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專業資料

找規律教學反思(精選35篇)

找規律教學反思

一、什麼是教學反思

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並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教學反思一直以來是教師提高個人業務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視之。現在很多教師會從自己的教育實踐中來反觀自己的得失,透過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來提高教學反思的質量。

二、找規律教學反思(精選35篇)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找規律教學反思(精選3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找規律教學反思1

本單元的內容有:圖形的變化規律、簡單的的圖形和數字的變化規律、稍複雜的圖形和數字的變化規律和運用規律解決問題。學生在本單元的學習中,我主要注意讓學生透過動手操作、觀察、觸摸、實驗和猜測等活動去發現規律,本單元很多題目的設計都體現很強的開放性,我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自己發現,提高學生的觀察和推理能力。

根據新課標的教學要求,教師的教學過程必須要注意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創造和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以及學生感興趣的事物,爲學生提供參與課堂的機會,讓學生體會到生活數學的重要性,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對數學產生興趣,例如在例1的教學中,我會讓低視力的學生觀察聯歡會的情境圖,圖中有彩花、燈籠和彩旗,透過讓低視力學生描述情境圖,使全盲的學生參與到聯歡會的設計活動中,讓學生髮現排列規律,進而理解規律的含義。

在教授例2和例3的過程中,主要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和小組合作交流,鼓勵學生大膽想象,不拘泥統一答案,提高學生的推理能力和概括歸納能力,增強相互合作的意識。課後,我也對本單元出現的問題進行了思考。

一、教學重點把握的不是很透徹。

一年級學生對本單元的內容很感興趣,課堂也比較活躍,但是學生沒有耐心,對於規律的學習沒有很好的鞏固,在教學找規律的方法時,我沒有很好地總結和強調規律是一組一組重複出現的,只是在口頭上說了一下,導致學生沒有很好的歸納出找規律的方法。

二、太依賴於教案。

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的教學過程,老師應該遵循學生髮展的需要和具體掌握情況來調整課堂教學,而不是讓學生按照事先預想好的教學過程來參與學習,老師不能完全照搬教案設計好的環節進行,教學要富有彈性,以便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來靈活調整,這也是我在今後的教學中需要多加註意和加強的。

透過本單元的教學,大部分學生都初步學會了如何去探索和發現規律,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在最後的練習和作業設計環節,我給學生的練習是設計手鍊活動,學生積極參與,設計出了很多漂亮的手鍊,對於規律的掌握也達到了預想的效果,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我會多設計相類似的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學中玩,在玩中學。

找規律教學反思2

本課是一年級下冊教材中的《找規律》一課的延伸,與之相比,不同之處是圖形排列規律複雜一些,呈現出形狀和顏色的循環變化。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設計爲:目標一是:透過觀察、操作、推理等活動,能用自己的語言說出圖形的排列規律,目標一基本達成,大部分學生能夠用自己的語言說出圖形的排列規律,但還有一少部分學生不能用語言說出圖形的排列規律。目標二是:能找出生活中循環排列的規律圖形。這一目標達成效果不好,由於時間問題,只讓學生欣賞了一些有規律的圖片,沒有讓學生從生活中找出有規律的的圖形。

首先,我透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透過讓學生觀察兩排圖形,發現第一排圖形比較容易記住,因爲第一排圖形有規律,讓學生複習舊知,發現規律就在我們身邊,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

在講解新授課時,我透過讓學生先觀察聰聰家的牆面設計,先讓學生找到牆面上都有什麼顏色,什麼圖形,剛開始學生只說出了圖形的形狀,而沒有說出顏色,後來,我就提醒同學們說。要說出生麼顏色的圖形,這時同學們能夠說完整。然後讓學生觀察牆面上的圖形排列有什麼規律時,我直接讓學生四個人一個小組根據老師的要求進行討論,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我深入到學生的小組,問學生找到了那些規律,我發現大部分學生能夠找到斜着看的規律,這是我及時提醒了他們,讓他們橫着看、豎着看有什麼樣的規律。在老師的提醒下,大部分學生能夠找到橫着看和豎着看的規律,但是在小組進行彙報的時候,我發現學生用語言描述起來不較困難,讓學生說的較少,針對循環規律應讓學生多說。講完牆面的規律之後,只是我應該總結出循環規律的概念,但由於課堂上比較緊張,這一點教師應該總結出循環規律的概念,結果放到了學生說出地面顏色的規律後面一塊總結了。

在設計練習時,第一題和第三題學生比較感興趣,效果也比較好。但是到第二個練習時,大部分學不能找到第四組圖形該畫什麼,因爲這一題是把最後面一個圖形放在了移到了最前面,而前面在講解牆面和地面的規律時,讓學生倒着看,會發現也是把最後面一個移到了前面,如果在講牆面和地面時給學生指出來,對於第二個練習就沒有難度了。然後讓學生生活中有規律欣賞圖片,本來欣賞完,準備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的規律,但由於時間,直接讓學生設計有規律的圖形了。到最後也沒有時間進行展示。

找規律教學反思3

著名的特級教師靳家彥曾講過:“順應學情,是教育的生命線。”《找規律》一課的教學,再一次使我深深感受到: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立足並順應學情的發展,以學定教,順學而導。

一、立足學情、以學定教。

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沒有學習興趣,學習也就成了負擔。”作爲二年級的小朋友,第一次在一個全新的環境中和一個完全陌生的老師合作……心中的驚喜與緊張就不用說了。怎樣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消除學生心中的焦慮,使學生一開始就處於振奮狀態呢?這是我們借班教學常常要面對的一大難題。我在上課之前與學生進行了幾句簡短對話:早就聽說二()班的孩子是最聰明的,上課聽講是最認真的,回答問題是最積極而且聲音是最響亮的,所以今天有許多老師來到了我們的課堂,和我們一起學習,你們高興嗎?就是這簡短的幾句話,極大地激勵了他們,學生的情緒頓時格外高昂。

“規律”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學生對“我們生活中的規律”很少關注。“課標”指出“數學知識的學習,要力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用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引出學習主題”。一上課,我就以“猜猜看”的遊戲開課,使學生在充滿興趣的猜測中不知不覺地進入了找規律活動,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了活躍的課堂氣氛,又在“猜猜看”的過程中,回憶了簡單的規律知識,爲新課的學習做了良好的鋪墊。

二、順應學情、依學而導。

本節“找規律”是學生在一年級下冊教材中,已經學習和掌握了一些圖形和數的簡單排列規律基礎上,繼續研究圖形和數列的變化規律(相鄰兩項的差又組成了一個新的等差數列)的。在教學時,我主要採用了開放性的教學策略。利用情境出示了一道具有開放性、創造性的問題:“誰知道聰聰第3、第4、第5次會擺放幾個小正方形呢?”讓學生透過觀察、實踐創造,生成教學所需的材料,進而展開對材料的研究,從而理解並掌握新的規律以及找規律的方法。

教學中,我充分關注了學生的學習過程。整節課的教學,自始至終都貫穿了學生的觀察思考與操作實踐,這不僅符合低年級學生好奇、好動的心理特點,更重要的是充分體現了以活動促發展的活動教學思想。尤其是“擺圖形、找規律”這一中心環節的教學,我首先讓學生“想一想:聰聰第3、第4、第5次會擺幾個小正方形?”然後拿出學具與同桌擺一擺、說一說,最後提出“聰聰是怎樣擺的?”“聰聰的擺放有規律嗎?”引導學生透過眼看、口說、腦想等多種形式感知聰聰擺放中的規律,體會到圖形變化和數字變化規律的聯繫,悟出找規律的方法。從而很好地實現了從圖形變化規律的認識過渡到數字變化規律的認識上來。

三、人的學習與情緒有關。

單調的學習數學知識是困難與乏味的,但把難學的數學知識放在有效的活動中,複雜的知識就變簡單、可操作了。縱觀《找規律》一課,我特別注意讓學生在體驗中感受,在操作中成功,在交流中找方法,在學習中去應用。從學習的實際出發,我精選了合作學習的時機與形式,在教學關鍵點、重難點時,適時的組織了同桌或四人小組的合作探究:在學生合作探究之前,提出了明確的問題和要求(“討論一下:畫中有些什麼?分別隱藏着哪些規律呢?它們之間又有什麼關係呢?),讓學生知道合作學習要解決什麼問題。在學生合作探究中,保證了學生合作學習的時間,並深入小組中恰當地給予了指導。合作探究後,能夠及時、正確的給予評價,適時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做到了學中有思,思中有疑,讓學生在寬鬆民主的氣氛中,參與學習過程,讓學生在不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所得。

練習既是檢驗又是提升學生對知識理解的一個過程。我在本節課中,精選、補充了幾個典型的習題,設計了”找規律,填一填“、”按規律,跳一跳“,”找規律,接着畫“等,既有對數列變化規律的基本鞏固練習,又有讓學生從多角度進行思考,既發展學生的求同思維,又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的綜合訓練題,體現了練習的層次性和多樣性。

找規律教學反思4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的生活情境以及他們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爲他們提供參與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在教學中吳老師努力挖掘學生身邊的學習資源,爲他們創造一個發現、探究的思維空間,使學生能更好地去發現、創造。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吳老師執教“找規律”,透過感受規律——讀規律——找規律——用規律這一過程,使學生在自己喜歡的實踐活動中探究、發現事物的規律,培養初步的觀察、概括、推理能力,提高相互合作的意識。

1、感受規律

在匯入環節,吳老師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體性,透過學生的讀一讀已有圖形、猜一猜接下來會是什麼圖形,讓學生對兩組圖形形成“有規律”和“無規律”的直接體驗,體現出規律的優越性,引起學生的好奇,激發了學習的願望。

2、找規律

在新授課環節,吳老師不是讓學生直接找規律,而是採取讓學生集體讀一讀物體的排列順序,在自己的讀的過程中感受什麼是重複出現,並讓學生對重複出現的一組用筆圈起來,表示一組規律。在這一過程中,吳老師不是直接給出概念,而是讓學生透過觀察、發現、自己進行總結,教師及時規範數學語言,並積極鼓勵學生用準確的數學語言描述每組圖形的規律,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學生練習找規律的環節,教師按顏色、形狀、位置安排了三道練習,在學生找到錯誤的規律時,吳老師沒有直接指出,而是讓學生回想規律的特點是什麼,要重複出現,學生觀察後發現自己找的規律並沒有重複出現,給學生提供了思考的機會。最後教師進行總結:如何找規律?師生共同總結出要先找到一組規律,後面重複出現。

3、用規律

學生能找出規律之後,吳老師出示了三道練習,讓學生根據找到的規律填寫空缺處的顏色或數字,學以致用。在這裏,吳老師還是讓學生透過讀一讀,圈規律的方法,學生先找好規律,再根據已有的規律推測空缺處的顏色或數字。吳老師在與學生交流時,第一題既有顏色又有形狀的變化,學生回答的不是很完整,教師可以讓學生說清顏色和形狀。

聽了吳老師的這節課,感覺吳老師在課堂上讓學生充分參與到學習中來,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得到了體現。在讀規律時,吳老師也給出了一點提醒:怎麼讀可以很容易聽出有規律,一組一組中間停頓一下。但聽學生讀下來還是不是很清楚,我想吳老師是不是可以提醒學生除了一組一組規律中間要停頓一下,是不是一組規律裏面的幾個物體可以讀的速度再快一些,這樣聽起來會不會更清楚些。

找規律教學反思5

本週我上了一節一年級的《找規律》高效課堂展示課。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活動性和探究性比較強,在教學中力求引導學生透過認真觀察、獨立思考、主動探究和合作交流,讓學生經歷“發現規律”、“理解規律”、“運用規律”的過程,享受到成功的喜悅。爲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我透過兒童喜歡的六一兒童節的話題談話匯入,爲他們提供參與的機會,提高興趣。爲他們創造一個發現探索的思維空間,使學生能更好地去發現、去創造,體現數學的價值。在本節課教學時,我讓學生自己去參與數學活動,在動態的過程中體驗規律、感悟規律、應用規律,同時獲得一些數學思想方法和積極的情感體驗。因此,我改變了教材靜態呈現知識的方式,設計了“找、塗、擺”等一系列的學習活動,以活動爲主線搭建探究平臺,刺激學生多感官全方位參與。另外,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活潑愛動,好奇心強,針對學生的這一心理、年齡特點,教學中充分發揮多媒體作用,利用課件體現生動的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學生高效參與課堂活動。

這節課,我和同學們融爲一體,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但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在這節課中,對於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考慮不夠全面,數學學科的課堂同樣也肩負着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責任,培養學生數學語言也是一個重點。數學語言的表達應該嚴謹、完整。可是我卻因爲過多的關注活動的組織、調控,而忽略了對學生語言的訓練和培養。在尋找到規律後沒有教給孩子規範性的語言表達規律,以至於在後面的教學和練習中,孩子雖找到了規律,但表達不夠準確。另外一點就是教師本人的能力有待提升,對於課堂生成的資源要及時處理,學會利用資源。今後我將以課程改革和校本教研爲契機,加強學習研討,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踐中反思,反思後再實踐,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找規律教學反思6

《找規律》本單元研究簡單的搭配現象。日常生活裏經常會遇到與選配有關的實際問題,如服飾選配、飲食搭配、顏色搭配、路線選配、隊伍組配……讓學生研究一些常見的搭配現象,初步學會搭配與選擇的方法,體會選配的規律及計算,是發展數學思考的載體,也有益於學生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本節課是這一單元的第一課時,研究簡單的搭配現象。聯繫實際問題理解“選配”的含義,學習不重複、不遺漏地有序選配,探索計算選配方案總個數的方法。

本節課中我首先設定小明購買活動用具的情境,提出一個“可以有多少種選配方法”這個問題。一下子提出這個問題學生是有難度的,之前我設定了一個坡度:提問“可以怎樣選?”藉助這個問題讓學生理解什麼是“選配”。接着讓學生有目的的探討一共有多少種選配方法?此環節透過生與生的交流,讓學生明白不僅可以“先選木偶、再配帽子”,也可以“先選帽子、再配木偶”。這樣透過觀察、猜測、交流等多種學習活動,開啟了學生的選配思路,激發動手選配的熱情,構建起對數學富有個性理解的過程。

接着是用圖形代替實物,連線表示選配,再次體會選配的過程,設計這個層次的活動是讓學生經歷從實物到圖形,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我們都知道,數學教學中的解決實際問題,其目的不侷限於問題的答案是什麼,教育價值更體現在獲得實際問題裏的數學知識和數學思想方法。這裏用圖形代替實物有取材方便、操作簡便等優勢,還有利於學生深入體會選配的含義,引導學生逐步構建數學模型。

然後是找尋兩種物體選配間的規律。學生髮現規律並不是很困難。因此在此環節中我有意設計了讓學生分兩組進行研究:一組研究2頂帽子,8個木偶的選配情況;一組研究4頂帽子,4個木偶的情況;研究了三組事例:2、3、6;2、8、16;4、4、16,這樣學生比較容易發現兩種物體個數與選配種數之間的關係。最後讓學生在得出兩種物體間搭配規律後進行驗證。

本節課中在這幾個環節讓學生去探索:

1、學生用學具擺一擺之前,教師給予學生比較明確的學習小提示:就是要不重複不遺漏地找出所有選配方法。因爲要不重複不遺漏地找出所有選配方法,富有挑戰性,容易激發學生主動探索規律的願望。

2、研究兩種物體的數量與選配方法的種數,這三種數量之間的關係這是本課的一個重點。或許有些學生在2、3、6的情況研究中能夠發現規律,但並不能僅僅從一個例子中得出規律,所以藉助這個例子,再研究2個例子,這樣讓學生在“找”中探究,讓學生在“找”中思辨,從而在頭腦中形成共識,悟出規律,讓規律在學生的探究中內化,建立解決這類問題的模型。

3、練習的設計,本節課的練習設計重點突出生活因素,創設生活情景,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學與生活的關係。在最後設計了襯衫與領帶的搭配,讓學生從搭配的結果反向思考兩種不同事物數量的可能性。在這裏考慮到思考的難度,設計了一個坡度,分別說出3件襯衫可能的搭配方法,最後再說出選配方法的種數是12的可能性。

總觀本節課,我努力透過課本中的主題圖創設情景,爲學生創設思考的空間,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在學生分工合作中,選一選,配一配,培養孩子有序、有規律的思考問題的方法,找出選配的種數與兩種物體數量間的關係,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髮現數學就在身邊。

找規律教學反思7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力求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儘量發揮學生的能動性。

一、表現在材料提供上。“材料引起學習,材料引起活動”。學習材料是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獲得數學知識、提高能力的基本載體。在本課中讓每個學生都準備好了若干水果圖片,白紙,等。學生透過畫一畫,貼一貼,擺一擺等過程,切實讓每一個學生經歷發現規律的過程。體現了數學和生活的緊密聯繫。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注重合作探究、交流。小學數學課堂是一種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動態過程。在本課中,既考慮到學生對知識技能目標的落實,又考慮到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實現。本節課下來,感覺到大多數時間學生思維活躍,暢所欲言,能夠積極投入到學習和探究中來。每當出現學生的意見不一致時,我及時組織學生相互交流,質疑、爭論,直到意見統一。並及時組織學生相互欣賞,評價。最後,讓學生欣賞生活中有規律的事務,體驗到規律在生活中的重要,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下課。

總之,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努力體現新理念,教學過程與教學方法體現以學生爲主體,尊重學生個性化思維,注重合作學習,相互交流、啓發,面向全體,使不同層面的學生都有所發展。

找規律教學反思8

我今天執教的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七單元“找規律”第一課時,這是找規律的起始課,主要讓學生自主學會尋找簡單的圖形排列規律,爲後面課時的學習打好基礎。由於學生在學前階段就曾接受過“找規律”這部分知識的啓蒙教育,因此,對於學習“簡單的圖形排列規律”這部分內容較爲容易。但是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是: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精神容易分散,語言表達不完整。因此,加強直觀教學,提高數學學習趣味性,強化語言表達訓練,是本節課教學中我較爲注重的學習策略。在教學環節當中,我透過讓學生看一看、說一說、找一找、擺一擺、塗一塗等活動,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動態的過程中感悟規律、經歷發現規律過程,並獲得一些數學思想方法和積極的情感體驗。

當然,這節課還有不少缺憾值得我反思。如:在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情境時我處理得有些倉促,在逐個呈現彩旗、彩花、燈籠、小朋友排列的隊伍圖時,沒能清楚的引導學生在找事物規律的時候,只要找到一組是什麼,在看看剩下的是不是一組一組重複的出現,如果是,我們就說它是有規律的,這樣就造成了部分學生對找規律的方法不能完全掌握。另外就是沒有全面顧及到不同層次的學生,及時實施多元的評價。在今後的教學當中,我一定會不斷的完善自我,找出不足,及時反思,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

找規律教學反思9

“找規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新增的一個內容,它蘊涵着深刻的數學思想,是今後學習生活最基礎的知識之一。我在執教這節課時,在遵循教材的基礎上,力求體現新課程的新理念、新思想,設計以下環節的教學。在教學的開始,我先帶領學生玩“動作接龍”的遊戲,從而很自然地引入課題。接着,我讓學生欣賞六一兒童節小朋友佈置教室的場景,引導學生觀察畫面上的彩旗、彩花、燈籠、小朋友的隊伍的規律,先透過讓學生猜一猜後面一個應是什麼,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再說說你是怎麼想的,讓學生在討論交流中找出規律,從而揭示規律的含義。第三,智力闖關,運用規律。在經歷了幾組規律排列的練習,讓學生在思考、敘述的過程中運用了一定的規律,不知不覺中地再一次體驗了規律的含義。接着,我讓學生找找生活中的規律,欣賞生活中規律的美,出生活中有規律事物後,聘請學生來當一回設計師,用不同的規律給三組圓形塗上漂亮的顏色,然後小設計師展示、介紹自己作品並進行比較,這樣發散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最後,爲了加強學生對規律的體驗和感知,我設計了讓學生運用今天所學的規律,編一組動作或聲音來演一演,學生充分動起來,師生融爲一體,興趣盎然。上完這節課,我覺得比較成功是以下幾點:

一、創設情境,激趣樂學

好奇是兒童的天性,情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我在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能力水平,巧妙地設定和創設思維情境,使學生產生新奇感和求知慾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我在匯入新課時,創設了一個六一兒童節小朋友打扮教室的情境,引導學生觀察畫面上的彩旗、花朵、燈籠、小朋友的隊伍的規律,不僅使學生很快的融入其中,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和學習興趣。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

二、大膽猜想,激趣樂學

課標中指出“讓每個學生在已有的知識經驗、能力水平和學習方法的基礎上,對問題的結果進行大膽的猜想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思維,促進智力的發展和提高。”數學知識的掌握過程以及學習方法有時是隻能意會不能言傳的。我創設了讓學生“猜”的環節,讓學生意會,積累感興經驗。如猜下一面小旗是什麼顔色,下一個燈籠是什麼顔色,下一個小朋友是男孩還是女孩等,都是讓學生先自我感受再聽別人意見,給學生的學習提供了獨立思考的機會、嘗試的機會、猜想的機會、成功的機會。

三、動手實踐,激趣樂學

在課程教學中,讓學生動手實踐。從中獲得知識,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使他們深刻地理解知識並有效地運用。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讓學生去實踐,去動口數、動口說、動手量、動手畫、動腦想,從大量的感性認識中逐步抽象出數學概念,並掌握概念實質,變枯燥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達到激趣樂學。如我聘請學生當小小設計師,用不同的規律給三組圓形塗上漂亮的顏色,又如在最後,我邀請學生創造出一組聲音或動作來演一演,這些都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更好地發散,創設出更多更復雜的規律。培養了他們的大膽創新意識。體現了新標準“玩中學、做中學”的新理念。

當然,在這節課中也存在這許多不足之處:如何應對學生課堂上的生成,我顯得有點無所適從,教師個人的課堂機智要提高,如:在用有規律的掌聲表揚學生時,學生說拍手有聲音、手掌一開一合等,學生沒答到要點上,而我也沒能予以機智地引導,因此時間就多花了,假如,我當時能及時引導:那剛纔這些聲音有什麼規律嗎?這樣一來,答案的方向性就更明確了。

四、改進措施:

一、加強理論學習,接受最新的教學資訊,並運用到課堂教學。

二、只有在實踐運用中才會發現問題,希望在今後的教學中,能夠更好把握課堂。

三、多看多聽其他教師的課,熟話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取他人之長,使自己的教學水平逐漸提高。

找規律教學反思10

我執教的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七單元“找規律”第一課時,這是找規律的起始課,主要讓學生自主學會尋找簡單的圖形排列規律,爲後面課時的學習打好基礎。本課的教學目標是透過觀察,操作,猜測等活動,發現圖形不斷重複排列的簡單規律,理解規律的含義,並能用準確的數學語言描述和表示規律,同時會根據發現的規律進行推理,確定後續圖形的排列方式。在發現規律,描述和表示規律以及簡單應用規律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數學表徵能力和推理能力。同時感受規律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初步培養學生欣賞數學規律規律美的意識並能學以致用。教學重點時能發現圖形排列的簡單規律,並能用準確的數學語言描述規律。教學難點是理解重複排列規律的含義並能準確描述和應用規律。

《找規律》這部分內容的活動性、生活性和探究性比較強,於是我本着“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爲學生提供參與的機會,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產生的興趣。教學中要努力挖掘學生身邊的學習資源,爲他們創造一個發現探索的思維空間,使學生能更好地去發現、去創造,體現數學的價值。”這一理念來設計、實施教學。回顧整節課,學生好像是在“節日”中度過,時時閃爍着創新思維的火花。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爲教學成功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內容的真實性是教學成功的前提。

先是創設即將到來的六一兒童節動畫情景,接着圍繞“裝扮我們的教室,過快樂的六一”這一主題,將學生置身於一個真實的現實場景中,將數學與學生進行零距離接觸。在這美麗的“節日世界”裏,學生用獨具個性化的思維方式、審美方式,以積極的心態去創造、去享受,以激發他們愛數學、發現美的情感,增強數學應用意識、創新意識。

二、探究性、活動化是教學成功的關鍵和保障。

《標準》指出: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大膽探索,同方交流自己的發現,準確的描述規律,運用規律解決實際問題。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自主發現不同層次的規律,有圖形形狀的規律,顏色的規律,掌聲的規律,小朋友自己上臺排隊的規律。利用15多花按自己喜歡的規律塗色,展示學生的答題紙,彙報自己不同的想法。充分地讓學生經歷了探索規律的過程,學生在動手、動眼、動口、動腦中學會創新,切身感受到數學的美和作用,享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只要設計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活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便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在展示自我的同時,一直在擔當着主人翁的角色,主動地探索規律、創造規律,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一理念。

三、聯繫生活,感悟規律的美

從學生說出自己生活中見過的有規律的事物,讓學生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數學結合,學以致用,感受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在教學過程中,也不斷營造出規律的美的感受。再用課件讓學生進一步對規律的美有所體驗,聯繫生活實際,感悟生活中也處處充滿這美麗的規律。

總之,本節課我加強直觀教學,提高數學學習趣味性,強化語言表達訓練,是本節課教學中我較爲注重的學習策略。在教學環節當中,我透過讓學生看一看、說一說、找一找、擺一擺、塗一塗等活動,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動態的過程中感悟規律、經歷發現規律過程,並獲得一些數學思想方法和積極的情感體驗。

四、不足:

對於一年級的學生,更應該使用兒童語言及語氣,貼近學生,使學生有親切感,更加讓學生愛上數學課堂。

找規律教學反思11

本節課是“找規律”這一單元的第一節課,主要是介紹一些圖形簡單的排列規律,培養學生用數學觀點發現規律的意識。教學例1是最簡單的圖形的變化規律,這部分內容比較簡單。

我運用猜顏色的活動匯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爲什麼第一組好猜,第二組猜不對,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讓學生感知規律。匯入課題找規律。接下來以學生感興趣的主題圖引入,讓學生充分觀察並感知圖中的事物,如:彩旗、小花、燈籠、人物的排列規律。同時也使學生感知顏色是有規律的排列的。創造規律活動是有趣味的,並不是單調的創造規律,而是給他以材料,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喜歡的材料,創造自己的規律。不但激發了學生熱愛數學,主動發現美的情趣,又讓我感到驚歎的:原來在孩子的手中可以創造出更美的數學,更真的數學!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在教學中,我把知識進行拓展,讓學生都紛紛舉出生活中有規律的事物。透過找生活中的規律,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不足之處在於,一是在這節課上我發現自己平時對學生放手探究還不夠,總害怕學生不會,應該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究,二是鑽研教材不夠深入,應讀懂讀透教材,例子舉得太少,都侷限在顏色裏,應讓學生感知更多的規律。

今後我將以課程改革和校本教研爲契機,加強學習研討,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踐中反思,反思後再實踐,努力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找規律教學反思12

5·4青年節這天,我在中心學校上了一節三年級數學《找規律》。課後,縣教育局教研室汪主任的點評可謂是一針見血,完全看透了我設計的思路和教學的安排,點評之處有根有據,讓我心服口服,受益匪淺。

專家指出本節課的突出點:

第一,整堂課完全是以學生爲主體,給學生一個大課堂,大空間。合作學習的設計有要求、有過程、有結果。從計算結果、發現規律到運用規律進行計算、最後進行規律的總結,整個流程一氣呵成。我想,專家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把握了我教學的思路和流程,這是需要多麼深厚的功底和閱歷。

第二,能分清知識的易混點。“150×40=6000”透過這個例子向學生提問“爲什麼乘數中一共有2個0,可是結果中卻有3個0”。我覺得這就是專家細心之處和研讀教材與衆不同的地方。我在今後的教學中更要注意這個方面,把握知識的易混點,不要讓學生混淆。

第三:課前熱身活動讓學生自己來主持、當小老師;活動中學生自己動手操作並說出想法。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的設計思路。

第四,課堂上預留了大量的學生做練習的時間,減輕了學生課後的作業負擔。的確,這一點我是吸取了上次公開課拖堂的教訓。

爲了減輕學生課後的作業負擔,我在今後的教學中應當在達到了基本的教學目標後,預留學生做練習的時間。專家的點評很到位,有血有肉,鼓勵的話讓我更加自信。

再來說說專家對本節課的幾點思考:

第一,找規律上要把握住方向、標準的一致性。聽完,我有點疑惑,我讓學生找規律可不是漫無目的瞎找規律,而是將每兩個算式進行比較地去找的。但專家建議都應當以第一個算式5×1爲標準來進行比較。我思考須臾,覺得的確是這樣,沒有必要將5×10和50×10進行比較,因爲學生在計算5×10和50×10的時候,都是直接計算5×1的,然後在結果後面添上0就可以了。這一點值得思考,在四年級“商不變的規律”中應當要注意。

第二,在運用數學歸納法時,至少需要三個或三個以上的算式,才能得出一般性的規律,不然,得出的規律就是特例,不能算規律。這一點很重要,因爲數學就是一門嚴謹的學科,我在高中和大學裏,學數學歸納法的時候,老師也是和我們說過找規律至少要三個例子。我在上這門課之前就思考過這一點,因爲書上的確安排了3個算式讓學生找規律。可是,我爲了追求整堂課的效率和新穎性,避免重複,我還是將後面兩個算式給避開了,只講了第一個算式。殊不知這是學習任何規律中最大的忌諱,我忘了最原始的原則。這一點很值得我深思,也是我學到得最深刻的教訓。

第三,在找規律和總結規律的過程中教授的太快,應當讓學生們暢所欲言後,教師適時給出提示性的話語進行總結。造成這種想象主要是怕一堂課的時間不夠,擔心學生暢所欲言後難以及時收場。

我在今後教學中需要在重難點的地方放寬時間,不要顧慮許多,讓學生們大膽的說想法,說到他們無話可說爲止,我才進行指導總結。專家給出的建議會讓我彌補不足,羽翼豐滿。

找規律教學反思13

本節課是《找規律》這一單元的第一節課,主要是介紹一些圖形簡單的排列規律,培養學生用數學觀點發現規律的意識。所以在教學設計中找了一些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圖片,讓學生能在直觀、生動的學習環境中找出事物的變化規律。

這節課不僅是要讓學生掌握所學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創造一種和諧愉悅的氣氛,讓學生能夠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並主動地去探求知識,發展思維。因此,我是這樣設計我的教學的:

1、在教學中努力挖掘學生身邊的學習資源,爲他們創建一個發現、探究的思維空間,使學生能更好地去發現,去創造。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我以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動畫片讓學生來猜一猜爲切入點,透過“找簡單的規律——畫規律——找生活中的規律——動手創造規律”等活動。使學生在自己喜歡的實踐活動中探究、發現事物的規律,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概括、推理能力,以及提高學生間相互合作的意識。

2、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在教學中讓學生透過觀察主題圖發現主題圖中有規律的事物,然後讓學生讀一讀切實感受規律,讓學生圈一圈,理解規律的實質:一組一組重複出現。接下來讓學生說,一個人說,集體說,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理解。

3、在練習的過程中,分別出示了按照不同顏色排列的規律、按照形狀排列的規律以及按照位置不同排列的規律,這樣可以拓展學生的發散思維。學習找規律是爲了用規律,所以在練習中又讓孩子們猜測根據規律下一個圖形是什麼,不僅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

4、數學學習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數學學習的本質是學生的再創造。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透過塗色創造規律,把知識進一步的拓展,從而讓學生再創造出不同規律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創新意識

5、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在教學中,我把知識進行拓展,讓學生都紛紛舉出生活中有規律的事物。透過找生活中的規律,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6、課件的最後讓學生欣賞生活當中的因爲規律而產生的優美圖案,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也有很多不足,在發現由小朋友圍成一圈的規律時,孩子們只能發現男生女生的排列,而沒發現還可以按照女生男生這樣的規律排列,而在處理這一過程中比較急,沒有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這也是因爲在準備時,沒有做好充分的預設。在老教師的點撥下,我應該在前面就出示一些以爲排頭不一樣而造成的規律不一樣的現象。

語言表達能力還有待提高。在學生描述由四個一組的規律時,學生出現了兩個兩個一組,而且學生在表述時,我也沒有理解他們的意思,一方面是因爲我的提問有問題,一方面是因爲還是沒有佔到孩子們的角度思考問題。所以,在以後的工作中,我要不斷的加強學習,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經常與孩子們交流,及時瞭解他們的想法。

在以後的教學中還要多給孩子一些表達想法的時間和空間。在讓孩子們舉例說一說現實生活中的有規律現象時,有的孩子還想表達,但是由於時間的原因,我打斷了孩子的想法,這樣不僅會打擊孩子的自信,也不能發現孩子的潛力,以後要改正。

這節課,總的來說孩子們還是在愉快的氛圍中度過的,掌握了找規律的方法,基本上達到了教學目標。

找規律教學反思14

“找規律”這部分內容是實驗教材新增設的內容之一,也是教材改革的新變化之一。這部分教材爲學生提供了能力發展的極大空間,數學課程標準在探索規律的內容中明確說明:“發現給定事物中隱含的簡單規律”本節課的教學就較充分地體現了教材的這一意圖。

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能結合教材所提供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主動觀察、積極動腦、動手實踐、充分體驗、反覆比較,全面深刻地認識現象所蘊含的規律,挖掘知識要素,領會事物的本質,達到知識與能力共進,情感與體驗提高。例如各種各樣的美麗的彩燈和彩旗都是有規律的排列,物品上裝飾的圖案也是有規律的排列。在本課開始時並未給出佈置完的會場圖,而是將一部分隱藏起來,讓學生透過小組合作把圖補充完整,在擺的過程中學生自然運用了一定的規律去擺,不知不覺就體會了“規律”的含義。在初步理解規律的基礎上,透過“男女生站排可以怎麼站?”引出規律不只可以數量上一個一個變,還可以兩個,三個,或一個兩個變。在掌握了這些方法後,及時加以鞏固練習,透過擺一擺、塗一塗,進一步體會並運用規律。在跳棋這一環節中,透過走棋子這一環節既體現了對規律的運用掌握,也體現了算法的多樣化。有規律的事物在生活中也有許多,例如:展示裝飾的圖案,到生活中找有規律的事物,還有讓學生自己動手去設計手絹等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讓學生創造出美麗有規律的圖案,激發學生愛數學,發現美的情趣。在本節課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始終處在一種積極的學習狀態中:聽得專心、看得仔細、想得認真、學得投入、說得流暢、合作得愉快,真正體現了以積極的情感投入,極大的調動思維活動,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

所以,我覺得新教材要取得成功的關鍵是實施者──教師,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意識、教學思路、教學實施都要立足於學生的未來發展,站在爲學生服務的角度,設計適合學生、適應社會、適於發展的教學。

找規律教學反思15

有人說:“教育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今天自己上了一節示範課—《找規律》。在這門“遺憾的藝術”獲得了一點點成功。高興之餘,也不忘記錄下自己的所得所失。

《找規律》是蘇教版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是《找規律》這一單元的第二課時,我設計的環節如下:

一、找規律,感受規律的美

這節課重點要學生去“找”規律,而不是規律的應用,更不是做競賽題。我設了這樣的匯入,我先以有節奏的拍手歡迎聽課的老師,再請同學們和老師一樣有節奏的拍手。在遊戲中滲入找規律,初步感受和體會規律,並說出自己的發現及時的匯入新課。出示有規律排列的盆花,彩旗圖,讓學生找規律,小組內交流,感受這樣有規律的排列顯得整齊漂亮。

二、找策略

圖中的盆花的顏色依次是紅、藍、紅、藍、紅、藍……學生找出規律,我及時提出問題,按這樣有規律的排列第15盆花是什麼顏色,小組內合作,討論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集體交流。

三、優化策略

學生解決盆花的問題出現三種策略,一種畫圖方法;一種是列舉法;一種是計算方法。請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解決彩燈依次是紅、紫、綠、紅、紫、綠、紅、紫……照這樣排列第17盞燈是什麼顏色的問題,比賽誰完成的快,交流時學生髮現計算方法還是比較快。

四、發現生活中規律

數學是解決生活的問題,用學到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才能體現數學的價值。讓學生找生活中這樣的規律如:“每四年一閏,每7天一個星期,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十二生肖……”

五、用規律設計圖案

我用今天這樣規律設計一幅圖案,向學生展示,再一次喚起學生對規律美的認識,讓學生自己設計,讓學生同樣體會到數學的美。以上五個環節,其中“一,二,三”個環節是重點,這樣的設計在實踐中獲得好評。

六、我的成功

1、激趣引入。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用有節奏的拍手來歡迎老師,一來緩解學生緊張情緒,二來把學生的注意力調動起來,發現拍手的規律,爲下文找規律做了鋪墊。

2、充分體現課改的新理念。這樣的設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積極地投入到學習和研究之中,讓他們帶着問題展開小組合作交流,避免課堂中提問,以個別學生回答代替大多學生的思維。在學生探究規律的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而不是生硬把找出的規律教給他們。讓他們自己發現,自己解決,獲得成功的體驗。

3、根據課堂變化,及時調整設計。在優化策略這一環節,比較畫圖法,列舉法和計算方法時,課堂出現兩派,一隊認爲畫圖直觀而且好理解;一隊認爲計算簡潔,速度快。我馬上補充一道,“按燈籠這樣排法,第1840盞燈是什麼顏色?”要求畫圖,學生齊喊“哦!那畫到啥時?”從而感受到計算方法的簡便和實用。

4、靈活使用課後問題,巧妙設計習題。課後的練習第1題是擺珠子,第2題穿珠子,兩道題內容相似,我只選取了第1題。我設計一道這樣練習題:“我愛數學我愛數學我愛數學……第154個字是什麼?”這樣習題得到聽課老師的好評,它不但很有創意,還體現熱愛數學之情。

七、我的遺憾

課堂中對意料之外的回答,處理不恰當。當提出“彩旗的顏色依次是紅、紅、黃、黃、紅、紅……的順序,第23面是什麼?”時,因爲有前面兩種問題的鋪墊,學生基本認可先找出每幾個一組,再列算式,正當總結時,於沂渭舉手說:“我還有一種方法,把紅旗當奇數,黃旗當偶數……”我馬上想到每2個一組,奇數是紅旗,偶數是黃旗,欣喜打斷他的話“噢,把紅旗看成一組,黃旗一組,也就是每2個一組,再計算。這種想法很好,大家給於沂渭鼓掌。”但是於沂渭臉上卻沒有喜悅之情。當時害怕浪費時間,完不成教學任務,沒有讓學生表達完自己的想法,聽課的老師對這種方法也有異議,表揚也顯得蒼白無力。

課後我叫來於沂渭讓他講完自己的想法。他的想法是這樣的,把2面旗當成一組,紅旗是單數,黃旗是雙數,第23面旗應是23÷2=11(組)……1(面)第11組是單數應是紅旗,剩下一面按順序應是黃旗。說的多啊!難得學生有這樣的奇思,可惜課堂上,我卻讓這精彩的一幕浪費掉。還得聽老師留下懸念,給自己留下深深的遺憾。

找規律教學反思16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課程標準》倡導的學習方法,充分體現了以人爲本,着眼於學生全面發展的特點,怎樣把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爲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改變學習方式是關鍵。本節課預備給學生充分的探索和創新的空間,讓學生廣泛交流自己的發現,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嘗試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事物的變化。

“簡單圖形和數字的排列規律”這一節課,活動性和探究性比較強,因此教師應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體驗,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畫一畫”這一活動是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體驗規律,進一步提高找規律的能力,同時能夠使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快樂。此外,學生透過“擺一擺”,自己創造規律這一環節,使學生對規律的認識得到了昇華,同時,也開闊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在小組活動中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造意識。

找規律教學反思17

一個個生動而有趣的數學情境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材中選取了學生感興趣的場景,主要是想透過讓學生對手帕與夾子、蘑菇和小兔、籬笆和木樁的觀察,明確每行中物體都是間隔排列的特點。

但是實際教學時,由於教師的提問過於寬泛,沒有指向性,干擾了學生,造成了學生觀察時無從下手。其實教師可以這樣提問:大家從小兔樂園裏,看到了三列排列得整整齊齊的物體:手帕與夾子、蘑菇和小兔、籬笆和木樁,每行的排列有什麼特點?你發現了什麼規律?這樣一來,學生觀察時有了目標,就能從具體情境的觀察和分析中探索並發現隱含的數學規律,避免無效的探究過程。

找規律教學反思18

《找規律》這部分內容的活動性、生活性和探究性比較強,於是我本着“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爲他們提供參與的機會,使學生體會到教學產生的興趣,教學中要努力挖掘學生身邊的學習資源,爲他們創造一個發現探索的思維空間,使學生能更好地去發現、去創造,體現數學的價值。”這一理念來設計、實施教學。回顧整節課,學生時時閃爍着創新思維的火花。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爲教學成功主要有以下幾點:

1、激趣匯入,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快樂遊戲貫穿於課堂始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先是全班學生合唱一首兒歌《小星星》,輕快的歌聲引入,再用同學們非常想得到的獎品智慧花入手,從動作、圖形顏色的重複排列,引出課題找規律。接着圍繞“裝扮聯歡會的現場”這一主題,將學生置身於一個真實的現實場景中,將數學與學生進行零距離接觸。在這美麗的“節日世界”裏,學生用獨具個性化的思維方式、審美方式,以積極的心態去創造、去享受,以激發他們愛數學、發現美的情感,增強數學應用意識、創新意識。課堂設計了塗一塗、畫一畫、猜一猜等教學環節,讓每個孩子都動起來,潛移默化中加深了對規律的認識,還有讓學生創造規律,孩子們都爭先恐後的要表演規律,課堂學習氛圍空前高漲。玩中學,學中玩,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讓孩子們的學習輕鬆又快樂。

2、探究性、活動化是本節課教學成功的關鍵和保障。

《標準》指出: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自主創造出不同層次的規律,有圖形的規律,聲音的規律,動作的規律……本節課中學生經歷了探索規律的過程,學生在動手、動眼、動口、動腦中學會創新,切身感受到數學的美和作用,享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只要設計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活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便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在展示自我的同時,一直在擔當着主人翁的角色,主動地探索規律、創造規律,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一理念。

3、聯繫生活,感悟規律的美,融品德教育於數學課堂中。

生活中處處存在規律,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尋找規律,感受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又讓學生暢所欲言,表述規律,孩子們的思維得到了昇華,並從孩子們的回答中適時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如:學生找到了紅綠燈、斑馬線都是有規律的,適時教育學生過馬路時要遵守交通規則;學生在欣賞規律美時,當課件播放到軍人叔叔齊步走的圖片時,適時教育學生要向軍人叔叔學習。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也收穫了精神食糧。

本節課密切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在趣味中觀察、猜想、欣賞,在美的感受中學習有趣的數學,更好地達成了教學目標。

找規律教學反思19

《找規律》一課,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基礎上讓學生透過觀察、動手操作等活動,探索、發現事物或者圖形的排列規律,掌握找規律的方法,能用自己的語言表述找出的規律,會根據規律找出下一個物體。透過塗、擺、畫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一、快樂的六一兒童節,節日的創設貼近學生的生活,節日裏各種美麗的彩旗、小花、彩燈都是有規律排列的,小朋友的站位也是有規律的。這些都爲從數學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規律提供了很多素材。這一環節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感受規律的美,使學生獲得了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另外,還有讓學生找生活中的規律,這些都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可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二、新授的設計分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找“彩旗”的規律。設計的方法是師生互動,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尋找“彩旗”的規律;第二個層次,同時出現“燈籠”圖、“彩花”圖和“小朋友排隊”圖,由同桌討論找出規律。這樣設計遵循兒童由易到難的認知規律,先找簡單的規律再找複雜的規律,先由老師“扶”着學再到老師“放”開讓學生自主學,既面向全體,又讓有困難的學生能在老師的引導下學懂,還滿足了思維活躍的學生想自己探究、找出規律的渴求。

三、雖然學生知道每一幅圖中的圖形都有規律,但在語言表達上有些不夠準確,不會用簡練的語言描述圖形的排列規律。適時引導,老師做示範,鼓勵學生多形式嘗試說說規律。

四、開放性的練習設計,數學學習過程應該是一個充滿活動的過程,爲學生提供創造的空間,從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大膽創新的意識。學生透過“塗一塗”“擺一擺”的創造,加深了學生對規律的進一步認識,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發展了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同時也讓學生意識到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是有用的,既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又體現“學生活中的數學、學有用的數學”的新理念。

五、本課的教學沒有停留於尋找規律和創設規律上,而是適時引導學生回到生活,尋找和欣賞日常生活中的類似規律。使學生從規律之美感受數學之美,獲得靈活性的思維磨鍊。

找規律教學反思20

找規律活動對於大班幼兒來說還是比較抽象的,要求孩子思維靈活,需要孩子先感受再發現,才能理解規律,而這些要求單靠老師的講解顯得收效甚微。針對這個情況,在平時的小遊戲中,我讓孩子透過觀察來發現和感受生活中的一些規律,激發他們創造簡單規律的興趣,感受規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例如在美術活動中,就可以在運用規律來進行花邊裝飾,還在整理班級用品時也可以運用規律性地來排列,在排列隊伍中也同樣可以運用規律進行,使得幼兒的思維得到了發展。

在活動《找規律》中,我改變了以往教師先詳細、深入講解操作材料的方法,而是讓幼兒自己根據卡片尋找規律,然後講述排列規律,幼兒的興趣很高。然後再出示規律類型卡片,讓幼兒來匹配;果然幼兒在操作材料中運用已有經驗,順利完成,最後展示生活中運用這些規律來排列的圖片,更激發了他們學習和運用規律的興趣,活動延伸中我讓幼兒自己設計規律排列,把活動推向了,更激發了他們學習和運用規律的興趣。

該活動中,我讓幼兒先各個環節緊緊相扣,層層深入,從找規律到講述規律,從排列規律到欣賞規律,最後靈活運用自主排列規律。活動中發現無論是簡單的AB型規律還是ABB型規律或者是ABC型的規律,幼兒運用的都比較自如。活動效果充分說明了幼兒的發展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提升,幼兒的思維也在廣度上有了一定的進步。

嚴謹的數學活動需要將抽象的東西賦予實質,讓幼兒從形象思維提升到邏輯思維。這樣幼兒才能靈活運用,舉一反三,不僅獲得了系統性的`知識,更爲以後學習比較、歸納等數學的學習打下初步的印象基礎。

找規律教學反思21

學生已經在一年級下學期學習了一些圖形和數的簡單排列規律,本冊教材中圖形和數的排列規律顯得複雜一些。此次找圖形的規律以循環排列爲主。這樣,學生不僅要看清形狀和顏色的組合規律,還要發現圖形排序上的規律,對學生的觀察能力與綜合概括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對於二年級學生而言,要透徹理解與掌握不是易事。這節課是學生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透過操作、觀察、實驗、猜測、推理等活動去探索圖形的排列規律。

衆所周知,數學是模式的科學,尋找和發現周圍世界事物之間的關係以及事物變化的規律構成了數學學習的重要內容。同時,發現關係和規律的過程也是發展學生探索能力的過程。因此,《標準》將“探索規律”作爲數學與運算獨立的內容,其目的是加強這方面教學的力度,把這種“探索規律”的活動,結合其它方面內容的學習,滲透到教學的全過程中,開闊學生的思路。因此在設計時,我根據本課探究性和活動性比較強的特點,爲學生設定了豐富的、現實的、具有探索性的活動,讓學生在具體的活動中發現規律,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和推理的能力。

一、創設情境,引出課題

“創設情境”是數學教學中常用的一種策略,有利於學生解決數學內容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學生思維的個體形象性之間的矛盾。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創設一個讓學生感興趣的情境,設計了一個找小婧房間的規律情景。用這條情感線來支撐知識線和能力線,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獲得知識,提高能力。

二、充分利用教材

大家知道,教材爲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了基本線索,是實現課程目標、實施教學的重要資源。本節課教材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小婧房間的圖案引出規律:呈循環排列。《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我在考慮的時候,根據目標之一,使學生透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發現圖形的規律,把主題圖作爲牆面和地面出現,請同學和老師共同來找規律。透過小組合作、討論,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找到了牆面圖案的規律,說得很全面。另外,引導學生把圖形改變方向進行觀察,以便了解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此規律。

三、創設探究平臺,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課標》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數學的學習方式不能再是單一的、枯燥的,以被動聽講和練習爲主的方式,它應該是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歷程。教師的教學設計應具仍探索性和開放性,讓學生能自主探究,猜測驗證,合作交流,充分發表自己個性化的感受和見解。因此,在“找規律”教學中,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組織學生展開自主合作,探究活動:

A、呈現問題情境,提出思考問題。

B、引導學生觀察圖中的“祕密”,留給學生充足的思考空間。

C、讓學生小組合作、交流,彙報自己的想法,師生共同驗證。

D、引導學生自己歸納出圖中排列規律。這樣教學,把教材中抽象的規律引發爲一個過程,一個讓學生參與觀察、猜測、合作、驗證、概括的探究學習過程。在練習中,再次創設開放的教學情境,提供學生自由設計圖案的機會,讓學生主動創造“規律”有意識地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創新意識。

課上下來,有成績之處,也留下不少遺憾。

1、課上,正如課前預設,我創設了一個個美麗生動、熟悉親切的生活情境,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但仍有一小部分“學困生”跟不上學習進程,在學習過程中,我發現他們不能獨立做題,或是出現較多的錯誤,分析原因:在學生自主探究新知的活動中,雖然重視規律的表述,但沒有引導用簡練的語言來概括,不利於記憶,更影響運用的熟練度。

2、匯入時間太長,環節太多,影響了學生學習探究的時間。

3、教學環節要整合。第一種規律——“排頭到排尾、排頭到排尾”的教學展開用是太長,“牆面、地面裝修”與例題中的規律類似,限於課件製作技術沒有修改,在找、說規律的基礎上作了一點深化——滲透週期問題,揭示“循環”概念。安排4人小組排隊演規律的環節,可以安排在例題前面,在探索完所在的循環運動規律之後,既能加深體驗又可幫助梳理知識,加深理解,整合以上幾處教學環節,讓學生進行自由設計不至於“紙上談兵”。那樣,課堂會因學生的大膽創新呈現更多的精彩。

找規律教學反思22

找規律這節課是讓學生透過觀察發現規律、找出規律、用語言描述規律、會用規律、創造規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表述能力、推理能力等,感受規律在生活中的應用,培養欣賞規律美。

這節課上得並不完美,課後進行了反思:

一、課的開始是給出10個圖形,10秒記住,男生女生比賽,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髮現有規律的一組記得快、記得準,沒有規律的一組不好記憶。

在實際教學中,雖然男生那組沒有規律,但男生的速度並不慢,記得也比較準,雖然在第三個圖形時有點慢,但後面的全部說出來。

課後進行了反思,發現在設計上出現問題,除了第三個圖形不好記憶外,其他的圖形還是有規律的,沒有更好突出有規律一組好記這一特點。

二、在觀察主題圖時,設計的是讓學生觀察,找出哪些是有規律的,然後一一分析,出示彩旗規律時,重點講解,讓學生髮現規律,圈出一組規律,教學用語言表述規律。

課前準備不充分,沒有給學生準備彩旗圖片,學生沒有辦法動手圈一圈,只是直觀的看課件。在後面的規律中都是學生一起說,點名讓學生說較少。今後課堂應多給學生說的機會。

三、在創造規律這一環節時,事先沒有讓學生準備彩筆,創造規律這一環節是讓學生在家完成的。這也是教學方面的一個失誤。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紀律方面:個別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天氣的原因,也可能是教學設計不吸引他的注意力。教學方面:課前顏色記憶大比拼設計不充分,沒有突出規律的特點;課前沒有給孩子準備圖片,沒有讓學生準備彩筆,在今後的教學中應提前準備,教師做好準備才能更好的把課上好。

找規律教學反思23

《找規律》這個內容聽過很多人上公開課,對這個內容和需要的素材都積累了很多,但是也存在一些疑惑:有規律的排列是說不斷重複三次及以上,對於第一課時的找規律就是要分組,分組很重要,其實就是找出不斷重複的。

這裏以前我沒太注意一個問題,就是沒有不斷的問學生,把什麼作爲一組,這組中第一個是什麼……這次再上這個內容的時候我就不斷的問什麼在不斷重複,把什麼作爲一組。

上完第一課時,在上第二課時,就是數量的規律,這個也是不斷重複出現,只是從圖案到數了,學生掌握起來不難。第三課時就是數有規律了,所以我總覺得前面強調重複,到這裏沒有了,學生就很迷茫,所以在這裏我跟學生強調了:不斷重複出現是有規律的,還有些是不會不斷重複出現,但是也有規律。有些規律的核心是重複,有些規律的核心是發展。要孩子創造有規律的圖案,很多是不斷重複出現的,所以我覺得在課堂上還是要多展示一些數量不斷變化的規律給他們看。

找規律教學反思24

本節課是“找規律”這一單元的第一節課,主要介紹一些圖形簡單的排列規律,培養學生用數學觀點發現規律的意識,爲進一步學習有關的排列規律做好準備,《找規律》第一課時教學反思。新教材對這部分知識的編排,結合學生日常生活實際,從聯歡會裝飾物有規律的排列現象,引出圖形排列的一些簡單規律,使學生感受生活應用的廣泛性,同時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爲了讓學生自然的接觸新知識,又能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積極性,本節課我設計時注重了以下幾方面特點:

一、注重數學的生活性

數學是源於生活的,生活中有很多鮮活的數學學習題材。課標中提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景。

本節課我用平時學生們做的遊戲引入,讓學生感知規律。又選取了源於生活的數學題材小豬笨笨裝飾水果店:彩旗,彩燈,彩花以及氣球場景,他們有規律的排列着,這些都是學生生活中最常見的規律。以學生生活中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引導學生愉快的學習數學知識,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尋找生活中的規律,讓學生深深的體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運用於生活,有助於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蘊含有大量的數學資訊,生活處處有數學,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瞭解數學的價值,同時,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的來生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知識,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的意識,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二、注重數學的互動性

課堂活動是具有鮮活生命力的活動,新課程標準下的課堂更是生成的課堂,是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的過程。要真正達成師生間的良好互動,對教師意味着上課不僅僅是傳播知識,而是一起分享快樂、理解和發展。

課堂上,我採取了讓學生跟我做動作,跟學生做動作,自己思考,小組交流,一起彙報等方法,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啓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三、注重數學的人文性

作爲數學教師,我們應讓數學教育充滿文化氣息,讓數學教育在傳授科學的同時起到人格教化的作用。創造規律這個數學活動是有趣味的,並不是單調的創造規律,而是給他以材料,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喜歡的材料,創造自己的規律。讓學生再創造規律的同時,體會生活中規律無處不在,也因爲有了規律,我們的生活纔會豐富多彩。

找規律教學反思25

一、課程設計的依據

我的課題實驗課執教的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八單元“找規律”第一課時,這是找規律的起始課,主要讓學生自主學會尋找簡單的圖形排列規律,爲後面課時的學習打好基礎。

由於學生在學前階段就曾接受過“找規律”這部分知識的啓蒙教育,因此,對於學習“簡單的圖形排列規律”這部分內容較爲容易。但是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是: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精神容易分散,語言表達不完整。因此,加強直觀教學,提高數學學習趣味性,強化語言表達訓練,是本節課教學中我較爲注重的學習策略。

我的教學意圖有兩個:一是讓孩子透過找規律能夠說出下一個是什麼;二是讓孩子充分感受規律的美。圍繞着這兩個教學意圖,我設計了五個教學環節,分別是:

1、情境匯入。

2、發現規律。

3、創造規律。

4、延伸規律。

5、自我評價。

在第一個教學環節“情境匯入”設計時,我首先透過“猜顏色”遊戲匯入,充分調動小朋友的學習慾望,激發出孩子大腦中“規律”這部分知識的原有經驗,然後直接揭題:那我們就把不亂的這種變化情況用一個詞來說明,這個詞叫做“規律,今天咱們的任務就是一塊兒來找——規律。

第二個教學環節,我設計的是“發現規律”。這一環節,我重在強化訓練孩子用較清楚、完整的語言來表述自己發現的規律,之後的鞏固練習我採用的是“到規律小屋暢遊”的方式讓孩子在遊戲中完成。

接着,我在“創造規律“這一環節設計了“塗一塗、擺一擺”的教學情境。其中,“塗一塗”重在讓學生會按照規律塗色,還要會說出規律。“擺一擺”創設了開放的教學情境,提供學具給學生,讓學生兩人合作,自由設計“規律”,培養創新意識。並透過欣賞他人作品、比較辨析規律,學生進一步明瞭怎樣擺纔是有規律的排列、誰擺的規律更有創意。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創設出更多、更復雜的規律。學生成爲學習的真正主體,獲得了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然後,在“延伸規律“環節我設計了“動一動”用有規律的笑聲或動作來表示開心的心情,以及欣賞規律的美這兩個情境,目的在於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

最後,我安排的“課後活動”是讓孩子能在今後繼續發現生活中的規律。

二、課程設計的特點

1、充分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我從網絡上下載了許多孩子喜歡的圖片做成幻燈片,這樣教學內容就顯得生動、活潑,孩子們學起來興趣盎然。正所謂:學中樂,樂中學。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快樂時刻盪漾在課堂上,,我和孩子們融爲一體,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2、我讓學生採用“讀”的方法,按組讀規律,讀清楚了,規律也就找到了。我的表情和動作都感染着學生,使學生越讀越起勁,越讀越有節奏,規律自然感悟出來了,學生學得非常有趣。

3、我設計的練習層層遞進,練習題從顏色的規律,到數量變化的規律,再到形狀位置的規律。

4、我在課件裏用豎線把每一組規律都圈起來,使學生清晰的直觀認識規律,建立起數學模型。

三、本節課需要改進的方面

1、駕馭課堂的能力需要加強,如在擺一擺、塗一塗、畫一畫這樣的數學活動中,學生充分動起來了。但在展示交流時,學生還沉浸在擺、凃的興趣中,我沒有讓學生完全進入到下一環節的教學活動中,課堂出現散亂的狀況。在學生進行動手操作前,教師應該提出具體要求。

2、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需要進一步提高。學生應該成爲課堂的主體,可是因爲怕完不成教學任務,教師佔據了主角,搶佔了過多的時間,剝奪了學生更多發言的機會,其實教師停一停等一等,學生可以更出色。

3、對於課堂生成資源沒有抓住機會利用。如在塗顏色環節中,一個學生把圖形用了八種顏色塗完,顏色很漂亮,但是一組顏色沒有重複出現,這是沒有規律的,當時我只是告訴這個學生這樣塗是錯的。如果我把他塗得圖形在課堂上進行展示,讓全班學生進行評價,不是一個很好的教學資源嗎?

4、課堂教學評價缺乏機智和啓發性,不善於從學生的反饋資訊中,捕捉到其中的觀點、特點,不能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以至於學生看不到自己的進步和能力,從而增強學習的信心。透過這節課我深深地感到:教師只有關注學生的成功體驗,善於發現學生有價值的問題和意見,並及時給予真誠的鼓勵和指導,纔能有效地發揮教師“促進者”的作用。

找規律教學反思26

《找規律》這部分內容的活動性、生活性和探究性比較強,於是我本着“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爲他們提供參與的機會,使學生體會到教學產生的興趣,教學中要努力挖掘學生身邊的學習資源,爲他們創造一個發現探索的思維空間,使學生能更好地去發現、去創造,體現數學的價值。”這一理念來設計、實施教學。我設計了五個環節,分別是:1、引入規律2、發現規律3、應用規律4、欣賞規律5、創造規律。回顧整節課,感覺在教學教程中都能得以體現:

一、合理情境與恰當活動讓學生興趣盎然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節課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且能否讓學生在整節課中都對學習感到興趣,是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上課伊始,我設計了“大頭兒子生日,小頭爸爸和圍裙媽媽爲他開生日Party”的生活情景,引出規律。之前學生在生活中、學習中已經多多少少接觸到了一些規律性的現象,只是沒有把它作爲專項知識進行學習和研究,還沒有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在這裏學生對擺放水果以及學生表揚的掌聲初步感知規律的美,掀起了探究規律的慾望。此情景的創設立足於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不但讓學生感到親切自然,而且有探究性,學生當然躍躍欲試了。而且我還讓這開生日Party情景貫穿本節課教學的始終——“去參加生日Party的入場劵、生日Party中創編規律動作的展示、送禮物給大頭兒子(教學做一做——塗花片)以及幫大頭兒子完成生日願望等。另外,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活潑愛動,好奇心強,針對學生的這一心理、年齡特點,教學中我將巧妙地引導學生透過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如猜一猜,做一做,塗一塗,擺一擺、畫一畫等並用聲音、動作或圖形符號來表現規律等活動,努力調動學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探究新知識的活動中,可以說課堂上學生積極主動,興趣盎然。學生經歷了探索規律的過程,學生在動手、動眼、動口、動腦中學會創新,切身感受到數學的美和作用,享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只要設計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活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便能最大限度地發揮。

二、問題探究與自主活動讓學生學會學習

課改要求教師應從關注“教”轉向關注“學”,從而進一步轉向關注“人”的發展。爲了能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層次,並在與同伴交流中獲得進步。在本節課教學時,我讓學生自己去參與數學活動,在動態的過程中發現規律、應用規律、欣賞規律、創造規律,同時獲得一些數學思想方法和積極的情感體驗。因此,我改變了教材靜態呈現知識的方式,讓學生在過生日的具體情境中有目的的進行小組討論、合作交流,緊接着又設計了“猜、做、塗、擺、畫”等一系列的學習活動,以活動爲主線搭建探究平臺,刺激學生多感官全方位參與。放手讓學生真正活動起來,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經歷數學知識的再創造,從而達到自主構建知識的目的。在這裏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點撥者、激勵者。事實也證明:學生在探索與交流中充分展示了自己,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獲得了發展。如:猜出顏色變化有規律的入場卷、創編有規律的動作、塗出有規律漂亮的花片、擺出有規律的卡片、讓學生設計有規律的圍裙。這就提醒我們:學生確實具有自我實現的潛能。教學中我們應該給予他們探究和動手實踐活動的機會,讓他們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差異,從而在互動交流中學會自我完善、自主建構新知,學會學習。

三、聯繫生活與運用創造讓學生體會價值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這是現行課標提出的新理念之一,沒有價值的數學,即使人人能夠接受也不應進入課堂。數學的內容應當是源於學生生活的,適應未來社會生活需要和學生進一步發展需要的內容。這就要求數學教學密切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讓他們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並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將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探究慾望。因此,教學中我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安排了“認識和研究主題圖中的排列規律——創造有規律的排列——尋找身邊有規律的現象——應用規律解決問題”這一系列層層遞進、步步深入的活動,力求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事物,讓學生感受數學就在生活中,有規律排列在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價值。例如教學時從主題圖——學生熟悉的聯歡會的具體情境引入,讓學生體會到現實生活中的有規律的排列原來包含有數學問題,有利於產生學習和探索數學的動機;還有在學生掌握初步的規律之後,從自己的身邊着手,自已設計一些有規律的動作,尋找生活中的規律現象、欣賞規律,讓學生在舉例中初步感受到數學的奇妙和無所不在,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最後引導學生運用規律爲大頭兒子實現願望——送圍裙給媽媽,在圍裙中設計有規律的圖案。這樣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數學巨大的應用價值和數學力量,以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數學的需要,促使學生主動的學習數學。這樣學生學習的興趣、探究的慾望纔會越來越強烈。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

一是因爲還沒有在大班級裏上過課,有點緊張。二是我覺得受40分鐘時間和大班型的限制,很多孩子踊躍舉手了,面對着一雙雙揮動的小手和一聲聲急切的“老師,請我”,老師我卻無法一一滿足他們渴望被提問的小小願望。三是在這節課上我發現自己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還不夠,體現在讓學生獨立設計有規律的圖案時,學生大多設計的規律沒什麼新意,不敢大膽的放手,每組只限定了三種顏色大概十二個卡片,可以多給出一些有顏色的卡片。四是我在講“一組”和“重複排列”的時候覺得花去的時間較多,自己都有點懵了。再者在塗色過程中,更是浪費了不必要的時間,學生拿出彩筆慢,又花了較多時間去找所需彩筆的顏色,導致設計中的部分環節不能得以充分展示。

今後我將以課程改革爲契機,加強學習研討,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踐中反思,反思後再實踐,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這些不足將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改進。

找規律教學反思27

“數學的學習方式應該是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歷程。數學課堂應富有探索性和開放性,讓學生能自主探究,猜測驗證,合作交流,充分發表自己個性化的感受和見解。”因此,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流層:創設情境,感知規律——自主探索,交流策略——初步運用,優化策略——提高練習,加深理解——生活問題,擴展延伸

課後反思自己本課的教學活動,有值得慶幸的地方,也有需要改進的方面。

本節課我本着“紮實、有效”的原則,力圖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體現數學和生活相結合,且面向全體學生來設計教學。

1.關注新舊知識聯繫,促進知識整理。

學習本課內容之前,學生在四年級兩冊教材中分別學習了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個數之間關係的規律,以及對幾種物體進行搭配或排列的規律。本課研究的是一些簡單週期現象中的規律,並要求學生能根據規律確定某個序號所代表的是什麼物體或圖形。週期現象表現爲一種周而復始,循環出現的結構。週期現象的教育價值在於培養學生髮現規律,遵循規律,利用規律,透過眼前預料以後,透過有限想象無限。學生首先要透過觀察發現現象中的規律,初步認識週期現象,然後對現象的後續發展作出判斷。

2.關注數學與生活聯繫,感受數學價值。

本課不管是例題材料的選擇,還是練習設計,均來自學生身邊的喜聞樂見的事物,如“花盆、彩旗、彩燈、黑白棋子”等,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數學“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激發了學習的極大熱情和興趣。

3.關注數學方法的滲透,學會數學思考。

(1)抽象和概括。

“數學學習不應始終在經驗上徘徊,而應是不斷地從生活背景中提煉數學資訊、揭示數學規律、優化或重組認知結構的過程,即數學化的過程”。本節課改變了“由一個例題就總結規律或方法”的做法,而是引導學生經歷活動的過程,在豐富感性積累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比較,歸納共同點,總結規律。這樣就由具體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經歷了抽象概括的過程。

(2)遷移和類推。

數學教學提升學生對問題的認識水平,使學生的認知經歷一個思維昇華的過程,把握本質東西,如本節課學生經歷“3個圖形爲一組依次排列,推出第17個圖形是什麼;進而按照規律推出第19個、24個圖形各是什麼”後,進一步引導推想:“2個花盆爲一組依次排列,左起第15盆是什麼顏色?3個彩燈爲一組依次排列,左起第19盆是什麼顏色?……”,由具體例子推想到一般情況,滲透遷移和類推思想。適時提升,有效促進心智發展。

(3)多角度觀察思考。

本節課在學生掌握一組圖形排列規律的基礎上,力圖打破學生思維定勢。如:ABCDBCDBCD……和ABCDEFCDEFCDEF……透過課外延伸,使學生感受“無限”的數學思想。力求讓整節課更協調、有更好的效果。

(4)操作中加深理解。

在圖形的循環排列變化中,爲了更顯直觀。在圖形的循環排列中,增加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的環節,使規律更加顯現。

找規律教學反思28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率。本課我設計了讓學生猜表情的遊戲,有意識地按規律呈現,讓學生在猜測中意會,積累感性經驗,從而初步感知規律。這一環節以學生喜愛的遊戲形式激發學生參與,同時僅要求猜一猜結果,學生憑直覺做出決定,人人能夠參與,有利於面向全體學生。給學生的學習帶給了思考、嘗試的機會,在猜想中感知到規律的存在,幫忙理解知識。激發學習興趣,注重學生主動參與,讓孩子在數學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思考。

有效的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靠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課資料既具有活動性和探究性,又具有挑戰性,趣味性,“找規律”的資料不能簡單的決定其正確與否,而是要聽學生介紹“找的規律”有無道理,這樣就要求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充分與同學展開交流活動,注意傾聽同學講的有無道理,聯繫原有的數學知識結構做出決定,不斷地及時地優化自已的數學知識,在合作交流中獲得了發展。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應用於生活在。因此,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我設計的這一節課圍繞學生感興趣的動畫人物――“淘氣”展開。從主題圖------遊樂園的具體情境引入,讓學生體會到現實生活中的有規律的排列原先包內含數學問題,有利於產生學習和探索數學的動機;還有在學生掌握初步的規律之後,從自己的身邊着手,尋找生活中的規律現象,讓學生在舉例中初步感受到數學的奇妙和無所不在,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本節課我設計了“智多星”的獎勵卡,聽課認真、發言用心、表達完整、表現好的同學都能及時得到。這能夠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透過小獎勵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作爲一名青年教師,整堂課的設計和實施會有許多的不足。例如:在學生動手操作“塗一塗”結束後,應將學生所塗作品展示在實投影上,更直觀,更明瞭;在學生小組合作結束後,應在教師評價的基礎上,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小組成員間的互相評價,讓學生的合作更和諧,更有效。

找規律教學反思29

《找規律》的第一課時。本課時讓學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觀圖形和事物的變化規律,還未抽象到數,所以我在課堂中結合了多媒體來輔助教學,讓學生能在直觀、生動的學習環境中找出事物的變化規律。這節課不僅僅是要讓學生掌握所學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創造一種和諧愉悅的氣氛,讓學生能夠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並主動地去探求知識,發展思維。因此,在教學過程的設中,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反映和體現《數學課程標準》的理念。

1、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

在教學中結合學生已有的認識水平和思維特點,關注知識的構成過程,用心倡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

2、在教學中就要努力挖掘學生身邊的學習資源。

爲他們建立一個發現、探究的思維空間,使學生能更好地去發現,去創造。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我以學生喜歡的“猜魔術”爲引子,透過“找簡單的規律――畫規律――找生活中的規律――動手創造規律”等活動。使學生在自己喜歡的實踐活動中探究、發現事物的規律,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概括、推理潛力,以及提高學生間相互合作的意識。

3、進行數學活動的教學。

建構主義學者認爲,學習是主體在對現實的特定操作過程中對自己的活動過程的性質作反省抽象而產生,學習數學是一個“做數學”的過程。根據這一理念,我設計了找一找、塗一塗、拼一拼、說一說等活動,讓學生親身經歷發現規律。

4、數學學習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

數學學習的本質是學生的再創造。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透過塗色,擺學具、活動,把知識進一步的拓展,從而讓學生再創造出不同規律來。培養學生的動手潛力,激發創新意識

5、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

在教學中,我把知識進行拓展,讓學生都紛紛舉出生活中有規律的事物。透過找生活中的規律,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這節課,我和同學融爲一體,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愉快時刻盪漾在課堂上,創新,自主探究,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成爲課堂的主旋律。

找規律教學反思30

“寓教於樂”是自古以來倍受推重的教學之一。努力挖掘教材和課堂中的快樂因素,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熱情,爲學生的精神帶給源頭活水。

1、遊戲之樂

遊戲是課堂學習的強心劑。什麼樣的遊戲,在哪一環節設計遊戲,會對學生的探究學習起到推波助瀾的效果呢?在本節課的開始,“剪刀、石頭、布”的遊戲緊扣規律開展,有效引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把規律這一資料以強勢效果推進學生的視界,這樣的遊戲有的放矢,一石二鳥。最後的數數遊戲又一次讓學生感悟到規律,但這兒的遊戲不是簡單的重複,此次的着力點重在運用規律解釋現象,解決問題。

2、尊重之樂

人人都有被尊重的慾望。學生的這種慾望實現之後,表現得很主動。在盆花問題呈現之後,讓學生自主探索,小組交流,讓他們在信任與尊重中開始活動;在彩燈問題中,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問題,讓學生感覺到又一次被尊重;“你來提問,我來答”這一環節,學生儼然成了一名小老師,被尊重的喜悅溢於言表,用心性又一次高漲。

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尊重,思維表述被激活,在思考層面表現得“深而全”。在提問環節,學生提出“從左起第17面彩旗是什麼顏色”的常規問題,又提出了“從右起第27面彩旗是什麼顏色”的反向問題。這實則是學生思維概括化和條理化的表現。課堂學習的有效性與學生思維的參與程度有關。學生的熱情被激發,主體性得到發揮,參與度自然提升。

3、成功之樂

成功幫忙樹立信心,成功能夠持續熱情。在探究學習中如何讓學生體驗成功之樂、探究之樂呢?在本節課上,我針對我班學生可能存在有序表述的困難,在教學過程中做了適當的調整,在觀察場景,感知規律的環節,我細化問題,讓學生有序地分步回答,降低表述難度,更易於體驗成功。另外,在處理本節課的重點,讓學生理解並運用計算法解決問題時,讓學生結合算式說想法,突出了“以幾個爲一組”及“最後一盆是第幾組第幾個”的問題,讓學生有序思考,按步驟表述想法,並做好聽他人說與完善己說的方法,有效地突破完整表述這一難題。

另外,教師肯定性評價,表揚性話語和獎勵性的做法對學生的情感都有用心性的刺激,這種刺激能夠讓他們體驗到成功,振奮信心。

找規律教學反思31

“找規律”是冀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的內容,主要對學生進行數學思維方法的教學。本節課是“找規律”這一單元的第一節課,爲了使學生感受生活應用的廣泛性,同時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本節課採取了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小組交流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其最大特點,我認爲就是讓學生經歷了數學學習的“再創造”過程,具體表現在:

一、提供合理材料,讓學生在學中展開再創造

《標準》指出:“學生數學學習的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組織學生從猜一猜,這是本節課學生參與數學學習活動“找規律”的開始。然後,教師在對學生充分了解和信任的基礎上,進行了獨具匠心的設計,使“圓片、三角形”等又成了學生“再創造”的素材。

二、鼓勵自主探索,讓學生在做中再創造

“兒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教學中,教師十分關注學生的直接經驗,極力將數學教學設計成看得見,摸得着的物質化實踐活動,讓學生如同“在游泳池中學會游泳一樣,在做數學中學習數學”。課堂中,教師給10個(4個三角形和6個圓)讓學生在不增減個數的條件下重新排列出那麼多的方法,多麼富有個性化的創造!使學生們驚喜地發現,自己也是一個“研究者、發現者、探索者”!

三、提倡實踐應用,讓學生在用中實現再創造

把數學經驗生活化,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是數學學習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學中,在學生探索出各種規律後,接着舉例生活中有規律的事物,欣賞有規律的圖片,都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遵循從生活中來又回到生活中去的規律,使學生在研究現實現象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領悟到了數學的無窮魅力。本節課,我和同學們融爲一體,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由於內容安排較多,所以有些環節倉促而過,並且減少了學生的回答次數。

總之,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愉快時刻盪漾在課堂上,創新、自主探究、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成爲課堂的主旋律。今後,我要繼續學習新課程、新理念提高教學水平。

找規律教學反思32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爲他們提供參與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在教學中就要努力挖掘學生身邊的學習資源,爲他們創造一個發現、探究的思維空間,使學生能更好地去發現、去創造。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我執教找規律一課時,以學生喜歡的“聯歡會”爲主線展開教學。透過“觀察聯歡會場”——“填入場券”——“參加聯歡會節目”(節目是由一些找規律、藏規律等內容組成的遊戲活動)。使學生們在自己喜歡的實踐活動中探究、發現事物的規律,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概括、推理能力,以及提高學生間相互合作的意識。課後,我對課堂上出現的一些問題進行了思索。

1、重點沒有講透。在教學找規律的方法時,沒有強調規律是一組一組重複出現的。只在口頭上說:“我發現了紅、黃,紅、黃這樣的規律。”結果有些學生認爲身邊的事物只要出現了一次,就是有規律的。其實可以在教學時,在有規律的每組之間劃上虛線,讓學生充分理解規律就是這樣一組一組重複出現的,從而正確學會找規律的方法。

2、難點沒有突破。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的複雜的過程,教師的“教”是爲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教師應遵循學生髮展的需要和狀況來調整課堂教學,而不是請學生按照實現預想好的教學過程參與學習。因爲“以學論教”的課堂相對於“以教論學”的課堂,有了許多的不確定性,教師不能完全按照實現設計好的環節進行,要富有彈性,以便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靈活調整。在本課中教師還不善於抓住學生的資訊反饋,靈活地組織課堂教學。如檢查聯歡會入場券時,發現有學生這樣做:

●○○●○○●○(●○○●○○●○○)

我並沒有馬上、仔細分析學生錯誤原因,只是讓別的學生進行糾正。若及時追問:“他做得對嗎?爲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進而討論得出:“先要把不完整的規律補充完整,才能接着往下塗。”這樣就會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圖形是一組一組有規律出現的,也解決了本節課的難點。所以,在課堂中教師的隨堂機智顯德尤爲重要,而隱藏在隨堂機智背後的恰恰是教師的觀念和專業素養。教師即使做旁觀者,也應該是積極的旁觀者。教師並不是清閒的,而要積極地看,積極地聽,真實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爲,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上的各種情況,再考慮下一步如何指導學生學習。

蘇霍姆林斯墓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有一種極深帶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如何適應並滿足學生的這種需要,是教學成功與否的重要決定因素之一。在教學實踐中我體會到,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留給學生充分思考的空間和時間。在《找規律》這節課教學中我讓學生獨立思考在前,大膽的放手讓學生探求新知,促進課堂教育效果顯著提高。而且這節課我充分體現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這一理念,激發學習興趣,注重學生主動參與,讓孩子在數學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思考。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遊戲情境,激發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初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率。在這節課中我設計了讓學生框數的遊戲,並讓學生在猜測中意會,積累感性經驗,從而初步感知規律。這一環節以遊戲形式激發學生參與,有利於面向全體學生。給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思考、嘗試的機會。

2、學習方式改變,強調合作與交流。

有效的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找規律的內容具有活動性和探究性,既具有挑戰性,又具有趣味性,“找規律”的內容不能用“對或錯”來簡單地判斷其正確與否,而是要聽學生介紹“找的規律”有無道理,這樣就要求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充分地展開交流,注意傾聽其他同學講的有無道理,聯繫原有的數學知識結構做出判斷,不斷地、及時地優化自己的數學知識,在合作交流中獲得發展。

3、聯繫生活實際,感受數學的作用。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應用於生活,因此,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在學生掌握初步的規律之後,從自己的身邊着手,尋找生活中的規律現象,讓學生在舉例中初步感受到數學的奇妙和無所不在,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找規律教學反思33

秦老師曾經對我說:眼睛看着教材,鑽研知識去備課,課堂纔有亮點;儘想着亮點去備課,課上反而沒有亮點。

呵呵,很辨證,很經典!

解讀教材吧!本單元的《找規律》是本冊教材的新增內容,這部分知識原先是奧數課的知識。奧數的知識怎樣讓全體學生都能學有所樂,學有所獲呢?

細品教材,我心中就有了分寸——教材用生動的情境圖展現一一間隔排列的現象,即所謂“形”。學生容易從中找到間隔排列的事物,透過觀察數數等也容易說出規律。教材注重讓學生完整的體驗規律形成的過程,在驗證規律中建議學生擺一擺,用手指點撥思維。最後讓學生從生活中去找找類似現象,完整的傳達了從“形——實”,從“實——形”的規律形成意識。

是不是學生能容易說出規律就是達到了所謂的“實”呢?細想,並非如此。找規律的重點在於找,結果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過程中滲透數學思想、思維方法和解決問題的策略。所以,解讀教材,不僅僅要看到規律形成的大體過程,更要看到教材背後隱藏着的“一一對應”“用符號數學化”的思想等,這纔是真正的實。

再從孩子們的角度去聊聊我的想法——每一個教師都很清楚,學生來到課堂時,並不是一張白紙。如何很好的把握學生的認知基礎,充分掌握學情,真正創造有生命質感的綠樹課堂?我決定還是在把握教材的基礎上,從學生的角度入手。

在家裏,我讓4週歲的女兒擺珠子,一顆紅,一顆黃,女兒很容易就擺出來了。幼小的孩子對於一一間隔的表象並不陌生,那四年級小孩更是有充分的生活經驗了。

於是,在備學中,我讓孩子們透過看教材上間隔排列的事物,去生活中找相關現象,並把這些現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出來。我們班裏的毛宇傑是個調皮的孩子,他說,老師,我可不可以把每個現象用多種方式表達出來?呵呵,孩子對於生活充滿敏感,數學老師更應該有孩子的這份敏感。估計有部分孩子在找的過程中會有些發現,所以第三個作業是彈性的,讓有發現的孩子寫出自己的想法。

孩子有了這些基礎,慢慢的會喜歡在和諧的課堂中交流自己的一些想法,與其餘孩子的思維發生碰撞,逐漸產生共鳴。

我期待課堂是孩子樂學、願意交流的天地,把握了學情,我就可以從最大程度去期待、去創造生機盎然的綠樹課堂。

找規律教學反思34

“探索規律”是數學課程標準中“數與代數”領域的一部分,要求學生能夠“發現給定的事物中隱含的簡單規律”。所謂找規律,是指根據已經觀察到的、一類事物的部分對象(特例)在排列上具有的某種特點或屬性,在沒有遇到任何反例的情況下,推出這類事物的排列都具有該種特點或屬性。

我在才俊課堂上執教的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八單元“找規律”第一課時,這是找規律的起始課,主要讓學生自主學會尋找簡單的圖形排列規律,爲後面課時的學習打好基礎。由於學生在學前階段就曾接受過“找規律”這部分知識的啓蒙教育,因此,對於學習“簡單的圖形排列規律”這部分內容較爲容易。

教學意圖有:讓學生髮現圖形排列的簡單規律,從而感受到“一組”;理解規律的含義並能描述和表示規律,同時根據發現的規律進行推理。圍繞着這幾個教學意圖,我設計了五個教學環節,分別是:1、遊戲匯入規律2、發現規律3、找規律4、創造規律5、欣賞規律。

在第一個教學環節“遊戲匯入”設計時,我首先透過“記憶大比拼”的遊戲,男生女生各記錄一組數字,女生的有規律記得快,男生的沒有規律,記不下來,從而得出規律有助於記憶,並且很重要,然後揭題:今天咱們的任務就是一塊兒來找規律。第二個教學環節,我設計的是“發現規律”。這一環節,我先讓學生觀察情境圖,說一說圖中有什麼?它們的排列有規律嗎?在帶領學生找出小旗的排列規律“一黃一紅爲一組重複排列”中,引出了“一組、重複出現”兩個概念。接下來小花和燈籠讓學生藉助學習單進行探討——邊讀邊圈,並找出它們的排列規律。學生在這一個環節完成的很快。繼續尋找小朋友的規律:可以男生在前女生在後“一男一女”爲一組,也可以女生在前男生在後“一女一男”爲一組。在這裏主要想讓學生明白在圓形事物排列時,找規律的起點不同,規律也就不同。第三個環節是找規律的練習,透過找出圖形的規律、猜一猜後面是什麼、幫規律找到正確的位置三個題目進行鞏固。第四個環節是創造規律,先是用彩筆給課本85頁的做一做中的小花塗色,創造一組自己喜歡的規律。接着是創造一組聲音和動作規律,培養創新意識。最後一個環節,透過欣賞生活中的規律,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

本節課的不足:

在講解“一組”時沒有講解清楚,以致於部分學生理解有誤,應該向學生強調:把重複的圈起來,一個圓圈就是一組。雖然語言不夠嚴謹,但是學生能明白一組的意思。還有一個基礎性的錯誤:由於粗心,課件中第3個練習題“排排坐——幫圖形找到正確的位置”的幻燈片跑錯了地方,穿插到了最後的欣賞環節。這種錯誤以後堅決不能再犯。

希望在今後的教學中,自己要吃透教材,不能只停留在最簡單的表層,將教學重點牢記於心。努力提高教學素養,加強學習,不斷提升自己。

找規律教學反思35

《找規律》這課我設計學生最喜歡的“六一聯歡會”爲主線,透過觀看手拉手曙光小學“六一聯歡會”教室的佈置,找出彩旗,小花,燈籠的規律,匯入新課。透過“參觀聯歡會會場”——“取得入場券”——“參加聯歡會節目”(節目由一些找規律,藏規律等內容組成的遊戲活動)展開教學。學生興趣濃厚,整節課充滿童趣,學生學得愉快。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由於一年級學生注意力難集中,我採用小組比賽(比哪組紀律好,哪組同學搶答題快,完整)加分,把學生的注意力都調動起來了,每個孩子都隨着我的引導積極思考。學生思維活躍。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整節課完成好了找圖形的規律。我開始準備把教材創造性地處理一下的,把後一節課的找數字規律整合爲一節課上的,但由於學生年齡偏小,接納不了,所以我還是準備分兩節課上。此節課培養了學生初步的觀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提高了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了親切感。達到了課前的教學目標。

標籤:反思 精選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