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火車咔咔咔咔教學反思

導語:教學了火車咔咔咔咔後,老師會有什麼樣的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火車咔咔咔咔教學反思,供各位閱讀和參考。

火車咔咔咔咔教學反思

火車咔咔咔咔教學反思

快樂是兒童健康情緒的主色調,兒童學習過程本身應當讓孩子們主動愉快地參與學習,如何實現這一點呢?在教學中我主要以情境教學法,愉快教學法爲主,結合直觀演示法,創編教學法等。針對兒童的思維方式做到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從各層次幫助學生理解、學習音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則是透過聽、看、想、唱、動,採用模仿,遊戲、合作、探究、體驗的方法讓學生在“玩中學、樂中學”,堅持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原則,在教師的引導下,充分發揮音樂想象力、感悟能力,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  在這節課中,我緊緊圍繞創設情景、節奏遊戲、表演歌曲、延伸拓展幾個教學步驟完成教學。

首先聽歌曲《火車開啦》進教室,並在屏幕上播放火車前進的視頻,這就創設了特定的情境,引起學生對火車的注意,從而讓學生說說對火車的瞭解。這一環節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初步熟悉歌曲,也自然而然的引入本課的主題。

第二個環節是節奏遊戲。讓學生在瞭解火車的同時,模擬火車的聲音:汽笛聲“嗚”,大車輪聲“轟隆轟隆”,小車輪聲“咔嚓咔嚓”,並出示節奏讓小朋友開動小腦筋選擇相應的節奏車票“ X    -   |  X   -   |”“ X    X  |  X    X  |”“XX X X |  XX  X X |”。 這一切合主題生動形象的節奏車票遊戲中,學生邊拍手邊學火車的叫聲,讓學生感受X — (二分音符)、 X(四分音符)  、 XX(八分音符)這三種音符的時值,並在音樂活動中加以運用,既避免了單一、枯燥的節奏練習,也爲歌曲的學習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歌曲教學這塊,透過熟悉歌詞——按節奏念歌詞——跟琴模唱————隨鋼琴伴奏唱——表演唱等幾種方法學會歌曲,指導學生用活潑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自編簡單動作進行表演。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中。運用合作與探究的方式,鼓勵學生參與合作,積極思維,共同創造,營造出一個師生互動、學生協作的課堂環境。

最後一部分是課堂小結和課外延伸,觀看火車圖片和視頻,瞭解火車知識。讓小朋友回去畫畫火車、做做火車、唱唱火車的歌,最後師生同唱《火車開啦》,在遊戲、律動中結束全課內容。針對一年級學生主要靠形象、具體的聲音、實物等記憶的特點,設計以上環節,力求透過聽音樂、看動畫、拍節奏、唱歌曲、開火車等活動激發他們的興趣,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來,積極主動的學習音樂,在唱歌、遊戲、創編、表演等過程中得到審美的體驗,逐步實現三維目標。

附:火車咔咔咔咔教案

 教學目標

透過欣賞樂曲《火車咔咔咔》,感受樂曲歡快的情緒及音樂形象。

教學重、難點

在感受樂曲音樂形象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方式(樂器演奏、編配打擊樂器伴奏。)

創造性地表現樂曲。

 教材分析

《火車咔咔咔》是一首阿根廷樂曲。歡快的節奏、跳躍的旋律,在樂曲進行中不時地加進模仿火車的汽笛聲和用沙槌模仿車輪行進的節奏,使得樂曲的音樂形象非常鮮明。

樂曲由三個部分構成。開始,沙錘用穩定的四分音符,模仿車輪行進的節奏,由弱漸強,好像一列火車在向我們駛來。接着出現了歡快的主題,節奏緊湊,打擊樂的.伴奏非常突出,增添了樂曲的歡快情緒。

樂曲的第二部分變化不大,只是把兩個樂句的結尾音延長了三拍,並加進了模仿的汽笛聲,好似火車在田野上飛馳。

樂曲的第三部分再現了第一部分。樂曲的最後,歡快的旋律、車輪的節奏聲與汽笛聲融合在一起,交織成一首歡快的歌。

阿根廷位於南美洲的南部,首都是布宜諾斯艾利斯。

 教學過程

一、匯入部分

教師播放樂曲《火車咔咔咔》引子部分,請學生辨別是什麼聲響?(火車啓動出發的聲響。)

師:我們今天就欣賞一首表現火車行進的阿根廷樂曲《火車咔咔咔》。(《火車咔咔咔》音頻)

 二、欣賞樂曲

1. 熟悉樂曲主題A。(《火車咔咔咔》主題A)

師:樂曲《火車咔咔咔》是由兩個主題組成的。我們先看主題A。

(1)這個主題的節奏有什麼特點?(節奏規整、以八分音符爲主,有後半拍開始的樂句。)

(2)隨老師的琴聲,唱一唱這個主題。

(3)教師播放錄音,聆聽主題A。

(4)主題A的情緒是怎樣的?(主題配以打擊樂器伴奏,情緒歡快。)

2. 熟悉樂曲主題B。(《火車咔咔咔》主題B)

師:剛纔我們唱、聽了主題A,現在我們再看主題B的曲譜。

(1)主題B與主題A在節奏上有什麼不同?(沒有了後半拍開始的樂句;增加了連音線,出現了三拍的長音。)

(2)隨老師的琴聲,唱一唱這個主題。

(3)教師播放錄音,聆聽主題B。

(4)主題B的情緒,與主題A有何不同?(主題B與主題A相比,增加了一些抒情的因素,好似火車奔馳在美麗的田野上。)

3. 教師完整播放樂曲,學生感受樂曲音樂形象。(《火車咔咔咔》音頻)

4. 介紹演奏樂器——馬林巴。(馬林巴圖片)

馬林巴是南美洲民族樂器,音階排列和鋼琴琴鍵相似。演奏者手持雙槌敲擊,音色清脆。

5. 再次完整聆聽樂曲。(《火車咔咔咔》音頻。)

教師在播放樂曲前,向學生提出問題:

(1)主題A和主題B分別在樂曲中出現了幾次?(主題A出現了6次,主題B出現了3次。)

(2)主題A和主題B每次出現時有變化嗎?(主題A有時是重複,有時是變化再現,變化的方式有加花,有轉調;主題B基本沒有變化。)

(3)主題A的變化再現,使樂曲情緒有了什麼變化?(使樂曲情緒更加歡快。)

6. 欣賞《火車咔咔咔》動畫。

 三、表現樂曲

1. 用課堂樂器表現主題A。

學生用豎笛或口風琴演奏主題A。

2. 用打擊樂器爲主題B伴奏。

由教師用鋼琴演奏主題B,學生用打擊樂器爲主題B伴奏。

選用什麼打擊樂器、什麼節奏型,由學生討論決定。教師應鼓勵學生用自制的打擊樂器伴奏。

3. 教師鼓勵學生創造火車啓動、出發的音響,作爲樂曲的引子。

4. 師生合作,演奏主題旋律。

 四、課堂小結

透過本節課欣賞樂曲《火車咔咔咔》,同學們感受到了樂曲歡快的情緒及音樂所表達的形象,也嘗試了用不同樂器爲樂曲做以伴奏,希望同學們課後能夠爲樂曲編配更多的打擊樂器伴奏。

標籤:教學 反思 火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