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音樂《過新年》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

作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音樂《過新年》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音樂《過新年》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

音樂《過新年》教學反思1

今天,我聽了樑老師的一節音樂課——《過新年》,她的課堂讓我深刻地明白了:如果把教學當作一節課來看的話,教學的重點是備課,而教學的難點是上課。

她的教學設計是這樣的:節奏練習解決難點——學唱歌曲——認識小樂器——樂器爲歌曲伴奏——表演過新年,讓學生領略新年的氣氛。整個教學的環節設計是很有條理的。我們在備課時,一直把教學的難點看做是備課,始終認爲一節課成功與否,備課起着至關重要的環節。所以,我們在備課時都在仔細地研究着教材,拼命的思考着如何才能把這課上的有意思,如何才能把課上的脫離陳舊,並不斷的創新。可是我們確忽略了一個關鍵:學生。

雖然在備課的時候,我們考慮了學生的互動情況、參與情況,但是我忘記了一點:他們畢竟還是孩子,他們有他們的思維,有他們的活動,有他們的特殊性。孩子的自控力不如成人,所以,他們不可能說興奮就興奮,說安靜就安靜。而且,我們高估了學生的接受能力。

本節課的課題是《過新年》,所以,樑老師給學生塑造的是一個歡歡喜喜、熱熱鬧鬧的場景。她利用《新年好》作爲背景音樂,複習了歌曲,引出的節奏,孩子在拍節奏時還非常順利。這個時候我本以爲開了個好頭,接下來都會順順利利的。可事實上,接下來並沒有我想的那麼順利。回顧了一下,主要的問題有以下幾點:

1、節奏伴奏本來是爲了烘托課堂氣氛,讓學生能感受到過新年的熱鬧氣氛,瞭解小樂器的魅力。因此,我們分了幾組小樂器,分別用不同的節奏來伴奏,增加樂趣。但是在指導學生拍打這些節奏時,發現學生對X XX 這個節奏接受得不是很好。最大的問題是我們用了4個不同的節奏來一齊伴奏,分得太多,學生分開拍時還問題不大,但一起合奏時,就全混在一齊,很亂。拍了不到三拍,原本的節奏型全變成了樣,只是一拍一拍在拍。根本起不到烘托氣氛的作用。

2、打擊樂器進課堂。在平時的課堂中,因爲受條件的限制,孩子們接觸打擊樂器的機會很少,每次都因爲給孩子們接觸以後,課堂紀律控制不住,而草草收場。以後要注意這個方面,越是不行越是要訓練,要做一個長期的努力,既能提高學生的知識的接觸面,又能讓學會如何控制自己。

3、老師的課堂應變能力有待加強。在教學中,由於實際操作與備課時出現了比大的差異。如在樂器伴奏中,學生接受得沒有預期的理想,老師爲了讓學生能全部掌握這些節奏,伴奏起來有理想的效果,所以花了很多的時間在這個環節,時間花了,但卻沒有收到效果。不僅如此,還把後面的教學環節給託垮了。導致到了最後的環節,不夠時間完成,只能草草了事,多可惜啊!這是我們在備課時,沒有充分備好學生所致。而且,在實際操作中,老師顧不上反應和應變了,這並不是一天、兩天就能解決的,需要多磨練才行。

4、備課環節還不夠細緻。今年的備課雖然對各個環節都有研究,但是對於細小的地方過於馬虎。例如師生接口唱,怎麼接?該唱幾遍?讓學生用打擊樂器爲歌曲伴奏,該伴奏幾遍?如何伴奏?是師在前面領還是學生在前面領?是一個學生領還是幾個學生領?一起合奏一共需要幾遍?這些小細節的地方是我在備課的時候並沒有明確的。本想在課上的時候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來決定,但是這樣不行,課堂中還是會疏忽了很多小細節。

從這節課上我深深的感受到一句話:細節決定成敗。又讓我深感到:上課是教學中的難點。所以,下學期開始,我將繼續關注備課,但是更需關注上課。

音樂《過新年》教學反思2

課堂打擊樂器以其易學易奏、品種繁多、音樂豐富、合作性強等特點深受師生的喜愛,《過新年》是一首歡快、熱烈的兒童歌曲。歌曲採用了漢族民間音調和秧歌的節奏特點,曲調歡快、活潑,尤其是歌中模擬鑼鼓音響的襯詞“咚咚嗆”的反覆出現,爲歌曲增添了熱烈歡快的節日氣氛,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孩子們喜氣洋洋過新年的歡樂情景。本來讓打擊樂器伴奏在整個教學設計中,起到烘托氣氛的作用,讓學生能直接地感受到新年的喜慶氣氛。但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忽略一些細節,導致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1、教會學生掌握正確的課堂打擊樂器演奏方法,養成良好的樂器使用習慣,進行有情感的演奏,也是音樂教師應當引起重視的器樂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忽略的學生根本沒有正確掌握這些小樂器的演奏方法,就下放小樂器讓學生,學生拿到樂器後,就按腦子的已有想法,或見過的東西作爲參照來敲,所以大部分學生的演奏方法是不正確的。例如在課堂了有些學生拿到了快板。當他一拿到這樂器,就用手抓響它,可怎麼抓也抓不響。當老師發現這一情況的時候,才記得要先一下,但快板的技法不是那麼容易就能掌握的,所以學生根本學不來,老師也只能草草了事。這都是忽略了對學生進行打擊樂器學習習慣培養的原因造成的。

2、要把握好,課堂打擊樂器伴奏的“度”,關鍵還是在於教師本身。要想在課堂上充分發揮打擊樂器的作用,首先就不要盲目地追求“熱鬧”。選擇樂器不適合太多種類。樂器伴奏只是一種輔助的手段,如果太多種類同時運用在教學上,由於各樂器的音色不同,而要花一定的時間來分別演奏,這就會在教學的時間安排上造成一定的難度,因爲一節課只有40分鐘,如果樂器伴奏就用了20分鐘,這樣,教學的重點就會解決不了。那麼就會變課堂的“絆腳石”。我們的教學設計就忽略了這點,所以最後的環節沒完成。因此,在教學實踐中,就以簡便爲主,對於低年級來說,絕不能超過三種,最好是兩種。

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善用打擊樂,讓它在音樂課堂上發揮最大的作用。

音樂《過新年》教學反思3

《過新年》這首歌曲表達了兒童過新年時的愉快心情。歌詞通俗易懂,歌曲中模仿鑼鼓點的襯詞的運用爲歌曲增添了喜慶的氣氛。歌曲爲羽調式,民族風格濃郁。歌曲中旋律節奏重複的因素很多,但多爲變化的重複。最後歌曲在上行到最高音處結束,顯得歡快熱烈,意猶未盡。

本節課以“過新年”爲主線,貫穿整個教學始終。從情境匯入、學唱歌曲、參與體驗、等幾方面,突出對歌曲《過新年》的學習。教學中透過聽一聽、奏一奏、唱一唱、演一演來感受歌曲熱鬧、喜慶的氣氛。

課的開始,我讓學生合着《過新年》伴奏音樂拍手來感受喜慶的新年氣氛,再讓學生說說過新年的活動,帶他們在音樂中欣賞新年的各種活動,激發他們過新年的願望,使學生很快進入到過新年的情境裏。

接着,透過送對聯、認識打擊樂器“鼓”“鑔”,做節奏遊戲等方式學習歌曲節奏以及解決難點。教學中,主要透過學生模仿--敲打—合作的音樂實踐活動,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學生能在實踐的過程中瞭解、掌握鑼、鑔的音色及敲打方法。試教時,我採用的是分組來演奏,後來是採用了同事推薦的每個人同時演奏兩種樂器。上課中,發覺到這樣的設計,使學生在第六樂句八分音符中,兩手不能快速配合演奏,而且學生之間也缺少了一種體驗合作的樂趣。

演唱環節還是比較順利的,每次演唱,都能到的對聲音的`要求,比如坐姿、表情、眉毛要擡起來,大部分學生都能主動調整好自己的演唱準備。特別是在提問“怎麼唱,我們的歌聲會更動聽?”這個問題時,學生的回答非常地精彩,兩個女孩子都提醒到了演唱的基本姿勢,還有帶着喜悅的心情,後來透過個別樂句力度的不同,我們又完整地演唱了歌曲,歌聲就更動聽了。在這個基礎上,再進行樂器的伴奏,爲了達到好點的效果,我特意請學生給演奏代表試演一下,後來的表演就特別成功了。

爲了是過新年的氣氛更加濃烈,我還設計了過新年中很具代表的形式:扭秧歌。利用孩子都有的道具“紅領巾”當作紅綢,來表演紅綢秧歌。學生們在欣賞了我表演後,各個都躍躍欲試了,我們一起練習了三組動作,還有代表性的十字步。不過,由於教室位置比較小,學生的動作還不能得到更好的自由發揮,經常會碰到隔壁的同學,有點小遺憾。

在課的最後環節,我加上知識的拓展:回家查找資料,國外是怎樣過新年的?

雖然整堂課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但是也存在許多不足,關注點基本聚焦在前面的學生而對後面的孩子關注度不夠;演唱中,對第六樂句音準的連唱一帶而過,可以請學生說說;在課堂中的提問,缺少教師的追問;在演奏樂器時,可以更放開來些,讓孩子自己體驗,不要一直老師講學生做,顯得有些死板;演奏中,雖然我事先要求輕輕地拍擊,但個別學生還不能做到“輕巧地演奏”,好幾個孩子會很用力地拍擊,影響了演奏效果。

音樂《過新年》教學反思4

《過新年》是一首歡快,熱烈的兒童歌曲,歌曲採用了漢族民間音調和秧歌舞的節奏特點,曲調歡快,活潑,尤其是歌中模擬鑼鼓音響的襯詞“咚咚咚咚鏘”的反覆出現,爲歌曲增添了熱烈歡快的節日氣氛,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孩子們喜氣洋洋的過新年歡樂情景。

本課在設計時,我就有意突出創設熱烈歡快的課堂氛圍,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歌曲。複習打擊樂器是把熱烈氛圍帶入課堂,模仿律動,旨在培養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及對音樂節奏的感覺,爲歌曲創作律動做好鋪墊。所以幼兒能夠載歌載舞地演唱歌曲,身體活動起來,處於興奮狀態。學唱歌曲從按節奏讀詞作起效果很好,幼兒解決了節奏問題,學唱歌曲就輕鬆了許多,只用了三遍,孩子們基本學會演唱,再分組鞏固,有競賽的性質,幼兒參與很積極。學會歌曲後,再鞏固四分休止符的同時,創編“嘿”的襯詞,將歌曲演唱氛圍推上高潮。幼兒情緒非常飽滿。聆聽《新年好》重溫了熱烈歡快的音樂氛圍,最後在喜洋洋的歌曲演唱中結束此活動。從課堂的效果來看,基本完成了教學目標的要求,幼兒能夠熱烈歡快地演唱歌曲,從演唱到聆聽,整個教學過程中,他們始終保持着濃厚的興趣,並積極配合教師所設計的各個環節的活動,小組間,師生間配合默契,使孩子們在情感上體會到新年的快樂。

最初設計此課時,我還擔心把模仿敲打“咚咚咚鏘”放到學唱歌曲前,孩子們會不會因爲對模仿感性趣而忽視歌曲的學唱,從實際看來,擔心沒有必要,他們在前面的每項環節中,都已經進入學習狀態,興趣指引他們不斷向前探索,有此可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只要把握好興趣的尺度,就會成功地駕馭課堂。

音樂《過新年》教學反思5

《過新年》是二年級孩子們在本學期學習的最後一首歌。上節課學生們領略了很多國家是怎樣過新年的,這節課我會帶着我的孩子們過一個真正的“中國年”。

這是一首節奏歡快,旋律流暢,朗朗上口的兒童歌曲。結合着中國過新年的一些風俗習慣,我設計了一節生動有趣的音樂課,在本課教學完成的同時,我也發現了一些不足,並且對這一課有了新的想法。

在匯入環節,我先向讓孩子們聽聽鞭炮的聲音,向大家提出一個問題,“這是什麼聲音,表現了怎樣的場景?”孩子們說:“是鞭炮的聲音,結婚的、開業的、春節”,“是呀,上節課我們知道了外國人是怎樣過聖誕節的,近天我們一起學習我們中國人是怎樣過新年的。你們在過年時候最喜歡做什麼啊?小手一個一個的舉起來,都想來說一說,有人說,我最喜歡放煙花、放鞭炮;也有的說,我最喜歡到遊樂園玩,還有的說,去拜年;最後有人看見書上的小朋友了,就說敲鑼打鼓……“是呀,過年我們要做的事情有很多,爲了表達自己的心情,咱們一起來學習歌曲《過新年》,迎接新年的到來……”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初聽歌曲《過新年》,感受音樂歡快的情緒;在復聽時,我示意大家爲歌曲來伴奏,用手敲拍桌面,模仿敲鼓面的動作,等我示範後,孩子們聽着音樂敲擊“鼓”面,興趣就更高了,教室裏呈現出了過年的氣氛。

在本課教學中,我設立了三個教學目標,首先在情感上:透過歌曲《過新年》的學習,充分感受歌曲中表現過新年的熱烈喜慶氣氛,並透過東北舞秧歌步的學習表現過年時的愉快心情。其次,在知識上:學習歌曲《過新年》,認識中國民族打擊樂器鼓與鑔,並熟練掌握《過新年》的節奏,完整演唱歌曲。最後,能力上:在學習活動中感受音樂的情緒,培養學生創編節奏的能力,並且將學會的節奏運用到其他歌曲中。這三個教學目標完成的教好,學生能夠用自己喜歡的動作,表現熱鬧歡快的場面和熱烈喜慶的氣氛,並且熟練的掌握了歌曲的節奏,認識了民族樂器鼓和鑔還有鼓。在學習歌曲的環節中,我步步深入,循序漸進,讓孩子從聽辨鼓和鑔的聲音開始,認識了鼓與鑔,之後用小鼓和小鑔一起配合,學會了歌曲當中的基本節奏“咚咚咚咚鏘”,這樣一來爲學習歌曲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孩子們從節奏的認識,逐步熟悉了歌曲的歌詞,然後很自然的就將歌詞加入到歌曲的旋律當中了,所以歌曲學習的環節進行得非常順利和自然。孩子歌唱的聲音我在教學中不斷的強調,以小兒歌的形式,讓孩子知道什麼樣的聲音是正確好聽的,應該用怎樣的聲音來正確演唱歌曲。

本課設計符合學生好勝、好奇、好動的特點,透過綜合性音樂活動,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在輕鬆愉悅的活動中獲取了知識,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很好的完成了教學任務。不足之處是創編歌詞這一環節,需要老師用藝術性的語言更深的拓寬孩子們的創編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