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可愛的小兔公共課教學反思

又是一次公共課,由我設計並上第一節。吸取上次的教訓,這次,我特意選擇比較容易折的,還可以進行表演的小兔。這也是爲了讓幼兒,更有興趣地探索摺紙兔子的方法,既滿足了幼兒的興趣需求,又能培養他們認真觀察、學會計劃、腳踏實地的做好每一件事的習慣。

可愛的小兔公共課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活動我是這樣開展的:首先,採用歌曲問答的方式,根據小兔的長耳朵特徵引出主題。幼兒回答後,展示範例摺紙小兔,充分調動幼兒學習摺紙的興趣。其次,中班幼兒仍處於具體形象思維,好奇心強,喜歡探索,可嘗試讓幼兒學習看示意圖摺紙。在折兔子之前我們先來認識幾種摺紙符號,學習會看示意圖步驟,理解幾種表示折線和分清箭頭的方向,更調動了幼兒想折小兔的慾望。在這個環節裏,幼兒的智慧和教師的'動手示範是緊密相聯的。在幼兒觀看圖譜的回答和教師的操作下,一隻可愛的小兔變出來了,自然也就引起了幼兒折小兔的慾望。這時,我再加以引導,請幼兒說說折可愛的小兔的步驟和方法,這樣,幼兒便可以對摺小兔的方法更進一步瞭解。

可愛的小兔看似簡單,但有些幼兒在第一步“集中一角折”和第六步“沿虛線摺疊出耳朵方向”上有些困難,翻來翻去、來來回回嘗試了好幾次。幼兒摺好一個作品,透過:折、剪、畫。幼兒需要有很強的觀察力、創造力和表現力。

從作品可以看出,孩子們的觀察力、創造力和表現力都很強,對可愛的小兔的折法已有很好的理解和把握,且成功地折出來了。作品中長長的耳朵、形象的身體、立體感完美的結合起來了。小兔的耳朵有長有短,有平穩站的、躺的,有耳朵往下的,有尾巴在上面的,有精製的,有粗糙的……幼兒把自己的經驗和心靈感覺相組合,創作出了一隻只生動有趣的小兔形象,賦予了作品無窮的魅力。

因爲本節課我設計的重點是培養幼兒看圖摺紙的技能,並用剪、沿虛線摺疊出耳朵。因而忽略了評價這一環節。其實,我認爲這節課在課的結尾處,可以加上評出不同標準的小兔,如最有趣的小兔、最特別的小兔、最可愛的小兔等這一環節,我在折範例時畫了紅眼睛,看起來不清楚,所以改用了黑眼睛,導致小兔應有的紅眼睛沒有設計好。如果畫上紅眼睛和評價這些環節的話,我想,這節課會更顯得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