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音樂課堂上的教學反思(精選5篇)

作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音樂課堂上的教學反思(精選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音樂課堂上的教學反思(精選5篇)

音樂課堂上的教學反思1

情感體驗是我們音樂活動進行中不能忽視的要素。在今天的音樂活動《老師,再見了》活動中,我覺得有必要進一步強調音樂的情感體驗,讓孩子們充分地感受到歌曲中歌頌“老師與孩子們”之間濃濃的情誼,激發孩子們更加投入地學習和演唱歌曲。

1、談話活動,情感的首次注入。

我問孩子們:你們就要從幼兒園畢業了,留念我們的幼兒園嗎?你們想用什麼方式表達你們的感情呢?孩子們的就會以非常多的回答來回應,很自然地引發了對幼兒園和老師的熱愛。

2、感受旋律,加深情感的共鳴。

播放歌曲的旋律的時候,孩子們能隨着旋律自然地擺動身體或者雙手,他們對整個歌曲的性質有了第一次的感受。抓住這個機會,我順勢讓孩子們表達一下自己的感受,“聽到這曲子感覺怎麼樣?”“你有什麼樣的心情?”孩子們也會非常動情地訴說自己的初步傾聽感受。接着的重點則讓孩子們感受一下三拍子的旋律,並鼓勵幼兒用拍手錶現歌曲節奏。

3、聲情並茂,充分激發情感的流露。

我藉助圖譜,結合動作與表情將歌詞內容朗誦一遍,示範一遍後,又繼續引導孩子們觀察圖片和給出的動作,再一次學習歌詞內容。孩子們能做到安靜傾聽,並能說出聽完這首歌曲後很感動,很捨不得老師等情感。學唱過程中幼兒積極性高,表演慾強。或者這羣孩子們已經有一點點感受到和小朋友、老師分離的意思,他們所表達的真是對老師的戀戀不捨。透過歌曲的學習和演唱,激發了幼兒對幼兒園的依戀,流露出了對老師的敬愛、依戀之情,個個表達要做一名遵章守紀的小學生。

4、結伴表演,昇華相互的情誼。

孩子們學得投入,也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在後面結伴表演的過程中,我發現一些孩子已經很動情了。爲了安慰可愛的孩子們,我讓小朋友在歌曲的動作創編的時候,加上擁抱的動作,和好朋友、老師互相表達自己的情感,大家都非常感動。

音樂課堂上的教學反思2

如何寫好教學反思,充分發揮教學反思的作用?本人結合自己的實踐和一些老師交流的經驗,應抓住7個字。

一、心,做有心人。

要有目的、有意義地做好這項工作,課內有心留意,主要教學那幾個知識點,重點的、略帶的把節與節、章與章、舊知識與新知識此問題與彼問題是否能巧妙地連在一起。用什麼形式與方法做到心中有數?根據課型多樣的特點,分類型記載,象音樂課如以唱歌爲主的綜合課,以音樂知識爲主的樂理課,以遊戲爲主的唱遊課,以知識技能爲主的訓練課,以聽音樂爲主的聽賞課,以鞏固爲主的練習課等等,這樣記載看起來就更清楚,印象更深。

在教學方法上,一節課的開始、結束,全過程是否簡明,層次清楚,音樂知識技能訓練是否有機結合,音樂理論以及概念掌握、理解得怎樣;在調動學生的感情啓發,學生形象思維等方面實施的情況如何;培養學生的動腦、動手、動口、動耳的能力,學生的學習興趣等方面如何,以及課堂氣氛是否活躍有創意,所以要做教學有心人。

二、勤、及時記載。

這是寫好教學反思的關鍵之一。根據記憶規律,在識記以後不久就開始遺忘。因此,寫教學反思要趁熱打鐵,課後及時記載,立即整理歸納,總結分析,記錄於冊。如果拖久了,課堂教學情況,回憶起來時間反而費長,甚至遺忘。尤其是藝術技能方面的,必須在下一環節加以糾正掌握知識點,才能順利地往下教學。

三、全,全面分析。

首先要對教案的實施情況進行細緻全面的回顧,從教學目標的達成,教學結構的安排,教學過程的進展,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運用到師生活動,教學效果都要象過電影似地琢磨、反省,歸納出哪些是成功的,哪些是待進一步改進。在全面分析基礎上還應根據教學目標、音美課的類型等,突出重點地總結,記載自己體會最深的“得”與“失”。這樣記載才具有較好的價值。全,不是面面俱到,一課一記載要有一得,否則會形成次次記載千篇一律。

四、活,靈活多樣。

寫教學反思沒有固定的格式和應根據要求和教學實際採取靈活多樣的方法和形式,因課而異,不拘一格。我參考了一些教師的教學反思,有的記在教案旁邊,隨着教學過程而寫;有的記在一節課後面;有的沒有專門的教學反思本上;有的全是文字記錄,有的文字和符號兼用。總之,不論任何方法、形式,以反映教學情況爲準。

音樂課堂上的教學反思3

新的學期即將開始,回顧前一時期的音樂教學工作,以下兩個方面體會較深。

一、學習新課程標準,明確教學目的,開闊學生視野。

作爲音樂教師,首先應該明確音樂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悟,以審美教育爲核心,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要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能力。爲了實現這一目標和推進新課程改革,我認爲,在教學中,要使學生先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感受、體驗和表現音樂中豐富的情感內涵。只有這樣,學生纔會逐漸喜歡音樂,從而才能對音樂有更深一步的瞭解。要積極引導學生,從而使學生不僅做到現在受益,而且做到終身受益。

因此在音樂課教學上,我會從下列兩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培養:

1、根據音樂教室現有的樂器,透過音樂欣賞的形式,讓學生認識和了解各種樂器,並且讓學生參與其中親身實踐,講解各種樂器基本的演奏方法,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對樂器有了進一步的接觸,而且還對我國的各種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

2、透過豐富多彩的音樂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活躍空氣,在緊張的文化課學習之餘可調節情緒,有利於其他課的學習。

二、用多種方法,努力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

針對本校特點,配合新課程改革,在學習音樂教材的同時運用電子琴進行音樂教學,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具體爲:

1、在音樂欣賞課上,有些樂曲可以利用學校現有的樂器,結合大綱要求,給學生示範演奏,改變以往放錄音讓學生單純欣賞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欣賞的同時,既開拓了視野,有提高審美能力。

2、在音樂理論知識的教學方面,爲避免單純學理論的枯燥,利用情境聯想教學,讓學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樂知識。例如音符實值的學習,透過模仿動物叫聲的長短來辨別不同的音符,這樣一來,學生會比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體、電視、音響等不同教學設備,欣賞大型的交響樂和民族管絃樂作品,讓學生進一步瞭解和感受音樂。

4、課堂上,讓學生上臺演唱,培養他們的參與、實踐能力,學生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得更加生動活躍。

音樂課堂上的教學反思4

《雲》是小學音樂教材第二冊第7課的表演的歌曲,節奏舒展平穩,旋律起伏跌宕,抒情優美,白雲在藍天上飄蕩,引發了孩子們天真的聯想,從“藍天”、“白雲”到“大海”、“帆船”,從“裝着小雨點”的大船到“快快澆麥田”,寄託了孩子們真誠而美好的願望,一直深受學生的喜愛。教學中我充分調動各種手段讓學生在短短的三十五分鐘內得到美的體驗,指導學生在演唱中發揮想象,在編創中得到發展。

一節課下來,收穫頗多:

一、設定情境,激發興趣。

“太陽公公露出了笑臉,彩虹也偷偷地跑出來了,那麼多的白雲,天空上可熱鬧了!”新的音樂課堂裏更強調教師教學語言的藝術性,透過語言交流更有利於啓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活動,幫助學生體會音樂中的美,能喚起學生的學習注意和興趣。在教唱環節中,我用輕柔的聲音:“請小朋友閉上眼睛,現在你的身體越來越輕,慢慢升上天空,現在你就是一朵白雲,輕輕地飄到老師身邊來跟着音樂哼一哼”。把學生帶到天空、白雲的情景當中。良好情境的設定,激起了學生演唱慾望,他們很感興趣的“飄”到教室中間輕輕地哼唱,爲學唱歌曲做準備。這一過程中我轉變角色,和孩子們一塊變成天空中的雲朵,在“藍天上”盡情的歌唱。

二、淡化教唱,注重體驗。

《雲》是一首四三拍的歌曲,節奏平緩,旋律優美。教學中我淡化了教唱環節,以聽唱爲主。打破老師教,學生唱的模式,並且用鼓勵的語言激發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大膽上來演唱做示範,雖然這位學生的音準把握不是很準確,但節奏非常穩,表情豐富,給其他學生樹立了好榜樣。

三、“你做我猜”,遷移創新。

編創環節中,運用生動活潑的遊戲引入,激起學生編創的興趣。我用肢體語言表現各種形態的雲朵讓學生猜一猜,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這時孩子們都想參與到遊戲當中,最後讓他們來做動作我來猜,無形中創立了一種自由平等愉悅的學習氛圍,使得孩子們大膽的參與、充分的表現。在小組活動中,學生戴上雲帽子,結合平時的生活體驗把每朵“白雲”組合起來,就像天空中一幅美麗的雲圖畫。孩子們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個性想象和體驗,有的編創雲火車、有的編創雲房子、還有一個組的學生編創出載人的雲火箭,雖然動作略顯笨拙,但卻是最真實的表現。

回想愉悅之後,我也有些遺憾。在音樂創編活動環節上應該讓每個小組充分展示自己設計的雲圖畫,並及時反饋、評價。同時我也在思考,課堂上如何做出指導性的評價,讓學生在自由、寬鬆、歡樂的氛圍中充分發揮個性特長。我想,隨着經驗的積累和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實踐,任何問題都會得到解決。

音樂課堂上的教學反思5

時光荏苒,歲月如歌。轉眼間孩子們已經是大班的大哥哥大姐姐了。透過幾年對音樂的學習,孩子們對於音樂的感受能力和學唱能力已經明顯提高。音樂活動的目的就是讓孩子們體驗音樂帶來的快樂,並讓幼兒在輕鬆、愉悅的氣氛中參加到音樂活動中,提高幼兒感受、表現、創造美的能力。我們班的孩子很喜歡唱歌,都願意大膽地唱、大膽地表現自己。

在本月的音樂教學活動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魚的夢》這首歌曲。這首歌曲旋律優美、氣氛柔和很容易使人感受到幸福和快樂的感覺。在活動過程中我在範唱歌曲時,利用溫柔的聲音感染孩子,並引導幼兒用手在膝蓋上拍節奏、搖頭、擺臂等柔和肢體動作感受歌曲。接着在理解歌詞內容環節中,我運用歌詞中的情境去講述故事,引導幼兒思考:“故事裏有誰?小魚夢見了什麼?爲什麼?”並提出問題“天上星星落下來,爲他蓋了條什麼被子?爲什麼?”引導幼兒結合畫面及自己的生活經驗表述。師:“小魚在這優美的環境裏睡覺,一定睡得很香很甜,你們猜猜,它會夢見什麼呢?”這時孩子們都積極發言:“小魚夢見媽媽在給它唱歌,媽媽在親它。”在學唱歌曲的同時,我引導孩子們多融入自己的感情,將歌曲唱的更生動、好聽。在集體演唱和小組表演的過程中,我看到大部分孩子都能跟隨優美音樂,一邊演唱歌曲一邊拍節奏。

整堂活動下來,課堂氣氛是很活躍的。幼兒的積極性和參與度都很高。我一開始透過拍節奏的形式進行匯入,接着讓他們熟悉歌詞,到最後孩子們能用溫柔、甜美的進行演唱。孩子們都能記住歌詞並能用溫柔、甜美的歌聲去表現搖籃曲的風格,目標已經達成。在利用故事理解歌詞環節,幼兒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說出小魚的夢表現的含義。不足的地方就是當幼兒熟悉歌曲後,沒有加深去引導幼兒用替換角色的方法嘗試創編歌詞的活動,如:還有哪些小動物也在做夢呢?都做了什麼夢呢?引發聯想,這樣幼兒就能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對於音樂活動,我還是要多加努力,讓幼兒跟隨鋼琴聲演唱歌曲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