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質量守恆定律教學反思(通用5篇)

身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透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質量守恆定律教學反思(通用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質量守恆定律教學反思(通用5篇)

質量守恆定律教學反思1

《質量守恆定律》是初中化學教學中的一條重要規律。本節的知識將貫穿學生學習化學的始終。因此它的學習與教學顯得猶爲重要。

新的化學課程倡導從學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出發,發揮學科自制的優勢,將科學探究作爲課程改革的突破口,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意識,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使獲得化學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也成爲理解化學、進行科學探究、聯繫社會生活實際和形成科學價值觀的過程。

這節課我的教學目標是“透過實驗使學生理解質量守恆定律的含義及原因,能應用它解釋一些簡單的實驗事實。”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應用實驗的方法來定量研究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這也是化學教學中要向學生逐步傳輸的一種重要思想。

本節課的學習我將探究學習的方式引入課堂,讓學生在與新知識的學習有關的情境中發現問題、做出假設、制定方案、實施方案並記錄、得出結論、交流分享,突出了探究學習的過程體驗和探究學習方法的運用;課堂學習中我自己認爲教師的角色轉換比較到位,教師充當了一名組織、引導者、交流的夥伴,使課堂學習在一種民主、平等的氛圍中進行,做到了師生、生生互動,達到了一種師生情感交融、言語共鳴、思維共振的境界。

本節內容是一節承上啓下的章節,位置很重要,所以在這一節學習以前,我以前面所學的文字表達式爲基礎,引導學生進入課堂來。首先我提出問題:“同學們還記得我們是怎麼樣來表示化學反應的嗎?”學生們不約而同的回答到:“文字表達式。”我心理暗喜,一個好的開頭,於是繼續說到:“那麼你們還記得我們所講過的文字表達式嗎?”這次回答沒有上次整齊:“記得!”

“好,那麼接下來我想請兩位同學來聽寫聽寫我們的文字表達式,有沒有哪一位同學願意上來寫一下啊?”

我問完了之後,學生們好多都立即低下了頭,因爲他們可能沒有記住,但是我沒有氣餒,給一位有上來一試的學生一個眼神的鼓勵,但是因爲可能是膽量很小,所以最後她還是沒有站起來,最後爲了給它一次機會,我點了她起來。最後寫的雖然不是很如意,就是有一個反應的生成物的名稱寫錯了。

接下來我繼續引導他們,從這個化學反應的文字表達式,我們能從中間獲得什麼資訊呢,學生說出了反應物和生成物以及反應的條件,我及時鼓勵:“對!大家說的很對,這個反應式告訴了我們一個化學反應以及反應物、反應條件和生成物。”

“能!”學生回答的很積極。於是我給他們5分鐘讓他們設計自己的實驗。

學生彙報自己的設計,這時我就補充他們做的不足的地方。“下面我們就按照你們自己設計的實驗分組做實驗,沒有設計出來的同學一組,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一組實驗,你們來和老師一起做一下,看老師設計的實驗能證明什麼觀點。做完之後,每一組推選一個人出來彙報自己的實驗結果。”

學生動手做實驗,老師從旁指導,補充他們做的不好的地方。做完之後,學生自己彙報自己的實驗結果。老師再從他們沒有想到的地方進行補充。

最後總結:“同學們說的都很好,分析的都很透徹,特別是第二組的同學做的最好,他們分析了天平前後不平衡的原因可能是因爲產生了氣體的緣故。其實,我們可以從化學反應的微觀實質上看,化學反應就是原子的重新再組合,整個過程中原子沒有發生變化,所以我們也可以確定化學反應前後,其質量是不變的。當然其它組做的也很好,他們直接證明了化學反應前後,反應物的質量和生成物的質量是相等的。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重要內容——質量守恆定律。”

板書質量守恆定律的定義。

“透過今天的學習,每個同學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穫,同時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在今後的學習中相信大家會做的更好。”

現在回想起這節課,我覺得自己說的並不多,我把許多時間留給了學生,學生髮揮的餘地較廣,從理解的程度上看學生的學習效果還不錯。於是我在思考一個問題:是不是可以把這節課的形式推廣應用到其它章。

質量守恆定律教學反思2

在質量守恆定律發現過程中,我採用實驗探究法,按科學探究實驗的一般程序即“發現問題——提出假設——設計實驗——實驗求證——得出結論”來引導學生,學生經歷初次探究的挫折後,分析原因,優化設計,再次探究,最終發現質量守恆定律;爲理解質量守恆定律,我用掛圖說明水通電的微觀過程,讓學生領悟到質量守恆定律的精髓,在於化學反應前後原子的“三不變”。

學生經過幾個單元的學習,已具備一定的實驗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科學水平,對實驗問題充滿好奇心,具有強烈的探究慾望,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採用合作探究爲主要學習方式,完成一些簡單的化學實驗,驗證質量守恆定律,理解質量守恆定律的實質,形成初步科學探究意識。

質量守恆定律教學反思3

質量守恆定律是化學學習的.重要內容,學生將從質變到量變、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來學習化學。初步熟悉化學科學探究的一般步驟和方法:提出假設→設計方案→進行實驗→實驗分析→得出結論。

本課時圍繞三維目標展開,旨在更好地落實三維目標,特別是“過程與方法”目標。

本課時的教學設計思路着重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學科能力爲主要任務,緊緊圍繞這樣的一個設計思路,生活經驗→知識技能→思維品質,生活經驗是基礎,知識技能是橋樑,思維品質是核心。本課的引入從李商隱的詩“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從蠟燭燃燒來引入本課學習,蠟燭燃燒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生活現象,啓發學生思考。然後在後面的學習強化本節課的知識技能(落實過程與方法),主要對紅磷的燃燒以及鐵與硫酸銅反應的兩個實驗分析,在實驗中注重着重培養學生觀察、現象描述、分析實驗現象、獲得結論的過程。在實驗中更細化了對實驗的可觀察點進行引導,如紅磷的燃燒實驗,引導學生觀察點在於氣球的變化和錐形瓶內紅磷的變化;鐵和硫酸銅的反應觀察點爲鐵釘的變化和溶液的變化,強化的觀察點後更利於學生對實驗現象的分析,對實驗結果的分析落點在於從天平的平衡分析反應前後總質量不變的原因。在不斷地深入分析,在經過前人無數實驗的基礎上得出了質量守恆定律這一偉大的定律,是一個普遍規律。質量守恆定律的學習難點在與理解質量守恆定律和質量守恆定律的微觀解釋,在教學過程中,增加對質量守恆定律的關鍵詞分析,增強對質量守恆定律的理解。在從微觀層面理解質量守恆定律,以水分解爲例,以動畫形式來水分子的分裂過程,非常地直觀,很利於學生對化學反應的微觀實質進行分析。課時的最後以蠟燭燃燒後天平不平衡來回應該課時的學習(回顧生活經驗),提出蠟燭燃燒天平不平衡是否違反了質量守恆定律,激發學生的思維,也強化了對質量守恆定律的理解。

質量守恆定律的學習對後面所學習的化學方程式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一個重要的基礎。

質量守恆定律教學反思4

質量守恆定律是學生在初中化學中學習的唯一一條定律,《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不僅要從宏觀和微觀上理解質量守恆定律,還要會運用質量守恆定律進行判斷、分析問題、進行初步的計算,同時質量守恆定律是書寫化學語言,化學方程式所必需遵守的原則之一,因此,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把理解質量守恆定律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由於我對初中化學教學工作經驗不足,同時尚無機會聽有工作經驗的老師上過此課,因此我只能透過閱讀課程標準、教材、教師教學用書以及利用網絡來充實我的教學設計。我在查詢資料的時候發現,很多老師在講解質量守恆定律的時候,大多是按教材的順序,按部就班的進行,因此我就在想,能不能走一條不一樣的路?即先理論再實踐最後理論的順序來講解質量守恆定律一課。於是我就按照上述順序開始進行教學設計,並付諸於實踐。

公開課後,我進行了認真的教學總結和反思,認爲自己在公開課中的表現有閃光點,也有不足。

一是好的方面表現在一是能大膽創新;

二是從複習化學反應的實質出發,透過學生用生活中熟悉的蘿蔔和歡團來代替我們用肉眼看不見的氧原子和氫原子,把電解水過程中水分子到氫分子和氧分子的過程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

三是課堂氣氛比較好,這源於我和學生平時的關係比較融洽;

四是演示實驗示範性比較好,能夠一邊實驗一邊提醒學生接下來需要怎麼做。

不足之處在於:

一是有新課程的理念但是還很稚嫩,需要進一步的強化;

二是不能放手讓學生去討論,總是在少部分成績較好學生有一點明白是就急於自己宣佈正確答案;

三是在學生讀出的天平讀數有問題時沒有立即糾正;

四是語言表達不夠準確,例如不能說有的化學反應不遵守或者違反質量守恆定律,這樣容易給學生錯誤的暗示;

五是出現了學生的答案其實是可行的卻被我否定的情況,雖說否定的的目的是爲了把學生引導到自己的預設上來,但是打擊了學生的創造力。認識到這個問題後,在下午的課上隨即做了糾正,不能給學生錯誤的導向;

六是在評價學生方面還有欠缺,我只知道用簡單的諸如你很棒、回答的不錯等話語,沒有藝術性,起不到既要讓學生有滿足又要讓學生不滿足的作用;

七是由於時間的關係沒有進行課堂小結,也沒有把它巧妙的以學生作業的形式佈置給學生,說明在課堂節奏的掌握上面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八是字寫的較差,使得精心設計的板書減色不少。

我認爲這節公開課雖然順利完成了教學目標,但是需要改進的地方還很多,在以後的教學中要經常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爭取做的更好。

質量守恆定律教學反思5

在本節課上,我將實驗探究作爲教學目標的突破口,整個過程突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目標融爲一體的化學教學價值觀。特別是教師的有效啓發引導和學生實驗探究活動,不但使學生能夠較爲深刻理解質量守恆定律的含義和內涵,也使培養學生

科學的學習方法和創新能力,以及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等活動落到了實處。還讓學生體會和享受學習之快樂。

本節課教學特色有以下幾點:

1、注重啓發學生參與:在教學中學生參與活動程度的關鍵,取決於教師的啓發引導是否到位,此課中教師充分利用了啓發式教學優勢,使教師的主導和學生主體有機結合,讓學生自覺參與到學習過程中,恰到好處地落實學習情感、實踐探究和各方面能力參培養。

2、強化實施探究過程:在本課的三個探究過程設計中,從(1)演示實驗引導、學生動手實驗探究、彙總學生成果,到得出質量守恆定律;(2)應用媒體動畫、模型模擬,分析磷燃燒的化學變化,總結得出“守恆”的原因;到(3)利用蠟燭燃燒、鎂條燃燒前後質量總和變化分析,鞏固定律,引導探究改進實驗裝置。

3、注重誘導強化方法:在其教學的各個環節均採用和諧誘導,啓發思考的方式,集培養學習方法、激發興趣和培養創新能力爲一體。如實驗探究方面,先是猜想、啓發引導,再組織實驗探究,直至學生能夠自主設計和實施探究;再由分組實驗認識質量守恆定律,到利用多媒體課件的模擬分析質量守恆定律的原因,最終使學生在堅信“定律”的前提下,能夠應用“定律”解決所發現的疑難問題和設計改進實驗的裝置。是層層深入和關注學生實際感知的。

4、突出學習興趣培養:在課的引入階段,恰當地應用化學反應的本質和質量守恆的猜想,引發興趣,使學生產生良好學習動機,從而順暢地進入實驗探究程序,並透過總結學生所得實驗結果得出質量守恆定律。在此基礎上,教師還特意鼓勵學生設計改進實驗裝置,將課堂向培養創新能力的高度自然延伸,很好地落實了教學目標安排。特別是師生間的和諧交流,使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探究新知的慾望此起彼伏,達到了“我要學、我想學”的境界。

5、關注學生的認知思維:課堂上透過學生將燃着的蠟燭放在天平上,使學生會自覺和不自覺地發現指針向砝碼一端偏移,從而很自然的迸發出尋求原因的慾望和動力。當多數同學認爲,“生成二氧化碳與水的質量總和等於消耗蠟燭質量”而同意“反應前後質量相等”的結論時;教材講解質量守恆定律的本質與內涵,將學生的認知水平自然而然地推倒了更高的層面上。再透過鎂條燃燒的實驗,讓學生很快找到天平傾斜的原因,並及時地提出創新改進實驗裝置的要求,把培養能力的教學推到更高的層面上。真正使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創新能力得到提高。

本節課的困惑與反思:

困惑一:在實施教學過程中,每一個實驗都要使用到天平稱量,托盤天平的操作不怎麼複雜但學生用起來卻很慢,佔時間較長,影響定律原因的內涵挖掘、影響知識鞏固應用的深入。但在反覆實驗中鍛鍊了學生的操作技能,熟練了托盤天平的使用。若使用電子天平,節省寶貴的時間,很快能得出定律,進而分析原因和安排鞏固練習,還能進行改進實驗裝置等創新能力培養。可實施課堂教學時我只能選擇托盤天平,而別的選擇很難實現。

困惑二:在教學實施過程中,設計有白磷燃燒、鐵與硫酸銅溶液、氫氧化鈉溶液與硫酸銅溶液、蠟燭燃燒、碳酸鈉與稀鹽酸、鎂條燃燒六個實驗。只有蠟燭燃燒最熟悉,其他實驗第一次操作,也只能知道它是化學反應,對現象,反應本質不熟悉,會影響知識的形成。再有實驗的數量多,佔用時間長,影響知識能力培養的進一步挖掘。課堂教學時我只選擇了白磷燃燒、鐵與硫酸銅溶液、蠟燭燃燒、鎂條燃燒四個實驗,不知是否恰當。

反思一:探究式教學中如何發揮教師的的指導作用。本節課設計實驗有白磷燃燒、鐵與硫酸銅溶液、蠟燭燃燒、鎂條燃燒。探究活動多,學生參與多,活動形式開放。在組織這麼多活動的同時,要組織學生總結出守恆定律,要分析原因,要鞏固應用守恆定律,還要組織進行裝置的創新改進。教師既是組織者,又是參與者,而更重要的是引導者。教師給學生的不應是平坦的道路,而應是正在修建的橋樁或是槓桿的支點,讓學生自己搭建橋樑,操起槓桿實現應有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