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文教學反思

作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透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文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文教學反思

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文教學反思1

教學本課前,我佈置學生蒐集一些寓言故事來讀一讀,在第一個環節匯入中讓學生回憶過去的或者讀過的寓言故事進行交流,拓寬知識面,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充分感知寓言形象是理解、揭示寓言的基礎和前提,因此,在第二個環節初讀課文時,我讓學生充分地、自由地閱讀課文,對自己沒有讀懂的地方做上記號並再全班提出讓學生勇於發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教學此環節時,我將學生質疑的問題進行歸納小結,最後落腳再三個問題上:南郭先生是怎樣在樂隊裏混的?爲什麼能混過一次又一次而不被人發現呢?後來他爲什麼要偷偷地逃走呢?整篇課文的學習就圍繞這三個問題展開。根據學習要求,再讓學生充分、自由地閱讀課文,並在有收穫的基礎上到小組中進行交流,然後抓住由這三個問題引出的重點句子和詞語理解課文。如“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幫,捂着竽眼兒,裝腔作勢,混在隊伍裏充數。”

爲了讓學生深刻領悟到南郭先生那不會裝會的醜態,我用老師的朗讀給學生創設了一個想象的空間,讓學生充分大膽地發揮自己的現象,把自己腦海裏浮現出的南郭顯示描述出來,然後讀出來,這樣將文字語言轉化爲形象畫面,課堂效果非常不錯。再理解“講排場”一詞時,我讓學生聯繫上下文,找出“排場”再這裏是指三百人吹竽的大場面;再理解“濫”字時我又用了選擇字義的方法讓學生理解,這些不同形式地理解詞語的方法都是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具有學習的能力,並且注意訓練學生用概括、簡練的語言敘述和回答問題,不要複述課文,體現了教學的文字性和工具性,也充分體現了“授人魚,不如授人漁也。”

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文教學反思2

《萬年牢》是一篇略讀課文。這篇課文講述了一位父親真誠地爲人、做事、做生意的故事。

故事是圍繞父親做糖葫蘆這件事,分兩部分講父親做事的認真和實在的。我想,編者安排略讀課文的教學,目的之一是要我們訓練學生略讀的能力,不要求咬文嚼字,只要求“粗知課文大意”;目的之二是讓我們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自己把課文讀懂,在實踐中掌握讀書方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儘量做到大膽放手,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興趣,最擅長的方法學習,透過小組合作,全班交流,來取長補短,達到整體的完整。

其次,重視朗讀和讀後感受,強化學生對語言的感悟過程。

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文教學反思3

《我愛故鄉的楊梅》是一篇選學課文。這是一篇狀物的文章,寫了楊梅樹和楊梅果,重點寫了楊梅果的形狀、顏色和味道,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熱愛故鄉楊梅的思想感情。文章脈絡清晰,詞句優美,耐人回味。

根據文字的特點,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指導學生學習課文生動、形象的摹狀、描繪手法,品味其中的喜愛之情。而體會作者思念故鄉,熱愛家鄉的深厚感情,則是本課教學的難點。我的教學思路爲:

一、圖片匯入,介紹楊梅。

二、品讀“楊梅”,學習描摹。

三、聚焦“愛”,體會喜愛之情。

四、拓展原作,體悟愛鄉之情。

從課堂實施的過程來看,本課的教學目標達成,教學重點也較突出,教學難點也得以突破。我覺得較成功之處有以下幾點:

1、品讀“楊梅”,學習描摹,這一重點突出。課文第四到六自然段具體地描寫了楊梅果的形狀、顏色、味道,條理清楚,是指導學生寫觀察作文的最好範例。教學時我先讓學生找到文中直接描寫楊梅的句子,交流後出示相關句子,讓學生思考作者分別從哪幾方面介紹了楊梅?然後引導學生精心研讀,掌握寫法,明白作者是怎樣把楊梅的形狀、顏色、味道寫清楚的?我想這樣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指導,讓學生學習作者的描摹方法,是很有實效的。

2、注重學生的自主讀悟,引導他們進行自我感悟,以學生的自我感悟來理解課文,體會感情。在聚焦“愛”,體會喜愛之情這一板塊中,我圍繞 “請大家再來讀讀直接寫楊梅以外的句子,想想:你讀懂了什麼?”這一個主問題,先讓學生自由讀,在交流、理解的過程中進行指名讀、小組讀、齊讀等形式,最後指導感情讀。從學生的朗讀中可看出他們感受到了作者對故鄉楊梅的喜愛之情。在教學楊梅樹這一小節中,我運用了創設對話的方法,效果也不錯,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之外,也幫學生理解的個別難以理解的詞語。

 3、在突破難點這一環節上,處理得較好。爲了能讓學生比較自然地體會作者思念故鄉,熱愛家鄉的深厚感情,我在上課過程中向學生提供了有關作者的資料和相關的歷史背景。這樣拉近了學生與作者,與本文的距離。在教學過程的最後一個板塊,我還向學生介紹了本文的創作背景,並且拓展了原文中的一個片段資料。有了這些資料的鋪墊,學生學到最後水到渠成地感受到了其實作者是愛着故鄉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他是把愛家鄉的一切濃縮爲愛故鄉的楊梅。

當然,這節課中也存在不足之處,學生的感情朗讀今後還要加強指導。讓學生抓關鍵詞品讀句子,如何能增強趣味性值得深思。

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文教學反思4

1、《古詩詞三首》教後反思

新課標要求小學生掌握、記憶的詩詞爲70餘篇,如果篇篇要孩子死記硬背,豈不是一件苦累的差事兒。當代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說過:人類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個,就是背誦。尤其是讀中國書,更要高聲朗讀,讀得多了,自然就懂得言語與文字的音韻。他還特別指出,硬記不是背誦,背誦就像唱歌一樣,很愉快的。爲此,在設計教學環節時我就思索:古代詩詞琅琅上口,易於傳唱,現代人也願意用古詩詞填詞作曲。既然詞曲作家能爲古詩詞譜曲,爲什麼不能將它填於學生熟悉的歌曲之中,讓他們相互傳唱,在傳唱中記憶,在傳唱中領悟,在傳唱中抒發自己的情感,讓學生在快樂的歌唱中學習呢?首先,我讓學生欣賞歌曲《憶江南》,進一步感受古詩詞的魅力,和詩人的情感產生共鳴,既有思念又有讚美,在讚美中思念,在思念中讚美,爲學生用熟悉的曲譜填詞打下基礎。其次,給學生一個拓展的方向。詩詞與音樂的結合,既讓學生欣賞了詩詞的韻律美,也將學科性結合起來,讓學生感受到了成功:我也可以爲自己喜歡的詩詞譜曲了! 學習是知識積累的橋樑,興趣是最好的導師。這次的拓展讓每一位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真情的投入,自由的表達,放飛智慧的風箏,在歌唱中感受快樂,在歌唱中燃放激情。

作爲教師,我們在挖掘古代詩詞教育資源的同時,是否更應該考慮到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所承載的五千年文明史的感悟呢?

2、《桂林山水》教學反思

《桂林山水》這一課,用優美流暢的文字描繪了桂林山水獨特的美。我用圖片和影像展現了桂林如詩如畫的美景,激發了學生對桂林山水的喜愛,接着讓學生找出描寫桂林山水特點的句子,結合看到的畫面,說說對桂林山或水某一個特點的感受,以此引導學生主動體會,形成讀的見解,並透過讀表現出來;接着再品讀、評讀、誦讀??讓學生讀出美、讀出情趣、讀出感情。在學生對朗讀的評價中,教師順其自然地引導學生確定重點詞語進行品析與體會,或結合語境理解,或對照圖像認知,在讀中感悟意思,用感悟促進朗讀。朗讀讓學生感受語言的神奇、內容的豐富多彩,感悟美、體驗美。但在課堂中,除了品析、朗讀外,如果採用多種的教學手段,如畫畫、吟詩、頌美文??能更好地讓學生感受語言的美,大自然的美。

3、《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

《記金華的雙龍洞》是篇遊記,主要描寫了“外洞、空隙、內洞景物”的特點。教學時,爲了體現新課程標準中讓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得到充分的發揮,我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景點進行遊覽,然後對學生感興趣的孔隙部分進行重點教學,如此安排,主次分明,體現了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分清文章的主次。教學“空隙”時,努力實現教育民主化,形成師生共同激勵,相互促進的教學新格局。教學“外洞和內洞”時力促以培養學生自主精神和自學能力爲核心的教學理念的形成。教學設計立足課堂,優化教學進程;突出精講點撥,講究藝術提問,從以學生的機械學習爲主轉變爲聽、說、讀、寫的綜合訓練爲主。

課堂上,我緊張有餘,教學機智不足;教學內容過多,對各個教學過程挖掘的深度不夠;學生主動參與的精神不夠,教學氣氛不活躍。今後我在教學工作中要更加註重學生的學習效果,爲學生創設一個輕鬆的學習環境,激發他們對學習語文的興趣。

4、《七月的天山》教學反思

《七月的天山》一課從天山的水、樹、花三個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特點。字裏行間流淌着大自然的美,洋溢着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學生對祖國的風景名勝有強烈的好奇心,他們在此方面接受的資訊比較多,課外書會接觸一些、聽別人介紹也會了解一些,還有電視電影中也能看見一些,還有不少學生去旅遊,親眼見過一些。在教學時,我按以下教學思路進行教學:

1、這是篇略讀課文,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先引導學生自讀通讀課文,談談自己的感受,交流疑問,並進行自主解決,教師適當點拔。

2、多種方式感情朗讀課文,讀出天山的美,從中體會作者豐富的想象,確切的比喻和恰如其分的形容等,還要把握遊覽的順序和地點的轉換。

3、選擇自己喜歡的語句進行背誦和摘記,並進行背誦交流。

5、《中彩那天》教學反思

《中彩那天》一課講述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孩子們也同樣對這篇課文興趣濃厚。我在課堂上先提出問題:一般人中彩後的反應是什麼?而父親的反應又是如何呢――父親神情嚴肅。把我趕下車。父親怎麼會有如此反常的舉動呢?他們馬上從課文的第8自然段找到了

答案:因爲中彩的彩票是父親幫庫伯稍的。我引導學生想象:此時的父親心裏可能在想什麼呢?孩子們有的說:我怎麼這麼倒黴,中彩的怎麼不是我那張呢?有的說:這輛車不是我的,我不應該要??而後,我讓學生看事情的結果是什麼。接下來,又聯繫前面課文中介紹的我的家庭狀況及父親的心願感受父親的偉大。回憶着課堂上學生的表現,我在想:如果在學生理解了第8自然段,知道中彩的是庫伯的彩票後,就讓他們聯繫前面我的家庭狀況及父親的願望體會父親當時是多麼想得到這輛車啊,而且他也試圖將車據爲己有。在這樣的矛盾中,父親依然選擇了將車還給庫伯,品質是多麼可貴。學生在這樣的對比中,就會強烈的感受到這一點。這樣的話,理解開頭和結尾這兩句話就很容易了。

6、《萬年牢》教學反思

《萬年牢》一課中三次提到了“萬年牢”,含義十分深刻。給孩子們充分的時間理解這三處後,我就開始引導他們理解三處的聯繫。我本想稍加引導,孩子們就會輕而易舉的理解了,結果卻事與願違,越說越亂。於是我寫下三個萬年牢的含義,讓孩子們自己思考三者之間的聯繫。孩子們透過自由思考,很順利的理解了他們之間的聯繫。由這件事,我才發現自己在課堂上是那麼的不信任學生,這就使得孩子們沒有機會發展自己的語文能力。今後的教學中,我要時刻提醒自己避免類似的現象發生。學生能自己完成的,教師絕不包辦代替。

7、《尊嚴》教學反思

組織學生緊緊圍繞年輕人神態、動作、語言的語句展開討論學習,談自己的感受,體會年輕人自尊的人格。

給學生印象最深的是哈默和傑克遜大叔的那段對話。學生首先談對這段話的體會。教師在學生談體會時,發現學生僅僅停留在體會這幾句話,教師和學生展開了對話:“看來哈默這時並不是很餓。”一石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學生紛紛從前後找到一些語句來反駁老師:如前面的“臉色蒼白、骨瘦如柴”後面的“狼吞虎嚥”等。巧妙的引導讓學生能聯繫全文來讀書,思考,加深了對哈默自尊的體會。這時,老師進一步引導學生走近哈默,體會他在這個過程中的心理變化過程。但是這一步只停留在個別孩子的回答上,沒有給更多的孩子思考想象的時間。即使這樣,再讓學生讀書,學生也都不僅僅停留在表面的把聲音讀得堅定了。而是努力把自己當作哈默,讀出自己的體會,聲調不再像剛纔那麼高昂,低沉的語氣反而更顯自然,哈默的自尊不需要故意用堅定的語氣表達,而是用自己的心去體會。

其實,傑克遜大叔的話的理解是一個難點,“別看他現在什麼都沒有,可他百分之百是個富翁,因爲他有尊嚴!”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理解這句話時,結合自己收集的有關資料和自己的生活體驗來談,學生的體會會更深,資料的運用也更恰當合理。

8、《將心比心》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我儘量做到大膽放手,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興趣,最擅長的方法學習,透過小組合作,全班交流,來取長補短,達到整體的完整。

其次,重視朗讀和讀後感受,強化學生對語言的感悟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