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五份教學反思範文

藝術五指歌課後反思

五份教學反思範文

活動目標:1、藉助圖片和情境性的動作,逐步理解並記憶歌詞2、能清晰地演唱歌曲中的象聲詞並正確空出休止符處的音值

關於活動的準備,我一直覺得一個活動是否能成功,充分的準備很重要。一開始,我是想將五段歌詞出示相應的爸爸、媽媽、哥哥、姐姐、我的圖譜,後來我想何不就直接畫一隻手,在其相對應的手指上貼上相應的人,更形象更容易記憶。並在活動前做了知識經驗的準備,讓幼兒瞭解自己的手指,名稱,各手指的特點等等。

活動中,我充分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發揮其積極性、主動性。興趣是幼兒主動參與的關鍵。首先叫教師翹起大拇指,並提問“你覺得大拇指像你家裏的誰?(爸爸),在爸爸旁邊的會是誰?(媽媽)個子最高的又會是誰?(哥哥)哥哥旁邊的?(姐姐)小拇指又會是家裏的誰?(我),圖譜和手指一一對應,接着由教師清唱歌曲,讓幼兒聽聽他們分別在幹什麼?根據幼兒的回答教師簡單畫上符號。

本次活動的學唱歌曲環節,我沒有刻意的去教,有了前面一系列的鋪墊,加上教師有表情地演唱和誇張的動作來進行示範。在唱第二遍的時候,幼兒就很自然的跟隨着我做手指的動作,嘴裏也開始跟唱。可見,透過老師的示範孩子們得到了最直觀的知識。我和孩子們邊唱邊遊戲,在玩中就掌握了歌曲,而且他們還樂此不疲。這一過程的設計符合幼兒的特點。在此環節中,我較多地考慮了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教學過程中主要採取了輪唱,對唱,表演唱等的形式演唱歌曲,如教師和幼兒輪唱唱,幼兒和幼兒對唱,既提高了幼兒對歌曲表演的興趣,又發展了音樂表現力。讓枯燥平淡的歌唱教學變得生動活潑,組織形式豐富多樣。存在不足:少數年齡較小幼兒節奏不穩,欠準確,教師在以後多組織幼兒進行節奏練習,培養幼兒的節奏感。

優質課促成長——中班語言《大餡餅》反思

昆蟲的世界充滿了生機,充滿了趣味。無論是絢麗多彩的春天,還是驕陽似火的夏天,大自然中隨處可見昆蟲忙碌的身影。面對這一切,成人可能會不屑一顧,而孩子卻會歡呼雀躍,用充滿好奇的眼睛去觀望,用充滿靈性的耳朵去聆聽,大餡餅這個故事發生在有趣的螞蟻家族,藉助這個故事可以讓幼兒對螞蟻的生活習性有更多的瞭解,活動設計來源於幼兒的生活,讓幼兒瞭解螞蟻家族團結合作的搬運過程和有趣的分工情況,體驗團結合作的快樂!在活動過程中以遊戲的形式進行,使整個過程動靜結合,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帶領幼兒用報紙當作大餡餅,學習有力的吆喝聲,體驗團結合作的快樂。

整個教學活動下來,我覺得故事的內容很獨特,裏面的對話工整、有序,闡述的道理明顯、易懂,整個環節把握得比較合理,但同時也帶給我一些啓示。

1、第一環節出示圖片激發幼兒的興趣我沒有引導好,當幼兒回答螞蟻在搬石頭時,我沒有很好引導,導致幼兒以爲真的是大石頭。其實我可以引導他們,“這真的是大石頭嗎?”引出這是一片香腸,不是石頭。

2、在講述第三張圖片時,應該重點講述,上課時我有點急,“螞蟻爲什麼要吆喝着把大餡餅運回洞?”這個問題我沒有拋出去,導致這張圖片沒有講透,還可以讓孩子學習螞蟻們的吆喝聲“嘿喲,嘿喲”。

3、講述故事時,我一張張地出示,讓孩子一張張地看,一張張地講,讓他們猜測下一張圖片的事情,幼兒不太會猜對,有點難度,其實,可以把圖片一起出示,讓幼兒有一個完整的故事概念。

4、最後環節遊戲《運餡餅》,讓幼兒切身體驗小螞蟻搬運食物的過程,將分工與合作在遊戲中體現出來。遊戲,能使整個過程動靜結合。但是我在遊戲前沒有講清楚遊戲規則,導致孩子都拿着刀,不知怎麼玩了,要是能講一下6人一組,二人當兵蟻,四人當工蟻,那麼他們就清楚了。可能是用了玩具刀的緣故,導致孩子對刀非常感興趣,看起來也有點危險,刀可以不用。《運餡餅》的兒歌一時半會不大可能學會,我想:不要也可以,就讓他們一邊搬大餡餅,一邊吆喝:“嘿喲嘿喲嘿喲嘿喲……”就可以了。

雖然活動已經結束,但留給我的啓示會一直引領我今後的教學工作,相信:只要自己不斷的積累,一定會在教育教學中有所突破與長進的。

《摘果子》這一活動運用了我們自行設計製作的多媒體課件進行輔助教學,這一課件以小猴與小朋友做遊戲的形式展開並貫穿始終,讓孩子們在遊戲的情境中進行思考和學習,爲幼兒創設了極佳的教學環境。透過這一活動的開展,我發現多媒體系統的運用是幼兒園數學教學突破傳統的教學方法、解決難點的有效途徑且每一部分結構緊湊,使幼兒在動眼、動手、動腦與動口的過程中掌握知識,鞏固記憶,發揮了幼兒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中班科學《自由自在的電線》活動反思

本次科學活動是選自《幼兒園建構式課程指導》中的“彎彎繞繞”主題。電線既有一定的剛性又柔軟易折曲,是彎折造型的好材料。它可以幫助、支援幼兒自由、充分地表達內心圖景。《綱要》中強調科學領域的教育內容應從身邊選擇材料。是啊,孩子生活的環境中有許多都是俯拾即是的自然物,但這些往往不一定能引起孩子的關注,也常常被我們老師所忽略。但恰恰就是這些取材簡便的自然物,如電線,是我們開展幼兒園科學教育的寶貴課程資源。教師的任務就是關注、挖掘身邊的自然物、自然現象,爲我所用,爲幼兒享用,並以此引發孩子的求知慾望和探索興趣。

家長和孩子們都收集了各種各樣的電線,透過本次活動,讓孩子們知道了原來廢舊的電線可以這麼好玩。有的孩子把電線做成了小魚,有的孩子做成了眼鏡,有的孩子用電線做成了氣球,有的孩子做成了英文字母,還有的孩子做成了帽子,``````孩子們發揮着自己的想象,用電線製作着各種各樣的造型。活動效果很好,在有趣的環節中,孩子們可是探索如何讓電線站起來呢?有的用積木,有的用橡皮泥,有的用透明膠,有的用瓶子,有的開動腦筋,不借助物品直接讓電線站起來。在活動中,孩子很享受這個創造的過程,當看到很多電線藝術品展現在我們眼前時,孩子們的臉上露出自信的笑容`````

活動結束後,我發現幼兒的興趣很高,在第三部分讓電線站起來的環節中,我本來設計是幼兒有2次操作過程,第一次是嘗試玩,第二次是根據幼兒的回答在已有經驗上玩,使活動更加豐富性。可是在實際的操作中,我發現孩子們第一次嘗試就興趣很濃,後來我順水推舟直接引入到了第二次操作,可是我巡視一圈後,就有點後悔了。孩子們就在盡情地玩,活動中沒有層次性的突出,顯地很平淡,環節沒有亮點,就連最後的收尾也是延伸到區域中。我發現教師的語言真地很重要,適當的引導很重要,對幼兒提出的要求要明確,更要關注到一些細節方面,我想如果考慮地更加周到些的話效果會更好的!

《我生氣的故事》繪畫活動反思

活動以孩子們喜愛的動畫片“圖圖”的視屏切入,用一種動態的、誇張的形式讓孩子們一下子感受到了生氣時的表情特徵。在孩子觀察與表現生氣表情的環節中,我也能緊扣活動的目標,時刻引導孩子發現圖片中生氣時誇張的地方,如:皺皺的眉頭、冒火的眼睛、豎起的頭髮等,並鼓勵孩子也能用誇張的方式來模仿這些誇張的表情,讓他們體驗到一種誇張後的樂趣。活動中,我能鼓勵孩子大膽地來講述自己生氣的故事,並能根據孩子的回答進行引導,使整個活動能緊緊圍繞目標而展開。

由於一開始我們考慮到要結合主題活動“高高興興”的開展,所以,在活動設計的過程中一直考慮的是如何才能使活動與主題貼合得更近,最後還是決定採用畫畫的形式讓孩子記錄自己生氣的故事,再引導孩子講述。活動中還引導孩子知道生氣是一種正常的'情緒及使自己高興起來的方法。透過今天的教研活動,我也發現了一些需要調整或改進的地方。

1.對中班孩子來說一個活動抓兩個點可能更多了,而讓孩子用故事的形式來表現畫面可能太難了。既然孩子對誇張的表情很感興趣,而且活動前面的環節也引導得比較到位,可以重點就讓孩子來畫生氣的誇張表情。

2.我在活動中的引導還過多,比較注重面面俱到,有時可以退位,讓孩子講述的機會再多一些。

美術活動“有趣的烏龜”課後反思

一、教材分析

幼兒美術教育是一種創造教育,每個幼兒都有美術創作的潛能。在幼兒的美術作品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在成人看到既可笑又可愛的形象。這些都是幼兒從自身經驗出發,經過大膽想象而創造出來的。因此,幼兒美術教育應當鼓勵和指導幼兒以自己的眼光觀察周圍世界,形成有個人特色的藝術表象,並透過大膽想象、手、眼、腦協調的操作,表現自己的體驗,也是感受和創造美的過程地。而美術活動“有趣的小烏龜” 是幼兒非常喜歡的一種小動物。 而且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大膽想象、好動手操作特點。爲幼兒提供充分操作的機會,幼兒透過手、眼、腦的協調活動,用腦去想象、理解、創造,爲他們提供了美的體驗和自我展示的舞臺。

二、評析

1、分組教學的運用

在分組過程中,老師分成3個小組,每一組的材料都是不一樣的,這樣分層了三個層次,難度也各不相同,讓孩子自由選擇,體現了孩子的主動性和自我需要以及情感支援。活動中老師尊重孩子的選擇,幼兒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使孩子們積極地投入到活動設計中去。

2、材料的運用

在活動中教師能提供三種不同的材料,讓幼兒能依靠材料特點,透過觀察、摸索來調整怎樣更好的操作、利用。如在用皺紙來做烏龜的背殼中,孩子們充分發揮想象,有的把皺紙編成繩子,一圈一圈的繞上去,有的把皺紙按顏色一圈圈貼在烏龜殼上,還有的做成了一小塊一小塊的殼。發揮了幼兒的創造性。

3、活動的內容設計方面

每個環節都是精心準備與設計的。如第一環節的活動,教師出示製作好的“烏龜”讓幼兒說說它是用什麼材料做成的。激發幼兒製作的興趣。第二環節,教師邊講解制作方法邊完整示範一遍過程。並圓上添畫烏龜的頭和四肢。第三環節,幼兒自己製作,教師巡迴觀察指導。讓幼兒說說它們是用什麼做成的。最後,大家互相欣賞作品,也讓幼兒有了集體完成作品的成功體驗。這樣有趣的自由探索活動是符合中班孩子的年齡特點的,也是適合孩子的最近發展區的。活動中充分發揮了幼兒的自主性,這也體現了新的教育觀。在活動中,孩子的綜合素質得到發展。

三、反思

1、有趣的小烏龜不光體現在單個上的有趣,也可以將幾隻烏龜組合在一起進行創作,這樣將會讓幼兒的想象力更加擴展。

2、結束的講評活動可以讓幼兒來介紹本組的作品,充分發揮幼兒的主人翁意識,與前面的討論活動也相互呼應了。

3、可以多多嘗試一些好的活動形式,既是幼兒感興趣的,又是教師也覺得很好玩的,真正的做到玩中學,從而來總結經驗。

4、教師在活動中的指導較少,對新材料的介紹與操作要點講解不夠。