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寓言二則》教學反思

身爲一名人民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透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寓言二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寓言二則》教學反思

《寓言二則》教學反思1

寓言是透過一個小故事,揭示一個深刻的道理。其實這些簡短的語言中藏着深深的哲理。《鷸蚌相爭》的故事家喻戶曉,而“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個道理在我還沒有結束這課時同學們就已經得出了。我問學生:“如果你是鷸、蚌或者漁翁的話,你希望自己是誰?”大家異口同聲地回答是“漁翁”。這個回答是我意料之中的。於是我又問:“如果你就是‘鷸’或者‘蚌’的.話,你又會怎麼樣呢?”然後我讓學生進行討論。他們還歸納爲:雙方相爭,獲得利益的往往是第三者。其實學完了一則寓言故事,學生能總結出道理,並將這個道理熟記於心就可以順利地結束教學了。

《寓言二則》教學反思2

《紀昌學射》這則寓言篇幅短小、內容淺顯,但人物個性鮮明,給我們塑造了一個勤學苦練的紀昌。特別是文章中描寫紀昌練眼力的句子,描寫生動,突出表現了紀昌的品質。這部分內容既是故事情節的重點,也是語言表達上的重點,應該說是人文精神與語言表達的結合點。因此在教學中,我特別注意引導孩子緊抓練眼力語句,在讀讀議議、品詞品句中感悟紀昌品質。

《扁鵲治病》這則寓言比較易懂,學生基本上能透過自讀自悟明白其中的道理,因此,教學時,我放手讓學生透過自己閱讀文字去理解、體會。我以扁鵲四次給蔡桓公看病爲主線,透過研讀蔡桓公的反應,來探究文字,讓學生有思考的餘地,透過想象來豐富文字。我讓學生先找出描寫蔡桓公和扁鵲表情、神態、動作的詞句讀讀,然後讓他們透過這些描寫想象蔡桓公和扁鵲的心理活動,再把自己想到的補寫在書上。學生積極性很高,想象合理豐富。透過揣摩不同人物的不同心理,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加深對人物的理解,這樣既鍛鍊了學生的寫作水平,又讓學生進入課文中去,在寫中體會到了人物的心理。使學生能更深入的體會扁鵲醫術的高明,醫德的崇高;體會蔡桓公固執己見和不聽正確意見的性格,以達到明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