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關於找規律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作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找規律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找規律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找規律教學反思1

本學期的找規律單元是要學生用平移的方法探索並發現簡單圖形覆蓋現象中的規律,能根據把圖形平移的次數推算被該圖形覆蓋的總次數,解決相應的簡單實際問題。

開始,我出示了一張由1-10組成的數表和一個紅色方框,指出用這個框每次可以框出兩個相鄰數,得到一個和後,我問學生:“這樣移動方框一共可以得到多少種不同的和?”然後讓學生可以拿着手中的數表想一想,也可以框一框,在很多學生有了答案後,我讓學生髮言說出自己的想法。我以爲學生會按照書上的本意,用一一列舉的方法來求出答案:1+2,2+3,3+4,……9+10。結果那位學生卻回答說:10-1=9。這是書上與我預設時都沒考慮到的,我當時有一點小小的意外,但我還是微笑着鼓勵他說說他的想法。可能這是他的一種直覺思維吧,他一時解釋不出這樣算的原因。我知道他這樣做是完全可以解釋的:第一,可從找規律的角度來解釋。如果有2個數,每次框相鄰2個數,就得到1個和,如果有3個數,每次框相鄰兩個數,就得到2個不同的和,照此下去,有10個數,每次框2個相鄰數,就會得到9個不同的和,所以10-1=9;第二,可從排頭法的角度來解釋。一次框出2個數,1可以排頭,2可以排頭……9也可以排頭,10不能排頭,10個數中有1個數不能排頭,所以10-1=9(種)。當時我有幾秒的猶豫,是幫助他把這種思路更加明晰呢?還是繼續演繹預設的教案?爲了不讓課堂節外生枝,我選擇了後者。雖然很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但自己總覺得缺少了點什麼。

1、接着,繼續用紅色方框分別框住2個、3個、4個、5個後,我出示了表格,並提出了書上的兩個問題:

(1)平移的次數與每次框出的個數有什麼關係?

(2)不同和的個數與平移的次數有什麼關係?讓學生透過小組交流來找出規律。

學生經過獨立思考,小組討論,紛紛發現了規律。在彙報第一個問題時,出現了這樣幾種答案:

(1)每次框出的個數與平移的次數相加和是10;

(2)每次框出的個數是相鄰的自然數,而四次平移的次數也是相鄰的自然數;

(3)每次框出的個數與平移的次數奇偶性相同,或者都是偶數,或者都是奇數;

(4)每次框出的個數與平移的次數的逐漸減少

2、看來學生的思維很活躍,尋找規律的角度也很新穎,從看兩者的和聯繫到了看兩者的差,從橫向尋找規律聯繫到縱向的比較,前兩條規律是我預設到的,而後兩條卻是沒考慮過的。

當學生彙報後,我知道後兩個發現並沒有普遍性,但該如何向孩子們解釋後兩個發現只是特例呢?如果再換例說明顯然太費時,也並不一定能講清,而且還會沖淡主題,把本質的東西給拋棄了,得不償失。但如果肯定他們的發現是對的話,顯然又不行。當時我說:“你們很聰明,在這一道簡單的例題中,發現的可真多。”雖然話是這樣說了,但自己感覺心中特沒底氣。

課上完了,感覺自己對教材深層次的鑽研能力還需加強,對課堂中學生即時生成的資源,我沒能很好地利用與把握住。

找規律教學反思2

《找規律》這課我設計學生最喜歡的“六一聯歡會”爲主線,透過觀看手拉手曙光小學“六一聯歡會”教室的佈置,找出彩旗,小花,燈籠的規律,匯入新課。透過“參觀聯歡會會場”——“取得入場券”——“參加聯歡會節目”(節目由一些找規律,藏規律等內容組成的遊戲活動)展開教學。學生興趣濃厚,整節課充滿童趣,學生學得愉快。

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由於一年級學生注意力難集中,我採用小組比賽(比哪組紀律好,哪組同學搶答題快,完整)加分,把學生的注意力都調動起來了,每個孩子都隨着我的引導積極思考。學生思維活躍。

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整節課完成好了找圖形的規律。我開始準備把教材創造性地處理一下的,把後一節課的找數字規律整合爲一節課上的,但由於學生年齡偏小,接納不了,所以我還是準備分兩節課上。此節課培養了學生初步的觀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提高了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了親切感。達到了課前的教學目標。

找規律教學反思3

本節課是找規律這一單元的第一節課,爲了使學生感受生活應用的廣泛性,同時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本節課採取了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小組交流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

我的教學意圖有兩個:一是讓孩子透過找規律能夠說出下一個是什麼;二是讓孩子充分感受規律的美。圍繞着這兩個教學意圖,我設計了五個教學環節,分別是:

一、創設情境,感受規律。

新課開始,我首先透過變水果的情境匯入,充分調動小朋友的學習慾望,激發出孩子大腦中規律這部分知識的原有經驗,然後直接揭題:像這樣一個蘋果一個香蕉,又一個蘋果一個香蕉,不斷重複出現的現象就叫做規律,今天咱們的任務就是一塊兒來找規律。

二、在自主探究中,發現規律。

1、這第二個教學環節,我設計的是認識規律。這一環節,我重在強化訓練孩子用較清楚、完整的語言來表述自己發現的規律。首先,我爲學生創設了聯歡會時張燈結綵,這一兒童熟悉的生活情境,把氣球和燈籠有規律的呈現出來,使學習新知過程,融於豐富有趣的活動中,激發了學生學習和探究的興趣,讓學生在觀察、猜想、推理、操作中意會,感知規律。同時人人能夠參與,有利於面向全體,給學生提供思考、嘗試的機會。然後,我讓小朋友自由發揮,說說自己發現的規律。

2、接着這一環節我創設了讓學生猜的環節,讓學生意會,積累感性經驗。如猜下一面彩旗是什麼顏色?下一個燈籠是什麼顏色?下一個小朋友是男孩還是女孩等,都是讓學生先自我感受,再聽取別人的意見。給學生的學習提供了獨立思考、自我嘗試、獨立猜想、和體驗成功的機會。

三、在自主探索中,體驗規律。

《數學課程標準》提倡: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引導學生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數學知識,發展解決問題的策略。

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我首先在黑板上擺出有規律的圖形,讓同學們發現圖形的特徵以及規律,使學生能在自己喜歡的實踐活動中探究、發現事物的規律,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推理能力。接着,我在體驗規律這一環節設計了塗一塗、畫一畫的教學情境,用自主探索的方式讓孩子獨立完成。其中,塗一塗重在讓學生會按照規律塗色,還要會說出規律。

四、在小組合作中,創造規律。

這一環節我設計了小小設計師這一活動。讓學生小組合作塗出有規律的顏色,擺出有規律的圖形。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用自己喜歡的顏色來給花朵塗顏色,學生的創造力真是令人吃驚,他們不僅能模仿前面出現的一些規律來創造,有的還塗出了較難的規律。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興趣,誘發學生的求知慾,啓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探索者。同時,注意發揮羣體優勢,讓學生在小組內相互合作、交流、協商,以提高學生間相互合作的意識。

五、說說生活中的規律,發現規律的美。

欣賞生活中的規律、找找生活中有規律的事物等,進一步加強對規律的感知體驗,從而發散學生的思維,創設出更多、更復雜的規律,培養了他們的大膽創新意識,體現了玩中學,做中學的理念。

本節課我的教學特點是:充分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我首先利用資源創設一個聯歡會的佈置的情境,讓學生在現實、有趣的情境中探索事物的規律,學生根據這一情境中擺彩旗、擺燈籠、擺小花等圖形感受規律,直觀、生動、形象地展現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讓學生全方位地在活動中體驗數學的魅力。還藉助多媒體讓學生欣賞規律圖片,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另外,我透過讓學生看一看、說一說、擺一擺、塗一塗、找一找等活動,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動態的過程中感悟規律、經歷發現規律過程,並獲得一些數學思想方法和積極的情感體驗。特別是讓學生小組合作擺一擺、塗一塗這兩環節中,我給學生自主探究的機會,給學生充分的思維時間和空間,開放了學生思維,學生設計出了與衆不同、有創意的規律,在張揚學生個性的同時,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

當然,本課也存在很多不足:

一、沒有調動學生學習和積極性

其實在課堂上,我已經看出他們不愛、不愛回答問題的特點了。可我卻沒有及時調整、調控課堂的對策,沒有利用手中的小星星激發學生的舉手意願,比如應該說:看誰最勇敢?看誰願意回答老師的問題?誰想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等一系列激勵性語言。

不足二:課堂評價單一

對於學生的回答,我始終說你回答得真好!評價不夠多樣化,沒有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對於一年級的學生,應該用不同的評價去教學,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滿足自身的需求,從而激發自己的發言慾望。

不足三:時間沒有掌控好,最後環節顯得緊張

課堂教學中我一直嚴加掌控教學時間,但還是沒的控制好。尤其最後環節欣賞規律的,只是匆匆而過,顯得很是掃興。

一路反思下來,本節課當中不足的地方還有很多。我會在以後的課堂教學中逐漸改正,讓我的課堂充滿情趣、充滿智慧,真正讓學生在愉悅中學會新知,我會爲這一目標而努力!

找規律教學反思4

“找規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新增的一個內容,它蘊涵着深刻的數學思想,是今後學習生活最基礎的知識之一。我在執教這節課時,在遵循教材的基礎上,力求體現新課程的新理念、新思想,設計以下環節的教學。在教學的開始,我先帶領學生玩“動作接龍”的遊戲,從而很自然地引入課題。接着,我讓學生欣賞六一兒童節小朋友佈置教室的場景,引導學生觀察畫面上的彩旗、彩花、燈籠、小朋友的隊伍的規律,先透過讓學生猜一猜後面一個應是什麼,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再說說你是怎麼想的,讓學生在討論交流中找出規律,從而揭示規律的含義。智力闖關,運用規律。在經歷了幾組規律排列的'練習,讓學生在思考、敘述的過程中運用了一定的規律,不知不覺中地再一次體驗了規律的含義。接着,我讓學生找找生活中的規律,欣賞生活中規律的美,出生活中有規律事物後,聘請學生來當一回設計師,用不同的規律給三組圓形塗上漂亮的顏色,然後小設計師展示、介紹自己作品並進行比較,這樣發散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最後,爲了加強學生對規律的體驗和感知,我設計了讓學生運用今天所學的規律,編一組動作或聲音來演一演,學生充分動起來,師生融爲一體,興趣盎然。上完這節課,我覺得比較成功是以下幾點:

一、創設情境 激趣樂學

好奇是兒童的天性,情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我在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能力水平,巧妙地設定和創設思維情境,使學生產生新奇感和求知慾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我在匯入新課時,創設了一個六一兒童節小朋友打扮教室的情境,引導學生觀察畫面上的彩旗、花朵、燈籠、小朋友的隊伍的規律,不僅使學生很快的融入其中,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和學習興趣。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

二、大膽猜想 激趣樂學

課標中指出“讓每個學生在已有的知識經驗、能力水平和學習方法的基礎上,對問題的結果進行大膽的猜想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思維,促進智力的發展和提高。”數學知識的掌握過程以及學習方法有時是隻能意會不能言傳的。我創設了讓學生“猜”的環節,讓學生意會,積累感興經驗。如猜下一面小旗是什麼顔色,下一個燈籠是什麼顔色,下一個小朋友是男孩還是女孩等,都是讓學生先自我感受再聽別人意見,給學生的學習提供了獨立思考的機會、嘗試的機會、猜想的機會、成功的機會。

三、 動手實踐 激趣樂學

在課程教學中,讓學生動手實踐。從中獲得知識,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使他們深刻地理解知識並有效地運用。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讓學生去實踐,去動口數、動口說、動手量、動手畫、動腦想,從大量的感性認識中逐步抽象出數學概念,並掌握概念實質,變枯燥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達到激趣樂學。如我聘請學生當小小設計師,用不同的規律給三組圓形塗上漂亮的顏色,又如在最後,我邀請學生創造出一組聲音或動作來演一演,這些都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更好地發散,創設出更多更復雜的規律。培養了他們的大膽創新意識。體現了新標準“玩中學、做中學”的新理念。

當然,在這節課中也存在這許多不足之處:如何應對學生課堂上的生成,我顯得有點無所適從,教師個人的課堂機智要提高,如:在用有規律的掌聲表揚學生時,學生說拍手有聲音、手掌一開一合等,學生沒答到要點上,而我也沒能予以機智地引導,因此時間就多花了,假如,我當時能及時引導:那剛纔這些聲音有什麼規律嗎?這樣一來,答案的方向性就更明確了。

四、改進措施:

一、加強理論學習,接受最新的教學資訊,並運用到課堂教學。

二、只有在實踐運用中才會發現問題,希望在今後的教學中,能夠更好把握課堂。

三、多看多聽其他教師的課,熟話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取他人之長,使自己的教學水平逐漸提高。

找規律教學反思5

由於第一次涉及這種類型的教學內容,一開始還真有些無從下手,在多次看了教參後,加上參考了一些教案後,帶着幾許忐忑走進了教室。上完課後,感受頗多。現反思如下:

一、關於教學重點。

上課前我認定的本堂課重點是“使學生能根據規律確定某個序號所代表的是什麼物體或圖形”。在上課的時候,當學生口答出算式15÷2=7(組)……1(盆),我提問了“2是從哪裏來的?”接着就沒做過多的解釋。結果在練習試一試2時就出現了用21÷2(正確的應該是21÷4),在後來的練習中,仍有少數學生將每組的個數搞錯。由此可以確定這堂課的重點應該是“找出排列的規律,確定重複出現的每組的個數”。這就應該在分析例題時,把“爲什麼2盆花看作一組”、除數是2的來龍去脈分析清楚,從而讓學生掌握找規律的方法。

二、關於解法的多樣性。

對於例題的解法,根據教參的設計,學生應該會出現三種不同的解法。但在課上彙報交流時,學生只出現了兩種解法,沒有學生提到用畫圖的策略去解決。對於學生中沒有出現的方法是隻字不提,還是老師具體講解呢?沉思片刻,我決定讓學生開啟書自己去看。在接下來的練習中,真還發現有部分中等偏下的學生採用了這種畫圖的方法,這就說明他們透過看書看懂了這種方法。

三、關於一點疑惑。

在給盆花分類時,一般教學時都是2盆爲一組去分,但我們都知道4盆一組去分也能求到答案。關於這一點上課是講還是不講,如果講的話,可以幫助一部分優生進一步理解按規律擺放事物之間的聯繫,但這樣有可能給中等偏下的學生理解題意帶來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