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幼兒園教師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作爲一名人民老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透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教師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教師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幼兒園教師教學反思1

今日進行了《小雞和小鴨》語言活動的教學,在講述第一遍故事時,我先是利用了教具掛圖,然後結合掛圖開始給小朋友講述故事。在第一次講述故事後,我發此刻活動中孩子都只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我準備的掛圖上,對故事傾聽的興趣不高,對故事資料還不是很瞭解。於是我又第二次借用掛圖給孩子們講述故事,但孩子們的注意力還是不集中,甚至有的幼兒開始互相說話,整個活動教學效果不明顯。

活動結束後我認真反思,發現整個活動孩子們對我的掛圖很感興趣,我在講述第一遍故事時就直接用上教具,孩子們一開始就把注意集中在掛圖上,對故事的傾聽興趣不高,我覺得如果在講述第一遍故事時先不用直觀的掛圖,孩子們的注意力就不會分散,因爲直觀的教具容易分散幼兒的注意。之後在給幼兒第二遍講述故事的過程中,我還是利用了掛圖的形式給孩子們講故事,導致在講述第二遍故事的過程中,孩子們的注意力更加不集中,我覺得如果把注意方式變換一下,再加上豐富的表情,眼神和手勢,這樣就才能夠吸引到孩子,才能調動孩子們傾聽的進取性。

在今後的語言教學活動中,我會注意今日所遇到的問題,把語言活動開展好,讓孩子的語言得到更好的發展。

幼兒園教師教學反思2

打擊樂教學是幼兒園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個孩子都喜歡敲敲打打,對聲音有一種天生的敏感性,打擊樂就和適合幼兒這種與生俱來的本能。在活動中,幼兒手、眼、腦、心並用,使大腦建立起復雜的神經聯繫,讓頭腦變得靈活聰慧。我覺得小班打擊樂活動的重點是培養幼兒對打擊樂的興趣和良好的聽節奏的習慣。我想,只要從小班就開始逐步滲透打擊樂的資料,我相信對培養幼兒的音樂和非音樂本事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忙。

這節課我設定的目標是:

1、幼兒在教師引導下,認識並表現音色。

2、在教師幫忙下,幼兒探索樂器與故事相匹配的方法。

3、要求幼兒在團體演奏時學會控制樂器,不隨便發出聲音。

在活動中我發現幼兒能進取地配合我開展教學活動,對於樂器與故事十分感興趣,下頭,就本節活動《玻璃瓶的小老鼠》做一下初淺的反思。

1、教師準備充分,教態親切,可是在語言上有教頻繁的口語出現;

2、活動個環節清晰,目標設立明確並在活動中逐一體現;

3、本活動爲藝術領域的音樂活動,貫穿、圍繞的是音樂的主題,但教師在實際組織活動時卻沒有穿插使用背景音樂或其它音樂。

4、環境佈置能夠再豐富些,體現音樂活動的音樂性、情景性。

5、我覺得我在講故事的時候應當在誇張一點,還能夠請配班教師跟幼兒一齊參加遊戲,更好的完成教學與遊戲活動。

我想,只要從小班就開始逐步滲透打擊樂的資料,我相信對培養幼兒的音樂和非音樂本事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忙,經過這節課,我體深刻地會到,好的課堂需要把握好它的精髓所在,融合新的打擊樂教學理念,相信以後打擊樂活動我會上得越來越好!

幼兒園教師教學反思3

在教育過程中,經常運用表揚和批評的方法。表揚即對幼兒的長處和優點進行讚美。表揚決非吹捧、誇張和投其所好,而是實事求是、誠心誠意,以達到進一步激發和調動積極性的目的。批評則是對幼兒的缺點和錯誤的分析和否定的過程,批評決不是諷刺挖苦,抓辮子扣帽子、打擊報復,而是善意、公正地幫助幼兒認識和糾正錯誤,接受教訓,增強生機和活動。在心理教育過程中,因人因時正確運用如上表揚和批評的形式,可以使幼兒提高認識水平,強化良好的活動動機,激發積極的精神情感,促進能力的形式和發展,增強上進心和責任感。表揚和批評巧妙的結合起來,以表揚爲主,適當的批評爲輔,才能達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關鍵字:表揚批評適時適度適法幼兒的是非正誤認知及其心理品質,行爲習慣的養成,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育者的導向和激勵。隨着“快樂教育”、“嘗識教育”的大力倡導,以及“熱愛孩子、尊重孩子”的教育理念不斷深入人心,人們越來越重視表揚在對孩子教育中的作用。然而在幼教工作的實踐中,人們又不得不問:“表揚得越多越好嗎?”我認爲,在教育孩子的天平上,光有表揚是不夠的,還應該有適當的批評,並且對孩子的表揚和批評,必須謹慎而科學,力求做到適時、適度、適法。

一、適時地運用表揚和批評所謂適時,就是要抓住理想的教育時機,及時地給予表揚和批評,力求達到良好的效果。

一是要善於發現時機。比如對於平時就多動調皮的幼兒,就要在日常行爲表現中發現他的閃光點,並及時的給予肯定和表揚。二是要善於選擇時機。比如在幼兒情緒激動哭鬧的時候,跟他說道理自然遠不如待其情緒穩定後進行教育引導的效果好。三是要善於創造教育契機。比如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有針對性地教育,啓發幼兒揚長避短,有意爲某些不足的幼兒創造行動體驗的機會,並給予表揚和鼓勵,達到教育幼兒的真正目的。

二、適度地運用表揚和批評“凡事有個度”。

可在幼兒教育實踐中卻存在着很大的隨意性,缺乏“度”的意識。有些家長和老師,孩子表現好就給予了帶有極大誇張意味的表揚:“你真行!太了不起了!”“你太棒了,誰也比不上你!”……諸如此類表揚容易使孩子“飄飄然、昏昏然”,盲目自大,惟我獨尊,時間一長,就聽不得半句批評的話,這樣的表揚就適得其反了。因此,我們應該強化表揚和批評這個“度”的意識。

(1)分寸適度。一切從幼兒的客觀實際出發。表揚,不是言過其實的亂吹捧。對孩子言過其實的表揚,會使孩子形成不切實際的自我認識,一旦這種認識與現實生活中他人恰當的評價發生衝突,幼兒的心理就會失去平衡。批評,也是善意的,不是呵斥和恐嚇,更不應把後果嚴重化,斷定一個幼兒可怕的未來,比如說他是長大沒有出息等。無論表揚還是批評,都得把握好分寸,別忘了,我們的教育對象是無知而渴知的幼兒。

(2)頻率適度。表揚和批評,都不是多多益善,關鍵是恰到好處,二者結合運用,針對具體對象適時的調適,絕不能憑個人的情緒因素把孩子定格了,更不能對自己喜歡的孩子,就毫無休止的表揚,對自己不喜歡的孩子就一味的批評,要知道,每個孩子都是可愛的。

(3)語言適度。語言不僅要從孩子的實際出發,同時還要注意到幼兒的認知和興趣特點,力求形象、生動,批評的語言要富於親切感,具有激勵性、啓發性,讓幼兒明白爲什麼能這樣做而不能那樣做。

三、適法地運用表揚和批評在對幼兒進行表揚和批評時候,要強調方法在具體情況中要力求做到用之有方,行之有效。

(1)表揚和批評並重互爲調節。立足於深層次的愛,從事實出發,是非分明地給予適當的表揚和批評,使二者互爲調節,互促互動,這纔是科學的方法。

(2)表揚和批評要因人因事而異。孩子有近似的共性特點,也有和不相同的個性特點,對他們運用表揚和批評是既要注意某些共性特點,也不可忽視個性特點,因人因事不同,就應進行不同的表揚和批評,在運用時,仔細斟酌,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3)表揚和批評要選擇相宜的環境。如有的宜在集體面前進行,有的宜在個別談話中體現,有的可在遊戲、勞動、參觀等活動中滲透,有意識地啓發,使教育者的表揚或批評隱含其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要努力爭取家長的配合。絕大多數家長對寶貝們都是濫用表揚,也有少數家長把孩子捧慣得“無法無天”了,就一反常態地跳到濫用批評的極端。這種家庭教育既有礙於幼兒的健康成長,也會給幼兒老師帶來矯正的極大困難。因此,我們必須透過平時的家園聯繫等渠道,努力提高家長的家教水平,只有使家園教育共同配合,纔會有理想的教育效果。

表揚可以使孩子心情愉悅,信心倍增,批評可以讓孩子保持清醒的頭腦,充分認識自己的不足。表揚和批評巧妙的結合起來,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但要以表揚激勵爲主,批評要注意方式方法,儘量婉轉含蓄,這樣的教育才是真正的體現了“熱愛孩子、尊重孩子“,纔會讓孩子們在教育的海洋裏激情無限!

幼兒園教師教學反思4

我們和孩子們一起參觀了汽車城,認識瞭解了各式各樣的汽車;我們還和孩子一起玩車,開着紙箱車到處去旅行,分享了玩車、坐車的經驗…………透過開展各種有趣的活動,孩子們知道了爲什麼要遵守交通規則、注意交通安全,養成良好的乘車習慣的道理。

車子很容易吸引孩子的目光,而現在購買私家車的家庭也越來越多,汽車已成爲孩子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談論的話題,孩子們對車子的興趣也隨即越來越濃厚。

因此,我們選擇了生活中常見又吸引幼兒的主題;車子,叭叭叭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在這一週的主題活動中,我們和孩子們一起參觀了汽車城,認識瞭解了各式各樣的汽車;傾聽了《誰還要上車》的有趣故事,孩子們對公共汽車有了進一步的瞭解,知道上車要遵守秩序;此外,我們還和孩子一起玩車,開着紙箱車到處去旅行,分享了玩車、坐車的經驗…………透過開展各種有趣的活動,孩子們知道了爲什麼要遵守交通規則、注意交通安全,養成良好的乘車習慣的道理。

活動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有的小朋友認識了好多的汽車標誌,帶動了其他孩子對汽車標誌認識的強烈願望,一時間,“廣本”、“標緻”、“現代”…………成了孩子口中奔出的最多詞彙,而殷老師的汽車“標緻307”更成爲了孩子們口頭經常談論的話題。此時,我們的孩子儼然已成爲了一個個的“小車迷”。

貼近幼兒生活的內容,往往是幼兒最感興趣的,在這樣的活動中,孩子們獲取的知識、經驗也更牢固。

幼兒園教師教學反思5

《甜甜的糖果》是託班本學期主題活動中的一個教學活動,在這個活動的準備、實施及延伸活動中都根據本班幼兒的狀況做了一些調整,對如何進行幼兒教師問題意識的建構做了一點嘗試。

一、疑惑

在備課的過程中,我發現教材中的備課推薦是讓所有的小朋友一齊製作一個“糖果”。雖然,所有的小朋友一齊合作是一件十分有意思的事,可是思考到我們託班的小朋友人比較小並且大多數小朋友都個性活躍,如果共同製作一個糖果的話,可能場面會比較混亂,對於我這個年輕教師來說,教學活動過程中掌控起來會比較困難;另外,託班的幼兒的合作意識還不是很強烈,讓所有的小朋友一齊製作能達成合作的效果嗎?;第三,班裏有些孩子比較內向,有個別孩子又有點特殊,他們在全班總動員的過程中會被無意地忽略嗎?這是疑惑之一。疑惑之二:教學活動的第三個環節是裝飾糖果,教材中的備課推薦是讓小朋友用顏料塗畫來裝飾。透過平時美術活動中對幼兒表現的觀察,我發現幼兒只是將顏色一個接一個地亂塗亂畫,效果不好,並且以前也從事過多次這樣的活動,沒有新意、缺乏趣味。怎樣才能更搞笑一些呢?針對以上兩點疑惑,我在翻閱了同類教案後,做了一些調整和改動。

二、實踐

搞笑的教學資料和有效的教學方法都是在不斷的實踐、失敗、總結、再實踐的過程中慢慢產生的。我對《甜甜的糖果》這個教學活動進行了第二次的備課。首先把全體制作一個糖果改成了每個孩子都來製作一個糖果寶寶。教師事先製作一個漂亮的巨大的“糖果媽媽”,在活動的匯入環節,創設一個情境:糖果媽媽說:多謝教師給我做了這麼一件漂亮的衣服,可是我的糖果寶寶們還沒有衣服穿,怎樣辦呢?這時候教師就提出一個問題:糖果媽媽有許許多多的寶寶,教師一個人來不及做漂亮的衣服給他們,怎樣辦呢?這樣立刻就能引起小朋友對爲糖果寶寶做衣服的興趣。裝飾糖果寶寶的環節,我一向在思考一個搞笑方法來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引起他們的興趣。突然想到孩子們對我以前給他們變的一個魔術十分感興趣,他們始終還沒有弄明白爲什麼白紙上會有各種各樣的顏色出現。我能不能把這個運用到裝飾糖果寶寶的環節上呢?這樣也許更有意思。於是我每個小朋友發了一些小紙團,讓他們在糖果寶寶身上隨意地粘貼,待會教師就會讓糖果寶寶的衣服變魔術!

就像在備課時所預想的,活動中孩子們興趣濃厚,都專注於自我的工作。課堂常規及活動流程都得到了很好的掌控。可是,由於孩子的年齡及動手潛力的差異,在活動過程中,有的孩子能有快有好地完成操作資料,興趣仍然十分濃厚;有的孩子則動作緩慢,並且需要教師的幫忙才能完成,那裏就出現了一個時間差。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我對先完成的孩子提出了一個要求:你們能夠去幫幫你邊上需要幫忙的小朋友,也能夠再到教師那裏來領取材料,繼續製作糖果寶寶。這樣一來,每一個孩子又都能繼續投入到自我的工作中去了。這時問題又出現了,由於臨時調整了教學環節,活動持續的時間過長了。爲了不影響下頭的活動,我要求孩子們在貼完之後就把糖果寶寶放到教師那裏來,到遊戲時間我們一齊來完成最終的變魔術環節。

區域活動是教學活動的延伸,也是教學活動有效的補充。孩子們對教學活動的熱情沒有因爲活動的結束而褪減,所以,我便利用區域活動小組操作的優勢讓孩子們以組爲單位,一組一組地完成最終一個“穿衣服”的環節。這樣既給教師的觀察帶給了方便,同時也能及時地給予孩子必要的指導。《甜甜的糖果》這個教學活動完成了,在區域活動中我們也開設了“糖果屋”的遊戲,在區域內帶給了更多的製作、裝飾糖果的材料,讓幼兒嘗試用其他方法來製作漂亮的糖果,孩子們都十分喜歡。

三、反思

在託班階段,影響教學活動開展的因素實在太多了。孩子對教學資料的興趣、外界的干擾、孩子的想法、教師的組織方式等等都會直接影響到一個教學活動的效果。這些都是教師在活動設計的時候就應想到,但又不必須全都能想到的,這就要求我們不斷提高觀察潛力、改動生成活動環節的潛力。在日常工作中,我們不僅僅就應專注於“如何做”,還就應認真想想“爲什麼要這樣做”。常常做到“有效的調整”和“務實的反思”,每一階段都對自我的反思進行整理,這樣會有助於我們歸納總結教學經驗,幫忙我們更快地實現專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