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風箏》教學案例及反思

課改爲學生開啟了情感的大門,考試則澆滅了學生的激情。

《風箏》教學案例及反思

自從實行課改以來,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了更多暢所欲言的機會。他們可以按自己的情感體驗解讀文字,但這些不涉及是非的個性情感隨着課文變爲考場閱讀文,一切都只有標準答案而已。於是學生拿着試卷質問;我的爲什麼不對?有時我被問得啞口無言,這樣的事屢見不鮮,集中最令我難忘的.是那一次:我上《風箏》一課及評講《風箏》閱讀文時的情景,相同的問題卻出現不同的課堂效果。

上課片段

師:同學們,你們怎樣理解弟弟忘卻精神虐殺這件事?

學生1:弟弟在說謊,他不想讓哥哥再爲那件事而難過自責。

學生2:弟弟受封建禮教摧殘過深,感情麻木,所以什麼都忘了。

學生3:我覺得他並沒有忘卻,只是他很愛他的哥哥,所以不懷恨在心了。

學生4:我覺得“全然忘卻”是善意的謊言,他是故意讓哥哥覺得他一千的做法並沒有給自己留下心靈的傷痕,目的是怕哥哥傷心自責。

學生5:真的忘了,因爲當年事後他馬上理解了哥哥的行爲,知道哥哥見他他好,爲自己有出息,所以沒放在心上。

這就是這堂課中最精彩的片段,教室中飛濺着激情的火花,別說學生就連我都沉醉其間。

一個月後的小考,剛好考到了這道題,班裏有不少學生被扣了1分。那天我拿着試卷去評講,學生一掃以前上課時的激情,都有些委屈情緒,當我評講到這道題時,班裏的學習委員第一個舉了手,我本以爲她要答題,不想她卻問:

“老師,我這樣答:‘他在說謊,他知道哥哥是爲了自己着想,所以不懷恨在心,但爲了不讓哥哥自責,是他愛哥哥的表現。’覺得上課時你還說我說得很好,現在爲什麼扣掉了2分?”她說着眼睛裏轉動着委屈的淚水。我一聽一時不懂得如何回答,只好說:因爲你的答案不夠全面,很抱歉老師上課的時候沒說清楚。聽我這麼說她默默的坐了下來,而說完這話的我多少都覺得心虛。接下來的評講課沉悶、乏味,學生們很少出聲,整個教室成了我一個人的舞臺。這件事對我們班學生的打擊很大,在後階段的教學裏經過多次調整課堂氣氛才重換生機,但學生髮言總是小心翼翼的,而每次討論過後總免不了來一次總結。這令我感慨頗多,也很期盼考試的答案標準是:言之有理即可。不過目前在中國樣的教育制度真正要實現也許還得等很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