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平行四邊面積的教學反思(通用6篇)

作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平行四邊面積的教學反思(通用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平行四邊面積的教學反思(通用6篇)

平行四邊面積教學反思1

本課創設的問題情境是以長方形爲例,說說他們的面積,猜想,設疑。引發興趣。這樣設計,由生活中的問題很自然地把學生帶入新知的學習環節,使學生完成了學習新知的心理準備――成爲一名探索者,爲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奠定了基礎。有助於學生感受教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有助於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審視我們的生活,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理解數學,提高學生的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學生探索活動開始之前,教師沒有任何幫助,但正是這種沒有鋪墊的教學,學生真實的思維活動得到了體現,問題解決的策略不再像前述教學整齊劃一,課堂更加豐富多彩,教學過程充滿了生命活力。實踐證明,學生完全具備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他們的成長並不需要教師“迫不及待”的幫助,他們需要經歷從混沌到清晰的過程、正確與錯誤的考驗,他們需要的是探索的時空、交流的機會和心理安全的、富有激勵性的學習氛圍,這些纔是學生需要的幫助。

在操作探索,推導公式中。先啓發談話,猜測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然後讓學生實踐操作,讓學生拿出剪好的平行四邊形,每四人一組,想一想,動一動,拼一拼,看能不能把一個平行四邊形拼成一個面積相等的長方形呢?學生動手若干分種,教師要注意巡視,選擇做得對的小組派一名學生給全班演示,說說你們的想法。

然後教師再重點的演示和完善的敘述平移(可能學生說得不準確)。這樣讓學生憑藉“獨立思考、小組交流互評”的漸進過程進行充分的自主探究,在“親歷”和“體驗”中初步感悟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方法。這樣設計,讓學生經歷從特殊問題到一般問題的過程,使得學生的數學學習做到重點突破,爲後面進一步學習面積公式作好鋪墊。正如波利亞所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都是由自己去發現。

因爲這種發現,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內在規律與聯繫。”正是有了自主探索的時空,學生才充分調動自己原有的認知結構和生活經驗,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透過不同角度的探索,想出這麼多的方法來解決新問題;正是有了交流的機會、展示的舞臺,學生纔敢於大膽表達不同的見解,提出個性化、創造性的問題解決辦法;也正是經歷了從混沌到清晰的過程、正確與錯誤的考驗,學生才從中體會到了數學思考的樂趣、探索成功的喜悅。

平行四邊面積教學反思2

本節課的重點是推導和理解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幾何圖形面積計算第一次運用“轉化”思想方法推導得出的。對學生學習推導三角形、梯形面積公式以及今後學習具有重要意義。小學階段的幾何形體面積、體積計算公式都是運用“轉化”法推導的。因此,本節課讓學生形象直觀地明白什麼是“轉化”,深刻理解“轉化”的本質,就顯得尤爲重要。

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我注意了以下幾點:

1、以複習長方形面積公式引入新課。(“轉化”的起點)

2、讓學生透過課前預習活動,思考例1,引導學生形成兩個方面的體驗:一是有些不熟悉、較複雜的圖形,可以轉化成熟悉的、較簡單的圖形;二是轉化後要便於比較相關圖形的面積,讓學生形成初步的轉化意識。在設計過程中,我將例2做了變化,用問題情境形式展示出來,並和例1聯繫,將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長方形面積進行比較,明確轉化的方向。

3、動手實踐,完成轉化讓學生透過剪、移、拼等操作活動,完成平行四邊形到長方形的轉化。此時,要讓學生明確“沿高剪開”的必要性。(轉化的關鍵)

4、引導學生透過比較分析,得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後,再現公式的推導過程,並進行小結,同時啓發學生去感悟平移和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進一步落實數學思考目標)

這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動手操作,想辦法將平行四邊形轉化爲長方形。操作之後進行彙報,交流自己的驗證過程。彙報的時候,剪拼的方法有好多種,在這時,我及時拋給學生這樣一個問題:“爲什麼要沿高剪開?”引發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思考。然後我又引導學生觀察這兩個圖形並比較,進而討論:拼出的長方形與原來平行四邊形什麼變了,什麼沒變?拼成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原來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有什麼聯繫?透過上面問題的思考,學生對平行四邊形公式的推導有了更深的認識,這時我順勢引導學生得出推導過程:將一個平行四邊形透過剪、拼後轉化爲一個長方形,拼成的長方形的長相當於原來平行四邊形的底,拼成的長方形的寬相當於原來平行四邊形的高,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就等於長方形的面積,因爲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5、保證課堂練習的質量和時間,以使學生牢記和熟用公式。學生透過親歷這個過程,不僅能夠牢固掌握並熟練運用S=ah這個公式,而且對平移和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有了初步體驗,在數學思維和學習方法上進行了一次有效的積累,感受了成功的'快樂,增強了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平行四邊面積教學反思3

本節課是以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爲依據的小組合作學習,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真正讓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課堂上做到了讓學生全員參與,全程參與,剪、拼、觀察,思考,最後得出結論,盡力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較好地探索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體驗整個公式的推導過程,並會應用,課堂上做到手、眼、口、腦全到,努力使課堂達到“輕負、優質、高效”。

主要教學環節

1、活動單引領。整節課的學習,討論、交流、展示都以活動單爲引領,設計問題明確,有層次,有梯度。從一開始的“溫故知新”設計不同圖形的數格子是爲本節課學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做鋪墊,給學生滲透轉化的思想。交流合作時,給學生提出明確的合作要求:兩人合作,先剪拼再觀察思考,填寫活動單,交流討論,得出結論,小組展示,這樣的程序讓學生在討論交流時有依託而不是盲目地討論,防止討論交流熱鬧而合作流於形式。

當堂檢測也是有一定的層次。先是根據公式計算,再次是告訴兩個底一個高,讓學生判斷用哪一個底,目的是讓學生明白底和高必須是對應的,然後是實際應用,這樣有梯度的設計練習,分散了難點。讓學生學習有了坡度,從而獲得成就感,最後還爲學有餘力的學生設計了拓展延伸,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收穫。

2、學習結果當堂展示。尤其是合作交流和鞏固練習部分。這樣更有利於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思維,鍛鍊思維和語言的條理性,而且有利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培養學生間的團隊合作意識。比如在合作交流展示時,要兩人合作,語言表達能力較好條理清晰的學生負責彙報,擅長動手操作的學生展示剪拼成長方形的過程,這樣有利於發揮學生的特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就會有更大的提高。的在小組合議爲什麼沿高剪開時,學生不一定能回答準確,但透過小組合議以及和其它組的質疑對抗中,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學生也會有一種透過討論後,自己得出結論的喜悅,從而增強學習興趣。

3、彙報模式有約定俗成的語言,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傾聽,注意力集中,眼手腦全到,才能使課堂更有效,彙報時學生必須要有呼應,一是對知識的理解,二是對彙報學生的尊重。

當然高效課堂這種模式還夠熟練,還要進一步完善,尤其是小組建設方面,很多的細節還要在教學實踐中進一步細化和加強。

這節課我還有很多不足之處:

1、對學生彙報沒有及時跟進評價。

2、對學困生關注不夠。

3、時間把握不夠準確,還需進一步努力改進。

平行四邊面積教學反思4

一、精心創設情境。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材料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聯繫時,學生對學習最感興趣,會覺得內容親切,易於接受和理解。創設情境,將靜態的生活資源加工成動態的數學學習資源,讓學生感受到熟悉的活動情境蘊含着許多奇妙的數學知識。數學是從現實生活中抽象出來的,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把熟悉的生活事例引入數學課堂,使數學內容具有豐富的現實背景。本節課,精心創設情境,溝通生活中的數學與教科書上數學的聯繫,使生活和數學融爲一體,既讓學生對數學倍感親切,又利於學生理解數學,熱愛數學,設定恰當的生活情境和利用真實的生活原型展開數學活動,充分體現了數學與現實世界的密切聯繫,更重要的是,能讓學生學習富於真情實感的,能動的,由活力的知識,使學生的情感世界獲得實質性的發展、提升。

二、努力營造學習氛圍。

爲學生營造寬鬆、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源於教師對學生真摯的愛。在教學中,我關注、激發、保護、幫助、鼓勵學生,使學生敢想、敢說、敢做、敢真實地表現自己,讓學生的潛能和主體作用得以充分發揮。創設良好的氛圍,使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都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培養學生善於傾聽,善於欣賞他人的良好品質。

三、鼓勵學生大膽猜想。

鼓勵學生大膽猜想,調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再教學伊始,就讓學生大膽猜測,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可能怎樣計算?由於受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方法的影響,有學生說是底乘高;也有學生受知識的負遷移,說是鄰邊相乘。兩種猜想思路,兩種猜想結果,使學生產生懸念,激發了他們躍躍欲試的情緒。鼓勵孩子們大膽猜測,有利於孩子們在今後的學習中願意把自己的“原始”思維狀態表現出來,這是一筆有價值的學習資源。

四、注重讓學生動手操作。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手是意識的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創造着。”操作實踐可以讓每個孩子既動腦、動眼又動手,調動各種感官參與學習,積累感性認識,深化理性認識。既能夠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又能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求實的科學態度。在本節課的教學中,讓學生思考,討論,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可以怎樣計算?當學生認爲能將平行四邊形轉化爲長方形時,讓學生按照自己的設想動手操作使學生的知識,經驗智慧充分發揮作用,透過剪拼,然後讓學生交流各自的剪拼方法,結果學生想出了三種剪拼的方法,然後引導學生比較轉化前後的圖形探究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每個學生透過操作活動,經歷知識的“再創造”的過程,獲得數學知識,學得主動,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獲得學習數學的方法,獲得探索數學知識的體驗,獲得多種能力的提高。

五、充分發揮交流的作用。

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中,交流是不可或缺的,交流可以幫助學生在非正式的直覺的觀念與抽象的數學語言、符號之間建立起聯繫,交流可以加深學生對數學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教學中,我選擇適當的時機組織交流,提供具體的情境讓學生去表達、傾聽,在與他人交流中展示自己的原始策略,瞭解同伴的學習策略,發展自己的學習策略;在與他人的交流中開闊眼界,豐富自己的知識,完善自己的想法或認識。

平行四邊面積教學反思5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的教學中,透過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讓學生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由此我設計的學習目標是

1、透過觀察、動手操作、比較、討論思考,探索並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能正確應用公式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能靈活、準確地應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解決簡單實際問題。

3、在探索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過程中,初步感受轉化的數學思想。我主要從我的教學過程中反思這節課成功的經驗及失敗的教訓。

一、匯入示標

本節課我以複習長方形的面積匯入,透過拉一拉把長方形變成平行四邊形,學生髮現不會求這類圖形的面積,從而激起學生的好奇心,提高學生的興趣,本節課有了一個好的開始,但是接下來我沒有向學生明確說明今天的學習目標,雖然有了好奇心,但不太清楚這節課主要做什麼,是我考慮不周,在今後的教學中注意這個問題,目標就是學習的方向,幹任何事首先都要明確目標。

二、學習過程

我設計的學習過程讓學生提出猜想—驗證猜想(小組討論)--推匯出結論—練習—總結—佈置作業,但我在實施這個流程時發現幾個問題,第一、我讓學生在預習再猜想學生很多答案都是固定的,有的直接照書本上說。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第二講課的速度跟出示不一致,有時候講的多但出示,有時候出示但沒有講那一方面的知識。第三、講課中語言過於囉嗦、重複。第四、每個環節與每個環節之間的過渡語說的不太自然,太生硬有的甚至沒有過渡語,直接跳到下一個環節。第五、練習題沒有根據學生髮展順序及知識的難易循序漸進,先出示的問題比較難,後出示的問題相對容易。學生在回答第一個問題的時候有些措手不及。透過分析出現的這些問題原因,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課前沒有充分備課,沒有充分備學生。沒有對這節課的教案熟悉,與思路都是分家的,出示與講課的速度不統一,導致效果不一致。經過本節課的教學我覺得在上每一節課前不僅對每一個知識點熟記於心,更應該對如何向學生展現這是知識點熟記於心。

三、總結評價

在整節課的教學中對學生的評價語少,鼓勵性語言更少,小孩子回答問題後都需要老師的肯定,這樣會大大提高學生下一次回答的勇氣。

四、我的遺憾

課前預設學生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的方法有三種,第一種是沿着平行四邊形的頂點做的高剪開,透過平移,拼出長方形。第二種是沿着平行四邊形中間任意一高剪開,第三種是沿平行四邊形兩端的兩個頂點做的高剪開,把剪下來的兩個小直角三角形拼成一個長方形,再和剪後得出的長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這節課學生大部分都拼出第一種,後兩種學生沒拼出來,如果在下一次試教中,我想嘗試着透過我的引導讓學生動手實踐,剪出第二、三種剪法。教學是一門有着缺憾的藝術。做爲教者的我們,往往在執教後,都會留下或多或少的遺憾,只要我們用心思考,不斷改進,我們的課堂就會更加精彩。

平行四邊面積教學反思6

教學片斷中,學生興趣盎然,始終以積極的態度、主人翁的姿態投入到每一個環節的學習中。我認爲教學成功的關鍵在於學生是透過自主探究得到了知識,獲得了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創設生活情境,激發探究慾望

小學數學內容來源於生活實際,它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創設與學生的生活環境和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有利於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數學活動中去。迴歸生活,讓課堂與生活緊密相聯,是新課程教學的基本特徵。因爲我們知道,只有植根於生活世界併爲生活世界服務的課堂,纔是具有強盛生命力的課堂。所以新課程強調突破學科本位,砍掉學科內容的繁、難、偏、舊,把課堂變成學生探索世界的視窗,學生活中的數學,獲得合作的樂趣,生活融入甚至成爲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本身就是生活,經歷、體驗、探究、感悟,構成了教學目標最爲重要的行爲動詞。

上述教學片斷中,教師帶領學生進行實地考察,看到了平行四邊形來源於生活實際,也體會到了計算它的面積的用處,這就使學生對學習的內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親切感,激發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慾望,使學生能以飽滿的熱情投身於新知識的探究之中。

(二)重視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上述這個教學片斷中,對傳統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教學方法作了大膽改進,教學中我有意設計了曹衝稱象這個同學們都熟悉的故事引入,其用意一方面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是孕伏了轉化的數學思想。爲學生解決關鍵性問題-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爲長方形奠定了數學思想方法的基礎。這一設計意圖在教學中得到了較好的體現,課後調查發現全班有近一半的同學想到了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已經學過的圖形這一方法。接着教師鼓勵學生用自已的思維方式大膽地提出猜想,由於受長方形面積公式的干擾,有的同學認爲:平行四邊形面積等於兩條相鄰邊的乘積。對於學生的猜想,教師均給予鼓勵。因爲雖然第一個猜想的結果是錯誤的,但就猜想本身而言卻是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