處。我想,今後在教學中,我一定要多從學生學的角度設計教學,靈活掌握教學,真正爲學生的學習服務,使學生在學習中有所收穫。

今後我要進一步努力學習新課程的精神,大膽實踐,朝着新課程的要求努力邁進,使自己錘鍊成爲新課程下的新型教師。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15

語文大教研活動中把《孔子拜師》作爲三年級共同研討的一篇文章。活動中老師們集思廣益、羣策羣力,共同研討,經過了研討、備課、上課、評課、再研討、再上課等環節,不斷修改教案,完善教學環節,儘量研討出一條閱讀教學新路子。

在這個過程中我也是積極參與,認真備課、上課。針對我所上的這節課,此刻我的心情是千頭萬緒的,有欣喜也有遺憾。

欣喜的是我在課堂上看到了孩子們的成長。我們的學生是剛升入三年級的孩子,課文閱讀能力有限。但經過幾個月的訓練,特別是針對我們校本教研的主題“語文閱讀教學與拓展”,孩子們都能透過自己的讀找到一些重點的詞和句子了,如今我設的訓練重點已經由找詞句過度到如何理解這些詞語和句子了,而且也有一些孩子的理解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只是語言的表達能力還有所欠缺,這也是我們今後所要努力的一個方向。

在課堂上,我們的孩子不僅會透過抓詞句理解課文,而且可以展開進一步的思考,自己提一些問題,聯繫生活實際和課外資料理解一些詞語和句子,理解課文的內容,廣泛的進行課外閱讀等。

在教學中我本着一種平平淡淡、簡簡單單、紮紮實實地態度,真實的再現我們的課堂,不是用動感的表演抓住人,而是用一種深層的、人文的、純語文的精神只美吸引人。力圖讓語文還原本色,復歸本位,反璞歸真,創造了一種純語文的課堂。

另外在我的教學是由各個環節組成,環環相扣,步步爲營。但教學中我們所面對的是一羣活生生的羣體,所以我教學又不是一成不變的。當我的預設與生成發生了矛盾時,我及時做了調整。如當學習到孔子與老子見面時的情景,孩子突然有了質疑“老子爲什麼稱呼孔子仲尼,而不乾脆直接稱他孔丘?”。面對這樣的生成問題我首先對學生的深入思考進行了表揚,同時把這個問題拋給了學生,讓學生能夠有一個思考的空間,最後我順勢引導講解其實這裏是表達了老子對晚輩的一種愛護之情和自己謙虛的品質。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進而達到了更好的學習效果。

我在詞語的教學方面能夠結合語境進行理解認識的,效果不錯。譬如在教學“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裏,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後,終於走到了洛陽。”我設計了讓學生想象孔子一路上遇到的艱難,我設計了一個填空的作業:一路上,孔子餓了( );渴了( )。遇到河流( )。雨天( )---------

這樣引導學生透過想象,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風餐露宿、日夜兼程”等詞語的意思。

在教學孔子和老子見面那一節,我引導學生想像場景,分角色演示再現場景。從而使學生更加體會到孔子那彬彬有禮、老子那誨人不倦的優秀品質。

在整體感知部分,我選擇的是推火車讀的方法。在聽了鄶雪傑老師的課後,覺得她的方法很好。她先叫學生交流出自己預習課文時遇到的難讀的句子,從而指導學生怎樣讀,然後用補充課題的方式,使學生對課文進行了整體感知。這個方法很新穎,值得效仿學習使用。

今後,我要加強業務理論學習,積極參與網上教研活動,提高自己挖掘教材、把握教材、使用教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