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永生的眼睛》教學設計及反思

學習目標:

《永生的眼睛》教學設計及反思

1、認識6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培養關愛他人、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

3、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語言進行生動細緻的描寫,從而表現人物精神品質的寫作方法。

4、按課文前的“連接語”中的要求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

5、師生共同蒐集有關器官捐獻的資料及相關事例。

6、小調查:問問你身邊的人們,他們對器官捐獻的事情瞭解多少?他們願意捐獻自己的器官嗎,爲什麼?

教學過程:

一、閱讀資料,交流感受

1、教師匯入:《觸摸春天》中盲女孩安靜是那樣熱愛生活、熱愛生命,可是她只能用手去觸摸春天,用心感受生命的美好。如果她有一雙明亮的眼睛,那給多好呀!請同學們快速閱讀下面的資料:

2、看了這兩段資料,心中有什麼話要說?

引導學生談一談對器官移植的看法:假如自己的父母要求在死後捐獻器官或遺體,你會同意嗎?你是否願意在死後捐獻自己的器官或遺體?

二、默讀精思,探究文字

1、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永生的眼睛,相信同學們學習之後一定會對器官移植產生新的看法。

2、默讀這篇課文,讀準生字新詞,說說琳達一家人爲了讓盲人重見光明,他們是怎樣做的。

3、檢查預習情況。

(1)檢查詞語朗讀情況。

(2)檢查朗讀情況,說說琳達一家人爲了讓盲人重見光明,他們是怎樣做的。

三、、大膽評議,深化感受

1、師:讀了課文後,你最喜歡文中的哪個人物?爲什麼?請與組內同學交流一下,並從文中找出你喜歡的依據。

2、(當學生說喜歡琳達父親時)請學生找出父親教育“我”的兩段話。

a、投影出示句一,讀一讀。談談自己的感悟:你可以給予他人哪些東西?爲什麼說給予別人自己身體的一部分是最珍貴的?

b、投影出示句二,引導學生討論:第二處語言與第一處語言有什麼關係?

c、把父親的這兩段耐人尋味的話連起來讀一讀,談談自己的感悟。

師:看來,這位父親不僅以自己的言行影響了琳達和溫迪,也教育了我們大家。他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的靈魂必定得到永生。除了父親,還有喜歡的人嗎?

3、(琳達母親)是啊,文章雖然對母親的描述是輕描淡寫的,但我們卻能感到她那美好的心靈和高尚的情操。

4、(琳達)琳達是貫穿全文始終的人物,她不僅愛父母,愛孩子,也愛別人。她同樣是個 非常有愛心的人。

5、(溫迪)課文對她的毛寫着墨不多,從哪兒看出她很懂事?

6、出示8、9小節,學習體會含有“驕傲”一詞的句子

a.引導學生說一說誰爲誰感到驕傲,爲什麼感到驕傲,從中體會到什麼?

b.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些語句。

6.課文到這裏戛然而止,但故事本身並沒有結束。下面請同學們輕聲讀一讀故事原文的結尾,讀後交流自己的感受。(出示投影)

7、課文學到這也結束了,現在你明白了課文爲什麼叫“永生的眼睛”了嗎?

四、交流體會,延伸課外

學完課文,你對器官捐獻有什麼新的體會?你打算做些什麼?

鼓勵學生課後透過辦板報、廣播、寫倡議書等方式向家長及社會宣傳器官捐獻的'意義。

課後體會: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體會含義深刻的詞句,領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這篇課文用了大量篇幅來描寫人物的語言,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語言進行體會,特別是父親的兩段話給人以深刻的啓迪,應引導學生反覆研讀有關語句和段落,透過字面體會人物的情感,並從中受到感染薰陶。如在體會父親教育“我”的第一段話時,可引導學生想一想:你可以給予他人哪些東西?爲什麼說給予別人自己身體的一部分是最珍貴的?讓學生結合課前查閱的有關器官捐獻的資料,談談自己的理解和認識。在理解有關父親的第二處語言時,可引導學生思考:第二處語言與第一處語言有什麼關係?最後把父親的這兩段耐人尋味的話連貫起來體會父親崇高的思想境界。教學時還應引導學生按照提示語的要求,找出含有“驕傲”的句子,有感情地讀一讀,再聯繫上下文進行體會,從而深刻感悟“我”和女兒溫迪的思想感情。課前,我佈置學生查找有關資料或調查周圍人們對捐獻器官的認識、態度,瞭解爲什麼會有人反對或不願意捐獻器官,爲學習本課做好準備。作爲一篇略讀課文,內容不難理解,課堂上我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要讓學生先讀提示語,把握閱讀要求;然後初讀課文,從整體入手瞭解課文內容;再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細讀課文,畫出令自己深受感動的語句和段落,並在旁邊做上簡單的批註。之後,組織學生交流自己的理解和體會。教學時,我自己努力注意朗讀的指導,以求使學生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情意深厚,但我感覺沒有充分注意引導學生設身處地體會人物的心情,讀出人物的感情。指導朗讀的方式也比較單一,沒有小組合作的方式等讀好人物的對話。當然,我覺得在學生自讀自悟、感情朗讀的基礎上,能讓學生對文中的人物進行評價,並談談自己從這些人物的言行中受到了什麼啓發,有什麼感想,同學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啓發,進一步加深體會。課後可讓學生進一步蒐集、整理資料,透過寫倡議書或辦板報的形式向人們宣傳捐獻器官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