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捆小棒教學案例及反思

【教材內容及分析】

捆小棒教學案例及反思

本節內容藉助現代化資訊技術,展現現實生活中的情境,讓學生仔細觀察、動手操作。在數學教學中,讓學生經歷學習的過程,參與數學知識、結論的形成過程,可以幫助理解和掌握相應的知識,更可以給學生帶來探索的體驗、創新的嘗試,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新課程的數學教育,既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要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學情分析】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具有了一些關於20以內的數和運算的經驗,加之剛剛學習了《加減法(一)》,學生對10 以內數的認識和運算均有一定的基礎,所以學生對本節教材也不會感到陌生。但是,由於本課時所涉及到“數位”的概念比較抽象,因此,在教學時,應結合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藉助操作領會個位數字和十位數字所表示的含義,能正確、規範地書寫11——20各數。

【教學目標】

1.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主動參與活動過程,初步認識11~20的各數,知道這些數是由1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大小。

2. 經歷觀察、思考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3.培養學生積極參加生動、有趣的數學活動。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師:同學們想想你學過哪些數?關於這些數你們都知道些什麼?

生:①我知道7大於5,2小於6。

②我知道4的後面是5,前面是3。

③9在10的前面,10比9多1。

④10是最小的兩位數,9是最大的一位數。

⑤我還知道2,4,6,8,10是雙數。

師:你在生活中還見過哪些數?

生:鐘面、日曆、手錶上的數……

師:(投影顯示一包原裝的鉛筆)你能猜出這包是幾根嗎?(猜猜看)

讓學生開啟自己與屏幕上一樣的一包,數數有幾根。讓學生拿小棒,數出10根,用皮筋紮成1捆。

師:你知道這10個1根是幾個十根嗎?(1個十)

師生一起在1捆(10根)後面一根一根地擺,邊擺邊數。11,12,…,20,再把10個單根的紮成一捆。從1數到20,從7數到18。

反思:情景創設,透過數一數、捆一捆,直接而有效地讓學生知道10根一捆,一捆是10根,從而體會10個一是1個十,讓學生感知10個10個數的簡便性,爲下步教學11到20的組成奠定基礎。】

(二)動手操作

1.假如你是小售貨員,老師要買10枝鉛筆,你怎樣拿給老師呢?怎樣拿得快呢?

2.小組討論怎樣擺小棒就能讓老師和同學們不用去數一眼就能看出是11根小棒。(試擺)

3.小組彙報:把每組擺的結果投影展示。

4.比較得出:先擺一捆,再擺一根,能讓別人一眼就看出是11根小棒。

5.師在計數器上撥出11,學生看清數位。

師:你知道11中的兩個1各表示什麼嗎?

引導學生說出:左邊的“1”表示的'是一捆(1個十),右邊的“1”表示1根(1個一)。

師小結:11裏面有()個十和()個一,並在計數器下面寫出11。

6.剛纔我們撥出了“11”,你還會撥哪些數?再把它寫出來。(兩人一組,邊撥,邊讀,邊寫。)

小組彙報。

生:①我會擺13,15,18,20,…

②我知道13裏面有1個十和3個一。

③我會寫11~20了,20就是先寫上2,然後在2的右邊寫“0”。

⒎師:誰能用最快的速度拿出20根小棒呢?

(拿2捆)

你知道這是多少嗎?這是2個10根。

【反思:透過擺小棒,讓學生理解11到20各數的組成。這樣學生經歷了學習的過程,參與數學知識、結論的形成過程,可以幫助理解和掌握相應的知識,更可以給學生帶來探索的體驗、創新的嘗試,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⒏練習(投影出示)。

(1)看圖讀數,寫數。

(2)讀一讀(卡片投影)1114171820

9.觀圖談聯想(教學例3)。

(1)電腦出示直尺圖(0用卡片變大)。

師:你在這把直尺上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同桌商量,仔細觀察。)

(2)全班彙報。

生1:我看到0最小,20最大。生2:我知道13前面是12,後面是14。

生3:16比15大比17小,在中間。生4:有單數,有雙數,還有整十數。

生5:我想從20再往後數就是21了。生6:我發現越往後數越大。

生7:我看到“0”是開頭的,“0”叫起點。

【反思:安排在直尺上讀數,可以直接而有效地讓學生形象的看到20以內數的排

列,爲學生認識數的大小和順序打下基礎。】

(三)形式多樣,深化知識

1. 遊戲――運動員集合站隊。

選8個同學戴上號碼頭飾:9號、10號、11號、13號、16號、15號、14號、12號。

師:你們8名同學代表我們班參加學校運動會,希望你們奮力拼搏,爲班級爭光。

(1)請運動員按從小到大的號碼順序排好隊,並報出自己的號碼。

(2)宣佈隊員參賽項目。(如點到自己的號碼向前一步站好,然後再歸隊。)

①號碼比14小的運動員參加50米賽跑。

②號碼比10大比16小的運動員參加跳繩比賽。

③號碼最大和最小的參加跳遠比賽。

師小結: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反思:遊戲的設計溝通了新舊知識的聯繫,便於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各種體育比賽項目的安排具有趣味性,符合兒童年齡特點,有效地鞏固了所學知識,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課後反思】

《捆小棒》是一課透過動手擺、捆小棒讓學生認識11-20各數的過程。首先教師在設計中利用多種方式:創設情景、動手操作、讀直尺上的數等學生比較喜歡的方式來進行,這樣的設計使教學內容頗具童真和童趣這樣的選材是有效的,充分貫徹課改精神。整個程序條理清晰、目的明確,整堂課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學教師提出“你看到了什麼?”“你想到了什麼?”“關於這些數你還知道些什麼?”等問題,讓學生去探索、去思考,是非常有意義的,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這樣的組織處理又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