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音樂唱歌課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透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音樂唱歌課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音樂唱歌課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音樂唱歌課的教學反思1

唱歌課是中學音樂教學的一個重點內容,作爲一名音樂教師,不難發現現在的學生喜歡唱歌,可是卻不喜歡唱音樂課本上的歌曲,也許所有的同行們都有同樣的感受。學生們喜歡唱通俗類含有流行元素的音樂。難道是音樂課本上的歌曲不好聽,與學生現在的心靈差距太大了嗎?透過我的觀察不是這樣,以前所謂的“唱歌”,就是老師教會學生唱會旋律就可以了,也不管歌唱的方法和歌唱的狀態,以及對歌曲的感情處理,教師對歌曲的創作背景做簡單的介紹,那麼如何去設計一堂音樂課才能對學生產生較大的吸引力,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練習積極性和參與熱情,達到課堂所追求的展示音樂魅力、愉悅學生身心、健康快樂爲本的教標。在使用音樂新教材的同時,也考慮到本校學生的音樂基礎知識瞭解甚少,想方設法,找資料,給學生補基礎,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具體爲:

一、自信心對一個歌唱者來說尤爲重要,那要怎樣才能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呢?就是需要師生雙方共同合作才能達到的。比如我們在上課的時候都會找出學生的毛病進行糾正,這是每個聲樂教師的職責,但是要切忌挖苦嘲諷,這會嚴重打擊學生的自信心,應該多給學生一些表揚和肯定,及時留意每一個學生的心理變化。

二、教材程度深,在課堂上安排一定時間觀看光碟,對各單元內容作介紹,學生以欣賞爲主,達到開拓視野、提高審美能力的目的。

三、對樂理知識的教學,從基礎抓起,每堂課選幾節樂譜視唱。讓學生學會劃拍、打節奏、哼曲調,逐步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這樣學生在動起來的教學過程中,感受和聆聽音樂,音樂課要生動活潑,必須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光靠老師能說、會唱、會跳讓學生動起來,不能閒着雖然大部分同學有困難,但從一個學期教下來,學生的進步還是較快的。

四、利用多媒體、電視、音響等設備,向學生介紹一些民歌、名曲,作爲補充教學內容。指導學生邊聽音樂、邊哼歌譜,反覆練習,學生識譜能力有明顯提高。

五、課內讓學生上臺演唱,培養他們的參與、實踐能力,學生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得更加生動活躍。

六、根據不同年齡層次,與課外歌曲相結合,多方面讓他們認識音樂的美。還有一些古典的音樂、藝術歌曲作品教師以正確的歌唱方法來引導學生來演唱,這樣本來單調的課程就會豐富起來。在唱歌教學中,我們始終堅持以音樂審美爲核心,以學生爲本的教育觀念,唱歌教學的審美功能一定會得到發揮。教師與學生的音樂文化素養與藝術情操也一定能得到發展。我們作爲音樂傳播者教育者,傳播盡善盡美的音樂文化是我們的使命。當然,如何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今後還須努力。孩子們需要美,追求美,那麼我希望音樂課能給他們提供一個空間,讓他們踏上尋找美,感受美的道路。

比如說我在教學《青春舞曲》這課之所以產生好的效果,首先是因爲歌曲貼近學生的生活,表達學生的心聲,蘊含着美好的寓意。這種立意與情境之美對學生有着深刻的感染力。我們在學習《青春舞曲》的時候,完全是由學生隨旋律獨立填詞完成的,幾乎沒有老師的一句教唱。學生唱的積極主動,教師教的愉快輕鬆,真正體驗到“解放”的感受。同時,歌曲“動聽”“耐唱”,曲調優美,具有動人、感人的藝術魅力,使學生聽了還想聽,唱了還想唱。百聽不厭,百唱不煩。這種曲調和音韻的美磁般的吸引着學生,久而久之,自然形成了“潤物細無聲”的審美功效。由於歌曲“動聽”和“耐唱”,使同學被動學習變爲主動學習,變接受學習爲探索學習,使學生熱愛音樂,使音樂課成爲發自學生內心的需求,變得更豐富多彩。我們只有讓學生每每帶着濃郁的興趣走進音樂課堂,讓學生時時保持一種對音樂學習的積極心態和愉悅體驗,才能使學生學會“學海無涯‘樂’作舟”,音樂課堂才能成爲學生精神的家園。音樂課才能真正走進學生的心中,成爲其心靈里美好的東西。另外,在教學中,我注重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爲活動的主角而不只是觀衆,教師是策劃人和欣賞者而不是裁判員或評委,把音樂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他們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變接受學習爲探索學習,使學生熱愛音樂,使音樂課成爲發自學生內心的需求。

音樂唱歌課的教學反思2

歌曲《愛唱歌的小杜鵑》是一首奧地利民歌,它結構短小簡單,旋律優美流暢,情緒歡快活潑,非常適合孩子們學唱。歌曲中加入的“咕咕”叫聲使整首歌曲充滿了童趣,能使學生很快進入情境,感受鳥兒可愛的音樂形象,從而增強對音樂的喜愛。所以,教學目標中學會用歡快、活潑的情緒和輕巧、有彈性的聲音演唱《頑皮的小杜鵑》,是活動的重點內容,而並透過模唱唱準弱起小節則是難點部分。

用律動《杜鵑圓舞曲》匯入,以尋找小杜鵑和它的叫聲爲主線,運用多媒體課件及老師吹長笛模仿小杜鵑叫聲的現場表演,直接匯入新課。練習三拍子舞步,感受三拍子韻律及掌握杜鵑飛舞的特點,意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門見山,直面主題,引人入勝。

在學唱部分,用“學叫聲”掌握音準、“找相同樂句”學習唱譜、“接龍念歌詞”談對小杜鵑的感受等多種學習方法和手段,讓學生在有趣的音樂遊戲和輕鬆的音樂活動中很快進入情境,感受鳥兒可愛的音樂形象,從而增強對音樂的喜愛。

在難點攻克“弱起小節”的環節中,充分體現讓學生“學會學習”的教學理念,透過對比、討論等方法,由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教師只進行適當引導,及時鼓勵,使學生透過自己的努力找到解決困難的辦法,並獲得一種成功的滿足感,這種滿足感可以促使學生有更進一步探索其他音樂知識的動力和決心。

但本次活動的不足之處是:學生唱‘咕咕’的叫聲‘53’兩個小音符的音準還是不夠好,既然是重點部分就應該反覆強調音準,而不應該爲了完成教學步驟而降低要求。三年級的學生喜歡唱歌、喜歡錶現自己,容易拔直了嗓門唱歌,這即個壞習慣一定要加以糾正,讓他們學會正確的唱歌方法,學會保護嗓子、正確發音,這一點至關重要。

音樂唱歌課的教學反思3

本節活動《我的身體會唱歌》主要是讓幼兒充分了解聲音無處不在,在自己身上尋找奇怪的聲音是件非常有趣的事。孩子們在活動中會發現製造聲音是多麼的簡單,但卻特別的有趣。

活動開始,我就把主動權讓給孩子,讓他們從最熟悉的身體出發,探索會發出聲音的部位,並體驗聲音的.異同。雖然這個環節我沒有任何操作材料,但是幼兒卻喜歡在自己的身體上探索,他們都很興奮地尋找着發音部位,找到一個便馬上舉手告訴老師或同伴。如:拍拍手、拍拍肩、左右腳交替踏地,用嘴發“P”的聲音等。孩子們在活動中興奮不已,碩碩在回答問題時說腿能發出聲音,原來是用手拍拍大腿。小貝貝說頭髮也能發出聲音,結果很多小朋友都不信,原來他是用手摩擦頭髮。還有我們班的楠楠做出小時候媽媽教的用手捂住嘴拍了幾下“啊吧吧”的聲音,引得孩子們大笑一場,隨後也跟着做了起來。

接下來我出示了幾張節奏卡,讓幼兒把剛纔在自己身體上找到的聲音和動作有節奏的進行練習,幼兒都非常的喜歡,參與在其中,雖然有的小朋友還沒有跟着節奏的節拍,拍的太快了或太慢了,但是我看到孩子們的高興勁兒,都能熱情、積極的投入在活動中我也覺得很高興。最後環節,我準備了一首節奏感較強的音樂,在讓幼兒把“身體的聲音”變成一首歌時,小朋友們都躍躍欲試。在請了幾個小朋友表演之後,發現他們都是用同一個動作來完成一段音樂。所以在表演完成之後我進行了示範,使用了身體的不同部位來演奏音樂。既重新感受了“身體音樂”的美妙與神奇,又對接下來幼兒的表演起到了示範的作用,不同的聲音又重新引起了幼兒的興趣。

整個活動氣氛非常活躍,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很高。透過本次活動,使幼兒嘗試到在自己身上尋找奇怪的聲音是件非常有趣的事,幼兒會發現製造聲音簡單、有趣。活動結束後,我還是播放着這段音樂,讓幼兒盡情地去表演和感受。幼兒高漲的情緒告訴我活動進行得很順利,也讓我認識並體會到:探索過程中應該讓幼兒自己去探索和發現,把主動權留給孩子,而教師則應該充當引導者,這樣幼兒才能更自信、主動,表現得更自然,收到更好的效果。

音樂唱歌課的教學反思4

本課是一年級的一節唱歌課,由於歌曲中出現了樂理知識(強、弱),所以本課的教學內容爲:音樂活動:聲音的強弱。學唱歌曲《小動物唱歌》,並創編歌詞進行表演。

本課的教學設計,透過聆聽,使學生自己發現各種聲音,如火車行駛的聲音,老虎和小貓的叫聲。再由動物的叫聲進行對比,使學生自己發現聲音強弱的對比。老師用準確地語言,將音樂中的強、弱及其字母f、p的概念出示,再讓孩子親身體驗強和弱的對比感受,如:擊鼓、說話和拍手。這樣,透過聆聽,再感受的方法,使一年級的小學生們理解了強和弱。在歌曲的學唱中,學生也已可以發現強弱,並能準確地在歌曲的演唱中表現。

這節音樂課,在音樂活動——聲音的強弱環節,設計的環環相扣,是一年級的小學生透過聆聽——感受—聆聽新授歌曲—再演唱。這樣的教學設計,使學生透過本課,牢牢的把握住了聲音的強弱。但也是由於這樣的教學設計,使得在歌曲《小動物唱歌》的教學中,時間的安排和演唱的教學沒能很好的表現。學生的學習情況只能說是,會演唱歌曲了,並沒有很好的達到表演唱的效果。這個問題,其實一直在困擾着我。我想,問題肯定是出自老師的教學設計及安排。音樂課應該是活潑、輕鬆的。也許是由於主修鋼琴的原因吧,我總是對一些樂理知識特別關注。歌曲大家能較快地接受並學會,但樂理這些專業性的知識,是很難理解的。因此,使我總是將注意力過多的放在知識的教學中,沒有很好的表現歌曲。所以在我將來的教學中,要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歌曲的演唱及歌曲的表演唱中。

課堂對學生的評價,也是很重要的,它關係到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應更多地運用激勵性評價,提高他們的音樂興趣和水平。作爲音樂學科,要做到生動豐富、機智巧妙,適時適地的評價。音樂課程標準指出:“評價有利於學生了解自己的進步,發現和發展音樂潛能建立自信,促進音樂感知,有利於學生表現力創造能力的發展。”在這方面,我只能用“你真棒”“你唱得真好聽”等簡單的語言對學生進行評價。在今後的常態教學中,我要不斷訓練自己對於學生的精彩之處,如何透過老師的語言,面部表情、眼神等隨時給予學生評價,傳達教師對學生的愛。

音樂唱歌課的教學反思5

《拍手唱歌笑呵呵》是一首短小,精悍易學易唱的兒童歌曲。全曲只有四個樂句,而只有第三句和另幾句很不同,本着音樂是聽覺的藝術的原則,我從聽入手,讓孩子們聽歌曲範唱,聽第二遍時,我請一個小朋友上來和我一起做動作,讓孩子們看看我們一共做了幾種動作,孩子們都瞪大眼睛看,發現了兩種動作,再請他們聽一遍,看看老師在哪個地方換了動作,他們馬上發現是第三句的時候,由此,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第三句的不同。再請孩子們跟着我一起做,整個這個過程下來,孩子們已經不知不覺聽了七八遍了。這首歌曲已經基本能唱了。我接下進行範唱,和學生的接口唱,一首歌曲自然而然就學會了,水到渠成。

我發現,歌曲的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對歌曲進行一定的曲式分析,透過分析,能發現樂句樂段的變化,再進行教學設計,會更合理。孩子們在課堂中始終保持着興奮地狀態,學會後,我們進行了歌表演。美中不足的是,孩子們的表情在演唱時不夠好,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更注重演唱表情和方法的教學,讓孩子們的歌聲更動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