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寓言二則》教案

教學目標1、能在語言環境中正確認讀本課8個生字。積累詞語9個。理解成語“自相矛盾、掩耳盜鈴”的意思。

《寓言二則》教案

2、能流利地朗讀課文。在閱讀的過程中瞭解文章的內容。

3、明白做事要求實事求是,不要誇大其詞,更不應自欺欺人。

教學重、難點重點:能讀懂課文內容,識記本課的生字,理解課文中相關詞語的意思。

難點:能理解寓言故事中所蘊含的深刻含義。

教學媒體生字卡片

課前學生準備充分預習課文

教學流程備註

一、學習《自相矛盾》

1、媒體演示,出示矛和盾的圖片。

(1)師簡介:小朋友,你們見過這兩樣東西嗎?這是兩個古代戰場上兵器的名字。(出示生字:矛、盾)

學生字矛、盾(指名讀,齊讀。)

2、初讀課文,感知內容,把課文讀正確。

就這兩樣普通的古代兵器,課文要告訴我們一個怎樣的故事呢?讓我們輕聲讀讀課文,注意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學習課文

(1)媒體演示:課文內容。

(2)那個人是怎樣吹噓自己的貨物的呢?

出示句子:他舉起矛,向人誇口說:“我的.矛銳利得很,不論什麼盾都戳得穿!”接着又舉起盾,向人誇口說:“我的盾堅固得很,不論什麼矛都戳不穿它!”

學生自由讀。

(3)理解“誇口”

這個賣矛和盾的人在叫賣自己的矛和盾時,課文中都用了一個詞——誇口(板書:誇口)什麼叫誇口?

(4)誰能學着這樣的口氣,來介紹他手中舉着的矛和盾。

(5)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讀,指名有感情地朗讀。

(6)理解“啞口無言”

師生合作讀最後兩句:面對大夥的質問,他怎麼樣?(板書:啞口無言)

什麼是啞口無言?他爲什麼會啞口無言?

4、老師總結

這個賣矛和盾的人不顧實際情況地隨便誇口,說大話,讓自己的話自行矛盾(板書:自相矛盾),最後被人們質問得啞口無言。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做事要實事求是,不能誇大其詞,否則只會互相矛盾。

二、揭示課題

1、剛纔我們透過一個小故事懂得了一個道理,我們把透過一個故事說明一個道理的小文章成爲寓言,板書:(寓言)

2、今天我們學習的就是第24課――寓言二則,齊讀課題。

學習《掩耳盜鈴》

1、出示“掩耳盜鈴”,師:我們再來學習一則寓言故事。

2、學習生字:這裏的兩個生字:“掩”和“盜”分別是

什麼意思,聽聽課文錄音,動腦筋想一想。

3、自由讀課文:讀正確,思考詞義。

4、用動作來表示這兩個生字的意思並想好辦法記住這兩個字。

讀寓言故事,理解寓意。

(1)那個掩耳盜鈴人想象中捂住自己的耳朵,然後偷鈴會有怎麼樣?

(2)實際結果怎麼樣?邊讀課文,邊劃出有關的句子。

(板書:被人發覺)

如果當時你也在旁邊,你想對那個掩耳盜鈴的人說些什麼?

小組討論、集體交流

(板書:自欺欺人)

(4)小結:小朋友說得真不錯,其實,你們對偷鈴人說的話就是這則寓言告訴我們的道理――做人、做事都不能自己欺騙自己

複習鞏固、指導寫字。

識字遊戲:看誰認得快

寫字指導:銳、啞、鐺,這三個左右結構的字,注意書寫時要左窄右寬

板書設計24、寓言二則

誇口掩耳盜鈴

自相矛盾自欺欺人

啞口無言被人發覺

本課小結

在教學的設計中我把第二則寓言故事的寓意透過讓學生對那個盜鈴者說說心裏話這樣一個環節來揭示。在這一環節中注重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孩子,讓孩子們透過小組形式的討論,根據課文的內容,試着對那個盜鈴者說說心裏話,應該說這一環節老師是完全放手讓孩子自主學習。但從實際的效果來看,一部分優秀的學生,有較強語言表達能力的孩子,自主學習的效果明顯,能根據課文的內容透過對盜鈴者說的話來揭示寓意,這樣的設計對那部分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在閱讀理解能力和口頭表達等方面的確有很大的幫助。但對於一些後進的學生,效果就不容樂觀,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更應注重老師的引導。教師可否在孩子們說心裏話後,增設這樣一個環節:他們說得好嗎?你能學着他的樣子也來說說嗎?這樣既可以給那些學習有困難、害怕發言的學生一個示範,也可以激發這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他們參與學習的慾望,從而更好地達到預期的目標。

標籤:二則 寓言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