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集錦15篇)

作爲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孔子拜師》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集錦15篇)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1

學習這篇文章時,我以“孔子誠心拜師”作爲主線,“老子熱心收徒”爲輔線的雙線教學,在教學中讓學生緊扣在教學設計中“風餐露宿”、“日夜兼程”、“誨人不倦”這幾個關鍵詞語入手,引導學生進入當時的情境,聯繫生活實際想象情景,走近人物的內心,使學生深刻的感受到孔子的求知若渴、勤學好問,老子的誨人不倦。學生的感悟可謂水到渠成。透過這些詞語學生實現了和文中人物的對話、交流,從而完成了和作者的溝通,最終和作者產生了共鳴。“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

課始,學生對於孔子這人物基本不瞭解,最多隻限於他的“三人行,必有我師”這樣的名句,所以,首先必須在上課前介紹關於孔子的一些資料,我特別以孔子的兩句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爲匯入,再介紹他對人類做出的貢獻,從中激發他們學習孔子精神的熱情。課後再引導學生摘抄一些孔子的語錄來背背,效果比較顯著。

在學生的自學能力方面還有待提高,以小組學習形式討論研究孔子、老子的人物形象時,我特別注重指導學生從言談舉止方面,抓住人物的言行來研究人物的品行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學生很容易畫出了語句,但小組體會不到位,教師巡視指導時必須加點功夫,所以我把討論放在第一課時,討論彙報放到第二課時,不知處理適不適當,希望各位同行多提寶貴意見。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2

回顧《孔子拜師》這堂課的教學,我覺得有成功更有不足,反思整個教學過程,基本是按照備課思路進行的,從匯入到新授再到重點突破。整節課能夠按照教學設計,針對學段目標進行有重點的授課。現總結出優缺點及改進措施如下:

優點:

一、匯入部分直奔主旨,激趣引科。

匯入時,在認識“拜”字過程中,交流突出了三個層次。即:讀“拜”的讀音、記住字形、理解“拜師”的意思。

二、詞語教學符合學段目標,清認多理解

在詞語教學中,我主要抓住“日夜兼程、風餐露宿、風塵僕僕”這三個詞語體會孔子求學旅途勞累、辛苦。其中由“風塵僕僕”引入,一詞帶多詞。找出文中還有哪些也體現出孔子的旅途勞累。課堂上根據學生們遇到的困難,我還介紹了查字典的好方法。如“日夜兼程”查不到,就可以先查“日夜”再查“兼程”,最後把兩部分解釋結合起來。體現了教學時善於組織教學,善於捕捉細節。順學而導,發現問題,馬上解決,也體現了一定的教學機智。

三、小組合作,體現出小組合作的特點。

在小組合作識字中,我採用了小老師帶讀,體現了學生互教互學,在交流中學習。在寫字指導上,採用同質合作。體現出小組對於不同的學生可以有不同的要求。

四、注意了學法的指導。

在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時,我採用的是補充課題的方法。教會了孩子們又一種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

不足及改進措施:

一、要加強詞語教學的教學方法

在教學“納悶”一詞時,讀過一次句子後,我馬上讓學生換詞。其實這時學生還沒有真正理解“納悶”一詞的意思。所以換詞時出現了,換成“氣憤”“傷心”這理的理解。在這裏,我應該讓學生再反覆讀讀句子,體會納悶的意思,理解後再換詞,就更能反饋出孩子對於詞語的理解了。

在教學“風塵僕僕”一詞後,只需藉助字典或詞典理解,或藉助情境理解即可。不需要進行想象。如果再重新設計可以是:

1、讀文中句子。

2、理解詞語意思。

3、本段中還有2個成語也體現了孔子的旅途勞累。是什麼?(“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從而理解這兩個詞語。理解時,也只需理解詞語表面上的意思,不要深入理解。

二、今後要多進行教師小結。

在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時,我沒有做小結。應加上一句:今後我們遇到的一些課文,有些也可以採用補充課題來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這種方法。大家注意積累和運用。

三、重點指導的字,要按結構範寫。

本課我指導的幾個字,都是根據有易錯的筆畫來範寫的。今後,再重點指導寫的字時,要根據結構的不同,使每個結構都找一個字來重點指導。

這節課課對於我來說,雖然已小有收穫,但在細節設計、教學環節的處理及課堂生成的調控上還欠缺很多。我還要在今後的課堂實踐中再努力鑽研,完善自己,爭取更大的進步。

同時,今天的教學中有些內容的設計,我只顧自己教的方便,省事,而沒有從教學達到的目的出發來設計。例如對於孔子、老子、曲阜的介紹,我怕學生談得不夠全面,不夠生動,只想讓學生有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沒有把機會留給學生,讓學生交流自己收集的有關資料,這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無從表現,學生的學習就不會深刻。再如,對於曲阜的介紹,我只考慮,透過介紹曲阜引出孔子文化節向本單元主題靠攏,因而影響了教學的主旋律。節外生枝的教學,並沒對學生的學習帶來多大益處。我想,今後在教學中,我一定要多從學生學的角度設計教學,靈活掌握教學,真正爲學生的學習服務,使學生在學習中有所收穫。

今後我要進一步努力學習新課程的精神,大膽實踐,朝着新課程的要求努力邁進,使自己錘鍊成爲新課程下的新型教師。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3

這次上課的題目是《孔子拜師》。選擇《孔子拜師》一課,是有一定的原因的。我在曲阜上了四年大學,在那個寧靜而溫暖的小城裏,受到了古樸的傳統文化的薰陶。想起學生時代看的那一場舞劇《孔子》,聖人的一幕幕滄桑又浮現在眼前。我暗下決心,一定好好講一講孔子,把我所知道的孔子講給我的學生聽。

11月19日,早上,上課了。按照預先的設計,從介紹孔子匯入。原本配樂《破陣》是一首頗有氣勢的音樂,加上激昂的解說詞,本想把學生引入到對孔子的無限敬仰之中。怎奈,音樂中途“罷工”,正在我興致剛起之時,戛然而止。我心中一驚,但隨即鎮定下來,故作鎮靜地繼續解說,想透過自己有感情的朗讀,彌補聲音缺失的遺憾。但是,誠實的說,心情還是比較受影響的。但是,課還是要繼續!我強打精神,按照既定的程序進行字詞、文章大意的梳理。終於,上到了我自認爲可以出彩的一個環節——古文識漢字。精心準備的音樂《墨香》響起,我重整旗鼓,打起精神,把我對漢字的熱愛透過漢字簡介、古文字介紹傳達給學生們。不知不覺,我竟投入其中,漸漸把所有負面情緒過濾了出去,與學生一起,走進了古文探祕的神奇。再接再勵,小小的故事我也儘量講的聲情並茂,學生和我,都融入了故事的情景之中。

課結束了,看到學生們臉上帶着興奮的笑容,幾位聽課老師微笑地看着我,我心裏覺得輕鬆了許多。雖然,課上的並不完美;雖然,一上來就出了那麼大的紕漏;雖然,自己的內心經歷了小小的波折,但是,一節課完整地上完了,學生學到了知識,我的教學目標基本達成,得到了幾位老師的認可,我心裏還是挺開心的。吸取的教訓就是:準備還要再充分一些,課堂上的心裏調試還應再及時一些,課程設計還要再精心一些。每次進步一點點,離精彩就更近些。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4

《孔子拜師》這篇課文比較簡單,只要讓學生從讀悟中理解孔子與老子的優良品質。本文我採用了變序的方法進行教學,先從課文的最後一句入手進行解決,讓學生先了解孔子與老子的品行,然後讓學生根據概括出來的到課文中去找出有關的語句進行理解。不過我在理解課文時,爲學習課文作了一個鋪墊,從複習入手,針對前一節課出現的容易出錯的進行復習,其二是讓學生找近義詞,爲下面的詞語區別作好鋪墊。

我在教學中讓學生運用讀書符號進行學習,如找反映孔子謙虛好學的品行的用“__”劃出有關句子,找反映老子尊重他人、誨人不倦的句子用“﹋﹋”劃出有關句子,而且找到相關句子進行品讀、齊讀,讀悟介乎尚可,但是整堂課下來,發現在教學時方法較單一,讀得還不夠充分,在區分“等候與迎候”時,還只停留在了表面,不夠深入,有點走過場的味道,在概括老子誨人不倦的品質時,有點牽強,學生對這個詞語的理解還是不夠的,教師過於草率地解釋了這個詞語的意思。在教學過程中,由於環節有些拖沓,時間顯得較倉促,以至於沒有時間進行分角色朗讀了。這些不足應該在以後的教學中引起注意。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5

在研讀課文學習時,我基本上能透過把握一段話中重點句,重點詞語來指導學生學習體會。例如第一段抓住 “遠近聞名、不夠淵博”,第二段抓住“風餐露宿、日夜兼程、終於”指導學生體會,孔子的謙虛好學、爲求學不怕吃苦的精神。

在體會之後,再次引導學生透過朗讀,讀出自己的體會。這樣,既符合三年級重視詞句訓練的要求,又透過詞句的學習,進一步進行朗讀的訓練,收到較好的效果。但是在重點學習第二段對話時,本想設計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自主的學習,但在學習之後,學生學習的結果,表現讓我意外,因此,慌亂中只顧按照已定思路進行,而沒有采取能夠及時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解決學生對課文內容不熟悉的問題,比如:“再讀對話,說說自己體會到什麼?” 或“你透過讀對話體會到孔子老子是怎樣的人?”,以致在第二次再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結果,仍然不能令人滿意,並且,耽誤預先設計的教學內容,沒能從整體上使學生把握課文,對於重點學習的詞句“學習是沒有止境的”,“等候、迎候”學的倉促,落得不實。

本課教學失敗的主要原因在於課堂上沒能靈活的進行教學操作,只限於備課思路,而沒能很好的關注學生學的狀況,並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做出適當的調整,來以學定教。透過本課的教學,我認識到無論課備得再好也不能照搬,應隨時關注學生學的情況,真正做到爲學生的學服務。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6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最常說的一句話“人生是一個美麗的過程,我是在這每一個經歷中歷練併成長起來的。”那麼校本教研就是我成長的一個巨大的平臺。針對我剛剛所上的這節課,我此刻的心情是千頭萬緒的,有欣喜也有遺憾。

欣喜的是我在課堂上看到了孩子們的成長。我們的學生是剛升入三年級的孩子,課文閱讀能力有限。但經過幾個月的訓練,特別是針對我們校本教研的主題“透過抓詞句訓練學生朗讀能力”,孩子們都能透過自己的讀找到一些重點的詞和句子了,如今我沒的訓練重點已經由找詞句過度到如何理解這些詞語和句子了,而且也有一些孩子的理解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只是語言的表達能力還有所欠缺,這也是我們今後所要努力的一個方向。

在課堂上大家還可以看到,我們的孩子不僅會透過抓詞句理解課文,而且可以展開進一步的思考,自己提一些問題,聯繫生活實際和課外資料理解一些詞語和句子,理解課文的內容,廣泛的進行課外閱讀等。

在教學中我本着一種平平淡淡、簡簡單單、紮紮實實地態度,真實的再現我們的課堂,不是用動感的表演抓住人,而是用一種深層的、人文的、純語文的精神只美吸引人。力圖讓語文還原本色,復歸本位,反璞歸真,創造了一種純語文的課堂。

另外在我的教學是由各個環節組成,環環相扣,步步爲營。但教學中我們所面對的是一羣活生生的羣體,所以我教學又不是一成不變的。當我的預設與生成發生了矛盾時,我及時做了調整。如當學習到孔子與老子見面時的情景,孩子突然有了質疑“老子爲什麼稱呼孔子仲尼,而不乾脆直接稱他孔丘?”。面對這樣的生成問題我首先對學生的深入思考進行了表揚,同時把這個問題拋給了學生,讓學生能夠有一個思考的空間,最後我順勢引導講解其實這裏是表達了老子對晚輩的一種愛護之情和自己謙虛的品質。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進而達到了更好的學習效果。

但預設也與實際教學發生了一些衝突,比如:在教學“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裏,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後,終於走到了洛陽。”我設計了換掉“風餐露宿”和“日夜兼程”和去掉這兩個詞的練習,幫助學生體會語言運用的恰倒好處和語言文字的精美,進行語言訓練。但孩子們沒有充分理解,所以在換詞的時候出現了問題,學生感到了困難。這讓我體會到教師在問題的提出過程中,語言的引導十分重要,教師的主導作用。同時也表現出孩子的積累還不夠,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應加強語文的積累。

遺憾的是,在這節課中我與孩子的情緒狀態不是最佳的,坦率的講不如我們平時在上課的氛圍。我覺得我們的心理素質還不夠好,所以今後在這方面應加強訓練。另一方面我在時間的把握上還覺得有些困惑,這也是我在教學中經常遇到的一個困惑,也希望今天可以得到各位老師的幫助。

最後我還想說:我的教學是幸福的,這幸福不僅表現在孩子的成長讓我幸福,我的成長同樣讓我感到了幸福,同伴的鼓勵、幫助也讓我感到了幸福。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7

教學中有些內容的設計,只顧自己教的方便,省事,而沒有從教學達到的目的出發來設計。例如對於孔子、老子、曲阜的介紹,我怕學生談得不夠全面,不夠生動,只想讓學生有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沒有把機會留給學生,讓學生交流自己收集的有關資料,這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無從表現,學生的學習就不會深刻。再如,對於曲阜的介紹,我只考慮,透過介紹曲阜引出孔子文化節向本單元主題攏,因而影響了教學的主旋律。節外生枝的教學,並沒對學生的學習帶來多大益處。我想,今後在教學中,我一定要多從學生學的角度設計教學,靈活掌握教學,真正爲學生的學習服務,使學生在學習中有所收穫。

中年級語文教學一定要落實重點詞句的訓練,加強朗讀的訓練,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學中更要隨時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並根據學生的學,恰當的調整教學策略,真正做到爲學生的學習服務,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並在學習中學有所獲,學有所得。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8

課堂需要反思,有反思纔有進步,上完《孔子拜師》以後,心中頗多感受。仔細回想自己的課堂和老師們的點評,我做了以下兩方面的反思。首先,這堂課中閃光的有這麼兩點:

一、情境中理解詞語,幫助體悟情感。

字、詞、句的理解我們提倡在一定的語境中進行,不能脫離語言環境。這也是對學生一種學習能力的培養。本堂課中的“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兩個詞語的理解。我先請學生展開想象,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再聯繫課文中的孔子說說當時孔子路途中是怎樣生活的,碰到什麼困難,他又是怎麼做的。這樣學生說出來的不是簡單的詞語解釋,呈現的是一種生活場景。這不近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更好體會情感,還使學生掌握了一種學習方法。

二、抓住主線來貫穿課堂。

一篇課文是一個整體,我們要在這個整體中找一條主幹,來貫穿全文的學習。在這堂課中我就抓住課文的最後一節。再回到全文讓學生找出哪些言行中看出孔子什麼品行。這樣以一條線帶到整個面上,就是教學現得清晰、連貫。

課堂更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之所以要學習是因爲還有不足,還需改進。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9

今天,,我領着孩子們學習了《孔子拜師》。課前,我認真地朗讀了課文,發現讓學生理解孔子和老子讓人敬重的品行有困難,於是我把這一點作爲學習難點,準備上課時重點解決。

在突破難點過程中有一個重要的環節是;理解重點句子“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裏,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後,終於走到了洛陽。”我請了幾個平時不讀書的學生,教給他們怎麼讀,經過努力他們終於能正確地讀下來了。看到他們露出了笑臉,我有一種從未有過的滿足感。接着,我提問:“讀了這句話,你讀懂了什麼?”有些同學抓住了“上千裏”說洛陽和曲阜離的太遠了,有些同學抓住了“風餐露宿、日夜兼程”來講路上的艱險,我問他們:“你們想象一下孔子會在路上遇到什麼困難?”他們也說的很好。還有的學生抓住了“幾個月”來說,說“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天可以,幾個月就太困難了,我心裏一陣高興,我的目的達到了。這時還有一個同學在舉手,我一看是平時總不認真聽講的葉祥仕,我想:他舉手了就讓他說吧。於是我示意他來說,他說:“爲什麼孔子不坐馬車,而要走路?”“你怎麼知道的?”我連忙問,同時心裏掠過一絲不安,我備課時並沒有考慮這一點。他指指書說:“書上寫‘終於走到了洛陽’”,這時同學們有的面露難色,有的看着我等待答案,更多的已經忍不住開始討論了,我有幾秒的遲疑:是我簡單地說幾句搪塞過去,然後按教案往下進行呢?還是讓他們自己解決?他們自己解決會耽誤時間,有可能完成不了教學任務。最後,我決定把這個絕好的機會讓給他們。我笑着說:“葉祥仕真厲害,給我們提了這麼好的問題。這個問題有些難,你們能解決嗎?”這下孩子們一下有了精神,大聲說:“能!”我馬上說:“那就先討論一下。”話音未落,他們就已經開始了。不一會兒,舉起的小手如雲,他們有的說,孔子沒有馬車;有的說,孔子如果騎着馬,會把馬累壞的,因爲走了幾個月,又要日夜兼程;有的說,孔子很愛惜自己的馬,所以不騎。這是葉祥仕也舉起了手,我倒真的有些喜歡他了,就讓他來說,他說孔子走路表示拜老子爲師是有誠意的,所以書上說老子迎候孔子,也可以看出孔子的謙虛。多精彩的回答呀!我帶頭給他鼓掌,他在大家的掌聲中驕傲地坐下了。我暗暗慶幸,今天又看到了一個同學地成長。在葉祥仕的啓發下,同學們的發言更是精彩,他們很自然地提到了孔子和老子高尚的品行。難點就這樣在輕鬆中解決了。

這節課與其說是我講了一節課,不如說是孩子們給我上了一節課,使我真正懂得了教育無處不在的道理。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10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讀七個生字,會正確書寫十二個字,正確讀出“遠近聞名、相距、學問、風塵僕僕、納悶、迎候、等候、止境、長進、請教、保留、傳授、敬重、品行”等詞語。

2.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培養學生獨立的閱讀能力,體會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

1.反覆朗讀,感悟人物形象。

2.抓住描寫人物言行的詞句,藉助孔子名言及文中插圖,用聯繫生活實際或結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人物的品行。

3.練習朗讀課文。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瞭解孔子拜師求學的經過,激發學生對孔子與老子的崇敬以及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學習孔子拜師的經過部分,帶領學生抓住描寫人物言行的詞句,藉助文章插圖,用聯繫生活或結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同時感受人物的品行。

教學難點:

抓住描寫人物言行的詞句,藉助文中插圖,用聯繫生活實際或結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人物的品行。

三、教學策略

這篇課文從文題看,直接揭示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文章緊緊圍繞“拜”字,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寫了孔子爲什麼拜師,怎樣拜師以及拜師後怎樣學習的過程,這是一條貫穿全篇的主線。事情的經過部分又是圍繞孔子與老子的對話展開的,這又出現一條輔線。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既要抓住主線體會孔子的品行,又要不放輔線,體會老子的品德。在文章結尾處進行小結,把兩條線併攏,讓學生體會先人品行的偉大。教學時可以採取如下策略:

1.沿着作者行文思路,遵循學生閱讀的規律,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進行文字對話。

2.藉助孔子名言解讀人物品行。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積累這些名言警句,並潛移默化地教育學生要用自己的行動實踐這些名言警句。真正落實積累與運用的目的,使中國傳統文化在學習中得以傳承。

四、教學過程

(一)回顧複習,直插行文思路

1.同學們,你能依據課件中的提示向大家介紹介紹這位人物嗎?

出示課件:(孔子畫像)

畫上人物是( ),名叫( ),字( )。

他是( )時代的( )家。

他的代表著作是( )。

我知道他的一句名言是( )。

2.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有關於這個偉大人物的故事──孔子拜師。注意把“拜”字寫準。

3.在這個故事裏,“拜”字的意思是就是很有禮貌地請對方做老師。

4.還記得文章是按照什麼順序寫的嗎?

總結:爲何拜師、怎麼拜師、怎樣學習、進行總結。

【設計意圖】回顧整體,並引導學生在學習交流的基礎上,運用已知,透過提示,整合對孔子的認知。藉助課題中的關鍵字──“拜”字理清行文思路,既對主要人物有了初步感知,又理清了學習文章的思路。

(二)品析文字,感悟人物言行

1.學習第一部分:決意拜師。

(1)請同學們出聲讀一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想想孔子的行爲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虛心好學)從哪些內容感受到的?(總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遠近聞名)

(2)小結:同學們能夠聯繫上下文進行學習。正因爲孔子總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才使他走上了拜師之路。你知道孔子名言中的哪句話能體現他的這種行爲嗎?

總結:學無止境。

(3)孔子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請同學們再來讀一讀決意拜師這段內容。

【設計意圖】強化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這一學習方法,引導學生深入感受人物形象。把孔子的語言和孔子的行爲這兩者進行了緊密的聯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始終貫穿“名言解讀人物言行”的教學策略。

2.學習第二部分:洛陽拜師。

(1)請同學們默讀這部分,邊讀邊思考:“孔子是怎樣拜師的?與老子見面時又是怎樣的情景?”

【設計意圖】藉助默讀思考內容,引導學生有層次地讀書,既理清敘述層次又幫助學生明確了本段的重點內容。

(2)孔子的拜師路有着怎樣的艱辛?在文中標畫出相關詞句。這些又讓你有怎樣的感觸呢?(路途之遙,時間之長,行路之艱,求師之切)

出示課件: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裏,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後,終於走到了洛陽。

小結:同學們抓住了“上千裏、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終於”這些詞語體會到孔子拜師的艱辛。抓住文中重點詞語學習,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感悟人物的品行。

(3)功夫不負有心人,歷盡艱辛之後,孔子終於見到了自己的老師。這就是孔子和老子見面時的情景。同學們,請你們仔細觀察人物的神態、動作。看看,哪位是孔子?哪位是老子?他們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啊?(圖中孔子彎腰行禮,態度恭敬;圖中老子俯首彎背,態度謙和)

【設計意圖】插圖是文字的重要組成部分,透過觀察,學生會先對兩位人物有一個初步的感性瞭解,再引導他們迴歸到文字,研讀對話內容,使學生逐漸明白,只有透過品讀作者生動的文字,才能在我們的頭腦中形成鮮活的畫面。這樣圖文結合,旨在提升學生對兩個人物品行的認識和理解。

(4)課文中寫到了孔子在見到老子時他們之間的兩組對話。圈一圈孔子的表現,想一想孔子在拜師時的態度是怎樣的?(彬彬有禮:上前行禮、連忙、請、再次行禮;誠心誠意;執着求學)

(5)在孔子的治學名言中,哪些名言體現出了他這樣的言行呢?(學無止境;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6)老子迎接孔子言行時,又是怎樣的?(謙和有禮:迎候;喜悅)

(7)分角色朗讀這兩組對話,再現孔子和老子在相見時的情景。

【設計意圖】聯繫前期瞭解到的孔子的治學名言,來解讀人物的品行。再次運用“名言解讀人物言行”的策略,幫助學生加深對人物的理解,再次感受到孔子確實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3.學習第三部分:認真求學。

(1)快速閱讀第三自然段,圈畫詞語並交流在孔子向老子求學的過程中,他們各自有怎樣的表現?(孔子很刻苦:每天、不離左右、隨時;老子誨人不倦:毫無保留)

(2)請同學們兩人一組配合朗讀,讀出對他們的敬佩。

【設計意圖】透過圈畫詞語,使學生感悟到求學者的刻苦,傳授者的無私,在孔子與老子身上都有着令人欣賞與敬佩的地方。在交流之後的朗讀可以將理解與情感融入其中。引領孩子們讀文入境,加深對人物形象的感悟。

(三)迴歸整體,評價人物品行

1.請同學們朗讀最後一段,思考:透過學習孔子拜師的故事,你們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麼品行?(謙和有禮、勤奮好學;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等)

2.全班齊讀孔子名言。

出示課件: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溫故而知新。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3.小結:先人們的品行見證了他們的語言和思想,他們就是這樣用自己的言行影響着後人,使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代代傳承。

 【設計意圖】藉助積累的孔子名言對人物進行評價,從而加深對人物形象的感悟。讓孔子的人物形象走進孩子的心裏。

(四)拓展延伸,引入綜合性學習

1.小結:這篇課文透過一個小故事,讓我們認識了我國古代的大思想家,這就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方面。

2.拓展延伸: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我們會在以後的學習活動中,去感受其他方面的傳統文化。如,精美的民間工藝,古老的民族藝術,獨特的風俗習慣……讓我們在本單元的課內課外學習中,繼續瞭解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感受我們中華傳統文化的光輝燦爛。

【設計意圖】小結語既讓學生認識了孔子是我國古代的大思想家,又明確了古代名人的故事屬於我們寶貴的中華傳統文化,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拓展延伸的內容則是引導孩子認識到傳統文化形式多樣,多姿多彩,激發孩子們對光輝燦爛的傳統文化進行了解的興趣,實現課內外遷移,體現大語文教學觀。

(五)佈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遷移延伸,再去了解有關傳統文化的名人與知識。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11

《孔子拜師》一課,讓學生從孔子拜師這個故事中,對我國曆史上產生深遠影響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瞭解,激發探索祖國傳統文化的興趣。本課的重點詞語很多,也不是太好理解。還有大篇幅的人物對話。課堂容量應該說是比較大的。反思本節課認爲做得比較到位的有這樣幾點:

一、對於整體感知環節的處理

整體感知環節一直是我們比較頭疼的部分,以往經常用的方法是讓學生說說“這節課講了一件什麼事?”這樣的問題往往會把學生難住或艱難地把課文複述上來。不會真正地收到整體感知的效果。所以在設計本節課時,我大膽嘗試用擴充句子的形式來感知。其實在沒有進入課堂之前還是有很多顧慮的,怕學生不明白要幹什麼?怕學生不會抓不住課文中合適的詞語來補充。做成平時考試的'擴充句子……總之有很多的擔心。但事實告訴我們這種方式是可行的,而且在學生交流的同時我都會問“你是讀哪一部分知道的?”這樣既整體感知了課文內容還初步感知寫作順序,爲接下來的課文分析打下基礎。

二、對於課文中重點詞語的處理

例如對於“風餐露宿”“日夜兼程”“風塵僕僕”等詞的理解,我先讓學生結合當時的情況展開想象,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生說說當時孔子路途中是怎樣生活的,碰到困難他又是怎樣克服的。正象有的老師評課時說到的“這樣學生說出來的就不是簡單的詞語解釋,而呈現的是一種生活場景了。這不僅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更好體會情感,還使學生掌握了一種學習方法。”這也正體現了我們平時經常說的無痕教學,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掌握的新的知識和技能。

三、對話部分的處理

這一環節我主要採用情景再現的方式,讓學生設想自己就是孔子和老子,透過對人物動作、神態、語氣的分析引領,使學生在朗讀中入境,入境後即會生情。這樣學生既體會人物的品行又把朗讀訓練落到了實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注重學法的指導和總結

例如在學生交流讀“難讀的句子”時,我引導學生多讀幾遍的同時告訴他們“遇到難讀的句子就要多讀幾遍,才能讀好。”看似簡單,但這也是對學法的一個指導。再如在補充課題環節,我先告訴學生“讀書不能專靠嘴上功夫,腦也要跟上,知道自己讀的是什麼?”這就是指導學生讀書時要邊讀邊想,纔是真正的讀書,這又是學法的一個指導。在補充完課題後我引導學生回憶補充的課題是有一定條理和順序的。這同樣也是一個學法的指導。

儘管我很認真地去備課,力求“面面俱到”,但上完課後才發現,還是有很多地方忽視了或者說處理得不到位。反思有以下幾點:

一、重點詞語抓得不夠

例如在孔子拜師路上的那一句話中,其實除了“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外“上千里路”、“幾個月”、“終於”等詞都能體現出孔子這一路上的艱辛。而自己備課時沒有真正地做到細心,把這些重點詞語給遺棄了。這是自己最不滿意的一點。

二、忽視了學習夥伴的提示

在上課前我想象如果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談談對“學無止境”的理解,學生會因爲這方面的經驗少,而無話可說,因此就沒有這樣做。後來在網絡研討的貼子中發現有老師就很好地處理了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學生結合自己小學——中學——大學——研究生……以及結合老師或家長的繼續教育來體會“學無止境”,這樣一定能收到好的效果。也許我先前的擔心是不存在的,如果加上這樣的處理,相信學生對於“學無止境”的理解會更深刻!今後一定要關注學習夥伴的提示!

三、課件的精細處理

課件做爲教學的輔助工具,確實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例如在《孔子拜師》這一課,學生在認識了孔子、感受了孔子的好品行後,在最後環節向學生出示了孔府、孔廟的圖片,課堂來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如果能配上音樂以及相應的介紹,效果會更好!

這節課的設計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很多不足的環節,今後需要我們更加細心、更加專業地去設計。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具有更多精彩的綻放!

最後我還想說:我的教學是幸福的,這幸福不僅表現在孩子的成長讓我幸福,我的成長同樣讓我感到了幸福。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12

從幾個關鍵詞語入手,步步追問,引導學生進入當時的情境,走進人物的內心,使學生深刻的感受到孔子的求知若渴、勤學好問,老子的誨人不倦。學生的感悟可謂水到渠成。

“風餐露宿”、“隨時請教”、“誨人不倦”這幾個詞語在課堂上生了根。生了根的詞語帶給學生的是理解的深刻、紮實。閱讀的深入、細緻。透過這些詞語學生實現了和文中人物的對話、交流,從而完成了和作者的溝通,最終和作者產生了共鳴。“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13

問題的設計,對學習課文非常重要,有效的問題設計往往會起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學習這篇文章時,我以“孔子是個怎樣的人?”作爲統領性的提問。在學生彙報過程中,有的學生看出了孔子愛動腦子,有的學生看出了孔子有禮有節,還有的學生卻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問題,他認爲孔子能向別人學習,有的還提出了每個人都有各自喜歡的方向,知道的知識也都不同,我們要學習各種知識,學習每個人的“獨門祕技”。

當學生說到“孔子是個有禮貌的人”時,我又透過讀對話,結合“孔子和老師不僅學知使人們佩服,人們還很敬重他們的人品。”這一句感悟在孔子老子見面的一幕中,老子也是彬彬有禮的一位學者。這樣,學生能從簡單的語句中挖出深刻的道理,瞭解到孔子和老子知識豐富,還很有禮,所以我就勢總結到我們的學習與做人,一個人要想受到人們的尊敬,需要豐富的學問,但只有學問還不夠,還要有好的品行。

這堂課中,我安排了兩個說話拓展,一個是想象孔子在路途中艱辛,這個環節上,學生的想象力較豐富,說話的質與量都很高。另一個拓展是理解孔子的話中“學習是無止境的”這個句子後,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進行理解,有的學生說:我爺爺雖然年紀大了,可還在學習電腦。有的學生說:我媽媽一直在學習,她現在正在靠會計專業呢。還有一個學生說:劉老師雖然知識淵博,可她還參加各種學習,豐富自己的知識面。

我想起我在複習總動員上爲了激起學生的鬥志而以自己爲例鼓勵他們要努力學習的,沒想到這孩子在這裏竟用上了。讓學生說了以後,我安排了一個寫的拓展:舉一個例子,再寫寫對“學習是無止境的”的理解。學生理解得不錯,我又讓他們讀讀相關的名言,如:學習永遠不晚之類的名言。引導學生歸納出:世上的學問是學不完的,我們要虛心好學,活到老,學到老。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14

三年級,要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很重要的一點是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感悟的能力。什麼樣的詞句是重點?如何抓?怎樣感悟?這就需要每篇課文好好琢磨,重點課文認認真真和學生來讀。

《孔子拜師》這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來感悟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初讀課文後,抓住課文最後一段作爲線索“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引導學生進入文中,展開閱讀。

以第一段作爲例子,讓學生意識到如何抓重點詞,抓重點詞的好處。

師:孔子到底是怎樣一個人,具有什麼樣的品行,大家這樣敬重他?請一個同學讀第一段,思考這個問題。

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師:這段寫了——

生:孔子拜師的原因。

師:從這部分,你讀出孔子是怎樣一個人?

生:我讀出孔子是一個謙虛的人。

師:你是從哪裏讀出來的。

生:孔子已經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但他還覺得自己的知識不夠淵博,這就說明他是一個很謙虛的人。

師:(板書:謙虛)真好,他讀出了文字背後的意思,從這句話中的“已經、遠近聞名、不夠淵博”讀出了孔子是這樣的人。這就是抓住了——

生:重點詞句。

師:對!抓住重點詞句,我們對文章的理解就深了。我們要掌握這種閱讀的方法。你們一起讀讀這段。

生:我還發現他是一個很愛學習的人。都三十歲了,還離開自己的家鄉去拜老子爲師。

師:(板書:好學)從這短短的一段,你們就讀出了這些,我們的閱讀理解能力就是在認認真真地讀書中培養起來的。孩子們,拿起書,再一起讀讀這段,你們的讀和剛纔的肯定不一樣。

生齊讀第一段。

師:你們這次讀就突出了這些詞語:已經、遠近聞名、總、不夠、三十歲,這說明你們已經抓住了這些詞語來深入理解課文了。下面,你們就用這樣的讀書方法來讀讀第二段,再看看孔子和老子有什麼樣的品行?

(整堂課的閱讀,都滲透了這樣的讀書方法的訓練,學生能夠讀進文中,大部分孩子意識到了抓住課文里人物的言、行來理解人物。感受頗深的一點是,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學中,根據孩子們的讀書情況和理解情況,及時調整教學,孩子自己抓住了文中的詞句,一點點感受人物,孩子們自己讀出了孔子和老子的知禮。)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15

滾雪球

聞( ) ( ) ( )

等( ) ( ) ( )

迎( ) ( ) ( )

小書法家 先說說寫時的注意事項,然後再寫一寫。

納 悶 等 候 品 行 風 塵 僕 僕

你對自己的書寫滿意嗎?獎勵自己幾張 吧!

找朋友 看看哪些詞與下面的詞語意思相近。

填什麼正確呢?查吧!

佩服--( ) 納悶--( )

拜見--( ) 學問--( )

連忙--( ) 敬重--( )

查查填填

等候 迎候

聽說你要來,我就在這兒()。太客氣了,多謝你( )。

有名 聞名

孔子是( )世界的大教育家。有很小的時候就非常( )。

加油呀!

想想說說

孔子和老子都是非常有名的大學者,人們非常敬重他們,對照課文想一想?和同學討論一下以下的問題吧!

人們爲什麼佩服他們的學問?

人們爲什麼敬重他們的品行?

你對哪個話題感興趣,根據蒐集的資料和文中的內容,想一想,看看你是怎樣理解的,再和小夥伴們一起交流。開始吧!

--------------------------------------------------

互評寄語:

積累傳統文化精華是愛國的好表現呀!

積累窗

溫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學而實習之,不亦說乎?

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你還知道孔子的名言嗎?想辦法查找一下,然後抄寫在下面的橫線上。

----------------------------------------------------------------------------

----------------------------------------------------------------------------

----------------------------------------------------------------------------

聰明屋

下面的這些名言,究竟是什麼意思,你知道嗎?開動腦筋,連一連吧!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積極思考

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不懂就問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及時複習

閱讀在線

謙虛好學:孔子的故事

孔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學識淵博,但從不自滿。他周遊列國時,在去晉國的路上,遇見一個七歲的孩子攔路,要他回答兩個問題才讓路。其一是:鵝的叫聲爲什麼大。孔子答道:鵝的脖子長,所以叫聲大。孩子說:青蛙的脖子很短,爲什麼叫聲也很大呢?孔子無言以對。他慚愧地對學生說,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師啊!

讀完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感受?說給爸爸媽媽聽聽!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於17孔子拜師練習題,孔子拜師,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