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從問題到方程的教學反思範文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的,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要求關注學生學習數學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本節課的教學就是圍繞新課標倡導的“自主、合作、交流、探究”來設計,透過不同的活動方式來有效地呈現教學內容。

從問題到方程的教學反思範文

1.問題情境的創設要有鮮明的指向性

問題情境要結合課堂,有目的的選擇和設計,既要關注學習內容、學習對象的引出與揭示,更需要從學生的需要出發,關注學生的認識和認同,爲學生有效的自主建構提供時間和空間。選擇合理的問題情境,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建構,這也是新課程的價值追求。

本節課創設用“天平稱量食鹽的.質量”這一情境引入課題比較合適,因爲從天平的平衡學生可以直接獲得相等關係,直觀、形象、易懂。在有效地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又揭示了方程是表達數量之間相等關係的天平。方程是解決實際問題的有效工具。從而引入課題:從問題到方程。

2.課堂活動的設計要有多樣性、層次性

本節課三個活動層次分明,安排的三個活動環環相扣,既相互獨立又自然形成一個整體。活動一用數學語言詮釋天平平衡的道理,使學生初步體會到方程可以描述天平所表示的數量之間的相等關係;

活動二使學生體會到運用方程來表示實際問題中相等關係的一般性和優越性;活動三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進一步提升從問題到方程的認識,從而完成整個建構活動。

3.教材的使用要有創造性

對課本素材的充分利用,即每一個活動都是在課本所提供的基礎上,或挖掘內涵,或利用變式,或改變題型,體現了數學課程標準中創新使用教材的要求。同時這樣的設計,也使得每一個“活動”中的問題之間具有了一定的“邏輯聯繫”,這就使得解決問題的過程成爲一個動態的、連續的過程,可以給學生留下長久的回味和對知識的深刻理解,從而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整體建構。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是學生認識數學、形成能力的場所,也是學生成長的舞臺。教學設計要爲學生的發展服務,以生爲本,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和認識,學會設計建構性活動,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數學化水平,防止用簡單的解題訓練,替代數學化認識。教學應以學生爲主線,關注學生的數學化認識,體現直接經驗形成所經歷的認知過程,變簡單傳授爲理解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