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郵票齒孔的故事》教學反思

作爲一位優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郵票齒孔的故事》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郵票齒孔的故事》教學反思

《郵票齒孔的故事》教學反思1

根據二年級的孩子的學習興趣,他們的表現欲強,一開課,我就設疑讓他們幫老師想辦法,學生在回答時得到老師的肯定,成就感得到了滿足,學習勁頭自然足。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後,我又滿足他們愛問的慾望,讓學生質疑。在理解課文時,又滿足他們愛說的慾望,讓學生以四人爲一組,自由選擇學習內容。

此時學生暢所欲言,甚至爭得面紅耳赤,竭力在夥伴面前表現自己。小組內交流相互補充,取長補短,培養了學生主動學習,合作探究的精神。愛動手是孩子的另一天性,爲了讓學生深切體會郵票有齒與無齒在撕開時的區別,我讓學生兩人一組做小實驗,再談感受,學生做得認真,談得深入,爲後文的理解打下了基礎。講完課文最後一段後,我對課文進行四方面的拓展:設計“你知道我國第一枚郵票是什麼時候發行的,票面圖案是什麼,有沒有齒孔嗎?”這個問題主要是教育學生要學會學習,會靈活運用學習資料;設計“世界上第一枚有齒孔的郵票是什麼時候發行的?”

這個問題主要是爲了讓學生學會聯繫課文發揮合理想象,學生回答1848年或是1849年都合乎情理,在學生盡力思考仍沒有回答出正確答案時,我給出正確答案,使學生有恍然大悟之感。二個拓展的問題是環環緊扣,學生由郵票聯想到其它物品,體會到了打孔機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對阿切爾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人物品質的探究不攻自破,教學目標中的情感目標自動實現。

《郵票齒孔的故事》教學反思2

《郵票齒孔的故事》是人教版小學二年級下冊的一篇講讀課文。是本冊教材中“用心思考,勇於創造”主題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學期,我校開展了“高效課堂”的教學研究。我就選了這一篇課文來嘗試。下面就是我教學中的一點體會:

1、落實教學目標:本課是一個由發明家阿切爾身邊的偶然小事引發的發明故事。這個故事能給孩子很大的啓發,小小的齒孔中閃耀着智慧的火花,能讓孩子們懂得發明與生活只有一步之遙,並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而要達到這一目的,我想就必須引導學生去感悟一些重點詞句,並且讀中要有所側重。

這篇課文篇幅較長,但情節簡單,語言平實,更適宜默讀。在教學時,首先,我讓學生在學習中默讀課文,思考:帶齒孔的郵票是誰發明的?怎麼發明的?邊默讀邊思考。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讀感悟的重點,接着我抓住“阿切爾被那個人的舉動吸引住了。”這句話爲切入點,重點引導學生自讀,抓重點詞句悟讀、品讀、老師引導讀等。讀的方式多種多樣,透過反覆朗讀,學生自然而然理解了課文,並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邊的事,多動腦筋,思考研究,每一個人都有發明創造的機會。

2、充分利用課文插圖。插圖形象地描繪了阿切爾被那位先生深深地吸引住的神態,動作。教學中,我重視利用課文中的插圖,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阿切爾被吸引住了?學生把圖文結合起來,對課文內容理解得更深了,同時,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感悟基礎上,再引導學生透過想象阿切爾動手研究的過程會遇到什麼困難,他是怎麼做的?課文中只是寫阿切爾開始了研究工作,很快郵票打孔機制造出來了,沒有具體寫他如何研究和製造打孔機。這時我出示郵票打孔機的圖片後,又設計了一個問題:“世界上第一枚有齒孔的郵票是1854年發行,與課文中的故事發生的時間1848年有六年之久,這期間阿切爾可能都在做些什麼?”我設計這個問題既是爲了培養學生探究課文,合理想象的能力,也是爲了後面揭示人物品質埋伏筆。進一步體會到阿切爾發明郵票打孔機的過程需要仔細觀察、需要動腦筋思考,需要動手研究,需要不斷克服困難。

3、深刻了解人物品質。如今是資訊時代,成年人拿筆寫信貼郵票寄信聯絡的現象相對較少,二年級的孩子們幾乎沒有接觸郵票,教材上教學內容離學生相對較遠,學生對郵票不瞭解,就難以理解郵票打孔機發明的重要意義、難以理解本單元的單元目標“用心思考,勇於創造”。所以,我認爲,只有讓學生了解郵票在生活中的重要意義,才能明白郵票齒孔發明的重要意義。在讀完課文後對阿切爾的認識只停留在他是一位善於觀察、善於思考的人,會忽視了作爲一名發明家其內在的精神境界就是一心想着怎樣爲人們提供更好的服務。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邊指導學生讀描寫阿切爾想法的句子,邊啓發學生了解阿切爾發明郵票打孔機的真實目的,讓學生對發明家有了一個更深刻的認識,潛移默化地使學生在讀書中受到人文精神的薰陶。

4、密切與生活相連:考慮到當今是盛行電話,手機的通訊時代,孩子們對郵票,信封,齒孔瞭解不深。因此,課前讓學生收集郵票,觀察郵票及瞭解有關郵票的資料,在課堂上,我利用網絡資源查找到一些郵票的圖片,展示給孩子們,認識到郵票的同時,也瞭解到郵票是“微型百科全書”。

最後我設計“你知道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也有齒孔?”這個問題讓學生能進一步瞭解“齒孔”及其作用,瞭解生活中的事物,真正使“語文生活化,生活語文化”。學生由郵票聯想到其它物品,體會到了打孔機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和影響,對阿切爾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教學目標中的情感目標自動實現。

整體而言,這節語文課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以讀代教,讀中有悟,讀中有想的教學理念,既上得紮紮實實,又較好地落實了教學目標。

《郵票齒孔的故事》教學反思3

本課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本課時是識字部分,我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二年級學生的特點進行了精心的設計,教學中,注意教材的整合和實踐性,主要有以下特點:

1、運用記憶規律,將已經學過的部件、識字方法遷移到認記生字的學習當中。

出示生詞是爲學生提供識記的環境,出示帶拼音的生字是爲了幫助學生讀準。除去拼音認讀生字詞,是加強已認漢字的復現。在鞏固生字的教學環節中,教學則採用多樣形式,運用已形成的初步的識字能力來獨立識字。再讓學生把課堂延伸到課外,做個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中記字,學字,更進一步鞏固了生字記憶還拓寬了學習的途徑。六個環節層層推進,促進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分享識字的樂趣。以詞識字,運用已形成的初步的識字能力識字,體現了二年級識字的教學的特點。

2、充分利用課程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

《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教學過程中一是安排了說一說“我知道,這是結合了課文內容的特點,以具體的實例向學生進行引導,透過獲取與本課學習內容相關的資料,從而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二是展示多種有趣的郵票讓學生欣賞,去激發學生的興趣;三是讓學生課後自己設計郵票,並加以說明,培訓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這些實踐活動的安排與教材內容緊密聯繫,加強了語文的實踐性。最後透過下節課讓集郵的小朋友帶郵票,同學間欣賞的形式,讓孩子們走出校門,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

《郵票齒孔的故事》教學反思4

說來慚愧,教學工作已有二十多年了,自己的教學風格卻還未定型,只是一直在不斷探索小學語文教學如何落實素質教育,一直在模仿,從而形成了“四不像教學風格”,但在教學中,我一直力求做到:重學、務實、創新。

《郵票齒孔的故事》一課要求學生認讀13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還要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默讀課文,知道帶齒孔的郵票是怎樣發明的?

1、重學——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

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只有雙方都積極參與,教學相長,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覺得師生之間應該建立起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關係。教師的主導作用應充分地體現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鼓勵他們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在這一課的識字寫字教學中,我採取了多種多樣的形式:1、在課文中認讀。2、請小老師另度。3、開火車讀。4、利用生字卡片自學互學。5、老師利用生字卡片檢查並鼓勵學生用生字組詞、6、透過看實物、做動作、猜字謎等方法調動學生用多種感官來鞏固認字。

2、務實——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日常教學中持之以恆地引導學生打好聽說讀寫的基礎,適當加大訓練密度,相機滲透思想教育,最大限度地發揮課堂40分鐘的整體效益,正音訓練不馬虎,朗讀訓練適當到位,說話訓練字斟句酌,重點詞句深究細研,寫作教學一絲不苟。《郵票齒孔的故事》這篇課文描寫的是一個發明帶齒孔的郵票的故事,一個由發明家阿切爾身邊的偶然小事引發的發明故事。這篇課文告訴我們的,不僅僅是發明的經過,它還告訴我們,發明並不神祕,並不遙不可及。這篇課文篇幅較長,但情節簡單,語言平實,根據這一特點,我在教學時重點引導學生自讀,默讀,讀的方式多種多樣,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合作學習,讀給同桌聽,相互檢查;抓重點詞句悟讀、品讀;老師引導讀、分角色讀等等。在整個讀書過程中,體現了由讀得不大正確到讀得正確,由不大通順到讀得通順,由不帶感情讀到有感情地朗讀。透過反覆朗讀,學生自然而然理解了課文,並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邊的事,多動腦筋,思考研究,每一個人都有發明創造的機會。

3、創新——重視發展學生思維

教學中,我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郵票齒孔的故事》一課的教學中,我重視利用課文中的插圖,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阿切爾被吸引住了?學生把圖文結合起來,對課文內容理解得更深了,同時,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文章最後一段寫道阿切爾發明的郵票打孔機到現在還在使用,學到這兒,我引導學生說說:你想對阿切爾說些什麼?學生都非常激動,有很多話要說,一個個爭先恐後地發言。

自踏上工作崗位,又歷經教改,我一直在模仿,一直在學習,意採衆家之長。俗話說:“根深葉茂,源遠流長。”我想:只有不斷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才能跟上時代教育的腳步,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吧!努力吧!

於是我大發感慨:要是沒有轉學之事那該多好!不過,這樣的憂慮是免不了的呀!沒辦法喲,誰叫你是老師呢!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可見,語言積累對於寫作是多麼的重要。只要語言積累到一定的量了,纔有可能文思如涌,筆下生花。否則,縱有千頭萬緒,也難得片言隻語。所謂“厚積而薄發”,大凡會寫作文的學生也都是喜愛讀書的。透過讀讀背背,讓學生把作品中的一些語言轉化爲自己的語言。

四、引導學生學會做讀書摘錄

讓學生大量閱讀課外讀物,並學會摘錄書中的優美詞句及精彩片段,並思考品味。鼓勵學生嘗試在自己的習作中運用到這些好詞好句。長此以往,學生的寫作語言就會變的豐富精練、準確而傳神起來。

五、培養學生習作的興趣,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生寫作的興趣是作文教學的突破口,要讓學生有樂於表達的願望與衝動,那麼習作就必須緊密圍繞學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們周圍的人或事或物作爲習作的內容,要有意識地組織學生開展一些活動,如:組織開展“中國傳統文化展示活動”、“春遊”、“參觀博物館”等。並做好相應的習作指導,這樣學生就不愁無話可說、無情可抒了。

《郵票齒孔的故事》教學反思5

《郵票齒孔的故事》講的是一個由發明家阿切爾身邊的偶然小事引發的發明故事。本節課中學生能夠積極發言,動腦思考,會認13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從帶齒孔郵票的發明過程中受到啓發。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觀察,樂於發現,善於探究,達到了課前預定的教學目標。

這節課的教學中,我以學生爲主體設計了教學環節,初步課文之後,讓學生小組討論自己提出的問題,根據學生提出的中心問題,抓住文章的重點,利用學生生活實際,找一找生活中帶齒或齒孔的東西來突破難點。讓學生明瞭科學發明並不遙不可及,只要細心觀察,動腦思考,勇於實踐,就一定會有所創造。

不管怎樣的教學設計都應當爲語文的教學服務,語文教學要重視詞句的訓練。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和句子,發展學生想象力。在擴展活動中,我充分利用課程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首先安排了“說一說”“我知道”,然後展示了各種郵票讓學生欣賞。

透過本節課的教學,讓我收穫頗多,和學生一樣,我也懂得了許多有關郵票的知識,和孩子們又進行了一次親密接觸,增進了師生之間的感情,同時透過這次講課自己又得到了一次鍛鍊。

在第一次讓學生小組讀書時,學生由於緊張卻開始了齊讀,第二次小組讀書,多數學生仍在齊讀。課下的時候,我反覆想過這個問題,覺得自己的臨場應變能力還有待加強,應該在學生第一次齊讀之後,第二次改爲提問個別讀,效果就會更好。

掩卷沉思,覺得自己還應該不斷努力,加強業務學習,更上一層樓。

《郵票齒孔的故事》教學反思6

《郵票齒孔的故事》是一篇說理性較強的課文,雖然文中有故事,但故事趣味性不強,不夠吸引學生。因此教學本課時我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入手進行教學。給他們讀、說、聽、談的機會,調動他們的多種感官,在讀中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我感覺學生學得認真,領會深刻,真正學會了對感興趣的事件談自己的感受。

一、抓關鍵詞句、巧妙突破難點

抓關鍵詞句進行品讀並加以理解感受能夠培養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背後的意思的領悟能力。

針對這一點,在教學時,我沒有牽着學生的鼻子走,而是引導學生自己去讀,讀完後讓學生來談談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是什麼,找出相應的語句,再引導學生抓關鍵詞語加深理解。如:在教學 那位先生摸遍身上所有的衣袋,也沒有找到小刀,只好向阿切爾求助:“先生,您帶小刀了嗎?” 時, 學生透過讀能體會到裁郵票的麻煩,我又進而引導同學們,“你是從哪些詞語中感受到的?”學生透過動腦思考,能抓住“摸遍、只好、求助”等詞語,體會到當時裁郵票的麻煩,也爲理解下文阿切爾想創造打孔機埋下了伏筆。讓學生在品讀、感受的過程中,體會到作者譴詞的精練,體會到阿切爾爲人們做除了偉大的貢獻,並由此提高學生對語言的領悟能力。

二、用課程資源、豐富實踐活動。

在教學中,我以具體的實例向學生進行這樣的引導,展示與本課學習內容相關的資料,從而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展示多種有趣的郵票讓學生欣賞,去激發學生的興趣。這一實踐活動的安排與教材內容緊密聯繫,加強了語文的實踐活動。最後讓同學們向家長了解寄信的知識來了解有關郵票的知識,讓孩子們走出課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

三、激發質疑、開闊學生的思維

課文學完後,爲了活躍同學們的思維,我給學生提出了一個開放性的問題“課文學完了,同學們再來讀課文,看你還有什麼問題,你提出的問題越難越好,看誰能把老師難住?”問題一出來,同學們又興致勃勃地去讀課文,去思考,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問題。如:“正式發行是什麼意思?”“那個人爲什麼要在酒館裏裁郵票?”等等,這些都是同學們思維的火花,都是同學們動腦的結果。聽了同學們的提問,我非常興奮,真爲她們的動腦思考的認真勁兒感動着,多麼聰明的孩子們呀!

《郵票齒孔的故事》教學反思7

這是一個發明帶齒孔的郵票的故事,一個由發明家阿切爾身邊的偶然小事引發的發明故事。阿切爾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看見一個人用別針在每枚郵票的連接處刺上小孔,那郵票便很容易、很整齊地被撕開。“阿切爾被那個人的舉動吸引住了”,他想把那個人的動作變成機器的動作,讓所有的郵票都好撕開。透過不斷研究,他的想法終於變成了現實。這篇課文告訴我們的,不僅僅是帶齒孔郵票的發明經過,它還告訴我們,發明並不神祕,並不遙不可及。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邊的事,多動腦筋思考研究,每個人都有發明創造的機會。

這篇文章篇幅較長,情節簡單,語言平實,我放手讓學生自讀,讀的方式多種多樣,讓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段落。由於課文較長更適宜默讀,我讓學生在學習中默讀課文。這個故事能給孩子很大的啓發,小小的齒孔中閃耀着智慧的火花,能讓孩子們懂得發明與生活只有一步之遙,並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要從小養成觀察、分析、動手的好習慣。而要達到這一目的,我想就必須引導學生去感悟一些重點詞句,並且讀中要有所側重,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讀感悟的重點,我引導學生多讀。

在課後,我利用網絡資源查找到一些郵票的圖片,展示給孩子們,認識到郵票的同時,也瞭解到郵票是“微型百科全書”。

《郵票齒孔的故事》教學反思8

記得那還是二年級下學期的一節語文課,是我從教十幾年來最難忘的一節課,是我感到最快樂的一節課,也是我感受最深的一節課。那節課學習的課文是《郵票齒孔的故事》,當我和學生們一起學完這篇課文,在要結束課文時,我說道:“學了這篇課文,此時此刻你想說什麼?”幾隻小手高高的舉起。我點了一個叫牛江昊的同學,他說:“我想說一個詞,那就是‘創造’”。

聽了他的發言,我爲之一震,立刻伸出大母指誇獎道:“說得好!你真是太棒了!”在他的啓發和我的誇獎下,小手舉得更多了,更高了,有的說“智慧”,有的說“觀察”,有的說“動手動腦”,還有的說“勤思勤問”,這時又有一個叫劉毅偉小男孩站起來說:“王老師,我想說句話,‘觀察纔能有創造!’”,聽到這兒,我激動的說:“你太聰明瞭!來同學們,我們把掌聲送給他!”,教室裏立刻響起了一片掌聲。在這掌聲中,學生思維的閘門被開啟了,一句句富有哲理的話像一顆顆明亮的珍珠展現在同學面前,特別是當聶繼炎的一句最經典的話一出口,立刻贏得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這句話是“無論學習和生活,都離不開動手和動腦。每一種發明和發現,都要認真的思考,不斷的去實踐。”

我禁不住內心的喜悅大聲說到:“你太了不起了!同學們你們太偉大了!”於是我在黑板上寫下了她說的這句話,並在這句話的後面寫下了她的名字。就這樣一句學生格言或者說學生的“名人名言”誕生了。學生們此時也非常興奮,都在積極的思考,都想創造出自己的名人名言。此時,同學們思維的大門被開啟了,智慧的火花在碰撞,心與心在一起相互交融。他們的話語是那麼的樸實、那麼的稚嫩,但那是來自於內心的聲音,來自於心靈的語言,是學生與作者,學生與教師思想上的共鳴。從那以後,每學完一篇課文,同學們都會把他們學習本文後的感受,以格言或名言的形式呈現出來。現在每位同學都有自己的名人名言。

由此我想到,我國自古就有教育者提出了“親其師方能信其道”的觀點,而蘇霍姆林斯基也曾經說過:應該讓我們的學生在每一節課上享受到沸騰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現代教育的觀點也要求教師爲學生創造一個民主和諧的氣氛,讓學生在老師的熱愛、尊重、期待中去主動學習,爲實施新課程創造必要的條件。這也許就是新的課程給我們帶來的.課堂教學中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一種互動、和諧、教學相長的師生關係。

在課堂教學中我讓學生自信地想、大膽地說,賦予他們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創造的自由,給他們一片自由翱翔的藍天。新課程教育不是單一的學科教育,不是給學生上一門名爲“新課程理念”的課,而是教師要將新課程理念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去的一種思想、一種強烈的意識和切實的行動。新課程急待實施,最主要的是要發揮課堂教學爲主渠道的作用,把握契機,巧妙施教,努力將新課程理念落在實處。教師要將新課程的理念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去的一種思想、一種強烈的意識和切實的行動。它要求要面向全體學生,充分發掘學生的天賦條件,透過科學有效的途徑和手段使其在基本素質方面打好基礎,爲未來的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郵票齒孔的故事》教學反思9

《郵票齒孔的故事》講的是法國發明家阿切爾由身邊的偶然小事發明郵票打孔機的故事。用現代郵票和黑便士郵票的不同引出“齒孔的精彩故事”,創設了問題情境,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爲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新知創設了一定的條件。生字教學是這堂課的重點,解析課文的第一、二、三自然段,情節簡單,語言平實,因而採用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感悟課文。

我在教學該課第一課時,把重點放在認讀生字生詞上,這一塊花去的時間較多,導致在第三板塊的課文感悟時間較少。語文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從讀中感悟,但我在這堂課中有“趕進度”的現象,因爲在生字教學時沒有控制好時間,比較拖拉,雖然學生掌握的比較牢靠,但是相對的忽略了學生課文朗讀感悟。在第一課時的教學時,其實可以不把課文理解放進來,而將重點放在全文的朗讀上,整體感知,這樣會更符合學生的實際。我爲了完成預設的環節,將整體感知課文拋到一邊,只在一開始的時候用3分鐘的時間讓學生自由讀課文,然後就沒有讓學生感悟課文了,而是直接跳到文章分析上,所以學生很難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整堂課我的教學時間安排沒有把握好,忽視了學生對課文的感悟,這是我下次要改進的地方。

《郵票齒孔的故事》教學反思10

每篇課文都有許多知識的落腳點,可以列入語文學習,選擇要正確不可越位,不可喧賓奪主.而閱讀只是一個過程和手段,寫作,言語創造,言語生命的自我實現纔是語文教育的終極目標.我們一直追求閱讀教學”以讀帶寫” “以讀促寫”的理念與實踐.根據《課標》對本學段的課程要求,本課教學我們的定位是閱讀中體驗正確使用動詞,學習正確表達,把閱讀與說話訓練相結合,讀讀,說說,循序漸進,不斷深入,使之形成健康蓬勃的言語生命狀態,使學生學以致用,讀出水平,讀出成效,讓學生展示出真實的學習過程。

根據學情做了刪除和選擇.教授《郵票齒孔的故事》這篇課文,課前我根據本課內容制定了教學目標。

1、讀準13個生字,讀好“得”這個多音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明白齒孔郵票是怎麼發明的.學習正確使用動詞,學會準確表達。

3、在朗讀中感受創造的意義。激發在生活中用心思考,不斷實踐,用於發明創造的情感。根據課前的教學設計,實施於課堂,收到比較好的學習效果。

其一,不失語文字色

(1)把語文識字教文貫穿課堂始終,從課題匯出觀看郵票手摸“齒孔”,認識“齒孔”。跟隨老師板書,書空“票”字。檢查生字讀音,認讀生字,讓學生人人動口,自讀、小老師帶讀、齊讀、開火車讀,不斷讓生字與學生見面。認識量詞“一枚”的用法學生口述,老師歸納翻讀卡片再次鞏固。既有集中識字,又有分散相機識字,又不重複,最巧妙的是在學文之後,將生字融於兒歌中,既回顧全文又換位識字。事實證明不必過多的分析字形,此時學生已能準確識讀本課生字。

(2)把握本學段課程要求,紮紮實實地進行語言文字訓練。藉助文字正確使用動詞,學會準確表達。我們看到課堂中四次說話訓練由學到用,由簡到難,循序漸進。第一次讀段找出那個人的舉動的動詞,用上“先……接着……然後……”有序說話。第二次把自己動手操作的實驗過程介紹給大家,其間先說得有條理,要求低些,再把操作過程說具體。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把話越說越好。第三次說話訓練觀察課文插圖發現阿切爾被吸引的表現,從說單句話到說一段話。最後又藉助板書歸納課文主要內容,人人開口,一次又一次反覆訓練讓學生習得語言能力,把文字知識,內化爲學生自己的知識。充分體現本次觀摩活動的主題,把運用語言文字活動滲透於課堂教學之中。

其二、文道結合、滲透激發

這是一個講述發明家,發明創造的故事,故事中蘊藏着一個道理,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語言文字的同時,教師藉助板書相機點明發明人人都有機會,鼓勵學生學習阿切爾做生活的有心人。

本次教學不足之處,就是課堂時間有限,沒能讓每個孩子都有展示的機會.在課堂上有多次的說話訓練,但沒有讓學生當場做小練筆。

《郵票齒孔的故事》教學反思11

今天,我和孩子們一起學習了《郵票齒孔的故事》。

這篇課文,在本課中,我的設計意圖有三點:

1、運用多種方法識字,這項任務主要安排在第一課時完成。

初讀課文之後,我安排了四個學習生字的教學環節,一是課件出示生詞和帶拼音的生字,讓學生當小老師帶讀;二是開火車讀沒有拼音的生字詞;三是自由讀沒有拼音的生字,不會的可問同學;四是鞏固生字(看實物猜字;看動作猜字;猜字謎說字)。

出示生詞是爲學生提供識記的環境,出示帶拼音的生字是爲了幫助學生讀準。除去拼音認讀生字詞,是加強已認漢字的復現。在鞏固生字的教學環節中,則採用多樣形式,運用已形成的初步的識字能力來獨立識字。四個環節層層推進,促進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分享識字的樂趣。以詞識字,運用已形成的初步的識字能力識字,體現了二年級識字的教學的特點。

2、在閱讀中感悟體會課文內容,這項內容安排在第二課時當中。針對本班學生對郵票知識瞭解甚少的特點,我在本課時的匯入課題中加入了讓孩子透過課件來了解郵票的用途,讓他們知道:郵票不僅可以寄信,還可以記錄重大的歷史事件、文化交流、欣賞、收藏的功能。然後透過老師讀,讓孩子瞭解郵票齒孔的故事的大體內容,接着讓學生再讀,進一步瞭解課文的大體內容,讓孩子在讀中感悟體會;接着指名讓學生讀(這一過程主要是檢查孩子對生字詞的掌握,給孩子們正音)同時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體會,並在孩子的讀中一起感悟、理解課文內容。

同時注重引導孩子對課文中人物的精神層面進行理解體會,透過重點的詞句來引導把握。

3、思維的拓展:針對本班學生的特點,我在本課時安排了思維拓展的環節,我出示了我們日常用的衛生紙,讓他們看到發明就在我們生活的身邊,只要我們認真觀察,勤於動腦動手,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爲發明家。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基本的教學目標,設計意圖都實現了。但在教學細節中,由於我對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任務過於輕視,忽視了低年級孩子對生字詞記得快忘得也快的特點,使得第二課時中花費了過多的時間處理字詞,耽誤了後面教學目標任務的細化處理,在拓展學生思維環節處理的有點倉促。

《郵票齒孔的故事》教學反思12

今天我講了《郵票齒孔的故事》的練習,也爲我實習的第一課劃上了一個句號。心裏有許多感受,輕鬆,後悔,欣喜……這一單元都在培養學生養成動手動腦,善於觀察發現的習慣,在課堂中我也儘量在灌輸這種思想,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失敗的地方。講課文時,學生能在我的引導下說出課文中人物的優秀品質並向他們學習,最終得出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的主題,這一點值得欣慰。

但是不足的地方很多:第一,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一直是教師在引導學生走。

第二:課文朗讀不夠,學生對課文的內容不夠熟悉。

第三,對時間的把握不準確,爲了完成教學設計整堂課都顯得很緊,提問不夠。

第四,在講生字時,朗讀我會記的生字耗費時間過多,以至於寫字沒能在課上完成。

第五,對易錯的生字強調不夠,沒有按筆順來強調,以至於學生在做練習時出錯比較多。

第六,練習課沒能較好的維持課堂秩序,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比較低。

以上的錯誤有的是因爲欠缺經驗,有的時因爲備課不足和對學生不夠了解造成的,希望在以後的教學中,能改進這些錯誤,讓每節課都能達到自己的預期效果。

《郵票齒孔的故事》教學反思13

《郵票齒孔的故事》講的是法國發明家阿切爾由身邊的偶然小事發明郵票打孔機的故事。在教完全文後,我提了一個問題:那位老人聰明嗎?從哪裏知道?可發明郵票打孔機的人爲什麼不是他?讓學生充分討論,自由發言,引導學生知道老人刺完小孔就把這事拋之腦後,而阿切爾看到老人的行動卻受到啓發,深入研究,直到發明郵票打孔機爲止。他們不同的行爲也導致不同的結果:老人連姓名也沒留下,而阿切爾因發明了郵票打孔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從此名垂史冊,流芳百世。由此教育學生要向阿切爾學習,學習他細心觀察,處處留意的好習慣,做個生活中的有心人。將來你也一定能成爲發明家!

《郵票齒孔的故事》教學反思14

《郵票齒孔的故事》是一篇說理性較強的課文,雖然文中有故事,但故事趣味性不強,不夠吸引學生。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很難完成本課的各項教學目標。因此教學本課時我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入手進行教學。給他們說、議、做、讀、談的機會,調動他們的手、耳、眼、口多種感官,在讀中學,在做中學,在看中學,在說中學,在聽中學。本課的教學設計主要特點有三:

1.運用記憶規律,將已經學過的識字方法遷移到認記生字的學習當中。

初讀課文之後,教師安排了四個學習生字的教學環節,一是課件出示生詞和帶拼音的生字,讓學生當小老師帶讀;二是開火車讀沒有拼音的生字詞;三是自由讀沒有拼音的生字,不會的可問同學;四是鞏固生字(看實物拿字卡;看動作;拿字卡;說城市拿字卡;猜字謎拿字卡)。

出示生詞是爲學生提供識記的環境,出示帶拼音的生字是爲了幫助學生讀準。除去拼音認讀生字詞,是加強已認漢字的復現。在鞏固生字的教學環節中,教學則採用多樣形式,運用已形成的初步的識字能力來獨立識字。四個環節層層推進,促進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分享識字的樂趣。以詞識字,運用已形成的初步的識字能力識字,體現了二年級識字的教學的特點。

2.在入情入境的閱讀實踐中自悟自得。

根據課文內容的特點,引導學生去感受、體驗、思考,去領悟作者所要傳達的感情,進而透過自己的閱讀表達出來。在閱讀中有機地安排了回答課後“說說想想”中的問題,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透過複述去了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認識以及閱讀過程中所獲得的情感和態度。也爲第二學段複述教學作了很好的鋪墊。

3.充分利用課程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

在拓展活動中,一是安排了說一說“我知道”,這是結合了課文內客的特點,以具體的實例向學生進行這樣的引導,透過獲取與本課學習內容相關的資料,從而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二是展示多種有趣的郵票讓學生欣賞,去激發學生的興趣。這一實踐活動的安排與教材內容緊密聯繫,加強了語文的實踐活動。最後透過集郵的小朋友帶郵票,同學間欣賞的形式,讓孩子們走出課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

《郵票齒孔的故事》教學反思15

1、充分發揮學生的潛在能力是素質教育研究的重點,本節課教學拓展了學生的心理空間,發揮了學生的潛在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思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想像能力和智力潛能。

2、做到了兩個根本轉變:

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與教師角色的轉變。學生擁有較大的自主權,而教師則發揮引導者的作用,注重發現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及時地進行點撥與指導。同時,以輕鬆的話語、親切的態度與學生交流,創造了師生合作、平等對話的良好的教學氛圍。

3、指導學生讀能體現學生由不會到會的過程:

學生自由讀、小組內合作讀、個別學生示範讀能讓學生充分地“讀”,將“讀”落到實處,讓學生充分感受人物的心靈世界。整個教學樸實無華,在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中,實現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機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