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關於《永生的眼睛》的教學反思

《永生的眼睛》是四年級下冊“熱愛生命單元的一篇文章,展示了 “我”的父輩儘自己最大所能來幫助他人的可貴品質,藉此 來教育所有讀者。弘揚了關愛他人。無私奉賢的崇高精神。文章刻畫了兩個讓人難以忘懷的形象:善良。樂於助人的父親;可愛,才華橫溢的溫迪,他們熱愛生活 、關愛他人的心,讓人尊敬、讓人懷念。爲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注意做到了以下幾點:

關於《永生的眼睛》的教學反思

一:抓住題目,展開教學。

眼睛是心靈的視窗,能折射出人性的善良和美好。本文以“永生的眼睛”爲題富有深意。所以在教學中,我首先抓住課題,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內涵。如初見課題時我請學生談’“ 永生”的含義,再談對題目的理解,自然就是“眼睛永遠都活着。”對於學生的理解,我並沒有急於肯定或否定,深究課文後,再去理解題目,學生就不會停留在字面上的理解了,而是有了本質的昇華。

二:抓住重點句子、創設情境組織教學。

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在教學中,我創設情境,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學習文章主體部分,抓住父親的話,透過多種形式的感情朗讀,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體會文中人物品質。孩子們在讀中感悟、受到薰陶、獲得啓示,從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培養一種意識,樹立對生命的熱愛,對他人的關愛。

此外,我還在教學中強調了文中的兩次對比的寫法:(1)對於捐贈母親、父親的眼角膜時琳達的不同態度。(2)14歲的琳達和溫迪面對親人捐贈器官時的不同態度的.對比,讓學生在具體語境中學習習的寫作方法,深入體會父親言傳身教的意義。

三:注重課外延伸,拓展提升。

本課節選部分已經讓人感動,但課外延伸的部分更讓人潸然淚下。所以在學完課文後,我連結了課外內容——溫迪的故事。我飽含深情地朗讀着。讀着,讀着,我看到學生似乎都噙滿淚水,爲溫迪的死而哽咽,更爲溫迪的善良琳達的博愛所感動!在琳達一家的故事裏,我們共同感受到了人間最偉大的情感,那就是愛!但是我們不僅要感受愛,更重要的是傳遞愛!奉獻愛!所以我設計了“你對器官捐贈有哪些新認識?你打算做點什麼?”這個問題,在孩子們的回答中,我知道他們從本文中學到了許多許多……

四、困惑:

一節課下來,雖說感情味兒很濃,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但我感覺自已還是講得過多牽得過多,生成新的內容不多,上得不夠大氣。反思原因大概有兩個方面:(1)、教案設計過細,教的成份過重。(2)、沒有完全放心讓學生自主學習。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把握好教學思路,加強日常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真正做到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調節器動學主的積極性,使每個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